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校網絡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DonaldNorman在20世紀90年代最早提出用戶體驗的概念,強調在互聯網領域要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產品。SchmittBH提出用戶體驗是個體對某項刺激產生的個別化感受,分為Sense,Feel,Think,Act和Relate五個模塊。用戶對于產品的評判不止是在客觀的形態(tài)和功能上,也取決于用戶個體心理、情緒、信仰等主觀感受[1]。JesseJamesGarrett提出了用戶體驗要素的五個層次: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范圍層和戰(zhàn)略層,分別從用戶需求、產品功能、運作方式、產品表現形式、視覺呈現五層面,從抽象到具體逐層設計產品[2]。ISO9241-210標準將用戶體驗定義為“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或者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Hassenzahl和Tractinsky指出用戶體驗是用戶內心狀況和具有某些特征的系統在一定的交互環(huán)境下產生的結果。所謂“用戶體驗”可以說是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或接受服務時,人結合已有的經驗對品牌特征、可用性、有效性、內容性等產生的主觀心理感受和滿意程度。用戶體驗的核心是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要以用戶為中心,從考慮用戶的需求、喜好、體驗出發(fā)。用戶體驗理論從誕生之初至今,已經受到很多領域的關注和研究,在網站設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軟件開發(fā)等方面應用廣泛,在教育領域的網絡課件制作方面亦早有探索。
2.1高校網絡教育支持服務概念
網絡教育是指在網絡環(huán)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yōu)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種網絡教和學的環(huán)境,用數字化技術傳遞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3]。高校網絡教育支持服務可以分為廣義的支持服務和狹義的支持服務。廣義的支持服務是指網絡教育的全部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教學、管理活動,狹義的支持服務是指專門成立支持服務部門或專門的支持服務工作人員對學習中心的建設、發(fā)展以及學生的順利學習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服務。本文提到的高校網絡教育支持服務是廣義的支持服務,廣義的支持服務可以分為學術性支持服務和非學術性支持服務兩大類,具體包含院校管理、教師支持服務、學生支持服務、技術和資源支持服務、課程設計、中心(站點)支持服務等。當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疑問、困惑時,教育者提供的幫助稱之為學術性支持服務,包括導學、課程講解、輔導、答疑、考核以及在學習方法上提供的指導。教務管理、學習平臺設計、學生活動組織等可納入非學術性支持服務的范疇。
2.2高校網絡教育支持服務特征
2.2.1支持服務主體社會化
高校網絡教育主要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種教育模式。學歷教育的學生需要提升自身知識深度,并取得社會認可的學歷;非學歷教育一般針對的是需要豐富已有知識、補充新知識或習得新技能的學生。2014年12月南京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針對新生進行學習情況調查,在282份有效問卷中有255人次表示學習的目的是提升學歷,149人次表示學習目的是學習知識,其他是交朋友、單位要求等。目前高校網絡教育的主要學習群體是在職從業(yè)人員,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文化背景、生活閱歷和經驗積累,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需求很明確,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自身的特征,認知的形成是在各種文化、思想、理論、觀念等的相互碰撞中螺旋上升。學習群體空間分布不集中、行業(yè)分布各異、年齡差距較大、思想觀念趨于成熟,其中不乏在所在領域里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有著各自不同的分析角度、認識能力和接受水平。
2.2.2支持服務環(huán)境復雜化
高校網絡教育在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為實現終身學習提供了一種可能。支持服務的發(fā)生處于社會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虛擬校園環(huán)境當中。社會對網絡教育的認可和推崇,直接影響支持服務開展的順利程度。紛繁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給學習者提供信息的同時,也對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產生影響。深處各地的學習者,通過互聯網與管理者、教師、學習平臺搭建起虛擬的校園環(huán)境,根據上文中提到的南京大學的調查顯示,84%的網絡教育學生之間依靠網絡交流,主要的在線教學、交流、實踐、各類活動的組織和少量線下活動共同形成高校網絡教育的“校園文化”。
2.2.3支持服務內容多元化
支持服務的內容多元化表現為所提供的服務涉及到教和學的多方面,具體有:課程服務,包括基于市場需求和學生興趣的專業(yè)開設、課程設置;教學支持服務,包括學習開始階段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學習平臺功能培訓、學習計劃制定等導學服務;學習過程中通過郵件、論壇、電話進行答疑、討論、組織學習活動等輔導工作,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的跟蹤、分析、考核等學習評價服務;學習資源的提供,包括教學資源庫、相關學習信息的鏈接、數字圖書館;技術支持,包括搭建學習平臺,解決技術疑問,維護數字資源,保障學生賬戶安全等;管理,包括符合在職從業(yè)人員特征的學籍、學分、財務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學生支持服務、個性化需求解決等。
2.2.4支持服務平臺網絡化
目前高校網絡教育發(fā)展迅猛,以全國高校網絡教育試點單位中發(fā)展規(guī)模較小的南京大學為例,目前在籍學生達萬人,遍布全國42座城市。而根據重慶大學的網絡教育學院官網數據顯示其學生分布遍及全國各地。遠程的學習方式決定了支持服務更多地依賴于網絡實現,要求構建學生、教師、資源、管理者之間的網絡交互環(huán)境。
2.2.5支持服務程序鏈條化
高校網絡教育在根本上遵從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體現了教育的以人為本。高校網絡教育支持服務也圍繞教師、學生、管理者、學習中心等重要因素逐層展開,所以在一定角度上講支持服務是一項程序性的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
3用戶體驗對網絡教育支持服務的啟示
用戶體驗是在特定環(huán)境和條件中,用戶在與產品的交互中所得到的體驗,在高校網絡教育中的用戶體驗也就是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在學習平臺的學習過程中的體驗。
