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范文第1篇

設計類人才教育培養(yǎng)現今存在的問題是理論與實踐不能相結合。電腦美術設計作為一門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僅僅依靠教師通過理論及圖片的講授或成功案例的介紹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yè)理論及具體應用知識上也不能完全的掌握。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內容及課程設計上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親身體驗的環(huán)境,增加實踐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做中學",在實踐中產生對該專業(yè)課程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采取,講解-實踐-輔導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分段教學法,也可采用項目教學法,即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安排一些企業(yè)案例相聯系的課,鼓勵學生分小組確定項目的任務即項目的目標和任務-制定計劃比如工作計劃、工作步驟和程序-實施計劃體現在小組的分工與運作中-成果展示-檢查評估。讓學生在實踐中煅煉自己,從做中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獲得想關知識與經驗,使學生從體驗中進一步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整合在一起,達到學能所用的教學目標。

二、電腦美術專業(yè)課程教學方法

如果說教學課程的設置屬于教學互動的起始環(huán)節(jié),那么,教學方法將是最終,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教"與"學"產生直接互動的唯一場所,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是否對講授課程產生興趣并具有主動性,成為了教學成功的關鍵。1、主體地位。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居于主要地位;而學生的角色主要是接受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被動的地位。新教學方法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導者和幫助者,學生則是實施具體項目的主體,他們必須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在整個活動中基本處于主動地位。靈活運用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前一常不變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活躍。2、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由于處在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出現了厭學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在主動地位,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于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在小組活動中能夠認真的分析和思考,積極的討論及辯論,學習主動性提高。

三、電腦美術專業(yè)課程應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正確的處理教學評價

1、電腦美術專業(yè)課程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充分的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勢,但還應當注意學生的兩極分化。對于一些在實踐過程中有新"想法"的學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按照傳統(tǒng)以分數進行評價,而應該按照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及提高給予相應的評價。同時根據具體項目的實施控制好時間,組織學生有序地進行討論。教學法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引導程度。而最終的目地是實現教學相長、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的優(yōu)化。2、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工作室模式。為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塑造全面適應社會需求的設計人才,在課堂講授中,除了傳統(tǒng)教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外,應建設相應的"產、學、研"結合的工作室,開展課題交流活動,建立教學基地,共享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平臺,為企業(yè)提供大量的可用之才。

四、結語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范文第2篇

翻轉課堂的核心其實就是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翻轉。教師要學會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和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堂外,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接受新知識。學生也需要自覺的完成課前學習這一知識內化的過程,進而在課堂上就有充分的時間利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實現更深層次的學習和交流。筆者在梳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旅游文化課程的優(yōu)點和瓶頸的基礎上,著重探析二者融合的實施途徑和相關建議,為中職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

翻轉課堂;旅游文化;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

(一)教師角色從主導到指導

翻轉課堂釋放了大量的課堂“傳道”時間,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即教師漸漸的從一個主導的地位變成了指導的身份,不再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而是可以在課堂上采用一對一或者小組形式及時為學生解答難題。

(二)學生角色由被動到主動

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的關注點會比較少,彼時隱身于課堂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翻轉課堂中,每個學生都得積極地參與進來,唯有課前學會主動的去學習,才能確保在翻轉課堂中跟得上進度。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隨時開動腦筋,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中。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旅游文化課程的優(yōu)點

(一)彰顯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傳統(tǒng)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一般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基本活動都由教師一手“操辦”,學生缺少獨立思考機會。而旅游文化這類課程事實上屬于互動性強、知識點多而雜的學科,讓同學積極參與,勢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讓他們重新熱愛上學習。

(二)體現了公平性原則

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采用視頻形式,可以被永久保存,哪里不懂可以隨時往前查看。這樣有利于每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合理的劃分。

(三)讓課堂變得更有趣

翻轉課堂模式下,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知識的消化,在課堂上主要就是幫助學生解決疑惑,教學模式更為多樣化,比如可穿插旅游知識競答、旅游知識講解、猜猜看等活動,使課堂氣氛更為融洽,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旅游文化課程的瓶頸

(一)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

大部分中職生的自制力和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弱,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的課前視頻學習任務完成起來難度較大。與此同時,許多需要小組協(xié)作完成的任務,也容易出現推三阻四的現象。

(二)教師電腦技術能力薄弱

翻轉課堂模式要求課前落實微視頻制作,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的教師年紀偏大,缺乏技術能力支撐。同時,很多教師的思維已經固化,不太愿意接受改變,這些都成為了制約翻轉課堂模式推行的瓶頸。

(三)經費投入過大學校積極性欠缺

目前我國學校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還處于不完善的初級階段,很多學校在設備、經費、技術等方面的條件都不太成熟。要開展翻轉課堂,需要采購大批量的平板電腦、視頻錄制設備、“校園云”服務器、學習系統(tǒng)軟件等,經費投入巨大令很多學校望而卻步。

四、“雙主三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旅游文化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一)翻轉課堂教學要堅持“雙主”

所謂“雙主”是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兩個概念。教師主導包含的內容有教學視頻的開發(fā)、資料查找,設置基礎練習、階段問題等,以此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是主動學習知識、內化知識的主體。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自定步調、自己調節(jié)進度,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學習要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二)翻轉課堂教學要把握“三段”

