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范文第1篇

關鍵詞:權變理論;線上教學;教學情境因素

如今,越來越多高校針對相應課程采用線上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與傳統(tǒng)線下教學存在差異。在一定情景下,根據(jù)一定的教學方法,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權變理論探討了領導情境對領導方式的作用,針對線上教學模式的改善具有指導意義。

1權變理論—費德勒模型的內涵意義

權變理論認為,領導有效性并不完全取決于其個性特征和某種特定的領導方式,而是取決于領導方式或領導行為是否符合特定的領導環(huán)境,不存在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領導方式。模型指出,有效的團隊績效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的合理匹配:領導風格和領導對情況的掌控水平。領導方式往往是決定一個團隊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當一個人選擇采用固定不變的領導方式,并且選擇以任務為主導,關系型作為領導方式,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目的:一是改變當前情況;二是替換當前領導。費德勒模型提出了領導與情景實現(xiàn)的最佳方案,為了考察當前情景,費德勒提出三個維度,分別是領導-成員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利。

2權變理論在改善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的應用

本文參照費德勒的領導權變模型,選擇教師與學生關系,教學任務和方式,教師權利三個維度。教師應該以成為優(yōu)秀的課堂管理者為目標,優(yōu)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根據(jù)學生課堂反饋情況及時修改課程內容,維護教師權利,從而有效提高線上教學課堂的質量。

2.1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2.1.1主觀因素

(1)教師因素。教師的師生關系理念。線上教學,教師的身份再次發(fā)生了轉變。由于屏幕的阻隔,學生與老師之間無法面對面的交流,老師能否摒棄原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理念,更新觀念,關心學生,賞識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式。線上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必然會大打折扣,老師能否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吸引學生,而不是利用一味地簽到,拍照打卡的方式留住學生也會決定師生關系是否和諧?!暗贡啤笔皆诰€教學使教師更加關注課程的整體設計、框架構建、資源整合、學習活動設計等,推動了教師從教書育人向課程設計師的轉變。(2)學生因素。學生了解教師情況。當前很多線上教學采用PPT講解方式,學生無法通過屏幕看到老師的表情神態(tài)和動作,只能通過聲音了解老師。這往往會形成很多偏差。學生心理認知。由于是在家中上課,無壓力的環(huán)境會讓學生忘記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能否主動地與老師進行線上交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也很大程度影響師生關系。

2.1.2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都選擇在家中進行線上教學,這時,家庭環(huán)境成了重要的影響因素。家長能否給學生營造平和,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與家長的關系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家庭對于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家庭也間接影響著師生關系。家庭和睦,孩子們性格開朗,對老師的態(tài)度也很和藹;父母素質的高低對師生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會尊重教師,尊重知識,教育方法也比較民主,這種影響延伸到師生關系中,會使孩子更尊重教師,也會與教師更融洽。(2)社會因素。對老師的負面評價在近幾年愈演愈烈,有許多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質疑老師的不負責。社會對老師的質疑,使老師身體和心理都處于超負荷的狀態(tài),導致了嚴重的專業(yè)心理失衡并且?guī)聿涣记榫w反應,比如恐懼、焦慮、抑郁、疲倦,以及家長關系的惡化。

2.2影響教學任務和方式的因素

2.2.1教師威信

教師威信是指由教師的品德、知識、才干等方面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教書育人包括學識與人格特質兩個方面的內涵。從本質上講,教師的威信代表著一種師生關系,它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和順從性。在大學里,學生是步入了青春期的大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從教師的地位作用逐漸過渡到教師的個人威信作用。

2.2.2學生學習成熟度

本文所說的學生學習成熟度是指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求知欲是指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的信心,責任感等;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正規(guī)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中自主求知、自主做事、自主發(fā)展的能力。

2.2.3教學內容的難易度

學的學科、專業(yè)設置各具特色,理、工、農、醫(yī)、文、史、哲、經(jīng)、管等學科門類眾多,內容各異,可按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具體的明確內容和抽象的復雜內容。

2.3影響教師權利的因素

2.3.1主觀意愿

教師是否對教學抱有熱情,愿意與學生交流,認真準備教案是教師能否有效行使其作為教師權利的前提。主觀意愿為其行為的強度和可持續(xù)性提供了內驅力。只有當教師主觀意愿上愿意付出精力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使其作為教師的權利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2.3.2行動能力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質量的保證需要其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在工作中表現(xiàn)的專業(yè)性。對于一些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習材料,教師能否以專業(yè)的技術能力和行為策略進行傳授和講解是其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

2.3.3時間精力

針對教師的主體差異,年輕教師往往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大量課前材料準備上,在課堂上,年輕教師往往也更能保持長久的專注力和活躍程度,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能否有效行使其作為教師的權利。

3基于影響因素提出建議

3.1增強師生關系

第一,教師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同傳統(tǒng)觀念不同,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梢圆扇』臃答?,通過視頻交流等形式,減少線上教學所帶來的師生關系的陌生感,從而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第二,雖然在高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父母的交流不多,但是根據(jù)線上調查,由于學生在家學習,與父母矛盾的激化程度提高。高校教師有責任及時捕捉學生的不良情緒,同學生進行交流。必要時可以通過與父母,輔導員交流,了解相關學生情況。

3.2設計完善教學任務和方式

第一,在組織管理中,領導只知道一味地發(fā)號施令,而缺少同員工的互動,很難提高組織績效。同樣,在課堂中,如果高校教師完全按照理論規(guī)劃教學方案和形式,忽略學生的理解接受程度,可能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高校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學生吸收知識程度是否達到教學方案預計效果。第二,線上教學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但是,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隔屏交流會減少學生發(fā)言的恐懼緊張心理。高校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yōu)點,鼓勵學生多多發(fā)言,主動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利用PPT放映演講等方式,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3.3成為課堂的管理者

第一,教師的主觀意愿不僅影響備課質量,也會在課堂上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線上教學中,學生無法同教師面對面交流,缺少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交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傳達的效率。高校教師需要努力適應線上教學方式,從主觀意愿上熱愛教學事業(yè),積極地影響學生,同時得到相應的反饋,形成正效應循環(huán)。當教學效果與計劃有所偏差時,也要在做好教案修改的同時,調整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第二,高校課堂學生往往思維更加發(fā)散,對學習抱有極大熱忱的學生更會通過課后的資料查閱提出問題。高校教師的專業(yè)性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課前準備充分,才能在課堂上自如應對不同問題。在線上教學時,可以巧妙利用相關APP,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留下具有啟發(fā)性的思考問題。課后與感興趣的學生討論,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師生關系,也可以提升自己在課堂的權威性。

4結論

本文以費德勒領導權變理論為基礎,設計掌握與學生的關系、教學任務和作為教師的權利三個維度。對影響三個維度的因素做了分析。最后,根據(jù)分析結果,為線上教學的實施提供建議。希望能夠有效的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完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從而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本文僅是基于費德勒領導權變理論對于線上教學模式因素的分析,為驗證分析因素在實際教學中的影響程度,還需要進行后續(xù)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趙紀軍.新時代背景下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J].學周刊,2020,(18):159-160.

[2]寧堯.基于“學習通”的線上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以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為例[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2):221.

[3]臧智慧.權變理論視域下高校教師如何成為課堂的管理者[J].教育教學論壇,2020,(19):22-23.

[4]李小軍,郭偉明.論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效果的提升:情景因素與權變路徑[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9,40(02):72-78.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 定向運動 能力 提升策略 研究

定向運動在20 世紀80 年代傳入我國,由于各種原因,定向運動在我國的發(fā)展速度較慢,進入21世紀后定向運動慢慢發(fā)展到學校,在大學校園里逐漸開展起來,慢慢走進了大學生的體育課堂。目前大學生定向運動受到了各個學校的體育部門的重視,許多學校開設了定向運動選修課,定向運動提高課,條件好點的學校成立了定向運動代表隊,時刻準備參加大學生各類定向運動比賽。在定向運動在大學校園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出了許多問題,如器材不足問題、地圖的精確度問題、學生的體能問題、識圖能力、應變能力、方向感等這些能力的提升問題給定向運動教練員和教師帶來了許多困惑??梢婇_展定向運動研究,為積極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理論依據(jù)。

大學開展定向運動的價值

定向運動就是參與者以最短的時間通過地圖,按照要求依次尋找到標注在地圖上各點的體育運動。定向運動被稱作為邊下象棋邊跑馬拉松的運動,是智者的運動。大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定向運動的學習,可以改善心理素質,提高體能和智能,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定向運動是一項軍事體育項目,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識圖能力,提高野外生存能力,為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可行的培養(yǎng)途徑。

定向運動在大學開展的現(xiàn)狀

1.學生對定向運動的內涵認識程度不夠

在調查過程中,許多學生說定向運動是在校園里找東西到處亂跑,也有的說他們是在做跑步游戲,也有些同學對定向運動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只是拿著地圖按照路線找到目標就可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沒有什么價值??梢娔壳按髮W生對定向運動的了解還是很少,對運動過程缺乏認識。

