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病毒實驗室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實驗室;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09.5
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其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計算機病毒的攻、防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研究表明每年世界各國所遭受的計算機病毒攻擊事件數(shù)以億計,嚴重的干擾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計算機病毒的防范與治理日益成為人類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1 計算機病毒的法律定義及其產生的原因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shù)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這是目前官方最權威的關于計算機病毒的定義,此定義也被通行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評級準則》的國家標準所采納。
病毒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精巧嚴謹?shù)拇a,按照嚴格的秩序組織起來,與所在的系統(tǒng)網絡環(huán)境相適應和配合起來,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長度,這個基本的長度從概率上來講是不可能通過隨機代碼產生的。現(xiàn)在流行的病毒是人為故意編寫的,多數(shù)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產地信息,從大量的統(tǒng)計分析來看,病毒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些天才的程序員為了表現(xiàn)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能力,出于對上司的不滿,為了好奇,為了報復,為了祝賀和求愛,為了得到控制口令,為了軟件拿不到報酬預留的陷阱等。當然也有因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專利等方面的需求而專門編寫的。
2 計算機病毒的類型及其特征
2.1 計算機病毒的類型
一般來講,計算機病毒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兩種分類。
2.1.1 按照病毒的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強力破壞型的病毒。這種病毒會對文件進行惡意的刪除或者對硬盤進行格式化,實施破壞活動。
(2)感染文件型病毒。這種病毒能夠感染特定的可執(zhí)行文件,一旦計算機感染此類病毒,就會感染后面加載的文件,導致文件無法正常使用。
(3)引導啟動型病毒。這中病毒可以感染啟動扇區(qū),在每次計算機啟動時病毒就會被激活,然后常駐內存,主要的傳播方式是通過移動的存儲設備。
2.1.2 按照病毒的作用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宏病毒。其實宏病毒是也是腳本病毒的一種,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這里單獨算成一類。宏病毒的前綴是:Macro,第二前綴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其中之一。
(2)蠕蟲病毒。這種病毒向外發(fā)送帶毒郵件,阻塞網絡,通過網絡或者系統(tǒng)漏洞進行傳播。比如沖擊波。
(3)黑客、木馬病毒。這種類型的病毒可以通過網絡互聯(lián)網進入用戶的計算機,并進行隱藏。然后通過特定的渠道,向外泄露用戶的個人信息,甚至能用戶的電腦進行遠程控制。
(4)腳本型病毒。這類計算機病毒的特征是在網頁上利用網頁上的腳本語言進行傳播。腳本病毒的前綴主要有VBS和JS兩種。
(5)破壞系統(tǒng)性病毒。這種病毒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可以破壞操作系統(tǒng)中的dll和exe為后綴的系統(tǒng)文件。
2.2 計算機病毒的特征
(1)寄生性。計算機病毒可以寄生在正常的電腦合法程序中,可以跟隨正常程序一起運行,但是病毒在爆發(fā)之前很難被發(fā)現(xiàn)。
(2)潛伏性。計算機病毒的制造者可以讓病毒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自動運行。這一特性非常危險,如果大量的病毒都在同一時間內集體爆發(fā)整個網絡將陷入癱瘓的狀態(tài)。
(3)病毒的傳染性。計算機病毒在電腦內部以及網絡上可以通過種種途徑進行傳播。
(4)隱蔽性。一些病毒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在病毒爆發(fā)前不易被發(fā)現(xiàn)。
(5)破壞性??梢云茐碾娔X,造成電腦運行速度變慢、死機、藍屏等問題。