3.1以用戶為導向,突出學生(用戶)的主體地位
高校網絡教育的教與學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進行的雙向互動。因此,高校網絡教育要重視、關注接受主體的地位,支持服務充分考慮用戶體驗,學生是自身意識和行為的承擔者,必須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和能動性對教學內容作出反映、選擇、理解、內化,并最終外顯即應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動機上表現為自我學習需求的提出,在學習態(tài)度上表現為對網絡教育的認可和信任,在學習形式上表現為對網絡學習模式的適應,在學習觀念上表現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在認識程度上表現為新知識和已有知識的緊密結合,在個人實現上表現為思想境界提升訴求的滿足。
3.2優(yōu)化教學資源(產品質量)
高校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以高等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基礎,結合網絡教育特征創(chuàng)新資源建設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學資源質量。首先,在課程內容上考慮不同學習者的知識背景和職業(yè)背景要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生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能切實地得到所學知識的指導,滿足對接受客體的需要。其次,資源的表現形式上要充分考慮到與學習者的互動性,避免“看”課件的學習形式,激發(fā)學習者在課程學習時思想意識上的參與性。其次,要有豐富多樣的資源存量,整合現有資源,挖掘潛在相關資源,并加以推廣合理利用,推進教學資源共享。借鑒國外Openlearn,MOOC等資源共享模式,統籌各個高校優(yōu)質資源。給學生選擇資源提供較大空間的同時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擴大優(yōu)質資源覆蓋面。最后,借鑒用戶體驗中信息的可獲取性和易用性,擴展教學資源的獲取途徑,并重視資源的挖掘、篩選和二次加工,滿足學生對教學資源上的體驗需求。
3.3重視網絡教育環(huán)境
高校網絡教育應從社會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以及虛擬校園環(huán)境三角度出發(fā),構建用戶體驗環(huán)境。從社會環(huán)境上講,網絡教育需要國家的重視和社會的認可度,目前網絡教育的發(fā)展日趨成熟,但社會對網絡教育的現狀和發(fā)展?jié)摿﹃P注、了解得不夠,還有一大部分學習者不能完全接受網絡學習手段,仍然偏向于傳統的成人教育,亟需打造出社會信賴的網絡教育服務體系,發(fā)揮網絡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網絡環(huán)境的改進仍有很大空間,具體包括網絡設備的優(yōu)化和網絡環(huán)境的凈化。虛擬校園環(huán)境的打造也應該是高校網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部分,主要通過網絡和現實的結合,從學習支持、思想教育、人文關懷等方面入手,營造學術氛圍,組織文化活動,使得網絡教育的學習者身處各地仍能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
3.4樹立教師服務理念
用戶體驗強調用戶的參與性、主導性和能動性發(fā)揮,使高校網絡教育的方式從教育功能向兼具教育和服務雙重性轉變,隨之原有教育理念中的說教、灌輸、傳授也轉變?yōu)橹R服務,更多地考慮如何將學生放在體驗者和參與者的角色。教師要以用戶體驗為出發(fā)點,利用調查、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掌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引導、激發(fā)學生參與信息的獲取,體驗學習過程。在教學活動中,關注互聯網的發(fā)展動向,吸收最流行的網絡技術,合理地應用到網絡教學過程中。隨著網絡化的深入發(fā)展搭建一系列便捷的交互平臺,如通過微博通知、傳播消息;師生通過QQ軟件溝通交流;構建虛擬學習社區(qū);APP客戶端的開發(fā)等。也在當地適當開展各種形式的線下教學,如教學實踐、社會調查、學術研討等。
3.5構建人性化學習平臺
關鍵詞:高校;網絡教育;前景
一、高校網絡教育的發(fā)展現狀
我國網絡教育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各大高校根據自身資源成立的網絡學校,高校網絡教育可以為學員提供相應的學歷證書;另一類則是商業(yè)化的網絡教育培訓公司,這類網絡教育沒有向學員提供學歷證書的資質,但它們具有充足的資金和設備,在教學技術方面有較大優(yōu)勢。教育部在第三次信息化工作會議中,將高校網絡教育列為全國教育的重點工作,這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發(fā)展方向。為了加快高校網絡教育的發(fā)展,以滿足越來越多的網絡學員的需求,教育部制訂了相關措施:首先,要加強高校網絡的建設,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同時國家也對衛(wèi)星電視進行網絡教育方面的改造,建立起高校網絡教育的資源中心和教育平臺;其次,依托高校自身的師資力量,開發(fā)新的教育軟件,面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開發(fā)相應程度的教育視頻和學習軟件;最后,由教育部劃出專項資金,用于網絡視頻和遠程課件的開發(fā)和應用。
二、高校網絡教育的優(yōu)勢
1.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校網絡教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科目,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進行自由選擇,在興趣的推動下,以提高學生對所選科目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便捷靈活。此外通過網絡教育所使用的遠程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一些難點、重點反復觀看學習,進而掌握這些知識,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實現的。在這種可以自主選擇科目,而且可以學習掌握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自然會得到很大提高。
2.實現一對一輔導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和教師資源問題,很難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一對一的輔導,即使在課后請老師進行家教,也只適合少部分有條件的學生,無法廣泛施行。而網絡教育卻可以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網絡視頻,學生有了學習的條件,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將自己面臨的問題通過發(fā)郵件等方式請教老師,而老師因不必在每個班進行講課,這樣就可以留出大量時間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這種針對性的學習,既節(jié)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減少了教師的精力損耗,并且實現了一對一輔導教學,對教育的良性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擴大受教育范圍