2.學生在定向運動過程中獲得的體驗程度不夠

目前,學校定向運動的開展沒有有專業(yè)的定向運動場地,許多教師也只是局限于操場,在操場的各個角落放置目標物,最大的空間也就是整個校園,這都是學生最熟悉的環(huán)境,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表面地學習了如何識圖、如何辨別方向等,而對學生的體能、智能、應變能力、反應速度等都沒有合理有效的鍛煉。學生總是在沒有任何挑戰(zhàn)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導致學生對定向運動的興趣也在下降,學完定向運動的學生有60%的人都認為沒意思,沒有什么鍛煉效果。

3.教學設施不夠完備

一套定向運動器材如果能滿足一個班級的使用最少在7萬元左右,許多學校在定向運動項目上投資力度不夠。指北針只有幾個,指卡、打卡器也只有五六個。根本滿足不了學生上課的需求,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定向運動的參與時間少之又少。教學場地基本上是操場,所采用的地圖基本上都是教師徒手畫的,缺乏精確度,而且都是在一個等高線上,無其他障礙,也無其他路徑供選擇。

4.師資力量單薄

目前,大部分定向運動教師都是半道改行,基本上都是通過短期的培訓后回來教學的,參與定向運動實踐的時間較短、經(jīng)驗較少,自身對定向運動的感受和體會很少。地圖的測繪能力、定向運動軟件的使用和操作能力都缺乏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在教學方法上不能誘導學生很好地高質量完成任務,深層次的理論和實踐比較缺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顯得有些單調。

大學生定向運動能力提升的策略

1.加強跑動能力的提升

在定向運動過程中,運動員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持久跑動,如果沒有持久跑動的能力,就不會順利完成預定的路線。定向運動一般的練習過程都會持續(xù)在15分鐘左右,而一般的校園比賽也會安排在30分鐘左右,大型的定向運動比賽,時間一般都會在1小時左右才能完成,所以運動員必須具備持久跑動的能力,持久能力提升辦法主要是越野跑訓練,采用中距離、長距離交替訓練。運動員不光要能持久跑,而且要有快速跑動的能力,因為最后勝利的關鍵是看誰用的時間最短來決定的,快速跑訓練是無氧訓練,訓練多采用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訓練,穿插100米變速跑等。一名優(yōu)秀的定向運動參賽者必須同時具有很高的有氧和無氧能力,在訓練過程中要把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相結合,遵循運動訓練原則和規(guī)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注重學生對抗外界阻力能力的提升

定向運動之所以被稱作為邊下象棋邊跑馬拉松的運動就是因為它需要具有很強的抗拒外界阻力和干擾的能力。大學生定向運動有可能在校園、專業(yè)場地、野外等地方訓練,遇到的天氣不可能是碧空萬里,所走的路線不可能是一路平整。天氣很有可能是大風大雨,地面也有可能是高山峻嶺,有的還要涉水,穿越沼澤地帶、深林等,這就需要大學生鍛煉抗拒外界阻力的能力,不怕苦、不怕累,使自己具備堅忍不拔的毅力。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要盡可能安排一些特殊的時間和特殊的環(huán)境進行訓練,不斷提高抗拒外界阻力的能力。

3.提高大學生方向感和識圖能力

指北針和地圖是定向運動的基本工具,定向運動地圖具備了一半地理地圖的內容的同時,有著特殊的含義,定向運動的地圖特別強調方位、可通行性、易跑性、通視度等,指北針是讀圖的輔助工具,在任何情況下,指北針對讀圖有著很大的幫助,指北針和圖結合起來能使參與者的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地圖上的各種語言符號、比例尺,能看懂各種類型的地圖,分清和判斷巖石和石頭、水域和沼澤,植被等地貌特征,學會看懂等高線,了解各種等高線的類型。等高線在定向運動中能夠更清楚地描述地圖,幫助參與者更準確地閱讀地圖。在跑動的過程中,要形成圖針并重,人走到哪里,手指壓到哪里的習慣。

4.加強判斷能力的鍛煉

定向運動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應變能力和果斷決策能力,當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或偏離路線時,需要及時進行果斷的判斷,迅速返回到正確的路線上來。每次定向運動的環(huán)境不一樣,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是不可預見的,這就要求參與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應變能力盡快適應各種環(huán)境,及時處理遇到的問題。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措施發(fā)展學生的判斷能力,如故意制造和引導學生走彎路,讓學生自己判斷路線的正確與否,故意把地圖標錯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判斷地貌特征,發(fā)展他們的判斷能力。

5.加強安全措施教育

體育教師在定向運動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安全教育。定向運動有可能在野外等不熟悉的地方進行,這就需要參與者有著全方位的安全知識。定向運動安全知識包括運動傷害、環(huán)境傷害、野外生物侵害等。這就需要大學生事先要作好準備活動,對容易受傷的部位、關節(jié)、韌帶、肌肉充分活動開之后再參加活動或比賽,結束之后要及時進行放松和按摩,盡快消除疲勞;遇到天氣原因要及時做好受冷或受熱的準備工作,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但不能過量,防止嚴重脫水和水中毒;在野外時要注意蚊蟲、毒蛇的侵害;學會一些急救的辦法,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法等急救方法。

6.加強教師專業(yè)培訓,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定向運動教師基本上都是一般的體育教師出生,他們大多是經(jīng)過短期的定向運動培訓,對定向運動的基本知識、訓練方法、教學方法等了解的比較少。他們參與定向運動的時間較短,對整個定向運動過程的體會不夠深入,定向運動深層次的理論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學習和鍛煉不斷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領悟定向運動的內涵,教學過程才能夠生動,吸引大學生,提高訓練水平,提升運動能力。

結束語

定向運動在我國大學生中開展處于起步階段,教學訓練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項目相比還有較大的差異,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高校開設定向運動課程的意義,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組織各高校開展定向運動課程教學和訓練,積極參加各類定向運動比賽,不斷提升大學生定向運動水平。

參考文獻:

[1]徐鵬.我院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可行性分析[J].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6(2):123-125.

[2]陸小馬.江蘇省普通高校定向運動開展現(xiàn)狀分析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 2007(12):48-50.

[3]王翔,彭光輝,張新安,湯萬輝.定向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陳蘊霞.高校定向運動課程意外損傷事故預防措施之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1(2):15-16.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范文第3篇

那么,如何才能簡便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真實情況呢?傳統(tǒng)的試卷分數(shù)分析對此往往無能無力。既不能分析班級的整體狀況,又不能說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可行的方法是進行S-P表分析。

本文將介紹S-P表分析的基本思想,并以某高中班地圖技能診斷為案例,用該方法來揭示學生個體和整體的學習問題所在。

一、S-P表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S-P表分析法的全稱是學生-問題得分分析法。它是日本學者佐藤隆博提出的一種將學生在試題上的作答反應圖形化,以進行教學診斷分析的信息處理方法。

在某種測試后,可以通過計算機分析軟件得到由1(正確)、0(誤答)組成的得分矩陣。S-P表法將1、0按正答率的順序排成一覽表,并由此對學生和問題的特性進行分析。計算學生答對題數(shù),并從左到右畫出區(qū)分線,將各區(qū)分線相連即得S曲線。計算各題答對人數(shù),并由上而下畫出各題區(qū)分線,連接各區(qū)分線即得P曲線。

在S-P表中,S曲線左側或P曲線上方所占的面積與總面積之比,表示該測驗的平均答對率。因此S曲線愈靠右而P曲線愈靠下方時,學生的平均答對率愈高。從S曲線的位置可讀取學生的學習成績水平,從曲線的形狀可知得分分布;從P曲線的位置可了解學生的答對率,即對每一小題,全班學生答對或答錯的程度,從P曲線的形狀可知答對率的分布。

排列在S-P表的左上方者,代表能力高的學生對簡單的試題的作答情形,大多能答對,所以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是1。排列在S-P表的右下方者,代表能力低的學生對困難的試題的作答情形,大多不能答對,所以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是0。在P曲線的上方,大多數(shù)的值都是1,代表學生大多答對這范圍的題目;在P曲線下方部分,大多數(shù)的值都是0,代表學生大多答錯這范圍的題目。

警告系數(shù)是為了確定某個研究對象與整體傾向性之間的偏離程度而規(guī)定的一個判斷指數(shù),包括學生警告系數(shù)CSi和問題警告系數(shù)CPj。CSi用來定量分析學生的學習穩(wěn)定性;CPj用以定量分析問題的合適性,分析問題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情況。

二、高中生地圖技能測試的S-P表分析

(一)材料與對象

鑒于高考題具有的學科性、發(fā)展性、引領性特征,本次研究編制一套由我國近年的30道高考選擇題組成的地圖技能測試題,結合Meyer提出的地圖技能標準,以理解和應用為主,檢測學生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shù)據(jù)的技能(見表1)。

