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貨幣供求均衡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通過對貨幣均衡思想進行了回顧,均衡的貨幣供求思想導致了貨幣經(jīng)濟學對貨幣供給的研究忽視。無論新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后凱恩斯主義,或者沒有明確的貨幣供給的研究,或者對貨幣供給做簡單化處理。由于堅持貨幣市場均衡思想,現(xiàn)代貨幣經(jīng)濟學也對貨幣供給的研究發(fā)生偏離,即關于貨幣供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貨幣供給內生與外生性的爭論上。雖然內生和外生論的觀點看似水火不容,但就其本質,內生貨幣供給和外生貨幣供給并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它們都是貨幣供給均衡思想下的兩個分支。
關鍵詞:貨幣供給;內生和外生貨幣供給;均衡和非均衡;流量和存量
在整個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歷史中,關于貨幣供給,我們很難找到一個較為全面而系統(tǒng)的論述,無論是新古典學派、凱恩斯學派、后凱恩斯學派,在他們的理論中,或者沒有明確的貨幣供給理論,或者是對貨幣供給做了簡單化的處理,即貨幣供給或者是內生的或者是外生。正因為如此,引起了關于貨幣問題曠日持久而又毫無結果的爭論。從最根本上來講,造成貨幣供給分析幾乎被所有的學派或忽視或簡單化的原因就是在貨幣市場所有的學派都堅持貨幣均衡的思想。在貨幣思想的發(fā)展過程中,許多基本思想都經(jīng)歷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反復,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同觀點,但是貨幣市場就是均衡思想。
一、古典和新古典經(jīng)濟學的貨幣市場均衡思想
在古典和新古典經(jīng)濟學中,貨幣被當成覆蓋在實物經(jīng)濟上的一層“面紗”,其本身除了能夠影響絕對價格水平等名義變量之外,對經(jīng)濟中的真實變量沒有絲毫作用。貨幣數(shù)量說是他們關于貨幣的核心理論,簡單的“費雪交易方程”或“現(xiàn)金余額方程”就能夠滿足建構新古典經(jīng)濟學理論大廈的需要。盡管我們在古典和新古典經(jīng)濟學的經(jīng)典文獻中尋找不到關于貨幣供給理論的明確表述,但是如果認為古典和新古典學派只有貨幣的需求而完全沒有貨幣的供給的理論也是一種誤解。古典和新古典學派存在一個隱含的貨幣供給理論,這個理論是以它們的利率理論為支撐的。古典和新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的核心是“實物利率”,這種理論認為,決定利率的因素不是貨幣而是經(jīng)濟中的真實資本的供求狀況。維克塞爾的“自然利率”理論是古典和新古典利率理論的集大成者。維克塞爾把利率區(qū)分為“自然利率”和貨幣利率,如果貨幣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就會引起任對貨幣貸款的需求增加;反之,如果貨幣貸款的利率高于“自然利率”,人們就不會提出任何貸款申請。這種對貨幣的供給是以經(jīng)濟系統(tǒng)對貨幣的需求為基礎的,即貨幣供給是由經(jīng)濟系統(tǒng)內在決定,這就是貨幣內生供給思想。
二、凱恩斯學派的貨幣市場均衡思想
中,他也開創(chuàng)了貨幣研究的新時代。首先,凱恩斯批判了新古典的利率由真實經(jīng)濟因素決定而與貨幣供求無關的思想,提出了“貨幣利率”理論。其次,凱恩斯拋棄了“兩分法”。但是,在對于貨幣的具體問題研究方面,凱恩斯走得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遠。