翻轉課堂教學實施中,要嚴格控制好學生課前學習、課中知識的內化和課后教師的反思三個階段。1.課前階段:教師設計,學生學習。課前教師設計內容有:教材及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制作微課程視頻、設計問題等主要環(huán)節(jié)。微課程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我國,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慕課一般在高等學校中應用較廣,而現有高中課程之中微課程資源較少,需要廣大一線教師的共同努力,搭建起共享的網絡平臺。微課程是知識傳授的載體,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是教學成功的保證。其中可以通過視頻錄制、文檔、PPT加音頻的方式制作微課程資源。課前學生學習:學生提前完成視頻的觀看、知識的學習。對微課程中的內容進行初步的掌握后簡單測評,比如設置闖關環(huán)節(jié)通關測評,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教師通過學生的通關情況了解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找出學生的疑難問題,以備課上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討論探究。2.課中階段:學生合作,教師指導。教師不再是講解課本及微視頻中的內容,而是根據學生們學習的反饋情況,對學習的重點再做拓展延伸、補充強調。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積極的參與到課程中來,可采用個人和小組知識競賽搶答、辯論會、現場講解等方法,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課程當中活躍起來。最后,讓學生進行一個簡短的學習成果交流,談談每個人的收獲,完成知識的一個內化過程,反思學習中需要改進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指出學習中提倡的行為,給學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同時找出失誤,避免多走彎路。3.課后階段:教師反思,認識學生,了解自己。教學反思旨在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可以改進的地方并對良好的成功案例加以學習鞏固。教師要注意合理把控課堂,讓學生的學習動而有序。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旅游文化課程中的實施建議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范文第3篇

[關鍵詞]反轉教學;網絡自主學習;主題學習;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11—0041—06

一 “反轉”教學模式及其教學實踐意義

1 “反轉”教學模式

近兩年,一種源起于美國的新型教學形態(tài)“反轉教學”逐漸引起我國教育研究者和教學一線教師的關注,反轉教學(Flipped Instruction),也稱作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簡單來講,反轉教學模式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將以往課內由老師講解的學習內容以視頻、課件等形式上傳至互聯網上,借助網絡媒介及多種智能終端,讓學生以自學的方式在課前完成知識學習,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答疑、討論、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過程。“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練習或者實踐來完成,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內經老師和同學的協(xié)助完成,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反轉教學通過將知識傳授環(huán)節(jié)提前至教師課堂授課之前,在教師提供的學習框架內,學生自行安排學習進程,自主學習完成學習目標,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作業(yè)、練習、問題解決等知識的深加工階段放置于課堂內進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師生共同協(xié)作探究解決問題、交流學習成果。

國外最早的翻轉教學實踐出現于2000年,美國邁阿密大學的Maureen J.Lage在“經濟學入門”課程中采用了反轉教學模式,但并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真正引起轟動的是2007年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他們使用很簡單的技術手段錄制了課程PPT的講解過程上傳到網絡,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就存疑的部分與教師討論并在教師輔導下完成作業(yè),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2011年,Jon Bergmann出版了專著《翻轉你的課堂:時刻惠及課堂上的每位學生》,該書受到了國際教育技術協(xié)會(ISTE)的大力推薦。

國內對反轉教學的研究仍處于認識和嘗試階段,一些研究者小心謹慎地在實踐中檢視反轉教學模式的本土化問題,張金磊、趙興龍和曾貞發(fā)表的研究成果圍繞翻轉課堂的起源、形態(tài)和特征,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也提出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局限性和問題,較能代表我國當前反轉教學研究的理論水平。在教學實踐方面,國內外在中小學課堂開展反轉教學的案例較多,我國重慶江津聚奎中學的“翻轉課堂”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在語文、數學、英語等8門學科中進行了反轉教學實踐,教師制作大量教學視頻上傳至學校服務器中,學生通過平板電腦終端課前觀看視頻,課堂講授時間從40分鐘降為15分鐘,把更多時間交給師生交流討論。實驗結果測試和調查分析表明88%的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63%的學生認為作業(yè)完成的質量更好,17%的學生認為增加了學業(yè)負擔。國內較少在大學課堂開展反轉教學,僅有少數研究者在大學英語、思政課、信息技術公共課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反轉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主體,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增強,那么一個新的教學形式如何與我國教育實踐相結合、找到最佳契合點值得我們去探索。

2 主題教學

主題學習(Theme study)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強調通過廣泛的主題探究而非拘囿于某一學科領域來運作的教學模式,即學習內容不以領域知識自身的體系結構來組織展現,而以某個主題作為主線,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學資源組織始終圍繞主題,學生借助信息化資源和環(huán)境,主動探究式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教學過程中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

目前在教學設計理論和實踐中,對主題教學設計我國教育研究者總結探索了一些符合實際的方法和手段,主題的設計有宏觀(一個跨學科的主題系統(tǒng))、中觀(主題單元)和微觀(案例)層面的設計,也可以是跨學科主題設計、多科主題設計或單科主題的設計。在本研究中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教學設計定位于中觀層面,即以單學科為主的主題單元設計模式。

3 實踐反轉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

教育部在最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其中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和“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發(fā)展任務。前者具體指增強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者指加快對課程和專業(yè)的數字化改造,創(chuàng)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反轉教學探索研究有兩方面的意義。

首先,滿足學習型社會對個人終身學習能力的素質要求。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無論對于社會發(fā)展、教育變革還是個體成長,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自主學習能力既是教育者重要的教育目標,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技能的重要條件和途徑。反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它鼓勵學習者去發(fā)現和重構他們所獲得的信息,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索研究要解決的問題,積極地思考,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與教師的交互,在問題的討論、解決過程中,使學習成為一種充滿意義、富有建設性的活動。學習者在理解知識并把它轉化為個人知識的過程中,構建了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框架,從而能夠學會學習,完善終身學習能力與自我發(fā)展能力。

其次,有利于更新教師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推進大學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反轉教學通過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改變以知識掌握為主線的課堂組織思路,突出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以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為主線,構建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以活動設計和組織為載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積極推動學習者作為主體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 教學設計組織與實施