參加本次測試活動的是遼寧省錦州市的某重點高中高三(三)班學生,有效答題卡58張。

(二)結果與分析

根據(jù)學生地圖技能測試的結果,計算機形成學生的地圖技能測試S-P表(見表2)。

1.考生掌握狀況的整體分析

(1)整體情況分析

讀地圖技能測試S-P表,可以得出如下四區(qū)一點的整體特征。

雙高得分區(qū)(A區(qū)):較簡單且容易答對的題目;答題時間不夠,沒有仔細思考后作答;不專心或有猜答案的現(xiàn)象。

雙低得分區(qū)(B區(qū)):難度較大且不易答對的題目;做簡單的題目答對率偏低,但在此區(qū)0和1卻交替出現(xiàn),有猜對答案的可能。

高分生問題區(qū)(C區(qū)):成績較好的學生應該答對卻沒有把握答對的困難題目;因整體答題情形比較好被預期是答對的學生卻出現(xiàn)錯誤。

高分題問題區(qū)(D區(qū)):成績較差的學生應該有把握答對卻沒有答對的簡單題目。

指示點(E點):S曲線與P曲線交會處表示該測試的平均水平;若該處偏左上方,表示此試題難度偏高;若該處偏右下方,表示此試題難度偏低。本試題難度系數(shù)0.58,平均每人答對17.5題,平均每題答對人數(shù)33.8人。

(2)不同分數(shù)段學生的整體分析

根據(jù)學生得分率和學生警告系數(shù)(見表3),得出不同分數(shù)段學生的基本特征。高分段學生群特點:一是雙高組學生的高得分率與低警告系數(shù)符合基本學習要求,即對較簡單的題目該組學生有很好的表現(xiàn)。二是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在應該答對的題目上出現(xiàn)失誤,特別是38號、22號、51號、41號和45號學生的警告系數(shù)大于0.75,非常值得教師關注。

中低分組學生特點:一是在高分題問題區(qū)中,成績較差的學生應該有把握答對卻沒有答對一些簡單題目,二是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的異質現(xiàn)象特別突出,例如11號、47號、36號、35號、10號、9號、5號、8號、7號和6號學生,其警告系數(shù)超過0.81,建議教師在考后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問題所在。

2.個性化分析

通過S-P表分析,形成學生地圖技能的個性化評價分析及建議(見表4)。

第一組23、20、38號學生的答題情況:他們是全班考分最高的三位,其中23號學生表現(xiàn)合理,答對了難度小的題目,而答錯了難度大的題目,20和38號學生表現(xiàn)較不合理,即答錯較簡單的題目。與平時的地理成績相比較,23號是全班成績最好的一位。

第二組27、33、53號學生的答題情況:這3位學生答對題數(shù)為17題。33號和53號學生答題情形均不合理,答對與答錯的題目交錯在S曲線兩側,分布位置不合理,可看出這兩位學生有猜答案的可能。27號學生平時地理考試成績好,在這次測驗中表現(xiàn)較差,這說明地圖技能是其學習上較弱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表現(xiàn)不穩(wěn)定。

第三組5、3、9號學生的答題情況:這3位學生答對題數(shù)為9題,低于平均分,答對與答錯的題目分布在S曲線兩側,位置比較合理,說明他們對地圖技能的掌握較弱,需要注意全面提升。

三、基于S-P表分析結果的教學改進措施

結果顯示,學生成績的平均水平低且比較穩(wěn)定,特別是在時區(qū)換算、地圖類型、比例尺計算、等高線判讀等方面表現(xiàn)出弱勢,即空間方位知覺能力、測量能力、符號化能力和操控能力較差。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地圖技能學習問題,實施專項輔導

從S-P表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經(jīng)緯度網(wǎng)格”類型的題目答對率最高,而對“主題地圖”、“等高線”類型的題目答對率最低。這說明學生在判別方位上表現(xiàn)較好,而對各種不同方式呈現(xiàn)的等值線圖概念不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分析學生個體學習差異特征的基礎上,對學生強化空間方位知覺能力、量測能力、符號化能力和操控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反思地圖教學上的缺失,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應該利用本次地圖技能測試的分析結果,檢驗學生的地圖技能學習情況及教師自身的教學成效,特別是針對學生地理技能的弱項內容,如時區(qū)換算、地圖類型、比例尺計算、等高線判讀、等值線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注意地圖要素,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敏感性。教師還要關注電子地圖、網(wǎng)絡地圖以及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新類型地圖在教學中的應用。此外,教師不僅要有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插圖的能力,還要有自制和補充教科書插圖的能力,以此提高學生識圖、析圖、繪圖的能力,實現(xiàn)高效教學。

(三)提高地圖技能試題品質,更新評價理念

通過S-P表分析,可以得知高品質試題應該是在課程標準要求下,貼近學生生活,突出地理學科特點,突出能力立意,全面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試題。在命題科學、合理等的前提下,其難度設計要兼顧高、中、低水平學生。

知而行,行而知。2002年,英國考評改革小組提出“為了學習的評價”的理念,即評價是學生和他們的教師為了確定學生在哪里、應該走到哪里以及如何更好地達到目的地而去收集和解釋證據(jù)的過程。為達成這樣的評價標準,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選用切實可行的評價方式。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五看;數(shù)值大?。谎由旆较?;疏密程度;彎曲方向;閉合狀況

地理要素中等值線圖很多,主要有等溫線圖、等高線圖,還有等震線、等降水量圖和年太陽輻射分布圖等等。其中又以等高線、等溫線和等壓線的利用最為普遍。近幾年,高考試卷中以等值線圖為背景命題較多。所以正確判讀等值線圖,并運用等值線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是近年地理高考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由于等值線圖的判讀是學習中的一大難點,解題時,應適當注意某些解題技巧。

筆者從等值線中最典型的的等溫線做突破口,詳細介紹重新整合后等溫線的相關內容。相信學生能遷移到其他的等值線,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等溫線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氣溫相同各點的連結。任意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溫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時間等溫線水平分布狀況的地圖,叫做等溫線圖。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如何提高等值線中的等溫線的判讀與應用呢,筆者進行了新的歸納總結:

筆者新穎的總結出,等溫線的判讀要領:“五 看”。一看數(shù)值大小,二看延伸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四看彎曲方向,五看閉合狀況。為了幫助學生記憶筆者特別利用諧音總結為“書神秘完畢”,分別是數(shù)、伸、密、彎、閉五個字的諧音。學生會很快記住要領。

1.看數(shù)值大小

通過看等溫線的數(shù)值大小,能判斷出什么信息?緯度位置決定了獲得太陽輻射的多少,同緯地區(qū)獲得的太陽輻射相同,緯度越低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受此影響,在南北半球,無論7月或1月,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因此可根據(jù)等溫線圖中等溫線的南北遞變情況,可判定圖示區(qū)域所在的南北半球。所以可以總結出規(guī)律:等溫線數(shù)值向北遞減是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向南遞減是南半球。筆者提醒學生通過看數(shù)值大小主要是可以判斷出南、北半球。

2.看延伸方向

通過看等溫線的延伸方向,能判斷出什么信息?等溫線分布圖反映氣溫的水平分布規(guī)律,如果地球有一個均一的表面,則等溫線分布與緯線大致平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遞減。但由于氣溫除受緯度、太陽輻射影響外,還受大氣運動、地面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等溫線不一定與緯線一致,經(jīng)常發(fā)生彎曲。其延伸方向有以下幾種類型:

2.1等溫線與緯線平行:

這是全球等溫線分布的基本趨勢,它是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結果。

2.2等溫線與海岸線大致平行:

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大陸東西兩岸比較明顯,這是因為海洋對氣溫起了調節(jié)作用,沿海地區(qū)受海洋的影響較大。

2.3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

在地勢起伏較大的高山地區(qū)比較明顯,這是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的結果。

所以筆者提醒學生看延伸方向,主要是判斷影響等溫線延伸方向的因素有緯度、海陸、地形等。

3.看疏密程度

通過看等溫線的疏密程度,能判斷出什么信息?一般情況下,等溫線分布密集的地區(qū)溫度差別較大, 等溫線分布稀疏的地區(qū)溫度差別較小。從世界和我國等溫線分布圖上可以得出等溫線的分布與溫差大小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

3.1冬密夏疏:冬季等溫線分布比較密集,夏季等溫線分布比較稀疏,這是因為冬季南北溫差較大,所以等溫線密集。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溫差較小,所以等溫線稀疏。(我國)

3.2溫帶密,熱帶疏:溫帶地區(qū)等溫線分布比較密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分布比較稀疏,這是因為溫帶地區(qū)的氣溫差異大于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

3.3陸密海疏:陸地上的等溫線分布比較密集,海面上的等溫線分布比較稀疏,這是因為陸地表面形態(tài)復雜,海洋表面性質均一。

所以筆者提醒學生看疏密程度,主要是可以判斷出溫差大小。

4.看彎曲方向

等溫線彎曲有兩個方向:等溫線向低數(shù)值彎曲,說明該地氣溫比同一緯度氣溫高;等溫線向高數(shù)值彎曲,說明該地氣溫比同一緯度氣溫低。

4.1看出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非閉合等溫線圖上,地勢高的地方,等溫線的數(shù)值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低。在非閉合等溫線圖上,地勢低的地方,等溫線的數(shù)值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高。

