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攝影時代大眾話語空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數(shù)字化攝影與數(shù)字化傳媒催生了“后攝影時代”,無論是攝影的物質形態(tài)、攝影的文化形態(tài)還是攝影的藝術形態(tài),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大眾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開始用數(shù)碼攝影記錄多姿多彩的生活,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攝影開始走出那個“藝術圣圈”,開始了大眾化的攝影時代。數(shù)字化的新媒體作為存儲載體和傳播載體,以全新的傳播方式構建著“后攝影時代”,為攝影大眾架構了一種自由表達和平等交流的話語空間。大眾攝影文化依托新媒體開始了新的時代。
關鍵詞:后攝影時代新媒體攝影文化
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攝影理論工作者已注意到,數(shù)字技術“入侵”引發(fā)的多元化攝影格局;數(shù)字技術引發(fā)的攝影物質文化的嬗變及攝影精神文化的解構,并開始探討攝影文化結構體系和價值體系的重構;研究由攝影歷史性變革引發(fā)的大眾話語時代的發(fā)展態(tài)勢?!昂髷z影時代”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假說,它正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成為對攝影時展態(tài)勢的一種概說。是什么在催生這個時代的到來呢?是數(shù)字化的攝影和數(shù)字化的影像傳媒導致了攝影物質形態(tài)、文化形態(tài)和藝術形態(tài)的劇烈嬗變,摧生了“后攝影時代”,是日臻完善的新媒體順應了這個時代的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數(shù)字技術密鑼急鼓地開始入侵攝影,至90年代,數(shù)碼攝影技術已日臻成熟。數(shù)字化攝影技術表現(xiàn)為攝影成像工具的數(shù)字化、攝影圖像及圖像處理的數(shù)字化、攝影存儲載體及傳輸載體的數(shù)字化。銀鹽成像系統(tǒng)和數(shù)字成像系統(tǒng)形成了攝影成像體系的多元化結構?!般y鹽攝影”用膠片、相紙等感光材料記錄影像,圖形是由黑色金屬銀微粒結構而成,銀微粒在片基上的疏密分布便幻化出種種視覺影像。數(shù)字攝影用CCD或CMOS傳感器成像,圖形由數(shù)字點陣結構而成,數(shù)字的變化顯示出形形色色的視覺影像。數(shù)字攝影通過計算機數(shù)字處理,解構視覺元素,重構攝影圖像的時空,或幻真成假,攝現(xiàn)實為紀實的再現(xiàn)圖像;或幻假成真,用“數(shù)字”物化心靈意象為虛擬的創(chuàng)造圖像。數(shù)字攝影圖像通過存儲載體與傳輸載體傳播,傳播時空范圍和速度快慢也發(fā)生了變化。
數(shù)碼相機、手機相機等新媒體迅速進入到千家萬戶,驟然普及,迅速滲透進大眾的生活,逐漸拉開了攝影大眾化的序幕。攝影人的大眾化,鑒賞人的大眾化,讓大眾成為了攝影文化的主體。大眾化攝影為攝影大眾的訴求,一是提供了屬于自己的話語空間,讓他們有機會、有時間、有能力表現(xiàn)自己的平凡生活、關注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用攝影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人性欲望、幸福追求和人生理想。二是讓攝影大眾擁有了平等交流的話語權。他們通過數(shù)字傳輸,與他人分享自己創(chuàng)造的影像。通過反饋的獲取、參與評述、互動交流,共享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體驗。三是讓攝影大眾真正獲得了自主“說話”的自由,無論是紀實的數(shù)字影像,或是虛擬創(chuàng)造的數(shù)字影像,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動手去創(chuàng)造影像,攝影大眾真正體驗到了直觀自身本質力量的愉悅。
應當看到,單純的技術發(fā)展和攝影人數(shù)的增多并不等于后攝影時代的到來,攝影圖像的數(shù)字化與數(shù)字式的信息載體形態(tài)、數(shù)字式的傳播形態(tài)的共生共存,才真正導致了攝影文化的嬗變和攝影時代的演變。正是應運而生的新媒體對數(shù)字攝影圖片及數(shù)字圖像信息傳播的順應,讓攝影大眾能夠自主、自由、自覺地“說話”,讓他們的話語能夠傳遞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同時,新媒體又反過來刺激著攝影文化的嬗變和重構。
