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法學學年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1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qū)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guī)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zhàn)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學的發(fā)展模式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fā)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tǒng)、地方教育當局系統(tǒng)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tǒng)。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傮w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qū)級和社區(qū)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tài)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tài)、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tài)、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tài)。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fā)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yè);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tǒng)和國有企業(yè),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3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fā)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qū)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fā)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chuàng)辦了上??罩欣夏甏髮W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fā)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fā)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fā)展的道路。但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fā)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fā)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fā)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fā)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fā)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yè),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tǒng)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我國老年大學的發(fā)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fā)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guī)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fā)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fā)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yè)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tǒng)籌規(guī)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yè)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fā)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tǒng)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fā)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fā)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4)優(yōu)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yǎng)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yè)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fā)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開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yè)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guī)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fā)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fā)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xiāng)鎮(zhèn)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xiāng)村以及邊遠地區(qū),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fā)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fā)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fā)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fā)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yè)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fā)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fā)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小學教育
一、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主要特點分析
其一,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培養(yǎng)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三年級學生可以敏銳地感知別人對自己的鼓勵,通過被鼓勵,學生會變得更加自信。如果評價過低會導致學生自卑心理出現,學生會因為成績不好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受到周圍學生的嘲笑,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但是如果評價過高則會讓學生表現為自負和驕傲,會存在藐視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情況。其二,小學三年級是小學課程由淺入深的關鍵節(jié)點,在這一階段,部分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會因為天資聰穎而缺乏努力,隨著知識的逐步加深,學生的粗心大意會讓學生的成績迅速下滑,成績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三年級作文和閱讀的出現也會增加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學生自己、教師、家長都會更加重視三年級的教學成績。
二、三年級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分析
三年級語文課程重點考察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三年級語文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讓三年級學生在表達過程中以較好的邏輯能力和語言的連貫性提高溝通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在三年課程中學習一定的語文知識,積淀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這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語言之所以會成為交流的工具,是因為具有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傳承和積累,才會讓溝通具有特點,不會空洞和無效率,因此,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表達和語言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表達,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的表達技巧。四是三年級語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經典文章,教師應當盡量讓學生體悟文章的優(yōu)美之處,在語言的使用、思想的表達和環(huán)境刻畫中了解到文章的妙處。
三、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使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20世紀50年代左右在西方出現的,我國從70年代引入并進行了改良,主要內容是教師為了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教學結果,在考慮了各位學生的特點之后,設置一個生動的場景,讓學生放松身心融入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的共鳴和互動,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和理解水平。這種方法從心理上更為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顛覆了傳統(tǒng)的古板的教學方式,主要優(yōu)勢在于寓教于樂,將學生的情感、行動和知識進行了多方位的整合和概括。
(二)如何使用情境教學法
1.充分結合三年級語文的課程特點
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主要在于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影視、音樂、情境劇等多種方式演示美好的畫面,將藝術要素和語文學習充分結合在一起,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快領悟到文字的魅力。
2.提高學生體會和感悟的能力
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情感能力,學生的愛好、興趣、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改變很大情況下是靠教師來培養(yǎng)的,通過教師對課堂的熏陶和渲染,讓學生可以在情感上對語言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這方面來看,教師真正從學生的心理入手,這樣,教師所建立的教學情境才有深刻的意義,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3.快速引導學生融入語文的學習
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
4.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予欣賞和包容,還要給予引領和點化: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時尚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創(chuàng)新的語言習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習作的語言真正地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王先東.注重過程學習以促進語文能力的提升: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心得[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2(8):135.
[2]何蓉.縱橫信息數字化學習讓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活”起來[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9):108-109.
