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成才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心理健康對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性,了解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常見因素,把握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及早日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1.心理健康影響著生理健康
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密不可分,心理健康常常會對生理健康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常常會影響消化、循環(huán)、內分泌、免疫、呼吸等生理系統(tǒng)的活動,從而使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
2.心理健康影響著環(huán)境適應
在人的一生中,周圍環(huán)境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心理健康狀況則影響著一個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健康的心理狀況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變化的環(huán)境,有助于他們及時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適應環(huán)境要求;有助于大學生承受外界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促使大學生與環(huán)境保持和諧;有助于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更好地主動適應大學及未來生活。
3.心理健康影響著潛能發(fā)揮
所謂潛能,是指個人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和工作,逐漸形成的能力傾向。人人都有一定的潛能,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潛能都能得到較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對潛能發(fā)揮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往往在學習和其他實踐活動中保持著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利于自身潛能的更好發(fā)揮。
4.心理健康影響著全面發(fā)展
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其全面發(fā)展。大學階段是人生道路各階段中極其重要的階段,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發(fā)展的新階段,要面臨很多過去從沒面臨的壓力和問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壓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之一,由學習產生的學習壓力也成了大學生較大的壓力源之一。大學的學習具有與中學不同的特點,課余時間很多,自主學習為主。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后不能很好地及時地適應大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不知道該如何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學習。這種改變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無所事事的感覺,容易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虛度時光。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將會增加大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感。對于學習和學習帶來的競爭壓力,必須及時進行調整,否則容易使人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并導致焦慮失落心理及其他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2.人際關系
大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的重要發(fā)展階段,其主要活動都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進行與實現(xiàn)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信息交流,為大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與完善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相反,不和諧的人際關系則會阻礙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大學生活是一種集體生活,需要寬容與合作。但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進入大學后往往不能很快地適應獨立的生活。一些大學生由于缺乏獨立生活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常常會不同程度地存在人際交往困難現(xiàn)象。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不懂交際技巧、人際敏感等原因使一些大學生封閉自我、害怕交往,影響了心理健康。
3.情感問題
現(xiàn)在的在校大學生,年齡往往在18~25歲之間。他們向往美好的愛情,但由于生理心理還沒完全成熟等主客觀因素的存在,把愛情簡單化、片面化、理想化的傾向在大學生中并不少見,并因此造成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大學生由于年輕,情感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遇到情感方面的挫折,并產生消極情緒和心理。據(jù)報道有近35%左右的大學生存在情感方面的困惑,因情感處理不當而引發(fā)的案件目前已成為高校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4.就業(yè)壓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工作強度和生存壓力日益增大。伴隨就業(yè)形勢的嚴峻,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開始考慮自己的工作出路問題,并不得不因此而放棄很多施展自己個性空間的機會,甚至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去做自己本不喜歡做的事。比如用很多的時間去背GRE單詞,花很多的精力去準備讓自己感到非常煩躁的各類證書考試。但這些努力是否能取得預期效果還是個未知數(shù),這使得一些大學生心理上長期處于緊張和壓抑狀態(tài)。嚴峻的就業(yè)壓力,容易讓人產生緊張、恐懼、焦慮、逃避的心理,就業(yè)壓力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哲學的有關原理告訴我們:外因只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據(jù)。即使處于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一些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同時,另外一些大學生卻保持著良好的狀態(tài)。因此,應采取有效的方法,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1.保持濃厚學習興趣,正確面對學業(yè)壓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具有強烈求知欲望和濃厚學習興趣的大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對本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且還樂于接受其他學科的新思想、新知識,從而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被動的學變成主動的學。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學習各種新知識,發(fā)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主動去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和未來的社會,而不應被動地讓環(huán)境和社會來適應自己。這就要求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觀的評價,樹立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提前做好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注重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2.主動進行人際交往,保持和諧人際關系
我國已故著名心理學家丁瓚先生曾經說過:“人類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失調而引發(fā)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際關系與人的心理健康之間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積極健康的人際交往有助于大學生培養(yǎng)與他人同心協(xié)力、合作共事的能力,有助于大學生與集體保持協(xié)調的關系,有助于大學生群體意識和親和力的提高,有助于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增強。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往往樂于與他人交往,并且能在交往中用尊重、理解、寬容、信任的態(tài)度與他人和睦相處。大學生應把握人際交往的基本策略和原則,積極健康地進行人際交往。同時大學生還應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對情感問題合理認知,在積極健康的交往中不斷發(fā)展自我、提高自己。
3.樹立正確自我意識,培養(yǎng)良好個性品質
