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言文化研究學術價值與政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深化滿通古斯語言文化基礎理論研究
拓展應用研究,從人類學的視角對滿通古斯語言文化進行多方位綜合研究。加強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理論深層次研究,深化滿通古斯語言文化與相關學科結合研究,加強滿文文獻的整理和科學分類研究,加大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的搶救調查及有關資料的數(shù)字化處理工作。繼續(xù)深化滿通古斯語族語言研究工作,加強語言學與史學等其他學科的交流和互動,推動多學科、跨學科合作。
(二)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
如訪問講學、雙邊研討、合作課題、交換成果、查閱資料以及國外田野調查等。在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的研究及發(fā)展中,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應進一步加強聯(lián)系,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對重大課題、難點課題進行聯(lián)合攻關,從而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加強滿通古斯語料庫建設
滿語已經處于瀕危狀態(tài),滿語口語是研究滿族語言文化的第一手珍貴資料,也是滿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然而,受各種歷史因素與社會因素的影響,滿語口語日趨消亡。滿學專家趙阿平女士認為,語料庫建設是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深化語言應用與研究的新方向,對于保存瀕危的滿語與浩瀚的滿文檔案翻譯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應用意義。建立滿語語料庫,能夠永久保存滿語語料等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滿語本體深入研究奠定基礎。同時,在滿語語料庫基礎上,建設滿漢雙語平行語料庫,以解決滿文檔案的初步翻譯問題,將有助于快速改善目前我國現(xiàn)存的大量滿文檔案缺乏人才翻譯整理的狀況,提高滿文文獻研究和開發(fā)利用的工作效率。
(四)設立滿通古斯重大工程項目
并投入相應專項經費,使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協(xié)同開展瀕危語言保護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多方協(xié)作。開展瀕危語言資料的保存和搶救工作,陸續(xù)調查研究和刊布瀕危語言資料,出版瀕危語言學專著和詞典,建立計算機詞匯語音數(shù)據(jù)庫,用多媒體技術、錄音和錄像等現(xiàn)代化手段,大量保存民族語言中各類民間文學作品等聲像資料。
(五)加大滿通古斯語言文化專業(yè)后備高層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
如碩士生、博士生等,加強研究隊伍建設,保障研究持續(xù)發(fā)展,在民族聚居區(qū)開展切合實際的雙語教育。趙阿平女士認為,在對領軍人才給予各方面關心和支持的同時,也要關注領軍人才帶領的隊伍,加強對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研究團隊的投資。建立瀕危語言保護網站、論壇,讓傳媒機構更多地關注瀕危語言的狀況,定期召開學術會議,通過這些措施交流經驗、交流成果,擴大社會影響。
(六)建立滿通古斯瀕危語言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
保護瀕危語言生存和發(fā)展區(qū)域、保護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瀕危語言保護示范區(qū)等,使民族語言的文化生態(tài)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和保持。重點推進搶救保護瀕危語言滿語、赫哲語、鄂倫春語,切實保護和扶持瀕危語言傳承人。如以黑龍江省為例,齊齊哈爾三家子村滿語遺存地;佳木斯、同江赫哲語遺存地;黑河愛輝區(qū)新生鄉(xiāng)、呼瑪白銀納鄉(xiāng)、塔河十八站鄉(xiāng)鄂倫春語遺存地等。
(七)建立中國滿通古斯學博物館
在中國東北三省,各類博物館比比皆是。但國家級的民族學博物館、滿通古斯學博物館尚未建立,與東北亞其他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日本為例,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是日本引以為豪的博物館,這里不僅以地球上的所有地區(qū)和民族為對象進行收集和展出,而且進行深入的研究。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是日本國內唯一的民族學研究機構,收藏有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的文物、標本約11萬件,展出約7000件。陳列室分成大洋洲、美洲、歐洲、非洲、西亞、東南亞、中北亞、東亞8個地區(qū),介紹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此外,還設“世界語言文字”和“世界民族音樂”兩個專題陳列室。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建立滿通古斯學博物館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八)建立東北亞滿通古斯語言文化歷史研究中心
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研究作為國內外學術界特殊關注的學術領域,極具民族文化特色與國際學術交流優(yōu)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發(fā)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機。在滿通古斯語族語言中,女真語作為一種消失語言已經不被使用,滿語、赫哲語、鄂倫春語都已成為嚴重瀕危語言,錫伯語、鄂溫克語也即將進入嚴重瀕危狀態(tài)。在這樣的緊迫形勢面前,對這些瀕危及嚴重瀕危語言的詞源、研究歷史、基本詞匯進行全面系統(tǒng)研究,對于我國民族語言和文化資源的搶救與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以國家研究機構和高校為依托,搶救滿通古斯諸民族語言、文化遺產,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綜合研究顯得十分緊迫。
二、中國在東北亞諸國建立滿通古斯文化研究基地,占領學術制高點
比如,在俄羅斯極北、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qū),生活著一些人數(shù)很少、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經濟活動都頗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是涅涅茨人、埃文基人、漢特人、曼西人、埃文人、那乃人、楚科奇人、多爾甘人、利里亞克人、謝爾庫普人、烏爾奇人、尼夫赫人、烏德蓋人、愛斯基摩人、克特人、薩米人、伊捷爾緬人、恩加納善人、尤卡吉爾人、托法拉爾人、涅吉達爾人、奧羅奇人、奧羅克人、埃涅茨人和阿留申人等25個民族。其中,大部分是通古斯人。因此,只有在俄羅斯?jié)M通古斯民族聚居地,建立研究基地或實習點,才能對東北亞滿通古斯諸族進行全面了解。如果不做長遠規(guī)劃,未來中國在東北亞地區(qū)文化陣地上的話語權將大為缺失。
作者:劉曉春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