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引導式教學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引導式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對體育內容加以研究、探討以及創(chuàng)造。引導式教學方法正符合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方法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對小學生加以引導[1],充分調動小學生對體育知識與動作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體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高。
二、引導式教學方法的具體策略
1.確立體育教學目標,明確對學生的指引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制定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它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進而幫助小學生在體育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也使得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有目的地開展體育教學。鑒于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差,在室外上課時注意力不會高度集中,體育教師有必要對小學生的體育動作學習加以指引,從而促進他們較好地接受體育知識。例如,教師在教關于“接力賽”的知識與動作要領時,首先明確接力賽教學的目標:一是要鍛煉小學生身體的反應能力與爆發(fā)力;二是要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需要進一步地制定出實際的教學計劃,在開始進行新內容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做一些準備活動,然后再進行相關的練習活動。如讓小學生各自進行練習跑步,激活身體運動細胞,同時使他們能夠在爆發(fā)力量之前得到一定的緩沖;接下來教師可以安排小學生進行實際的接力棒活動練習,其中穩(wěn)穩(wěn)地接住接力棒是關鍵,如果在比賽中出現(xiàn)掉棒現(xiàn)象,就會延長比賽的時間,從而降低小組比賽的成績。由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對小學生進行有計劃性與方向性的教學,從而明確指引小學生練習,提高他們對接力賽相關技能的掌握。
2.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教學技術的發(fā)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其中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在教小學生學習打籃球的時候,其中有許多關于籃球技術與技巧的知識,教師通過語言來解釋難以表達清楚,小學生也難以接受,那么教師可以先在室內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從視覺的角度感受與學習相關的動作。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教師要對其中的關鍵點加以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技巧,然后再組織學生在室外進行實地學習與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籃球中的知識與技巧[2]。再者,教師以往在體育教學中經常就某一動作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模仿學習,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教師可以大大減少示范教學,從而將更多精力放在糾正學生動作方面,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更多有針對性的指導。
3.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開展針對性教學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一方面加強對小學生體育學習情況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根據(jù)小學生所學習的體育內容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從而使得體育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實際。例如教師在講解籃球比賽場中的情況時,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在籃球比賽中隊員之間需要建立良好的默契,同時還要學會與其他隊員團結協(xié)作,那么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觀看半場籃球比賽的視頻,然后讓他們發(fā)表對籃球比賽的看法。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看法,判斷出他們對籃球的認識與熟悉程度,從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如將班級中的男生與女生分開,然后通過引導的方式在男生、女生所具有的不同籃球水平上進行指導。通常男生對籃球的熟悉度要高于女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男生重點掌握配合度的問題并提供一些技巧性的動作指導;而對于女生,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其加以引導,如讓女生站成不對稱的兩排,然后進行傳球,使女生可以更多地觸摸籃球,幫助女生發(fā)現(xiàn)籃球中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語言方面給予小學生一些鼓勵,使他們能夠在這種積極語言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促進他們更加積極的學習。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給小學體育的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在激發(fā)小學生籃球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3]。由此可知,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十分重要,對教師而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優(yōu)化體育教學的內容,尋找出更加適合小學生學習體育、熱愛體育以及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方式;而對小學生而言,通過與教師的溝通,可以對自己學習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糾正,從而使自己的體育動作更規(guī)范,有助于更好地鍛煉并在體育運動中取得良好成績。
三、結束語
小學體育課教學中教師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法,對提高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對引導式教學法的應用,結合對相關體育動作的言語解釋與指導,從而使得小學生能夠在生理與心理方面都勇于嘗試體育活動,以提高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意識,從而達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溫國平.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方法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4):90-91.