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網絡時代,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為自己增添謀生本領,使自己在這個社會中取得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在傳統的高校教育中,受教育對象絕大部分是在校學生,而其他社會人士,他們可能需要,但卻沒有這種接受高校教育的機會,而高校網絡教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網絡教育中,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取相應的學習資料和教育視頻,并且可以在相應的論壇網站里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家可以不分教師、學生身份,可以不分地區(qū)差異,一起進行探討研究,得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同時大家在探討的過程中,對問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共同進步。
4.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教學管理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整體教育質量。網絡教育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針對整個教育過程,建立科學的教育方案、考查測評和考核記錄體系,對學員的學習過程做到全程跟蹤,針對學員遇到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方案,既方便了學員學習,也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提高了教學管理水平。
三、高校網絡教育的發(fā)展前景
在我國尋求教育改革道路的今天,高校網絡教育的出現,以其巨大的教育優(yōu)勢,無疑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方向。我國目前總體教育水平偏低,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加深,受教育的愿望也愈加強烈,所以高校網絡教育具有廣闊的施展舞臺。高校網絡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難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偏遠地方由于網絡線路還未構建,不能接收網絡信號,或是學員與教師不能面對面進行及時交流等問題,但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這些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在互聯網的時代中,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大眾學員的多樣化需求,只有進行教育改革,改變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才能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高校網絡教育作為我國改革教育模式的“先鋒”,憑借其互聯網、計算機的優(yōu)勢,為人民大眾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不僅方便了學習,還降低了學習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學習的機會和條件。
目前,我國開展的高校網絡教育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數在校學生和廣大的社會人員所接受認同。高校網絡教育將逐步成為我國的主流教育模式,對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教育資源;服務
1.網絡教育資源使用綜述與現狀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國內高校已普遍建設自身的校內網,初步實現網絡教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網絡教育資源作為高校數字化教學的核心、信息化服務的基礎,有效地整合高校的各方信息資源,一方面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務,一方面為師生的課程信息傳遞交流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基于網絡教育資源平臺,對于教師,可進行課件制作、教學資源收集、發(fā)現學生對教學的問題等,從而使教師更具針對地開展自身的教學計劃,在有效輔助其進行傳統教學的同時,可通過網絡多媒體技術進行課件內容的展示;對于學生,在發(fā)現課程問題時,網絡教育平臺的應用為其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網絡課程、課件、案例庫、學科閱讀資料、習題題庫與解析等拓展了知識來源的途徑,打破了傳統的“有問題找老師”的學習模式,并可通過在線答疑系統、在線測評系統進行學習疑難的交流與學習成果的檢測。
從上面的介紹可看出,網絡資源共享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克服了時間與距離的障礙,讓學生面對的授課、教學對象不僅有傳統意義課堂上的老師,還有網絡共享教學資源這一無形的助手。據了解,學生運用網絡教育資源卻并不在多數,其更傾向于書本學習,更多去尋找網絡資源的時候,可能也是在老師所給的資料不能滿足同學的需要,或者說學生想通過一些測試檢驗自己的學習能力時,會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去尋找一些自己想要的內容,很少考慮通過學校的精品課程這樣的模塊,或者說一些專業(yè)的權威性網絡課堂來實現學習。
2. 網絡教育資源使用現狀原因分析
首先從微觀的層面考慮,主要以高校老師與學生的參與度展開論述。(1)現實任課老師不同,教學風格、培養(yǎng)偏重點有差異。網絡資源中所展示的是一些共性的東西,這些資源大多數情況下標準化程度極高,主要表現為流程化的教學模式,有些重點知識點或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的講解不如現實課堂講解生動有力;(2)學生被告知情況以及學生主動挖掘因素。試想,如果一個任課老師將自己的授課內容在學院精品課程的網站上,并附加課本上相關習題的解析等內容,學生可能就會增加對網絡資源的依賴性;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學校學院的信息資源,讓信息的存在價值最大化,實現這一方法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將自己的授課內容與網絡信息資源形成最大的貼近度,并使得網絡資源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與擴展,并提供學生留言提問的板塊,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問題是否可視化,可視的時候也許正好也解決了學生共有的問題。由于學生目前對此使用并不多,所以第一步先培養(yǎng)其對于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的粘性,今后,隨著技術的提高與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效益的提升,再讓網絡教育資源慢慢實現由“替補角色”到“主角”的轉變。
