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眾傳播法律定位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大眾傳播法律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保障大眾傳播活動中公民、大眾媒介正當行使表達自由的法律制度;二是對表達自由進行合法性、正當性限制的法律制度。在未來的大眾傳播法制建設中,我們應該積極培育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加強對大眾傳播領域里表達自由的保障;遏制大眾傳播活動中公權力對表達自由的侵害;促進大眾傳播領域中政策的法律化。
論文關鍵詞:大眾傳播;法律制度;基本經驗
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同時又提出“要積極發(fā)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yè),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huán)境?!边@兩者的契合點就是要在我國的大眾傳播領域推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就是要加強我國大眾傳播領域的法制建設。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研究我國大眾傳播法律制度的現狀以及總結建國以來我國大眾傳播法制建設所取得的基本經驗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我國的大眾傳播法律制度
大眾傳播是指職業(yè)傳播者和傳播機構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書刊、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向大眾提供信息、知識、觀念、娛樂等的過程。@大眾傳播法律制度是指現在正在發(fā)生效力的所有調整大眾傳播活動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大眾傳播活動涉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決定了大眾傳播法具有廣泛的法的淵源,是跨憲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等多個法律部門、涉及多種法律文件的法律規(guī)范的集合體。總的來說,不管大眾傳播法律制度的復雜程度如何,其都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保障大眾傳播活動中公民、大眾媒介正當行使表達自由的法律制度;二是對表達自由進行合法性、正當性限制的法律制度。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大眾傳播媒介的立法雖然比較零散,缺少專門立法,但已基本形成以憲法為核心,包括相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國務院部門規(guī)章等在內的大眾傳播法律法規(guī)體系,社會主義的大眾傳播法律制度基本建立。
1、為大眾傳播活動中表達自由提供保障的法律制度
表達自由的保障是指為表達自由提供某種法律保護使其不受侵犯和破壞。表達自由作為人的一項最基本的憲法權利,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已經成為國際組織、世界各國的共識。世界各國對表達自由所提供的法律保障大致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憲法保障分為直接保障和間接保障。直接保障就是憲法明文規(guī)定不得通過任何立法來限制表達自由,并在實踐中通過司法判例和制定非專門性法律來保障,這以美國聯(lián)邦憲法為代表;間接保障就是憲法原則性地規(guī)定保障表達自由,但又規(guī)定了限制表達自由的例外情況,并允許制定專門性法律來限制表達自由,這以現行聯(lián)邦德國基本法為標志。立法保障包括制定特別法進行保障以及在一般性法律中予以保障。司法保障主要是指世界各國在行憲、司法實踐中通過總結各種司法原則提供的對表達自由的保障,如禁止事先約束原則、絕對主義原則、優(yōu)先地位原則、雙重基準原則、內容中立原則、較少限制手段原則、禁止法律模糊和限制過寬原則等等。
我國現行法律對表達自由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我國現行憲法對表達自由的保障屬于間接保障,并且將對不同表達行為的保障規(guī)定在不同的條文中。我國現行憲法沒有使用“表達自由”的措辭,但表達自由內含于憲法的第35條等條文中。行憲法第3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這是我國現行憲法對表達自由進行保障的最一般、最核心的規(guī)定。同時,現行憲法還規(guī)定,公民享有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批評和建議權(《憲法》第4條),以及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科學研究、文藝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憲法》第47條)。
立法方面的保障沒有制定諸如《新聞法》、《出版法》等特別法,在一般性法律中,除《著作權法》提供對大眾傳播活動中基于創(chuàng)作作品和基于傳播作品而享有的表達自由權利提供保障外,其他涉及大眾傳播活動的法律對表達自由的規(guī)定多為限制性的。在司法保障方面,由于我國現有司法體制下法院不能直接援引憲法條文作為判案依據,又缺乏對表達自由提供保障的特別立法,使得司法保障比較模糊,不夠細化。
2、對大眾傳播活動中表達自由進行限制的法律制度
表達自由是一種相對權利,世界各國對表達自由的限制一般通過3種途徑進行:一是在憲法中對表達自由的限制進行原則性的規(guī)定;二是通過立法、法律的適用來限制表達自由,設定法律界限;三是行政限制,行政部門以各種規(guī)定制度和行政措施來限制表達自由。限制的種類包括:事先約束,事后懲罰,準人限制,內容限制,地點、時間、方式和對象限制,其他附帶限制。
我國對大眾傳播活動中的表達自由進行限制的法律制度已相當完備與成熟。首先,我國憲法第5l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這是我國現行憲法對大眾傳播活動表達自由進行限制的原則性規(guī)定,也是對大眾傳播活動表達自由進行立法、司法、行政限制必須遵守的原則和最高規(guī)范。其次是立法、司法限制我國立法機關至今仍沒有制定專門的大眾傳播法,而對表達自由進行限制的法律規(guī)定散見于《民法通則》、《刑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法律中。司法機關根據這些法律規(guī)定在具體適用法律的過程中,通過調整表達自由與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公正審判、公序良俗以及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私權利之間的沖突平衡,來實現對大眾傳播活動中表達自由進行限制的目的。
