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信奉的,并實際主導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行動的知識,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tài),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具體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相結合的產物。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涵蓋多方面內容,它們作為融合的整體發(fā)生作用,并在實踐中呈現為圖式、語言和行動三類形態(tài)。這三類形態(tài)中既包含可編碼的部分,也包含著不可編碼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體情境中的行動中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與發(fā)展的關鍵。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性知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應當包括在具體的情境中如何行動的知識。在過去的30多年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體系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由于對“如何行動的知識”關注較少,導致其仍難以為思想政治教育行動提供可操作性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的“不用”和“無用”現象。與此相對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如何做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面前也常常缺乏實踐能力。針對這一問題,有學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fā)展應注重行動研究的取向,在實踐中形成理論、運用理論、發(fā)展理 論,[1]以行動為中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體系的范式重建。[2]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正是關于如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行動的知識,它以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為問題意識,并導向行動者的實踐智慧,其研究與開發(fā)有利于深入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具體過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建構具有實踐性和能動性的學科知識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內涵與價值
20世紀以來,人文社會科學對知識的理解發(fā)生了從“鏡子”到“探照燈”的重要轉變,認為科學的目標不是要找到反映論意義上的絕對確定的知識,而是要不斷建構出更具解釋力的理論。在實踐建構論下,知識不再是外在于人的、固定在那里有待主體“占有”和“儲存”的對象,而是與人的實踐緊密關聯(lián),其意義性、價值性和有用性更加凸顯。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盡管“具有政治性、思想性,但其并非政治理論學科”,其宏觀定位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規(guī)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實施者的教育能力培養(yǎng)”。[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不是簡單的反映論意義上的對實踐經驗、體驗的總結、提煉,而應是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實踐中行動的知識,它體現出鮮明的實踐性特征。[4]建構具有實踐性和能動性的學科知識體系也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重要目標。托馬斯•庫恩的范式論為建構具有實踐效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體系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知識規(guī)范。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庫恩闡述了以哲學信念、科學原理和技術知識為主要內容的范式結構。在范式論的啟迪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可以理解為一個由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性知識三個部分構成的有機體系,這三者之間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lián)、彼此生成。[5]這一體系中的應用性知識即本文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信奉的,并實際主導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行動的知識,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實踐形態(tài),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性知識、原理性知識與具體情境相結合的產物。它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情境中通過體驗、沉思、感悟等方式對教育實踐意蘊的洞察。在當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背景下,研究和開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1.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動開展的關鍵性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需要實踐性知識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行動的開展既要科學合理又要切實可行,理論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動科學合理的保證,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動切實可行的重要保證。理論性知識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認識和抽象,具有體系化的特征。但理論性知識往往是普遍的、抽象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及其內部過程是多種多樣、充滿特殊性的,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行動中僅有理論性知識是不夠的。這要求專業(yè)行動者具備一定的實踐性知識,以應對專業(yè)領域中的復雜情境。有研究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應當包括知識體系、操作體系和信念體系三個部分。[6]在這一劃分中,知識體系和信念體系實際上屬于理論性知識,它們側重于“是什么”和“為什么”,而操作體系則屬于實踐性知識,它側重于“怎么做”,回答的是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動中需要何種知識,以及專業(y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具備何種素養(yǎng)的問題。綜上所述,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行動開展的關鍵要素,實踐性知識的豐富程度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 效果。
2.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建設性工具