自我意識是大學生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大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來說自我意識包括大學生對自己生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等方面的認識。大學生若過高評價自己,就可能會自負甚至狂妄自大;而如果過低評價自己,就可能會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自我意識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之間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越接近現(xiàn)實,社會適應能力就相對越強。因此,大學生應在積極開放的人際交往中,通過比較鑒別、客觀體驗等方法,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而大學生的個性心理主要涉及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大學生應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個性品質,積極悅納自我,不斷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完善自我。
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yǎng)多種興趣愛好
興趣是指大學生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xiàn)為大學生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愛好在大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使大學生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大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和身心健康的維護。大學生積極參加校、系、班級組織的藝術、體育、科技、社會實踐等活動,既能從中經受環(huán)境的鍛煉、豐富自身人生經驗,也能增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友誼,更能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質的發(fā)展。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活動能豐富大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大學生與他人間的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有利于大學生個體的和諧發(fā)展。
1、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
2、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tài)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tài)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tài)。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3、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準具體與客觀。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于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人們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jù)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y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4、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且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fā)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yǎng)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huán)境、功能環(huán)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huán)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yè)的指導?!靶陆】到逃痹趯W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fā)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一、人的健康與心理健康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這樣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滿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xiàn)象?!边@就充分說明了心理健康已成為現(xiàn)代人健康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不光是生理健康,還有心理健康。人體的健康不應僅指軀體生理上的正常,還應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健康表現(xiàn)為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適應與完好的一種狀態(tài)。
近幾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人的健康分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健康四個層次,并且后面的健康層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層次為基礎而發(fā)展的更高級的健康層次。
生理健康,指人體的組織結構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體的生理功能是指以人體內部的組織結構為基礎,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為目的,協(xié)調一致的復雜而高級的運動形式。判斷心理是否健康有三項基本原則:其一,心理反映客觀現(xiàn)實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應同客觀環(huán)境保持一致;其二,一個人的認識、體驗、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是一個完整和協(xié)調一致的統(tǒng)一體;其三,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為基礎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社會適應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適應,包括職業(yè)角色、家庭角色及學習、娛樂中的角色轉換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適應。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當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疾病時,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比如,當生理上有病時,人會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易發(fā)怒;而當面臨重大抉擇而緊張焦慮時,人會胃口大減、失眠、頭痛等。因此,健全的心理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亦需要健全的心理。
盡管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是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二者在標準上有很大的差別。心理健康標準不像生理健康標準那樣具體而又精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一個相對概念,很難有一個精確的標準,因此一般采取“常態(tài)”和“變態(tài)”,或者“正?!迸c“異常”來做出劃分。由于“常態(tài)”與“變態(tài)”、“正?!迸c“異?!敝g的界限非常模糊,目前為止,心理衛(wèi)生學界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仍尚無定論。
此外,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完整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是分不開的,一旦人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狀態(tài),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就會受到破壞,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從而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苦惱和不幸,乃至給社會造成危害。因此,沒有疾病(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僅僅是健康的最低要求,健康的目標應該是追求更高層次的社會適應和更充分的自我實現(xiàn)。
二、心理健康是企業(yè)青工成才的基礎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工作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就業(yè)的嚴峻形勢,青工在心理上存在多方面的壓力:一是怕失去工作的壓力;二是來自工作崗位本身的壓力;三是來自整個社會不斷加快節(jié)奏所帶來的壓力。相當一部分青工的心理素質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面對壓力和挫折,有的表現(xiàn)躊躇不前,有的自我封閉,更有甚者空虛絕望,嚴重影響了青工的成長和成才。青工是企業(yè)的主要勞動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生力軍。從成才的意義上說,提高身心素質,維護身心健康,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青工人生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健康對青工成才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青工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這是青工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青工的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xiàn)。