1 知識模塊的重組——主題劃分

經過慎重篩選,筆者選擇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網絡教育應用”進行反轉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該課程主要研究網絡在教育中應用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網絡學習環(huán)境和網絡學習平臺的建立、網絡課程建設、學習資源建設以及網絡教育的評價等內容,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課程內容涉及教與學理論、遠程教育、網絡技術、教學設計、信息處理等內容,涉及科目雜而寬泛,具有較明顯的跨學科特征。選擇這門課程的另一個原因是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涉及大量的網絡環(huán)境下教與學的理論和實踐,該課程一般在學生大三進入專業(yè)課學習階段開設,學生經過兩年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學習己具備了較好的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的意識和實踐技能,基本具備反轉教學開展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

經過課程組前期的教學分析和研究討論,決定采用單學科的主題單元設計,即主題直接來自某一學科科目,這種主題方式組織結構較為簡單,知識體系以單學科為主線,輔以其他學科的知識,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時比較容易把握。我們將“網絡教育應用”的教學內容劃分為6個主題模塊。第一個模塊“網絡教育應用概述”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學習方式,旨在通過教師課堂授課使學生掌握網絡教育的概念定義、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其中重要的是向學生闡明我們反轉教學開展的實施過程、必要性和學習流程,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模式做前期準備,包括在教師引導下做一次反轉教學流程的小測試,再充分了解學生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難,對出現的問題做具體分析,指導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另外5個主題模塊的劃分和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主題模塊劃分確定后,緊緊圍繞著每個主題單元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資源和組織教學活動框架,把原屬于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科目的領域知識以主題單元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為中軸串聯起來。每個主題單元模塊下又分若干分專題,分專題類似于支架教學法里的支架,它不是由教師事先準備的科目知識,也不是分屬于各個主題單元下的小節(jié),是學生對主題單元模塊學習后需完成的專題任務,主要形式以主題單元知識點在實踐中的應用為主,如相關案例分析、綜合問題解決、社會調查等。

2 教學資源和環(huán)境的設計

課程組對成功的反轉課堂案例分析后結合“網絡教育應用”課程教學思路,決定利用成熟的課程自動生成平臺(如我校課程中心的卓越網絡課程建設平臺)開展反轉教學,這樣教師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教學設計和組織上。

在“網絡教育應用”課程翻轉課堂中,教學流程由課前自主學習部分和課堂教學兩部分構成,具體模式在下一小節(jié)詳述。課前自主學習是反轉教學成功的關鍵,如何保證學生課前的學習真正發(fā)生了,即通過自主學習知識真正發(fā)生了轉移并有初步的知識內化,這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兩個關鍵作用,一是搭建學習支架,我們在每個主題單元學習中都給出清晰的需完成學習目標要求和學習流程指導,以及課前學習完成之后學生在課堂教學階段要做什么準備工作和需完成的學習任務。二是能夠引發(fā)學習興趣的學習資源,借鑒一些反轉課堂的成功經驗,我們利用Adobe Presenter精心制作了課前自主學習視頻,反轉課堂的視頻學習資源不同于我們以往的精品課程的視頻表達形式,目前精品課程的視頻課堂多以教師講授的正面視角或輔以PPT播放的形式,時長以30~40分鐘能夠展開一節(jié)課內容為主,但這種視頻在反轉課堂中并不適用。由于反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內容是初次碰到的新知識,學生對這些知識還沒有相應概念,也沒有建立一系列知識點間的關聯,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靠自我管理較難堅持看完過長的視頻,因此,一個主題單元的教學視頻由若干不超過10分鐘的視頻片段組成,每個視頻片段里講授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在學習指導中明確給出學生觀看視頻的次序和知識關聯圖。

利用Adobe Presenter錄制反轉課堂學習視頻不同于以往PPT單調播放的模式,重點是隨著PPT的展示錄制了教師講解的聲音,隨著講解可以在視頻中任意批注,還可以插入視音頻多媒體資源,從學生視角來看頗有傳統(tǒng)課堂中思維跟隨教師黑板講授的感覺,可以減少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可能產生的孤獨感。

3 教學活動設計

反轉教學通過對學科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將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時間做了重新規(guī)劃安排,學科知識的獲取和傳授前移至課前進行,課堂變成師生解決問題、協(xié)作探宄的場所,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來,教師真正做到了有目標地授業(yè)解惑,極具個性化的、有的放矢地教學。反轉教學的課堂結構較之傳統(tǒng)課堂有明顯的改變,師生角色關系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變革帶來的效果主要在于鼓勵學習者能夠積極地思考,主動重構他們所獲得的信息,主動去探宄要解決的問題,在問題的討論、解決過程中,學習者理解知識并把它轉化到個人知識體系中。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Robea Talbe教授經過多年反轉教學實踐總結出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翻轉課堂模型,筆者以此流程為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需要摸索了一套反轉教學組織流程圖(見圖1)。該教學流程由專題單元知識學習(個人自主學習)分專題探究學習(小組協(xié)作學習)課堂問題解決小組專題學習成果匯報一總結反饋五個階段組成。