再從更宏觀的角度分析高校間的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運作,發(fā)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共享還存在著缺乏整體協調運作等諸多問題。(1)高校同高?;蚱渌ㄔO機構缺乏整體溝通與規(guī)劃,未能充分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使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觀察一些高?;蛳嚓P機構對于“精品課程”的設置可以發(fā)現,許多在課程設置上有相似與重復之處。學校利用了大量的經費致力于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卻可能有不少在進行著低水平的重復性工作,此種現象容易導致用戶在選擇上由于資源水平相差不大而沒有明確的目的性與被指向性,網站普遍會被“光顧”,然而其“成績”平平,沒有突出的特色,既不利于網站建設的效益,也不利于用戶的選擇與使用。由于各高校、機構獨立建設網絡教育資源平臺,缺乏有效的溝通與規(guī)劃,使得一些高校的專業(yè)資源優(yōu)勢未能充分發(fā)揮,資源種類繁多,組織性、條理性差,容易造成網站整體資源結構的混亂,有礙于用戶的遴選與評判,甚至會降低整體網絡教育資源的服務質量。(2)網絡信息技術與現實需求脫節(jié)。目前,各高校雖然已經開始進行了網絡技術的建設和規(guī)劃。但是各個學校網絡技術的普及的程度較為懸殊,同時網絡信息缺乏前瞻性、兼容性和規(guī)范性。甚至有的還需升級換代,網絡建設缺乏遠景規(guī)劃,各個學校的網絡資源僅為滿足學校自身的需要,網絡互聯程度極差,不利于網絡資源的共建共享,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用戶的使用障礙。[1]
3.針對提高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功能提出的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提出的微觀和宏觀層次方面的問題,筆者提倡的解決方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突出網絡教育資源在高校網站中的位置,由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網絡課程的參與。首先學校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在網站的建設上,可以從其內容的豐富度、與課堂授課知識的互補性與關聯性、網站的美觀度、網站的鏈接位置、重要事項的告知等方面入手,使學生無論從外表感知還是從網站內容的服務效用上,都擁有強烈的認同感和依賴性。此外,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對于學?;驅W院自身建設網站的推廣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向網絡教育資源網站提供實驗課程、課后作業(yè)、課下測評、教輔資料等方式,使學生參與體驗網站的服務功能。該途徑一方面能夠充分整合教學資源,為教學提供一個特定的網絡平臺,并通過網絡技術幫助各學校學院實現自身關于教學的特色數據庫,加強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因教師與學生的廣泛參與為網絡的建設提出合理的評價意見,通過“用戶是主體”的服務理念,最終強化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功能。
二,加強高校、相關機構間的溝通合作,努力形成資源組織規(guī)范,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最終整體協調提升高校教育資源服務質量。具體可從以下途徑實現:1)制定規(guī)范的網絡教育資源項目體系,各高校按照有關標準嚴格實施;2)各高校發(fā)揮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高校間形成優(yōu)勢互補,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重知識產權的問題;3)高校與高校間、高校與相關機構、企業(yè)間形成商業(yè)合作,整合有效資源,摒棄與預防重復低水平資源的組織開發(fā),通過規(guī)模效應降低開發(fā)成本,同時增強品牌效益;4)在網絡技術的規(guī)劃與建設上充分考慮未來的網絡教育資源平臺的發(fā)展形勢與用戶需求,在網絡的構建、網絡間的互聯等方面具有前瞻性。(作者單位:山東大學)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調研,形成了一套頗具成效的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辦法,主要反映在:
(一)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在盡可能保證課程知識體系完整的前提下,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主導思想,使學生能學以致用。主要做法為:1.總結歷年考試經驗,探索考試發(fā)展規(guī)律考試時間為90分鐘,選擇題占40%,操作題占60%。內容劃分比例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系統及其應用約占30%,文字編輯、電子表格、演示文稿約占35%,計算機網絡基礎和Internet應用約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體基本應用約占10%。從系統隨機抽取的幾套樣卷看實際比例為28:34:24:14。由于后期考試中將Excel減少一題,WinRAR單獨作為知識點考核放最后,但因學生對題目結構的不了解往往會來不及做WinRAR操作題而導致失分。通過研究歷年的試卷(見表1),輔導教材前五章考試中所占比例超60%,在輔導課中要重點講解。分析2011年學校各類別學生的考試報名情況與合格率(見表2),基本上在全國平均之上,有的甚至達到100%。但考試的到考率卻不容樂觀。一方面有很多學生想報名,但因為網絡、繳費卡等客觀原因未能及時報上名;另一方面又有近20%的學生報名后沒有參加考試,浪費資源。此外,到考率的不高也導致某些合格率其實是虛假偏高。例如2011年9月復旦遠程報名的10人實際只有5人參加考試,單獨看參加考試的5人成績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但是如果將缺考的5人算上,實際的合格率僅為50%。為便于研究,現將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學生作為具體研究對象。2.理論與實踐結合,歸納實用應考技巧通過前期分析,將考試合格率與到考率結合起來,尋找考試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合該門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確定與考試范圍大致保持一致的教學輔導內容,并制定相應的、逐層深入的教學計劃。根據課程教學內容中理論知識點與實踐知識點,強化實踐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劃分為七大部分:操作系統、Word、Excel、PowerPoint、網絡和IE、OE、WinRAR,重點在前面四個部分。對于每個操作題部分,都會有個別知識點是大部分學生容易犯的通病,把握重點和難點,提高面授課的效率??记拜o導主要是強化記憶,反復練習,強調重點和難點,同時也將一些考試技巧提示給學生,比如做操作題的時候先易后難,最后一題WinRAR較簡單可以提前完成,答題的時候可以切換到小題板便于查看題目。