4.2看出洋流性質和流向

暖流: 洋流是從溫度較高的地方流向溫度較低的地方,也就是由較低的緯度流向較高的緯度。因為暖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水溫高,所以等溫線會向緯度高的地方彎曲。

寒流: 洋流是從溫度較低的地方流向溫度較高的地方,也就是由較高的緯度流向較低的緯度,因為寒流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qū)水溫低,所以等溫線會向緯度低的地方彎曲。筆者總結出口訣“洋流向彎”,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判斷出洋流流向和性質。

4.3看出季節(jié)

由于陸地吸熱比較快,散熱也比較快;而海洋吸熱比較慢,散熱也比較慢。受比熱容的影響,夏季,陸地氣溫高于同緯度海洋的氣溫;冬季,陸地氣溫低于同緯海洋的氣溫。因此,等溫線在海岸地帶發(fā)生著季節(jié)性的彎曲變化。

在判斷月份(1月或7月)時,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jié)的差異性。1月份,北半球陸地上的氣溫較低,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氣溫較高,等溫線向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氣溫較高,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氣溫比較低,等溫線向北彎曲。7月份,北半球陸地上的氣溫比較高,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氣溫比較低,等溫線向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氣溫比較低,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氣溫比較高,等溫線向南彎曲。

筆者總結出口訣“一陸南,七陸北”, 記住了這六字口訣,就可快速解答關于由等溫線彎曲狀況判讀海陸分布或季節(jié)的問題。

4.4看出海陸分布

若不考慮地形等因素,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陸地氣溫比同緯度海洋氣溫高,陸地等溫線應向北(高緯)彎曲。

若不考慮地形等因素,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陸地氣溫比同緯度海洋氣溫低,陸地等溫線應向南(低緯)彎曲。

若不考慮地形等因素,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陸地氣溫比同緯度海洋氣溫高,陸地等溫線應向南(高緯)彎曲。

若不考慮地形等因素,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陸地氣溫比同緯度海洋氣溫低,陸地等溫線應向北(低緯)彎曲。

筆者總記的“一陸南,七陸北”六字口訣在這同樣適用。

5.看閉合狀況

在閉合的等溫線中,如果等溫線越往內線數(shù)值越小,說明中心氣溫低,可推測出中心地勢高,那么地形可能是山地(高原)。

在閉合的等溫線中,如果等溫線越往內線數(shù)值越大,說明中心氣溫低,可推測出中心地勢抵,那么地形可能是盆地(洼地)。

人類活動(如三北防護林的建設、三峽庫區(qū)的建成等)對下墊面性質的改變也影響著局部氣溫的變化,進而影響著局部小區(qū)域等溫線的分布狀況。在這些局部地區(qū),等溫線大都呈閉合曲線,為局部較冷或較暖中心。比如,水庫區(qū)夏季氣溫比周圍偏低,冬季則偏高;大城市地區(qū)“熱島效應”明顯,氣溫比周圍郊區(qū)偏高等等。

如何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范文第5篇

景觀設計是環(huán)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大到綿延幾十公里的風景區(qū)規(guī)劃,小到十幾平方米的庭院設計,都屬于景觀設計的范疇。本文的景觀設計定位于城市景觀設計的層次上,選擇城市景觀設計作為切入點,從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設計要素和方法,是比較適宜的。近年來,我們生活的城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批的廣場綠地、商業(yè)步行街、主題公園、街頭小品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覺以內,影響著我們的感觀和行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區(qū)都以景觀優(yōu)美的園林作為賣點,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購買心理。景觀設計已經(jīng)不知不覺中走到了我們的周圍,走近了我們的身邊,并對我們施展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術館去欣賞藝術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環(huán)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區(qū)的環(huán)境中活動,它的景觀視覺美感、造型形態(tài)、色彩、材質、以及在陽光下燈光下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時時會刺激你的目光,影響你的行為和心理的變化。一個有良好景觀的城市環(huán)境、居住環(huán)境,為人們提供了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雙重價值?!霸娨獾臈印笔冀K是人們內心的向往,而景觀設計正式通過提高生活品質,提升生活品位,以人為主體,以空間環(huán)境為客體,構架著現(xiàn)實通向理想的橋梁。

2.景觀的概念

景觀(Landscape),什么是景觀,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觀是人類的棲息地,景觀是人類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tǒng),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我們可以從景觀與人的物我關系與景觀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入手,來認識景觀。

2.1景觀的視覺美的含義: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觀作為城市景象景觀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實際上也就是創(chuàng)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觀作為視覺審美對象的含義,經(jīng)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第一個變化來源于文藝復興時期對鄉(xiāng)村土地的貪欲,即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其二則來源于工業(yè)革命中后期對城市的恐懼和憎惡,即景觀作為對工業(yè)城市的對抗。

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人們最早注意到的景觀是城市本身,“景觀的視野隨后從城市擴展到了鄉(xiāng)村,是鄉(xiāng)村也成為景觀”。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封建領主制度將人束縛在君權之下,人被束縛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滿神秘和恐怖,且又為人類生活之母,對土地的眷戀和依賴,使得人如母親襁褓之中的嬰兒。城市資本主義的興起使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土地的價值從生活和生存所必須的使用價值,轉變成為可以交換的商品和資源,人與土地第一次分離而成為城里人。新興的城市貴族通過強大的資本勾畫其理想的城市,同時不斷的向鄉(xiāng)村擴展,將其作為城市的附屬。1420年前后發(fā)明的透視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為一個完全幾何、數(shù)學的圍有圍墻的圖案。在幾何中心是一個大的開放空間,被行政建筑所包圍:國王的宮殿,法院的大樓,主教堂,監(jiān)獄,財務大樓和軍事中心。這樣的理想城市是為行政辦公及法律公正而設立的,是為了城市生活而設計的,是純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一樣,遵循了嚴格的比例關系和美學原則。而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樣的審美標準來設計和建造,因此有了凡爾塞為代表的巴洛克造園。

景觀作為城市的逃避景觀作為視覺美的含義的第二個轉變,源于工業(yè)化帶來的城市環(huán)境的惡化。工業(yè)化本身是文藝復興的成果,但是至少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城市環(huán)境極度惡化。城市作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徹底破壞。相反成為了丑陋和恐怖的場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園成為了逃避的場所。因此。作為審美對象的景觀也從欣賞和贊美城市,轉向愛戀和保護田園。因此才有以Olmsted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的出現(xiàn)和景觀設計學的誕生。一般來說,這個誕生的時間被確認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導田園風光為主調的美國城市公園運動,和以保護自然原始美景為主導的美國國家公園體系;因此也才有霍華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園城市和隨后的田園郊區(qū)運動。

2.2景觀的棲息地含義: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準。所謂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無論是作畫還是賞畫,實質上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也就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得歌爾的棲居概念。棲居的過程實際上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chuàng)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在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息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觀是內在人的生活體驗景觀作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體的人和具體的場所聯(lián)系在一起。景觀是由場所構成的,而場所的結構又是通過景觀來表達的。與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場所是無處不在的,人離不開場所,場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處,場所使無變?yōu)橛校钩橄笞兙唧w,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個認識和把握外界空間和認識及定位自己的出發(fā)點和終點。

2.3景觀作為系統(tǒng)的含義:科學、客觀的解讀

在一個景觀系統(tǒng)中,至少存在著五個層次以上的生態(tài)關系:

第一是景觀與外部系統(tǒng)的關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態(tài)流是水。哀勞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將南太平洋的暖濕氣流截而為雨,在被灌溉,飲用和洗滌利用之后,流到干熱的紅河谷地,而后蒸騰、蒸發(fā)回大氣,經(jīng)降雨又回到本景觀之中,從而有了經(jīng)久不衰的元陽梯田和山上茂密的叢林,這是全球及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科學研究的對象。根據(jù)Lovelock的蓋婭理論,大地本來是一個生命體:地表、空氣、海洋和地下水等通過各種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學的過程,維持著一個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觀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即水平生態(tài)過程。來自大氣的雨、霧,經(jīng)過村寨上叢林的截流、涵養(yǎng),成為終年不斷的涓涓細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飲的蓄水池;再流經(jīng)家家戶戶門前的洗滌池,匯入寨中和寨邊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養(yǎng)魚的場所,最后富含養(yǎng)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層層梯田,灌溉著他們的主要作物——水稻。這種水平生態(tài)過程,包括水流、物種流、營養(yǎng)流與景觀空間格局的關系,正是景觀生態(tài)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第三種生態(tài)關系,是景觀元素內部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如叢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水塘作為一個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梯田本身作為一個農田系統(tǒng),其內部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的關系,這是一種在系統(tǒng)邊界明確情況下的垂直生態(tài)關系,其結構是食物鏈和營養(yǎng)階,功能是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這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學的研究對象。

第四種生態(tài)關系則存在于生命和環(huán)境之間,包括植物與植物個體之間與群體之間的競爭、共生關系,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及個體與群體的進化和演替過程,這便是植物生態(tài)、動物生態(tài)、個體生態(tài)、種群生態(tài)所研究的對象。

