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黨員隊伍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松原市共有105個鄉(xiāng)鎮(zhèn)黨委,1105個村黨支部,31414名農民黨員。其中:35歲以下4406人,占14.0%。36-55歲的14192人,占45.2%。56歲以上的12816人,占40.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296人,占16.9%。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的25098人,占79.9%。文盲1020人,占3.2%;從事農牧漁生產一線的24447人,占77.8%。務工經商的2651人,占8.4%。喪失勞動能力的4316人,占13.8%。發(fā)揮作用好的19780人,占63.0%。中等的10321人,占32.8%。差的1313人,占4.2%。全市共有農民入黨積極分子6720人。
從調查的情況看,全市農民黨員隊伍主流是好的。截止2002年底,農民黨員占全市黨員總數(shù)的29.0%;新發(fā)展農民黨員的質量比較高,一些有文化的優(yōu)秀青年農民、致富能手、科技帶頭人加入了黨組織。廣大農民黨員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在促進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fā)展上發(fā)揮了生力軍的作用。
一、農民黨員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經驗
近年來,全市農村各級黨組織從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維護農村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出發(fā),把加強農民黨員隊伍建設作為推動整個農村工作的突破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使農民黨員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堅持教育先行,培訓提高,力求農民黨員的高素質。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每個村黨支部都建立了黨員活動室,購買了學習教材、農村實用科技光碟,配齊了黨員電教設備,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促進各類知識的傳播。二是認真辦好黨訓班。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民黨員進行黨的政策理論培訓。每年年初,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支部提前制定規(guī)劃,拿出詳細的活動方案,嚴格培訓時間和內容,充分利用夏鋤和冬閑兩個季節(jié),舉辦3-5天的集中培訓,保證了培訓時間,提高了培訓質量。三是注重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雙提高。各級黨組織努力拓寬培訓渠道和內容,定期組織黨員學習政治理論、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和農村實用技術及文化知識,使農民黨員的政策水平、思想觀念、科技素養(yǎng)、致富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寧江區(qū)善友鎮(zhèn)黨委在鎮(zhèn)內建立了農業(yè)科技展館,定期組織農民黨員參觀學習,既培訓黨的知識,又聘請區(qū)內知名的農藝師授課,每年保證兩次大型培訓,農民黨員參訓率達95%以上。
2、堅持管理規(guī)范,疏通“出口”,力求組織生活正?;膶嶋H出發(fā),針對農民黨員隊伍的特點,建立健全了黨內各項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向管理要效益,形成了農民黨員管理的長效機制。針對農民黨員外出務工經商、流動性大的特點,及時發(fā)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制定了“流動黨員匯報制度”,使他們始終處于黨組織的監(jiān)督之下,增強其組織紀律性。對“在家”的黨員的日常管理,從健全和完善黨員學習制度、“”制度、黨員聯(lián)系群眾制度入手,嚴格黨內組織生活,用制度規(guī)范約束黨員的行為,凝聚隊伍。認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對不合格黨員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進行批評教育,限期改正;對屢教不改者,絕不姑息遷就,進行嚴肅的組織處理。扶余縣在民主評議黨員中,制定了農民黨員“十好標準”,按照要求和步驟在黨員中進行評議,發(fā)放征求意見卡,廣泛征求黨外群眾意見。通過評議,對基本合格黨員,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改正。對群眾反映強烈,評議確定為不合格黨員,堅決勸退或予以除名。僅近兩年,全縣農民黨員限期改正的有245名,勸退或除名的有31名,保證了黨員隊伍“出口”的暢通。