本文將對行為引導教學方法理論進行一些分析,希望能夠更深入地認識這種教學理念,以便更適當?shù)貙⑦@種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更好地培養(yǎng)職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行為引導教學方法釋義
行為引導教學方法起源于德國職業(yè)教育領域的職業(yè)活動導向教學模式,其理論基礎為多元智能教學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活動建構教學論。其教學設計遵循杜威先生“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因此行為引導教學方法從理論支持的角度看,非常適合用于達到職業(yè)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成為“既具有勝任具體工作崗位的職業(yè)能力,又具有一定的適應新異工作情境的遷移能力的勞動者?!?/p>
行為引導教學方法的具體概念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整個行為引導教學方法體系由頭腦風暴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和未來設計教學法八種經典方法和教師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教學課程特點開發(fā)出的各種創(chuàng)新方法構成。
二、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比較
我們所說的傳統(tǒng)教學法,實際上大部分是借鑒蘇聯(lián)教育理論和經驗,基本運用凱洛夫以系統(tǒng)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為教育目標的“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模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傳授式教學。
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絕對意義的主導作用。教師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學生認知規(guī)律,確立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講授法是教師系統(tǒng)講授知識的固定模式,一個教師可以面對眾多學生,學生能在單位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系統(tǒng)的信息。
但這種教學方法存在一個較大的弊病,就是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學生很難理解這些系統(tǒng)灌輸給他們的知識的價值,因此學習主動性較差,對于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不足。
1.行為引導教學模式的特征
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脫胎于建構主義教學論的行為引導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其主要特征概括起來說有以下五點。
一是采用跨學科的、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yè)活動模式;二是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訂工作計劃、作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工作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huán)節(jié);三是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組織形式。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四是教師的作用是教學引導者、學習輔導者和主持人;五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評估。
由此可見,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是,行為引導教學方法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交情境,特別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為完成“行為產品”引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以活動為中心,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團隊學習,采用師生互動的社交方式,將與活動相關的各種知識(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都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在這種教學方法模式下,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鍛煉主要來自學生的自主行為。
2.行為引導教學方法較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
(1)行為引導教學方法比傳統(tǒng)教學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也更注重學生專業(y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行為引導教學方法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教學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適合于以培養(yǎng)合格的藍領人才為目標的職業(yè)院校。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強勢地介入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固化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而在實施行為引導教學方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Problem-based learning,希望教學時以實用性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地去思考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也增強了知識的實效性。
以《網頁設計制作》這門課為例,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教師以教材章節(jié)講授的方式講解各種設計原則,軟件基本操作命令,腳本編寫的概念、格式、使用方法等,最后才談到一張網頁是由這樣那樣的元素、這種那種技術構成的。學生很可能在學習了很完整的相關知識后,在獨立面對實際問題時,依然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相對而言,當我們以行為引導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過程時,網頁設計制作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個已完成的實際項目(如校園網的建設),引導學生將教材作為指導手冊,自行拆解網站成品,仿制成品。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面對問題。學生先要研究構成這些網頁的外觀:這些網頁用了什么樣的文字和顏色?圖片是怎么做的?這些鏈接怎么做的?……然后學生開始思考網站的運作方式:我怎樣才能讓別人看到這些網頁?如果我要選擇性開放這些網頁,怎樣區(qū)分人群?……當學生終于將網站仿制成功的時候,他實際已經學會了網頁設計和制作的相關知識。當他需要建立網站的時候,學生立刻就能以這次學習經歷為模板,舉一反三,再設計制作類似結構的網頁時就可以構建出比較完整的網站。
(2)較之傳統(tǒng)教學方式,行為引導教學方法更重視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
由建構主義、實用主義理論看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扮演權威的角色,學生被動接受屬于被給予的角色,但是學生很可能在整個教學過程結束后無法真正完全了解所接受的知識。而在行為引導教學方法中,采用的是合作學習的策略體系: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tutor),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由實際應用經驗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自主思考、決策、實踐,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真正的主體作用。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在行為引導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討論,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就有了非常融洽的溝通和交流.
