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民國文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河南大學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的建設本著保護為主、兼顧使用的原則,做到全盤規(guī)劃,合理布局,發(fā)揚團隊合作的圖書館精神。文章就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選書標準、保護和使用的矛盾等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對于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已引起圖書館業(yè)界的高度重視——原生態(tài)保護刻不容緩。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上海、重慶、南京等民國文獻豐富的地方館都已動手搶救和著重保護。正如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所言如再不及時搶救,若干年后,我們的后人,也許能看到甲骨文、敦煌遺書,卻看不到民國的書刊!河南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加之留美歸來跨越第一、二代圖書館學人李燕亭先生的默默經(jīng)營(李先生民國時期執(zhí)掌河南大學圖書館20余年),故而收藏的民國文獻豐富且很有價值。近年來,館領導審時度勢,籌劃建立了河南大學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現(xiàn)就這一頗具特色的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的建設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1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
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復雜而特殊的社會轉型期。由于近代報刊與印刷業(yè)的勃興、東西文化的碰撞、整理國故的提倡、與新圖書館運動的興起,以及政治形勢的大變局,使得當時以圖書期刊為重要傳播媒介的社會文化事業(yè)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乃至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文化學術的高峰期。當時,報刊雜志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民國文獻的出版與發(fā)行量達到一個空前的規(guī)模,民國時期也成為“中國文獻昌盛期的開端”。而研究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文獻與當前中國的現(xiàn)實——第三次與世界文化接軌——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lián)。保存這些文獻資料,對后人研究民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社會教育、歷史宗教、文學藝術等具有全方位的史料價值文獻研究界已達成普遍共識:民國時期,政治經(jīng)濟雖然衰敗,思想文化卻大放異彩,社會轉型、學術興盛與方法創(chuàng)新三位一體,互為因果,形成了思想文化中西匯流、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民國文獻是一批極為重要的文獻,其思想文化價值不在善本古籍之下。
“中美百萬冊數(shù)字圖書館合作計劃”項目專門列出民國圖書,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民國文獻的整理工作,也提升了民國文獻的價值和意義。然而,由于“貴古賤今”觀念在文獻學界的巨大影響及其對國家文獻工作政策的無形主導,使得民國文獻的價值長期被忽視,搜集與整理工作被遲滯,以致這些文獻去今未遠卻面臨湮沒與散佚的嚴重危險。因此,搜集和整理民國文獻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2007年7月,河南大學圖書館將散見于各館各室的民國文獻資源篩選出來,組建了一個民國文獻專題閱覽室,共收集各類圖書和期刊10萬余冊。這一舉措,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和研究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源,提高河南大學特色館藏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fā)揮學校民國文獻資源的作用和效益。
河南大學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本著保護為主、兼顧使用的原則,全盤規(guī)劃,合理布局,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就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于2007年1O月9日對外開放之后受到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這其中,既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遇到了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
2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狀況