第五種生態(tài)關系則存在于人類與其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營養(yǎng)及能量的關系,這是人類生態(tài)學所要討論的。當然,人類本身的復雜性,包括其社會、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十分復雜。已遠非人類生態(tài)本身所能解決,因此又必須借助社會學、文化生態(tài)、心理學、行為學等學科對景觀進行研究。城市景觀作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幾乎包含了所有上訴生態(tài)過程,而成為城市生態(tài)學的研究對象。

2.4景觀作為符號的含義:人類理想和歷史的書

人類是符號動物,景觀是一個符號傳播的媒體,是有含義的,它記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包括自然和社會歷史;講述著動人的故事,包括美麗的或者是凄慘的故事;講述著土地的歸屬,也講述著人與土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因此行萬里路,如讀萬卷書。

這本書是由符號和語言寫成的,“景觀具有語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著話語中的單詞和構成——形狀圖案、結構、材料、形態(tài)和功能。所有景觀都是由這些組成的。如同單詞的含義一樣,景觀組成的含義是潛在的,只存在于上下文中才能顯示。景觀語言也有方言,它可以是實用的,也可以是詩意的。海得歌爾把語言比喻成人們棲居的房子。景觀語言是人類最早的語言,是人類文字及數(shù)字語言的源泉?!昂映鰣D,洛出書”固然是一個神話傳說,但它卻生動的說明了中國文字與數(shù)字起源于對自然景觀中自然物及現(xiàn)象的觀察和啟示的過程。

同文字語言一樣,景觀語言可以用來說,讀和書寫,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類發(fā)明了景觀語言,如同文字語言一樣,景觀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景觀語言是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時也是為了庇護和隔離的,景觀語言所表達的含義只能部分地為外來者所讀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從而在交流中維護了族群內部的認同,而有效的抵御外來者的攻擊。

景觀中的基本名詞是石頭、水、植物、動物和人工構筑物,他們的形態(tài)、顏色、線條和質地是形容詞和狀語。這些元素在空間上的不同組合,便構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滿意味的書。一本關于自然的書,關于這個地方的書,以及關于景觀中人的書。當然,要讀懂,讀者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文化。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關系中的景觀語言一樣,是有多重含義的,這都是因為人是符號的動物;而景觀符號,是人類文化和理想的載體。

3.景觀設計的概念

景觀設計是指通過對環(huán)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xié)調,和諧共存。她是大工業(yè)時代的產物、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融合了工程和藝術、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精髓,創(chuàng)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幫助人們塑造一種新的生活意識,更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3.1景觀設計所涵蓋的領域

景觀設計具有廣泛的領域,大到國土與區(qū)域規(guī)劃設計,小到庭院,甚至室內的綠色空間設計;從純自然的生態(tài)保護和恢復,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間設計,都是景觀設計多涵蓋的領域。以下就初步的談一下景觀設計所涵蓋的領域:

3.1.1城鎮(zhèn)規(guī)劃

景觀設計師很早就開始擔當城市物質空間的規(guī)劃角色,城鎮(zhèn)規(guī)劃是城市空間的中心規(guī)劃。城鎮(zhèn)規(guī)劃是針對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的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劃者運用區(qū)域規(guī)劃技術與法規(guī)、常規(guī)規(guī)劃、概念規(guī)劃、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來確定城市地域內的布局與組織。城鎮(zhèn)規(guī)劃也涉及到“城市設計”內容,如廣場、街道景觀等開放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發(fā)展。

3.1.2場地和社區(qū)規(guī)劃

環(huán)境設計是景觀設計專業(yè)的核心問題。涉及到居住區(qū)、商業(yè)、工業(yè)、各機構的室內空間以及公共空間等室外空間的細部設計。它把場地作為藝術研究的對象來看待,綜合平衡室內與室外的軟、硬表面,建筑物與植物的材料選擇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詳細的構筑物的規(guī)劃說明與準備等。

場地規(guī)劃以某一地塊內的建筑和自然元素的協(xié)調與安排為基礎,場地規(guī)劃項目涉及單幢建筑的土地設計、辦公區(qū)公園設計、購物中心或整個居住社區(qū)的地塊設計等。從更大的職業(yè)范圍講,基地設計還包括基地內自然元素與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審美性以及生態(tài)等敏感性的組織與整合。其中,基地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地形、植物、水系、野生動物和氣候。敏感性的設計有利于減少環(huán)境壓力與消耗,從而提高基地的價值。

3.1.3景觀規(guī)劃

區(qū)域景觀規(guī)劃對于很多景觀設計師(LandscapeArchitect)來講是個逐漸擴展的實踐領域。它隨著過去一年來公眾環(huán)境意識的覺醒而發(fā)展。它融合了環(huán)境規(guī)劃與景觀設計。在這個領域,景觀設計師針對土地與流域的規(guī)劃、管理等全部范圍,包括自然資源調查、環(huán)境壓力狀況分析、視覺分析和岸線管理等。

3.1.4公園與休閑區(qū)規(guī)劃

公園與休閑區(qū)規(guī)劃包括創(chuàng)造與改造城市、鄉(xiāng)村、郊區(qū)的公園與休閑地帶。同時發(fā)展成為更大范圍的自然環(huán)境規(guī)劃。如國家公園規(guī)劃、郊野規(guī)劃、野生動物保護地規(guī)劃等。

3.1.5土地發(fā)展規(guī)劃

土地發(fā)展規(guī)劃包括大范圍與多區(qū)域的未發(fā)展土地的規(guī)劃和小面積的城市、鄉(xiāng)村和歷史地段的基地設計。同時在政策規(guī)劃與個體發(fā)展計劃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在這一領域,景觀設計師需要掌握房地產經(jīng)濟及其發(fā)展組織過程的知識,同時還應理解土地開發(fā)與發(fā)展的客觀限制條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與廣博的知識,景觀設計師通常是這一學科領域的綜合學科設計小組的帶頭人。

3.1.6旅游和休閑地規(guī)劃

基地的歷史性保護與復興如公園、私家花園、場地、濱水區(qū)和濕地等的保護與復興。它涉及到基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的維持與保護、作為歷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塊的保護、地段的歷史記憶與質量的恢復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發(fā)展與更新。

3.2景觀設計的拓展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景觀設計的形式與內涵也在不斷的變化。要使景觀的發(fā)展跨越障礙,實現(xiàn)可持續(xù),則要求景觀設計作出相應的拓展,首先應該是觀念上的拓展:

3.2.1生態(tài)設計觀

生態(tài)設計觀念或結合自然的設計觀念,已被設計者和研究者倡導了很長的時間,隨著全球化帶來的環(huán)境價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態(tài)設計觀必然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可以將其概括為:

不僅考慮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將設計作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環(huán)的一個手段,充分體現(xiàn)地域自然生態(tài)的特征和運行機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設計中盡量避免對地形構造和地表機理的破壞,尤其是注意繼承和保護地域傳統(tǒng)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觀;

從生命意義角度去開拓設計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體現(xiàn)了生命優(yōu)于物質的主題;

通過設計重新認識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建構更好的生態(tài)倫理。

3.2.2人性設計觀

全球化是人類推動的,人類是世界的主體,是技術的掌握者、文化的繼承者、自然的維護者。景觀設計觀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義,超越功能意義設計,進入到人性化設計。具體包括:

以人為本,設計中處處體現(xiàn)對人的關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環(huán)境行為模式獲得使用者的認同;

呼應現(xiàn)代人性意義,對人類生活空間與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與人類的多樣性和發(fā)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變化和內涵的多義性。

3.2.3多元設計觀

多元的景觀發(fā)展要求景觀設計強化地方性和多樣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來豐富全球景觀資源。其觀念具體包括:

根據(jù)地域中社會文化的構成脈絡和特征,尋找地域傳統(tǒng)的景觀體現(xiàn)和發(fā)展機制;

以演進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地域的文化傳統(tǒng),將地域傳統(tǒng)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與景觀現(xiàn)實及未來發(fā)展相結合,使之獲得持續(xù)的價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閉的地域概念,結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術和信息手段來詮釋和再現(xiàn)古老文化的精神內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內涵與實質,棄絕標簽式的符號表達。

3.2.4信息設計觀

傳統(tǒng)的景觀設計集中于展示形態(tài)與空間,滿足功能需求。全球化發(fā)展的今天要求景觀承載更多的信息,相應的景觀設計必然集中于信息,體現(xiàn)時間優(yōu)于空間的概念。其具體包括:

應對于信息處理,設置信息調節(jié)、疏導的空間,留有增容余地和彈性發(fā)展的場所;

為有效讀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簡潔、色彩奪目的形式,尤其是對符號標志系統(tǒng)的處理;

將信息技術融進設計理念和人的審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層次上與情感抒發(fā)融為一體;

創(chuàng)造互動景觀,使景觀應對于不同信息而變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種角色,承載某種功能。

3.2.5技術設計觀

全球化時期的景觀發(fā)展充分利用技術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應的設計觀念也必然緊密結合技術。表現(xiàn)在:

體現(xiàn)技術理性,設計作為與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環(huán)境變化的回答,反思技術的優(yōu)越性和潛在危險;

體現(xiàn)技術理性,反映技術與人類情感相融合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技術審美觀念的多樣化趨勢;