通過組織師生座談后發(fā)現,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監(jiān)督機制約束一些學習不夠主動積極的學生,通過班主任老師的短信、電話、QQ等形式,督促學生在考前參加輔導。在強化管理運作一段時間后,應該說取得了一定了效果。通過一年的研究發(fā)現,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學生的考試人數、到考率、合格率,在2012年較2011年有顯著提高(見表3,表4)。3.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登錄學習平臺的次數行為與學生是否能盡早通過統考計算機應用基礎有直接關系。調查統計發(fā)現2012年新生入學后一次性通過統考計算機的學生,有60%左右為在線學習時間超過30小時。對比發(fā)現,未通過的學生中60%左右在線學習時間不足30小時。同時有16%左右學生雖然在線學習時間超過50小時但仍然沒有通過考試,是因為沒有重視實踐操作練習。因此不能只重視在線理論學習,還要積極完成實驗操作,才能有助于考試通過。可以看出,在線學習達到30小時以上再輔助以實驗操作練習,可以提高考試通過率。而在線學習時間少于20小時的,44%以上都無法通過該課程考試,過少的在線學習時間導致考試失敗的可能性很高。學生首先自身要明確學習動機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因此除了有較好的教學資源外,還要求學生有自主上網學習的主動性(見表5)。
(二)教學形式的拓展充分利用一切實踐教學機會,極可能多的根據學生要求安排課程輔導,針對單次課程輔導班開設時間有限的瓶頸,為廣大考生搭建更為豐富的實踐操作平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努力營造各類遠程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不斷提高學生認同感和歸屬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年從學生專項經費中劃撥出一部分,對部分學習較積極并在各自努力下順利通過統考的學生進行獎勵。組織學生建立QQ群,遇到難題大家在網上參與討論解決,目前還在策劃開設“技能大比武”活動,組織學生通過類似校園文化活動,不僅有效提高業(yè)余學生的凝聚力,也為學生能盡快通過網考提供機遇。2.有效發(fā)揮高職教育和電大教育并駕齊驅的特點翠苑校區(qū)現有可用實驗機房6個,其中兩個機房是2012年新采購設備專門用于統考的專用機房。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的學生在上課時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實現“實訓基地共享”、“教學組織共建”的方法,為廣大開放、遠程教育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支持與輔助。3.加強與合作高校的聯系學校作為多年統考考點,與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的有多年友好合作的經驗,無論是浙大還是人大網上資源豐富,并設有專門的統考專欄。翠苑校區(qū)的考前輔導安排中就充分利用現有的網上資源,將浙大、人大等的網上統考資源融會貫通,整理后發(fā)放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計算機操作的專業(yè)實踐素材,實現資源充分共享。
(三)教學成效的顯著通過近兩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從橫向比較看,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學生的考試合格率是各類別學生中提高最多的,2012年較2011年提高4.87%(見表6)。2.從參加考試報名人數看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是考試報名人數增長最多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表格中因為受2012新增延安路校區(qū)61學生的影響因此影響數據有偏差,如果去掉延安路65學生的影響,實際浙大2012全年增加報名人數為215人,較2011年提高29.70%。而浙大翠苑校區(qū)學生人數增加150人,百分比增加30.93%是居各類別學生之首(見表7)。3.從實際參加考試人數看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是實考人數增長最多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表格中因為受2012新增延安路統考考點實考55學生的影響因此影響數據有偏差,如果去掉延安路55學生的影響,實際浙大2012全年增加實際參考人數為188人,較2011年提高31.23%。而浙大翠苑校區(qū)學生人數增加145人,百分比增加34.20%也是居各類別學生之首(見表8)。4.從到考率比較看,浙大遠程翠苑校區(qū)學生的考試到考率雖然不是各類別學生中提高最多的,2012年較2011年提高2.61%,僅次于復旦的3.49%,但從學生人數絕對值看,浙大翠苑校區(qū)2012年增加的569人遠遠高于復旦的20人(見表9)。5.從浙大遠程三個校區(qū)學生的到考率和合格率比較看,翠苑校區(qū)學生的到考率及合格率是最高的(見表10)。
二、結論與展望
關鍵字:虛擬實驗室 網絡教育 資源 建設
Abstract:This text pointing out experiment is organic component of network ( distance ) teaching , is raise and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guarantee network branchery ( distance ) education quality . Our country network ( distance ) education at present still exists clear shortcoming though having had the bigger development in the experiment link . Point out at the same time to build on net the virtual experiment ( room ) resources to be that network ( distance ) education method property important embodies 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 To at present the major type of virtual laboratory is expounded , is build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alysis to the virtual experiment ( room ) resources , and is thinking that hardware as well as technical support are not the major problems . And thinks that the major problem of virtual experiment ( room ) resources constructions depends on the unified planning of school , organisation and the leader ,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put forward to understand definitely to this .
