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流動兒童教育融入存在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探尋適合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策略,是當前城市公辦學校流動兒童教育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而現實的問題。對杭州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現狀的深度調查發(fā)現,公辦小學普遍存在著流動兒童學習成績不良的現象,并且目前學校缺乏強有力的輔助教育措施。針對這一問題,要從學校與教師的層面,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多元的學習輔導支持策略、幫助流動兒童家庭建立有助于孩子學習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等新舉措,以進一步完善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策略。
關鍵詞:流動兒童;學習輔導支持策略;家庭支持系統(tǒng)
隨著我國政府關于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要“以流入地區(qū)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1〕政策的出臺,目前,越來越多的流動兒童已經進入當地的公辦學校就讀。學校為了使流動兒童盡快融入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筆者通過對杭州市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現狀的深度調查與訪談,發(fā)現公辦小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流動兒童學習成績不良的現象,而且目前學校也未有強有力的輔助教育措施。因而,如何提高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是當前流動兒童教育融入中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現實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做一些初步探討。
為了真實地了解城市公辦小學的教育融入狀況,筆者于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對杭州市4所招收流動兒童較多的公辦小學的教導主任與部分班主任進行過深度訪談,了解學校為促進流動兒童教育融入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并在其中一所學校的三年級和五年級的班級中,隨機選取了流動兒童相對較多的各三個班級,共123名流動兒童,就學習成績、學習環(huán)境等進行了問卷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與城市學生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具體而言,對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期末測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三年級156名學生,語文與數學的平均成績分別是88.3分和90.7分,而57名流動兒童的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分別為86分、87分,標準差分別為6.89、5.05。流動兒童的語文、數學分數假定是從正態(tài)總體抽出的隨機樣本,樣本平均數與總體平均數離差統(tǒng)計量呈t分布,但由于樣本的容量較大,t分布接近于正態(tài)分布,所以可用正態(tài)分布近似處理,通過計算可以得出語文檢驗統(tǒng)計量的Z值為2.3,則0.01<P<0.05;數學檢驗統(tǒng)計量的Z值為5.6,則P<0.01。六年級135名學生,語文與數學的平均成績分別為86.5分和91.5分,而66名流動兒童的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分別為85分、89.6分,標準差為7.25、6.31。通過計算可以得出語文檢驗統(tǒng)計量Z值為1.7,則0.01<P<0.05;數學檢驗統(tǒng)計量Z值為2.5,則0.01<P<0.05。Z檢驗的結果顯示,無論是三年級還是五年級,流動兒童的語文、數學的平均分數與班級平均分數都存在著顯著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就教育本身而言,城鄉(xiāng)二元教育格局導致了流動兒童教育起點的差異。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政策明確規(guī)定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由于種種原因,各地政府對城市教育的重視程度往往超過農村教育,在城鄉(xiāng)教育經費的投入上,也往往有明顯的差異,使得我國當今的城鄉(xiāng)教育處于非均衡發(fā)展的狀態(tài)。無論是學校條件或是師資力量,農村教育都遠遠落后于城市教育的水平。例如,許多農村學校教育理念陳舊,課程資源缺乏,教學設施落后,教育要求與教育水平也相對較低,致使農村兒童與城市兒童在知識基礎、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又如,教育部正在積極推進在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與《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城市小學都在積極響應,配備專業(yè)教師,開足課時,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但許多農村小學因缺乏相應的師資與必要的計算機設施而無法開展這一工作,這就使流動兒童前期在農村接受教育的缺失或低質教育形成知識鏈的斷裂,未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如不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不善于與老師、同學交流等問題,若得不到及時彌補或克服,就會累積起來,使其在城市學校的學習中難以很好地適應甚至無法進行,這必然對其學業(yè)成績造成不良的影響。第二,就社會因素而言,戶籍管理制度產生的歧視性的文化觀念,隱形地影響著流動兒童的學習與成長。戶籍制以“農業(yè)”和“非農業(yè)”戶口,把城市兒童與農村兒童區(qū)分為兩個不同的學生群體,并有意無意給農村兒童貼上“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不良”“不注意衛(wèi)生”等標簽,由于我國戶籍制的世襲性,即使出生于城市并一直生活于城市中的流動兒童,其農村戶口的社會身份也是無法改變的。