第二,心理健康是青工順利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企業(yè)的工作過程是一項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于一身的十分單調的活動,長時間的工作,往往會引起身體疲勞和精神緊張。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不僅有益于促進人的思維,而且有助于提高人的記憶力。相反,悲觀、失望、苦悶、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僅有害于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導致人的大腦機能失調,給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第三,心理健康是青工適應社會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企業(yè)狀況和就業(yè)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企業(yè)在改制過程中的激烈變革必然會使青工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青工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做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
第四,心理健康是青工發(fā)展正確自我意識、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的基礎。青工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xiàn)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青工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xiàn)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等等,這些有利于青工的健康成長,但對個體青工而言又具有不同的差異。身心健康的青工,都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夠客觀評價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視甚高,他們能以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勇敢地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困難與挫折,積極進取,敢于拼搏。反之,身心健康狀態(tài)欠佳的青工,往往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長期存在著自卑、憂郁、苦悶、悲觀等不良情緒,以至于形成了人格障礙,并對工作、生活和社會適應造成不利影響。
三、加強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
加強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因為個人的心理障礙與疾病不是被傳染的,也不是外傷得來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由個人自己“制造”出來的。它只能通過個人的調適,包括在專業(yè)與非專業(yè)助人者的協(xié)助下的自我調適,經由一個類似再學習與再教育的過程,才能走向康復。因此,在維護個人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在心理障礙與疾病的預防、治療的過程中,當事人自己的責任感、自我維護的意識與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工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心理健康首先反映在一個人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上和價值觀上,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心理健康自我維護的第一要義。青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青工對生活抱開放態(tài)度,樂于吸取新經驗;學會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看待他人和自己;增強利他精神,在幫助別人、伸展自己的過程中增強自我價值感;增強敬業(yè)精神,在忘我工作的過程中使個人精神有所寄托。
第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集體生活。生活習慣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嗜好是誘發(fā)大學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青工應該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意識地參加一些高雅文明的娛樂活動,加強體育鍛煉,并且要用堅強的毅力克服已有的不良生活習慣。青工要努力開放自我,積極地與他人交往,積極地參與企業(yè)的各種活動,例如企業(yè)內部的體育比賽、技能比武,革新競賽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的溝通和交流,取得心理的安全感。
第三,積極化解不良情緒,培養(yǎng)健康的情緒。由于現(xiàn)實社會競爭的激烈,再加上每個青工的心理承受力總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內外刺激下,在遇到強烈而持久的內心沖突,過大的外來打擊時,難免會產生心理壓力,引起心理的波動、失衡,從而誘發(fā)不良情緒。其實,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而是在有了消極情緒時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情緒,及時地調控、化解自己的情緒,迅速地走出情緒困境以避免持續(xù)而強烈的消極情緒導致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要努力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和掌握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保持樂觀向上、勇于拼搏的人生態(tài)度和心境,并積極尋找正確解決問題、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所謂的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們對于特定事物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即人們的基本心理活動,如情感、意志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能夠與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并保持同步。因此,只有具備以下幾點才能夠達到心理健康:第一,對于自身能夠給以正確而客觀的認識;第二,對人生價值、世界具有正確的觀點;第三,對自己的情緒能夠有效的控制;第四,與人和諧相處;正因為心理健康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因此,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大學生,他們處于社會與學校雙重環(huán)境中,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通過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學生具有獨特性。在當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對他們都給以過分的溺愛,進而造成當代大學生缺乏獨立性,過分依賴于父母。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所以在面對挫折、競爭時沒有很好的心態(tài),沒有承受能力。
第二,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情緒容易受到影響。雖然在學校中,但是學生所面臨的人際關系并不比社會中的簡單,大學生同樣要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以此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但是,對于復雜的人際關系來說,很多人都無法適應,對他人的評價也是以自我標準為主,所以,在人際關系方面造成了嚴重的障礙。
第三,就業(yè)壓力給心理造成嚴重的壓力。隨著教育模式的改革,大學生就業(yè)再也不是原來的包分配,而是采取雙向選擇的模式,即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互選,這就打破原有的就業(yè)觀念。要想獲得好的工作,就要具備良好的素質與專業(yè)能力,才能夠在人才眾多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大學生就業(yè)難也成為了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大大的增加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體育教學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素質和良好意志的培養(yǎng)。體育活動都是緊張激烈的,而且又具有競爭性。所以,在體育中,學生總會保持著強烈的情緒變化以及明顯的意志考驗。因此,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會培養(yǎng)一種吃苦耐勞、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思想作風,同時,體育活動也具有集體性,有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團結合作、集體主義精神。此外,競爭性促進大學生在體育互動中保持機智靈活性、鍛煉沉穩(wěn)果斷的心智以及謹慎細心的心理素質。
如果大學生要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就要參與不同性質的體育項目,因為,不同的體育運動所涉及的心理意志培養(yǎng)是不同的。例如球類運動,無論是單人還是集體的球類運動,參與的學生都要保持著強力的上進心,高度的配合性、靈活性以及集體性,只有勇往直前,不畏強手的意志才能夠取得比賽的勝利,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時候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運動,才能全面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體育不僅能給大學生帶來堅強的意志品質,強壯的身體,還能塑造開朗、健康的心靈。
