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秋天的片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作文教學;以我手寫我心;片段訓練
作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表達能力。學生學會生動地敘述或簡明扼要地敘述,學會精彩、傳神的描寫方法,知道怎樣去發(fā)表感慨和議論,才是作文教學的根本。作文作為一種情感宣泄和溝通的工具,敘述應真實、生動、簡練,描寫應精彩迭出,議論和抒情應飽含真情,“以我手寫我心”的作文是一種真摯而圣潔的情感交流活動。
如何讓學生“以我手寫我心”,避免學生的作文寫得蒼白空洞,再有趣再感人的事情也讓他們無話可說,三言兩語就寫完的尷尬境遇,我在教學中,通過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讀寫結(jié)合,創(chuàng)設情境于無聲處加以訓練和分享展示、體驗成功等方法,突出片段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其習作能力。
一、注重寫話,夯實習作基礎
習作是一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從低年級開始,就注意依據(jù)教材,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膶懺捘7戮毩?,讓學生品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悅,很大程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寫話的興趣,為以后的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我在教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一課后,讓學生模仿寫一寫自己心中的愿望。請看孩子們的作品:我畫了個藍色的太陽送給大海,讓大海藍得更可愛;我畫了個五環(huán)太陽送給我國的體育健兒,希望他們能在2012年奧運會上多拿金牌;我畫了個火紅的太陽掛在南極,讓那里的人們也能感覺到春天的美麗……
再如,學完《秋天的雨》,讓學生展開想象仿寫比喻句。有的孩子說:“紅紅的火燒云像一團團火焰,燒呀燒呀,燒紅了整個天空。”有的孩子說:“綠綠的柳樹像一位美麗的少女,跳呀跳呀,跳來了秋天的美麗。”還有的說:“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笑呀笑呀,笑來了秋天的甜蜜。”還有“紅紅的蘋果像一個個紅太陽,搖啊搖啊,搖來了豐收的歌謠”等等。童真童趣的語言,使孩子們的獨特體驗得到了尊重,寫話的熱情被進一步激發(fā),語言也得到了發(fā)展。
二、片段訓練,使文章傳神
我告訴學生,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孩子了,要學會把一句話“變成”一段話,把過程寫得詳細、具體、生動。落實到行動上就是每天進行100字的小練筆,即片段訓練。內(nèi)容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等,靈活實施訓練既降低了訓練的難度,便于學生操作,又方便了教師批改,及時反饋激勵,調(diào)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不失為一種高效的訓練方法。
如,學完《她是我的朋友》后,結(jié)合課文阮恒哭泣一段的描寫,我讓孩子們寫了《我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來》,“為什么哭”一筆帶過,重點寫出自己哭泣時的表情、動作、想法。以下是精彩片段:
媽媽最關注的事情就是我每天有沒有按時喝水,今天早上,我就像放鞭炮一樣一連串打了好幾個噴嚏。媽媽勃然大怒,問我昨晚有沒有按時喝水。我竭力爭辯,可還是無濟于事。再看媽媽,仍在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我。我大氣也不敢出一聲,垂手站立,緊咬牙關,不時抽泣,眼淚不由自主地往下掉,不一會兒,兩只眼睛就紅得像小兔子一樣了。但我的心里還是一直說,我一定不哭,被冤枉的滋味真不好受。
——李嘯《我一定不哭》
今天,爸爸打我。我的眼睛濕潤了。爸爸不讓我哭,我把牙咬得嘣嘣響,同時發(fā)出“嗚嗚”的抽咽聲。我堅持不哭,用雙手緊緊捂住臉,可還是忍不住哭出聲來。這下好了,我索性放聲大哭,哭得非常傷心,眼淚就要流成“黃河”了。我邊哭邊說:“我…我是冤枉的……”我越哭越厲害,越哭越響亮。爸爸拿我沒辦法,只好說:“我相信你,別哭了?!?/p>