2.1建設目的與選書原則
建設目的:保護為主,兼顧使用。選書原則:根據(jù)實際,寬嚴有度。
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閱覽室是以書刊合藏的方式優(yōu)化組合的,即將民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所產(chǎn)生的文獻(主要是中文圖書和期刊)統(tǒng)一歸放在一個閱覽室之內(nèi)。由于民國年限的限制和館藏書刊的情況,我們對圖書采取了上限稍寬、下限從嚴的選書原則。因本館已建有一個古籍閱覽室,其藏書時間未受限制,主要以線裝版本確定取舍。而民國文獻閱覽室所收藏圖書則主要是平裝或精裝本(洋裝書),也收入1912年之前出版的一些圖書。下限則截至1949年10月1日之前,選書較為嚴格。報刊情況較為復雜,有些舊期刊或因收藏不全解放后加以補充影印,如《東方雜志》、《新青年》等,都有原刊和影印本。為了方便讀者的閱覽和管理,我們采取原刊和影印本合放的方式,將新舊版分開排序,一般讀者只需看影印本。有些期刊則全部是解放后的影印本,如清末民初的許多小說期刊、左聯(lián)的許多刊物等,也存放在內(nèi)。報刊的鑒藏比較靈活,這體現(xiàn)了我們的建設目的——保護為主,兼顧使用。
2.2全盤規(guī)劃,合理布局
2.2.1集中精力,分階段突破
河南大學圖書館民國文獻資源的建設大致經(jīng)過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7年暑假前將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篩選重組,這是民國文獻資源建設的鋪墊和前奏。第二階段,暑假期間,資源的整合,細排上架。這兩個階段都是集體合作,協(xié)力完成。第三階段:抽卡、卡書核對、查漏補缺、鑒藏精選,這是攻堅階段??ê蜁即嬖谥涰棽辉敾蛴袝鵁o卡、有卡無書的情況,需要查漏補缺,反復核對。第四階段:完善目錄體系,回溯建庫。后兩個階段由成立的民國文獻專題建設小組負責完成。
2.2.2兩條腿走路,整理和服務兩不誤
目前民國文獻閱覽室正在一邊建設一邊對外開展服務工作。有專職人員負責整理,也有專職人員提供服務。這種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使得整理與服務兩不誤。
2.3團隊攻堅、通力合作的圖書館精神
縱觀整個民國書庫的建設過程,無論那個階段,都足團體合作的結果。這其中充滿著艱巨而又繁瑣的勞動,如細排上架、卡書核對、完善目錄體系等工作,都是臟活和累活,需要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盡管分工不同用人不同,但大家都能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使民國文獻閱覽室得以在較短時問內(nèi)初步建成并如期接待讀者,同時又不影響文獻整理工作的繼續(xù)進行。這種通力合作的精神,是河南大學圖書館長期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盡管如此,圖書館在鑒藏民國文獻資源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
3民國文獻資源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3.1選書的標準問題
3.1.1如何界定“民國文獻”
這一問題目前在學界還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標準。有人認為:“民國文獻在時間概念上一般界定為1911年1O月——l949年10月為限的民國時代出版物”。有人認為:“民國文獻是指1911年‘’爆發(fā)至1949年9月止我國出版發(fā)行的中文文獻?!鄙轿魇D書館在民國文獻的保護方面制定了一套方案,提出了“民國文獻”與“民國善本”概念,以涵蓋1911年(或稍前)——1949年(及稍后)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國范圍內(nèi)所出版發(fā)行的所有文獻。按照《民國時期總書目》中的定義,1911—1949年問出版的文獻屬民國文獻。
河南大學對民國文獻的選書,上限延伸到清末,下限截至1949年lO月1日之前。筆者以為,圖書的出版周期較長,如果以這一時間斷限,很多民國時期已經(jīng)成稿并已納入出版計劃或正在校勘之中卻拖延到1949年lO月1日后才出版的圖書,或是民國時期出版,1949年底再版的圖書,就被摒除在外了。如周谷城主編的《世界通史》(1949年10月初版),屬于商務印書館自1933年就陸續(xù)推出的精品系列圖書《大學叢書》之一種,周谷城主編的《民國叢書》(上海書店,1989—1996)將其收錄其中,“中美百萬冊數(shù)字圖書館合作計劃”也將其收入民國文獻之列,學術界亦普遍視其為民國學術經(jīng)典。再如Ck學國文》,1949年9月葉圣陶親自選定,1949年10月初版;《明清內(nèi)閣大庫史料》第一集上下冊(明代),東北圖書館印行出版,1949年12月初版本,等等。如此篩選下來的1949年10月至年底出版或再版的書有近500冊。這些書該如何處理?
3.1.2期刊影印本的處理問題
民國期刊種類很多,河南大學圖書館藏有788種,其中有一部分大型雜志(如《新青年》、《東方雜志》、《清華學報》、《小說月報》等),既有原刊也有影印本;也有少量雜志是20世紀6O年代左右影印的,沒有原刊(如《河南》、《豫報》、《拓荒者》、《北斗》等)。這些影印本如何處理?
3.2卡書核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卡書核對過程中亦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1)有書無卡現(xiàn)象,有2000余冊。這些書可以確定是民國時期的書,版權頁清晰俱全但卻沒有卡片。(2)有卡無書現(xiàn)象,有2500余張。這些卡片確定著錄的是民國圖書,但書庫卻無書。(3)問題書500余冊。這些書有的沒有出版日期,有的版權頁不全,疑似民國圖書。這些書的界定該如何處理?
