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新聞英語用詞特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從大量的新聞語料中歸納出新聞英語用詞的四個特點,即時髦特點,借用、摻用特點,模糊特點及形象化特點。
關鍵詞:英語;新聞;詞匯;特點
新聞報道涉及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社會各個方面最新出現(xiàn)的事件和動態(tài),作為英語語言中最基本的表意單位,詞匯是語言變化過程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在語言上往往表現(xiàn)于詞匯的更新擴展。同時恰當巧妙地運用詞匯特點,利用詞匯所附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來表達某一觀點,是新聞報道記者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這樣可以使新聞報道顯得更真實可信﹑生動形象,吸引讀者。下面擬就新聞英語的用詞特點進行粗淺地分析和歸納。
1時髦特點
新聞英語中會出現(xiàn)某些人們?nèi)粘Q哉勚谢蛞欢螘r間內(nèi)風行一時的“時髦詞”(vogueword/buzzword)。這些字眼常在一夜之間不脛而走,風行流傳,有的曇花一現(xiàn),時過境遷便又銷聲匿跡;有的則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得以長期使用,成為普通字眼,不再含“時髦”之味。這猶如中文新聞報道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氣管炎(妻管嚴)”﹑“扒分”﹑“大款”﹑“下海”等之類的詞語,它們因在含義上帶有某種特色而能增強表達能力,使人過目難忘。不少時髦詞原為一種專門術語,它們多半出現(xiàn)在政府官員的演說、官方文件、專欄作家(特別是政治專欄作家)的評論文章里,然后經(jīng)過電臺、電視和報刊這類大眾媒介很快地擴展到了社會的其它領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廣泛傳播,成為一般用語。
從詞語來源方面來加以分析,時髦詞可以分作三類。一類是以前沒有過的詞,即新詞;另一類是被賦予了嶄新含義的舊詞,這在時髦詞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第三類則是從其它語言新引進的外來語詞。
1.1新詞
新聞英語中,新詞語往往層出不窮。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中總是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原有的舊詞匯往往很難適應新的現(xiàn)實生活,這時,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詞語就應運而生。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詞語往往最先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創(chuàng)下先例,經(jīng)人效仿成為時髦詞,如果達到相當程度的普遍性后,便被收入詞典,成為現(xiàn)代英語的一部分。時髦詞multitasking就是個新詞,它是隨著當今電子計算機科學的迅猛發(fā)展而誕生的,意指計算機具有使幾種程序同時運行工作的能力。由于計算機技術在各個行業(yè)的普遍應用,這個詞也被擴展到政治經(jīng)濟等其它領域,指“同時從事幾項工作”,如下面的例子中,為了表現(xiàn)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發(fā)表關于以巴戰(zhàn)爭問題的講話時,對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態(tài)度時,就用了這個時髦詞multitasking:
--Eachtimehespeaks,BushhastobemindfuloftheneedtopreachhopetoIsraelisandPalestinians,cajolemoderateArabs,warnroguestates,reassureEuropeanalliesandpointafingeratwould-beterrorists.It’sahugepieceofmultitaskingforamanwhoisbestatdoingonethingatatime.(Time,May6,2002)
布什在發(fā)表關于巴以爭端講話時,他要同時考慮到對以色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歐洲同盟國和恐怖分子的不同語氣和態(tài)度,所以用計算機的快速的多任務處理multitasking這一詞很好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