3 計算機實驗室對病毒的防范對策和方法
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尤其在計算機實驗室中要高度重視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一旦發(fā)現(xiàn)計算機被病毒感染,應該第一時間使用專門的殺毒軟件進行病毒的清理。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對病毒的預防,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杜絕病毒入侵計算機。對于計算機管理者應認識到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系統(tǒng)的危害性,制定完善計算機使用的有關管理措施,以預防病毒對單位計算機系統(tǒng)的傳染。
在計算機實驗室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措施來預防計算機病毒的入侵:
首先要做到隔離來源。控制外來的移動存儲設備,避免這些移動存儲設備的交錯使用。同時,對于這些外來的移動存儲設備要嚴格進行殺毒和檢測,確定確實無毒或者殺毒后才能允許使用。在計算機實驗室中對局域網內的計算機,如果發(fā)現(xiàn)某臺計算機有病毒,應該立刻從網上切斷,以防止病毒蔓延。
其次要做到定期靜態(tài)檢測。定期用幾種不同的殺毒軟件對各種存儲設備進行檢測并及時清理有安全隱患的文件。對于一些常用的文件,要進行及時的備份。做到未雨綢繆。要認識到一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其長度是否發(fā)生的變化,一旦長度發(fā)生的變化,其可能就已經感染了病毒。
再次要做好動態(tài)檢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密切關注計算機的種種異常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情況要立即檢查,以判別是否有病毒。常見的異常有:內存空間減少,異常啟動或經常死機,屏幕出現(xiàn)紊亂,運行速度減慢,文件或數(shù)據丟失,驅動器的讀盤操作無法進行等。
最后,在計算機實驗室的維護過程中要注重硬盤還原卡的使用。硬盤還原卡的基本功能是對硬盤數(shù)據還原、支持數(shù)據更新、保護系統(tǒng)、遠程管理學生機等功能。對于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和日常維護工作具有很大的助力。
總之,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計算機和智能手機普及和應用的不斷發(fā)展,必然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病毒。病毒會通過很巧妙和隱蔽的方式來破壞手機或者電腦的系統(tǒng)工作。因此了解病毒的特征,增強病毒的防范意識,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有的思想覺悟。特別是作為一名學生更應該在操作計算機過程中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保證計算機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張小磊.計算機病毒診斷與防治[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9(8).
[2]盧開澄.計算機密碼學一計算機網絡中的數(shù)據與安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
[3]千一男.關于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的分析與防范對策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9).
[4]魏建兵.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的研究與探討[J].硅谷,2011(22).
[5]李松.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J].華章,2010(05).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病毒防治,系統(tǒng)維護,計算機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15-20000-00
The Integrated Scheme Studies of Virus Prevention and Software Maintenance in Computer Lab
BO Tao,DING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g 300134,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virus,combining with the normal virus protection measure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method in computer lab, this paper puts virus prevention and cure and faster system maintenance in computer lab. The integrated scheme has some practical value on virus preventions and system maintenance in computer lab.