3.3目錄體系和數(shù)據(jù)庫的完善及老號書問題
在文獻整理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了如下問題:(1)無出版年代或著者、出版者不詳。這些現(xiàn)象在原書、卡片和數(shù)據(jù)庫中均有反應。(2)有書無目現(xiàn)象:原數(shù)據(jù)庫沒有著錄卻有藏書。(3)有目無書現(xiàn)象:原數(shù)據(jù)庫有著錄卻找不到藏書。民國文獻閱覽室目錄體系的完善問題亟待解決。(4)老號書的問題。民國文獻閱覽室現(xiàn)整理上架對外開放的圖書是以《科圖法》分類的,但另有老號書(《杜威十進分類法》)的存書8400冊尚未整理。還有從其他院校合并過來的民國圖書,也存在分類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這些書急需重新整理、分類、上架以便讀者使用。
3.4保護和使用的矛盾問題
保護為主必然造成使用不便,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矛盾問題。民國文獻是較為珍貴而又難以保護的群體文獻。據(jù)國內(nèi)一些專家研究,民國時期普通報紙的保存壽命一般為50至100年,民國時期圖書的保存壽命為100至200年,在歷代文獻的保存壽命中,民國時期文獻的壽命最短。民國文獻的搶救和保護得不到解決,其使用和開發(fā)也就無從說起。比如,河南大學圖書館所藏唯一的一套平裝本《四部備要》,一抹就掉渣,不能再翻閱挪移,修復問題亟待解決。另外尚有百余本已散架、不能再看的民國圖書。對其整理、修復迫在眉睫。
4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4.1關于選書問題
筆者以為,在“民國時期文獻”的界定方面,宜寬不宜嚴。要考慮文獻的形成過程、內(nèi)容、性質(zhì)等方面的因素,再結合出書時間綜合考慮,不宜劃定一個以政治為界標的硬性日期。國家圖書館特藏部主任蘇品紅表示,廣泛來說2O世紀初的文獻都應該歸于民國文獻??茖W地鑒定民國文獻,是一項難度較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圖書館工作者應積極借鑒專家、學者、收藏家的學術成果,多讀一些書話、書目、書評及版本學、史料學等方面的書籍,為圖書館民國文獻的保護和鑒藏工作服務。關于期刊中的影印本,就河南大學圖書館來說,不妨收入民國文獻閱覽室。如《豫報》、《河南》及河南大學民國時期創(chuàng)辦的一些期刊,是最能代表圖書館特色的文獻,應加強保護和建設,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
4.2關于卡書核對問題
卡書核對是一項艱巨而又繁瑣的工作。本館的做法是:(1)有書無卡的,在整理的過程中先加上一張白卡待補,再根據(jù)書名書號抄錄,返回各書庫重新找到原卡(已找回卡片2000余張)。若找不到,再補充著錄一張完整的新卡。(2)有卡無書的,返回各書庫重新查找(已找回圖書1300多冊)。(3)疑似民國圖書的,先放在一邊,最后利用《民國文獻總書目》、《生活全國總書目》進行查詢驗證,也利用網(wǎng)絡進行查詢。
4.3關于目錄體系和數(shù)據(jù)庫的完善及老號書的問題
目錄體系和數(shù)據(jù)庫的完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圖書館選派了一批文化素質(zhì)高、責任心強的專職人員分工合作,協(xié)力完成。關于老號書的問題,有的本身就是復本,可以從元數(shù)據(jù)庫中套錄,有些則需要重新分類。
4.4關于民國文獻的保護與使用的矛盾問題
民國文獻的保護與使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保護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只有加強保護才能使民國文獻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fā)和利用。民國文獻的保護工作是全國性的整體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工程,需要全方位重視和研究,更需要知識、技術和資金的支持。河南大學民國文獻資源雖已整合在一起,但對殘破書的修復和脆化書的加固等原生態(tài)保護工作還沒有展開;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如藏書環(huán)境的控制,恒溫、恒濕、空氣質(zhì)量標準的檢測等。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30例過敏性肺炎患者,男女比例19∶11;患者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50.00±5.21)歲。所有病例都存在持續(xù)性、間歇性抗原暴露史,時長0.3~11年,平均時長(6.00±0.58)年。
1.2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針對性診治措施,對其各項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胸部高分辨率CT情況,包括支氣管是否出現(xiàn)擴張癥狀、磨玻璃影、蜂窩肺、實變影、網(wǎng)格影、肺小葉中心分布結節(jié)影以及馬賽克征等。②患者的臨床指征、轉歸情況、治療方案及預后效果。③支氣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細胞、經(jīng)支氣管肺活檢其病理特征等,具體包括細支氣管炎、非干酪性的肉芽腫以及肺間質(zhì)大量纖維組織增生等。
2結果
2.1臨床指征
所有患者中,出現(xiàn)4例急性病例,20例亞急性病例以及6例慢性病例。患者的臨床指征主要有:4例體重減輕、25例呼吸困難、4例發(fā)熱、16例咳嗽以及12例咳痰等。其中,發(fā)熱癥狀常見于亞急性病例與急性病例中,體重減輕癥狀多在慢性病例出現(xiàn)。予以血氣分析后表明有25例病例存在低氧血癥,檢查患者肺功能后,表明有27例患者為肺彌散功能出現(xiàn)障礙,有23例患者為通氣功能出現(xiàn)障礙。
2.2影像學信息
給予患者胸部CT診斷后,有22例患者的雙肺呈現(xiàn)出彌漫性的磨玻璃影,以片狀、斑片狀為主;有19例患者的雙肺呈現(xiàn)出彌漫性的肺小葉中心分布結節(jié)影,且邊緣較為模糊;有13例患者氣體陷閉;6例患者呈現(xiàn)出網(wǎng)格影,或者是伴隨著蜂窩肺。
2.3病理情況
①給予4例急性期病例經(jīng)纖維支氣管肺活檢之后,其病理特征顯示為支氣管壁、肺泡壁均出現(xiàn)水腫,常見于間質(zhì)炎,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相對偏少,且患者的肺泡腔中存在著炎癥細胞,同時也滲出少許蛋白。②亞急性期20例病例接受經(jīng)纖維支氣管肺活檢之后,有14例病例的間質(zhì)內(nèi)呈現(xiàn)出壞死的非干酪性肉芽腫,而胸部高分辨率CT則表現(xiàn)出典型性肺小葉中心分布結節(jié),還有6例病例為支氣管炎。③6例慢性期病例中,接受開胸取肺病病理活檢的有2例,可發(fā)現(xiàn)纖維化的細胞灶,而其胸部高分辨率CT則表現(xiàn)出網(wǎng)格影聯(lián)合蜂窩肺。其余4例病例接受支氣管肺泡灌洗檢測。
