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化交叉發(fā)展
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內容、形式、渠道的多樣化,尤其是網絡對信息傳播的貢獻,造就了作為一種特殊信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交叉發(fā)展。根據以上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界定,可以把視野放到網絡時代到來這個大背景下,來分析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化交叉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了更豐富的外延,從而形成了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化,首先就是對載體分類的研究。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可發(fā)分為不同的類別。根據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以網絡作為媒介,分為網絡載體、非網絡載體。根據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不同,分為不同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城市社區(qū)的思想政治教育、農村社區(qū)的思想政治教育、企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黨政機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不同,可分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大眾的思想政治教育、黨政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存在形態(tài)的不同,可分為顯性載體、隱性載體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存在形式的形式不同,可分為靜態(tài)載體、動態(tài)載體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來源,可發(fā)分為官方的、非官方的載體等。根據是否為專門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分為課程載體(所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課程)、非課程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究竟有哪些具體形態(tài),對其如何進行分類,這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在理論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分類的討論中,劃分標準不一,形成多種分類方式。對眾多的分類方式,不一一列舉,這里分析諸多分類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多種多樣的分類的分析,探討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發(fā)展,以及建立在多元載體彼此交叉發(fā)展所產生的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體現為多元載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加強或負向削弱作用,如何使多元載體交互作用體現為彼此正向加強,這在網絡信息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至關重要。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例,就是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交叉發(fā)展,能否把握和正確導向這種多元交叉發(fā)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關鍵。這里包括課堂載體、非課堂載體、顯性載體、隱性載體、靜態(tài)載體、動態(tài)載體等等多種載體的交叉發(fā)展,交互作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就在于有效將這些載體整合在一起,達成一個目的——正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以課堂載體為主要陣地,故,在這里以課堂載體與非課堂載體來分析其交叉發(fā)展、交互作用。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所有載體除了課程載體外都可以稱之為非課程載體。這些非課程載體與課堂載體相比,其內容有其獨特性,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尤其是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非課堂載體的多樣化及其影響更是前所未有。比如,校園文化活動傳輸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非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言傳身教、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社會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生著的微小或重大事件、網絡帶來的少量信息及其迅速傳播等等,都與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作用。比如,以社會所發(fā)生的特殊事件為契機,作為案例,進行相關活動,在活動中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響受教育者。面對大的災難,中華民族所表現出來的堅強不屈、團結一致的精神;面對中日釣魚島事件,中華兒女的愛國精神;面對菲律賓射殺臺灣漁民事件,深刻反思臺灣與大陸關系,強調臺灣與大陸的共同利益所在,強調臺灣與大陸的血脈相連、同呼吸共命運。這樣一些案例即可以引入課程的學習中,也可以單獨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而發(fā)揮作用,比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講座,深入分析事件的深層次含義,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則蘊含其中,從而起到加強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整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比如,課程載體與網絡載體的融合。結合網絡的特點,課程載體可能通過對網絡載體中信息的運用以及網絡載體的多種形式即時完成教育主體與客體的互動。
網絡作為一個現代社會中信息供給、共享與交換的最大、最廣泛的平臺,它的內容的豐富性、傳播的便捷性、形式的互動性等等特點,使人類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給人類社會各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教育主體所倡導的信息去影響進而改變教育客觀的觀念及行為,從這個角度講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有信息的傳播、共享與交換,與一般意義上的信息傳播、共享與交換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播、共享與交換是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識展開的信息的傳播、共享與交換。這就構成了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溝通的關鍵點:一是信息供給、共享;二是信息的互動。有了這兩點,網絡載體必然成為多種思想政治教育眾多載體中至關重要的一種。而二者的交叉發(fā)展、交互作用也顯得尤其重要。其重要性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對的是青年學生,而這是與網絡聯(lián)系是頻繁、最易受到網絡一所流傳的各種信息影響的一個群體。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眾多載體的整合中,與網絡載體的整合其作用最為突出。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整合
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整合,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點:整合的切入點、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載體的存在形態(tài)。前者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后都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1.整合的切入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攜帶了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的都可以作為整合的切入點。在從多的信息中,為了討論的方便,可以把它分為正面的信息和負面信息,正面信息的運用比較容易,正面信息較容易產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里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和思考來自網絡環(huán)境中的負面信息。這也往往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臨的一個難題。由于網絡的特點,回避只會更加削弱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關鍵在于如何的分析這些負面信息,引導學生去客觀分析、全面看待這些信息,從而正面消化這些信息,盡量減小其負面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很好實現課程載體的網絡載體的整合,從長遠來講,是從根本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功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青年學生如果能從負面信息的分析、判斷、消化中學會一種敏感性、學會作出正確判斷的方法,就相當于增強了青年學生長期的一種免疫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面對負面信息的沖擊,能夠具備判斷大是大非的能力,從而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
2.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載體的存在形態(tài)
從整合的方式來看,可以是內在于課堂載體的方式,也可以是外在于課堂載體的方式。內在于課堂載體的方式,簡單講就是主體實時關注網絡信息的動態(tài)變化,并選擇有價值的信息引入課堂教學的方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內在于課堂載體的方式是主要的。其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案例教學、熱點問題討論(也可以稱之為熱點問題面對面)、對學生思想中的困惑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等等,可以探索多種形式。外在于課堂載體的方式,就是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外的一切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活動。比如,學校及社會有計劃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甚至是非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之外的其他人有意或無意達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加強。從整合后存在的形態(tài),一是與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比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這是實體思想政治教育向虛擬領域的延伸,從其內容和功能上來看,與傳統(tǒng)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內容還是功能上都是基本一致的;二是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比如,看似不具有思想政治面孔的某些網絡信息,實際上卻在受者精神層面產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觸動而認同進而接受進而轉化為自覺行為。總之,在網絡環(huán)境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整合各種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tǒng),由全社會共同承擔思想教育任務,把思想教育工作社會化、系統(tǒng)化,使專職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承擔起各自的思想教育工作責任,從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吳春玲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