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總是擁有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其從一位職業(yè)新手成長為專家能手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實踐性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專家能手往往具有獨特的教育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展現便與豐富的、成熟的、個性化的實踐性知識密切相關。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實踐性知識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價值,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其成長為專家能手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開發(fā)與研究能夠為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找到切實可行的切入點,從而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知識結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一方面,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理論性知識受到了高度重視,但實踐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將其納入人才培養(yǎng)過程,有利于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長為專家能手奠定堅實、全面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圍繞實踐性知識的習得,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手段和途徑也能夠得到拓展。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主要是依靠在學校階段集中研修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在工作崗位接受職前和職中培訓等。而實踐性知識啟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獲得自己的發(fā)展空間,鼓勵其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通過反思性實踐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強化自我更 新能力。
3.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接榫點
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通過實踐性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體系不再是反映論意義上的靜態(tài)化的、固定不變的知識,而是真正具有實踐性和能動性的知識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也不是外在于理論的實踐,而總是理論建構下的實踐。作為哲學性知識、原理性知識與具體情境相結合的產物,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使普遍的、抽象的理論實現了特殊、具體的轉化,從而使其具備可操作性。比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的隱喻作為一種實踐性知識就蘊含著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信念、原理和實踐指導:在哲學層面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在原理層面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在行動層面陳述了如何做的指導。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著特定的實踐性知識進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時,實踐性知識對理論與實踐的接榫作用便得以發(fā)揮: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知識和原理性知識得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行動,并建構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另一方面,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通過實踐工作者能動的加工轉化對理論進行反哺,促進哲學知識和原理性知識的調適。這樣一來,理論與實踐不可分離、相互依存,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知識和原理性知識成為“實踐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也成為“理論建構下的思想政治教 育實踐”。
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構成內容與實踐形態(tài)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是一種高度整合的復合型知識。認識可以針對某一側面、某一因素進行描述,而實踐面對的卻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整體。[7]思想政治教育行動凝結了認知、文化、價值、倫理等諸方面因素,因此以行動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也是一個混合類型的知識,既有經驗成分,也有理性成分,既有理論成分,也有實踐智慧,它們在實踐中作為融合性的整體發(fā)生作用。為了從理論上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不得不以分割的形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構成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諸種內容在實踐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各種表征形式,即實踐 形態(tài)。
1.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構成內容
有關實踐性知識的構成內容,目前在教育學中研究較多,如有研究者認為,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由學科內容、教學法、課程、自我四個方面知識所構成的融合性知識;[8]教師實踐性知識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的教育信念、教師關于自我的知識、人際知識、情境知識、策略性知識以及批判反思性知識等“六個籮筐”。[9]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教育實踐,同時,它還是政治實踐和思想實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構成與教育實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有研究者認為,以實踐性知識為核心的、面向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體系,應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原論、思想政治教育史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論、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論、思想政治教育行動原理論、思想政治教育行動過程論、思想政治教育條件論幾部分的內容。[10]結合教育學領域對實踐性知識構成要素的看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構想,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至少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第一,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知識。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頭腦和靈魂, 表征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仰、價值觀,對自己所從事的這項事業(yè)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對從業(yè)者的角色認知,等等。第二,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識。這部分知識與有關理念的知識緊密相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概念、自我評估。此類知識主要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否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是否了解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風格,等等。第三,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行動中收放自如,必須對教育內容充分了解。