3、堅持發(fā)展標準,嚴把“入口”,力求“源頭”的高質量。一是制定科學的發(fā)展計劃。為有效解決生產一線農民黨員少的問題,在制定發(fā)展計劃時,要求每個村黨支部每年至少發(fā)展1名農民黨員。幾年來,每年新發(fā)展農民黨員1200名,占當年發(fā)展總數(shù)的34.8%。二是夯實基礎,大力加強農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農村各級黨組織積極加強對青年農民的政治啟發(fā)教育引導工作,有意識地吸引和接收那些致富能手和敢闖市場、“會過日子”的農民,為農民黨員隊伍備足后續(xù)力量。目前,全市農民入黨積極分子總數(shù)已達到6720人,占積極分子隊伍總數(shù)的31.4%。三是嚴密程序,堅持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實行發(fā)展黨員公示制,擴大民主,增強透明度。落實發(fā)展黨員責任追究制,嚴肅紀律,明確對專兼職組織員的責任要求,實行誰培養(yǎng)誰負責,誰考察誰負責,保證了發(fā)展黨員工作的質量。前郭縣委組織部在發(fā)展農民黨員過程中,縣委組織員參加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會,共同制定年度發(fā)展計劃,明確提出,在制定計劃時,發(fā)展農民黨員的數(shù)量必須達到70%,發(fā)展村級后備干部、種養(yǎng)業(yè)大戶、科技示范戶必須達到70%。
4、堅持載體新活,凝聚隊伍,力求為農民黨員發(fā)揮作用搭建平臺。各級黨組織堅持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增強農民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提高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大多數(shù)鄉(xiāng)鎮(zhèn)黨委緊緊抓住“七•一”等特殊節(jié)日,開展紀念活動,把黨員組織起來,增強黨的意識。同時,緊密結合本地黨員實際,聯(lián)系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實,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動載體。長嶺縣利發(fā)盛鎮(zhèn)黨委實施了“312”工程(“三培育、一爭創(chuàng)、兩滿意”)。即把黨員培育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育成黨員。把黨員中的優(yōu)秀致富能手培育成村社干部,使黨員成為農民滿意的好黨員,黨支部成為群眾滿意的好支部。乾安縣余字鄉(xiāng)為字村黨支部改變傳統(tǒng)模式,按照黨員的個性特長、素質意愿、實際情況,將全村29名黨員劃分為參政議政型、科技致富型、扶貧幫困型、民主管理型4種類型黨小組,支部對黨小組實行目標管理,建立了崗位責任制,充分地發(fā)揮了各自的作用。
二、農民黨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看,農民黨員隊伍狀況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結構不優(yōu)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一是年齡偏大。農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問題困擾多年,雖然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但由于“底子”沉,矛盾積累多年,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據調查,有一個村20年沒有發(fā)展1名農民黨員。一個村28年只發(fā)展2名黨員。一個村26名黨員,最小的50歲,平均年齡近60歲。全市31414名農民黨員,50歲以上的已達到20487名,占65.2%。70歲以上的也有5840名,占總數(shù)的18.6%。
二是文化偏低。全市農民黨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有5296人,占16.9%。初中、小學的25098人,占79.9%。文盲的還有1020人,占3.2%。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一些農村孩子失學、輟學現(xiàn)象比較突出,個別家長又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受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讀到初中基本到了頭。農村群眾文化程度低,必然導致黨組織培養(yǎng)的農民黨員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弱,后勁不足,循環(huán)往復,難以窮盡。