這種社會身份以及被貼上的標簽,所帶來的非制度性的隱性歧視,容易使流動兒童在城市學校的學習過程以及師生、生生交往中受到不公平的區(qū)別對待,從而產生自卑、失落、迷茫甚至逃離學校等心理反應,難以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的學校學習與生活之中,影響其學業(yè)成就的發(fā)展與成長。第三,就家庭因素而言,家庭經濟資本、人力資本的匱乏難以助推流動兒童的學習。由于流動兒童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只能從事城市居民不愿從事的工作,筆者調查顯示,流動兒童父母初中學歷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別為40.5%和42.9%,高中學歷次之,為38.2%和21.3%,小學學歷則占15.3%和20.6%。其從事的大多是長時間的繁忙的工作,流動兒童父親34.9%為出租車司機,19.6%為小商販,母親為小商販所占的比例最高,為21.3%,因而,流動兒童家庭普遍存在著經濟拮據的狀況,大多數家庭是租房居住且兼多功能為一體,相對于城市兒童來說,流動兒童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較差。其次,流動兒童的家庭文化氛圍薄弱,對流動兒童的課外讀物的調查顯示,56.4%的學生表示“很少花錢去買課外讀物”,訪談中也發(fā)現流動兒童所擁有的課外讀物比城市兒童少,尤其是語文學科,城市兒童的閱讀量往往是流動兒童所望塵莫及的,這就使流動兒童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對流動兒童業(yè)余時間的調查顯示,70%的流動兒童“在課余生活中都在照顧弟妹或做家務”,沒有條件參加那些有助于提高學業(yè)成績的補習班、興趣班、夏令營活動等。再次,流動兒童父母受低水平的文化素質的影響,他們的閑暇生活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看電視、睡覺中度過的,沒有看書學習的習慣,他們也大多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的知識與能力,重養(yǎng)輕教現象較為明顯,有些家長甚至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忽視了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所應該承擔的職責,這就使流動兒童的父母很難有能力在學習上指導子女。即使是那些出生在城市,沒有在農村接受過前期教育的流動兒童,也會由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家庭經濟資本的匱乏,致使其學業(yè)成績不良。學習成績的落后,使他們更容易成為學校所定義的后進生。
在當前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學習成績是學生最重要的資本。它不僅是衡量學生學習是否成功的指標,而且是學校、教師和同伴評判某人是否有前途、能否擔任學生干部甚至是否值得交往的重要標準,更是流動兒童實現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條件。因此,對流動兒童而言,要改變其弱勢地位,使他們真正自信、快樂,學校文化的接納、心理上的認同、行為上的適應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學業(yè)成績上具有競爭力。文化接納、心理認同和行為適應,是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學業(yè)成績的提高才是他們真正融入城市學習與生活的關鍵。但由于學業(yè)成績的提高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明顯成效,因而,許多學校往往著力于通過各種熱熱鬧鬧的活動來展現教育融入的效果。調查顯示,有56.7%的學生表示“當學習遇到困難時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43.7%流動兒童認為“有些薄弱的科目,任課老師會給我單獨輔導”,但還有56.7%的學生持否定態(tài)度,這表明學校還沒有強有力的措施來提高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殊不知,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沒有良好的學業(yè)成績作保障的快樂是難以持久的。因而,如何提高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是當前流動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現實問題,必須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并有效地加以解決。
二、城市公辦小學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新舉措
加強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各方積極努力,共同配合。筆者則從學校與教師的層面,探索適合于流動兒童教育融入的新舉措。
(一)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感,使教師能自覺地促進流動兒童的積極融入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能夠站在現代化發(fā)展的高度,深刻地認識到提高流動兒童的學習成績,促進其教育融入的重要意義。盡管流動兒童大量地涌入城市學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教育資源的日益緊張,但流動兒童父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勞動力的短缺問題,有力地推進了城市現代化的進程,最終也推動了城市教育的發(fā)展。假如流動兒童在學習上一直處于弱勢狀態(tài),不能公平地接受義務教育,不僅直接影響當下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還會影響今后社會勞動力市場的質量和社會的繁榮與發(fā)展。流動兒童的問題在今天是屬于教育問題,而明天則有可能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社會問題。因而,廣大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從而樹立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不歧視、不排斥流動兒童,真誠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并使他們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順利完成身份的轉變。