——吳一凡《我哭得很傷心》
一個生動形象,一個情真意切,像這樣的精彩語句還有很多。看到孩子們的作品,我深感欣慰。真希望通過小練筆能讓孩子們的“笑了、哭了、很高興、真熱鬧”的場面變得生動、詳細,用飽含童真的語言描繪出生活的美妙。
三、玩中習作,激發(fā)習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尊重這一天性,于潤物細無聲中進行習作訓練呢?我精心組織開展了一次捏橡皮泥比賽。
首先,我宣布了20分鐘的比賽時間和比賽的獎項:最佳速度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合作獎,并要求學生留心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些小插曲和自己做的過程。比賽開始了,我為他們播放音樂,孩子們在歡快的樂曲中開始了小組內(nèi)的創(chuàng)作??吹剿麄儗W⒌臉幼?,讓人欣喜;看到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小動物在孩子們手中完成后,令人驕傲。接著,我鼓勵孩子們給自己的作品起了好聽的名字,再配上一個動聽的故事就能獲得最佳創(chuàng)意獎。
四、展示欣賞,增強習作成就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評價、喚醒和鼓舞?!币虼?,我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保護孩子們的寫作熱情。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文與日記。透過稚氣的話語,捕捉每篇文章的閃光之處,哪怕是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一段憨態(tài)的描寫,只要是新穎的,我都把它一一圈畫出來,以激勵其初學寫作的熱情。
文章由三個片段構成:“我”拒絕母親春天里看花的請求、“我”答應母親秋天里看卻因母親病故而未能成行、“我”和妹妹秋天里賞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三個片段雖跳躍性大,采用“蒙太奇”手法來敘事和抒情,但一線串珠,以“看花”為明線,以“我”在母愛影響下的變化為暗線,把三個片段連為一體,構思奇特,含蓄深沉,樸實自然。
第一個片段:背景是“灰暗”的,母愛是“猥瑣”的。雖是雁陣北歸的春天,暖風拂面,萬物復蘇,“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正是外出賞春的好日子。但因病魔奪去了“我”的雙腿,“我”的心理是灰暗的,對人生早已失去了勇氣,所以“暴怒無?!保踔敛辉敢馍嫦氯?。母親對“我”仍然不離不棄,對“我”百般的容忍和遷就。每當“我”“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突然砸碎面前的玻璃、“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悄悄地躲”、“偷偷地聽”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反復無常的寬容和遷就,也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暴怒無?!钡恼徑?。在“我”宣泄一通、心情稍微平靜的時候,母親“又悄悄地進來”安撫“我”。這安撫是獨特的,要推著“我”去北??捶被ㄊ㈤_,想藉此美好事物讓“我”平復心情,逐漸恢復對生存、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拔摇狈堑荒荏w會母親的良苦用心,還“狠命地捶打”自己癱瘓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母愛又得到進一步顯現(xiàn),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愈發(fā)溫柔和慈悲:“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母親想用她那獨特的方式勸慰兒子要勇敢地的活下去,同時她也是在勸慰自己:為了兒子,自己要克服病痛和兒子一起“好好兒活”下去。這真是“病在兒身,痛在娘心”!母愛就在堅持,就在與兒子一同戰(zhàn)勝病魔,幫助兒子恢復對生活、生存的勇氣和信心!寬容、遷就、低三下四、隱瞞自己的病情,母愛看起來極其猥瑣,然而沒有比這種“猥瑣”的愛更偉大、更無私!