Key Words:Network education Virtual laborato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一、引言
Internet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為各種資源共享提供了基礎,同時也為共享高校優(yōu)質教學資源提供了條件。于是國家在一些重點高校相繼成立了網絡教育學院,開展遠程學歷教育。這種教學方式不受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可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跨越時空的教與學,為學習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再加上這種新的教育模式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WWW瀏覽器技術和數據庫技術作為其技術保障。因此,這種學歷教育方式在短短的幾年里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但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更好地保證和完成課程所要求的實驗,且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網上虛擬實驗是提高和保證網絡(遠程)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對于網絡教育方式來說,學生主要是通過學校網站上的課程教學資源來完成課程學習的,這是網絡教育不同于其它教學方式的本質特點,因為通過網絡教育方式學習的學生,大多是在職的,而且這些人的分布又比較分散,作息時間又不統一,這就很難組織在統一的時間、固定的地點作實驗。因此,網上課程虛擬實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它也是網絡教育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知道,高校辦學層次的一個重要支撐就是實驗室的規(guī)模與質量。越來越多的高校已深刻認識到“實驗室是現代化大學的心臟”。由此可以看出,實驗及實驗室對于從事科研活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許多學校都在不斷強化了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與在校生的實驗條件相比,網絡教育更應當加強學生的實驗。
雖然開展網絡學歷教育的學校大多是國家重點高校,但今天看來要想讓全社會真正認可其網絡教育這一新型培養(yǎng)模式還需時日,這就要求這些學校首先從網絡教育最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完善落實教學計劃,根據網絡教育特點切實加強資源尤其是網上課程虛擬實驗資源建設。
三、目前網絡教學資源的主要形式
當我們打開一個學校的網絡教學網站時,一般有如下形式的教學資源:
(一)視頻教學資源
這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是大多數網絡教育網站都有的,主要以完整的教師授課錄像來完成課程的理論教學。學生可以在學習網站進行點播學習,但大多只能聽和看不能與教師進行交流。
(二)課件教學資源
主要是用一些工具軟件開發(fā)制作的課程學習課件,以動畫、圖片、文字等來呈現。如PPT幻燈片等。這種形式的資源在有些網絡教育網站中占有一定的數量。
(三)“課件 + 聽”的教學資源
這種資源在學習時可以看到教師所制作的課件,同時可以聽到任課教師與課件內容對應講解的聲音。以這種方式的網上課程資源,可以減少對帶寬的壓力又可以克服純粹課件資源形式的單調。
(四)文本資源
采用將對某門課程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并以文本方式放在網站上,供學生在自己學習課本時進行參考?;蛘邔⒄n程的總復習、模擬試題和輔導材料等以此方式放在網站上。
(五)簡單的網上虛擬實驗
有些學校的網絡教育網站有這樣的資源,但仍處于建設階段。無論從虛擬實驗的制作手段、數量、完整性、靈活性、交互性、可管理性以及對學生實驗操作的可考核性上都存在明顯的不足。而其它一些網絡學歷教育的網站大多沒有這樣的虛擬實驗資源。
(六)其它一些資源
如,網上友情鏈接,網內BBS中的交流資源,以及在指定時間的網上答疑所保存的內容等。
以上列出的是目前網絡教育網站中一些主要的課程資源形式。從制作的難易程度來看,網上虛擬實驗(室)資源制作相對來說是比較難的,而網上課程錄像反而是比較簡單的一種形式。
四、目前網絡教育網上虛擬實驗(室)建設已具備的技術條件
就目前來看,從事網上虛擬實驗開發(fā)以及使用網上虛擬實驗室的技術條件都已具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硬件環(huán)境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與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整個社會的網絡化奠定了基礎?,F今各高校都已建立了自己的計算機網絡,為網上虛擬實驗的開發(fā)和應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如何加強網絡教育網上虛擬實驗室網絡平臺的構建,如何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來構建網上虛擬實驗室已經成為各高校網絡教育學院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網上虛擬開發(fā)技術
1、Java技術
Java是一個廣泛使用的網絡編程語言,它是一種新的計算概念。首先,作為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它簡單、不依賴于機器的結構、具有可移植性、安全性、并且提供了并發(fā)的機制、具有很高的性能。其次,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網絡,Java的小應用程序(applet)可在網絡上運行而不受CPU和環(huán)境的限制。再就是,Java還提供了豐富的類庫,使程序設計者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自己的系統,這一點對于構建網上虛擬實驗室系統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轉
