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疾病護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一般資料選擇100例在我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兒采用以往直刺采血法,100例采用現(xiàn)在定位斜刺采血法,它們的平均年齡74.5h,平均體重3215g。男44例,女56例,均系足月新生兒,無其他合并癥,出生后吸吮力好。
1.2采血時間新生兒出生72h后,4天之內,采血前應停用抗生素及含碘藥物、制劑并要充分哺乳。若在哺乳前無蛋白質負荷的情況下采血,會出現(xiàn)苯丙酮尿癥(PKU)篩查的假陽性,72h后血樣可避免生理性促甲狀腺素(TSH)上升,并可防止生理性促甲狀腺素上升延遲患兒的假陰性。
1.3采用方法采集時盡量避免家屬在場觀看,以免新生兒哭鬧引起家屬緊張不安,無形中又增加了護士的壓力,影響采血的成功率。運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兒沐浴后,將新生兒平臥,操作者左手推住新生兒左足,暴露足底,右手輕輕的按摩或熱毛巾敷足底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簽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右手持采血針沿新生兒足踝外側向足底外側緣做垂直線,此線與足底外側緣交界為采血點,沿此點進針,針頭與皮膚呈40°~45°斜刺進針,深度0.5~1.5mm,不要用力擠壓,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使血自然滲透至濾紙背面,血斑標本合格。
2結果
2.1一針成功率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一針采血,血量滲透均勻,血斑直徑≥8mm,定位斜刺采血法100例,一針成功99例,成功率99%。
2.2穿刺點止血時間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簽輕壓取血部位使其止血,止血法平均(5±7s),通過對100例篩查新生兒進行比較:
3采血時的注意事項
3.1采集時盡量避免家屬在場觀看,以免新生兒哭鬧引起家屬緊張不安,給家屬必要的解釋,勸其不必緊張,采血不會給新生兒造成身體大的傷害,采血前必須帶口罩、帽子,按正規(guī)化洗手,采用一人一針,操作前后進行空氣消毒,30分鐘后方可操作,同時要嚴格三查七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fā)生。
3.2調節(jié)室溫28-30℃,當室溫過低,新生兒因四肢寒冷,血流緩慢不暢,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而導致采血失敗。室溫過高,新生兒大量出汗,因汗液中含水分99%,固體成分不到1%,大量出汗可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會使外周阻力增大,在這種狀態(tài)下即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流至局部的血流量仍緩慢不足,造成采血斑過小,而且血滴到圓圈內遲遲不滲透,嚴重者可導致凝固而需重新采血。
4護理體會
4.1此法采血一針成功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斜刺進針的部位為足底淺靜脈收集足皮靜脈網(wǎng),匯入足背外側緣靜脈處。穿刺點為淺靜脈匯聚點,血量豐富,出血快,對濾紙片滲透好,滲透均勻,又由于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層組成,常規(guī)“直刺法”易入皮過深,針頭易到達皮下脂肪層,此層血管相對較少,血流欠豐富,用力擠壓易擠出脂肪顆粒,是導致采血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更精確,效果更好。
4.2操作簡便易行,效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不采取任何輔助工具,定位準確有效,避免了針刺過深及反復穿刺,大大縮短了采血時間,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
4.3對新生兒及家屬的影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只需輕輕擠壓,血斑標本即可合格,有效地降低了因血量少而反復用力擠壓所致新生兒長時間哭鬧及家屬緊張心理,同時穿刺后止血時間并不延長,降低了新生兒痛苦,家屬易于接受。
5討論
近年來我院分娩人數(shù)不斷增多,對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再加上現(xiàn)在大部分父母只生一個孩子,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父母會覺的很心疼,這兩年多我科采用了定位斜刺采血法,定位準確,效果滿意,而且一針采血成功率高,標本的合格率也高,不但減輕了新生兒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贏得了家屬的滿意。采血最好是選擇在38-40℃溫水沐浴后,因為這樣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采血的成功??傊裳晒κ嵌喾矫娴?,只要我們每位護士都遵守正規(guī)操作的流程,注意采血時的細節(jié),尋找失敗的原因,不斷吸取經(jīng)驗,一定能夠把這項采血的工作做好。
1.1護理方法
觀察組及對照組均采用精神疾病的常規(guī)臨床護理方式,包括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用藥護理、健康指導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還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1.1給予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周圍環(huán)境是誘發(fā)精神病患者發(fā)病的重要外界因素,因此提供舒適、安全的病房條件是預見性護理干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要以極高的洞察力隨時觀察周圍環(huán)境,消除一切會引發(fā)暴力的不確定因素。首先,根據(jù)患者教育背景及病情輕重安排房間,對于病情不易控制、暴力傾向嚴重的患者要給予單人病房;其次,要定期對病房進行衛(wèi)生清理,保證房內安靜、無其他無關人員,走廊內無吵鬧、喧嘩聲;同時,還要嚴格實行危險物品管理制度,清除病房內能作為暴力攻擊的物品,若發(fā)現(xiàn)室內物品、門窗有損壞要及時維修,并做好防護。
1.1.2提高有關暴力行為的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仔細查閱患者病例,詳細評估患者病情,并掌握其易誘發(fā)暴力行為的自然因素,嚴密監(jiān)控患者行為以及心理變化,這有利于預見性護理的實施。日常接觸時,要以友善、和藹的態(tài)度,真誠、耐心的行為感化患者,使患者消除戒備心理,自愿接觸護理人員實行進一步溝通;同時,護理人員要及時準確的預測患者需要,滿足其合理要求,讓患者體會到舒適的生活條件,減少不良情緒及暴力行為的滋生。通過觀察患者,護理人員還要快速掌握患者出現(xiàn)暴力行為的先兆,如突然擊打物體、握拳不放等,并隨時記錄其行為變化,為預防各種暴力行為的發(fā)生做好充足準備和緊急預案。
