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時政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 《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的典范之作,其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縝密嚴謹?shù)恼撟C結(jié)構(gòu)上,而且體現(xiàn)在“質(zhì)而實綺,簡而多姿”的語言藝術上。通過文本中比喻、對比、對偶、設問等修辭手法、言約義豐的語言運用,以及承轉(zhuǎn)靈活的句式,可以深刻地體會《六國論》一氣呵成的氣勢和理定而辭暢的政論文特征。
【關鍵詞】 《六國論》,修辭手法,言約義豐,開合有度,語言藝術
蘇洵《六國論》《審勢》等作品問世以后好評如潮,“名動天下,士爭傳誦其文,時文為之一變,稱為老蘇”[1]。作品的成功固然得益于“議論精于物理而善識權(quán)變,文章不為空言而期于有用”[2]的濟世情懷,但也不應忽略其別具一格的語言藝術?!读鶉摗方诲e使用長句、短句,輔以比比皆是的比喻、對偶、對比、設問等藝術手法,體現(xiàn)了非同尋常的藝術技巧,素有“質(zhì)而實綺,簡而多姿”[3]的美譽?!百|(zhì)”與“綺”是雄剛與溫淳的契合,互為表里;“簡”與“多姿”是凝練與生動的統(tǒng)一,相輔相成。
一、從修辭手法運用角度看
蘇洵一生志在濟世,長于論理辯駁,其政論文堪稱北宋文壇的一朵奇葩,上承秦漢,下啟二蘇。一般而言,論政與言兵一類的政論文如果僅為論理駁難則容易失之于枯燥乏味,而如果一味追求滔滔雄辯又會失之于言辭浮夸,這是任何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無法回避的問題。蘇洵的解決策略是在追求窮情盡變且義理幽深的同時,適時設譬引喻,將抽象的論述表達得具體、生動,寓抽象道理于形象之中,不能不讓人驚嘆其語言藝術之高妙?!白訉O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痹谇拔拿鑼懥鶉茸妗氨┧?,斬荊棘”歷盡艱辛開墾疆土之后,作者批判了六國不肖子孫的錯誤做法。為了表現(xiàn)他們對先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來之不易的土地的不珍惜,作品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把“土地”比作毫無價值的“草芥”。一方面是先輩獲得土地之艱難,一方面是子孫丟棄土地之輕率,無怪乎明代學者陸粲評價道:“以喻相形,悠揚爽逸,用意者當法之?!保?]此處比喻恰到好處,堪為典范。蘇洵設喻之妙,還表現(xiàn)在將深奧抽象的道理比作日常生活之物,其效果是通俗易懂,如見其形。如“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這句話本不是蘇洵的獨創(chuàng),而是他對戰(zhàn)國縱橫家蘇代話語的改造,其效果可謂點石成金?!靶健薄盎稹笔侨巳顺R娭?,“薪盡火滅”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此處“薪”喻指六國有限的土地,“火”喻指秦國無邊的貪欲?!氨骄然稹钡慕Y(jié)果是賂者的土地越來越少,以至于枯竭;被賂者的土地越來越多,而貪欲更大。誠如曾鞏所贊:“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盡之約,遠能見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煩能不亂,肆能不流?!保?]《六國論》大量使用對比、夸張手法,字字珠璣,造成無可辯駁的逼人氣勢,使文章華美斑斕。“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币辉鲆粶p的兩個“百倍”的對比振聾發(fā)聵;“得”與“亡”的對比順勢推導出結(jié)論“固不在戰(zhàn)矣”,闡明“大欲”與“大患”都因“賂”而不因“戰(zhàn)”,令人觸目驚心。“以有尺寸之地”中的“尺寸”極言其小,這個縮小夸張和前文的夸大夸張“百倍”的連續(xù)使用,把六國先輩創(chuàng)業(yè)之漫長艱苦與子孫敗業(yè)之迅速輕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比中沉痛惋惜之情不言而喻?!敖袢崭钗宄牵魅崭钍?,然后得一夕安寢?!薄敖袢铡薄懊魅铡毕噙B續(xù),割地速度之快被夸張到無可復加;“五城”“十城”強調(diào)割地賂秦數(shù)量越來越多;安寢之時僅有“一夕”,又見茍安時間之短與得不償失。凡此種種,戰(zhàn)勝者的貪婪,茍安者的狼狽,韓、魏、楚國勢之危急,無不躍然紙上,充溢著一種毋庸置疑的雄辯氣勢。當然,這種華麗的辭采并非蘇洵單純地為文賦采,其目的是追求一種簡勁質(zhì)樸、含義深遠的義理幽深之文,極盡能事的新奇比喻、鋪陳對比與夸張形容,不過是為了將“賂秦”的危害表達得更形象可感,更有感染力。
二、從語言錘煉和抒情用語角度看
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特別是In-ternet的普及和3G技術的傳播,影視資源已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考方式。對高中教育而言,要實現(xiàn)課程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重視教育教學信息化,利用優(yōu)質(zhì)影視資源來優(yōu)化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一、高中教學利用影視資源的反思
高中語文、歷史、政治、地理、英語等學科教學和學生思想教育、素質(zhì)拓展中,都較廣泛地使用著影視資源。運用影視資源,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審美教育,陶冶學生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輔助教學,擴大教學信息,拓展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學會學習、有效學習;強化學生成就動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促進教學手段信息化,提高課堂效率,等等。影視資源設計要注意科學性、目的性、可行性、適度性、整體性等基本原則。在影視資源設計形式上,要注重學校影視資源庫建設,注意利用影視資源促進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這些認識和研究成果,關注到了高中教育教學利用影視資源的一般教育意義、設計原則和設計形式,有一定的實踐基礎。但更多停留在對高中教學表層意義的認識上,且主要集中在歷史學科,缺乏對優(yōu)質(zhì)影視資源教育價值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如果影視資源更多停留在對高中教學表層意義的認識上,且主要集中在歷史學科,缺乏對優(yōu)質(zhì)影視資源教育價值的深入挖掘和拓展,是很難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預期效果的。
