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科學課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一年多時間的科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索,獲得了不少直接的體驗和認識,也碰到了一些困惑?,F在我就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一些情況與老師們進行交流,以期形成共識,引起大家對科學課程教學的反思。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索:
一是勝利的做法;
二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三是對今后小學科學課教學的建議。
一、勝利的做法
指導思想:
繼續(xù)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有效資源,強化教師業(yè)務學習水平,實施專業(yè)化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增進我校科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yǎng)。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繼續(xù)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1構建原則
根據醫(yī)學院校及醫(yī)學生的特點,醫(y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1.1突出重點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高等醫(yī)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及不同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功能和作用,結合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yī)學生的現實需要,確定若干門主干課程。主干課程的選擇,應體現重點性、綜合性、全面性的要求,在不同類別的課程中分清主次。如我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把《醫(yī)學倫理學》作為加強醫(yī)學生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重點課程來抓,該課程先后被評為廣州市重點課程、廣東省重點課程、廣東省優(yōu)秀課程、廣東省精品課程。在2001年國家教育部對我院進行的本科教學隨機性評估中得到了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
1.2循序漸進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需要按照不同門類、不同課程的內容和特點進行設置。不能簡單地認為開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就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不需要考慮開設順序等問題。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安排要形成系列,按照不斷深化、不斷擴展的原則構成前后順序關系,并根據醫(yī)學生心身發(fā)展和不同階段的教育目標,確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縱向連貫,貫穿于高等醫(yī)學教育的全過程。
一、建設科學實踐基地
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有更多參與學習實踐的機會,我校投入了9萬多元,建成了占地14畝的“獅山一小科技園”。請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題詞??萍紙@劃分10個區(qū)域,供學生學習與實踐。其中嶺南百果區(qū),種有60多個品種的果樹;神農百草區(qū),種有150多種中草藥;蔬菜種植區(qū),供全校各班同學實踐種植;科技探秘區(qū),有太陽能、氣象觀測;森林區(qū),種有各種花草樹木,供同學們觀察;綠色走廊,各種瓜果吸引著學生;雙荷疊翠區(qū),荷花池中爭艷斗妍的荷花,使同學們留連忘返,久久不愿離開;芭蕉區(qū),婆娑芭葉迎風擺動;玫瑰區(qū),鮮艷的玫瑰花使同學們歡欣雀躍。這里真正成為科學實踐活動的基地。同時,科學觀察實踐課,科學教師組織學生到科技園實地上課,大大增加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二、開展科學課題研究
農村小學如何應對科學課的教學改革,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我校緊密結合本校實際,從2003年起用了三年時間,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從課堂教學、科普活動、校本教材、考察活動等多個角度開展了國家“十五”規(guī)劃教育科學重點課題之子課題《農村小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開展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開展課堂教學及其研討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自的體驗和真正的探究活動。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課題經過三年的研究,現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較高的可操和性和推廣價值,受到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評價。課題的研究成果,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課題并于2006年6月獲南海區(qū)第二屆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成果一等獎。
三、開展科技制作活動
1、學校成立科技興趣小組,設有科技室,有計劃地開展種類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科技制作能力。如為了給學生學習和利用太陽能的機會,增強環(huán)保意識,科學老師和科技小組成員共同制作了兩臺700W的聚光式太陽灶,并成功地進行引點火,燒水。讓學生認識太陽能的運用原理,提高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開展雙語科學課的教學旨在使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教師在雙語科學課的教導過程中,應不斷分析雙語教導對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不同影響,進行理論的概括和總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強化科學探究的行為,同時反思教導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不斷調動和提高自己對雙語教導的認識和理解。