第二個片段:背景是“灰白”的,母愛是“悲戚”的。時序更替到秋天,正是“無邊落木蕭蕭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灰白色季節(jié)。對史鐵生來說,母親也像蕭蕭落下的樹葉一樣衰竭了,飄零了,母愛也走到了盡頭。在這個秋天里,“我”正在看窗外“刷刷拉拉”飄落的樹葉,母親進來“擋在窗前”,這一“擋”是母親怕“我”看到落葉引發(fā)悲傷的情懷。母親仍然希望通過美好的事物來喚醒“我”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存的信心,或者說通過美好的事物來緩解一下“我”的壞情緒,央求“我”到北海去看。當“我”勉強答應了她的請求時,母親“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還“絮絮叨叨”說起“我”的愛好和兒時“趣事”,母親如此高興,或許是她看到了希望。當母親不小心說出了“跑”和“踩”這些敏感字眼時,又顯得惴惴不安,于是“又悄悄地出去了”。母愛多可憐,母愛又多不容易!這一次“悄悄地”的動作和前兩次不同,是母親說出敏感字眼的不安與自責,是“禍從口出”的逃避;前兩次“悄悄地”是寫母親來去時的小心翼翼,是對兒子“暴露無?!钡膶捜荨⑷棠秃瓦w就。但是,高興和悲哀、希望和失望往往是一對孿生姐妹。母親“悄悄地”出去了卻“再也沒回來”,病入膏肓的母親的生命也到了盡頭,結(jié)束了她那“艱難”的一生,過早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她無限牽掛的“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對母親來說,這無疑是她一生的悲劇,她不僅不能看到兒子可能的康復,也難以看到兒子走出癱瘓陰影的平靜,同時也看不到成年女兒的成熟。她是帶著無限的遺憾和牽掛離開了人世的,離開了她“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的。母愛是悲慘的、凄涼的。母親在秋天里飄零了,母愛在秋天里永遠地失去了。
第三個片段:背景是絢麗的,母愛是永恒的。作為兒子,“我”終于在母親離去后走出了陰影,能以平常心對待命運的不公,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終于有了生存下去的勇氣和信心,對美好的事物產(chǎn)生了留戀和欣賞。所以當又一個秋天來臨,“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這是“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也是母親希望的方式來完成母親要“我”看花的遺愿,用“我”的變化來祭奠和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母親如果心靈有知,她一定是高興的。因為,“我”所看到的,色彩絢麗:淡雅的黃、高潔的白、熱烈而深沉的紫紅。不僅色彩絢麗,而且生機勃勃,開得“潑潑灑灑”而又“爛漫”。“我”已經(jīng)從病魔中“站立了起來”,具有了生活的勇氣和生存的信心,要和妹妹“一塊兒”像母親希望的那樣“好好兒活”,讓母親能夠在秋天里安息,在天堂里安心。母親雖然不在了,但母愛仍在滋潤著“我”,母親的遺愿在鞭策著“我”,母親的話語在激勵著“我”――母愛是永恒的。
三個片段連起來的內(nèi)在含義是,“我”用在秋天里賞的方式懷念在秋天里逝去的母親,完成母親要“我”看花的遺愿;“我”用對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勇氣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回報母親對“我”無私的關愛和無盡的呵護。文章含蓄自然,樸實深刻,情深意濃,給讀者以情感感染和人生啟迪。
這篇文章內(nèi)涵豐富,除了三個“看花”的片段外,還穿插了母親侍弄花草、母親生病、母親去世的內(nèi)容,使文章內(nèi)容更為豐滿,情感更為強烈,深化了文章主題。母親因為喜歡花,侍弄了不少花草,但因為“我”癱瘓了,她再也無暇也沒有心情侍弄她喜歡的那些花草了,以致“都死了”,這一小穿插把母親全身心地照顧“我”寫得淋漓盡致。母親因為照顧癱瘓的兒子,即使“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都沒有告訴兒子,而且也沒有在兒子面前表露出來,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jīng)到了那步田地”。為了兒子,母親把自己的病情隱藏得多深,把痛苦埋藏得多深!母親病逝時呼吸“艱難”,但仍然牽掛著她的子女,最后一句話竟然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作為母親,她無盡的遺憾就是不能繼續(xù)照料她的子女。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可見一斑。
文章主要是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母親的形象的,這些細節(jié)集中體現(xiàn)在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和心理上,通過這些描寫來表現(xiàn)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如面對“我”的“暴怒無常”而砸碎玻璃、亂扔東西,母親不是指責,而是理解、寬容和忍耐:“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悄悄地”“躲”、“偷偷地”“聽”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出母親的慈愛。又如當“我”表現(xiàn)出厭世、不想生活下去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一“撲”一“抓”表現(xiàn)母親反應強烈;而“忍住哭聲”說出的話語,字字沉重,句句貼心,令人讀后不禁動容,為母愛的偉大而嘆惋。又如,因為“我”答應去北海看,母親非常高興說起了“我”兒時的“趣事”,哪知觸碰了敏感的字眼,這時母親“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兒子癱瘓了,完全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親怕勾起兒子的傷心和煩惱,馬上停止了自己的“絮絮叨叨”,說明母親內(nèi)心的沉重和痛苦。再如,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竟然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臨死牽掛的還是自己的兒女,母親死不瞑目??!