1.2舊詞新義
有些在英語中早已存在的詞語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變成了時髦詞,這時它們原有的詞義往往得到擴展和引申,其結果常造成它們的引申義得到強化而掩蓋了本義。遇到這類舊詞添新意的情況時,最好多加留意,切不可望文生義,產(chǎn)生誤解。例如:
--InBarcelona,officespaceinoneofthenew44-storytowers(theotherisahotel)atheOlympicVillagehashelpedtoeasetheofficecrunch.(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Feb.12,1992)
上例中的crunch一詞原義通常表示“壓得嘎吱作響”等詞義,在此均被引申﹑借喻為“危機”﹑“困境”或“緊缺”之類的意思。又如“source”這個詞,原意為“來源”﹑“源泉”,現(xiàn)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常被用來表示提供消息來源的有關“人士”或“官員”:
--HuJingtaometBushinBeijinglastFebruary,butaccordingtoasourcefamiliarwiththeencounter,theChinesepoliticalheircameacrossmostlyasablankslate.(Newsweek,May6,2002)
新聞英語中的很多時髦詞還來自于一些專門領域的術語,如infrastructure原是建筑學中的術語,表示“地基,基礎”,后來被擴展用于表示“(工業(yè)﹑交通﹑教育等決定一個國家或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結構;基礎設施”;showdown原是牌戲用語,指“攤牌”,后來成為時髦詞表示“最后的決一雌雄;決斗”,如下面兩例所示:
--AddstycoonRahulBajaj:“Withpoliticaluncertaintyandnomoneyforinfrastructure,Idon’tseearevivalofconsumerdemandin1999.”(AsiaweekJan.15,1999)
--IsraeliforcestrampledthroughtheWestBank,…cuttingoffwaterandelectricityinsometownsandlayingwastetothePalestinianAuthority’sinfrastructure.(Time,April22,2002)
再看看以加詞綴形式構成的時髦詞。-aholic本不是一個后綴,但由于workholic(過分賣力工作的人)這個詞是由work和alcoholic這兩個詞拼起來的,所以后來人們又仿造出很多其它的詞如pillaholic,sleepaholic,foodaholic,shopaholic,如今-aholic已成為一個為人接受的后綴形式,表示“……過度的,……成癖的”。再如-wise這個后綴在英語中古已有之。它本來表示“以某種特別的方式”,也可以指方向和位置,如likewise(同樣地),clockwise(順時針方向),otherwise(另外,在其它方面),edgewise(沿著邊緣)等等??墒窃诂F(xiàn)代英語中,-wise作為一個后綴重新活躍起來,許多-wise詞已成為時髦詞。-wise的含義已從“inthemanner”,“inthedirection”轉義為“withrelationto”,“asfaras…isconcerned”,“intermsof”。把它們譯成漢語則為“就……而言”,“在……方面”。譬如,weatherwise(在天氣方面),taxwise(在稅收方面),housingwise(就住房問題看),curriculumwise(在課程方面),manpowerwise(根據(jù)人力)等等。
1.3外來語詞
英語在其不斷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進程中,不斷有外來語涌入。但是在新近借自外來語的詞語里能成為時髦詞的并不多,往往從發(fā)音和拼寫上就一眼看出它們是舶來品。也許正是因為它們新穎別致,具有濃厚的外國情調(diào),所以一進入英語很快流行起來。例如:
--MozgovisaidhestudiednewlydiscoveredarchivematerialduringhisresearchfortherolethatshowedhimLeninwasparalyzedbeforehisdeath.“Lenin’sprivatelifewasasecretbeforeperestroika,”hesaid.(Observer,Nov.18,2001)
Perestroika一詞源于俄語,它是俄語單詞的譯音,指發(fā)生在俄國的一場很重要的改革。perestroika進入英語時髦詞行列后,在短短數(shù)年里由于廣泛的使用,它的含義已有所擴大。目前它不僅用來指改革,也可以表示“各種組織機構的調(diào)整,改組和重新安排”。再如:
--SongtookHuJingtaoashisprotégé,praisinghimasa“walkingmapofGansu”becauseofHu’sfamousphotographicmemory.(Newsweek,May6,2002)
Protégé一詞源于法語,表示“被保護人,助手”。
2借用﹑摻用特點
新聞英語的受眾是極其廣泛的,他們的文化程度高低懸殊,這就要求記者盡量使用大多數(shù)人都能理解而又生動形象的詞語。其中較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經(jīng)常借用﹑摻用各個領域里為大眾所熟知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借用﹑摻用情況大致可分為三類:
1)新聞報道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便是經(jīng)常借用各國首都等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稱以及政府首腦姓名,以替代該國或其政府及有關機構;有時還借用某個物名來表示某個意見,這是新聞英語的一個特色。例如:
--Koohadspentallthatday,Jan.6,tryingtoconvincetheBlueHousenottoforcehimtogiveupLG’ssemiconductorbusinesstoHyundaiElectronicsIndustries.(Asiaweek,Feb.26,1999)
句中的BlueHouse指的是韓國總統(tǒng)的官邸,以此指代韓國政府。
2)英語新聞用詞另一個明顯的傾向是廣泛借用體育﹑軍事﹑商業(yè)﹑科技﹑博彩業(yè)以及文學﹑娛樂業(yè)等等方面的詞語,其目的是力圖反映現(xiàn)代新聞語言與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性”;力圖適應各種閱讀趣味,喚起各類讀者的“親切感”(senseoftogetherness),比如:
--CitiesallaroundthePacificarebatteningdownthebatchesasElNinothreatensmeteorologicalmayhem.(Asiaweek,Feb.26,1999)
batteningdownthebatches是航海用語,指暴風雨到來之前水手趕緊封閉艙室,尤其是儲存飲用水和食品的艙室。此處指未雨綢繆,緊鑼密鼓地做應變準備。
3)新聞英語詞匯還有一顯著特色就是經(jīng)常摻用外來語,尤其是新聞報道中記者提及外國或新近出現(xiàn)的事物時,以引起讀者的興趣與注意,或更貼切地表達某詞語的內(nèi)涵。有些外來語,由于經(jīng)常使用或使用時間已久,已經(jīng)完全英語化,印刷時往往不再大寫字母或以斜體字標出,如:
--27SomebusloadsofIraqipilgrimswerestillenroutetoMecca,birthplaceoftheProphetMohammed,whenthefirstbusesturnedback.(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Mar.22,1999)
enroute是法語詞,意思是“在途中”。
--Theshippingcompany,startingfromscratchin1952,hasblossomedintothedoyenofthemaritimefreightindustry.(Asiaweek,Mar.5,1999)
Doyen,是法語,原意是“資格最老的元老”,轉義為“龍頭老大”。
--Johnson’sideaistorechannelthehugesavingspoolsinEuropeandAsia,andduplicateoverseasthemutual-fundjuggernauthehascreatedintheU.S.(Asiaweek,Mar.5,1999)
Juggernaut源于印度語,是印度教主神的化身,用于口語時轉義為“神通廣大”。
--HongKongcinemaaudiencesaredwindling,tiredofsmashed-upKungfublockbusters.(Asiaweek,Mar.5,1999)
Kungfu源于中文,表示“功夫,武功”,指那些打斗的動作片。
由于英文報刊中經(jīng)常報道其它國家的新聞事件,不可避免地會借用這些國家具有典型時事特征和濃厚文化色彩的詞匯,以便使這些報道顯得更為真實貼切,同時偶爾使用一些帶有異域色彩的外來詞匯也能吸引英語母語讀者的興趣和注意力,還能讓外來語本國讀者有一種文化上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3模糊特點
模糊性和精確性都是人類自然語言的客觀屬性。在客觀實在中,詞語所指示的各類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過渡狀態(tài)。當人們認識這些客觀實在時,由于認識的主觀能動性和認識能力的局限性,人們對這些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的劃分就帶有一定的任意性或主觀性,這樣詞語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模糊。