三是思想偏“左”。據調查,在現(xiàn)有的農民黨員中,49年以前入黨的551人,占1.8%。50年-76年入黨的13524人,占43.1%。76年-92年入黨的7290人,占23.1%,92年以后入黨的10049人,占32.0%。由于受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一些黨員思想比較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安富樂道,固步自封,守業(yè)型多于創(chuàng)業(yè)型。加之我們處于內陸農村,農村的很多黨員,包括黨員干部,思想觀念陳舊,津津樂道的還是計劃體制的東西,搶殘守缺,對黨的改革開放的新方針、新政策,只停留在學習上、口頭上,不能具體化到實際中去。不少農民黨員對市場經濟很不適應,面對激烈的競爭束手無策。搞種養(yǎng)沒技術,做生意怕陪本,入股辦企業(yè)怕砸鍋,從事販運怕上當,承包經營怕吃虧,打工出力怕吃苦。市場廣闊,茫然失措。調查中,有的村書記對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兩推一選”頗有微詞,有的公然稱,還應象過去一樣,組織直接任命好,沒有認識到新形勢下擴大黨內民主的必要性。
四是作用偏小。農民黨員處在農村工作的最前沿,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執(zhí)行者和組織者,是團結帶領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目前,確有相當一部分農民黨員缺少這方面的能力,難以適應農民群眾寄予的希望和提出的要求。黨性低、觀念舊、知識少、技術缺,與“先鋒隊”的標準差距比較大。具體表現(xiàn):致富能力弱化。有一技之長,稱得上致富能手的不到10%。農閑季節(jié)沒事干的占50%。一部分人本身成了“幫扶”對象,日子過得不如普通群眾,處于“治窮無路,致富無門”的境地;黨性觀念弱化。部分村派系斗爭嚴重,家族勢力影響大,一個村幾十名黨員,分成幾派,相互限制,勾心斗角,內耗嚴重。全市有136個行政村,本村產生不了村書記,只能從鄉(xiāng)鎮(zhèn)下派。先鋒模范意識弱化。從發(fā)揮作用看,年輕的黨員比老黨員好,有職黨員比無職黨員好。一部分農民黨員宗旨觀念不強,組織紀律觀念淡薄,有的不愿交黨費、不愿參加組織生活,有的發(fā)牢騷,講怪話,散布消極言論,表現(xiàn)混同于普通群眾甚至不如普通群眾。黨費由村書記一次性墊付,開會過組織生活給黨員記義務工的問題,在個別村黨支部仍然存在。一個村黨支部在選配村支書時,鄉(xiāng)鎮(zhèn)黨委和全體黨員一致推選一個有致富能力的黨員擔任,這名先富起來的黨員不愿承擔義務,從個人利益考慮,以工作不好開展、影響個人收入為由拒絕擔任村書記。
三、原因探析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是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面對新的客觀現(xiàn)實,黨員隊伍“先天不足”,缺乏戰(zhàn)斗力。據統(tǒng)計,全市農民黨員中,“”前入黨的有4606名,占14.7%。當時發(fā)展黨員,主要看成份好、政治純,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歲月更替,現(xiàn)在這批黨員已趨于老齡化,黨性覺悟尚存,但發(fā)揮作用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時期入黨的農民黨員9469名,占30.1%。當時過分強調政治掛帥,思想紅,比重最大,成份復雜,不少魚目混珠,隊伍不純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一時期的農民黨員,帶有深刻的歷史痕跡,現(xiàn)在大多已年近50-60歲,戰(zhàn)斗力下降的趨勢不可逆轉?!啊焙笃谌朦h的農民黨員17339名,占55.2%。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加大了發(fā)展優(yōu)秀青年農民黨員的力度,隊伍狀況略有好轉,這部分黨員成為整個農民黨員隊伍的骨干力量。但由于比例小,發(fā)展不均衡,一些矛盾未從“根上”清除。
2、面對新的挑戰(zhàn),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先鋒形象”不佳,缺乏感召力。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村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和農村利益主體多元化進程的加快,也給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農民黨員帶來新的挑戰(zhàn)。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通過黨的基層組織這個重要載體貫徹下去,廣大農民群眾要從黨員身上評判黨的整體形象。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堡壘弱化,游離于市場經濟發(fā)展之外,沒有走在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最前頭。部分農民黨員,忙于自己發(fā)家致富,或維持生計,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怎樣帶領群眾致富。部分農村黨員干部素質不高,缺乏民主意識,工作透明度差,有事不和群眾商量,甚至以權謀私,造成干群關系緊張,群眾上訪告狀。有的農民黨員自己不是黨的富民政策的積極實踐者和先進生產力的受益者、代表者。因此,他們的言行缺乏說服力、影響力和號召力。致使廣大農村青年入黨積極性不高,黨的意識淡薄,政治上的無所追求。