(1)課前自主學習部分

課前學習部分是反轉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將新知識的學習提前到課堂之外并不意味著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資源自學,這一階段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發(fā)現問題、積極思考,激發(fā)其對某些問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此階段的教學設計可能要比傳統(tǒng)的授課備課更為深入,要慎重判斷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材料的取舍都要做認真研究。我們在實踐中設計了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a.學習指導。在教學支持平臺每個主題單元中詳細給出本主題的學習流程導圖,第一個學習步驟就是要求學生的學習從認真閱讀學習指導開始,其中給出了學習目標、知識點關聯、學習的關鍵步驟、視頻觀看指導等。

b.自主學習。此環(huán)節(jié)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為主開展學習活動,在網絡學習支持系統(tǒng)平臺上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PPT視頻資源為主,輔以網頁形式的文本資料、案例、視頻資料等。在網絡學習支持系統(tǒng)中以圍繞主題單元的知識地圖形式制作導航鏈接,方便學生點擊觀看??紤]到在傳統(tǒng)課堂里多數學生習慣于當“沉默的大多數”,因此在觀看完每段視頻后,教師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和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與教師交互中提出的疑惑,會列出一些該視頻知識點學習中學生常見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要求學生在課堂授課中就這些問題與師生展開討論,這些預設問題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習慣于聽而不愿意積極表達的現象而設置的引導性提綱,要求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不僅限于此。

c 小組協(xié)作學習。自主學習階段完成后進入分專題協(xié)作學習階段,分專題任務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實踐性任務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真實情境中的現象和規(guī)律,通過與學習伙伴的合作,培養(yǎng)其與他人協(xié)作溝通的能力,學習同伴間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可以啟發(fā)個人的思維,在爭論協(xié)商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在每一主題單元中設置了若干候選分專題,供協(xié)作小組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專題任務深入研究。協(xié)作學習前由教師主導,將不同水平和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組成3~5人學習小組。由協(xié)作學習小組自己協(xié)商選擇分專題和分工后,組長首先給教師提交一份小組學習方案,說明專題研究內容、小組分工安排、進度安排和研究實施路線等;其次是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期間,將小組學習方案錄入課程學習平臺,利用系統(tǒng)的“跟蹤學習進度”模塊監(jiān)控小組學習任務的落實情況。實踐證明,這個措施起到了監(jiān)控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作用,由于學習進度完成情況能夠顯示在學習平臺上,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按期自覺完成自己負責的專題任務,最后每個協(xié)作小組在課堂授課前就研究的分專題完成一份匯報PPT。

(2)課堂問題解決部分

反轉教學模式的課中學習部分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最大的優(yōu)勢是通過師生的交互加快了知識內化的進程,學生解決問題的目標明確,學習動機強烈。教師為了解決問題講授的目的也很明確,真正在課堂中做到個性化施教、差異化授課。課堂學習部分我們安排的流程是提問討論20分鐘、匯報與分享15分鐘、總結與測試10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完成分專題任務中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疑惑和問題,在課前部分教師利用QQ群、Email、網絡學習平臺論壇等交互工具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指導。指導每組學生對典型問題進行梳理,準備在課堂授課中展開討論,同時教師在課下對相關問題做充分準備,對每組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學生對某一主題單元疑難問題較多,要在20分鐘內全部解決時間比較緊張,我們的做法是教師統(tǒng)一回答共性的重難點問題,其他問題指定理解較好的小組配對討論解答,往往學生互相幫助解答問題時氣氛非常熱烈,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匯報與分享階段由各協(xié)作小組推薦的匯報人分享完成的分專題學習成果,不但要求匯報人發(fā)表研究結論,還要詳細地講解完成任務的思路和采用的信息處理方法和技術,匯報完畢其他協(xié)作小組可以提出質疑并提供新思路。最后,由教師對本次學習過程予以總結,主要清晰勾勒所學知識的關聯結構,鞏固重點、疑難知識點,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簡單測試,進一步強化。然后布置課后作業(yè),布置下次教學的課前學習部分。至此,完整的一輪反轉課堂教學流程結束。

4 反轉教學中的交互實現

反轉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的最大變化是教學過程中交互關系的變化,教學流程的“顛倒”使得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而變成學習活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完成知識內化。從表象來看,反轉教學引起的是課堂時間的重新分配,師生關系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單向灌輸式授課,真正學生在作業(yè)、質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階段需要老師指導和交流的時候,師生反而處于分離狀態(tài),如果學生此時不積極向外界尋求幫助,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就看個人的學習能力了。反轉教學模式通過調節(jié)講課時間,將一部分授課交給學生課前自學完成,課上時間用于陪伴學生解決其在知識內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的變革實質上帶來了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交互關系的三個變化。

第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取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講解和教師主導的學習活動中,近年來反轉教學模式的實現得益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學習者可以在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環(huán)境中,通過“同化”和“順應”機制,以機具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進行知識加工,構建個人知識結構。反轉教學模式的課前學習部分,學習者通過觀看教師提供的豐富教學視頻,獨立主動地通過學習支持系統(tǒng)平臺對外部學習資源進行獲取、加工和總結反思,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策略都會發(fā)生相應變化,學習者還可以通過如電子筆記、在線測試、作業(yè)提交等一些外顯的操作行為,將自己的階段學習成果反饋至網絡學習支持系統(tǒng),讓教師進行學習評價,我們把這種交互行為定義為學習者與學習資源的交互,這種信息交互形式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交互方式。

第二,有學者研究認為教學交互的信息流具有不對稱性與復雜性。在教學交互過程中,教學內容信息基本上是流向學習者的量遠遠大于流向傳者教師的量。這就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中師生信息交互的現狀,教師在講授中無法知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只是按既定的教學計劃和經驗來授課,因此就談不上因材施教、答疑解惑,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接受信息,在課后作業(yè)時才能深入思考,仔細咀嚼,嘗試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和反饋評價。而反轉教學流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初步的知識吸收,將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就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求老師同學的幫助,在師生、生生交互過程中知識整合內化的效率得以提升,將課堂變成了學生高度參與、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第三,反轉教學中的交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間的交互一定要以達到教學目標、完成知識建構為目的,如果交互內容不在既定的計劃和設計中,過程不被監(jiān)控和引導,那么教學效果一定是打折扣和無意義的。在上述反轉教學流程的描述中表明,無論是課前的自主學習、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還是課堂討論、成果匯報環(huán)節(jié)中,都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準備中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事先列出引導性的問題提綱,課前對學生的匯報成果進行檢查并反復與學生溝通修改,這些措施是開展反轉教學中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監(jiān)控手段。