3.1模糊詞語的種類
所謂模糊語言,并不是指含混不清,模棱兩可,只能使人產(chǎn)生誤解的語言。恰恰相反,它利用語義的模糊性,準確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模糊詞語則指具有不確定的外延的詞語,其模糊性是語言本身所固有的,模糊詞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指示“連續(xù)客體”的詞
自然界中的許多客觀實體皆是一個連續(xù)體,當人們用語言符號去指示并截分這些客體時,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主觀性,并且不同語言的截分標準也不盡相同。這樣詞語就或多或少具有模糊性。這種詞包括時間詞﹑顏色詞﹑年齡詞﹑象聲詞等。如年齡詞“童年﹑幼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就具有模糊性,它們相鄰之間并沒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2)可分等級的詞
這類詞主要是指可分等級的形容詞或副詞,如long/short,deep/shallow,wide/narrow,light/heavy,big/small,fat/thin,fast/slowly,beautiful/ugly,等。這些詞在描述不同事物時,所依據(jù)的標準往往并非一致,如big和small的語義就是相對的,很明顯,asmallhorse要比abigmouse大,而asmallmouse要比abigmosquito大。因此,big和small之間的界限是不明確的,其語義是模糊的。
3)某些抽象的詞
語言中的某些詞,如love(愛),hate(恨),democracy(民主),freedom(自由),humanrights(人權)等,都是表示抽象概念的。不同年齡﹑不同知識水平的人對它們的理解可謂有所不同,其語義是頗為模糊的。
4)無實際所指的詞
英語中的goblin(妖魔),unicorn(獨角獸),ghost(鬼),centaur(半人半馬的怪物)等詞,在現(xiàn)實世界中并沒有客觀限制,其所指對象僅僅是在小說中或傳說中所假想的實體。什么是goblin?什么是unicorn?誰也說不清楚。因此,它們的語義是模糊的。
5)數(shù)詞
數(shù)詞的語義可以說極為精確,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數(shù)詞卻可表達模糊的語義,如漢語中的三﹑九﹑十﹑百﹑千﹑萬等。模糊數(shù)在漢語習語中用得頗多,俯拾皆是,如:一清二白﹑三朋四友﹑九牛一毛﹑十步芳草﹑百戰(zhàn)不殆﹑千金買笑﹑萬目睽睽等;英語中的ten,twenty,hundred,thousand,ahundredandone,athousandandone,million,billion等也可用作模糊數(shù),泛指“多”義,如:
Hehaswarnedmeagainstpickpockettwentytimes.他多次提醒我謹防扒手。
Ihaveathousandandonethingstodobeforewesetoutforourholiday.在我們出發(fā)度假前,我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
6)模糊限制語
許多語言中都有大量的模糊限制語(hedge),如漢語中的“大約﹑左右﹑也許﹑大概﹑說不定﹑若干﹑諸如此類﹑似乎”等;英語中的about,probably,many,sortof,kindof,moreorless,roughly,somewhat,mostly,basically,almost,inasense,commonly,relatively等。當這些詞對語義明確或基本明確的詞語進行修飾時,整個結構的語義就變得模糊不清了(文緒:1996)。
模糊限制語按其語義特征,可分為程度模糊限制語﹑范圍模糊限制語﹑數(shù)量模糊限制語﹑質(zhì)量模糊限制語和方式準則模糊限制語五種主要類型。
1)程度限制語。指那些揭示語義上程度差別的模糊限制語。如kindof,really,almost,entirely,tosomeextent.某些程度模糊限制語所揭示的程度差異是可以比較的,如:very>quite>somewhat>rather>pretty>alittlebit…,但若想準確測出每個詞的程度值,幾乎是不可能的。
2)范圍模糊限制語。指給話題限定某種范圍的模糊限制語,如inmostrespects,parexcellence,strictlyspeaking,looselyspeaking,nominally,essentially,roughly,about…范圍模糊限制語可以讓聽話者在一定范圍內(nèi)去理解話題意義。
3)數(shù)量模糊限制語。指那些在數(shù)量上給出一個大致范圍或近似值的模糊限制語,如moreorless,approximately,most,somethingbetween…and…,around等等。