一、發(fā)展動力:會計管理實踐的客觀要求
發(fā)展是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的永恒主題。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fā)展的最大動力是來自于會計環(huán)境的變化,而在會計環(huán)境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則是經濟環(huán)境與科技環(huán)境。從經濟環(huán)境上看,已經初具框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將會通過不斷的調整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從而對20世紀所形成的會計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二、發(fā)展目標:會計科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
不斷拓寬會計理論研究領域并進行會計理論的創(chuàng)新,既是推動會計科學發(fā)展的動力之一,也是每個會計理論工作者的義務。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如果我們依據會計的發(fā)展趨勢,運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產生不同的研究構想并形成新的研究命題。
三、發(fā)展觀念:會計科學范圍的拓展
確立正確的會計科學發(fā)展觀念是中國會計科學在21世紀得以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問題。由于現代社會經濟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產越來越專業(yè)化與集團化,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不同類型經濟科學的研究對象也應當隨之分解與細化,從而使得經濟科學的分支學科越來越多。與經濟科學的這種發(fā)展趨勢相適應,今天的會計科學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學科林立且擁有一百多個分支學科的龐大的科學體系。
四、發(fā)展方式:會計科學研究方法的結合運用
在會計科學的發(fā)展上,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會計科學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科學發(fā)展目標的實現程度。在中國會計科學得到迅速發(fā)展的20世紀,在會計研究方法上重演繹、重抽象、重定性、重邏輯思維和推理的研究定式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由于會計理論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式相對較為滯后,因而會計理論工作者基本上是處于一種個體性勞動和個體操作的狀態(tài)。加上研究信息傳遞方式上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在不同研究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與運用,由此而導致研究內容上重復性勞動也造成了一種研究資源上不應有的浪費,從而對會計科學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就是應當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各種研究方法的有機結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利弊,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首先,應當強化定量研究方法的運用。這就需要全面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正確地使用定量分析方法。
其次,是應當堅持運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對與會計有關的經濟事項進行定性的理論分析,恰當地將規(guī)范性理論分析與實證性數量分析方法有機結合。
五、發(fā)展道路:會計科學的科學化、國家化和國際化
與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fā)展模式的基本目標相一致,在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fā)展道路的選擇上,應當緊密結合中國會計改革與發(fā)展的實際進程,以科學化為基礎,以國家化為起點,以國際化為方向,以使其能夠有機地溶入國際會計科學發(fā)展的大潮流之中,使之真正成為國際會計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會計科學的科學化是客觀要求。會計科學發(fā)展上的科學化內涵為:一是會計科學學科體系內部結構的合理化;二是各具體會計學科的會計理論系統(tǒng)化;三是會計方法系統(tǒng)化,即指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程序對會計信息進行搜集、加工和處理,有合適的標準對其有效性做出判斷;四是會計操作手段現代化,即達到人工系統(tǒng)和電子系統(tǒng)的有機結合,且能使會計操作技術工具標準化;五是會計管理體制定位化,即指會計管理模式和會計人員的身份能夠正確合理地定位,不同行業(yè)和不同企業(yè)設置有管理要求與功能基本一致的會計工作崗位,會計人員職務設置統(tǒng)一;六是會計法規(guī)體系配套化,即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會計法規(guī)體系;七是會計教育體系完善化,即形成一個不同級別、不同層次。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的會計教育體系;八是會計研究方法規(guī)范化,即做到實行規(guī)范化的研究過程和規(guī)范化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政治課教學策略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21世紀的主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做出應有的思考和總結,尤其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引路者,都應積極應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如何才能有效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呢?以下是我在這一方面的淺談:
一、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1、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政治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今天,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倡導下,現代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和諧課堂”為目標,教材、教學條件等物的因素被歸置回本來的位置——即教師和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運用對象,“圍繞著目標的達成,學生是直接的決定性因素,教師是非直接的、非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優(yōu)化課堂結構,必須充分利用教學條件和教材,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
2、有效整合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鼓勵者、促進者、組織者、設計者和指導者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情境設計和模擬以及“活動化”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用處,從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強化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在此,我介紹兩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之進行強化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種是基于“知識框架”的學習法。“知識框架”法需要明確四大基本原則:第一,主題在中央;第二,每個分主題都有一個主要的分支:第三,每個概念用一個詞來表達;第四,如果可能的話,給每個畫幅畫。有一句名詩是這樣寫的:“領新標異二月花,刪繁就簡三秋樹”。我對“知識框架”法的要求就是這樣:一是知識重構,二是簡潔明了。