5 教學效果評價

本期“網絡教育應用”課程結束后,我們通過學生成績分析、訪談、教師教學評價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估,總結為以下兩點:①反轉教學模式的實施明顯激發(fā)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做了較大改革,學生成績由卷面成績、小組協(xié)作學習過程性評價、課堂評價三部分組成。量化考試比重的調整改善了以往學生平時學習中少參與、不主動、缺少興趣、臨近期末死記硬背的學習慣性,當學生了解到他們平時參與的學習活動、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與成績有著直接的關聯后,逐漸從被動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到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課程教學的旁觀者到主題教學活動的熱情策劃者和執(zhí)行者,喚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好奇和興趣。課堂討論和答疑給予了每個學生同樣的尊重和展現自我的機會,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最終的卷面成績分析顯示,低分段學生明顯減少。②反轉教學模式的實施明顯提升了教師教學熱情和教學能力。隨著教學流程的深入開展,課堂內外的交流和答疑拉近了師生情感,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得以提高,評教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滿意度大幅提高。

三 實施反轉教學的挑戰(zhàn)和思考

反轉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結構,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有利于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給教師開拓了教學改革的新思路,但教學過程是復雜且多變的,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藥,反轉教學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

其一,學科的適應性。查閱文獻和國內外成功案例,反轉教學的案例大多集中在數理、信息等理工學科,這些學科知識點邏輯關系清晰,有完整的術語表達體系,描述規(guī)范,學習的難點在于如何運用這些原理、規(guī)律去解決現實情境中碰到的問題,反轉教學將學習過程中這一困難階段放置于老師和同伴共同協(xié)商的環(huán)境中幫助完成,有力促進了知識轉化的效率。由于人文社會類學科教學內容涉及面廣,教師在授課中與學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是教學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何在人文社會類學科中開展反轉教學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還有待實踐中探索總結。另外,高校反轉課堂的實踐應盡量選擇小班制的專業(yè)課程,在公共課教學中實現反轉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是極大的考驗,若課堂中師生、生生問不能充分展開討論和答疑,則教學活動必然流于形式,教學效果欠佳。本文選擇的課程“網絡教育應用”在“教育中網絡技術的運用”這一主旨統(tǒng)領下涵蓋多學科內容,教學過程重在基本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要求學生要有大量的網上實踐活動,對此類便于開展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項目教學法的課程經實踐檢驗比較適用反轉教學。

其二,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制約。在反轉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信息化素養(yǎng)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教學視頻制作、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過程管理是開展反轉教學中對教師教學技能提出的三大挑戰(zhàn)。為了滿足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需求,教師要制作大量學習視頻資源,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學習支持系統(tǒng)。在課前學習階段教師還要及時通過QQ、Email、論壇等遠程交互工具及時與學生溝通,監(jiān)控學習進程,課堂授課中討論交流的引導和控制對教師是智慧和技能的雙重考驗。實事求是地講,教師開展一次反轉教學所付出的勞動量遠遠超過傳統(tǒng)課堂的備課量,在教學實踐中到底有多少教師愿意改變已經很熟練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而去嘗試反轉教學還是個未知數。但反轉教學卻給教師提供了一種教學新思路,通過反轉教學的開展更新教師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

其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反轉教學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反轉教學模式開展的基礎是學習者要有良好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和獲取加工信息的技能,學習者要具備在網絡環(huán)境中能夠進行信息獲取、知識加工、溝通交流和評價反饋四類自主學習行為,同時,在課前學習階段學生要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判斷學習成效,進行自我學習過程監(jiān)控,對習慣于傳統(tǒng)授課模式的學生來說碰到的首要問題是調整自己學習方法和習慣,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反轉教學模式能否長遠發(fā)展的關鍵。

四 結語

現在大學課堂上教師普遍感受越來越難以將學生吸引到課堂里來,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元化,不再完全依賴教師的課堂授課也能完成學習目標,學習者個體學習風格、知識基礎的差異也使學習者追求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反轉教學可以說是順應時勢,能較好滿足時展對教學手段和方法提出的變革需求。

在“網絡教育應用”課程的教學實施中,我們以主題教學設計為主線,輔以圍繞主題的分專題學習任務完成為目標,組織實施了反轉教學模式的嘗試,教學過程中包含了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項目驅動法、支架教學等多種教學策略的運用。實踐證明,反轉教學模式能更好地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以知識學習為導向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的態(tài)度和方法,能夠加快學習者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進程。

參考文獻

[1][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4):65—68。

[4]曾貞.反轉教學的特征、實踐及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 2012,(7):114—117.

[5]李敬川,王中林,張渝江.讓課改的陽光照進教育的現實——重慶聚奎中學“翻轉課堂”掠影[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16—18

[6]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11-16

[7]劉震,曹澤熙?!胺D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8):17-20.

