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教育政治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懲罰教育的合理性
1.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方法由來已久,在教育中也起到了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懲罰教育法的運用經過歷史的驗證,是可行且有效的。在抗戰(zhàn)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政權存亡的工作。因此,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成為勝負的關鍵。懲罰教育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以行作為開端的需要。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說過:“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并非因為他們犯了過錯……而是為的要使他們日后不去再犯”。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樣才能使犯錯者不在去犯錯或者說不再去犯同樣的錯誤呢?那就是對受教育者不良行為實施懲罰。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實在在人腦中的反映。因此,既然行是知、情、意、信的外顯,那么改變外顯的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在的知、情、意、信也必然要隨之改變,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為什么能把行作為開端的原因之一,懲罰教育法則正好符合以行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開端的需要。懲罰是一種具有威懾性的手段,在教育中則轉化為對學生不端行為的威懾作用,有對行為人本身也有對行為人周邊人群的威懾。懲罰主要針對外顯的行為,通過行為的改變從而引起思想意識的改變。懲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需要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只有具有藝術性的懲罰才能使學生從自己的行為中認識到本質錯誤,從而改變內在認知,由好的認知再上升到良好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最終產生良好的行為。
2.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需要社會化是社會學的名詞,不同的研究學者對社會化有著多種解釋。布盧姆認為:“個人為了以一個多少有效的成員的身份,參與某個集團和社會而對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傾向進行學習的過程就叫社會化?!薄渡鐣睦韺W》認為“社會化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huán)境中,個體形成適應于該社會與文化的人格,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為方式。”根據這兩種解釋,總結地說:“社會化就是一個人學會適應社會的過程?!彼枷胝谓逃菐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品德和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這些都是學生走出校園,走上社會所必須的良好品質。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正確使用懲罰教育
1.抓住時機,一擊即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時機一直是一個研究的話題。在什么時候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最好的時機,我們認為,這主要取決于運用哪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的方法就必須在不同的時間使用,猶如病人用藥,不同的癥狀在不同的時間就必須使用不同的藥。懲罰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使用時,選擇好時機非常重要,時機選的好事半功倍,時機選的的不好事倍功半。
2.明確目的,教育為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育人的工程,它進行的并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懲罰教育法亦是如此,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不是為了懲罰學生本身,而是懲罰學生身上發(fā)生的不良行為。
1高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高校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的時代要求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針,而在教育管理中,依法治校則是治國方針的具體實踐,它既滿足轉型階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客觀需求,同時也符合法治社會所提倡的高校管理的內在要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的不斷推進,黨和政府也逐漸認識到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的嚴重性。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使得高校安全教育與社會法制接軌,其中有《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guī)定》等,在這些法律法規(guī)中,針對高校的權利義務給出了明確規(guī)定。
1.2高校安全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安全教育關系到學生的未來,所以,高校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健康人格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將安全教育作為一門教學必修課。實際上人的肢體行為由人的意識、價值觀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道德的約束,而且與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聯,它取決于個人文化素質的高低,從側面反映出人的行為品質。如果大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修養(yǎng),那么他們就會在人格上或多或少產生缺陷,產生不健全的人格。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務是要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文化素養(yǎng),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要要求。
1.3高校安全教育是維護學校穩(wěn)定的現實需要
1心理疏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重要性
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術界達成一個共識,就是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發(fā)展特點。
1.1心理疏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當代大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主義盛行,心理上有叛逆、封閉的特點,所以說僅靠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行不通的,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個性進行心理疏導,誘導他們的身心向健康方向發(fā)展。有效的心理疏導像治病一樣,可以打開學生的心理情結,引導他們主動思考自身的問題并加以更正,從而使各種心理疾病不治自愈。所以說,心理疏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1.2心理疏導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針對性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教育學生的,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極強,并且缺乏針對性,特別是針對不同個體的學生,它的作用效果甚微?,F代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大學生受社會上各種思潮的影響,傳統(tǒng)的宣教方法根本是捉襟見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針對性,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癥結,找到對癥下藥的良方,才能疏通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順利解決學生的思想障礙。心理疏導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1.3心理疏導使大學生人格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格觀和世界觀。良好人格的形成,首先要針對大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心理特點來進行心理疏導教育,對心理素質差、有思想障礙的學生,通過心理疏導教育,提高他們的人格,提升他們的德育素質。