2、ActiveX控件
ActiveX技術允許不同軟件開發(fā)的組件在網絡上可以互相進行操作。ActiveX使用了微軟的組件對象技術使得本地的組件可以和網絡上的組件進行通信,使用ActiveX開發(fā)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它的代碼復用性,也就是說在虛擬實驗室的開發(fā)過程中,一個實驗儀器可以在多個實驗環(huán)境中重復使用,這一點對于持續(xù)開發(fā)過程尤為重要??梢蚤_發(fā)ActiveX組件的環(huán)境有很多,其中開發(fā)效率最高和最易上手的是Visual Basic,這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軟件。
3、VRML技術
VRML是虛擬實境描述模型語言 (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 的簡稱。它是描述虛擬環(huán)境中場景的一種標準,也是在網上實現虛擬現實的關鍵性技術。VRML的基本特征包括分布式、交互式、平臺無關、三維、多媒體集成、逼真自然等,被成為“第二代WEB”,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VRML是一種建模語言,其基本目標是建立Internet上的交互式三維多媒體,也就是說,它是用來描述三維物體及其行為的,可以構建虛擬境界??梢姡瑢RML融合到網上虛擬實驗室的開發(fā)過程中,既可以增強表現力和用戶的接受力,又可以實現較好的協同工作虛擬化環(huán)境。
4、ASP技術
ASP(Active Server Pages,動態(tài)服務器端網頁),內含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3.0及其以上版本中,提供一個服務器端的腳本環(huán)境,用于產生和執(zhí)行動態(tài)、高效率的網絡服務器應用程序。ASP不只是動態(tài)的網頁,它更是當今眾多的Web應用程序實作方式之一,它負責整個Web應用程序的控制部分。
5、QuickTime VR技術
QuickTime的蘋果公司的一個重要產品,在QuickTime 3.0之后就開始支持QuickTime VR。這是一種實景建模的虛擬現實技術,和傳統的虛擬現實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實現平臺只需PC機,而不需要圖形工作站或者數據手套等高額昂貴的硬件設備支持。
通過對當前硬件和軟件工具的分析,可以看到客觀條件是成熟的,而且各高校具有相關專業(yè)和人才的優(yōu)勢,關鍵看學校怎樣進行規(guī)劃和組織實施。
轉貼于 五、網絡虛擬實驗室體系結構
一個完整的網絡虛擬實驗室應是一個集虛擬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實驗課教學指導系統,網絡實驗仿真等為一體的功能強大的網上運行系統。各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開發(fā)虛擬環(huán)境,實現實驗仿真應是虛擬實驗室建設的核心部分。網絡虛擬實驗系統的構建使用BSDA ( Brow ser/ Server/ Database/ A pplication)結構,即客戶端/服務器/數據庫/應用程序結構。
網絡通信方面采用C/S(客戶端/服務器)和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本系統?,F在多采用WEB作為虛擬實驗室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基礎平臺,基于WEB的B/S計算模式也是實現網上虛擬實驗室的一種基本模式。系統由客戶端、Web服務器端、應用服務器端以及實驗儀器4部分組成。服務器端通過軟件技術對各種實驗環(huán)境進行仿真,并接收來自客戶端的實驗操作請求,根據客戶端不同的實驗請求,模擬產生實驗的現象,輸出對應的實驗數據。其中實驗過程中的數據和實驗結果數據可以放置于服務器端,對于一些保密數據也可以在客戶端獨立存放。為了在多人合作實驗過程保持同步,實驗學生可以利用WEB或利用其它途徑進行聯系,服務器端的后臺數據庫提供了可以共享的實驗數據和實驗方法。
六、目前虛擬實驗室的主要方式
(一)遙控型實驗
遙控型實驗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通訊技術,將實驗室內真實的實驗設備及控制系統,轉換成三維圖像、聲音、狀態(tài)等傳輸到遠端的學生計算機中,參加實驗的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中進行操作,通過通訊線路遙控真實實驗室現場中的實驗設備,進行編程、校對、啟停、測試、監(jiān)控等操作,使遠程實驗過程在實驗學生實時遙控下運作。而學生執(zhí)行操作的結果如,文字、圖像、數據等又會實時地回傳給學生,從而使實驗學生可對實驗數據實時采集并進行處理。
(二)模擬型實驗
模擬型實驗是在計算機中用軟件模擬儀器、設備、元器件、藥品等實驗器材和實驗條件,并以文字、圖形或動畫方式顯示出來。實驗的學生登陸虛擬實驗室后,與實驗軟件進行交互,充分利用虛擬器材庫中十分豐富的實驗器材,根據實驗要求進行實驗流程設計、實驗裝置搭建、實驗內容操作、實驗結果統計分析等,最后寫出實驗報告,全部實驗過程在計算機內完成。觀察記錄實驗數據和結果,可以取得與實物實驗相同的實驗結果。
(三)仿真型實驗
這種形式的實驗采用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構建網上虛擬實驗環(huán)境、虛擬儀器和設備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一種仿真的實驗“情境”,它不僅可以控制學習情境的復雜度和逼真度,還可以弱化甚至剔除真實情境中無關的干擾因素;學生可以“隨機進入”,身臨其境地進行實時操作。在高級的仿真型實驗中,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達到足以“亂真”境地的實驗環(huán)境,學生不僅可以“做”實驗,可以“親身體驗”實驗的運作,甚至達到比現實實驗環(huán)境中更好的實驗效果。
以上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虛擬實驗方式,至于別的虛擬實驗方式,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