從認知角度講,任何一個進入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在他之前的生活和教育中都擁有其獨有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有些認知會在后續(xù)學習時產生干擾,我們稱之為prior knowledge。傳統(tǒng)教學法在排除這類干擾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傳統(tǒng)教學法模式下,整個教學過程基本為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傳授。由于個體差異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很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前概念問題;二是傳統(tǒng)教學法的灌輸式教學,在面對職校學生對學習的躲避心理時,難以有效扭轉其認知結構的錯誤。
較之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言,行為引導教學方法注意對學生prior knowledge、misconception和學習中的其他認知性問題及想法的分析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力求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包含解決上述問題的方式方法。以行為引導教學法為指導的教學通過問題討論、分析、查詢資料到信息整合構建了一個完整問題解決的學習經歷。通過這樣的實際經歷制造認知沖突,學生“眼見為實”能夠自發(fā)自覺糾正認知錯誤。這種方式更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留存記憶,促進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遷移、重構。學生之間更是可以通過反復地討論,經由探究問題時產生的沖突真正領悟知識。
從合作學習角度講,傳統(tǒng)教學法不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而行為引導教學法極為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行為引導教學法中,由于這樣的教學策略,使得學生在小組的合作下必須共同分享知識,學習成為每位組員的責任。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教師、家長“要我學”的外因向個人內在動機“我要學”轉變,同伴的激勵則成為重要的催化劑。因此行為引導教學法比傳統(tǒng)教學法更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并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小結
盡管對于職業(yè)教育來說,行為引導教學方法是一種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具有適用性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但是要真正將其應用到職教過程中產生有效結果,實施起來還是非常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1.改變師生關系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是“嚴師出高徒”,“嚴格”是我國老師管理學生的突出特征。教師的強權威性和學生的強服從性,是我國教育中師生關系的突出特征。從教學實踐中不能發(fā)現(xiàn),老師權威的作用對教學效率的影響極為顯著,在權威教學管理下進行強化式教學和強化式記憶的確有著顯著效果。正是借助老師權威的震懾作用,學生才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達到老師提出的學習要求。在這種效率的背后,學生知識的高積累性和強吸收性是靠外在壓力獲得的。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難以形成民主精神、平等意識、自主意識,個體的身心發(fā)展也受到較大束縛。長此以往,學生受的教育越多,接受的限制越多,不敢進行自由思維,最終從不敢思變?yōu)椴荒芩?、不會思?/p>
古人云:“使人畏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樂之?!苯逃且环N生活方式,優(yōu)秀的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尊重學生、善待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充分、全面、多元、自由的發(fā)展,著眼于學生愉快、和諧的精神體驗,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只有在主體間尊重、平等、鼓勵、輕松等普遍的交往法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師生交往的特殊性,充滿愛心地觀察學生,捕捉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優(yōu)點,不失時機地進行適當而誠摯的放大表揚,及時分析進步的原因,激勵其不斷前進,張揚個性,發(fā)展能力,讓師生關系回歸人與人的平等自由,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形成真正完整的教育。
2.活躍課堂氣氛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一般先概括好知識要點,在黑板或PPT中展示,或印成講義,便于預習或復習。結果是:測驗學過的知識點或“死知識”時,學生的平均得分較高,如果測驗未學過知識點或“活知識”,學生成績就較低。為什么會這樣?究其原因,莫過于學生學習過于被動,習慣于課堂上聽、記、背,缺乏主動的說、想、辨,所學知識缺乏靈活性和泛用性,無法形成觀點和深層的認知。教師“灌輸式”教學似乎在單位時間內傳授的知識量更大,教學信息量更大,老師更容易組織和控制教學進程和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代價卻是剝奪了學生自己發(fā)表意見、發(fā)展思維、判斷知識價值的機會。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獨白式”教學,實現(xiàn)“對話式”教學。
歷史上,互動的對話式教學不乏例子。從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到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其本意都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yǎng)其自覺性和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對象是整個班級,老師必然不斷致力于集中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力求使講解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但事實上很難兼顧:要么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教師的講解而只能機械記憶,整個教室是“妾心古井水,誓不起波瀾”,要么過于活潑和熱鬧,學生忙于參加各種小組活動,結果學生注意力分散了,學習之心就分散了。整個局面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紛紛亂。老師無法控制,更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堂上要善于誘導學生,引導學生而不牽著學生走,勉勵學生而不強行壓制,開導學生而不全盤灌輸,寬容學生而不放任自由,讓學生的思維之線始終在自己的手中,讓其高高飛起,卻穩(wěn)穩(wěn)握在手中。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啟發(fā)學生思維,需要有效提問?!秾W記》要求老師善問和善待問,善于提問的老師,要保證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解決問題;善于對待學生發(fā)問的老師,如學生問的問題是小問題則從小處回答,反之從大處回答,讓學生從容領會,透徹理解。
3.拓展學習空間
我國中等教育的教學內容存在崇尚理論、遠離生活、缺乏實用性的傾向。各學科教學過于偏重理論,注重邏輯推理和純理論探討,忽視實際運用和需要。區(qū)別于美國等西方國家,我國教育很少甚至沒有要求學生完整地“做”事,唯一完整、嚴格、一絲不茍要求的就是學生在課堂中熟記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的考試所需知識點。在追求快、難、多、高時,舍棄和犧牲學生的智慧增長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所需的條件和基礎。