第二,體育教學有利于大學生身體發(fā)育。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也是他們身體發(fā)展的過程,健康的身體為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條件。人腦是人們心理的基礎,同時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達到心理健康,就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機能,完美的身體條件,特別是健康的大腦即神經系統(tǒng)。通過體育來促進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進而為心理發(fā)展奠定物質基礎。
第三,體育教學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大學生的心理情緒是通過身體活動來體現(xiàn)的,大學生的表情,意志等都能夠真實地被反映出來,所以,通過大學生的身體活動可以準確的分析出他們是否具有心理障礙。然而,體育運動則可以幫助大學生舒緩緊張的情緒以及生活,將他們的消極情緒轉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緩解大學生具有的不良心理情緒,使得他們能夠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支柱,進而促進心理健康。
第四,體育教學有利于大學生個性的展示。體育教學是在一個更為廣闊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所以,相較于課堂教學中的固定的位置,大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盡情的運動,盡興的游戲,他們直接參與在互動中,有效的促進了思維與身體活動的協(xié)調,而在活動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第五,體育教學有利于大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站在社會的角度,體育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教學,而是對生產與生活的模擬,因此可以說體育教學實質上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也都是社會的一種滲透。所以,體育可以有效的鍛煉人際交往,培養(yǎng)人際關系。個體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得到了人際關系的滿足,生活方式的豐富,進而使得自己更能夠適應社會。
三、對大學體育教學的建議
由于大學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們要對大學體育教學給以高度重視,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體育教學中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伴隨著體育教學的改革,心理素質在學生教育中所占據(jù)的比例越來越重,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將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包含在內。讓學生了解關于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影響以及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方法。同時,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受到波動時候,能夠掌握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調整,緩解或者排除心理障礙。
第二,以體育教學現(xiàn)實為基礎,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育教學已經不是單純的鍛煉身體,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內容與心理調整方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能夠掌握相關的方法和技能,并自主的對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狀態(tài)進行調節(jié)。而體育教學的目的也是極大的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shù)姆椒▽崿F(xiàn)改革目標。所以,體育教師就要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廣泛吸取經驗,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讓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到快樂。
第三,引進專業(yè)的心理方面的師資隊伍建設,以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有專業(yè)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所以,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才能夠具備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資格,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要不斷的加強關于教育、心理等學科的學習,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對于產生分歧的意見能夠給以認可與理解,并能夠始終保持一種平和與寬容的心態(tài),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總之,由于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作用,所以,我們要加強在這一方面的探索,對教學方法與教學經驗進行研究,并以心理健康為基礎,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并加強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進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優(yōu)良個性和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袁志剛,衛(wèi)偉:《淺談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2]陳秋珠:《談高等學校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現(xiàn)狀 影響因素
一.引言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xiàn)代社會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加重了人們的心理負荷,特別是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他們的心理發(fā)展處在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發(fā)展越來越迫切的問題,大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愛情,人際交往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大量的大學生因為生活中的一點不如意就將自己逼上了絕路。那么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本文通過總結一些實驗者的研究成果,系統(tǒng)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并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做了展望。縱觀以往研究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馬家爵事件等一系列由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fā)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全國青年的平均水平。
2.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A.家庭影響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作為基礎性因素,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極其深遠。如Millikan(2002)等人用艾森克人格問卷,發(fā)現(xiàn)家庭的作用和大學生的抑郁有顯著的關系。家長對子女社會化的過程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電子通訊設備的普及等因素,大學生與家長的聯(lián)系仍然十分緊密,大學生遲遲不能夠做到“心理斷乳”。
首先,大學生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父母教養(yǎng)方式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型(父母堅定、熱情、并考慮孩子的意見)、專制型(不考慮子女的要求)和溺愛型(無能的父母允許孩子為所欲為)。研究表明,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專斷型教養(yǎng)方式的大學生(凌四寶,舒曼,2003)。如果父母對孩子充分理解,給予溫暖,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多干涉,拒絕否認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
其次,家庭結構也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家庭中孩子的數(shù)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十分顯著。兄弟姐妹為2個或3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明顯差于獨生子女。并且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明顯的影響,父母離異比正常家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差,并且父母離異比父母去世的大學生更為敵對(曾美英,晏寧,于,盧丹蕾,2008)。
