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培養(yǎng)考察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地理考察是地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考察活動,使學生認識各種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景觀,掌握各種地理技能,讓學生親近自然,樹立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觀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
地理考察就是以地理環(huán)境為對象的調查和觀測。地理考察方式多種多樣,例如氣象觀測、天文觀測、地震觀測、地形地貌觀察、游園、探險、露營、休閑游、登山觀光、定向越野、垂釣、漂流、野炊等等;中小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地理考察,組織性、目的性都很強,是未成年人參與的團體活動,具有一定特殊性。
探索總結出地理考察活動的規(guī)律、原則,讓地理教師掌握地理考察的基本方法,不僅對教師組織開展地理考察活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而且有助于增強地理教師組織開展地理考察活動的信心。
一、組織中小學生地理考察活動原則
第一,組織性原則。嚴格執(zhí)行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有關組織學生外出活動的相關規(guī)定,辦理各種報批備案手續(xù),爭取相關部門如教育行政部門、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將活動方案告知家長,以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一般來說,規(guī)模較大(1個班以上)、外出時間較長(6小時以上)的應由學校牽頭組織,規(guī)模較?。?個班以下)、外出時間較短(6個小時以內)的可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織。成立活動組織機構,機構一般由領隊(校領導、班主任)、后勤保障人員、安全衛(wèi)生人員(校警、校醫(yī))、考察管理指導教師等組成。為便于管理,將各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配備指導管理教師。明確細化每個成員的任務、職責;每個成員都要明白自己擔負著確保學生安全的重任,盡心盡力履行職責。制定考察活動紀律要求,印發(fā)給師生,人手一份,并組織他們開展學習,逐條弄清要求。嚴格的組織紀律是地理考察活動的根本保證。
第二,安全性原則。組織者要充分考慮到影響考察活動安全的各種因素:(1)目的地應選擇無地質災害,無危險動植物,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2)選用證照齊全合法、狀況良好的交通工具。(3)注意收集目的地天氣的預報,避開臺風、雷陣雨、大風雪、高溫酷暑、低溫冰凍等災害性天氣。(4)準備一些應急物品、用具,如干糧、飲用水,防暑、防凍、防蟲藥品,鐮刀繩索等,條件許可的每人配備一個安全應急包。(5)制訂應急預案,萬一出現險情或事故時,師生能夠得到及時、妥善、有效處置。嚴密細致的安全措施是地理考察活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
第三,循序漸進原則。(1)目標要求要與學生的心智相適應,學生只要作出努力便有所收獲,讓每個參與者都享受到活動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次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不宜對大多數學生要求進行深度的研究。(2)考察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先實踐課本中的地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印證課本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再進一步過渡到掌握課外知識與能力的要求。(3)考察地點選取,由校內再到校外,由近到遠。例如有關地形方面的考察活動,先要求學生收集本校地形地貌資料,觀察、了解本校地形地貌,再到校外考察,了解本村鎮(zhèn)或本市的地形地貌。
二、一般地理考察活動的三個階段
第一,籌備階段。(1)組織者制定《考察活動工作方案》和《考察活動應急預案》?!犊疾旎顒庸ぷ鞣桨浮芬话惆ɑ顒用Q,活動組織領導機構及其組成人員的職責與分工,考察時間、地點、形式,考察目標、項目、內容,實施步驟,預期成果等。(2)規(guī)模較大的考察活動,開動員會,讓學生及其家長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3)搜集考察地點地圖、自然人文地理數據資料,了解活動期間的天氣預報和交通狀況等。(4)組織者還應事先對考察點進行踏勘,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5)培訓學生,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攝影技術、標本制作技術、繪畫素描基本功、地理觀測方法與技巧等。(6)準備地理觀測專用設備,生活用品,攝影設備、筆記本設備,對講機、手機通訊設備,指南針、砍刀、繩索、應急包等。
如何有效地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呢?