體現(xiàn)景觀智能化趨勢,創(chuàng)造有“感覺器官”的景觀,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機體般活性運轉,良性循環(huán);

尊重地域適宜技術所呈現(xiàn)的景觀形式,將其轉化為新的設計語言。

3.2.6創(chuàng)新技術觀

除了技術直接導致創(chuàng)新景觀之外,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各種思想自由廣泛傳播、交流而激發(fā)的靈感也成為創(chuàng)新景觀的源泉,相應的設計觀強調變化、彈性。具體包括:

將更多景觀要素納入設計中,用多樣詞匯表達個性化設計;

改變思維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彈性、模糊、不確定設計的價值;

虛幻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并駕齊驅,以多重尺度拓展創(chuàng)意空間。

3.2.7藝術設計觀

隨著人類素質的提高和更多休閑時間投入文化藝術活動,藝術和生活界限正在消失,人類生存的一切環(huán)境都被賦予藝術色彩,相應的景觀設計觀念包括:

強化對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觀與建筑、規(guī)劃、園林有更大的融合;

將審美的生存觀念體現(xiàn)于設計中,通過設計將審美上升為人的生存范疇;

結合時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與和諧的景觀藝術;

設計藝術水準的提高取決于對現(xiàn)實的了解、文化的領悟、技術的掌握和個性的發(fā)揮。

4.景觀設計要素

景觀設計的要素包括景觀設計的素材的特點和基本知識。

所有的景觀都是通過景觀要素來體現(xiàn)的,景觀設計的素材和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體,鋪地和景觀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設計的基礎,其余是設計的要素。

4.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觀設計最基本的場地和基礎。這里談的地形,是指景觀綠地中地表各種起伏形狀的地貌。在規(guī)則式景觀中,一般表現(xiàn)為不同標高的地坪、層次;在自然式景觀中,往往因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觀設計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內容。地形地貌總體上分為山地和平原。進一步可以劃分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為凹地、凸地等。在景觀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慮生態(tài)學的觀點,營造符合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自然景觀,減少對其環(huán)境的干擾和破壞。同時,可以減少土石方量的開挖,節(jié)約經(jīng)濟成本。因此,充分考慮應用地形特點,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觀元素的基礎。景觀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響總體規(guī)劃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4.1.1限制因素

景觀地形設計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現(xiàn)狀,而要充分體現(xiàn)總體規(guī)劃的意圖,作必須的工程措施。所以每個景觀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

這里要考慮幾方面的限制因素: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關。同時還要考慮到因堆山而挖湖所減少的陸地面積并不小。例如,北京頤和園面積并不小(約300公頃),但其中水面占了3/4,陸地中又有2/3是山、丘,平地只占到全園面積的7%,因此節(jié)假日就顯得擁擠。按此,估計游人會比較集中的中心景觀要留有足夠的平地,這也是防震備戰(zhàn)所必須。上海長風公園37公頃,水面積約占4l%,而陸地中有82%是綠地,現(xiàn)在看來并無不當。明計成在《園冶》里有一段話"約十畝之基,須開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馀七分之地,為壘土者四,高卑無淪,栽竹相宜。"可供參考。

經(jīng)濟因素。有人計算,用1:2.5的坡度堆一個10米高的山,山頂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據(jù)估計,單是土方價約近50萬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達10余萬方了。因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數(shù)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畫龍點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以上海為例,50-60年代的楊浦、和平、虹口公園因有日偽時期彈藥庫、靶場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園因人防工程出氣口而堆山;80年代楓涇公園因原址土丘而設計地形,皆合乎當時當?shù)厍槔怼?0年代濱海人工森林為改善種植條件和景觀而挖魚塘堆山;現(xiàn)在閔行區(qū)和環(huán)線指揮部計劃利用七寶附近垃圾山作公園,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4.1.2作用

景觀設計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簡單的來說,主要有四點:

改善植物種植條件,提供干、濕,以至水中;陰、陽、緩陡等多樣性環(huán)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種景觀用途,同時具有灌溉、抗旱、防災作用。

創(chuàng)造園林活動項目,建筑所需各種地形環(huán)境。

組織景觀空間,形成優(yōu)美園林景觀。

4.1.3設計手法

在具體的設計表現(xiàn)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術,如VR仿真技術手段進行三維地形的表現(xiàn),以便真實地模擬實際地形,表達景觀設計后的場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戶進行交流溝通。

4.2植被設計

植被是景觀設計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觀設計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種大、小喬木等。巧妙合理地運用植被不僅可以成功營造出人們熟悉喜歡的各種空間,還可以改善住戶的局部氣候環(huán)境,使住戶和朋友鄰里在舒適愉悅的環(huán)境里完成交談、駐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動。

4.2.1功能

植被的功能包括視覺功能和非視覺功能。非視覺功能指植被改善氣候、保護物種的功能;植被的視覺功能指植被在審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曠神怡。通過視覺功能可以實現(xiàn)空間分割,形成構筑物,景觀裝飾燈功能。

Gary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環(huán)境品質》中將植被的功能分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調節(jié)氣候功能、美學功能。

建筑功能:界定空間、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間和創(chuàng)造系列景觀等,簡言之,即空間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視線誘導。

調節(jié)氣候功能:遮蔭、防風、調節(jié)溫度和影響雨水的匯流等。

美學功能:強調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設計元素,使其作為景觀焦點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別、質地等特點還可以形成小范圍的特色,以提高景觀的識別性,使景觀更加人性化。

4.2.2其他事項

景觀中的植被綠化設計,還應該注意其他一些事項:

與景觀道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中心綠島、回車島等;行道樹;花缽、花樹壇、樹陣;兩側綠化。

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qū)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xiàn)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道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要考慮把"綠"引伸到道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占鋪砌面2/3以上。在道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道路和綠地的高低關系。設計好的道路,常是淺埋于綠地之內,隱藏于綠叢之中的。尤其是山麓邊坡外,景觀中的道路一經(jīng)暴露便會留下道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因此設計者往往要求路比"綠"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帶來的是匯水問題,這時單邊式道路兩側,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淺的明溝,降雨時匯水瀉入的雨水口,天晴時乃是草地的一種起伏變化。

城市道路的綠化,與道路的性質相關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觀大道、步行街等。

4.3道路設計

這里所說的道路,是指景觀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景觀的骨架、網(wǎng)絡。景觀道路的規(guī)劃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觀面貌和風格。例如,我國蘇州古典園林,講究峰回路轉,曲折迂回,而西歐古典園林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

景觀道路和多數(shù)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于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游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觀道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觀一部分。總之,當人們到景區(qū),沿路可以休憩觀景,景觀道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

4.3.1景觀道路分類

一般景觀的景觀道路分為三種:

主要道路。貫通整個景觀,必須考慮通行、生產、救護、消防、游覽車輛。寬7-8米。

次要道路。溝通景區(qū)內各景點、建筑,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休閑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1.0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達到健身目的,同時又不失為一個好的景觀。

4.3.2景觀道路線型

規(guī)劃中的景觀道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guī)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景觀風格。當然采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仔細觀察,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guī)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蕩路、毛氈大花壇是規(guī)則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這樣相互補充也無不當。不管采取什么式樣,景觀道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筑。

景觀道路并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景觀道路可以是不對稱的。最典型例子是上海的浦東世紀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線向南移了10米,北側人行道寬44米,種了6排行道樹。南側人行道寬24米,種了兩排行道樹;人行道的寬度加起來是車行道的兩倍多。

景觀道路也可以根據(jù)功能需要采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道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道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景觀用地并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而在條件并不太好的地區(qū),一般就不是這樣。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景觀道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tài),但是有的地區(qū)景觀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jù)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以明·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景觀道路的交叉要注意幾點:

避免多路交叉。這樣路況復雜,導向不明。

盡量靠近正交。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寬度、鋪裝、走向上應有明顯區(qū)別。

要有景色和特點。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對景,讓人記憶猶新而不忘。

園路在山坡時,坡度≥6,要順著等高線作盤山路狀,考慮自行車時坡度≤8,汽車≤15;如果考慮人力三輪車,坡度還小,為≤3。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臺階。景觀道路和等高線斜交,來回曲折,增加觀賞點和觀賞面,未嘗不是好事。

安排好殘廢人所到范圍和用路。

4.4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和植被設計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視線誘導(包括人流、車流)。這里植被設計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無論是運用何種素材進行景觀設計,首要的目的是滿足設計的使用功能。地面鋪裝和植被設計在手法上表現(xiàn)為構圖,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對環(huán)境的識別性。在明晰了設計的目標后,可以放心地探討地面鋪裝的作用、類型和手法。

4.4.1考慮因素

一般的道路鋪裝,通常采用塊料-砂、石、木、預制品等面層,砂土基層即屬該類型的景觀道路。這是上可透氣,下可滲水的園林--生態(tài)--環(huán)保道路。采用這種道路有很多優(yōu)點,主要是基于下面幾點考慮:

符合綠地生態(tài)要求??赏笟鉂B水,極有利于樹木的生長,同時減少溝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補充。