3、面對新的形勢,黨組織對農民黨員的教育管理不夠,缺乏粘合力。目前,農村正處于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渡的關鍵時期,農民群眾的思想和行為處于激蕩變化之中,我們對農民黨員的教育管理還大多沿襲傳統(tǒng)的模式,存在種種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跟不上。個別基層黨組織對加強農民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關鍵在黨”的觀念樹得不牢。片面認為農村以農為主,只要把農村經濟搞上去,其他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從而重農輕黨,對黨建工作很少過問?!按鹤シN,秋抓收,支部工作沒時候”是不少黨組織的真實寫照。二是思想教育跟不上。在教育對象上,不分層次,“一鍋煮”,搞“老少咸宜”。在方式方法上,墨守陳規(guī),不改良,不創(chuàng)新,習慣于“集中上大課,開會聽報告”,讀讀報紙,念念文件,講講形勢。在教育內容上,千篇一律,“統(tǒng)一食譜”,學用脫節(jié),達不到提高農民黨員致富帶富本領的目的。三是組織管理跟不上。缺乏根據新情況分類管理的有效措施,流于形式。黨組織缺乏威信,控制力不強,組織處理不夠,大批不合格黨員滯留黨內,不能及時吐故納新。
4、面對新的生產方式的變革,農民黨員發(fā)展不平衡,缺乏吸引力。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民黨員發(fā)展工作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解決農民黨員隊伍結構不優(yōu)的根本所在。一是農民黨員隊伍建設“水源”不足的矛盾。從實際看,目前農民入黨積極分子普遍偏少,有不少是湊數(shù)、空數(shù)。不少農村基層領導反映,現(xiàn)在農村好“苗”難找、難留,稍微有點“能水”的都通過“三個一批”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讀書升學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親靠友掛出去一批。剩下的多是思想保守、膽小體弱和老幼婦女,客觀上造成了農村發(fā)展黨員后繼乏人的狀況,直接影響了農民黨員隊伍結構的改善。二是優(yōu)秀青年農民入黨“難”的矛盾。一些村黨支部書記存有私心,害怕“培養(yǎng)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發(fā)展年輕有為的農民入黨,采取“拖、卡、壓”有意設置重重障礙。既沒有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沒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帶領農民致富的新舉措,以無人要求,沒有好“苗”等借口,將優(yōu)秀青年農民拒之于門外。個別黨員和黨組織領導從個人好惡出發(fā),糾纏于個人恩怨,囿于“血緣圈”,搞一言堂,發(fā)展親戚黨、家族黨,甚至“順我者入,逆我者出”,堵塞了農民黨員隊伍的源頭。三是青年農民入黨動機不純的矛盾。個別青年農民要么不要求,要求就想馬上加入。加入組織的同時,不是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目標,也不是為人民服務,想的就是“當官做主”。一些村支部培養(yǎng)發(fā)展的目的,只是為了培養(yǎng)村社干部,沒有抓住加強農民黨員隊伍建設這個根本。
四、對策措施
解決農民黨員隊伍結構不優(yōu)的問題,根本的是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實現(xiàn)農村小康社會為目標,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大力加強農民黨員隊伍建設,最大限度地壯大黨在農村最基層的力量。
(一)固本強基,內增素質,為保持農民黨員隊伍先進性提供“動力源”。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保持黨員思想上的先進性。結合興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新高潮活動,組織廣大農民黨員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學習十六大精神和新黨章,深刻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增強黨的意識,重溫黨的知識,對應知、應會、應懂的方針政策進行必要的理論灌輸,努力提高農民黨員的政治素質,使他們在思想上先學一步,領先于普通群眾。二是加強技能培訓,保持黨員致富本領上的先進性。舉辦各類農村科技實用技術培訓班,對農民黨員包括農民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系統(tǒng)培訓,加大培訓投入,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傳媒手段,保證培訓面和培訓時間,組織他們抓緊學習市場經濟、金融貿易、法律、科技種田等方面知識,增強駕馭市場經濟能力,使他們在致富的本領上領先于普通群眾,能夠“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三是加強工作方法指導,保持黨員工作能力上的先進性。