談到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許多老師都遭遇到了當前學生學習任務重,課外活動時間少,絕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對野外活動的興趣不濃厚等困境。誠然,這些都是當前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嚴峻形勢,但是,對于立志提升學生能力的教育者來說,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下面筆者就以我校近年來組織開展的活動為例談如何在高中有效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
一、提升學生興趣,精心選擇課題
隨著高中各學科知識體系的加深,學生對書本以外的周圍環(huán)境的許多自然和人文現象有了較強的感知能力,也有了探索奧秘的興趣。隨著年齡發(fā)展,認識水平的提高,高中生視野較開闊,也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能完滿完成各種課外實踐活動。長沙市市區(qū)及周邊地區(qū)有豐富的可供考察的,緊密聯系所學課程的自然、人文地理事物,教師適當利用周末時間和高二選修課的時間,在長沙市完全有可能成功地組織好課外實踐活動。
對于中學生而言,考察內容的選擇還是應以所學課程為依據。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是確定考察內容的重要依據。我校根據歷年的經驗積累,針對長沙市地方特點和地理學科體系,在高一至高二階段實施了如下實踐活動:高一上期實施進行月相觀測、長沙市經緯度的測量、岳麓山地質地貌的考察等課外實踐活動;高一下期進行洪災成因實驗分析、長沙市雅禮中學附近商業(yè)網點密度與效益的調查、身邊的白色污染的課外實踐活動;高二上期進行長沙市交通狀況的調查、長沙市旅游資源的調查、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的課外實踐活動;高二下期進行長沙市垃圾回收狀況、對長沙市卷煙廠的調查的實踐活動。這些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即考慮了與教材基礎知識的鏈接,也考慮到了長沙的地方特色和學校周邊的各種狀況,選擇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為考察的內容,很容易實現順利開展的目標。其中,長沙市經緯度的測量,岳麓山地質地貌考察活動等是我校目前組織得較為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
二、科學設計方案,充分準備活動
地理野外考察等實踐活動是一件頭緒紛繁的復雜工作,而且難度很大,對地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為了保證每一次的活動都得以順利進行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地理課外活動計劃,對科組老師進行分工,確定每一次活動的輔導老師人選,避免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的隨意性。而每一次外出活動前,指導老師則要制訂一套詳盡的活動方案,包括選擇活動的基地、參加學生的人數、時間的安排、活動的程序、以及每次活動的目標要求如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及措施完成這些目標等等,并預先到課外活動基地進行聯系及安排好活動的行程。多年來,由于準備工作做得細致而充分,我們每次均能圓滿完成既定的學習和活動任務。
我們在決定組織岳麓山野外考察活動后,為了進一步落實考察內容和設計具體路線,我們高一地理組的老師提前了進行一次詳細探查。
返校后,我們上網查找、到當地相關機構收集資料,再參照其他學校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動,最后通過綜合考慮和研究,我們詳細制定了考察計劃,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確定野外考察目的,主要依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和地方性野外考察資源特點。
(2)確定考察時間?;顒訒r間一是要盡量選擇在天氣好、自然災害少的時候;二是與課堂教學進度相適應,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實踐活動效果較好。
(3)確定考察線路和點位。這次岳麓山實踐活動,我們設計了如下考察路線:愛晚亭 → 清風峽 → 蔡鍔墓 → 黃興墓 → 白鶴泉 → 麓山寺 → 響鼓嶺 → 云麓宮 → 岳麓書院,考察內容分別為:考察內容:愛晚亭的背斜谷;清風峽的小背斜、溝谷地貌地點;從清風峽前往蔡鍔墓、黃興墓沿途考察岳麓山主要植被、土壤;白鶴泉附近的沉積巖層理觀察、涌泉、啼笑巖小斷崖;云麓宮、麓山寺、岳麓書院的儒釋道文化。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實地考察時,帶隊老師自己要留意,也要提醒學生注意沿途是否有更典型的考察地點,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更能將理論聯系實際落實到更實處。這次考察當我們在從云麓宮返回半山亭的途中,一個老師發(fā)現了更大、更典型的背斜地貌,再一次把隊員們引向“課堂”的深處。
(4)提醒學生準備相關材料:如相關教材、教師準備和自己收集的綜合資料、照相機、放大鏡、鐵錘、水壺和用以記錄的筆記本、鉛筆等。