[8]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 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79-85

[9]肖平?;谥黝}教學的教學設計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 大學.2006:6

[10]Robert Tal~ert.Invertir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mom[OL].http:L//dzO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范文第4篇

論文主題詞:個人知識知識管理專業(yè)發(fā)展

個人知識管理是關于個人知識的獲取、存儲、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識經濟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新時代?!耙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么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蹦壳?,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如果不繼續(xù)學習,那么5年后他就面臨被淘汰的境地。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教師,同樣面臨著知識更新的困境。教師的知識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綜合體,其中,隱性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的反映一個教師在專業(yè)方面的成熟度。教師知識管理的核心應當是隱性知識的積累、交流和共享。教師的隱性知識是自身建構的、動態(tài)的生成性知識,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識。教師在教學方面的隱性知識更多的是通過教學實踐和同伴互動獲得的。

一、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個人知識管理理論的提出對于教師再教育的改革有著重大意義。目前教師培訓流于形式、實效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究其原因,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師培訓以培訓者為中心,不考慮教師的原有經驗和水平,因而難以調動教師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其培訓效果可想而知。這種教師教育形式很難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我們呼喚以教師為主題的教育形式。個人知識管理理論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的個人知識是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基點。參與式培訓、體驗式學習等方法都是教師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筆者認為,對于教師的個人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更新和優(yōu)化,應是改革教師教育的一條重要思路。理由很簡單,教師的教育行為受其個人知識的支配,那么優(yōu)化和豐富教師的個人知識就應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

二、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實質在于教師不斷整合自己的信息資源,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然而有諸多因素阻礙了教師有效的進行知識管理。

1.缺乏個人知識管理的意識

在我國,教師缺乏知識管理的意識,不善于對個人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管理。有調查表明,僅有16.7%的教師寫教后記,83.3%的教師從不或只是偶爾通過這一形式來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研究還發(fā)現,75%的教師認為,從教以來,自己在專業(yè)知識上收獲不大或沒有收獲。教師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識,無法找出需要創(chuàng)造的新知識。

2.因擔心失去對個人知識的壟斷地位而拒絕知識共享

在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教學“專業(yè)個人主義?!苯處煂€人獨立獲得的經驗、專業(yè)知識看做是私有財富以及謀生、升遷和參與競爭的資本。在業(yè)務和學術上,教師常常堅守自己的獨立王國不愿與他人合作。長期的相互隔離限制了教師之間的互動,給教帥之間的合作設置了障礙。即使學校提供了機會,但在知識分享方面,教師仍得保守且不自然。教師常會有如下的疑慮:“假如個人知識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那么我為什幺要與人分享,使自己受到威脅?”“假如我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知識,那我為什么要用你的知識取代我的知識?”一方面,教師很擔心,一旦將自己的經驗公之于眾,自己就會失去在該領域的權成性和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學校對知識共享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因此,教師不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識,尤其是實踐知識與別人分享。

3.對交流與共享知識的需求不夠。

長期以來,學校追求的是考試分數、升學率,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學主要是教材,教師的工作變成了程序化的操作,創(chuàng)造性勞動變成了簡單的重復勞動。教師的工作重點不是發(fā)現新知識,而是傳承既定的權威性知識,教師缺乏知識交流與共享的欲望。

三、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主要技能

個人知識管理與組織知識管理相比,具有較大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實施的可能性也較高。個人知識管理一般包括管理已有知識、獲取新知識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三層含義。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探索信息。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信息?;旧希灰桥c一般教學或是專業(yè)發(fā)展相關的資料,都是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可以搜集的范圍。例如,教學計劃、課程發(fā)展、活動設計、班級經營、師生互動、教學評價,以及實錄性資料,如相片、錄音帶、錄像帶與書面記錄等。

2.評價信息。搜集到信息后,要對信息進行評估,過濾掉無用信息。評價時不僅要評估信息的內容質量,而且要確定它與自身知識建設的相關度。

3.組織信息。經過評估得到有效信息后,需要有效的儲存信息。建立信息之間的聯系,以方便今后的查找和使用。組織信息可以采用大家熟悉的管理系統(tǒng)來實現。

4.分析信息。從已經組織好的大量信息中分析、歸納、綜合出有價值的知識。找出它們內在的聯系,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轉化。

5.展示信息。分析后得到的新知識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傳播和共享??梢允褂没脽羝赢嬈?、網頁等形式將其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也就是個人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的過程。

6.信息協(xié)作。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討論,協(xié)作與交流的基礎上對一些共同的任務,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協(xié)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觀點和知識。

四、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基本策略

1.建立個人知識庫,注意顯性知識的整理和組織

教學工作是教師有意識的將零散的和不連貫的顯性知識組合成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明示的方法進行知識傳播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經常性的對所學的理論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并采用數據庫等手段對知識進行清點、評估、規(guī)劃、整合和創(chuàng)新,以便在使用時及時搜尋、提取想要的知識,提升顯性知識的價值。建立教師個人知識庫應該采取下列措施:(1)進行知識的搜集、分類與組織。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知識結構,檢查自己知識結構的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多反面的搜集、積累知識。教師在知識積累上可采用數據庫、博客、媒體(錄像帶、幻燈片、錄音帶)、文件、書籍.、讀書筆記等形式,然后利用計算機軟件建置知識系統(tǒng),建立個人知識庫。(2)制定個人學習計劃,通過系統(tǒng)的讀書、專題學習、聽專家講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2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將隱性知識外化為顯性知識

教師要不斷進行批判式的思考,把自身的個性化知識和實踐性技能深刻的概括出來,并清晰的表達出來,從而使個性化知識的傳播成為可能,具體方法是撰寫反思性札記和生活史敘述。

反思性札記是指教師及時記錄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為個人隱性知識的顯性化留下素材。生活史敘述是教師對自身進行的一種“原認知研究”,是個人回溯記錄的一種重要形式。撰寫生活史可以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成長歷程進行梳理,發(fā)現自己的人格特征、認知特征、知識結構、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成功案例和教學訣竅。通過這種知識管理活動,教師能了解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脈絡,對自己的特點、傾向、優(yōu)勢和需要加強的領域有明確的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制定和修正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計劃,另一方面,可是內隱知識逐漸顯性化,并與他人分享與交流。