為了突出主旨,表達情感,文章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一是“我”的“暴怒無?!焙湍赣H的委曲求全進行對比,表現(xiàn)母愛的遷就、忍讓、寬容;二是“我”的灰心喪氣和母親的忍辱負重進行對比,表現(xiàn)母愛的堅韌、頑強;三是“我”先前的任性、灰心和后來的醒悟、懺悔對比,表現(xiàn)母愛的力量和永恒。
文章前后銜接呼應,結(jié)構謹嚴。全文雖然寫的是三個片段,然而三個片段有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前兩個是因,后一個是果。正因為有不去看花、要看而未看成作鋪墊,才有“我”自己愿意去看花的懺悔和懷念。同時,母親“好好兒活”這句告慰“我”的話也將三個片段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我”灰心喪氣,對生活和生存失去了勇氣和信心時,母親要“我”和她“一塊兒好好兒活”;第二個片段母親臨終遺愿沒說完的話,實際上也是要“我”和妹妹“一塊兒好好兒活”;第三個片段中“我”用“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表現(xiàn)“我”已恢復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田野里的稻子黃了,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莖,田野里的水稻在秋風中對勤勞的農(nóng)民伯伯點頭哈腰……
滿園的碩果,壓彎了枝頭,他們頑皮的從枝間探出臉,晃動著。
??!秋天到了……
在遠方,人們高聲歌唱著:“今年的秋收又來到了?!边@歌聲壓過了鳥雀的喧鬧。大地披上了新裝。
小船劃到巍峨的兩座大山之間,青山綠水,波光蕩漾。微風吹過,岸上的兩行白楊輕輕地晃動著,好像在向我們招手。岸上的人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水中嬉戲,還有連續(xù)不斷地歌聲從我耳邊飄過,這一切的美景仿佛在一瞬間定格了!我情不自禁地高聲歌唱,我陶醉在這仙境中……
人物片段寫作
電視里正在講述著一個十五歲的男孩怎樣將一個五歲的妹妹撫養(yǎng)成人的經(jīng)歷。在小男孩小時候,他的爸爸去世了,媽媽也因此受到了打擊,而不要他們了。于是,男孩帶著她的妹妹一起過著貧困的日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間又小又窄的房子,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單人床和一些快要破碎的碗!白天,男孩子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妹妹,家里的生活及其簡樸,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
一、關注情智落差,形成閱讀動力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閱歷、心境與情懷有所不同,閱讀的感受、見解、情感也會有所不同。在與學生對話交流時,教師一方面要把握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學生思考感悟的不同層次。根據(jù)學生的情智落差,抓住能引發(fā)學生思考、觸動學生心靈世界的言語細節(jié),放大情感態(tài)度的差異,讓學生因有所不同而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形成再次深入閱讀的動力,觸動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激起思維和情感的波瀾,煥發(fā)出言語生命的靈性。