Key words:computer virus;virus prevention and cure;system maintenance;computer lab
1 計算機病毒的簡介
隨著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問世,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在《復雜自動機組織論》中便首先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概念,即“一種能夠實際復制自身的自動機”[1]。當時,絕大部份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象這種會自我繁殖的程序是可能的,只有貝爾實驗室三位年輕的程序員受到了啟發(fā)。他們發(fā)明了一種“磁心大戰(zhàn)”的游戲,玩這個游戲的兩個人編制許多能自身復制并可保存在磁心存儲器中的程序,然后發(fā)出信號,雙方的程序在指令控制下就會竭力去消滅對方的程序,在預定時間內,誰的程序繁殖得多,誰就得勝。由于這種程序與生物醫(yī)學上的“病毒”同樣具有傳染和破壞的特性,所以后來就把這種具有自我復制和破壞機理的程序稱為計算機病毒。
1.1計算機病毒基本特性
(1)傳播性:計算機病毒進入計算機并得以執(zhí)行后,會搜尋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序或存儲介質并將自身代碼插入其中,達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2)隱蔽性: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傳播的隱蔽性,大多數(shù)病毒在進行傳播時速度極快,不易被發(fā)現(xiàn);二是存在的隱蔽性,一般的病毒程序都夾在正常程序中,很難被發(fā)現(xiàn),一旦病毒發(fā)作,往往已經給計算機系統(tǒng)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3)破壞性:計算機病毒都是一種可執(zhí)行程序,對系統(tǒng)來講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計算機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統(tǒng)資源。其破壞程度取決于入侵系統(tǒng)的病毒程序。
(4)觸發(fā)性:病毒具有預定的觸發(fā)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是時間、日期、文件類型或某些特定數(shù)據等。當條件滿足則啟動感染或破壞動作,使病毒進行感染或攻擊[2]。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病毒具有更多新特性,比如傳播速度更快,破壞程度更大、變種更多,隱蔽性更強等。
2 實驗室常規(guī)反病毒措施
計算機類實驗室除了要承擔學生的課程實驗外,還會承擔計算機等級考試、畢業(yè)設計以及各種社團培訓等任務。由于上機學生自帶的軟盤、U盤來源廣、數(shù)量多,為病毒的傳播埋下了隱患,再加上計算機間的互聯(lián)、Internet的開通,使病毒的迅速傳播成為可能。為了保證實驗室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必須使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計算機病毒進行有效的防治。
2.1 反病毒軟件
目前市面上的反病毒軟件種類繁多,比如金山毒霸、瑞星、卡巴斯基、諾頓等。一般來說,反病毒軟件分為單機版和網絡版兩種類型。單機版的反病毒軟件只能安裝在一臺機器上使用且只能單機享受殺毒引擎和病毒庫的升級,如果多臺計算機同時安裝了同一單機版的反病毒軟件,不但每臺計算機都要獨立進行升級,還會被認定為對該反病毒軟件的非法傳播。網絡版的反病毒軟件則可以安裝在同一網絡環(huán)境中的多臺計算機上,具體來說就是把該軟件的Server端安裝在一個服務器上,其它計算機只安裝客戶端即可,當服務器升級了殺毒引擎和病毒庫后,其它計算機將同步進行升級。
目前來看,反病毒軟件只能對已發(fā)現(xiàn)的病毒進行查殺,病毒特征庫需要經常補充升級,從反病毒軟件公司發(fā)現(xiàn)該病毒到升級終端病毒庫存在一段時間間隔,所以造成反病毒查殺毒功能滯后于病毒的產生和傳播。如果不能對終端計算機進行反病毒軟件版本及時更新,那么反病毒軟件對這些新病毒可以說是行同虛設,幾乎不能起到什么保護作用。
安裝并升級反病毒軟件到最新版本不但可以將計算機中已存在的病毒清除出系統(tǒng),還能通過實時監(jiān)控功能,將試圖侵入計算機的病毒在第一時間進行查殺,繼而保障計算機感染、傳播病毒的幾率降到最低。
2.2 系統(tǒng)漏洞修補
