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客家飲食文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華文化,江海文化,土壤,氣候,如皋諺語
如皋這個“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一經中央電視臺播出后,立即震驚海內外,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建設中的如皋港,如何抓住機遇,發(fā)揚地方特色文化,構建長壽文化產業(yè),對推動本地的經濟的快步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下面我從自然、人文、歷史等方面論述長壽文化,從而切合實際地析出長壽文化產業(yè)的構建思路。
(1),如皋長壽文化與中華文化。文化即“以文化之”,以文來改變社會和自然,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可以分成很多類,諸如中華文化、民族文化、長壽文化、盆景文化、江海文化、飲食文化。論文格式。。論文格式。。每一種文化都凝聚著此文化的精神、靈魂、性格、習俗等精髓。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又離不開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社會環(huán)境,是人們在共同從事的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
中華文化體現(xiàn)的是龍的協(xié)和性精神,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清代馬彇<繹史>卷一引<無運歷年紀>認為:盤古開天劈地,死后獻出身軀,造福人類。“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為四極,五體為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作為開天劈地的創(chuàng)生神,龍是多種自然物象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是融合、協(xié)和、團結、凝聚的象征,是中華文化精神的載體。而中華文化的古老哲學就是將世界分為天地陰陽兩極,《易經。系辭上》:“一陰一陽謂之道”,已經注意到事物的兩面及兩面之間的轉化關系。易經里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龍躍在淵”“飛龍在天”說龍何時積蓄力量,又何時能夠騰飛等,反映了事物發(fā)展的過程。龍有一個從神物到皇權再到品德涵養(yǎng)和祥瑞和諧的體現(xiàn)過程,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華兒女騰飛、祥瑞、振奮、開拓的文化精神,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婚姻、服裝、雕刻、建筑等,民間有舞龍燈、坐龍船的習俗。
龍的精神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理性和早熟的特征,從盤古劈開混沌的陰陽世界看,《周易》和《老子》則是開啟中華文化哲理智慧的鑰匙。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可道,非常道”,有大道方有大德,德者壽,“無為而無不為”,老子還提出“貴柔守雌”的道德規(guī)范,認為水是天下最柔的東西,但可以沖毀一切堅強的東西。這叫以柔克剛,太極拳的精神從此化來,成為養(yǎng)生的拳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心思想是“仁者,人也”。仁者壽。以人為本正是中華文化的主體精神,與天主教的“神文化”和印度的“鬼文化”是不同的。我國古代用來規(guī)范人與人的
“五倫”“十義”,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關系,劈除被統(tǒng)治
者利用的工具外,在權利和義務上是有道理的,對社會和諧進步是有積極意義的。
無論儒家的孔孟,還是道家的老莊,都主張和諧,中華文化講究的就是人自然的和諧。人本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由儒道兩種主導中華文化看,如皋長壽文化透出兩點信息:一是尊老愛幼在如皋早成風氣,即仁者壽;二是“天人合一”思想左右了如皋人的心態(tài),滲透到如皋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即與天同壽。