例如,自讀《雪兒》一課后,我讓學生描述一下雪兒是什么樣子的,許多學生用“潔白、雪白”等詞語進行了描述,另一位學生出乎意料地說,雪兒是蔚藍色的。頓時,教室里議論紛紛,其他同學覺得不可思議。我抓住這一教學細節(jié),引發(fā)爭議,激活思維,引導學生用心讀書。
師:同學們不同意你的說法,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鴿子沒有蔚藍色的。請你說說雪兒是蔚藍色的理由。
生:因為雪兒是信鴿,它非常向往蔚藍色的天空,那兒才是它的家。
師:你這樣說,同學們還難以接受。讓我們讀讀課文第4~5自然段,再發(fā)表意見。(學生讀書思考后交流)
生:雪兒只有飛在藍天之中,才感覺自由快樂。雪兒飛翔時與藍天融為了一體,說它是蔚藍色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生:雪兒是藍天的信使,是蔚藍色的信使。
生:說雪兒是蔚藍色的,仿佛讓人看到雪兒又飛到了高高的藍天上,如果說它是雪白的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師:在你們的心中,雪兒是蔚藍色。其實除了我們,還有一個人更希望雪兒是蔚藍色的。
生:文中的“我”。
師:“我”希望雪兒是蔚藍色的,是因為。(再讀第4~5自然段,填空)
生:“我”希望雪兒早日飛上藍天,希望雪兒能夠自由快樂。
二、察覺言語沖動,發(fā)掘言語潛能
語文教學,既是學生通過文本閱讀,觸動內(nèi)心世界的過程,又是學生對作者的言語表達不斷覺醒,喚起主體言語表達的自覺意識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學生的言語細節(jié),覺察到學生言語表達的沖動,誘發(fā)其強烈的表達愿望,在自主言說中,點化學生的言語稟賦,發(fā)掘其言語潛能,讓他們的言語煥發(fā)出靈性。
譬如,在學習了《哪吒鬧?!芬徽n哪吒與夜叉、三太子的打斗場景后,學生相互比劃起來,他們口中還念念有詞:“看我的寶貝,接招!”類似的故事學生讀了很多,這樣的打斗情景符合學生的游戲心理,引發(fā)了他們言語沖動。這是一個難得的教學資源,于是我抓住這個教學細節(jié),激發(fā)他們的言語潛能。
師:同學們,說說你最喜歡什么寶貝?(鼓勵學生想象和創(chuàng)造)
師:用上你們的寶貝,同桌之間比劃一下。(提醒學生要描述出寶貝的作用)
師:大家可以看看書上是怎樣描寫混天綾和乾坤圈在打斗中的作用的。(生讀書)
師:可以把你和同桌的打斗過程寫下來嗎?寫之前,先看看書上是怎樣描寫打斗過程的。
生:要抓住打斗時的動作,要注意動作的連貫性。
生:還可以描寫打斗時雙方的語言、神態(tài)。
結(jié)果,這個隨堂練筆很多學生寫得繪聲繪色、生動形象。
三、捕捉言語天性,打開詩意幻想
語文教學要開發(fā)兒童的言語潛質(zhì),保護他們童真世界里的言語靈性。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兒童的言語天性,抓住偶然間迸發(fā)的童心童趣、童言童語,順應他們的言語天性,激發(fā)學生敞開詩意的幻想。請看《北大荒的秋天》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讀了課文第4自然段后,你感覺北大荒的秋天怎樣?