系統(tǒng)漏洞是指在硬件、軟件、協(xié)議的具體實現(xiàn)或系統(tǒng)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這些缺陷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tǒng),比如說安裝木馬程序、惡意軟件等。系統(tǒng)漏洞補丁則是針對這些缺陷對相關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應用系統(tǒng))予以修復的。因此及時安裝系統(tǒng)漏洞補丁對保障系統(tǒng)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對單臺計算機來說,可以采用登錄操作系統(tǒng)所屬公司的官方網站來進行主動修復;或者使用操作系統(tǒng)自帶的自動更新程序進行被動修復;另外,還可以用一些反病毒軟件里包含的漏洞掃描工具來進行漏洞的修補。
對于網絡中的計算機來說,可以建立一個漏洞補丁服務器,通過服務器對網絡中所有計算機補丁程序,實現(xiàn)系統(tǒng)漏洞的修補。
2.3 系統(tǒng)分區(qū)保護
系統(tǒng)分區(qū)保護可以通過硬件和軟件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一般來說,對在網絡中的計算機主要使用硬盤保護卡等硬件措施來保護。硬盤保護卡也叫還原卡,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對硬盤上的部分或全部分區(qū)進行防寫入保護,任何對被保護部分的寫操作都視為無效操作。
硬盤保護卡的原理:保護卡在系統(tǒng)啟動的時候首先用它自己的程序接管對硬盤進行讀寫操作的一個INT13中斷地址,并且將文件分配表、硬盤主引導區(qū)、CMOS信息、中斷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保護卡內的臨時儲存單元中。此外還將文件分配表進行備份并保存到臨時存儲單元中,用來應付對硬盤內數(shù)據的修改。這樣,每當我們向硬盤寫入數(shù)據時,雖然還是完成了寫入到硬盤的操作,其實并沒有真正修改硬盤中的文件分配表,而是寫到了備份的文件分配表中。當我們向硬盤讀取數(shù)據時,保護卡的監(jiān)控程序首先判斷讀取的內容是否在啟動后進行過修改,如果修改過,則從備份的文件分配表中讀取,否則就從原文件分配表中讀取[3]。
硬盤保護卡可以保護硬盤數(shù)據免于受到上機學生誤操作而造成的破壞,又可以有效的防止計算機病毒對硬盤的侵害。硬盤保護卡在實驗室中大量安裝后,在一臺計算機上安裝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拷貝的方式復制到其他安裝有相同型號硬盤保護卡及硬盤型號一致的計算機上,實現(xiàn)信息的快速同步,極大的減少了管理人員的維護工作量。這種病毒防范及系統(tǒng)維護模式在學校實驗室設備系統(tǒng)維護管理中占有很大比重。
3 實驗室反病毒及系統(tǒng)維護措施分析
實驗室在病毒防治上大都采用硬盤保護卡方式,輔以安裝系統(tǒng)漏洞補丁及反病毒軟件定期更新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計算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也大大提高的實驗室維護的效率。但幾種措施結合在一起使用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硬盤保護功能與反病毒軟件實時更新間的矛盾。
當在計算機上安裝硬盤保護卡以后,一般將硬盤分為C、D兩個分區(qū),C區(qū)為系統(tǒng)分區(qū),安裝有操作系統(tǒng)以及實驗用到的軟件,設置為保護。D區(qū)為共享分區(qū),用于保存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及個人文檔,設置為不保護。如表1: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反病毒軟件及操作系統(tǒng)所在的C區(qū)是被硬盤保護卡所保護的,并不能進行實時更新,這樣將使系統(tǒng)漏洞無法得到及時修補、反病毒軟件無法獲得最新的病毒庫信息,而最終會導致沒有被硬盤保護卡保護的D區(qū)很容易受到最新病毒或木馬程序的攻擊。如果D區(qū)上存在病毒或者木馬,雖然他們不會影響到C區(qū)的系統(tǒng)文件,但是病毒會侵入到內存中,大量占用系統(tǒng)資源,降低計算機的工作效率,也一樣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更為嚴重的是這類經過軟硬件結合保護、C區(qū)無毒的計算機卻成了病毒傳播的毒源。
如果對于單臺計算機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每天先取消硬盤的保護狀態(tài),再升級反病毒軟件,安裝最新的系統(tǒng)漏洞補丁,最后再對硬盤開啟保護狀態(tài)這樣一個流程來解決兩者間的矛盾。但是實驗室中的計算機數(shù)量眾多,如果對每臺計算機都進行一遍上面的流程,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維護量,不僅造成大量的時間浪費,還會影響計算機的使用率。因此我們必須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合理解決兩者間的矛盾。
4 病毒防治及軟件系統(tǒng)快速維護的綜合方法