(5)組織準備:嚴密的組織工作是順利進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證,對于活潑好動的中學生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隊成為一個拉得起走得動,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隊伍,出發(fā)前一定要做好組織工作。本次活動共組織高一40余名學生參與,學校領導和教師6名。按教師分成六個隊,各小隊設隊長一人,協助老師工作。再將各小隊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3~5人,小組長負責小組的野外考察、現場討論、室內準備、作業(yè)檢查等組織工作。在考察出發(fā)之前,我們根據活動內容、地點和參加人員的情況,制定涉及安全保證、群體紀律等若干規(guī)章制度,向全體參加野外考察的師生宣讀并要求全體師生必需嚴格遵守。
三、嚴密組織活動,有效融貫知識
野外觀察是野外考察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進行路線觀察時,除重點觀察既定的專項內容外,還應關注那些沿途能夠見到的自然事物、人文事物等一般地理事物的變化情況,并要求學生隨時做好記錄。教師在沿途可適當提問、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在定點觀察時,教師要明確考察的范圍和重點,耐心向學生講解所觀測的地理現象的特點和成因。在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實踐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從猴子石大橋到長沙輪渡附近湘江兩側景觀的變化,包括自來水廠的選址、渡口、碼頭的區(qū)位、排污口的選位、沿線水顏色、潔凈程度的變化等。筆者在不同河流段綜合性提出了不同問題:橘子洲形成的原因及其發(fā)展趨勢,自來水廠的選址的區(qū)位因素有哪些;湘江水的污染源主要是哪些,污染成分主要是什么,如何減輕湘江水污染;為什么湘江沿線的碼頭主要分布在河東一側……通過沿途學生不斷的激烈的討論和老師的及時講解,學生感覺與母親河更近了一步,也更關注母親河所遭受的傷痛,學生紛紛表示要盡自己所能保護湘江。
野外考察有時需要采集樣品,包括巖石、植物、水樣等。在采集樣品時要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要保護考察區(qū)域的環(huán)境。我們在岳麓山考察活動中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地質錘采集到部分紅色砂巖標本。在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實踐活動中,學生采集了從上游自來水廠到下游渡口、排污口等處的水樣。
野外觀察雖然是考察過程中最重要的知覺過程,但光靠觀察和思考,仍不能全面了解某些地理事物或現象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特別是對于那些人文地理事物的了解,光靠觀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進行訪問和調查。才能得到一手的資料。老師要教育學生,以謙恭的態(tài)度和求知的渴望向有關部門和有經驗的人認真學習,征詢意見或建議。雅禮中學附近商業(yè)網點密度與效益的調查活動中,學生須巧妙地詢問店鋪的經營額,存在的經營問題等。長沙市交通狀況的調查,學生除向主管單位調查交通狀況外還可向市民調查統計相關資料。在長沙市卷煙廠的調查活動中,學生可向工廠負責人詢問廠選址的原因,也可向周邊居民詢問污染比較嚴重的季節(jié)和時間段等。
四、及時檢測反饋,科學總結成果
由于野外考察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對獲取的各項標本不可能都就地進行鑒定和研究,不少工作需要在室內進一步化驗和鑒定,在野外記錄和收集到的文字資料要及時進行整理,對野外測試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對考察中繪制的各種圖形進行整飾和清繪。同時,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考察的內容作系統的綜合分析,比較廣泛使用的是撰寫一份考察報告。撰寫考察報告是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極好形式,一方面可充分調動學生深入鉆研地理科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們運用地理知識表達問題的能力。考察報告可以獨立完成,亦可根據考察活動所分小組合作完成一份報告。同時教師要求全體成員全面總結這次活動取得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為今后開展工作積累經驗教訓。
學生完成考察報告后,老師要認真批閱后進行分析和點評,根據情況組織學生在室內課堂教學中展示考察成果,還可張榜公布和表彰學生考察報告,這樣更加激發(fā)了同學們參與地理課外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在測量長沙市經緯度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如實驗器材的選定、影長起始點的確定、容易錯過實驗時間等。筆者在學校操場除悉心指導學生外,還通過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檢測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為什么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碰桿子,為什么我們在12點前后要測量的時間間隔為什么要縮短,可能引起測量誤差或直接導致錯誤實驗結果的因素有哪些……通過這些隨堂檢測,學生的深層次的思考更多了,這樣的思考也更接近生活實際了。