數(shù)字攝影圖像即拍即得,在拍攝的即刻就能觀賞到捕捉的畫面。與P2P網絡技術的聯(lián)袂,即可實時傳輸、遠程傳播與互動傳播。數(shù)字攝影圖像展示方式也日趨多元化,擁有了多樣化的話語空間:攝影大眾可通過自助餐廳式的網絡服務傳播自己的攝影圖像;可通過圖像的超鏈接實現(xiàn)信息的細化和深化;可通過點擊網絡實時獲取攝影圖像;“網絡攝影展”“手機攝影展”“電視攝影展”突破了展覽廳的局限時空,完全改變了傳統(tǒng)攝影展覽的時空概念。如此種種新媒介極大地豐富了后攝影影像的展示方式、傳播方式與傳播空間。大眾攝影要發(fā)揮自己的社會話語功能,必須依托新媒體的運用。
新媒體成就了后攝影,構建著后攝影。攝影圖像的傳播媒體主要有:博客、手機、電子雜志、IPTV、播客和專門的圖片網站等,它們是影響后攝影時代影像傳播的典型媒體。不同的新媒體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傳播攝影影像,為攝影大眾建構了種種開放式的雙向共享話語空間。
一、手機數(shù)碼相機為攝影打上了“大眾”的烙印,奏響了后攝影時代的序曲
自世界上第一款手機數(shù)碼照相機J-SH04由夏普與J-PHONE合作推出以來,其技術不斷完善,與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lián)網等各種傳媒不斷融合,手機由簡單的通訊工具發(fā)展成為一個多功能的超級終端。手機數(shù)碼照相機的CCD/COMS像素不斷攀升,成像已與普通數(shù)碼相機接近,成為一種平民化的數(shù)碼相機和攝影影像傳播的媒體。
手機相機小巧、靈活、方便,作為手機,終日不離手;作為相機,隨身攜帶,即興捕捉生活的瞬間,即時記錄人生的感悟,即興上網“對話”交流,實時傳播拍攝的圖像。隨著手機這個超級終端的潛能不斷被發(fā)掘,手機上網、手機彩信及手機報紙等功能則使手機這個媒體成為“大眾對話”的共享空間。
手機攝影的紀實功能,賦予了手機攝影圖像的紀實特性。手機傳播的實時優(yōu)勢,極大地提高了攝影圖像信息傳播的時效特性。例如,“9·11”事件及倫敦系列爆炸襲擊發(fā)生后,最早的新聞照片來自于擁有照相手機的普通民眾,他們第一時間獲得并上傳新聞圖片。新華社攝影部丁玫認為,“這對新聞攝影來說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標志性事件,是新的新聞工作不斷發(fā)展延伸的又一個里程碑?!笔謾C相機作為即興捕捉影像和實時傳播圖像的新媒體,已經悄然滲透進了社會生活。手機攝影,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生活形式,演繹成為一種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社會紀實攝影文化。
二、攝影圖片博客是攝影大眾展示自我的一種話語空間
攝影圖片博客是一個網頁,由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攝影大眾在攝影圖片博客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傳遞自己的情感信息。攝影圖片博客,作為傳播攝影圖片的一種新媒體,是攝影大眾自主、自由、自覺表達的一種話語空間。
在攝影圖片博客上,拉斯韋爾“五W模式”中的傳播者,可以是攝影圖片的創(chuàng)造者,由于集編碼、釋碼于一體,能夠隨時隨意地傳播攝影圖片信息?!拔錡模式”中的受眾,通過反饋參與評議,也可以成為新內容的編碼者。這樣,博客和博客、博客和非博客之間建立起的聯(lián)系通道,使攝影圖片的傳播由傳統(tǒng)的單向不循環(huán)轉變?yōu)槎嘞蜓h(huán),形成為互動的傳播,使攝影走向“對話”。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型告訴我們,攝影圖片信息傳播在一個循環(huán)之后,并非回到原點,而是不斷膨脹,促進“認知場”的擴大,裂變產生更多的信息。頻繁互動與交流的攝影圖片博客,是攝影大眾的一個互動對話空間。與文字博客不同,攝影圖片博客利用自身的各種信息資源,將攝影圖像符號,文字和音頻符號等進行信息編碼。攝影與文字在攝影圖片博客上的聯(lián)袂,不僅僅是為了強化受眾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推動攝影走下精英文化的“藝術圣壇”、披上文化的盛裝。攝影圖片博客傳播圖片信息時的文字,可以是說明文字,或表達感受,或傳授攝影經驗,或詮釋攝影圖片等,也可以是“攝影小說”“攝影詩歌”“攝影散文”等。攝影作為空間藝術,文學作為時間藝術,都有自己獨到的本體語言和獨特的傳遞情感信息的方式。影像的可闡釋性和語言的深度性將這兩種仿佛勢不兩立的藝術形態(tài)熔鑄為了“文學攝影”。這不是“圖”與“文”或“文學”與“攝影”的簡單疊加,由兩種媒介整合的“文學攝影”,是攝影大眾傳情達意的話語樣式,是后攝影的獨特本體語言。攝影瞬間性與文學歷時性的互補,影像紀實性、現(xiàn)場性與文字虛構性、超越性的互動,讓攝影圖像信息的傳播更準確,更具親和力,讓接受者獲得比單純攝影圖片更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感觸,讓觀眾既能獲得視覺的、感性的信息,又能獲得情感的、理性的信息。這恰恰印證了“走向生活的現(xiàn)代美學”所倡導的“藝術的非藝術性質和非審美性質”這一觀念。我們有理由認為,攝影與文學的聯(lián)姻本身即是“后攝影時代”大眾攝影文化的一種樣式。正是在大眾話語空間中,攝影的大眾化孵化了攝影藝術與生活的交融與重構。攝影與文學聯(lián)袂的“電子雜志”,是攝影大眾的又一種開放式的雙向共享話語空間。