首先來分析一下反病毒軟件的設置,既然硬盤保護卡要對操作系統(tǒng)及常用軟件進行保護,而反病毒軟件又要實時更新,那么把反病毒軟件安裝到一個新的分區(qū),稱為反病毒軟件分區(qū),分區(qū)里分配的空間不需要很大,也不需要硬盤保護卡對其進行保護。這樣反病毒軟件的實時更新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反病毒分區(qū)并未被保護,它的安全性沒有保障。
目前大多數(shù)的實驗室安裝的都是WIN2000和XP系統(tǒng),而這兩個系統(tǒng)中的文件系統(tǒng)都可以設置為NTFS(新技術文件系統(tǒng))分區(qū),其最大的改進就是容錯性和安全性。以XP系統(tǒng)為例,在NTFS文件系統(tǒng)里的每個文件和目錄, 創(chuàng)建人被指定為文件的擁有者, 擁有者控制文件和目錄權限的設置,并能賦予其他用戶訪問權限。NTFS 規(guī)定了如下權限: 只有用戶在被賦予訪問權限或屬于擁有這種權限的組, 才能對文件進行訪問。由于可單獨對文件或目錄設置訪問權限, 因此提高了更高級別的安全機制。該訪問權限同時作用于本地登錄用戶和通過網絡訪問的用戶[4]。
所以,采用文件系統(tǒng)權限分配功能就可以解決反病毒分區(qū)內容的安全問題。具體操作可根據NTFS規(guī)定的權限來進行設置:首先建立一個新管理員用戶,將其隸屬于管理員組。然后以Administrator帳戶登錄,將反病毒軟件分區(qū)里的所有可訪問用戶去掉,只留下Administrator 和新管理員帳戶。Administrator將擁有對反病毒軟件分區(qū)里的文件和目錄完全控制的權限,而新管理員用戶將只擁有讀取及運行、列出文件夾目錄、讀取三種權限。最后用Administrator 登錄系統(tǒng), 將反病毒軟件安裝在新分區(qū)。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使反病毒軟件分區(qū)在沒有硬盤保護卡保護的狀態(tài)下安全操作,不會被沒有訪問權限的學生用戶所修改。
通過上面的設置使我們在日常維護中,可以先在一臺計算機上以新管理員用戶登錄系統(tǒng),對反病毒軟件進行實時升級,然后以該計算機為母機,通過網絡復制的方式,只將反病毒軟件分區(qū)的信息拷貝到實驗室其他計算機上。由于反病毒軟件分區(qū)所用空間很小,通過網絡拷貝的用時將會非常短,從而實現(xiàn)了實驗室軟件系統(tǒng)的快速維護。同時,反病毒軟件的實時更新,也能使計算機對最新的病毒種類進行更好的查殺,提高了實驗室病毒的防治能力。
但還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系統(tǒng)漏洞隨機實時修復和硬盤保護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將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5 總結
使用以上綜合方法,不但可以解決硬盤保護功能與反病毒軟件實時更新間的矛盾,也解決了實驗室病毒防治與設備維護工作之間的矛盾。然而計算機病毒防治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自從計算機病毒誕生以來,反病毒技術和病毒技術之間的較量一直在延續(xù)。就目前來看,反病毒技術相對滯后于病毒制造技術,因此我們不僅要在反病毒技術上有更大的突破,還要從思想上樹立一種防范意識,以防、殺結合的方式面對計算機安全的挑戰(zhàn)。尤其需要認識到運行的計算機系統(tǒng)的內存中沒有病毒和木馬才是干凈的系統(tǒng),否則,即使被保護的硬盤中無毒,也依然會成為病毒及木馬的傳播源。
參考文獻:
[1]彭曦.高校實驗室計算機病毒的防范與解決方法的探討[J].職業(yè)圈,2007,(3):186-187.
[2]王彩榮.計算機病毒特性分析及防范措施[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1998,(3):17-19.
[3]郁諾.硬盤保護卡工作原理分析[J].大眾科技,2006,(7).
[4]符興華,何云強.公共機房中病毒的整體防護技術[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3):72-75.
手足口病。兒童腸道病毒??滤_奇病毒。
手足口?。℉FMD)是腸道病毒常見的多種傳染病,主要由嬰兒引起。大多數(shù)患者有輕微的臨床癥狀,主要是手、腳和口腔發(fā)熱、皮疹或皰疹。少數(shù)患者可能出現(xiàn)并發(fā)癥,如腦膜炎、肺水腫、心肌炎和循環(huán)障礙,嚴重威脅兒童健康[1]。為了進一步探索阜陽地區(qū)手足口病脈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流行趨勢,確定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嚴重程度并為臨床實踐提供有效的實驗室依據。本研究檢測了實驗組和對照組中WBC、CRP、CK MB、LDH、AST和HBDH的血液水平。同時,在腸道病毒和RNA收集實驗組165名兒童的咽拭子,并用RT-PCR進行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65名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阜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手足口病兒童被隨機選擇為實驗組,年齡從5個月到7歲,包括97名男性和68名女性。與對照組同期收集102例健康兒童患者,年齡6個月至7歲,其中男性52例,女性20例。實驗組的手足口病兒童符合臨床診斷標準[2]。