另一種是“點線面一體化”的分解綜合學習法。點,即是知識要點、知識基本點:面,即是知識網絡、知識“大廈”;線,即是點與面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
(3)指導學生掌握思維規(guī)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一,注重對書本知識、人生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觀察。
第二,注重對書本知識、人生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反思。
二、養(yǎng)成分析綜合、辯證思考、合作交流的學風和習慣
哲學政治探究性教學圍繞目標與情境,以“探究共享”為價值理念,注重思考、表達和交流,形成正確的觀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此,教師應該多采用“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等適宜探究的教學法。
1、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以問題探究為主要線索和鏈條來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實施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教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關注問題、引發(fā)問題、探討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生成新問題的問題探究中生成教學過程。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也稱為“情景教學法”,是一種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內課外相結合,圍繞實際案例進行探究共享,綜合運用自學、討論、啟發(fā)、講授和談話等手段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案例的探究共享,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與方法,活躍學生的辯證思維,養(yǎng)成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探本索源、合作交流的學風和習慣。實施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重在組織、堅持和有效的教學評價,所以教師要成為教學的“組織者”。
3、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劃分成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帶著一定的任務去發(fā)現、探討和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對任務進行反恩。實施基于任務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學生在實踐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形成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對建構學習、探究教學策略進行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背景下“問題、探究、實踐”教學模式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借助計算機、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程資源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作出有益的反思、探究與實踐。在這個教學模式中要以人為本,互動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使師生雙方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fā)展,從而達到探究性教學的“整合效應”與“和諧價值”。:
(一)教師照本宣科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注意結合生活實際,忽視學生們心理特點,不愛分析事物的本質,教授數學概念的時候照本宣科,講解枯燥無味,缺乏生動的講述和形象的比喻,忽略對概念本質的講解。學生們不易理解書中所寫的概念的深層涵義,常常是一知半解就去實行題海戰(zhàn)術,題目做不出來,逐漸產生厭煩心理;對概念理解不到位,記憶不深刻,過一段時間再去做題又不會做了,長此以往,導致教學質量停滯不前。
(二)學生不注重課后復習
中學生課業(yè)內容繁重,而且年齡較小,自制力不強,在學校結束一天的學習之后,課后往往只是機械的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就不再繼續(xù)了。數學概念本身就難以理解,如果在課后還不加緊復習鞏固,難免會出現遺忘的現象;并且數學概念復雜抽象,中學教學過程中可能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出現,如果不在課下進行鞏固復習,很容易就會混淆。教師要依據這一特點及時督促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記憶加深,先復習概念再解答題目,這樣就起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
(三)課堂氛圍沉悶
數學概念本就是抽象又難以理解的,教學氛圍如果枯燥無味的話,對于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理解數學概念的能力更加不利。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們注重抓教學質量,往往疏忽了調動課堂范圍。強調課堂紀律嚴肅認真,也大大的限制了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的數學概念難以理解,學生們本就接受困難,課堂再毫無生趣,那還談何學習效率?沒有學習的和諧氛圍就沒有學習的激情,接受新事物慢是必然的,所以課堂氛圍沉悶也是阻礙學生們深入理解數學概念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解決概念教學的有效方法
概念屬于理性認識中的一種,概念的形成依賴于感性認識,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階段,心理特點大部分都是容易接受和理解感性認知的,所以針對這一特點,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將數學概念引入生活
任何知識都是源于生活,作為中學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學科,數學當然也不例外,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的運用于生活。數學知識都很靈活,教師們把數學概念融入生活,對于學生們來說,更有利于他們理解掌握吸收運用。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的、熟悉的情境來學習數學概念,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概念的記憶,也能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欲望。這樣的聯系,無形中就降低了理解數學概念的難度,提升了學習數學的效率及教學質量。
(二)教師重視概念教學
許多老師都認為數學概念不重要,往往教學時一帶而過;有的老師對概念輕描淡寫;有的老師講解了概念也不透徹。學生們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看似記住了概念,遇到了新題型又不能靈活應對,只是機械的埋頭進行題海戰(zhàn)術。要想更新數學理念,提高教學效率,一定要重視數學概念的教學。教師課前認真?zhèn)湔n,找例子進行說明和講解概念的本質,時刻注意學生們的接受效果,實現以學生為本,考慮學生感受,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加強理解。
(三)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數學課堂上,教學內容大多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本身。單一的學習數學概念生硬死板,學生們不容易理解應用。社會教材的豐富性能更好的為數學教學服務,除了注重生活中的教學素材,也要在意教學內容的新穎。為此,數學課堂必須鼓勵學生們自主鉆研、自主解決,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積極思考。教師們也應該有計劃的安排學習內容,以生活實踐為本,建立一種與生活相聯系的新穎教學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