(二)創(chuàng)新多元的學習輔導支持策略,提高流動兒童積極融入的信心與能力由于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在學習基礎上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單純強調一視同仁和機會均等,很容易以形式上的機會公平掩蓋了實質上的不公平,從而使流動兒童在學習上處于不利的狀態(tài)。正如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羅爾斯所言:“由于出身和天賦的不平等是不應得的,這些不平等就多少應給予某種補償。”〔2〕對流動兒童這一特殊的弱勢群體的教育,應該遵照羅爾斯提出的“差別原則”,在分配教育資源時實行優(yōu)先扶持,給予必要的補償教育。在國家還未出臺有關流動兒童補償教育政策之前,學校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多元的學習輔導支持策略,幫助流動兒童跟上當地的學習進度,夯實學習基礎。首先,應加強書香校園建設,積極鼓勵流動兒童閱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應成為書籍世界”〔3〕,“讀書是學生精神發(fā)育最重要的源泉”〔4〕,他認為“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就像感光力弱的膠卷需更長的感光時間一樣,成績差的學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來照耀?!薄?〕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論斷對于流動兒童的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我們往往把讀書作為消閑活動,“而沒有作為所有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學生的重要的、直接的目標。
”〔6〕因而,要使流動兒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智慧,愉悅身心,學校應該積極營造書香校園。例如,針對流動兒童缺乏書籍的現象,可以通過推行“百種報刊進校園”活動,不露痕跡地為流動兒童免費提供書報,改善他們的閱讀狀態(tài)。又如,舉辦形式多樣的讀書節(jié)活動,精心組織流動兒童積極參與并擔任一些活動的主角,不僅可以有力地提高流動兒童的自信心和閱讀的積極性,而且可以促進他們與本地兒童相互交流與合作。還可以通過“書香超市,讓好書漂流”為主要形式的圖書交流活動,實現圖書資源共享,提高圖書利用率,從而,拓展流動兒童的知識視野,為提高其學習成績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其次,應加強學科課程的分層輔導與個別輔導。要消弭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在學科學習上存在的差距,就必須為流動兒童提供個性化、適應性的分層輔導。如,針對各地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育理念不一致而造成的知識鏈的斷層現象,學校在放學之后或周六利用休息時間給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通過查漏補缺的分層輔導,使流出地區(qū)的課程與流入地的課程知識能有效地銜接,幫助流動兒童建立起合理的知識體系,盡快縮短與城市兒童學習上的差距,適應城市教育。又如,通過開設計算機與英語課程的課外輔導,消除流動兒童因流出地區(qū)的課程缺失而導致的教育適應障礙。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個別輔導,例如,當流動兒童作業(yè)出現較多錯誤時,教師可采取當面批改的方法,指出作業(yè)的錯誤所在,促使其及時改正,牢固掌握。再次,應積極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效。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策略。根據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學業(yè)成績、個性特點、家庭的社會經濟背景等狀況,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式,合理搭配小組成員。
并選一名學習成績突出、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小組的討論、練習、評價等活動。當活動進行了一個階段,小組已正常運作后,則可施行組長輪換制,讓每個小組成員包括流動兒童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長及表現積極的成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像圓珠筆、練習本、復讀機等一些并不昂貴的學習必需品,分檔次獎勵給學生,能使流動兒童更好地感受到學校與教師的關愛,從而內化為學習動力。同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諸如,交流思想的技能、表達情感的技能、有效解決沖突的技能等,使流動兒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此外,應加強良好的學習策略的引導。許多流動兒童成績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方法不當,因而,教師應該對“‘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復習’‘作業(yè)要求’等方面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并為學生示范預習、傾聽、將知識系統(tǒng)化、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做課堂筆記、復習與檢查等等具體方法,并對達不到要求的流動兒童進行耐心指導,使他們逐步形成有效學習的規(guī)則、方法、技巧,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7〕。