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出深刻而靈活的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達成良好效果的前提,只有在其對思想政治教育諸內容建立熟識地圖的基礎上,才能將知、情、意、行在實踐中融會貫通。第四,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知識。它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對象的了解。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大學生,黨政機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機關干部,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職工,大學生、機關干部、企業(yè)職工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行為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此應有相應的認知和把握,以便采取恰當的人際交往和交流方式。第五,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條件的知識。任何實踐都脫離不了特定的時空,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特定的時空是其開展的必要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總是需要思考如何在特定的時空中實施恰當的教育活動,這需要其具備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條件的知識,保持對時空條件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礎之上具備一定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第六,有關思想政治教育行動策略的知識。這種知識表征為將原理知識運用到教學中的具體策略,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與安排,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規(guī)劃和安排,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步驟, 等等。
2.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形態(tài)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主要表現為圖式、語言和行動三類形態(tài)。圖式是一種經過抽象和概括形成的背景性知識存在于人腦中的認知結構,具有抽象性、信息性和結構性等基本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圖式形態(tài)主要包括意向和隱喻,它們能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信念、對自身和對受教育者的基本看法等。意向和隱喻的背后蘊含著特定的行動原則,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的隱喻就蘊含著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語言形態(tài)主要包括語言風格和話語方式。經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語言來把控節(jié)奏、調節(jié)氛圍、應對意外情況,從而合理地建構教育情境。這一效果的達成往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獨特的語言風格,采用恰當的話語方式。不同的語言風格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差異的體現,恰當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風格總能將思想政治理論的抽象性、邏輯性予以科學合理的表達,使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一定語言風格的背后總是反映著特定的話語方式,如獨白的話語方式與對話的話語方式、抽象的話語方式與情境化的話語方式,它們必然訴諸不同的語言風格。以行動形態(tài)呈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主要是行動原則和行動規(guī)則。行動原則與行動規(guī)則相似,但行動原則較為宏觀,更具總體性和指導性,它常常是方向性的;而行動規(guī)則較為具體,更具操作性,它常常有明確的程序。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因勢而化”就是一種實踐原則,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總傾向于采取的某一具體行動和策略就是實 踐規(guī)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是一種特殊的知識類型,它既可以以理論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情境化、操作化等更為復雜的形式存在。20世紀的一些哲學家試圖打破傳統(tǒng)認識論僅關注命題性知識的局限,從而推動認識論的轉向。在這些探索中,波蘭尼提出的默會知識極具價值。他將人類知識劃分為明言和默會兩種存在形態(tài)。[11]明言知識是能夠用語言文字進行陳述和記錄的命題性知識,具有公共性特征,可以在個體間傳遞和共享;默會知識一般是非命題性知識,其特征是“通過寓居而認知”,它內隱于個體的行動之中,表現在具體的范例之中,具有顯著的個體化和情境化特征,難以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傳遞。[12]美國當代哲學家唐納德•舍恩也認為,在熟能生巧的實踐活動中,很多知識并非來源于事先的理智操作,“怎么做”是存在于行動之中的,這是一種超越了我們所能言說的認識。他將這種知識稱為“行動中的認識”。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按照上述思想內核可以劃分為可編碼的知識與不可編碼的知識兩種形態(tài)。前者主要是指可以通過科學的提煉和概括并規(guī)范化表述的實踐性知識,它是波蘭尼所說的明言知識,其實踐形態(tài)可以是實踐原則、實踐規(guī)則等,可以通過編碼、傳遞和檢驗的過程實現共享。后者主要是指無法通過語言進行規(guī)范化表述的實踐性知識,它更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個體性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具有高度相關性,包括緘默性知識和“行動中的認識”等,在實踐中可能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意向、隱喻、語言 風格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生成與發(fā)展
實踐性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體生活體驗和實際工作經驗的體現,它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觀經驗、信念和價值觀,受其年齡和閱歷、經歷和能力以及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的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具有個性化的特征。這意味著從根本上來說它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鮮活實踐中生成和發(fā)展,但這并不代表其不具有公共性的維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是在具體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過程,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之中,可編碼的實踐性知識可以通過編碼、傳遞、檢驗的過程來實現 共享。