胡 舜 瑩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一中初二(5)班 郵:528300
調查目的:
通過對華蓋路及其附近環(huán)境的調查,了解華蓋路步行街的布局特點;培養(yǎng)自己收集、分析、處理各種信息資料,以及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的能力。
調查方法:
1、 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華蓋路步行街的資料;
2、帶齊筆記本和筆到該地進行實地調查;
(注:被調查商店為:班尼路服裝專賣店、日順皇皮鞋專賣店、意法運動系列專賣店、大眾眼鏡連鎖店、卡西歐鐘表專賣店。)
調查結果:
1、華蓋路步行街的概括:
華蓋路長約1千米,于前幾年曾進行大型改建、維修與裝修,使其變成為一條富有古式歐陸風格的步行街,有數百家商鋪?,F已有數家著名品牌的商店進駐,人流不斷,商機無限,使步行街成為大良最熱鬧的街道之一,也成為大良著名的旅游區(qū)和象征之一。
2、調查華蓋路步行街商場店鋪類別、商品基本結構。
商場店鋪類別
鞋類
服裝類
百貨類
眼鏡類
鐘表類
商場店鋪名稱
日順皇皮鞋專賣店
班尼路服裝專賣店
意法運動系列專賣店
大眾眼鏡連鎖店
卡西歐鐘表專賣店
商品主要來源
國內
國內
國內、外
國內
國外
商品檔次情況
中低檔
中檔
中高檔
低檔
高檔
經營情況評價
比較好
好
比較好
好
一般
生意好壞原因分析
位置好,價錢比較合理
位置好,品牌較有名,但價格較高
位置好,信譽好,有固定客源
位置一般,價格偏低,但質量一般
位置較一般,且價格較高
問題分析:
1、如果你開店經營,你考慮的主要貨物(類型)有哪些?
答:我會考慮銷售一些順德的特產,如崩沙、牛乳等。
2、請你對華蓋路步行街的布局進行評價,并對其未來發(fā)展提出合理建議。
答:我認為華蓋路步行街的布局不錯。我的建議是:其一,將步行街內顯得格格不入的華蓋市場搬走,將其改建成一個購物中心;其二,將步行街內一些不該出現在旅游區(qū)的店鋪,如游戲機室等堅決取替;其三,多派保潔人員清潔步行街,使其更加整潔。
傳統民族服飾藝術采風的實施方法
對傳統民族服飾藝術的認識,普遍的方式是,在現有的圖書資料、畫冊圖片、網絡視頻等閱讀媒體認識、分析與研究; 在以往的采風過程中,也只是到一些少數民族的村寨拍些照片、畫畫速寫,記錄些少數民族的民間傳說故事等等; 但僅是這些采風活動,對傳統民族服飾的研究,探索其民族藝術深層次的精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作為課題研究的采風活動,不是一般性的采訪,更不是只到民族地區(qū)的旅游觀光,而是有針對性的選擇采風內容、地點,深入到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居住地,有方法、有步驟地,較為完整的服飾藝術考察,從而較全面地收集民族服飾的第一手資料。
1、采風路線、地點的選擇與確定
在準備下鄉(xiāng)采風前,要帶著目的與任務地選擇和確定采風地點和行進路線,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該地點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飾有什么特點等等,都要預先查找有關資料進行了解,否則,沒有目的的隨便走走,就有可能無法收集到所需的資料。因此,在接受到帶采風課的老師,應當根據該班的專業(yè)方向及研究課題,選擇和確定采風地點,如: 服裝藝術設計的班級,進行苗、瑤、侗族的服飾考察研究課題,就應選擇這些少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廣西融水、三江、龍勝、金秀,貴州的凱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 與此同時,也要選擇好行進路線,在該路線上,根據時間安排,確定幾個考察點,預定每個點的考察時間和考察內容,盡可能的做到時間緊湊、經濟實惠; 并準備該考察地區(qū)地圖,標定行走路線,從而確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線。
2、考察前的準備工作
考察出發(fā)前,首先要組織學生查閱所考察地區(qū)少數民族的有關資料,對其歷史概況、生活習俗、風土人情、、裝飾藝術形態(tài)等作初步了解,這些了解,對考察具有指導性的意義,讓學生知道所考察的內容中有哪些資料是要重點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補充收集的; 其次是經費準備,根據考察的地點、路線、車船交通情況、吃住情況等作經費預算。另外,對該班級學生作以小組為單位的考察分組( 以 3—5 人為一組) ,指定組長負責; 同時,組織一個由 2—3 人組成的先遣組,負責車( 船) 交通及住宿的聯系與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員負責經費的收支與管理,領取或采購必備的藥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對全班進行下鄉(xiāng)采風的安全及紀律教育,強調各項規(guī)定與注意事項,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完成采風任務的重要保障。
3、采風考察的實施方法