(三)幫助流動兒童家庭建立有助于孩子學習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共同推進流動兒童的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是與生俱來的融于個體血液之中的對個體產生的一種教育影響力,針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現狀,學校應該更多地承擔指導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方面的任務,幫助流動兒童家庭建立有助于孩子學習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當前,除了常規(guī)的家長會、家訪等家庭教育指導方式之外,學校應該積極開發(fā)分類指導、多層互動的家庭教育指導模式。首先,通過分類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流動兒童家長的指導方式。改變以往過多采用整齊劃一的家長會的方式,針對流動兒童的共同特點以及其家長的心理特點,召開流動兒童家長會,有針對性地向家長介紹流動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習障礙、行為表現;分析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和父母自身榜樣的緊密關系,使家長充分認識到自身素質的提高在孩子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介紹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等等。由于同一類學生的家長一般都具有相同的問題,分類指導有利于家長們在討論中產生同感,引起共鳴,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與此同時,積極倡導教師的家訪與家長的校訪,通過家?!盎ピL”為流動兒童家長指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提供具體的策略與方法。其次,通過家長教育沙龍活動,創(chuàng)新家長交流、家校合作的新形式,激發(fā)流動兒童家長的參與熱情。家長教育沙龍一般規(guī)模較小,形式活潑,注重對話、交流、分享,強調家長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是一種在比較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互動的活動方式。在家長教育沙龍活動中,家長既可以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教育經驗與教訓,學習多種教育應對的方式;也可以自由地提問,不斷地追問,共同地探討;還可以適時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家長教育沙龍不僅能使家長們暢所欲言地進行探討,而且能使不善言者增添自信,因而,它尤其適合于缺乏自信的流動兒童家長參與活動,激發(fā)流動兒童家長的參與熱情,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指導孩子的策略與方法。
再次,通過《家長簡報》潛移默化地提高流動兒童家長的指導方式。由于流動兒童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平時又忙于生計,一般不愿意主動地進行校訪,有的家庭也沒有電腦,有的家長還不會上網、收發(fā)郵件,而《家長簡報》是一種通過持續(xù)不斷的簡單的書面閱讀的方式,增進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了解和合作,提高家長家教水平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比“網絡交流”更為經濟實用,比電話交流或家訪更為簡便易行,因而,尤其適合學校與流動兒童家庭進行交流?!都议L簡報》可以是班級范圍的,也可以是年級或全校范圍,一般而言,以班級為平臺,每月“定期”向家長編發(fā)教育信息,能使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所在班級的具體情況,具有更強的實效性與針對性,更容易得到家長的喜愛?!都议L簡報》欄目主要有:傳送學校的教育信息、告知近期正在開展的活動、向家長介紹指導孩子學習的策略、表揚學習出色或進步較快的學生以及做了重大貢獻的家長、介紹家長的教育心得、展示學生的作業(yè)或班級活動照片、預告班級將要開展的活動等等。由于《家長簡報》是連續(xù)不斷地進行交流,因而,不需要在每一期上涵蓋所有欄目?!都议L簡報》要真正吸引家長認真閱讀并與教師交流互動,關鍵在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學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家長簡報》只有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地圍繞著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層面來進行設計與編制,才能激發(fā)家長的閱讀興趣,逐漸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使之更好地理解與支持學校工作。
總之,流動兒童的入讀不同于一般兒童的轉學,它具有特殊性。學校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真正適合于流動兒童融入的教育策略,切實提高他們教育融入的意識與能力,促使他們樂觀自信地融入城市的學習與生活,從而健康地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1]21號〔A/OL〕.(2009-06-25)〔2017-03-10〕.www.xtedu.comgzznzchg/200906/3520.html
〔2〕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01.
〔3〕〔5〕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M〕.周蕖,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31,604.
〔4〕〔6〕朱永新.蘇霍姆林斯基與“書香校園”建設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2005(9):3,3.
〔7〕蔡亞平.邊緣化學生的課堂境遇與教育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5):64.
作者:蔡亞平 單位: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