1.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與發(fā)展的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要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情境以及行動中的反思。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實踐性知識生產的主體。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不是通過理論闡釋、概念演繹、價值分析產生的,它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日常的、豐富的、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產的主體并非學院中的理論工作者,而是實際從事實踐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生成離不開具體的問題情境。復雜多樣的情境是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沃土,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有具體的情境和內部過程,這些情境中的意外狀況不斷給實踐工作者帶來難題、向其發(fā)問、促進其思考以及要求其作出相應的行動。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著已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入情境內部,以其獨特的判斷力、行動力應對情境中的情況和問題,從而與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進行對話和互動,這樣一來,抽象性、普遍性的理論才能夠實現具體、特殊的實踐轉化。最后,“行動中的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 的關鍵?!靶袆又械姆此肌笔且环N廣泛存在于具有復雜性特征的實踐情境或實踐對象中的實踐認識論,它通過在具體情境中能動的認識加工建立“知”與“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以“行動中的反思”為核心的知識是能力性、反身性、動態(tài)性、生成性的,它不像理論知識是認識性、對象性、靜態(tài)性和確定性的。行動中反思的對象既可以是隱含的價值規(guī)范和評價,也可以是實踐者業(yè)已習得的理論知識、情境所引發(fā)的感覺,或者是具體的實踐過程、人際關系、實踐者的自我角色定位,等等。
2.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與發(fā)展的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要素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機制。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機制是“知而用”和“用而知”?!爸谩本褪窃谝延械膶嵺`性知識的指引下逐漸生成新的實踐性知識,“用而知”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行動過程中逐漸生成實踐性知識,在問題解決情境中創(chuàng)造實踐性知識。[13]這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機制的概括是準確的,但要更好地理解這一機制,還需進一步闡明在這一過程中“知”和“用”的相互關系及其內在的轉換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與發(fā)展的過程可以大體敘述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有的實踐性知識及理論性知識—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行動中的反思—建構新的實踐性知識或發(fā)展已有的實踐性知識直至情境問題解決。已有的實踐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業(yè)已習得的知識,既包括其已經意識到的知識,也包括潛在于其腦海中的知識。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時,這些知識就被激活和調動,并被用于應對情境。當已有的知識參與新的情境時,情境與已有的知識便發(fā)生了互動。這一互動即是“行動中的反思”。通過“行動中的反思”的知行轉換機制,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得以生成和發(fā)展。具體而言,這一能動的認識加工大致呈現為如下過程:實踐者帶著自己在實踐中積累起的資料庫進入特定的實踐情境,當他面臨具體的實踐情境時,總是傾向于將新情境和新問題與資料庫中的舊問題“相似地看待著”,對問題進行命名和框定,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并試圖“相似地解決著”。由此,實踐者與情境構成了互動的關系,實踐者通過“相似地看待”和“相似地解決”影響和建構著情境,而情境的獨特性也使情境對實踐者“相似地看待”和“相似地解決”進行回話,從而使實踐者進入到新的困惑和不確定性當中。根據情境的回話,實踐者對問題進行重新命名和框定。在這一互動中,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帶出更多問題的展開,問題被不斷地框定,實踐者的資料庫也不斷得到豐富和擴充,其實踐性知識得到發(fā)展。這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知而用”和“用而知”的過程?!爸谩迸c“用而知”并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過程和階段,而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3.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與發(fā)展的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既具有個體性特征,也具有公共性特征,個體性特征決定了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路徑,而公共性特征意味著知識共享也能夠在促進實踐性知識的獲取與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生成和發(fā)展實踐性知識,主要是擴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資料庫,增強其反思性實踐水平。在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要強化其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敏感和重視,以此不斷豐富個人經驗。同時,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覺的反思意識,通過有意識的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逐步洞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意蘊,并自覺連接理論與實踐,將零碎經驗與原理性知識有效結合,從而使模糊的知識逐漸清晰化,并進一步抽象為個人的理論。通過知識共享來獲取和發(fā)展實踐性知識就是通過不同主體間的交流實現實踐性知識的流動和交換,這主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同行間合作。具體來說,一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行對話機制,如通過組建案例研修小組、舉辦各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坊等形式加強同行間的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對話共同體。二是建立師徒幫帶制,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生成和發(fā)展實踐性知識。唐納德•舍恩認為,專業(yè)教育應當向藝術設計工作室、音樂舞蹈藝術學校、體育輔導和手工業(yè)中的學徒制這樣的非主流教育傳統(tǒng)學習,因為這些教育形式都重視輔導和做中學。[14]對應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知識的生成和發(fā)展中,這種輔導更多的便是資深的專家能手幫助后輩的專業(yè)自立活動,即通過講解與傾聽、示范與模仿來使后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步領悟到那些“無法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能系統(tǒng)表達”的緘默性知識。
參考文獻:
[1]佘雙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fā)展的問題與走向[J].思想理論教育,2014(1).
[2][10]戴銳.面向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體系擘劃[J].思想理論教育,2017(2).
[3]戴銳.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性問題探要[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4]葉方興.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生產[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5]金林南,趙文靜.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理論體系的實踐性建構[J].思想理論教育,2020(9).
[6]孫其昂.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科學化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6(5).
[7]寧虹.教育的實踐哲學——現象學教育學理論建構的一個探索[J].教育研究,2007(7).
[8]姜美玲.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4.
作者:季托 單位: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