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笨梢?,任何理論只有保持與時俱進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重要的應用理論之一,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實效性,也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礎視野下,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人性化和現代性超越。所謂人性化超越,是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現代人的人性基礎,實現其自身理論與實踐向合乎人性方面的變化發(fā)展;(共3頁)
關鍵詞: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現代性教育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理論品格人性基礎馬克思主義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1](P681)可見,任何理論只有保持與時俱進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F代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重要的應用理論之一,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實效性,也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礎視野下,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人性化和現代性超越。所謂人性化超越,是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現代人的人性基礎,實現其自身理論與實踐向合乎人性方面的變化發(fā)展;所謂現代性超越,是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現代化,符合現代人的現實人性,合乎現代人的人性完善和發(fā)展需要。具體說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人性化和現代性超越:
第一,從“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人格(原則)為本”到“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為本”,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的人性化超越。眾所周知,任何一種理論的發(fā)展首先是對其基本理念的超越?,F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從根本上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超越,必須首先實現其基本理念從“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人格(原則)為本”到“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為本”的根本性超越。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現徹底的現代性和人性化超越的前提條件。這是因為,不論什么樣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現實的個人為中心的,其實施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既是由現實的個人來進行,也是由現實的個人來接受的?!耙浴F實的(個)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以‘現實的(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以培養(yǎng)充滿活力、和諧發(fā)展的人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2]。因而,“現實的個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然而,自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以來,不論是資產階級政治家,還是無產階級政治家大多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鼓舞人們起來革命,喚起人們建設國家的熱情,維持社會安定,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工具”,因而把一些抽象的理想化的人格或原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隨著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zhí)政理念和科學發(fā)展觀的確立,我們從中受到啟示,開始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向“以人為本”的超越,不僅重視現實的個人的社會價值,而且也開始重視現實的個人的自我價值;不僅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即工具性價值),而且也開始重視它的個體價值(即目的性價值)。我們提倡以人為本,就是要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要以人為目的,又要以人為手段;只有以人為目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價值,才能有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執(zhí)政黨維護自己統治、實現自己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的,進而實現現實的個人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工具性價值;執(zhí)政黨以現實的個人為手段,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單純?yōu)榱松鐣陌l(fā)展而發(fā)展,也不是為了經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而是為了實現現實的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同時,這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價值目標。
第二,從“單純注重社會價值”到堅持“關注個體價值”與“關注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理論的人性化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本來就包括社會價值和個體(個人)價值,然而,長期以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較多地看到社會價值而較少地關注個體價值”[3](P348),即過多地強調執(zhí)政黨和國家的需要,強調個人要為社會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富強而奉獻力量,很少注意現實的個人自身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個人服從社會、服從集體、犧牲自己以利大家的代名詞,這種以社會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顯然存在著嚴重的弊端。中國當代現實已初步表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人類本身的一個業(yè)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發(fā)展方式”[4],是“人們認識和發(fā)展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3](P360),而且已經愈來愈成為現實中的每一個人業(yè)已形成的生存、生活方式中的一種最有意義的方式,同時也是自己追求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途徑。因此,從最終價值角度來講,“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進人類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其終極價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使人從動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5]。我們正確的態(tài)度是將兩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強調現實的個人的工具性,通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來為黨、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另一方面也關注現實的個人的個體自身利益需要和價值追求,針對他們的精神性需要提供精神歸宿、精神動力和精神提升服務,并大力促進個體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這一點才真正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生功能”①。