組織黨員認真學習優(yōu)秀黨員先進模范事跡,學習他們的工作方法和優(yōu)良作風。同時,注意總結身邊先進典型,黨委書記、支部書記搞好傳幫帶,按照“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要求,使每個有活動能力的黨員都能發(fā)揮作用,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二)嚴明紀律,重塑形象,為優(yōu)化農民黨員隊伍結構增添“催化劑”。要采取激勵引導、幫助扶持、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對農民黨員的管理,解決目前存在的紀律松散、軟弱渙散的突出問題,一是給予農民黨員更多的關心愛護。農民黨員處在農村生產一線的最基層,他們既是農村改革的受益者,也是受市場經濟大潮沖擊最強烈的人。要理解、關懷、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煥發(fā)斗志。政治上給榮譽、政策上給優(yōu)惠,在工作中,高看一眼,在資金、項目、技術上扶持一把,增強光榮感、使命感,有為、有位,才能有作用。二是對農民黨員實施分類管理。打破傳統(tǒng)模式,針對新時期農民黨員分布特點,研究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家務農的黨員,嚴格組織生活制度,開展學習、討論、競賽等活動,交任務,壓擔子,“一幫一結對子”,使他們有事可干,積極參與村支部工作。年老體弱的老黨員,建立老黨員小組,送文件上門,生活上關心一點,要求上特殊一點,發(fā)揮余熱,區(qū)別對待。外出務工經商黨員,發(fā)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及時轉移組織關系,加強聯(lián)系,掌握情況,督促落實。先富起來的黨員,加強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教育,給他們更多的任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發(fā)揮致富、帶富更大的作用。三是抓好組織處理。搞好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嚴肅組織紀律,嚴格按規(guī)定辦事,對長期不過組織生活,不繳納黨費,不發(fā)揮作用的不合格黨員,敞開“出口”,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三)正本清源,補充血液,為保持農民黨員隊伍活力提供有機養(yǎng)料。認真抓好農民黨員發(fā)展工作是從根本上解決結構不優(yōu)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做好引導,加強對青年農民的政治啟蒙教育。目前,農村青年處于活動、變化的狀態(tài)。要堅持正確的導向,通過多種渠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介紹黨的歷史,使他們了解黨,熱愛黨,相信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克服各種腐朽思想和錯誤思潮的影響,占領青年農民的思想文化陣地,使他們感到黨的任務與己有關,入黨不入黨大不一樣,增強政治熱情,提高他們加入黨組織的積極性。二是選好“苗子”,優(yōu)化農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立足農村現(xiàn)實,克服求全責備心理,放棄“怕丟位子”思想,按照有正事(思想上進,政治素質好)、有文化(初中以上),有后勁(年齡在35歲以下)、有威信(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全村上下認可)的標準,“心里想著一批,眼里盯著一批,手里抓著一批”,把大量合格、優(yōu)秀的青年農民吸收到積極分子隊伍中來。對青年農民的培養(yǎng)堅持早動手、不厭煩,精心培育,使其思想不斷進步,不斷成熟。三是建立農民黨員發(fā)展工作長效機制。落實黨委、支部、組織員三級保質責任制,明確作為村書記,沒有培養(yǎng)出合格的黨員,就是不稱職的要求。在制定黨員發(fā)展計劃時,發(fā)揮計劃比例這一杠桿的調解作用,側重向農村生產一線傾斜,把每村每年發(fā)展1-2名農民黨員,作為硬指標、硬任務,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探索改革農民黨員發(fā)展模式。實行發(fā)展黨員公示制,擴大黨內民主,增加透明度。通過建立鄉(xiāng)級青年農民技術培訓黨校,把青年農民招聘到鄉(xiāng)直臨時工作,成立青年農民黨支部等特殊方式,解決青年農民入黨難的問題。
(四)鼓勁揚帆,搭建平臺,為農民黨員發(fā)揮作用提供“運動場”。以黨員為主體,以農戶為對象,按照自愿結合、雙向選擇的原則,創(chuàng)建與脫貧致富、共同富裕、幫助帶動有關的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既要求黨員講服務、講奉獻,也要賦予黨員必要的權力,給予一定的榮譽,激發(fā)廣大農民黨員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緊緊圍繞農村致富奔小康這一主題,給黨員交任務、壓擔子,體現(xiàn)出農民黨員的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