與景觀相協(xié)調。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跡。尤其是郊區(qū)人工森林這種類型綠地,粗獷一些并無不當。

新建的景觀,往往因地形變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道路、廣場處于新填土之上。

景觀的綠地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不斷補充完善。這種路面鋪裝適于分期建設,甚至臨時放個過路溝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極容易不必如剛性路面那樣開腸剖肚。

景觀綠地除建設期間外,道路車流頻率不高,重型車也不多。

是我國園林傳統(tǒng)做法的繼承和延伸。

4.4.2注意事項

塊料路面的鋪砌要注意幾點:

廣場內同一空間,道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一個整體,達到統(tǒng)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景觀道路的鋪裝來表達道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qū)域。

一種類型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么鋪裝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閑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道路所在其他的景觀要素的特征,以創(chuàng)造富于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huán)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明朝的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huán)境、空間相協(xié)調,還要適于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shù),要與路面寬度相協(xié)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

塊料路面的邊緣,要加固。損壞往往從這里開始。

側石問題。園路是否放側石,各有己見。一般來說要依實而議定,①看使用清掃機械是否需要有靠邊;②所使用砌塊拼砌后,邊緣是否整齊;③側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園路邊緣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園路兩側綠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綠化尚未成型時,須以側石防止水土沖刷。

建議多采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樸實無華,價廉物美,經(jīng)久耐用。甚至于舊料、廢料略經(jīng)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國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巖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舊磚瓦,何嘗不是傳統(tǒng)園路的好材料。

4.4.3地面鋪裝的作用

為了適應地面高頻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濘難走;

給使用者提供適當范圍的堅固的活動空間;

通過布局和圖案引導人行流線。

4.4.4地面鋪裝的類型

根據(jù)鋪裝的材質可以分為:

瀝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國道。

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國道。

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種公園、廣場。

磚砌鋪裝;用于城市道路、小區(qū)道路的人行道、廣場。

石材鋪裝

預制砌塊

地面鋪裝的手法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線性、流行性、拼圖、色彩、材質搭配等手法為使用者提供活動的場所或者引導行人通達某個既定的地點。

4.5水體設計

一個城市會因山而有勢,因水而顯靈。為表現(xiàn)自然,水體設計是造園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論哪一種類型的景觀,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無水不活。喜水是人類的天性。水體設計是景觀設計的重點和難點。水的形態(tài)多樣,千變萬化。

圖4.4景觀設計中的水體設計

4.5.1水體分類

景觀設計大體將水體分為靜態(tài)水和動態(tài)水的設計方法。靜有安詳,動有靈性。自然式景觀以表現(xiàn)靜態(tài)的水景為主,以表現(xiàn)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森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人們或觀賞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觀賞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魚,或觀賞水中芙蕖睡蓮,或觀賞水中皎潔的明月……自然式景觀也表現(xiàn)水的動態(tài)美,但不是噴泉和規(guī)則式的臺階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xiàn)經(jīng)人工美化的自然。動態(tài)的水一般是指人工景觀中的噴泉、瀑布、活水公園等。自然狀態(tài)下的水體和人工狀態(tài)下的水體,起側面、底面也是不一樣的。自然狀態(tài)下的水體。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邊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狀態(tài)下的水體。如噴水池、游泳池等,其側面、底面均是人工構筑物。

根據(jù)水景的功能還可以將其分為觀賞類,嬉水類。

4.5.2考慮因素

水體設計要考慮以下幾點:

水景設計和地面排水結合;

管線和設施的隱蔽性設計;

防水層和防潮性設計;

與燈光照明相結合;

寒冷地區(qū)考慮結冰防凍。

4.5.3注意事項

從總體看,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無論是一塊綠地、一個公園的水體,應服從總體要求,有一個統(tǒng)一的構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規(guī)則,是隱是現(xiàn),有無欄干小徑,要看整體的地域位置、風格面貌而定。一個園內不同區(qū)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幾種池岸的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廣場建筑而規(guī)則,彼岸近丘陵叢林而自然,也不失為一種變化和對比,注意點是交接如何過渡。

·池岸的設計要考慮安全因素.一般近岸處水宜淺(2/5-3/5),面底坡緩(1/3-1/5),以求節(jié)約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須多費匠心。

·水面使用功能不同,如觀賞魚、植荷蓮、劃舟艇、顯倒影、噴水、游泳、溜冰等,也會使景觀和水深淺、水波浪不盡相同,而影響池岸設計。

·選材既關及景觀,也決定造價,從經(jīng)濟上也要多加考慮。

4.5.4設計要點

水景設計的要點是什么呢?一是水質。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難。

"死水一潭",會讓游人掩鼻而過,會讓管理部門叫苦連天。回憶歷史,上海的肇嘉浜,北京的龍須溝,皆因惡臭污染而被管道代替,居民拍手稱快。因此,在造型的同時,更要對水補充、排泄、循環(huán)、凈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考慮,真正做到"綠色"、"生態(tài)",才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期間,還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一條環(huán)境居住區(qū)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溝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溝通,這樣沒有死水斷頭浜之虞。

(2)水體不同形狀、深淺、寬狹的設計,象征著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溪流、池湖、港灣、半島、河埠……有著不同的景觀,起著不同的生態(tài)作用。

(3)在不同的水體環(huán)境,布置各種不同的動植物,如水中的荷蓮,水邊的蘆葦,魚類……即使在小環(huán)境,也體現(xiàn)生物的多樣性。如能有意識選擇一些環(huán)保生物,則更有利。

(4)以瀑布、涌泉作為動力,創(chuàng)造水位高差,讓水體自然循環(huán)流動,產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動態(tài)水景觀;增加水體與大氣、沙石的接觸,提高含氧量。古諺:"流水不腐",是水景設計的座右銘。

(5)除因建筑、交通等需要,構造部分水上建筑外,大部分緩坡入水,植物護岸,碎石、泥砂底。這樣的水系造價不會太高,更重要的是,與地下水共同組成一個系統(tǒng)。因此,選定一個合理的水面標高,至為重要。

(6)因為各種不同緩坡、不同水面寬狹,造就了各處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緩,淺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沖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環(huán)。大型水面,還要兼顧交通、娛樂、生產的種種需要。

(7)以開挖水渠及緩坡之土方,堆疊地形,分隔空間,改善種植條件,而減少土方運量,取"一箭雙雕"之功利。

(8)引導雨水沿著起伏地形滲透、流淌,匯而成河。這里沒有淹漬、沖刷,也減少排水工程量。僅在出口處設溢水、單向閥門,干旱缺雨季節(jié),以人工辦法補充水源。

(9)在流域附近的綠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雨水的回收利用,是綠色生態(tài)區(qū)的重要標準。

4.6設施景觀

設施景觀主要指各種材質的公共藝術雕塑或者與藝術化的公共設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電話、指示牌、路標等。它們作為城市中的景觀的一些小元素是不太引人注意的,但是它們卻又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施,是現(xiàn)代室外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人又稱它們是“城市家具”。還有一些大的設施在人們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如運動場等。無論這些設施的大小,它們都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城市整體環(huán)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觀營建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又被成為“設施景觀”。

4.6.1運用原則

景觀的設計當然應該首先注重實用,同時其所設置的環(huán)境也是人們戶外活動的場所,所以應該以適合、適用為原則。各項設施、設備應該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設施和設備,并考慮外觀美,以增加環(huán)境視覺美的趣味。必須要了解設施物的實質特征(如大小、質量、材料、生活距離等)、美學特征(大小、造型、顏色、質感)以及機能特征(品質影響及使用機能),并預期不同的設施設計及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質和感覺,確定發(fā)揮其潛能。

另外,設計中還必須考慮到設施景觀的安全性,以防止它們被盜或遭到破壞,大型的運動設施應建造必要的圍護。對于小型的設施應該把它們牢固的安裝在地面或者墻上,保證所有的裝配構件都沒有被移動、拆卸的可能。

4.6.2景觀設施分類

按照設施景觀的服務用途,可以將景觀分為七類:

休息設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務設施如電話亭,灘亭、郵筒等。

信息設施如標志、指示牌等。

衛(wèi)生設施如飲用水栓、洗手洗腳設施、垃圾桶、公用廁所等。

運動設施如各類運動場、球場、高爾夫球場等

游樂設施如兒童游戲設施等

交通設施如分隔墩、隔離墩、路障、候車亭等。

5.景觀設計方法

景觀設計是多項工程配合相互協(xié)調的綜合設計,就其復雜性來講,需要考慮交通、水電、園林、市政、建筑等各個技術領域。各種法則法規(guī)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體的設計中,運用好各種景觀設計要素,安排好項目中每一地塊的用途,設計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質的、滿足客戶需要的、比較適用的方案。景觀設計中一般以建筑為硬件,綠化為軟件,以水景為網(wǎng)絡,以小品為節(jié)點,采用各種專業(yè)技術手段輔助實施設計方案。