對于貨幣供給,凱恩斯在否定了新古典利率理論之后,維克塞爾積累過程就不會自動發(fā)生,因此,新古典的貨幣供給就不能成立,但是,凱恩斯對貨幣的供給過程卻做了簡單的處理,即假定貨幣供給是經(jīng)濟系統(tǒng)之外的因素,即主要是由貨幣當局或者中央銀行決定的,貨幣供給影響經(jīng)濟,但其本身卻不受經(jīng)濟的影響。這種無彈性的貨幣供給曲線確實給凱恩斯的分析帶來了許多方便。顯然,凱恩斯拋棄了新古典關于貨幣供給的內生思想,盡管凱恩斯本人事前、事后(即《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寫作的前后)都明顯表現(xiàn)出對貨幣外生思想的反對。而且,凱恩斯的外生貨幣供給只涉及貨幣供給的存量問題,而沒有涉及流量問題。這一點,凱恩斯也和以流量供給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新古典理論存在差異。
對于貨幣的需求,凱恩斯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流動偏好理論,并具體將貨幣的需求劃分為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影響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的貨幣持有量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而投資動機的貨幣需求量的主要決定因素是利率。預防需求和交易需求,尤其是交易需求是“費雪方程”和“劍橋方程”的主要內容,可見,凱恩斯對新古典的貨幣需求不是否定而是修正。因此,人們通常把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看成是現(xiàn)金余額說的延伸和發(fā)展,即在現(xiàn)金余額說的基礎上加上了投資因素造成的貨幣需求。因此,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實際上是關于貨幣的流量和存量兩個方面。
凱恩斯的貨幣供給也是由利率決定,不過,凱恩斯的利率不是“自然利率”,而是由貨幣供求決定的“貨幣利率”。利率與貨幣的需求之間存在反方向的關系,因此,在利率——貨幣供求量的空間中,貨幣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而貨幣供給則是一條垂直線。因此,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總能夠與垂直的供給曲線相交,就是說,貨幣的需求總等于貨幣的供給??梢?盡管凱恩斯否定新古典貨幣理論的部分內容,但是貨幣市場均衡的思想還是被凱恩斯保留了下來,不同只是,凱恩斯是用“薩伊定律”取代了新古典的“薩伊逆定理”。在勞動力市場上遭到凱恩斯批嚴厲批評的均衡思想,卻在貨幣市場被凱恩斯不假思索地撿了起來。而且,凱恩斯的貨幣市場的均衡不包含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為,被供給創(chuàng)造出來的需求和供給本身總是相等的,沒有任何調整的必要。既然貨幣市場總是均衡的且貨幣的供給又是由貨幣等價外生決定的,那么,我們還有什么必要去研究貨幣的供給呢?
三、后凱恩斯主義的貨幣市場均衡思想
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遭到了后凱恩斯主義學派的批判。關于交易性貨幣需求與利率的關系,鮑莫爾修正了傳統(tǒng)的凱恩斯理論,認為交易性貨幣需求也和利率有關,其關系即為著名的平方根公式;關于預防性貨幣需求與利率的關系,惠倫則修正了傳統(tǒng)的凱恩斯理論,并認為預防性貨幣需求也與率有關,其關系即為著名的立方根公式;關于投資需求,則被后凱恩斯主義學派發(fā)展為“資產(chǎn)選擇理論”。后凱恩斯主義學派視為一種資產(chǎn)形式,對貨幣的需求取決于風險和受益的比較。
關于貨幣供給,后凱恩斯學派和凱恩斯學派之間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凱恩斯把貨幣供給外生化遭到了后凱恩斯主義者及其他內生論者的反對。在這一點上,后凱恩斯主義者及其他內生論者堅持回到新古典理論上去。早期的內生論者從貨幣乘數(shù)入手(外生論的核心假設就是和貨幣乘數(shù)是穩(wěn)定的),對外生論提出批判。后期的內生論者則是從經(jīng)濟運行的角度提出貨幣供給主要是經(jīng)濟自身對貨幣的需求而形成的。因此,后凱恩斯主義者及其他內生論者又把貨幣供給作為流量來分析。
早期的內生性論思想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對新古典綜合學派的批評中,內生性貨幣供給的思想開始復興。凱恩斯在《貨幣論》中的關于貨幣供給內生性的思想一直在英國享有重要