3.開展行動研究,將顯性知識內化并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

教師要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必須將群體所共享的顯性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礎上實現對自身知識系統(tǒng)的拓展、延伸和重構。開展行動研究,能是教師省查自己的學習的教育理論與自己日復一日的教育實踐之間的聯系,能不斷的修正與更新知識,促進知識的活化。

4.將“社會資本”變成“智慧資本”,實現知識價值的最大化

知識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動,教師要主動與同事分享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知識,學習他人的隱性知識,共同解決在教學上遇到的難題,增加教師個人專業(yè)知識的流通性與可接近性,把“社交資本”變成“智慧資本”,實現知識的共享與交流,使知識價值最大化。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在合作對話中,教師能獲得個人反思所得不到的東西。

個性化教學成功案例范文第5篇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各類移動互聯設備迅速普及并有超越個人臺式機的趨勢,平板電腦的普及率逐漸提高,使得其融入課堂教學成為現實。2011年3月NEC中國研究院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就平板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開展合作研究。

2012年4月開始,筆者在深圳市四所小學的四年級學生中主要針對語文、英語、數學和科學四個學科探索平板電腦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研究。本研究結合工作實際,對平板電腦教學和學習帶來的變化和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平板電腦支持下的課堂實踐研究

1.平板電腦支持下的教學內容的變化

在實驗班級中,為每個學生配備了三星P7510型號的平板電腦,教室里可連接無線網絡,并配備大屏幕投影。學生除課本外,可以通過平板電腦閱讀教學內容,獲取教師教學信息。研究者認為平板電腦給教學內容帶來的兩點顯著的變化如下。

首先,平板電腦存儲的教學內容在內在結構和表現形式上發(fā)生了根本性變革。借助于平板電腦,知識的呈現方式由原來的文本形式變成數字形式,它可以包含文本、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甚至能夠以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產生逼真的臨場感(如下圖),加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和體驗。在知識的結構上突破了傳統(tǒng)教材線性結構,通過超鏈接的方式實現,方便學習者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深入探索。

其次,平板電腦擴展了教學內容的信息容量和廣度。傳統(tǒng)的紙質教材容納的教學內容的容量是極其有限的,限制了其提供信息的數量。臺式機或者筆記本雖然能夠容納大量的數字化信息,但是其便攜性較差,經濟投入較多,難以大規(guī)模普及。平板電腦則既能夠大量存儲數字化教學信息,又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的方式隨時查詢獲取信息,還方便攜帶。

2.平板電腦支持下的課堂學習方式的變化

平板電腦集成了教學資源、教學工具、學生認知工具、學習評價工具等,營造了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它能夠支持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的開展,能夠對班級學習活動開展及時有效地評價和反饋,支持了有效教學的發(fā)生。

(1)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參與度

在對實驗班級教學觀察中,研究者發(fā)現利用平板電腦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行為明顯增加,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得到有效提高。

在X老師教授的英語課程中,老師根據課堂講授內容,設計了以拜年為主題的情景動畫片,展示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活動,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片學習英語詞匯和主要的語法,句型。此外,老師還提供了有關國外過節(jié)習俗活動等擴展學習資源和材料給學習進度比較快的學生,通過這樣的策略實現差異化教學。

在C老師教授的關于土壤成分的科學課程中,我們觀察到另外的學習行為。課堂中需要學生通過實驗研究土壤的主要組成。實驗中有的學生負責使用沉淀法攪拌土壤,觀察分層,有的學生負責利用平板電腦提供的表格進行記錄,并用平板電腦對實驗各階段拍照,上傳給教師以供全班分享。

在教學管理平臺的支持下,平板電腦可以支持學生將各類課堂練習過程和結果,如數學解題、小作文、畫圖、英語口語等便捷地上傳,并能夠向全班展示。在研究者觀察的實驗班級課堂中,多個學科教師應用這樣的功能對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評估、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和展示。在平板電腦支持下,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被教師和同學關注的機會,因此學生們在課堂中,或者課下都會非常積極地提交自己的學習成果,并踴躍參與到分享同伴評價等活動中來。

(2)有效支持探究性教學活動

傳統(tǒng)的教學中,囿于課時、教學環(huán)境、工具支持等多種因素,導致探究性學習轉變?yōu)橐越處燁A設路徑開展的一種啟發(fā)式教學。研究者認為,要讓學生真正實現探究性學習,必須在真實的任務環(huán)境中提供給學生探究工具支持,讓其可以在不斷嘗試中歸納,總結,進而發(fā)現規(guī)律。

如在X老師設計的科學課種子的萌發(fā)中,教師提前要求學生在家自己種下一種植物的種子,利用平板電腦拍攝、錄影功能記錄種子萌發(fā)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種子萌發(fā)的高度和溫度、濕度等,照片上還顯示拍照的日期。同學完成資料收集工作后,利用教師設計的表格工具填寫種子萌發(fā)的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整理。到了課堂上,小組同學可以將收集的資料匯總,進行比較,尋找種子萌發(fā)共性的特征,比較不同種類植物萌發(fā)的條件等,形成研究報告。這樣的課堂既有趣味性,同時增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和研究能力。平板電腦在這項研究活動中起到了資料收集和數據處理等方面的作用,為探究行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幫助。

(3)提高了課堂學習反饋效率

有效教學是一個師生高度交互的過程,在信息交流中,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能力水平,學生才能夠獲得教師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幫助。然而,傳統(tǒng)集體授課的課堂中教師幾乎沒有辦法隨時獲得全體學生的學習反饋,只能憑借個人經驗來選擇教學難度,調整教學進度。

而平板電腦安裝的課堂管理工具就能改變上述面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堂練習,統(tǒng)計工具就能迅速地把練習完成情況統(tǒng)計出來,教師既可以知道每一個知識點全班掌握的情況,還可以知道每一個人對于知識的學習狀況。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教師開展診斷性教學工作,調整課堂的教學活動。