3討論
關鍵詞:外國文學教育;民族文化;價值;對策
一、闡釋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和特點
文化分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廣義文化是指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類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神和物質(zhì)財富的總和。狹義文化僅是指精神層面的創(chuàng)造及成果。民族文化可以定義為各民族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基礎上形成的,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觀念和民族思想感情的整合概念,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相對的獨立性和豐富的多樣性。民族文化是該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凝聚力、號召力和意識形態(tài)產(chǎn)生的源泉。民族文化是該民族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伴隨著民族的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全過程,有民族必定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反作用于本民族的存在和發(fā)展。
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民族性。它是本民族在其領域范圍內(nèi),集合了本民族自身的思想、道德、風俗習慣、信仰、藝術、宗教、科技等意識形態(tài)和非意識形態(tài),這種意識形態(tài)和非意識形態(tài)只適用本民族,并獲得本民族的認可,具有超越時空的相對穩(wěn)定性;其次,具有多樣性。一個民族文化既是不同地域文化的集合體,又是吸取了外來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拿來為其所用;再次,相對穩(wěn)定性。民族文化是與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相伴而隨的,并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但是有時候民族文化先于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有時候又落后于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對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起影響作用。
二、剖析在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加強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加強本民族文化教育基于時代的訴求和破解當前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畸形發(fā)展的呼喚,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剖析。
1.文化全球化給本民族文化帶來的挑戰(zhàn)呼吁要加強本民族文化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歌猛進,打破了地域和認知方面界限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全球化趨勢進一步拓展。在這一進程中,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和政治領域內(nèi)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必將導致在文化領域內(nèi)呈現(xiàn)出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的趨勢,使各國文化的同質(zhì)性逐漸增多,其后果必然使本民族的文化面臨著沖突和挑戰(zhàn)。同時,西方國家緊緊抓住文化全球化這一發(fā)展態(tài)勢,不斷向弱小國家推行自己的文化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利用文化對外文化交流進行滲透,利用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進行文化擴展,利用文化產(chǎn)業(yè)占領文化市場,企圖在文化領域內(nèi)以自己民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取代其他民族。這種裸的文化侵略使本民族失去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精神基礎和紐帶,使傳統(tǒng)文化受到?jīng)_擊,文化認同出現(xiàn)偏頗,人們的精神文化貧乏,必將將本民族逼入到一個生死存亡的絕境中。面對文化全球化的這一時代現(xiàn)狀,迫切地需要加強本民族文化教育,鞏固本民族文化地位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和時代訴求。
2.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傳統(tǒng)教學目的和宗旨要求加強民族文化教育
語言與文化是辯證統(tǒng)一的,密不可分的。語言具有選擇、傳遞、傳承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為語言的形式和內(nèi)容增添了多樣性和活力。同時,語言本身兼具工具性價值和人文性價值,它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使命,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能為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提供廣闊的深厚基礎,通過人文精神的塑造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對本民族文化存在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樹立起愛國主義情懷為國家和諧發(fā)展努力奮斗。在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注重對本民族文化因素的教學,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積極而充分的民族文化因素的教學對語言教育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進和深化的作用。