1.4心理疏導使思想政治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現實價值,而忽視對象性,其表現為注重理論灌輸,把學生當作一個接受知識的工具,雖然學生的腦子里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知識信號,但并沒真正融會貫通,是死記憶、死知識。通過心理疏導,把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價值傾向、情感情緒、生活經歷等聯系起來,突出學生的個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才是真正的實效性,才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一、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理論和現實依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應該不斷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以不斷適應新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也是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所要求的。
1.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的內在要求。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必須遵循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決定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是由其所處的時代條件下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者和受教者等多方情況的綜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彪S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依存的教育環(huán)境,包括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等因素已經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等也相應地產生了深刻的變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亦要求必須根據新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相應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教育主體的思想實際,堅持探索和創(chuàng)新相適應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過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最大化地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
2.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改善教育效果的有利契機。
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中,國際交往的持續(xù)深入為我們吸收、借鑒西方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開辟了廣闊的渠道。同時西方極力通過各種手段向我們滲透其價值理念、意識形態(tài),也使我國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互聯網和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成為人們新的認知方式和行為方式。由此,新媒體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開辟和占領的新領域。同時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可供利用的豐富資源。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批判吸收、運用先進的經驗和技術來實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時代的要求。
一、深入了解學生,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針對學生間的個性差異,教師必須區(qū)別對待,深入了解學生,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對學生的了解應該知道三個方面:情、性、心。知其情是要了解學生目前的情況,了解他們的思想品質、身體狀況、家庭是否和諧等。知其性是要了解學生的性格,他們是什么樣的脾氣,有哪些方面的能力,有哪些興趣愛好;知其心是要了解學生的思想,掌握他們的思維動態(tài),把握住他們思維的脈搏。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對癥下藥”,讓教學更有針對性。什么是個性教育呢?筆者認為,個性教育就是對人的教育,是人和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教育。教師和學生之間是需要感情的,有了感情學生才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以自己的真情、真愛去關心學生,讓學生在教師濃重的愛意中受到感動,感受到教師對自己人格的尊重。行動要以感情為先導,教育工作也是如此,面對這些思維廣、感情豐、需求多的學生,教師要以誠摯的愛去溫暖他們的內心。初中生的情感非常豐富,為人處世熱情,做事以個人喜好和情感為主。如果師生之間的感情融洽,學生尊重、愛戴教師,教師喜愛、關心學生,那么,學生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支持教師的教學工作。因此,筆者認為,個性教育的重點就是要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是個性教育展開的基礎。從教育內容上對學生進行個性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堅持從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出發(fā),還要將發(fā)展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作為目標,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對他們進行符合其個性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其原有的思想水平上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我們要遵循《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要求,堅持思想政治教學的先進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區(qū)分出各個層次,著眼于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先進,鼓勵中等,兼顧差生,讓所有學生都能有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機會。以教學目標的設計為例,為了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總體上來說,我們可以分以下三個層次:一是對學生進行成才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滲透理想教育;二是在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中滲透理想教育,三者結合起來;三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教育,讓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在當前的社會,學生的物質需求大部分都能夠滿足,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可能會使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目標感到迷茫,渾渾噩噩地生存下去。因此,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獨特的理想信念,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明白個人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關系。只有將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使起點低的學生有奮斗的方向,并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達到對于培養(yǎng)人才而設立的基本政治目標,也才能促使優(yōu)秀生繼續(xù)努力,有奮發(fā)向上的目標。教師應秉持“因人而異”的理念,通過不同目標的設置,將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落到實處。
二、貫徹個性教育的原則
教育的社會目標就是適應當時的時代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我們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激烈和幫助,培養(yǎng)他們奮發(fā)向上的潛質。同時,我們也要承認學生具有能力和品德方面的差異,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同的,我們不能要求學生都是一樣的。并且,對于學生的這種差異,教師要區(qū)別對待,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結合自身的發(fā)展條件去接受不同的教育,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一)個性教育是調動千差萬別的各類個性
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的需要處于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要經歷一定的過程,掌握知識和形成思想品德要經歷一定的順序,他們在心理發(fā)展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普遍性。但共性存在于一切學生的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因而同一年齡階段,甚至同一班級的學生的共性在各種學生身上的反映也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化將會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