第三,從“片面發(fā)展的無個性的聽話人”到“全面發(fā)展的具有自由個性的完整人”,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理論的現代性超越。英國道德教育理論家約翰·威爾遜說過:“道德教育的任務既不是使受教育者與社會的價值協調一致,也不是把教師們特定的思想強加給受教育者。它的任務是既不培養(yǎng)馴服者,也不培養(yǎng)反抗者,而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對道德原則的尊敬和運用這些原則的能力?!盵6](P60)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從西漢時期的“獨尊儒術”開始,基本上都是用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方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來對受教育者進行“同一樣式”的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培育。它必然產生的一個結果就是:這種“統一化”(同一化)模式忽視了人性中的個性問題,最終形成思想上千篇一律的毫無個性的“聽話人”。這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和最高命題,即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和實現自由個性是背道而馳的。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貧窮的計劃經濟時代是很有生命力和存在價值的,在喚起民眾起來跟著我們黨進行革命斗爭和初步建設社會主義方面,曾經起到巨大作用。但隨著生活的安定,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人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以后,隨著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利益主體多元化、分配方式多元化、思想意識多樣化等現象出現,人們的個性化需要和個性化追求愈來愈明顯,追求個性已經成為人們的現實需要,這種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愈來愈不適應變化的中國現實?,F代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人性化,就是要使人從“無個性的聽話人”到“具有自由個性的現代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理論的超越?,F代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從本質上或從最終目的上講就是要促進現實的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實現馬克思所說的“自由個性”。盡管目前我們還不能真正實現這一最終目標,但是我們還要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目標中包含向這一目標不斷推進的趨勢,至少不能與這一終極目標相背離。因此,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必須要從傳統的“無個性的聽話人”轉到“具有個性的現代人”這一體現現念的人性化目標上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理論的超越。這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現代性超越的核心內容。
第四,從“灌輸模式”到“關心模式”,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人性化超越。這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論方面的根本性超越。只有實現了方法論上的超越,才能獲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謂關心模式,就是將關懷倫理學應用到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中,形成注重關懷、關心受教育者的方法模式?,F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已經表明:單純地應用“灌輸法”,或單純地應用“滲透法”都不可取?,F實的個人的人性是復雜的,由他們組成的各種人類群體的人性更是紛繁復雜的。這就決定了不論是現實的個人的思想,還是由他們組成的群體的思想,既是十分復雜的,也是變化發(fā)展的。這就要求我們實現從傳統的“單一性”、“強制性”正面灌輸向多種人性化的“關心模式”方法的超越。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人的本質理論和人的需要理論都告訴我們,人是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統一體,現實中的人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培養(yǎng)人、塑造人、轉化人、發(fā)展人、完善人的社會性教育活動,是一門人文色彩極濃的學科,具有廣泛而深厚的人文關懷內涵?,F代關心學派認為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人們都需要彼此關心,需要被理解、尊重、給予、接受和承認。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正面的”、“強制的”、“不分對象的”灌輸方式,而在實際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加強人文關懷,逐步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人性化超越。這是增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由之路。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關職能部門一定要像《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所說的那樣:對待受教育者要“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7](P251)。只有這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中發(fā)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從“單一價值標準”到“二元價值標準”或“多元價值標準”,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體系的多樣化超越。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教育者大多不是從現實生活中的人的需要、人的實際狀況出發(f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及存在的價值,而往往只是根據社會的要求來塑造人,以工具性的眼光來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把思想政治教育僅僅理解為工具——為政治和經濟服務的工具。這種工具性理念使得它應有的人性提升功能喪失了或者說至少是大大弱化了。這種單一性的工具性價值標準顯然是太片面、太功利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發(fā)展人和提升人這些目的性價值的發(fā)揮。因此,我們必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價值標準”或者說“多元價值標準”。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價值分成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兩個部分,就叫“二元價值標準”;如果說把社會價值細分為執(zhí)政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和社會群體的需要等部分,把個體價值又細分為自然性需要、社會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等部分,那么就是“多元價值標準”。不管是“二元價值標準”,還是“多元價值標準”,其目的都是突出長期以來被人們忽視的受教育者的個體價值,即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需要的滿足。當前,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標準的轉變是實現其理論體系超越的關鍵。
注釋:
①這一說法是褚鳳英在自己的博士論文《活動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載于中國碩博學位論文網)中提出來的,原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發(fā)展功能和對思想道德文化的批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生功能”?!P者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劉瑞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N].光明日報,2006-10-16.
[3]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項久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J].教學與研究,2002,(12).
[5]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學取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12.
[6]ElisaJ.MoralEducation:SecularandReligious[M].Malabar,Florida:RobertE.KriegerPublishingCompany,1989.
[7]本書編寫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