(2),如皋長壽文化與江海文化。南通地處長江下游和沿海的江海平原,江海文化代表了南通地區(qū)的特色文化。江海文化既有長江流域的源遠流長,又有海般的博大精深。水具有鮮活和精深沉穩(wěn)的特性,表現(xiàn)為文化浸潤的內質性。同時浪花飛濺,激情澎湃,張揚個性,表現(xiàn)為文化骨胳的外顯性。中國河網密度最高的是長江三角州,江海平原上的城市是水流出來的驕子,江河雕塑了美麗的江海平原。江海平原地處黃淮與長江及東海的交匯地帶,有過多次的海陸變遷,人們與水沙交往深厚,對百川歸海、細流與博大、水流如血管、一路滋潤、生命之源等文化情有獨鐘。
江海平原位于中國東部沿海的南北中心地帶,文化上的最大特點是兼融性歷史上,戰(zhàn)爭迫使人口流動此地是重要因素,如公元473年,越滅吳,向北移民,形成吳文化北上的趨勢。晉時戰(zhàn)亂頻繁,北方人口又南遷,必定南北文化相遇。這里舉個例子,福建永定縣的土樓,上百戶人家住在一棟樓里,里一層外四層的巨大的團樓,都是戰(zhàn)爭南流的客家人,他們住在一起,易守易攻,對付外來勢力。那么,江海平原歷史上,流離失所的人們,更是向往社會的和諧、安定、融合是可想而知的。江海文化兼融了中原文化(特別是齊魯文化)和吳文化(即良渚文化)的優(yōu)點,形成了兼融互補的開放性文化。
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工具上的三角犁、半月形鐮刀,至今江海地區(qū)還能見到,上世紀大量使用,現(xiàn)在多被機械化代替。植物上表現(xiàn)為水稻、蠶絲、菱角、葫蘆等。齊魯文化(大汶口文化),農業(yè)以種植、飼養(yǎng)豬最為發(fā)達,魚鹽業(yè)也很重要,水井大量使用,釀酒、紡織是手工業(yè)。
由江海文化的特點看,如皋長壽文化透出追求安逸、涵養(yǎng)兼容的信息,從而滲透到飲食、起居等生活的各個方面,慢慢顯示出獨特的長壽文化來。
(3),如皋長壽文化與自然條件。如皋的自然條件對長壽文化的影響突出表現(xiàn)在土壤和氣候兩個要素上。
先說土壤,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有名的高沙土地帶,是戰(zhàn)爭年代'蘇中七捷'的主戰(zhàn)場和革命老區(qū)。地質學家認為“由廢黃河下游及淮河下游泥沙沖擊擺尾形成的”。沿長江一線,多為水中陸洲變遷而成。如皋可謂“百川歸沙”。高沙土是一種干粉型的細沙土,特點是漏水、貧瘦、高低不平。旱作物產量低,過去是南通地區(qū)最貧的縣。諺語:“一場大雨淚汪汪,三日無水塵飛揚,有女莫嫁高沙土有兒他鄉(xiāng)做新郎。”解放后,如皋人民提出削平高沙土的口號,開民河、修渠道、筑魚塘。。。改變了高沙土的面貌。論文格式。高沙土的種植以雜為特征,有一年十八谷之稱:大麥、小麥、元麥、高梁、蕎麥、大豆、綠豆、豌豆、蠶豆、玉米、花生、山芋、蘿卜、甜菜、芝麻、赤豆等,經濟價值不高。自如皋長壽之鄉(xiāng)發(fā)現(xiàn)后,中國微量元素學會對其土壤及農作物進行化驗分析,驚奇的發(fā)現(xiàn):河流沖擊物的土壤含有多種礦物質,使果疏含有多種有益元素,讓人體細胞免受氧化損害,保持免疫力。主要是鎘、鉛、汞含量極低,而硒含量極高。植物學家驚奇的發(fā)現(xiàn)如皋的土壤尤宜銀杏樹的生長。來到如皋您會發(fā)現(xiàn)家家有種銀杏樹的習慣。兒時就知道,九華鎮(zhèn)趙家村有銀杏樹圍徑可放18輛獨輪車的事實。神奇的高沙土給如皋長壽文化透出的信息就是:土是長壽文化的金元寶。
再說氣候,如皋位于北緯32C,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溫度14C左右,氣候溫和,舒適宜人。年降水1056毫米左右,雨水充沛,空氣清新。需要強調的是,它的理想的人居之地是人長壽的自然基礎,只是因素之一。也就是說世界人居理想的氣候的地方很多,但并不都是長壽之鄉(xiāng)。如皋與廣西的長壽之鄉(xiāng)巴馬相比,情況不一樣。巴馬在山區(qū),是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用天然氧吧來調節(jié)城市的喧囂,開發(fā)長壽旅游文化。如皋在平原,是非封閉性的自然環(huán)境,樹木沿河網格狀覆蓋,圈起網格狀的綠色農田,又多一層網格狀的
