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課堂中教學過程設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這個變化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教學過程包括:激起學生興趣并引起其注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激活相關的原有知識、呈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學習指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行為、提供反饋、評估學習行為和促進記憶與遷移。本人根據(jù)自己十多年的教學心得,并結合高中生物教材中“人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這部分內容,淺談課堂教學的過程設計,與諸位同仁交流、探討如下。
1激起學生興趣并引起其注意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引起注意是用以喚起和控制學生注意的活動。激起學生興趣并引起注意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一般來說,其常用的方法有:(1)自問自答式的提問,因為問題本身就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并促使其思考,從而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2)隨時與以往高考題聯(lián)系,以加深強化學生理解記憶;(3)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其感知并體會到知識的價值;(4)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適當?shù)膹娬{符號,改變說話的聲調等。例如在講授營養(yǎng)物質代謝這部分內容之前,教師先提出如下幾個問題。你今天吃了哪些食物?食物中包含哪些營養(yǎng)物質?這些物質在你體內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現(xiàn)在它們以什么形式存在?這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的興趣立刻被激發(fā)出來,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還將會一直保持著這種學習熱情。
2告知學生學習目標
在每堂課開始的時候,教師應告知學生課堂學習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后,他們將學會做什么,從而使學習者形成對學習的期望并控制自己的學習活動。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備課時教師可根據(jù)課程標準并結合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進行適當?shù)膭h改,以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當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較多時,教師應使學生明白目標之間的關系,如營養(yǎng)物質代謝內容的教學目標是:理解糖類代謝過程;識記脂質和蛋白質代謝的過程;了解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之間的關系以及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通過提問:一個人的早餐是吃牛奶、雞蛋的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高,還是吃牛奶、面包的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高?讓學生意識到一個人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實際上也包含有許多生物學的道理,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他們將能掌握這部分知識,并能很好地運用于實際生活。
3激活相關的原有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激活相關的原有知識就是在講授新的內容之前,指出學生需具備的既有知識,以刺激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同時,還應讓學生了解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聯(lián)系。這樣可使學生充分利用他的認知結構中已有的合適觀念來同化新知識,有助于避免機械學習。如在學習“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這一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可先復習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這部分知識,回顧糖類、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發(fā)生的消化過程、消化后產(chǎn)物是什么?營養(yǎng)物質被吸收的方式、途徑分別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們進入細胞內所發(fā)生的變化。
4呈現(xiàn)刺激材料
教師呈現(xiàn)的新知識材料應具有鮮明的特征,以促進選擇性知覺的內部過程。如學習概念和規(guī)則時,教師要使用各種各樣的事例作為刺激材料;要求學生掌握規(guī)則的使用時,就安排各種例題,讓學生知道這些規(guī)則的應用。呈現(xiàn)新材料涉及2個方面:一是新材料順序的安排;二是教學過程中每次呈現(xiàn)知識內容的多少。呈現(xiàn)的材料應盡可能適合學生的特點。例如在學完糖類代謝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給出一組不同人的血液化驗單,要求學生判斷哪些人血糖正常?哪些人血糖異常?由此直接引導學生了解正常人的血糖濃度、高血糖、低血糖以及糖尿病的有關知識。
5提供學習指導
這項活動旨在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記憶和技能形成。為了幫助學生運用命題、各種概念層次關系等有意義的形式組織所接受的信息,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生物學是陳述性知識為主的學習,教師可通過一系列提示或問題,提供思路,啟發(fā)問題的答案,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與學習記憶。學習指導的方式或方法視學習目標、學生特點等因素而定。例如,概念的名稱或定義,教師可直接告知答案;但在復雜規(guī)則的學習中,教師應提供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一般解題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答案而獲得智慧技能。例如營養(yǎng)物質代謝內容的教學難點為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相互轉化,在學生對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圖解的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比較三種代謝過程的異同,各種物質元素組成的差異等,了解三大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的轉化不是直接轉化,而是通過中間產(chǎn)物進行轉化的。呼吸作用就是三大營養(yǎng)物質相互轉化的樞紐,只有當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個規(guī)律,在解題時才會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當然教師進行的學習指導程度,要根據(jù)學習內容的難易來確定,因為過多的指導會使理解快的學生厭煩,而過少指導則又可能使領會慢的學生失去信心。
6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行為
這是學生知識獲得或技能形成的必經(jīng)階段,也是教師判斷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所呈現(xiàn)的信息以各種方式做出積極的反應。通過參與,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保持所呈現(xiàn)的信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愈積極主動,學習效率愈高。如教師能在呈現(xiàn)信息過程中插入問題,提高學習者的心理參與度,這種方式即使不期望學生回答,也能產(chǎn)生推動學生思考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了三大物質代謝過程之后,教師請學生們思考:一位正在減肥的女士為了減肥根本不吃脂肪性食品,主要吃含糖類和蛋白質的食品,饑餓后還喜歡以各種點心充饑,其減肥的效果怎樣?為什么?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開始討論,最后統(tǒng)一認識:減肥的效果差,因為過多的糖類、蛋白質也可能在該女士體內轉化成脂肪。
7提供反饋
在學生作出反應、表現(xiàn)出學習行為之后,教師應及時讓學生知道學習結果,這是提供反饋的活動。反饋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學生能肯定自己的理解與行為是否正確,以便及時改正。這種反饋既可以是由學生自我提供的,也可以由外部提供,如教師觀察行為時的點頭、微笑以及教材在適當?shù)牡胤匠霈F(xiàn)答案等。另一方面,反饋活動可促進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例如在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教學內容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思考新開始的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jù)三大物質代謝的圖解很快回答:糖類先消化成葡萄糖,而后被吸收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運輸?shù)礁鞣N組織細胞后,發(fā)生了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變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類似于這樣的前后對應式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在整堂課上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通過反饋,使學生的成功學習得到肯定,受到一定的鼓勵,就能建立信心,提高學生課堂知識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8評估學習行為
評定學習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進一步回憶并鞏固學習結果,也是教師獲得教學效果的手段。測試是評估行為的主要方式,既可檢查學習結果,又能起強化作用。與評定行為有關的測試一般可分3種:(1)在教學過程中,插入類似練習的小測驗,這類測驗常常能準確地了解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各種練習,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到教師或教材的反饋,學生知道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3)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進行的單元測試,測試形式與內容比較全面、系統(tǒng),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生表現(xiàn)出較多創(chuàng)造性,這一測試常常成為決定下一階段學習的依據(jù)。
9促進記憶與遷移
這些活動旨在使學生進一步牢固掌握所學內容,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來解決新問題的遷移能力。就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而言,教師可提供有意義的知識結構,供學生回憶知識時使用;就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而言,教師應安排各種練習機會,反復要求學生回憶和運用已學的技能,進行有間隔的系統(tǒng)復習。
一般來說,每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就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這節(jié)課而言,可以組織學生通過三者之間的轉化關系,繪制知識結構圖解(圖1),以達到總結提高的目的。
圖1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知識結構圖解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門溝通心靈的藝術。教師應以學生為本,根據(jù)學習的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中各層次先后順序和時間,適時激起學生的興趣,適時鼓勵表揚學生,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而這些就是課堂教學的過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