地位;1959年的拉德克利夫報告提出了貨幣供給主要由銀行貸款決定,提出了內生性供給的思想;羅賓遜、卡爾多、凱恩和早期的后凱恩斯主義者明斯基提出并發(fā)展了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
適應主義的主要觀點認為,面對企業(yè)的信貸需求,商業(yè)銀行根據(jù)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當商業(yè)銀行因擴大貸款而出現(xiàn)儲備不足時,可以向中央銀行尋求準備,中央銀行必須適應性的滿足它們的需要,否則將引發(fā)金融危機,嚴重時會危及宏觀經(jīng)濟的安全。因此,中央銀行對商業(yè)銀行沒有控制力,相反中央銀行只能適應商業(yè)銀行尋求準備。因為在適應主義的內生性貨幣供給方程中貨幣供給具有完全的利率彈性,所以莫爾將貨幣供給曲線表示為一條水平于貨幣供給橫軸的直線,所以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又被稱為水平主義。
結構主義的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認為,中央銀行并不是完全被動的適應商業(yè)銀行對儲備金的需求的,而是可以拒絕商業(yè)銀行尋求準備。但結構主義者同時認為,雖然中央銀行拒絕了適應銀行,但是商業(yè)銀行可以通過資產(chǎn)負債管理擴大了商業(yè)銀行儲備的來源的范圍。比如,商業(yè)銀行可以同業(yè)拆借、金融創(chuàng)新等手段來解決自身的準備不足問題,流動性偏好觀點的學者同意適應主義和結構主義關于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的核心觀點,但同時認為,商業(yè)銀行在經(jīng)營中,必須對其未來的流動性做出預測,特別是對家庭部門的流動性偏好做出預測,由此銀行的流動性偏好和家庭部的流動性偏好密切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如果家庭部門的流動性偏好增加而傾向于持有銀行最具流動性的負債(即存款增加),則計劃消費會隨之減少,而儲備需求會增加,單個銀行將面臨儲備枯竭的情況(Wray,1992)??傊鲃有云玫挠^點在承認內生性貨幣供給理論的核心即在貸款創(chuàng)造存款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從存款到貸款過程的因果關系。
總之,無論貨幣供給內生性理論內部存在怎樣的差別,有一點是確信無疑的,那就是,貨幣供給是由經(jīng)濟運行對信貸需求而創(chuàng)造的,貨幣供給的過程就是信貸發(fā)放的過程。經(jīng)濟中的貨幣供給量隨信貸的發(fā)放而增加,隨信貸的回籠而減少。
雖然,內生論的許多思想極富啟發(fā)性,但是,和凱恩斯一樣,貨幣供給仍然沒有成為后凱恩斯學派及其他內生論者的研究主要對象,究其原因,后凱恩斯學派及其他內生論者只是拋棄了凱恩斯的形式而繼承了凱恩斯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貨幣市場總是處于均衡狀態(tài)的。凱恩斯認為貨幣市場是供給決定需求,而后凱恩斯學派及其他內生論者則認為,貨幣市場是需求決定供給。因此,在貨幣市場的狀況上,后凱恩斯主義者及其他內生論者又和新古典理論決裂轉而接受了凱恩斯的理論,即認為貨幣市場總是均衡的。不同之處僅僅在于:凱恩斯是以“薩伊定律”為依據(jù),而后凱恩斯學派及其他內生論者是以“薩伊逆定律”為依據(jù)的。
至于貨幣的需求,后凱恩斯主義者及其他內生論者主要是以資產(chǎn)選擇理論來解釋對貨幣的需求的,這實際上也是凱恩斯投資性貨幣需求的擴展而已,并無本質差別。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圖克.通貨原理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2.斯蒂芬·羅西斯.后凱恩斯主義貨幣經(jīng)濟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保羅·威爾斯.后凱恩斯經(jīng)濟理論.上海:上海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