然而,對我國的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深刻的剖析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的教育教學目的和宗旨還停留在語言的工具性價值,而忽視了語言本身所具有的民族人文性價值。把教學目的和宗旨定位在對成績、對升學和對考級的追求上,不能夠意識到通過外國文學教學吸取積極的合理因素拿來為我所用,也不能夠認識到學習外國文化其實是為本民族文化服務的。在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過于強調(diào)外國文學教學而忽視本民族文化的教育這種偏頗認識必將迷失教育方向,也必將失去本民族文化的前言陣地,最終不利于我國為之奮斗的有中國特色文化強國的建設。這種畸形的教育目的和宗旨強烈要求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為外國文學教學指引前進的方向。
三、探討在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加強本民族文化教育的舉措
在外國文學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加強本民族文化教育,以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為出發(fā)點可以進行探討:
1.審視和鞏固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傳播交流中的地位
外國文學教學與本民族文化教學是辨證統(tǒng)一的,不可割裂兩者關系。只有把兩者融和在一起,才能夠起到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效應。首先,我們在進行外國文化教育活動時,要分析外國文學作品中所采用的哪些文學修辭和表達形式,它們?nèi)绾谓Y合巧妙地運用的。同時,回顧我國的本民族文化用語和文學表達方式,思索它們之間存在的共性和差異,吸取外國文學教學中的積極、合理的因素加入到中國本民族的文學作品中來,以達到外國文化為中國本民族文化服務;其次,認真剖析外國文學作品中所凝結的其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懷,從中國人的同質(zhì)化思維角度對這些精神要素進行分析,從中了解到外國人的行為習慣和方式,以便于對外國文學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基礎上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對外文化的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并開辟新的道路,也使中國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深入到外國民族文化中去。
2.提升教師自身的本民族文化素養(yǎng)
在外國文學教育活動中融入文化教學已經(jīng)獲得教育工作者一致認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使學生了解外國一系列社會文化現(xiàn)況、掌握一門外語只能說是實現(xiàn)了外國文學教育的初級目的,能夠使學生用外語表達本民族文化、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才是達到了外語教育的終極目的。教師應該經(jīng)常將外語文化與本民族文化比較,在對比中凸顯二者的差異,通過引導學習者思考跨文化交際中的差異問題,培養(yǎng)學習者的文化差異敏感性,這樣既有助于學習者避免交際失誤,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又幫助學習者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形成對世界各族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教師缺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更缺失了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只是單線條化地去理解外語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外國本民族文化,在對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沒有從本民族文化角度去解讀,僵化地灌輸外國人文文化和精神,長期以來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認同外國的民族文化而缺乏對本民族文化的思索和結合,最終導致本民族文化讓位于外國民族文化,不利于本民族凝聚力的培養(yǎng)乃至國家的安全。
3.培養(yǎng)學生傳承和推廣本民族文化的意識
語言的主要功能就是交際與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是兼收并蓄、平等相處的,因此進行文化學習必須同時兼顧外國語言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由于我們現(xiàn)在實施的以成績和分數(shù)定終身教育考察機制,使得許多學生對外語的學習過于追求價值性工具,而忽視了外語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人文性價值,使得許多學生對學習外語產(chǎn)生錯誤認識,認為學習外語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升學而升學,忽略了學習語言的真正意義,割裂了語言和文化交互關系,忽視了跨文化交流這一學習外語的根本目的。作為廣大外語教育工作者必須有意識的在講解外國文學作品時與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和精神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覺性,使他們清晰地認識到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學習外語不應該只單一地了解外國社會文化,還應該擔負起中華文化傳播的和平使者使命,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精華并能夠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播給世界各國,使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并認同中國。