一、利用充分的預習增強學生發(fā)言的信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發(fā)言的頻率與效率是其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的重要體現(xiàn)。一些學生對教學內容不熟悉,課堂發(fā)言也就無從談起。要避免學生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前提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充分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課文預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金蟬脫殼》一文前,教師可布置觀察活動,讓學到野外觀察蟬,或是到網上搜集蟬的相關資料,了解蟬的生活習性等。課堂上,有學生質疑:“既然脫殼那么麻煩,蟬為什么還要脫殼?又為什么在樹上脫殼呢?”由于教師課前已布置學生進行充分預習,其他學生紛紛踴躍發(fā)言:“蟬身上有一層硬殼,雖有保護作用,卻又限制了生長,所以要脫殼?!薄霸跇渖厦摎な且驗橄s脫殼后身體很虛弱,待在樹上會比較安全?!薄霸跇渖厦摎た梢宰尦岚虼瓜聛?對翅膀伸展和鍛煉有好處?!薄瓕W生由于在課前認真預習,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討論問題時敢于舉手、樂于發(fā)言,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二、利用入情的朗讀喚起學生發(fā)言的欲望
一位文學家說:“朗讀是學習語文及閱讀教學的源泉。”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和語感積累。
如語文S版語文第八冊《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中,作者對玉瀾堂的優(yōu)美景色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走進玉瀾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開得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入情朗讀,從“眼睛突然一亮”“密密層層”“繁花開得從樹枝開到樹梢”“幾座噴花的飛泉”這些生動的詞句中體會到玉瀾堂的景色非常特別,繁花開得非常的密、非常的多。朗讀極大地喚醒了學生表達的欲望,對學生的課堂發(fā)言積累了情感基礎,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有效的提問催化學生發(fā)言的動力
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是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學生被接二連三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致使課堂頻頻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因此,課堂中的提問必須做到簡潔高效,以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
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二泉映月》一文時,主要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1.“是什么原因讓阿炳從開始在二泉邊除了泉水聲什么都聽不見,到后來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后感悟到:“是師傅離開了人世,讓他感到傷心”“阿炳雙目失明后,對生活感到了絕望”“阿炳整天賣藝度日,且飽受窮困和病痛的折磨,他痛不欲生,而只有二泉伴隨著他,對他不離不棄,所以阿炳對二泉有了感情,從而產生各種復雜的情感”。2.“為什么說《二泉映月》不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樂曲,而是阿炳用生命譜寫而成的呢?”學生在充分地感悟課文后略作思考后相互交流:“阿炳通過琴聲懷念師傅、思索走過的人生道路”“阿炳已把這首樂曲融入他的生命,用來對抗命運,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時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卻是選擇了合適的時機和切入點,能夠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四、利用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發(fā)言的激情
教師的評價是一門藝術,精彩、生動的評價會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興趣盎然;反之,簡單、低效的評價會使學生無動于衷、心灰意冷。對課堂教學的定性評價要注意既要全面把握課堂教學各相關內容,又有主有次,突出重點,抓住本課教學的特點加以具體剖析。
在客觀的認識了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之后,我們幼兒園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正確對待幼兒的發(fā)展,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民主而又積極向上的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保持輕松愉快的心境,使幼兒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在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一、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幼兒情緒的好壞影響著他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教師要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請看下面兩段實錄:
一位幼兒剛走進活動室,看小朋友都在玩,便很高興的跑到第二組,拉起邊上的一張椅子想坐下,誰知“啪”的一聲,連人帶椅子摔倒在地上。老師生氣的說:“你怎么回事?剛到活動室就有事,哪個小朋友像你這樣,討厭?!边@個孩子呆呆地睜大眼睛望著老師,不知該怎么辦。
一位女孩從洗手間走出來,恰好一個男孩往里跑,便撞在女孩身上,女孩忍不住哭了起來。老師對女孩說:“寶貝,他不是故意撞你的?!苯又蠋熮D向男孩:“快,該怎么辦?”男孩:“對不起,我不小心?!贝藭r女孩還想哭又忍住了。老師又對女孩說:“你的衣服真漂亮,一定是媽媽買的吧?!迸⑽⑽⒁恍c了點頭。
從以上兩個實錄片段中可以想到這兩個幼兒接下來的情景:一個處于恐慌的狀態(tài)中,而另一個則能以愉快的情緒投入新的活動。造成這兩種迥然相異情緒的原因是教師對幼兒所持的態(tài)度不同。所以教師應該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安全的,使孩子感到輕松、和諧的氛圍。要知道,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二、為幼兒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心理疏導”環(huán)境
這種環(huán)境應當是為幼兒特殊安排,經過
教師精心設計,符合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對于產生了敵對情緒或侵犯的幼兒,光靠說理或批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疏導”策略。
1.音樂角
在這個活動角幼兒可以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任意跳舞或大聲歌唱。這是一種讓幼兒隨著音樂旋律發(fā)泄不快情緒,并在發(fā)泄中逐漸平靜心緒的疏導方法。
2.美工角
在這個活動角,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揮筆作畫或進行其它美術活動。美術活動是幼兒宣泄被壓抑的情緒的最好方式之一。當孩子們盡情揮灑時,他們會被眼前五彩繽紛的色彩變化所吸引,并會在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作”中體驗到愉悅感。這是依靠轉移注意而達到疏導的目的。
3、憤怒角
幼兒在這個活動角可以戴上手套任意打擊沙袋,也可以在體操墊上任意翻滾。這是依靠消耗體力而達到疏導目的的。
三、家園合作,共同對幼兒進行指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方展
當幼兒宣泄了憤怒的情緒之后,他們的心境也許會得到一時的平靜,但要真正克服他們的敵對情緒和侵犯,還需要教師采取切實有效的教育措施。如及時檢查自己對該幼兒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并同家長取得聯(lián)系,與家長一起幫助幼兒從情緒困境中解脫出來。在一段時間里,我班一個男孩經常光顧“憤怒角”,經了解,他的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不顧孩子的感受,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因此十分氣憤。此時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希望家長注意孩子的焦慮心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園合作,雙管齊下,這個孩子又變得活潑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