最后是行政限制。我國對大眾傳播領域中表達自由進行行政限制主要是通過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以及政策來進行。這種行政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媒體準入限制。我國媒體準入實行許可制,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果想從事媒體活動,必須經國家媒體管理行政機關批準,取得相應資格后才能進行。
第二,內容限制。對大眾傳媒傳播內容進行限制是世界各國大眾傳播法律規(guī)范的通例。我國在規(guī)范出版物、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等的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中都規(guī)定了限制內容,最集中體現在《出版管理條例》第26條、第27條規(guī)定。
第三,對大眾傳媒從業(yè)人員的限制。對大眾傳媒從業(yè)人員的限制包括對有關媒介社長、總編輯(編輯)任職條件的限制、對新聞采編人員從業(yè)資格的限制、對出版專業(yè)技術人員任職條件的限制、記者證和記者站的管理。
第四,重大選題限制。重大選題是指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內容,對國家的政治、軍事、安全、外交、宗教、民族等敏感問題會產生較大影響的選題和其他需要宏觀調控的選題。如《出版管理條例》第20條規(guī)定,圖書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計劃及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應經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審核后報國務院出版行政部門備案;涉及重大選題,未在出版前報備案的出版物,不得出版。
第五,涉外活動限制。大眾傳播活動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為了確保這種活動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我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對我國與國外、境外合作的大眾傳播活動進行了較為嚴格的限制,包括對外來機構和人員的限制,以及對外商投資傳媒產業(yè)的限制等。
二、我國大眾傳播法制建設的基本經驗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建國以來,我國的大眾傳播法制建設在經歷了初步嘗試、基本停頓和逐步展開三個歷史階段后,大眾傳播法律制度在不斷健全,大眾傳播法制建設在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并積累了許多有益的基本經驗。這些基本經驗表明,我國的大眾傳播法制建設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大眾傳播法律制度設計中對公民和媒體表達自由權利的保障不夠充分。因此,加強我國大眾傳播領域的法制建設,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培育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大眾傳播法律制度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整個國家法治環(huán)境的塑造。大眾傳播法律制度最核心的問題是解決表達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問題。大眾傳播活動中,無論是對表達自由的保障,還是對表達自由的限制,都離不開法治。哈耶克認為,對公民個人自由的保障和限制都只能依賴法治的力量。
一方面,法治意味著一切權力(包括行政權力、立法權力、政黨權力)都要接受法律的制約。另一方面,法治還意味著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在中國,由于公民的守法意識差,缺乏關注社會的長遠和宏觀眼光,行使權利時帶有利己主義的心理,致使自己在行使權利時往往不愿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在中國,對表達自由形成威脅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公權力的侵害,另一方面可能來自私權利的濫用。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都依賴于整個國家法治環(huán)境的培育,只有在法治的環(huán)境下,權力的行使和權利的享有才能被納入既定的理性軌道。
2、加強對大眾傳播領域里表達自由的保障
我國現行法律對表達自由雖然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保障,但這種保障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遠遠不夠,不能為新聞媒體和個人行使表達自由提供強有力的保護。最重要的是這種保障缺乏有效性,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缺失對大眾傳播活動中表達自由進行保障的專門立法,致使現行憲法對表達自由的保障在目前的司法體制下無法實現。⑨二是缺乏對涉及大眾傳播活動中表達自由的立法和行政行為進行審查的司法審查制度,致使公民、法人在大眾傳播活動中的表達自由權利受到侵害或阻礙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因此,制定以保障表達自由為核心內容的相關專門法律和相關司法審查制度,是解決目前我國大眾傳播活動中表達自由保障問題的根本路徑。
3、促進大眾傳播領域中政策的法律化
政策通常是指政黨、國家或其他社會組織所采取的行動準則。政策的法律化是指將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政策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轉化為法律,通過法律來實現政黨、國家或其他社會組織政治目的的行為。在我國,政府的政策必須和黨的政策保持一致,法律與政策的關系主要體現為法律與執(zhí)政黨政策的關系。一方面,憲法明確規(guī)定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黨章中明確規(guī)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爆F行憲法第5條也規(guī)定,黨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黨的政策的法律化是我國目前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秩序的內在需求和規(guī)范轉化的必要方式和過程。同時,與法律相比,政策的制定一般缺乏嚴密規(guī)范的民主程序,內容規(guī)范性少,從這個角度來說,政策也要法律化。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大眾傳播立法的不完善,大眾傳播活動主要依靠政策來進行調節(jié),政策自身的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或多或少地會影響公民表達自由的行使,所以,我們在加快大眾傳播領域立法的同時,應該重視大眾傳播政策的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