七、我國網絡教育虛擬實驗室建設應當解決的問題
網絡虛擬實驗在網絡學歷教育中的重要性已不用多說了,近年來,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儀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的飛速發(fā)展,通過軟件或網絡來創(chuàng)設網上虛擬儀器和構建虛擬實驗室已經成為可能,許多建立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基礎上的虛擬實驗已經開發(fā)成功,并已逐漸成為網絡(遠程)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盡管如此,我國網絡教育虛擬實驗(室)資源建設仍然比較緩慢。跟不上網絡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我個人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加強網絡教育虛擬實驗(室)資源的建設。
(一)學校應當重視本校網絡教育教學
現代網絡(遠程)教育以信息交流快、內容豐富、交互性強等特點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而網上虛擬實驗己經成為保證網絡教育質量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既然許多學校將網絡教育列為本校獨立的教學部門,那就應當與其它院系一樣對待,切實在思想上給予重視,在行動上有所作為。
(二)網絡教育學院應加大與本校其它院系之間的合作
雖然各高校都成立了網絡教育學院,并由網絡教育學院負責日常網絡教學和管理工作,大多數網絡教育學院由許多不同的學科和專業(yè)組成,所以大多沒有自己固定的教師隊伍,任課教師主要來自本校其它院系。顯然僅靠網院自己的力量來完成相關課程的網絡虛擬實驗(室)資源的開發(fā)和建設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網絡教育學院應當發(fā)揮組織協調的作用,尤其應當協調好與其它院系專業(yè)的責任和利益關系問題。發(fā)揮其它院系教師的積極性,使其成為虛擬實驗資源建設的主力軍,尤其應當發(fā)揮那些有較多專業(yè)實驗課程的院系和專業(yè)教師的作用。制定長期的網絡虛擬實驗(室)資源建設的長效機制,要把錄制完一門課程的錄像看成是良好合作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三)學??刹捎每蒲辛㈨椀姆绞絹砑涌炀W絡虛擬實驗(室)資源的建設
開展網絡教育的高校大多是國家重點高校,有的還是著名大學,這些學校完全有能力開發(fā)出高質量的網絡虛擬實驗資源。應充分發(fā)揮本校計算機學院以及本校從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網絡和通信教學和研究部門的作用。為有效激發(fā)大家開發(fā)網絡虛擬實驗資源的積極性,可采用校內科研立項并給予資金資助,對于完成網絡虛擬實驗資源建設項目的人在職稱評定中可給予加分,同時再折合成一定課時記入個人教學工作量等。從而使本校網絡教育虛擬實驗資源建設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四)加大開展網絡教育的各高校之間在網絡虛擬實驗(室)資源建設方面的協作力度
在網絡教學中各高校同一專業(yè)所開設的課程大多區(qū)別不大,尤其是一些實驗也基本相同,對于網絡虛擬實驗資源的開發(fā)可根據某一學校在某一課程方面的優(yōu)勢進行分工開發(fā),然后進行交換。這樣可以減少由于重復開發(fā)造成的人力和財力的浪費,要作好這件事情,首先就要成立一個共同的組織來進行協調。對于協作開發(fā)的網絡虛擬實驗(室)資源可放在一個可共享服務器上進行統一管理,這是比較好的形式,但由于目前各高校的網絡教育和管理自成體系互不相干,同時進行集中式的網上實驗,對不同學校學生實驗的統一管理也比較麻煩。所以就目前來看,網絡虛擬實驗只能由各網絡教育學院來管理,但從長遠來看,各遠程教育高校聯合起來進行網絡虛擬實驗的統一管理和使用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五)加大對現有的公共網絡虛擬實驗資源的利用
對于目前還沒有或僅有少部分網絡虛擬實驗資源的網絡教育學院來說,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中給學生鏈接可時行部分網絡虛擬實驗的公共網站,如中國教育資源網等。盡管這些網絡虛擬實驗并不是十分完整相對比較簡單,但讓學生先把實驗作起來總比不作要好。但在許多的網絡教育網站中卻看不到有這樣的提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基于網絡教育課程實驗重要性認識不夠的問題。
總之,只要各高校能認真對待網絡(遠程)教育中虛擬資源建設的重要性,就會找到更多更好辦法來解決網絡教育中虛擬實驗(室)資源建設滯后的問題。
八、結束語
總之,作為網絡(遠程)教育實驗教學中的網絡虛擬實驗,是網絡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網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網絡技術在學習中的最好運用,網絡虛擬較好地解決了以往網絡教育模式中理論教學的遠距離性和實驗教學的近距離性的矛盾,從而真正實現了網絡教育的完全遠程化。網絡虛擬實驗不僅在遠程教育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也是其它常規(guī)實驗教學改革的新思路。網絡教育虛擬實驗室和虛擬實驗的產生及應用使網絡教育真正實現其完整性的要求。而網絡虛擬實驗(室)資源建設的關鍵不完全在于硬件環(huán)境,而主要在于開設網絡教育學校對此重視的程度和組織實施的措施。隨著虛擬實驗教學系統的進一步形成,必將促進網絡教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并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網絡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裘偉廷,《虛擬實驗在遠程實驗教學中的前景》.當代電大,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