河流環(huán)繞,是另一種形式的自然景觀。奇妙的是,如皋人同時把花卉盆景的氧吧搬進室內,凈化現(xiàn)代社會的空氣。如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花卉盆景之都”,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花卉盆景基地。這就說明,如皋長壽文化不僅只自然的,而且是人文的、歷史的、開放的、社會的。諸如如派盆景、哨口風箏等藝術形式不是一天形成的,也就是說如皋人民的藝術審美情趣不是一天就有的,審美愉悅是人的健康長壽重要因素,所謂書畫長壽,道理是一樣的。如皋長壽文化的這種非封閉的自然性、沿海平原的唯一性、人文情懷的深厚性,對當今社會有著更大的指導意義,對如皋長壽文化的開發(fā)有著更廣闊的空間。
(4)如皋長壽文化與歷史價值參考。一個非封閉性中國長壽之鄉(xiāng),沒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支撐,是不可能的。恰恰它就是長壽文化的精髓。如皋長壽之鄉(xiāng)是有歷史的,散落在城鄉(xiāng)的百歲坊、百歲莊、百歲巷、百歲橋、百歲渠等文化遺址說明了這一點。還產生了許多長壽名人,如三國大司馬呂岱97歲,北宋教育家胡爰85歲,清代文學家袁枚109歲。。。甚至有徐神翁列八仙、樂子長奇遇得道的神話傳奇。與長壽有關的民俗如過百路、千家米、百歲碗、也隨之反映出來。再看2003年的調查:145萬人口,百歲以上有251人,90歲以上有4000人,80歲以上有40001人,平均75。5歲。聯(lián)合國標準為百歲0。75/萬人,比之多5。5,比聯(lián)合國確定的發(fā)展中國家63歲的標準多11。5,調查說明長壽之鄉(xiāng)是一個長壽歷史的延續(xù)過程。下面列舉幾個如皋民間諺語:“魚在鍋中顛,全靠出水鮮。”是說魚米之鄉(xiāng),水網密布,魚講究現(xiàn)撈現(xiàn)蒸。“飽時不忘饑,一干和二稀。”是說饑餓養(yǎng)生,每天以一頓干飯為宜。“摻兒米打了底,吃了能活九十幾”如皋以產雜糧吃雜糧著稱。“麥見黃,冷蒸嘗。”用青麥仁做成的食品。“麥上場,焦雪嘗。”用新麥仁先炒后磨份,再調成食品。“魚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如皋人好奇怪,春來田間割野菜”要數(shù)母雞頭菜家家都有。“秋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如皋特產養(yǎng)生蘿卜,如皋蘿卜干以香甜嫩脆早就名著九州。從如皋傳世的三大養(yǎng)生專著《食暜》、《壽世秘典》、《秦定養(yǎng)生論》看,如皋菜系是集淮揚菜、魯菜和江南蘇菜的優(yōu)點,以養(yǎng)生為核心而形成的淡、雜、鮮、野的四大地方特色。“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是說孝敬老年人成為習貫。“人窮露肉,村窮露屋。”是說對環(huán)境養(yǎng)生的關注。“美不美不要緊,只要家中有盆景”是說如皋人的審美情趣和養(yǎng)生心態(tài)。“田野不煩躁,手拉風箏聽口哨”是說放如派哨口風箏的快樂。“平安求福,自然生壽。”是說天人合一。“八十小弟弟,九十不稀奇,百歲古來稀。”“水長流,樹長綠,人長壽。”“橫喂蘿卜豎喂?jié){,出得豬肉生奇香。”是說如皋特產蘿卜山芋,山芋藤里有漿,對人體有益,用它喂豬,人吃此豬肉特別養(yǎng)生。如式肉松、火腿、香腸為何獲國際金牌,是其原因之一。透過如皋的幾只諺語,我們看到如皋長壽文化不是單一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韻,廣泛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以上簡要分析了如皋長壽文化與自然、人文歷史的關系。那么,如皋港作為建設中的新型港口城市,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將如何構建長壽文化及長壽文化產業(yè)呢?于是,我作了如下思考:
A利用開放口岸和世界少有的奇特的土壤資源優(yōu)勢,在WTO的世界市場體系中,主打幾種世界長壽文化產品名牌,最終將此建設成為世界長壽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出口主要基地,完成沙土變黃金的偉大革命。
B利用如皋港十分發(fā)達的海陸交通通道主打長壽文化生態(tài)旅游業(yè),重點開發(fā)以淡、雜、鮮、野為地方特色的如皋長壽文化養(yǎng)生飲食業(yè)。同時,整頓規(guī)劃江道河港,建設江河網狀結構的與飲食文化配套的垂釣休閑型綠色生態(tài)系統(tǒng)。
C將長壽文化資源納入港城建設規(guī)劃體系中,形成將古典與現(xiàn)代結合、突出地方特色個性的的市容文化景觀。
D在構建地方特色文化藝術的同時,主打特色長壽藝術,形成一系列長壽文化藝術產業(yè)和納入各個系統(tǒng)的長壽文化事業(yè)。
參考文獻:如皋港城市建設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