4)質(zhì)量限制語。指那些用來使信息量不確定﹑語氣婉轉和留有余地的模糊限制語。如Ithinkperhapsyoushould…,ifyoudon’tmind…,accordingtothedoctor…,sofarasIknow…,asmight,Iwaswondering…,itissaid…,等。
5)方式準則模糊限制語。指那些用模糊的方式來表達一些有傷體面的行為,或為了減弱語氣,變換一種方式以暗示對方的模糊限制語。如You’renotexactlythrifty,ifyouseewhatImean.上句通過if從句模模糊糊地暗示對方的行為不是節(jié)約,而是吝嗇,或者是別的什么行為(陳林華:1994)。
3.2模糊詞語的功能
那些外延難于明確確定的模糊詞在新聞英語中也頻繁出現(xiàn)。雖說是模糊詞,它們在新聞報道中卻模糊得科學合理,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1)增加報道可信程度
有些需要報道的新聞事實由于沒有明確的起止時間,記者只得借助于模糊詞語來表述,這樣反而能增加新聞報道的可信性,顯示新聞工作者的求實精神。例如:
--Afteraperiodofquiet,violencereignitedinlateFebruary,followingthefirebombingoftwoChristianhomes.(Asiaweek,March12,1999)
這篇報道是關于印尼的穆斯林教徒和基督教徒之間發(fā)生的流血沖突,和平和武力沖突的時間不可能具體到某一天,所以此處用了兩個模糊詞語aperiodof和lateFebruary。再如:
--DemocratsendorsedtheCoxreport---though,sofar,fewspecificshavebeenmadepublic.AndwhilemuchofthetheftofmilitarysecretsallegedlytookplacelongbeforeClinton’spresidency,hehasorderedanassessmentofpossibledamagetoU.S.nationalsecurity.(Asiaweek,Feb.26,1999)
此處主要報道中國對美國軍事情報的竊取事件,由于整個事件復雜,而且涉及機密,不可能給出一個詳細具體的細節(jié)報道,所以用了大量的模糊語。
2)合乎讀者閱讀習慣
在許多情況下,記者只有在報道中使用一些必要的模糊詞語才能適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傳播學理論已經(jīng)證明受眾只對那些能滿足其某種需求的信息感興趣。一般而言,讀者看新聞只是想對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若非他對新聞的內(nèi)容有特殊興趣或者新聞的內(nèi)容與他的利益密切相關,他是不會要求了解每條新聞的細節(jié)的。一篇塞滿各種細節(jié)的報道,雖然看上去十分精確,實則冗長累贅,這非但不會吸引讀者,還會使其望而生畏,為此,記者往往借助某些模糊詞來避免這類問題。例如:
--Atleast35peopleperishedlastweekwhenatruckeruptedinflamesdeepinsidetheMontBlanctunnelthatlinksFranceandItaly.Thefirequicklyengulfedsome30othervehiclesandburnedfortwodaysbeforefirefightersfinallyputitout.(Newsweek,April5,1999)
上述實例報道的是一起卡車事故,這里記者只使用了lastweek這個副詞交代了這一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大致時間,而用deepinside這樣一個模糊副詞來交代事件發(fā)生的大致地點,火被撲滅的具體時間也沒交代,只是用了finally,因為一般來說讀者對事件發(fā)生的情況只想有個大致的了解,若交代得過于細致,反而會讓人厭煩。
3)符合新聞報道特性
記者有時在報道中不得已使用一些模糊詞語,這是新聞寫作所要求的簡潔性﹑時效性以及新聞采訪等特點所決定的。例如:
--Israeliforcessaytheykilledatleast100Palestiniansandcapturednearly700others,includingsomeonIsrael’slistofterrorsuspects.Dozensofciviliansperished,somecrushedbyfallingwalls,othersinthecrossfire.(Time,May6,2002)
--SporadicsniperfireandseveralroundsofartilleryshellspoundedthecentreoftheBosniancapitalofSarajevoyesterdaywhilethelatestUNpeacetalkswereabouttostartinNewYork.