一、雙語教學的概念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Languages”(兩種語言)。雙語教學指的是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在我國主要是指在教學中利用漢語為第一語言和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它不是單純的基于英語知識的教學,而是滲透于各門學科的教學。詳細地說,我國的雙語教學就是用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值得一提的是“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藝術等學科涉及較多的本土文化、本族文化、民間文化、民間傳說,甚至宗教文化,用英語講解比較困難”。所以世界各國實施雙語教學的國家,大多選擇理科學科進行雙語教學,如:數學、物理、生物、科學等,這些學科的語言表述和詞義在英語中多數都能找到對應的解釋,同時,它們又相對固定,在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科知識的融合并能促進英語的學習。二、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我國小學科學課程明確提出了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科學事物具有較豐富的認識和理解。根據四方權威的全美科學教導標準(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他們明確提出,科學教導的目標是“人人具有科學素養(yǎng),科學是面向所有學生的”。
三、雙語科學課教導的目標用雙語講授科學課,其目的主要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愛好,寫作論文并提供給用英語的環(huán)境,從而強化英語的交際功能,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讓不懂英語的學生完成學科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其學習英語的愛好與能力,從而開辟一條符合學生的雙語教導的途徑,為培養(yǎng)國際化的人才打下基礎。雙語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使英語教導和學科教導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形成良性互動。簡而言之,開展科學課的雙語教學,對學習者而言是“通過外語學習科學知識”,對教師而言卻是“通過外語教授科學知識”。四、對開展雙語科學課的幾點質疑1·將科學課上成了外語課,忽略學科知識筆者曾經聽過一堂雙語科學示范課,課題是“Season”,執(zhí)教的是一位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全部使用英語。這堂課講得十分生動,學生和教師配合得非常默契,教師平易近人,學生積極參與,整節(jié)課完成得自然而流暢。但筆者認為這只能說是一堂外語課,而不能算是一節(jié)雙語科學課。因為教師過分注重英語知識而忽略了學科知識,課堂上教師并沒有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觀察四季的變化,以及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學生不知道四季變化與地球的公轉有關。整堂課,學生并沒有真正開動腦筋,沒有積極的課堂思維和師生互動,學生不過是多記住了幾個科學方面的英語單詞和學習一些課本上已經寫明了的科學知識。
科學課在課程目標上強調科學技能和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在雙語科學課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強調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在定位以運用英語知識進行科學思維練習為主、英語知識為輔的雙語教學中,最終的目的就是讓“雙語”教學順利過渡到運用英語知識進行科學思維的高級階段,追求運用英語上科學課與用中文上科學課達到同樣的效果。所以,雙語教學絕不能將非語言學科上成了外語教學的輔助課,各個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這才是學生必須學習把握的,雙語科學課不是外語課。2·用英語講授科學課是否會降低學生學習科學的愛好小學生,非凡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孩,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凡事都愛問為什么?渴望從老師那得到更多的知識,尤其是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所以,小孩是非常喜歡上科學課的。
但是,假如用英語上科學課,小孩會不會因為不懂英語而對科學課失去愛好呢?筆者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教一些英語科學術語,小孩要在短時內被迫記住一大堆單詞,這是一個挺枯燥的過程。而且雙語教學給師生設了一道“語言檻”,碰到較復雜的知識點,總難免“言不達意”,耽誤時間,教導進度又難完成,只好“下調”學科教導目標,結果學科知識打了折扣,小孩的求知欲沒有得到滿足,自然就會失去愛好了。但是,假如教師根據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愛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授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得英語知識和科學知識能交相輝映,達到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學生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愛上雙語科學課的。五、實施雙語科學課的有效策略1.確定雙語科學課教學各個階段的分層目標根據我國現階段的雙語教導情況,雙語科學課的教學應分為三個層次:(1)簡樸滲透層次:由于小學生運用英語顯然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受英語水平的限制,如詞匯量有限,一開始把英語作為全部的科學教導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雙語科學課教學的第一步,可以采取“雙語過渡滲透”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以漢語教導為主體,以英語教導為滲透,把初級的雙語科學教學定位為激發(fā)保護學生的學習愛好,逐步滲透的初級階段。
(2)整合層次:雙語科學課一開始時需要一些鋪墊,一段時間后鋪墊時間慢慢減少,每節(jié)課只需要幾分鐘教會該學習內容的生新單詞,在學生認識常規(guī)的課堂用語和操作語言的基礎后,教師講課時和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操作時可以交替使用中英文,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中文內容。(3)雙語思維層次:雙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同時使用漢語和英語進行思維,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環(huán)境的需要進行自由的切換。這時的雙語教學處于逐步成熟階段,可以在課堂中,將英語和漢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互為主體,學生用英語來思索和解答問題。2·避重就輕,采取“迂回戰(zhàn)術”科學的專業(yè)術語太多、太難,有些原理和知識點過于復雜,用英語很難解釋清晰,而且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那么,教師怎樣才能既完成科學的學科任務,又能讓學生輕松、自如地學會科學和英語知識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采取避重就輕,“迂回”戰(zhàn)術。(1)備課時,雙語教師要將知識點進行篩選、分類,精心設計教案。(2)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必須把握的單詞、句子,可以采取上英語語言課的教學方法和活動,避免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看圖說單詞、句子;給出全課中的部分幾個單詞、句子,然后再說哪個單詞、句子不見了;單詞競猜游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