從設計方法或設計階段上講,大概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5.1構思

構思是一個景觀設計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景觀設計的最初階段。從學科發(fā)展方面和國內外景觀實踐領域來看,景觀設計的含義相差甚大。一般的觀點都認為景觀設計是關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決土地、人類、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它涉及包括區(qū)域、新城鎮(zhèn)、鄰里和社區(qū)規(guī)劃設計,公園和游憩規(guī)劃,交通規(guī)劃,校園規(guī)劃設計,景觀改造和修復,遺產保護,花園設計,療養(yǎng)及其他特殊用途區(qū)域等很多的領域。同時,從目前國內很多的實踐活動或學科發(fā)展來看,著重于具體的項目本身的環(huán)境設計,這就是狹義上的景觀設計。但是這兩種觀點并不相互沖突。

綜上所述,無論是關于土地的合理使用,還是一個狹義的景觀設計方案,構思是十分重要的。

構思是景觀規(guī)劃設計前的準備工作,是景觀設計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構思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其使用功能,充分為地塊的使用者創(chuàng)造、安排出滿意的空間場所,又要考慮不破壞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盡量減少項目對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干擾。然后,采用構圖以及下面將要提及的各種手法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

5.2構圖

在構思的基礎上就是構圖的問題了。構思是構圖的基礎,構圖始終要圍繞著滿足構思的所有功能。在這當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中國早在步入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進入和親協(xié)調的階段,所以在造園構景中運用多種手段來表現(xiàn)自然;以求得漸入佳境、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效果。而現(xiàn)代的景觀設計思想也在提倡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觀設計師的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社區(qū)、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景觀設計構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平面構圖組合和立體造型組合。

平面構圖:主要是將交通道路、綠化面積、小品位置,用平面圖示的形式,按比例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

立體造型:整體來講,是地塊上所有實體內容的某個角度的正立面投影;從細部來講,主要選擇景物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來反映,從以下的設計手法中可以體現(xiàn)出這層意思。

5.3對景與借景

景觀設計的構景手段很多,比如講究設計景觀的目的、景觀的起名、景觀的立意、景觀的布局、景觀中的微觀處理等,這里就一些在平時工作中使用很多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方法做一些介紹。景觀設計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軸線和道路軸線,在軸線盡端的不同地方,安排一些相對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這種從甲觀賞點觀賞已觀賞點,從乙觀賞點觀賞甲觀賞點的方法(或構景方法),就叫對景。對景往往是平面構圖和立體造型的視覺中心,對整個景觀設計起著主導作用。對景可以分為直接對景和間接對景。直接對景是視覺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景,如道路盡端的亭臺、花架等,一目了然;間接對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軸線上或行走的路線上,其布置的位置往往有所隱蔽或偏移,給人以驚異或若隱若現(xiàn)之感。

借景也是景觀設計常用的手法。通過建筑的空間組合,或建筑本身的設計手法,將遠處的景致借用過來。大到皇家園林,小至街頭小品,空間都是有限的。在橫向或縱向上要讓人擴展視覺和聯(lián)想,才可以小見大,最重要的辦法便是借景。所以古人計成在《園冶》中指出,“園林巧于因借”。借景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之分。借遠方的山,叫遠借;借鄰近的大樹叫鄰借;借空中的飛鳥,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魚,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應時而借。如蘇州拙政園,全面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到幾百米以外的北寺塔,這種借景的手法可以豐富景觀的空間層次,給人極目遠眺、身心放松的感覺。

5.4添景與障景

當一個景觀在遠方,或自然的山,或人為的建筑,如沒有其他景觀在中間、近處作過渡,就會顯得虛空而沒有層次;如果在中間、近處有小品、喬木作中間、近處的過渡景,景色顯得有層次美,這中間的小品和近處的喬木,便叫做添景。如當人們站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觀賞萬壽山遠景時,萬壽山因為有倒掛的柳絲作為裝飾而生動起來。

“佳則收之,俗則屏之”是我國古代造園的手法之一,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也常常采用這樣的思路和手法。隔景是將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觀中,將亂差的地方用樹木、墻體遮擋起來。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斷行進路線或逼迫其改變方向的辦法用實體來完成。

5.5引導與示意

引導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采用的材質有水體、鋪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園的水體,水流時大時小,時寬時窄,將有人引導到公園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說明的形式如路標、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過地面鋪裝、樹木的有規(guī)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處,給人以身隨景移“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感覺。

5.6滲透和延伸

在景觀設計中,景區(qū)之間并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而變之。使景物融為一體,景觀的延伸常引起視覺的擴展。如用鋪地的方法,將墻體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將室內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為延伸,產生連續(xù)不斷的效果。滲透和延伸經(jīng)常采用草坪、鋪地等的延伸、滲透,起到連接空間的作用,給人在不知不覺中景物已發(fā)生變化的感覺。在心理感受上不會“嘎然而止”,給人良好的空間體驗。

5.7尺度與比例

景觀設計主要尺度依據(jù)在于人們在建筑外部空間的行為,人們的空間行為是確定空間尺度的主要依據(jù)。如學校的教學樓前的廣場或開闊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過于局促。太大了,學生或教師使用、停留會感覺過于空曠,沒有氛圍;過于局促會使得人們在其中會覺得過于擁擠,失去一定的私密性,這也是人們所不會認同的。因此,無論是廣場、花園或綠地,都因該依據(jù)其功能和使用對象確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適的尺度和比例會給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適的尺度和比例則會讓人感覺不協(xié)調,特別的別扭。以人的活動為目的,確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讓人感到舒適、親切。

具體的尺度、比例,許多書籍資料都有描述,但最好的是從實踐中把握感受。如果不在實踐中體會,在親自運用的過程中加以把握,那么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真正掌握合適的比例和尺度的。比例有兩個度向,一是人與空間的比例,二是物與空間的比例。在其中一個庭院空間中我們安放點景的山石,多大的比例合適呢?應該照顧到人對山石的視覺,把握距離以及空間與山石的體量比值。太小,不足以成為視點;太大,又變成累贅??傊叨群捅壤目刂?,但從圖畫方面去考慮是不夠的,綜合分析、現(xiàn)場的感覺才是最佳的方法。

5.8質感與肌理

景觀設計的質感與肌理主要體現(xiàn)在植被和鋪地方面。不同的材質通過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質感與肌理效果。如花崗石的堅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紋理和細膩,草坪的柔軟,樹木的挺拔,水體的輕盈。這些不同材料加以運用,有條理地加以變化,將使景觀富有更深的內涵和趣味。

5.9節(jié)奏與韻律

節(jié)奏與韻律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觀的處理上節(jié)奏包括:鋪地中材料有規(guī)律的變化,燈具、樹木排列中以相同間隔的安排,花壇座椅的均勻分布等。韻律是節(jié)奏的深化。如臨水欄桿設計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韻律,整個臺地都用弧線來裝飾,不同弧線產生了向心的韻律來獲得人們的贊同。

以上是景觀設計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們是相互聯(lián)系綜合運用的,并不能截然分開。只有在了解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專業(yè)設計實踐,才能很好地將這些設計手法,熟記于胸,靈活運用于方案之中。

6.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六個大的方面來研究了景觀設計的要素,它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述了景觀,探討了景觀的本質,為進一步研究景觀設計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景觀設計的方法研究是在探討景觀設計要素的基礎上進行的。景觀設計有非常多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涉及到的九種方法,這是其中最基本的部分?;诒菊撐难芯抗ぷ鞯贸鲆韵陆Y論。

1.景觀設計的要素

景觀設計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體,鋪裝和設施景觀。

2.景觀設計的方法

景觀設計的方法包括構思、構圖、對景與借景、添景與障景、引導與示意、滲透和延伸、尺度與比例、質感與機理、節(jié)奏與韻律。

3.景觀設計的終極目標

景觀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融合了工程和藝術、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精髓,創(chuàng)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幫助人們塑造一種新的生活意識,更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創(chuàng)造和諧。

此外,我們在研究景觀設計的要素和研究方法的同時,景觀設計也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和思考:

人的需求應該放在景觀設計的第一位。

利用自然條件展現(xiàn)特色。

保護和發(fā)展歷史文化特色。

著眼于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參考文獻:

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風水與理想景觀的文化意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tài)與感知,科學出版社,1998

尚郭,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景觀,天津大學學報增刊,1989

王向榮、林箐,西方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王曉俊,西方現(xiàn)代園林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英)PaulCooper,劉林海譯,新技術庭園,貴州科技出版社,2002

俞孔堅、李迪華,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杜,2003

何依,中國當代小城鎮(zhèn)規(guī)劃精品集,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年3月

?;鄱鳎鞘兄行膹V場主導功能的演變給我們的啟示,城市規(guī)劃,2002(1)35-37

垫江县| 乌拉特中旗| 运城市| 武宁县| 柳江县| 黔西| 韶山市| 塔河县| 永城市| 通道| 塔河县| 新郑市| 明溪县| 朝阳区| 樟树市| 邵东县| 清新县| 陆川县| 滦平县| 尼玛县| 福建省| 梅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大方县| 五峰| 南丰县| 安塞县| 台北县| 南开区| 阳东县| 通州区| 青龙| 鄂伦春自治旗| 陵川县| 涞源县| 澳门| 陇川县| 绥德县| 鄂托克前旗| 浦城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