Sarajevoreporterssaidartilleryshellsslammedintothecityseveraltimesduringtheearlymorning.RandomsniperfirecouldbeheardaroundSarajevo’scitycentre.(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Feb.5,1993)
在上述第一則實例中,記者要想一一數(shù)清在這次巴以交火沖突中具體確切的死傷人數(shù)及傷亡情況,這是很困難的。例二中,讀者不難想象,戰(zhàn)地記者為了火速發(fā)稿,在槍林彈雨中根本無暇去計算炮彈發(fā)生的次數(shù),只能以severalrounds和severaltimes來表達。
4)促使報道生動活潑
英語新聞報道中的模糊詞,如運用得恰當,非但不會造成模糊的感覺,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增添報道的生動感,往往能起到精確語言(尤其是數(shù)字)起不到的效果。例如:
--Asskyrocketingpricesofcertainstaplesrecentlyreturnedtoearth,inflationseemstobeeasing.TheHindurightistBJPfacesanuphillbattle.Exportsandgrowtharesluggish,andtherehasbeennomajorprogressonprivatization.Indeed,theeconomyhasnotbeeninsuchbadshapesince1991,whenanacuteforeign-exchangeshortageforcedNewDelhitogohatinhandto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promisingtospeedupreform.(Asiaweek,Jan.15,1999)
這篇報道主要反映印度令人擔憂的經(jīng)濟狀況,雖然沒有用任何具體數(shù)字,但記者通過一系列的帶有模糊性質(zhì)的詞語,把印度經(jīng)濟的持續(xù)低迷和印度政府為改善此狀況殫精竭力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動。
綜上所述,英語新聞寫作中所強調(diào)的準確性(accuracy)不等于精確性(precision)。在新聞報道中,準確性在某些情況下要求較大的精確性,在另一些情況下則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無論是精確,還是模糊,其目的都是為了達到準確。準確表達的是真或假的問題,但是,它不一定非得用數(shù)量化﹑形式化的精確方法來表示。簡而言之,“準確”和“模糊”不成立對立面。當然,精確詞和模糊詞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每一條具體的報道中,兩者互為條件﹑彼此滲透。一般而言,在純信息新聞(hardnews)﹑科技報道中,精確詞語用得多一些;在軟新聞(softnews)﹑外交事務和趣味性新聞中,模糊詞語又用得多一些。另外,在同一條新聞中,除非一開始就要有意強調(diào)某些精確的內(nèi)容,一般來說,標題用的詞語最模糊,導語其次,新聞主體再次之。
4形象化特點
由于報刊業(yè)發(fā)行的報刊種類繁多,競爭激烈,新聞報道中需要運用各種手段使其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和興趣。一般而言,增強新聞報道的形象化特點的方式有兩種:詞匯途徑和修辭途徑。
..4.1詞匯途徑
在英語新聞報道中,記者還常常借助形象化詞匯來增加對事物描述的形象性及其吸引力,以資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畫面,恍若身臨其境。這類形象化詞匯當中最常用到的是動詞,例如:
--ByChinesestandards,Hu’spoliticalrisehasbeenmeteoric.Hehashelicopteredfrompromotiontopromotion,becomingtheyoungestprovincialpartyleader(inGuizhou,attheageof42),theonlynonmilitarymantobepartysecretaryofTibet,theyoungestmemberofthekeyseven-memberPolitburostandingcommitteein1992,andsoon.(Newsweek,May6,2002)
在這位記者看來,在政治仕途上職位上升很快,所以就用直升飛機來形象地描述他職位提升的迅速。
.4.2修辭途徑
歸納起來,新聞英語為了達到形象性的效果,在修辭方面其用詞傾向往往有以下幾種:夸張詞,典故詞,比喻詞,借喻詞,俚俗詞,連綴詞。下面舉一些例子加以說明:
--Motionpictureexhibitorshaveastrongpreferencefortherestrictedratingprobablyonthetheoryofforbiddenfruit.
JimmyCarterisapresidentoftheSpartanhabit.(Newsweek,April4,1992)
Forbiddenfruit源于圣經(jīng)故事,它指那些被禁止做但又強烈誘惑著人們?nèi)プ龅氖虑榛蚴挛?;Spartan是古希臘神話的英雄。他有很強的自律感,而且生活極其簡樸,此處用以稱贊卡特總統(tǒng)的受人尊敬的品質(zhì)和生活方式。
總而言之,新聞英語為了吸引讀者,會經(jīng)?;钣靡恍┰~匯,或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來描述新聞事件,達到一種出其不意的幽默形象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林華.交際中的模糊限制語[J].外國語,1994年第5期.
[2]丁證芳.科技詞匯在報刊文章比喻中的應用及其翻譯[J].上??萍挤g,1996年第1期.
[3]端木義萬.談談外刊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第6期.
[4]柯平.釋義、歸化和回譯[J].中國翻譯,1993年第1期.
[5]胡清平.音意兼譯—外來語中譯之道[J].中國翻譯,2001年第6期.
[6]賈德江.英漢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2期.
[7]李祥得.英美報刊經(jīng)貿(mào)文章的理解與表達[J].上??萍挤g,1995年第1期.
[8]李春華、李勇忠.語言的模糊性和語境的解釋功能[J].西安外國語學報,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