。儀器為美國、ABI7500定量PCR擴增儀,核酸檢測試劑盒由廣州中山達安生物有限公司公司提供。同時,采集兒童靜脈血,與同期正常兒童靜脈血一起送檢。選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Sysmax、E2100檢測WBC、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HITACHI的7600-020五個類別檢測CRP、CK MB、LDH、AST和HBDH,所有這些類別均使用申能德賽公司的試劑。
。測量數(shù)據以(s)表示,選擇t檢驗進行兩組之間的比較。計數(shù)資料和兩組之間的比率通過2檢驗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根據RNA不同年齡段的檢測結果,對165名手足口病兒童的EV、EV71、CA16、CA6和CA10的陽性病例數(shù)和陽性率進行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腸道病毒和RNA的陽性兒童年齡大多為3歲,占89.69%(148/165)。年齡3~6歲,占6.67%(11/165)。6歲,占3.64%(6/165),見表1。
表1腸道病毒-RNA不同年齡兒童的檢測結果[例(%)]
165例手足口病兒童中有97名男性和68名女性。EV、EV71、CA16歲、CA6歲和CA10陽性率的男女兒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腸道病毒-RNA不同性別兒童檢測結果[例(%)]
。詳見表3。
、CRP、CK-MB、LDH和HBDH的陽性率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兩組之間的血液白細胞、CRP、CK MB、LDH、AST和HBDH水平比較
。兒童的臨床表現(xiàn)在嚴重程度和癥狀上各不相同輕度病例經5~7天治療可治愈。然而,一些兒童的病情相對嚴重,并可伴有其他細菌感染,影響療效[3]。因此,通過對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分析,可以了解阜陽市手足口病近期的流行特征和主要感染病原體類型,從而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的發(fā)現(xiàn)表明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的年齡分布。3歲以下兒童發(fā)病率為89.69%,可能與自身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及免疫力低下有關。因此,很容易發(fā)生感染和嚴重病例[4]。根據文獻報告[5],阜陽市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由EV71和CA16引起,2008年發(fā)生了一些因EV71感染而死亡的病例。然而,根據這項研究,165名兒童中只有一例EV71感染。據調查,隨著近兩年EV71疫苗在手足口病的逐步推廣和注射,2019年,阜陽市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是EV和CA6。雖然有個別EV71感染,但沒有嚴重病例。這一結果與馬婉婉等人[6]的調查結果一致,表明手足口病疫苗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本研究數(shù)據還顯示,實驗組CK-MB、LDH和HBDH水平顯著升高,提示手足口病兒童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損傷??傊?,
說阜陽市-手足口病地區(qū)主要為通用型、CA6型和CA16型,EV71型明顯減少。大多數(shù)手足口病地區(qū)都有3歲以下的兒童感染。男女比例沒有顯著差異。由于疾病的嚴重性,可發(fā)生全身炎癥反應,WBC和CRP的CK-MB、LDH和HBDH的水平顯著升高,表明手足口病常伴有心肌損傷。因此,應加強手足口病的宣傳和預防,合理選擇實驗室檢測項目,為手足口病的診斷提供依據。
[1]郭俊、廖勇、李建華等。2011-2016年贛州市手足口病監(jiān)測結果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8,24(03):207-209+239。
[2]國家衛(wèi)健委手足口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S]。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2018.
[3]馬麗娜。血清降鈣素原始水平對手足口病細菌感染兒童的診斷價值[J]。感染、炎癥和修復,2018,19(02):107-108.
,盧秀芬,[4]。125項高山實驗室試驗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7,18(02):14-15.
材料與方法