總之,在外國文化教育實踐活動中,不能夠單純地為學外國文化而學,忽視本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而要樹立把外國文化和本國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意識,在外國文化教育中體味本民族文化,在本民族文化中增添外國文化的合理因素,在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中找到契合點,相互尊重,,從而構建和諧世界。
[關鍵詞]古典文獻;民族學;貢獻
一、中國古典文獻概述
所謂“文獻”,是指任何具有一定歷史或科學價值的含有知識信息的物質(zhì)載體;而“古典文獻”,一般指“五四”運動以前用雕版、活字和手抄的古籍文獻,同時包括文書、卷冊、碑銘、拓本等。凡是近代鉛印出版物以外的文字材料,均屬古典文獻的范疇之內(nèi)。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通行多種民族文字,擁有多種民族文字的古典文獻。從古至今,中國用各種民族文字撰寫的古典文獻,其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繁,內(nèi)容之廣,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可比肩的。
二、中國古典文獻對民族學發(fā)展的貢獻
(一)中國古典文獻與中國民族學的關系
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許多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和文獻。56個民族在其不同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創(chuàng)造了反映本民族繁衍、發(fā)展和演進的歷史文獻,有的是用漢族文字、少數(shù)民族文字或其它文字記錄在各種載體上,也有的是以口碑形式流傳于后世。中國民族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包括漢族古典文獻和少數(shù)民族古典文獻在內(nèi)的我國各種民族古典文獻。少數(shù)民族古典文獻在記載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形成、發(fā)展和演進的歷史,傳播絢麗多彩的中國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它們同漢族古典文獻一起,共同構成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民族古典文獻。
民族學和文獻學是兩門獨立的學科,它們有各自的研究對象,民族學以民族為研究對象,文獻學以文獻為研究對象。一方面,民族學尤其注重中國民族史和56個民族族別史的研究,因此借助于中國古典文獻顯得尤為重要,而研究中國民族關系史,更是離不開古典文獻??梢哉f,民族學研究是以古典文獻為基礎進行的;另一方面,文獻學研究也經(jīng)常涉及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問題。我國許多民族文獻,特別是民族古籍文獻,就同時具有民族學和文獻學的雙重價值。我國民族古籍文獻記錄了歷史上各民族的起源、名稱的沿革、支派的離合、勢力的漲落、部族的消長、文化的變遷等歷史演化歷程,以及各民族之間相互接觸和融合的概況,它們既是民族學研究的寶貴資料,同時又是文獻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國古典文獻對近代中國民族學學科初創(chuàng)具有促進作用
先生是嘗試充分運用中國古典文獻資料促進民族學中國化的第一人。在民族學研究方法上,他尤其注重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和中國古代文獻中蘊含豐富的民族學資料的特點,努力推進民族學的中國化。例如,他在對中國古代社會和漢民族的研究方面就非常重視利用中國古代文獻中的民族學素材從事我國原始社會史和漢民族形成和發(fā)展問題的研究。不僅如此,蔡先生也是我國采用“民族學”這一名稱的第一人。在其《說民族學》一文中,他研究了中國古代各種歷史文獻中的民族學資料,指出《史記》中的“四夷列傳”、《蠻書》、《諸番志》、《山海經(jīng)》、《真臘風土記》等都是一些記錄民族學材料比較豐富的著作。他還認為,民族學“注重各民族文化的異同”,它與人種學、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學科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例如,他認為考古學上發(fā)掘出的古代器物,往往也需要運用民族學、古典文獻學的材料加以解釋和佐證。可以說,先生在理論上奠定了中國民族學這門獨立科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其與其他相關學科聯(lián)系的最早基礎。
(三)中國古典文獻對民族學界澄清關于中華民族起源和漢族源流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古典文獻對民族學界澄清關于中華民族起源和漢族源流具有重要作用。關于中華民族的起源問題,過去長期存在著“一元論”和“多元論”、“本土說”與“外來說”之爭。但是無論是從考古成果來看,還是參見世界各主要民族發(fā)展的通例,中國民族理應是起源于黃河下游。此外,在傳統(tǒng)的漢文文獻中,普遍也認為中華民族乃是起源于中原地區(qū),其中有一部分擴展到邊疆,才有了“四裔”各族。一個民族的族名往往是由最初的“他稱”而轉為“自稱”的,“漢族”作為一個族名,也是在漢代以及其后中原的人與周邊異族接觸中產(chǎn)生的。通過借助于梳理中國古典文獻中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秦人或漢人自認為“秦人”或“漢人”都是出于他族對他們的稱呼?!皾h族二字,是后起之稱,古代漢族自稱。他族稱漢族,或說‘華’,或說‘夏’?!盵1]《左傳》中戎子駒支對晉人“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2];《國語》中“裔不謀夏,夷不亂‘華’”[3],都是古代文獻中文字上的證據(jù)。
三、結語
在我國,本土化的民族學研究必須注重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和中國古代文獻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民族學資料的特點,尤其是在中國民族史和族別史的研究上,中國古典文獻對我國民族學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的民族學研究今后應當繼續(xù)注重對中國古代文獻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民族學資料的運用,如此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學。
參考文獻:
[1]呂思勉. 白話本國史[M].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9.