三、電子雜志是對受眾再次有選擇性的集聚,使攝影圖像在網絡中能更為準確地到達指定的受眾
電子雜志是一種“互動多媒體網絡雜志”,它集合了圖片、文字、音頻、視頻、FLASH和超鏈接等多種媒介,同時刺激視覺聽覺,讓人的感覺得到最大的延伸,相比傳統(tǒng)雜志具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
電子雜志利用P2P平臺傳播攝影圖像信息。電子雜志通過提供條件、提供空間,讓攝影大眾自己編輯圖像信息,自己控制圖像傳播。新的網絡技術——P2P技術,將互聯(lián)網“中心——邊緣”結構改變?yōu)閷ΨQ結構,讓攝影大眾真正獲得了攝影圖像傳播的控制權:攝影大眾可以利用制作軟件,在電子雜志上加入自己的攝影圖像,對分散的攝影圖像信息進行二次收集和編釋,成為傳播攝影圖像信息內容的把關人;攝影大眾可以自己設置閱讀的議程,目的明確地參與到圖片的編碼和傳播中來,自己決定向哪里傳播,如何傳播;攝影大眾還可以針對特定受眾作個性化的設置,使電子雜志能精確地傳遞到指定的受眾,讓擁有共同語言的群體互動。這樣,傳者又是受眾,傳受一體化使制作者和受眾之間、雜志受眾之間,能就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即時的對話和交流。準確的定位,特定的受眾,專題的內容;傳受的一體,互動的參與,這是電子雜志傳播攝影影像的一種特別形式,為攝影大眾建構了一種交互式的話語空間——一種更自覺的對話空間。
例如,POCO網站首先對會員的博客進行了分類,形成不同的社區(qū),再根據(jù)不同社區(qū)受眾的喜好,創(chuàng)辦各種不同的原創(chuàng)電子雜志,如《POCOZine》《印象》《味覺》《首映》等。在《印象》中,大眾原創(chuàng)的攝影圖片占了一半以上。大眾在電子雜志上的參與,使攝影圖像的創(chuàng)作者成為傳播者,在頻繁的交流和互動中,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觽鞑?攝影大眾成為了攝影圖像信息傳播的主體。
四、攝影圖片網站讓圖片的傳播由單點對多點,變?yōu)槎帱c對多點,是一種大眾化的攝影話語空間
攝影圖片網站是一個互聯(lián)網中的商業(yè)攝影圖片庫,集聚著海量的攝影圖片。攝影圖片網站的快速、互動、數(shù)字化,決定了攝影圖片量大、精美,傳播方便快捷的特點。
攝影圖片網站通過網絡面向大眾吸納營養(yǎng),除了雇傭專業(yè)攝影師外,還通過建立互動平臺,讓攝影大眾有機會上傳自己的攝影作品,呈現(xiàn)出攝影人大眾化的特性。攝影圖片網站的攝影圖片傳播由傳統(tǒng)的單點對多點(大眾),變成為多點對多點,讓大眾的攝影圖片最終流向各個大眾媒體,影響大眾的生活和情感,影響攝影大眾的攝影文化理念和攝影審美取向,呈現(xiàn)出大眾化和互動性的特性。攝影圖片網站的互動平臺為攝影大眾提供了更多參與拍攝的機會,是后攝影時代的一個大眾化的話語空間。
攝影圖片網站通過設置專題,引導拍攝內容。通過滾動播放大畫幅的精華攝影圖片,引導形式上的求新求變。通過創(chuàng)意引導文化內涵的積淀,來刺激攝影圖片品格的日臻完美,這將促進影像文化的提升,加快攝影大眾化的進程。
“后攝影時代”雖然剛剛起航,卻揚著新媒體的風帆,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社會生活挺進。正是這種迅猛的發(fā)展態(tài)勢,讓我們沒有充裕的“時間視距”來進行清晰的聚焦,只能看出“后攝影時代”的模糊輪廓;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視角”來觀其全貌,只能管窺蠡測“后攝影時代”的局部“豹斑”。但是,攝影的理論研究必須面對攝影文化,無論是攝影物質文化層面或是攝影精神文化層面的嬗變與重構,去探討“后攝影時代”的攝影文化結構體系和價值體系,攝影圖像傳播的理論研究必須順應大眾視覺教養(yǎng)的變化和需求,去探索“后攝影時代”的攝影大眾話語空間的建構,去研究攝影圖像信息互動傳播的時展態(tài)勢。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研究課題。
“后攝影時代”大眾話語空間,作為一種開放的雙向共享話語空間,改變著人際交往的方式、頻率和效果,改變著社會生活方式、內容和質量,改變著社會聯(lián)系方式、渠道和內涵,極大地拓展了攝影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昂髷z影時代”已經起航,開始了大眾攝影的航程,正駛向大眾對話的航向。
參考文獻:
[1]米歇爾.W.J(Michell.W.J).重塑的眼光:后攝影時代的視覺真相.(TheRecorfiguredEye:VisualTruthinthePostPhotografhicEra).1992.
[2]文藝報.攝影文學導報.20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