實驗材料:①實驗藥物:胸腺肽α1(Tα1),受試藥物,1.5mg/支,試驗時用生理鹽水分別配成002mg/ml、004mg/ml、008mg/ml低、中、高三個濃度,分裝三個青霉素小瓶中備用。病毒唑(利巴韋林注射液),陽性對照藥物,含量為100mg/ml。試驗時用生理鹽水配成13mg/ml濃度的藥液。病毒株為流感病毒鼠肺適應株A/FM/1/47(H1N1),本實驗室保存。在MDCK細胞中的組織半數(shù)感染量(TCID50)為10-4。細胞為狗腎細胞(MDCK),本實驗室保存。②實驗動物: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3~4周齡,體重18~20g,雌雄分別分組,由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吉)2003-0001。③實驗試劑及用品:IMDM、小牛血清、青霉素、鏈霉素、培養(yǎng)瓶、細胞培養(yǎng)板、胰蛋白酶、EDTA、PBS(磷酸鹽緩沖液)、MTT(四甲基偶氮唑鹽)、DMSO(二甲基亞砜)。④實驗儀器:CO2孵育箱、超凈工作臺、倒置顯微鏡、臺式離心機、干燥箱、電冰箱、-80℃超低溫冰箱、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自動酶標儀。
實驗方法:①細胞復蘇、傳代及凍存:細胞復蘇,從液氮罐中取出凍存的MDCK細胞,迅速投入37℃水浴,融化后2000轉/分,離心5分鐘,棄上清,加少許IMDM培養(yǎng)液,反復吹打后加入到含有5ml培養(yǎng)液的培養(yǎng)瓶中,低倍鏡下觀察細胞懸浮情況,37℃ 5% CO2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細胞傳代為待細胞貼壁長滿,棄細胞培養(yǎng)液,以7:1的比例加入002%EDTA和025%胰酶消化,最好置CO2培養(yǎng)箱5~10分鐘,可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收縮情況,待細胞完全收縮變圓后,停止消化,棄去消化液,加入IMDM生長液,反復吹打分散細胞,加入細胞培養(yǎng)液按1:3比例傳代。細胞凍存,細胞長滿瓶后一般在凍存前一天換液,用EDTA和胰酶消化至鏡下細胞變圓,細胞之間距離變大,用無菌吸管將其吸至一個過酸無菌離心管中,2000轉/分,離心5分鐘,棄上清加入2ml凍存液,吹開分裝到無菌凍存管中,立即置于-80℃暫存或直接放入-196℃液氮中長期保存。②流感病毒的培養(yǎng):將流感病毒原液05~1ml加入長滿細胞的培養(yǎng)瓶中,37℃ 5% CO2作用1小時,棄病毒懸液,加入含終濃度5μg/ml胰酶的病毒維持液,37℃ 5% CO2 中培養(yǎng),大約72小時,細胞變圓、拉絲、脫落達80%左右時,即可收獲,放入-20℃冰箱中凍存?zhèn)溆谩J褂脮r反復凍融3次,高速離心后即可收獲。
體內抗流感病毒試驗:①肺指數(shù)的測定:取健康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成6組,分別為正常組、模型組、病毒唑組、Tα1高劑量組、Tα1中劑量組、Tα1低劑量組,每組10只。除正常組外,其余各組小鼠在乙醚輕度麻醉下,滴鼻接種15 LD50的甲型流感病毒液,每只01ml。感染后第2天,藥物組開始給藥。陽性對照組每天肌肉注射病毒唑(130mg/kg),每只02ml,連續(xù)注射7天;受試藥Tα1高(08mg/kg)、中(04mg/kg)、低劑量組(02mg/kg)隔日給藥,肌肉注射,每只02ml,共注射7次。正常組和模型組每天肌注生理鹽水,每只02ml,連續(xù)注射7次。上述小鼠按常規(guī)方法飼養(yǎng),連續(xù)觀察14天。將各組小鼠稱體重后,拉頸處死解剖,觀察肺部病變,流感病毒感染后肺部呈不同程度肝樣實變,模型組最為嚴重。摘取全肺稱重,并計算肺指數(shù),求出肺指數(shù)抑制率[1]。肺指數(shù)值越大,肺病變程度越嚴重。②肺病變組織學和病理學檢查:取各試驗組鼠肺、固定、包埋、切片染色、鏡檢等,具體方法略。
藥物效果計算:肺指數(shù)=肺重/體重×100%。肺指數(shù)抑制率=(模型對照組平均肺指數(shù)-藥物組平均肺指數(shù))/模型對照組平均指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用X±S表示,組間資料比較用t檢驗。
結 果
Tα1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肺指數(shù)的影響結果:實驗結果顯示,正常對照組與模型組的肺指數(shù)差異有顯著性(P
肺病變組織學和病理學檢查結果:病毒性肺炎模型組鏡下可見支氣管、細支氣管壁、肺泡壁等肺間質充血、水腫,肺泡壁增寬,肺泡呈炎癥反應。Tα1治療組(02mg/kg、04mg/kg和08mg/kg)與模型組比,鼠肺病變程度明顯減輕,部分肺組織形態(tài)結構接近正常,最佳治療劑量為08mg/kg。
討 論
Tα1是一種主要作用于T淋巴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劑,可促進T細胞分化、發(fā)育和成熟,促進成熟T細胞產生干擾素-α、γ、白細胞介素2(IL-2)及表達IL-2等受體,增強TH細胞、TC細胞和NK細胞的活性。動物實驗證明,它可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對病毒的防御能力,從而有利于病毒的清除。為了考察其藥效學作用,本課題進行了Tα1體內抗流感病毒的研究。