采風考察的具體實施,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民族地區(qū)的州、縣的民族、民俗博物館館藏民族服飾資料的參觀考察; 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對民族服飾資料的收集與考察,這些考察要確實做到具體、細致,對收集的資料,要力求完整和準確;由于民族服飾的類型較多,因此,應以每件( 套) 的服飾的分類進行小組負責制,同時每小組的同學,每人負責一項具體任務; 如對某一苗族女裝服飾的考察為例:第一組( 5 人) : 負責頭、項、胸飾的考察: 組員一,負責拍照( 一般是用數碼相機) ; 組員二,負責擺放銀飾,協助拍照; 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服飾的各部位的數據; 組員四,協助測量服飾; 組員五,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第二組 5 人: 負責衣服類的考察: 組員一,負責拍照( 一般是用數碼相機) ; 組員二,負責擺放衣物( 上衣、裙、褲等) ,協助拍照; 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服飾的各部位的數據; 組員四,協助測量服飾,記錄數據; 組員五,負責畫出個衣物的款式樣式圖并標記各部位數據,記錄有關調查、采訪資料。第三組( 5 人) : 負責服飾材料的織造、蠟染、刺繡工藝的考察: 組員一,負責拍照( 一般是用數碼相機) ; 組員二,負責擺放物品,協助拍照; 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數據; 組員四,協助測量; 組員五,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第四組( 4 人) : 負責銀飾鑄造、打造、雕花、鑲嵌等制作工藝: 組員一,負責拍照( 一般是用數碼相機) ; 組員二,負責擺放銀飾,協助拍照; 組員三,負責用測量銀飾的各部位的數據; 組員四,負責記錄數據、制作步驟和有關調查、采訪的資料。第五組( 4 人) : 負責服飾的裝飾圖形( 圖案) 的考察: 組員一,負責拍照( 一般是用數碼相機) ; 組員二,負責擺放圖形物品,協助拍照; 組員三,負責用軟尺測量圖案的各部位的數據;組員四,負責記錄數據和有關圖形的調查、采訪的資料。在考察的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各組員進行機動輪換。各組在考察時,如時間較緊迫的情況下,應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細節(jié)可作粗略記錄,在后期整理資料時憑記憶和參考照片補充完善; 同時,也要注意記錄各服飾的穿戴方法。
采風過程中的教、學互動
采風的教學實踐,是教師教授方法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認識和掌握這一方式、方法的過程,兩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p#分頁標題#e#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
采風教學,是課堂式教學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論學習與研究,是學習前人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總結,只是在理論層面的理解與認識; 通過采風實踐教學,深入到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生活氣息的環(huán)境中,使得師生以較高的積極性、聚集較大的激情投入該教學實踐中,感受新的服飾文化氛圍和獲取新的服飾知識,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風實踐里,教學氣氛輕松、活躍,真可謂寓教于樂。這一方式,也是眾多師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
2、靈活的教學方法
課堂的教學,通常是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 而采風實踐,是在對新的藝術形式的接觸性研究,從而獲取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也是豐富和提升理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則注重方法的傳授、在把握好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機動地安排實踐和靈活實施每一個步驟,充分發(fā)揮教學的靈活機動性,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 學,則以確實了解和掌握采風所獲取的新知識和研究方法為目的,在教師的統籌安排下,靈活地實施考察環(huán)節(jié)。采風實施中,方法的靈活多樣,師生相互配合、組與組的分工合作,組員與組員間的互相協調,共同完成采風任務,是集體主義和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
3、教、學的相互促進
采風教實踐學,一方面是學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飾藝術的特殊魅力,并從中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民族服飾藝術文化,更重要的是從中掌握學習和研究民族服飾藝術的方式方法; 這一方法,也將會影響和啟發(fā)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對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將促進教師在同樣感受民族藝術瑰寶的同時,從中學習到傳統民族服飾的更深層次的服飾藝術和文化內涵,對促進教師對民族文化研究與運用的科研創(chuàng)作起到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也將為今后傳統民族服飾藝術的考察、研究與運用,探索新的采風方法而提供實踐基礎。
