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活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旅游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旅游正是通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等的人文溝通來達到發(fā)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產關系的目的。旅游活動始終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是人們不斷追求與向往的,是轉換生活空間與拓展生活領域的表現,是追求短暫而美好的生活或對生活現狀的改善。研究旅游活動的產生、屬性、構成要素、特征等有助于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和旅游經濟的發(fā)展。
關鍵詞:旅游活動;屬性;構成要素;特征
學術界一直把旅游活動或旅游現象的研究作為認識旅游的起點,通過分析旅游活動的產生、本質、屬性、構成要素、特征等方面來深化對旅游的理解,作為建構旅游學科的一個主要方面。
一、旅游活動的產生
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旅游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其產生是隨著旅游的產生而形成的。原始人為了生存繁衍與自然界進行斗爭,他們斗爭的主要方式是遷徙活動。這種遷徙活動形成了最早的“旅游”。當時所謂的旅游只是為尋找適當的定居場所,一旦找到適合的居處便不再進行,而現代意義上的旅游是尋找一種愉悅的短暫的生活方式。就本質上講,兩種意義上的旅游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筆者認為,旅游產生的根源是一種人類改善生活水平的本能,由于生活的時空性特點,旅游產生的根源具體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轉換生活空間與開拓生活領域的本能。而每個時代的旅游只是人類轉換與拓展生活空間在那個時代的表現形式。
二、旅游活動的屬性
旅游活動屬性的認識一直存在爭議,大概有以下觀點:田里先生認為旅游活動是人類在基本生存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產生的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動,本質屬性是文化屬性;李天元先生認為旅游活動是涉及經濟和政治等許多方面的社會文化活動;還有學者認為旅游活動的屬性應該是一種以文化為主,帶有經濟屬性和政治色彩的綜合社會現象等。
筆者認為,旅游活動屬性是社會文化性、政治經濟性、綜合的社會現象等說法都是正確的,只是未能體現其本質屬性。旅游活動的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謂旅游活動的自然屬性是指旅游活動是一種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發(fā)展的良性的經濟活動。在旅游業(yè)系統(tǒng)內、外的經濟運行體中,旅游活動的經濟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謂旅游活動的社會屬性是指旅游活動是一種改善生產關系的活動。旅游正是通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等的人文溝通來達到發(fā)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產關系的目的。
凡是人類所參加的活動,其本質屬性無不是社會屬性。筆者認為,旅游活動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即旅游活動是一種改善生產關系的活動。這種屬性可以通過文化運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政治、經濟運動來實現,所以旅游活動的本質屬性可以體現在屬于生產關系方面的,并與旅游有關的所有活動類型中。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對立統(tǒng)一地存在于旅游活動之中,自然屬性屬于科學范疇,社會屬性屬于藝術范疇。所以旅游活動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同時,旅游活動是生活的藝術化,藝術化的生活。
三、旅游活動的構成要素
(一)旅游者
關于旅游者的概念定義很多,說法不一,其理論定義是指離開常住地到異地旅行和訪問的人,其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年,其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性旅游,例如觀光、度假等;也可以是非消遣性旅游,如公務、會議,但主要不是為了賺錢。其技術性定義是針對國際旅游者與國內旅游者的概念而提出的,概念中定量語言較多,在此不一一敘述。筆者只對旅游者的概念進行理論性定義:旅游者是指出于休閑、娛樂或工作等原因而對自己生活空間進行相對自由的轉換或拓展的人。
(二)旅游資源
學術界中很多關于旅游的概念,其核心非常清晰,但邊緣很模糊,人們往往是認同某些概念的核心,只是進行關于概念邊緣認知的爭論。筆者認為,旅游資源的本質是文化資源,可以稱為旅游資源的自然存在。
筆者對旅游資源進行了定義:由諸多具有吸引旅游者、可創(chuàng)造價值、可被旅游產業(yè)利用的因素所組成的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旅游時空組合體,包括自然景觀、歷史遺跡、自然現象及人造景觀等。
對本定義的幾點解釋:旅游資源要具備旅游吸引功能,能激發(fā)旅游者的旅游動機,資源的非凡性或差別性越突出,對旅游者的吸引力與價值創(chuàng)造功能就越大;旅游資源是可被旅游產業(yè)開發(fā)利用的經濟資源,并具有價值,能夠產生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旅游資源的本質是文化資源,沒有文化背景與內涵的事物不能稱為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是整體性很強的綜合體,綜合性包括它的時空性與構成要素的復雜性,時代性很強不是指旅游資源會因時代變遷而消失,只是說它吸引力強弱的增減。