平板電腦攜帶的拍攝功能還能夠將學生練習的過程錄制或者拍攝下來,這樣教師不僅能夠知道學生的練習結果,還能夠分析解答過程,有利于學習過程中隱性知識的顯性化,進而有助于教師和學生更加準確地分析、借鑒和診斷學習問題等。

3.平板電腦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結合研究者近一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工作,我們認為平板電腦教育應用核心問題是如何以平板電腦為載體,創(chuàng)設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和創(chuàng)新的學科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有效教學和學習。其關鍵就在于平板電腦能夠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改造和革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行為。我們認為平板電腦在變革教學和學習中,以下幾方面非常重要。

(1)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提高接納程度

在研究者參加教學研究啟動階段,教師在平板電腦的教學使用態(tài)度上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部分實驗教師對平板電腦教學抱有神秘感,不知道平板電腦支持下的1對1數字化課堂應該如何教學,在教學態(tài)度和行為上表現出裹足不前的狀態(tài);部分教師則指望利用平板電腦自動替代備課工作,希望平板電腦能提供現成的課件,保證其在課堂中直接使用,一旦發(fā)現提供的資源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或者操作上出現不習慣后,教師會放大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局部問題,對平板電腦持否定和抵觸的態(tài)度。

因此本研究認為,要提升平板電腦的教學效果,實現平板電腦教學常規(guī)化,必須重視教師對平板電腦走進課堂的接納程度。為此,不僅僅要給教師提供平板電腦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成功案例以樹立榜樣,鼓勵教師信心,還應當尊重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習慣,深入了解教學需求,在此基礎上提供給教師功能全面、操作簡潔、界面友好的教學管理系統(tǒng),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吸引和促進教師態(tài)度與教學行為的轉變。這就需要平板電腦應用提供方與研究團隊和一線教師緊密結合,開展協(xié)同設計與開發(fā)。

(2)各類學科認知工具是支持平板電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關鍵

盡管平板電腦也被認為是電子書包的表現形式之一,但是平板電腦在課堂中的作用絕不僅限于教材的數字化和多媒體化。北京師范大學余勝泉教授認為,平板電腦進入課堂的最核心價值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平板電腦等教育信息化媒介進入課堂,不是作為傳遞知識的媒介,而是作為一種認知工具,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對知識進行變換、加工、表達、探究,利用平板電腦對知識進行協(xié)同。

平板電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價值核心就是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它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和信息的重要來源,還是學生選擇、重新組織信息、探究信息的有效工具。它能提供如“思維導圖”、“統(tǒng)計圖表”、“信息展示”這樣信息加工、展示工具,能夠提供如“圖形計算器”這樣的學科探究工具,還能夠和GPS等系統(tǒng)整合起來,提供學生認識和探索世界的強大的“武器庫”。學生不再依賴教師提供知識,不再蜷縮在教室有限的空間,平板電腦提供的各種學科認知工具將其帶到更加真實、開放的學習空間,并擴展了其學習的能力。

(3)培養(yǎng)在課外利用平板電腦的觀念和習慣

便攜性能和移動性能是平板電腦與其他PC的主要區(qū)別,因而面對日益普及的泛在學習,平板電腦是一款非常契合的學習工具。未來的學校和課堂也將更具開放性,無圍墻的學校和無圍墻的教室不再是天方夜譚,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堂內外學習活動將實現無縫結合。本論文前面提到的關于“種子萌發(fā)”的科學課例,已經顯現出課堂內外融合的趨勢,這樣的學習是基于真實情境的學習,這樣的探究是對現實世界的探究。

因此,研究者認為平板電腦不僅能夠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更能夠在課外學習中發(fā)揮更大的創(chuàng)新作用。未來研究工作中,我們將和學校、教師探索如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利用平板電腦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利用信息工具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習慣,為信息時代的公民做好準備。

資訊

15寸最輕薄移動辦公室 華碩PU500商務筆記本

15.6英寸商務筆記本

華碩PU500商務筆記本重量僅為1.96kg,只有傳統(tǒng)商務本的三分之二,是目前所有15.6英寸商務筆記本電腦中非常輕薄的一款。在外形設置上,PU500采用鋁合金材質機身外殼,能承受比一般材質高出多倍的壓力承受度。同時,在外觀設計上保持了今年華碩商務型筆記本電腦簡潔、一體成型的設計理念。

高端配置 完備接口

硬件方面,華碩PU500采用i5-3317U處理器,配備4GB DDR3 1600MHz內存,顯示核心方面配備了Intel? HD Graphics 4000顯示芯片。更值得一提的是,PU500采用SSD+HDD的混合硬盤模式(選配),既保持了SSD快速讀?。òㄩ_機、讀取應用程序、拷貝文件等)的優(yōu)勢,又具有傳統(tǒng)機械硬盤的超高性價比,是目前存儲方案中的最佳選擇。

PU500的機身左側配備兩個USB2.0接口,機身右側配備一個支持關機充電的USB3.0接口,同時還配備投影展示常用的VGA視頻輸出接口、HDMI等接口。

大渡口区| 韩城市| 大安市| 襄汾县| 积石山| 平阴县| 罗甸县| 平南县| 鄢陵县| 普兰店市| 江达县| 辽源市| 赤壁市| 呼图壁县| 彭阳县| 开阳县| 义乌市| 比如县| 沂水县| 巴林左旗| 施秉县| 辽阳县| 安阳市| 民勤县| 自贡市| 綦江县| 枣庄市| 江华| 兴宁市| 泾川县| 辰溪县| 南充市| 新源县| 章丘市| 济南市| 临沂市| 留坝县| 榕江县| 定安县| 扶绥县|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