生:我感覺北大荒的秋天很熱鬧,豆莢在笑,高梁在演唱。
生:一派豐收的景象,讓我感覺很快樂……
師:讓我們再次走進北大荒,和豆莢一起歡笑,和高梁一起演唱,和榛樹葉子一起熱鬧吧。
生:我感覺秋天像一個愛熱鬧的老人。
師:你的感覺很有創(chuàng)意,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生:因為他把豆莢逗笑啦,把高梁灌醉了,讓它樂呵呵地唱著歌,還讓榛樹舉著火把,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
生:秋天是一個畫家,他把北大荒的原野,涂得一片金黃,一片黑紅,一片火紅。
生:秋天是寫給農(nóng)民伯伯的信,給農(nóng)民伯伯送去豐收的喜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1-0060-02
“嫁接”本是一個植物學概念,是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的過程?!凹藿印闭Z文課就是開放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邊界,消解“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壁壘,有意識地借助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資源和方法路徑來優(yōu)化語文教學,使語文課堂成為一個開闊并無限延展的兼容空間。
“嫁接”過程中,接上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作砧木。“嫁接”語文課,首先要為“語文課”這株“砧木”找到合適的“接穗”,然后通過一系列語文實踐,以學科本質(zhì)的力量使它們緊密相連,促進“細胞”增生,“傷面”愈合,從而實現(xiàn)整體植株的“成活”與“改良”。
1.“嫁好”――為“砧木”尋找最有親和力的“接穗”。
影響植物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所謂親和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內(nèi)部組織結(jié)構、生理和遺傳上,彼此相同或相近,從而能互相結(jié)合在一起的能力。親和力高,嫁接成活率就高。
課堂嫁接也是如此,某些不同學科,內(nèi)容、進度相同或相似的“近親”資源可統(tǒng)整起來聯(lián)合教學。比如:蘇教版二上中的《識字1》介紹了金秋水鄉(xiāng)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練習1》要求讀背一組秋天的成語和一首小詩《秋天到》,《練習2》的“做做說說”要求觀察秋景并將它畫下來或者寫下來,課文《秋游》描寫的是老師帶領學生去秋游的情景;而蘇教版二上《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走進秋天》前三課內(nèi)容為《秋天到了》《秋游回味》《巧手剪秋天》,形式有“講講我眼中的秋色”“種子拼畫”“秋游盤點”等。兩者教材版本、教學進度一致,內(nèi)容都與秋天有關,學習形式也有相近或重合之處,可以整合在一起,設計成一個綜合性的主題單元組織教學。
另外,可尋找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高度契合的“其他形式”的課程資源來充實語文課堂,比如繪畫、音樂、表演、科學實驗等。一位老師執(zhí)教蘇教版三上《山行》時,隨著古詩的講解,一步步地在黑板上呈現(xiàn)了一幅富有藝術美感的《楓林盡染圖》,極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古詩的內(nèi)涵和意境。蘇教版一下《烏鴉喝水》一課,針對學生“為什么放入石子以后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如果放入其他的東西行不行?”的閱讀疑問,教師拿來一個與課文中相似的瓶子,以及水、石子和沙子,讓學生觀察分別放入石子和沙子后水平面的變化,并將其中的物理學道理解釋清楚,使學生對烏鴉的“聰明”有了鮮明而深刻的領悟。
2.“接通”――以“語文的力量”讓“砧木”和“接穗”緊緊相連。
嫁接的關鍵是讓接穗和砧木傷面的形成層緊緊相貼,使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自愈”機能最大可能地被喚醒和激活。這種“緊貼”,是一個滲透、融合的過程,更是一個適應、接納的過程。
嫁接之于語文課堂,首先不是形式的表面依附和內(nèi)容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融合,與教材內(nèi)容融合,與學生學習期待融合,與整體學習氛圍融合,貫通于整個學習過程,致力于學習氣質(zhì)的內(nèi)在提升和學習能力的整體增強,追求“1+1>2”的合作效應。
從另一個角度看,引入“外資”正是為了激活本體,是對語文學科本質(zhì)力量的追溯和探求。這就要求教師既能慧眼識別具有語文價值的課程資源,又須慧心研制,賦予其“輔助文本理解”的機能。在“理解、積累、表達”等語文實踐活動中,異體組織因其特有的價值被接納乃至融入,激發(fā)了本體細胞活力,促使增生的部分即時成活,其增值價值得以體現(xiàn),從而成為課堂有機體的一部分。
課例:蘇教版四上《維生素C的故事》
【片段一】
課前小實驗:教師準備一杯清水,滴入碘酒,使水變色。接著倒入神秘粉末,水一下子變回無色透明。學生嘖嘖稱奇。
師:你們猜猜老師倒下去的粉末是什么?