1.影視資源在高中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很多教師和學者認為,采用影視資料只是為輔助教學,它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設計教學情境、展現(xiàn)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是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這些認識,顯然沒有真正把影視資源作為一種重要課程資源來看,沒有界定影視資料的類別和質(zhì)量好壞,沒有從人文與社會領域來審視影視資源的特殊價值和意義,沒有充分把握高中歷史、政治學科的特點和人文性、社會性、教育性、思辨性與科學性,也沒有考慮多媒體教學的實際效果。毋庸置疑,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教學質(zhì)量根本上取決于教學設計。高中教學利用影視資源,不僅可以輔助教學、活化課堂、設置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潛在價值和廣闊前景。特別是歷史教學中,利用優(yōu)質(zhì)影視資源可以創(chuàng)造出引人入勝的、無可替代的歷史情境,讓不可復原的歷史最大程度上得以重現(xiàn),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親近歷史,在體驗、感悟歷史中高效學習、增長智慧、快樂成長。
2.影視資源的選用和空泛化趨勢。影視資源題材廣泛,包羅萬象,且更新速度快。從電影、電視劇來看,資源之繁雜足以使人眼花繚亂、迷失方向。在當今文化產(chǎn)業(yè)化、市場化潮流中,部分商家為追求票房、利潤和所謂“時尚”,不惜以低俗、媚俗、庸俗的影視作品來吸引觀眾;不惜將歷史庸俗化、娛樂化,來迎合世風、搶占市場。這些作品對正處于青春期、成長期、叛逆期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轉(zhuǎn)型期的高中生來講,無疑遺毒甚巨。因此,高中教育教學中選用影視資源,教師一定要高度負責、謹慎、有的放矢、精心準備,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精華棄糟粕,選用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時政性、探究性、高清度于一體的優(yōu)質(zhì)影視資源為教育教學所用,否則,寧缺勿濫。這樣的作品可以是影視片斷,也可以是完整版影視,甚至可以是影視海報、精彩花絮或者節(jié)目預告。由于所屬領域、學科性質(zhì)和教學目標的不同,高中各科利用影視資源的效果卻大相徑庭,甚至出現(xiàn)空泛化趨勢,從而使部分學生誤認為影視資源利用就是看看而已,甚至是自己趁機放松消遣、嬉皮搞笑的時候。這樣利用影視資源,顯然已經(jīng)悖其初衷。高中教育教學利用影視資源,一定要有突出的學科特點與明確的教育教學目的和要求。特別是政治、歷史教學,利用影視資源要有利于將課堂變得鮮活、充滿智慧與情趣,有利于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人文素養(yǎng)、公民意識、民族民主精神和全球視野。
二、高中政史教學中影視資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課程思政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教育戰(zhàn)略。數(shù)學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思政教學得以實施,教育目的得以實現(xiàn)。本文以“四觀”為思政元素切入點,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思政需求,探索職業(yè)院校數(shù)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策略,從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三個層面給出建設性意見,以期更好地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課程思政;數(shù)學課程;思政策略
1課程思政的背景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門課題,同時,也是教育部門重點支持的一項創(chuàng)新型綜合教育改革舉措。歷史時期不同,教育思想也有所差異。但是,“德育”一直是國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例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德”與“才”,漢代的“孝德教育”,唐代的“德主刑輔”,宋元時期的“倫理道德教育”,明清時期的“知行合一”……這些思想可謂是課程思政的早期雛形。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教育一直活躍在任何時代,與國家發(fā)展不可分割,相互促進。新中國成立后,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如何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將育人與育才相結(jié)合相統(tǒng)一,如何將教育功能發(fā)揮應有之義,不畏困難、積極調(diào)研、深入研究,總結(jié)出“課程思政”這一符合我國國情的重大教育綱領。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針對不同類型專業(yè)課程,該綱要分別明確提出了可供參考的建設性意見。《綱要》指出,理學類專業(yè)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該論述對中國青年寄予厚望,同時,也為課程思政明確方向———不負殷切期望,爭當有志青年。
2職校數(shù)學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
職業(yè)院校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強,理論學習能力弱。數(shù)學屬于理學類課程,其自身擁有嚴謹?shù)倪壿嬎季S脈絡和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同時,與文科課程相比,數(shù)學課程內(nèi)容抽象、邏輯關系強,這正是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同時吸收知識和提升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為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利用數(shù)學課堂主渠道對學生同時進行知識教學和思政教育,以期能夠?qū)崿F(xiàn)隱性教育。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統(tǒng)籌教育工程,既需完成知識傳授,又要體現(xiàn)價值引領。此過程,學生進行知識儲備,教師實施思政教育。鑒于此,課程思政融入職業(yè)院校數(shù)學課堂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