筆者建立了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實驗模型,并考察了不同濃度藥物對小鼠肺指數(shù)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引起小鼠肺炎,其肺重增加,肺指數(shù)也相應增加,因而肺指數(shù)可作為評價藥物是否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指標。實驗結果顯示,Tα1 04mg/kg和08mg/kg兩個劑量組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明顯降低小鼠肺指數(shù)(P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1997-2003丙肝發(fā)病資料來源于西湖區(qū)衛(wèi)生防疫站、西湖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甲、乙類傳染病統(tǒng)計年報表,2004年以后發(fā)病資料來源于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病例分類包括實驗室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人口資料來源于西湖區(qū)公安分局。
1.2 方法 用Excel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錄入、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
2 結果
2.1流行強度與趨勢 1997-2011年西湖區(qū)共報告丙肝208例,占病毒性肝炎總數(shù)12.55%,年均發(fā)病率為2.54/10萬,無死亡病例和爆發(fā)性疫情發(fā)生。15年來呈波浪式上升態(tài)勢(圖1),是否呈周期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2.2流行特征
2.2.1地區(qū)分布 西湖區(qū)1997-2011年丙肝街道年平均發(fā)病率為2.71/10萬,鄉(xiāng)鎮(zhèn)為2.27/10萬,無明顯差異。
[作者簡介] 胡小煒(1974-),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2.2.2 時間分布 西湖區(qū)1997-2011年丙肝各月份均有病例發(fā)生, 發(fā)病數(shù)較多的有3月(占發(fā)病總數(shù)的11.68%)、4月(9.14%)、9月(9.64%)、10月(11.68%)(圖2)。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別分布 對1997- 2011 年報告的丙肝病例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15年間報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男性126例, 女性82例, 男女性別比為1.53:1。男性平均發(fā)病率為3.01/10 萬, 女性平均發(fā)病率為2.04/10萬,男性高于女性。
2.2.3.2 年齡分布 年齡別發(fā)病率呈雙峰型,60 歲以下人群報告發(fā)病率以30 歲組和35歲組人群最高, 60歲以上人群隨著年齡增大報告發(fā)病率增加,80歲組發(fā)病率最高,85歲以上組略有下降。5歲以下兒童未見發(fā)?。▓D3)。
圖3西湖區(qū)1997-2011年丙肝發(fā)病年齡分組情況
2.2.3.3職業(yè)分布 從發(fā)病構成上看, 丙肝患者主要集中于離退人員,15年間共報告30例, 占發(fā)病總數(shù)的18.78%,其次為干部職員和家務待業(yè), 分別占發(fā)病總數(shù)的12.68%、11.68%, 其他尚有工人、農民、其它等職業(yè)發(fā)病。
3.討論
丙肝是一種對人類危害較大的傳染病, 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 我國一般人群抗- HCV 陽性率為3.2%[1] 。1997- 2011年杭州市西湖區(qū)丙肝年均發(fā)病率為2.54/10萬, 有波浪式上升趨勢,與國內部分報道[2] [3] 相似,提示丙肝防控工作需要高度重視。丙肝發(fā)病男性高于女性,30 歲組和35歲組人群呈現(xiàn)第一個高峰,可能與就業(yè)分布廣、活動范圍大接觸暴露病原因子機會多有關。丙肝的疾病自然過程和感染幾率的增加可能是60歲以上人群丙肝發(fā)病率增加的原因。丙肝發(fā)病街道與鄉(xiāng)鎮(zhèn)無明顯差異,與文獻報道[2]不一致,原因有待進一步觀察分析。根據杭州市西湖區(qū)丙肝的流行特征,為預防控制丙肝的流行,應采取以下綜合性防控措施:認真開展疫情監(jiān)測,加強傳染源的管理工作;加強血液及血液制品,以及醫(yī)療器械消毒管理;30—40 歲及65 歲以上年齡組應為防治工作的重點人群[4],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工作,切實降低丙肝發(fā)病水平。
參考文獻
[1]戴志澄, 祁國明.中國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9.60-71
[2]韋懿蕓,沈艷輝,張為等. 北京市1999~2008 年丙型肝炎流行狀況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20):3917-3919
[3] 李宏, 鄭奎城, 黃文龍等. 2004-2009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1,26(3):196-199
[4]張文增, 冀國強, 史繼新等. 1998- 2008 年北京市順義區(qū)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11):114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