除此之外,家庭經濟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職業(yè),家庭關系,家庭氣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等也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B.個人影響因素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同樣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存在著光環(huán)效應,成為大學生的青年人一般都會經歷很多的成功,也受到過很多贊美,因此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往往會偏高。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周圍的一些客觀評價與他們的自我認識產生了不一致,他們就會產生負面情緒,造成心理失衡。
其次,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心理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大學時期是一個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獨的時期,不同個性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他人交往的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就容易心理失衡,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會誘發(fā)心理疾病。
此外,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緊張的,學習的壓力容易帶來負性情緒,并且大學生的情緒處于比較復雜的時期,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比較弱,如果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個體的心理就會受到影響。要想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有穩(wěn)定的情緒,熱愛生活。
C.社會影響因素
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很少,在當今的社會競爭壓力下,理想主義在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只能破滅。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大學生身心疲憊,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良好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較好,而社會支持較差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較差。更好地利用社會支持有益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發(fā)展及生活的各方面都時時刻刻與這個社會發(fā)生著緊密的聯(lián)系,人的成長離不來社會的支持(程素萍,張潮,賈建榮,2009)。
校園文化建設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校園文化能夠陶冶大學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校園文化建設還有利于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校園建設中,宿舍管理和宿舍人際關系也同樣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諧共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宿舍人際關系有利于塑造出利他、自信的人格,有利于對學習社會經驗起促進作用,有利于思想品德的修養(yǎng)。而不良的人際關系則會使人孤獨憂郁,甚至與人交往時產生恐懼,長期持續(xù)下去可能會引發(fā)嚴重后果,引發(fā)心理障礙。
D.其他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運動對心理健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運動通過緩解壓力,改善人際關系,調節(jié)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殷恒嬋,盧敏,王新利,陳雁飛,2007)。例如剛剛失戀的大學生有可能會通過跑步的方式來減緩內心的傷痛,因為這樣可以轉移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進而可以轉移注意力,放松身心。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意識品質,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提高大學生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保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何蕊,2015)。
網(wǎng)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一方面,網(wǎng)絡豐富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擴展了人際圈,并且使得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增強了大學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網(wǎng)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過度沉迷于網(wǎng)絡也會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當今社會,“低頭族”越來越多,大學生的交流方式大多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的,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與他人打交道,嚴重者會失去社交能力。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上購物,網(wǎng)戀也都十分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會漸漸地將網(wǎng)絡上那個虛擬的“自己”帶進現(xiàn)實導致心理扭曲,嚴重者還會發(fā)展為精神分裂。
相關研究表明,個體遭遇的應激性事件影響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張晨艷,周宗奎,耿協(xié)鑫,牛更楓,2015)。這是因為應激性事件會消耗個體的心理資源,從而降低其對心理健康的保護,引發(fā)個體的負面情緒及適應問題。
除此之外,睡眠障礙也可以反映出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睡眠障礙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貪多、難以入睡等。這大多數(shù)是大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人際關系等問題造成的,這些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身心健康。
三.結論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全國青年的平均水平,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種,包括家庭影響因素、個人影響因素、社會影響因素以及其他影響因素。其他影響因素包括運動,網(wǎng)絡,應激性事件和睡眠障礙等。
四.思考與展望
1.注重研究方法的局限和改進
至今為止的多數(shù)調查研究的樣本不論在數(shù)量上還是結構上均存在不足,只有少數(shù)調查研究涉及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全國性的調查較為少見,這會影響結論的代表性。而且我們還應該注重量的研究方法與質的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目前大多數(shù)的研究方法仍是問卷調查,我們同樣應該注重訪談法,觀察法等方法。因此我們應該不同的測量方法綜合運用,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加以運用。
2.注重做發(fā)展研究和干預研究
如果能夠在研究中對同一批大學生跟蹤兩年到三年,并且能夠在過程中對被試進行干預,然后對進行干預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將會更加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
3.注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目前大學生對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的認識還不全面,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情緒調節(jié),高校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輔導,各高校都應該開設心理課程,注重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Millikan E,Wamboldt M.Z.,Bihun J.T.Perceptions of the Family,Personality charateristics,and adolescent internalizing symptoms.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2,41(12):1486-1494
[2]凌四寶,舒曼.(2003).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調查分析.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3):91-94.
[3]曾美英,晏寧,于,盧丹蕾(2008).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心理科學.31(3):597-601.
[4]程素萍,張潮,賈建榮(2009).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7(1):35-37.
[5]殷恒嬋,盧敏,王新利,陳雁飛(2007).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體育科學.27(5):41-47.
[6]何蕊(2015).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社會體育學.22(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