采風資料的后期整理
資料的收集,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今后的藝術設計實踐和理論研究。當面對采風收集回來的一大批資料時,有必要進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閱和調用。
1、資料的分類整理
按民族名稱或支系名稱的不同服飾分類: 采風收集的有多個少數民族服飾資料的,應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時,男裝、女裝、童裝也要實行分類,盛裝與日常裝也要進行分類; 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飾,也要作分類整理。按每套服飾的衣服、配飾分類: ( 1) 衣服類: 有上衣、裙( 褲) 、綁腿等。將圖片、款式圖及測繪數據、采訪資料均按秩序排列。( 2) 銀飾類: 有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鐲等。( 3)服飾材料染、繡工藝類: 有蠟染、刺繡、織造等。( 4) 裝飾圖案類: 有崇拜圖騰紋樣、植物紋樣、動物紋樣等。同時,傳統民族服飾的圖案裝飾十分豐富,如帽飾圖案、衣領圖案、胸襟圖案,背部圖案、袖飾圖案、裙擺圖案、腰帶圖案、綁腿圖案、鞋飾圖案等。對這些圖案,運用 PS 軟件進行摳圖,將單純的圖案從服裝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圖形單元,以方便今后的設計運用。
2、文獻材料整理
文獻材料,是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采風后期的文獻資料的整理中也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民族史料: 有關該民族的起源、遷徙、、生活習俗及發(fā)展簡況。( 1) 服飾的發(fā)展變化。( 2) 服飾現狀。( 3) 民族的神話傳說與故事等。
3、總結、撰寫考察報告
設置情境,切身感知
人教版選修1講述的是“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希望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改革的歷史背景和過程,科學地認識和評價改革,學習改革家堅強不屈的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在講完“商鞅變法”單元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兩類歷史作業(yè),擇一完成。一類是功過是非,后人評說,即用小傳的形式寫出對“商鞅變法”的認識,可采用傳記體裁;另一類是穿越時空,創(chuàng)設情境,即“假設你曾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的秦國,你的生活會因為變法發(fā)生怎樣的改變?請嘗試將你的所見、所聞編寫成小劇本或小故事。你的身份可以是奴隸主貴族、新興地主、士兵、農民、商人等。”
之所以設計“功過是非,后人評說”的作業(yè),是因為筆者希望學生嘗試重新整合知識,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同時,注重“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采用傳記體裁,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貼近遙遠的歷史人物。設計“穿越時空,創(chuàng)設情境”作業(yè),目的是采用易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通過生動的故事場景、劇本等形式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同時又可以發(fā)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聯系現實,貼近生活
作業(yè),總是與教育觀、課程與教學形態(tài)密切聯系。在講述必修2《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課中,我給學生布置了下列作業(yè):調查自己家庭在改革開放前后物質生活的變化,如衣、食、住房、家具、家用電器、出行工具等,可以寫成調查報告、訪談記錄等?!捌弊C”是體現計劃經濟時代的重要物證,一位學生帶來家人搜集的各種票證,讓更多學生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經濟發(fā)展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還有學生通過采訪自己的家人,采取口述歷史的形式,讓其他學生對改革開放前后北京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此外,我還讓學生利用寒假完成下列作業(yè):選擇一處北京古建筑或博物館、展覽館,進行參觀考察,寫出考察報告??疾靾蟾姘ㄒ韵聝热荩簳r間、地點、路線(參觀門票);三張照片;圖文并茂的介紹、參觀感受,以及如何保護這些文物的合理建議。
探究延伸,升華理解
新課標提出:注重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中學生已有一定自主性,不滿足于課上講解或書上的現成結論,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理解歷史,闡釋歷史的能力。撰寫歷史小論文,是對學生獨立思考的一種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