(學生自由猜測)
師:告訴你們,是維生素C。
生:噢!
師:那維生素C這種物質(zhì)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維生素C的故事》。
【片段二】
(課前小實驗同片段一)
師:維生素C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剛才的實驗還證明,它能對抗自由基,具有美白皮膚的功效,夠神奇吧?知道老師做這個實驗的用意吧?
(學生會心點頭微笑)
師:對,今天學的課文講的就是維生素C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首先和一個“奇人”哥倫布有關,誰來介紹一下他?
(學生交流有關哥倫布的信息)
師:讀過課文知道,發(fā)現(xiàn)維生素C還跟一種什么怪病有關?
(學生讀文中有關“海上兇神”的句子)
師:“海上兇神”其實就是“壞血病”,在一次遠航中,哥倫布的十幾個船員都得了這種可怕的疾病,可他們并沒有死去,而是奇跡般地起死回生,這個奇跡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學生潛心讀文,理清故事,并作簡要概述)
以上教學片段均引入了有關維生素C的小實驗,但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一是“化學的”,僅僅是為了告訴學生實驗結(jié)果而導入課題,和其余教學環(huán)節(jié)并無實際關聯(lián);實驗二才是“語文的”,以“神奇實驗”引出“神奇物質(zhì)”,循著魔幻般的感覺,師生一起說“奇人”,聊“怪病”,談“奇跡”……“科學實驗”與“語文實踐”無痕相融,不僅以新奇形式吸引了眼球,還營造了一個有魔力的問題情境,提起了全課之“氣”,有利于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欲望投入閱讀和表達。
3.“改良”――以成活的“接穗”提升整體植株的品質(zhì)。
嫁接對植物品種的改良、經(jīng)濟價值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樣,語文課堂吸納其他學科領域的營養(yǎng)元素,如自然科學的重邏輯、尚嚴謹,藝體學科的重形象、尚想象等,不但能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更能改變常規(guī)的教學形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于輕松愉悅中走過文本最“艱澀”的路程。
課例:蘇教版三上《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片段一:說戲與表演】
師:雷奈克是怎樣發(fā)明第一個聽診器的呢?請四人小組來演一演。
師:雷奈克當時會說什么,做什么,又會想到什么?扮演雷奈克的同學要通過自言自語表演出來,誰來當導演,先幫演員說說戲?
生:雷奈克看到兩個男孩在玩蹺蹺板,可能會想:蹺蹺板平時不是這么玩的呀,他們在干什么?我倒要去瞧瞧。
生:雷奈克會問:“你們?yōu)槭裁催@么玩蹺蹺板呀?”
生:雷奈克聽了男孩的回答,會想:“這是真的嗎?我也來試試!”
生:雷奈克一邊跑回醫(yī)院一邊大聲喊:“我終于找到診斷肺結(jié)核的方法了!”
…………
【片段二:體驗與發(fā)現(xiàn)】
教師讓學生模仿課實驗。
實驗一:同桌兩人,一人耳朵緊貼桌子一頭,另一人在桌子另一頭用筆劃著桌子,一人便能清楚地聽到劃桌子的聲音。如此同桌互聽。
實驗二:一人將練習本卷成筒兒,一頭靠著同桌的胸腔,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聽對方的呼吸聲、心跳聲。如此同桌互聽。
以上課例,以特定的學習內(nèi)容為介質(zhì),改變默讀、靜聽等較為單一的閱讀模式,運用表演、實驗等方式,創(chuàng)設了貼近兒童、貼近生活的“事件”,吸引學生參與思考、實踐、合作探究,教學信息和學習主體之間呈現(xiàn)多向互動、多元生成的良好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