[2](春秋)左丘明. 左傳[M]. 中華書局,2012.
現(xiàn)代社會很多父母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影響,以考試分數(shù)為判定標準,片面地認為學習成績好就會有好的前途。還有的父母把子女當做自己理想的繼承者,完全不顧及子女的興趣愛好,只想讓他們完成自己年輕時的夙愿。不少朝鮮族父母也不例外,總想著將來孩子至少要讀大學,最好再能念個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他們覺得孩子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讀書、考試得高分。學生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或周末還要去進行各種各樣的再教育,屬于他們的美好童年被毫不留情地抹殺了。大多數(shù)朝鮮族家庭除了要求孩子讀書、寫作業(yè)、上輔導班或請家教復習功課,對孩子別無他求。而對孩子沒有規(guī)矩、任性、不愛干活、不懂禮貌等等缺點都不在意。因此孩子表現(xiàn)出了很多道德品質(zhì)的缺欠,例如:崇拜金錢,流行享受、追求高檔名牌,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有調(diào)查表明,延邊朝鮮族學生半數(shù)以上可以自主支配零花錢,上下學坐出租車,有些學生是穿講名牌、吃講時尚、用講高檔。還有一些朝鮮族學生在學校學習好,表現(xiàn)乖巧懂事,可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家中的小霸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私、虛榮心強、冷漠、心理承受能力差。
二、重視經(jīng)濟支持,輕視親身教育
現(xiàn)在很多延邊朝鮮族的家庭缺少親情和學習的氛圍,家長整天忙于掙錢,嚴重忽視了對孩子的親身教育。采訪中家長會說:“想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足夠的知識,也沒有科學的方法”,要不就是沒有時間。還有的父母不上進,生活不規(guī)律,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整天沉迷于享樂,卻又嚴格要求孩子要按時起居,講究衛(wèi)生,好好學習,如果不聽自己的話,就對孩子動手打罵。在這種家庭中孩子容易脾氣暴躁、性格偏激。還有很多朝鮮族家長出外打工掙錢,使孩子缺失了父母的管教,缺少現(xiàn)實的約束力,沒有父母日夜深情的滋潤,這已經(jīng)導致留守學生在心理健康即性格、情緒、意志品質(zhì)、情感理想、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存在偏差。由于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有些留守兒童逐漸形成了膽小、孤獨、抑郁的性格,他們一遇挫折就會情緒低沉悲觀。但強烈的自尊心又往往與自卑感相伴,他們自尊心極強,極具反抗性,會馬上反抗對自己不利的言行,對別人的建議不會采納,并且表現(xiàn)出強烈的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兒童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家庭教育監(jiān)管基本喪失的情況下,無法在學習與娛樂上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且由于在韓國人們即使文化不高也能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收入,致使留守兒童對學習沒有多大興趣,對知識并無渴求。更有甚者認為即使不用讀書也可以像父母一樣出國賺錢,比國內(nèi)收入要高很多,因此這些學生并不去認真接受學校教育。
三、重視物質(zhì)獎勵,輕視精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