(三)旅游產業(yè)
旅游產業(yè)是旅游者旅游經歷的締造者,是為旅游者打造新奇的、愉悅的、并有所收獲的生活空間的產業(yè)。
1.產業(yè)定性的雙重性。旅游產業(yè)是文化與經濟融合的具有雙重屬性的產業(yè)。旅游的本質是文化,文化是游客出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旅游產業(yè)必須經營和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使旅游產業(yè)具有文化屬性。另外,旅游產業(yè)需要以一定的物質產品為依托,組織旅游活動,形成供需雙方,從而產生經濟效應,使旅游產業(yè)具有經濟屬性。
2.行業(yè)聚集性。這是旅游產業(yè)最顯著的特征,旅游產業(yè)囊括了景點、飯店、賓館、交通、旅行社等行業(yè),具有行業(yè)的綜合性特征。從旅游者旅游的需求角度來講,一次完整的旅游經歷要通過多個行業(yè)共同打造,這就決定了旅游產業(yè)的行業(yè)聚集性。
3.產業(yè)產品的組合性。整體旅游產品融合了旅游行業(yè)及關聯部門的單個旅游產品或產品要素,產品具有組合性。旅游產品從構成上可分為核心旅游產品和組合旅游產品。核心旅游產品是旅游產品的初級狀態(tài),滿足旅游者愉悅需要,而組合或整體旅游產品是旅游產品的完整狀態(tài),是旅游企業(yè)或旅游相關部門圍繞旅游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做的價值追加。
4.效應外部性和關聯帶動作用。旅游產業(yè)的效應外部性主要說明了旅游產業(yè)的旅游影響,旅游產業(y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經濟、社會與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由于旅游影響的客觀存在,其產業(yè)的關聯帶動作用就表現出來了,主要指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5.產業(yè)的永續(xù)發(fā)展性。旅游產業(yè)依托于旅游資源來發(fā)展,而旅游資源具有可創(chuàng)造性,雖然自然資源有其發(fā)展的生命周期,但某些人造景觀可以再生。相對于其他產業(yè)所依托資源的有限性,可以得出旅游產業(yè)的永續(xù)性。另一方面,旅游是人類永遠的追求,只要人類生存與發(fā)展就有旅游的動機,只要人類生活進行,旅游同樣進行。
6.產業(yè)結構層次性。游產業(yè)有著極其嚴密的結構體系。橫向涵蓋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旅游產業(yè)的各個組成部分,雖然規(guī)模不一、水平各異,但為旅游者提供滿意的旅游產品,都可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縱向上,這些企業(yè)或行業(yè)因在旅游產業(yè)中的地位、作用及發(fā)展時序各異,表現出明顯的層次性,由里向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提供核心旅游產品的旅游觀賞娛樂業(yè)、提供組合旅游產品的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交通等旅游媒介行業(yè),以及為旅游業(yè)提供相關服務和支撐的旅游關聯行業(yè)。
7.產業(yè)發(fā)展的敏感性與彈性。產業(yè)的綜合性與旅游的特性決定了旅游產業(yè)的敏感性,旅游要借助綜合的社會資源,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旅游產業(yè)。旅游產業(yè)的敏感性主要由社會動亂、經濟危機、自然災害與旅游輔助產業(yè)的發(fā)展狀況等因素導致。由于旅游產業(yè)的敏感性決定了其彈性較大,其發(fā)展有波浪式前進的特性,某個時期旅游進入低谷后,勢必迎來一次發(fā)展高潮。
四、旅游活動的基本特征
1.異域性。旅游活動一般要離開日常居住地到另一個地方,要有空間位置的移動或變化。可以稱為異域活動,這是它的主要特性。
2.暫時性或流動性。旅游是流動的,通過步行或交通工具達到“游”的目的。而且在異地停留時間是暫時的,最終須返回生活常住地。
3.綜合性。旅游是人們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的總和,這一點反映了旅游活動的綜合性。
4.審美性或愉悅性。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尋找并感受美、奇特、快樂或愉悅。
5.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旅游活動始終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是人們不斷追求與向往的,是轉換生活空間與拓展生活領域的表現,是追求短暫而美好的生活或對生活現狀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寧澤群.旅游經濟、產業(yè)與政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56-85.
[2]保繼剛,楚義芬,彭華.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7-64.
[3]林南枝,陶漢軍.旅游經濟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18-45.
[4]厲新建,張輝.旅游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106-132.
[5]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6-128.
[6]章海榮.旅游文化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5-156.
[7]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3-9.
[8]王大悟,魏小安.旅游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9]李笑紅.旅游地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