1.1.3適當豐富患者住院生活:長時間獨處及單調的生活不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的控制,甚至可加重病情。所以,護理人員可為患者提供適當?shù)膴蕵坊顒?,并全程陪伴、給予相應獎勵,用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生活樂趣,減少紊亂行為和暴力行為。但要注意活動的量及度,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要及時停止,并針對其行為采取有效的疏導措施。
1.1.4掌握控制患者情緒的護理技巧:給予沖動早期有效的安慰護理,可誘使患者離開發(fā)病環(huán)境、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控制患者情緒的技巧,根據(jù)先兆癥狀給予預見性的護理干預。在察覺發(fā)病先兆時,首先要給患者營造一個放松、安靜的環(huán)境,同時面帶微笑并平視其雙眼,使患者感覺自己處于一個平等、祥和的社會,用以消除其緊張情緒;然后,用和藹、平實的語氣同患者溝通,鼓勵其吐露心聲,并持有同情態(tài)度,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發(fā)泄,同時找到傾訴的對象,有利于減輕其激動程度,降低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還要授予患者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對于控制良好者可給與適當物質獎勵,提高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息。
1.1.5加力行為發(fā)生過程中的護理:若實施有效治療及護理后,患者仍有暴力行為,護理人員還要給予針對暴力的護理措施。因此,要預見性的掌握控制及約束患者暴力行為的措施,同時學會自我保護?;颊呷绨l(fā)病出現(xiàn)暴力行為,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護理人員要以大膽冷靜的態(tài)度處理現(xiàn)場,時刻同患者溝通,制止其暴力行為。對于口頭勸說無效,仍在實施暴力行為的患者,要注意轉移其注意力,在必要時對患者實行約束,并隔離到安靜房間,將其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
1.2護理效果評定標準
將護理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其中顯效:患者精神疾病癥狀得到改善,護理期內未見暴力行為或出現(xiàn)暴力行為后得到顯著控制,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效:患者出現(xiàn)暴力行為的頻率減少,出現(xiàn)后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較護理前有所提高,但不及顯效;無效:患者精神疾病未好轉,再刺激情況下依舊出現(xiàn)暴力行為,生活質量較低??傆行蕿轱@效率及有效率的總和。
1.3統(tǒng)計學處理
評價觀察組及對照組的護理效果,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應用SPSS19.0完成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取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應用卡方檢驗(χ2),求出P值。若有P<0.05,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顯效37例(60.66%),有效18例(29.51%),無效6例(9.83%),總有效率90.17%;對照組:顯效25例(40.98%),有效19例(31.15%),無效17例(27.87%),總有效率72.13%。對兩組數(shù)據(jù)卡方檢驗后,得χ2=7.610,P=0.022。表明P<0.05,說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數(shù)據(jù)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男性暴力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極大,好繼發(fā)于精神方面的疾病,如不加以控制,將嚴重威脅患者家屬及社會人員的生命安全。臨床上除強調有效的治療方式外,高效的護理措施也必不可少,一般的護理措施包括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用藥護理、健康指導等,但這些方式對于有暴力行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來講并不足夠,因此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干預,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預見性護理干預包括:
①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條件,消除誘發(fā)患者發(fā)病的外界因素;
②積極地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的生活習性及心理、行為變化,并適當提供文娛活動,轉移其注意力,使其感受到社會生活的溫暖和樂趣;
③若發(fā)現(xiàn)暴力行為先兆,護理人員能夠以嫻熟的技巧控制患者情緒繼續(xù)惡化;
1.1一般資料
本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EICU)人工氣道病人分為集束化組和對照組,集束化組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EICU收治的人工氣道病人172例,其中男92例,女80例;年齡18~92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51例,全身麻醉術后病人20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48例,中毒病人15例,外傷病人19例,其它病人19例。對照組為2012年1月~2012年12月EICU收治的人工氣道病人156例,其中男86例,女70例;年齡18~89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45例,全身麻醉術后病人25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41例,中毒病人11例,外傷病人15例,其它病人19例。兩組病人在年齡、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評分、原發(fā)疾病構成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如妥善固定導管,保持氣道通暢,嚴格無菌操作等。集束化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管理: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小組人員由EICU主任醫(yī)師,護士長,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組成。組員查閱有關預防非計劃拔管的文獻,并以指南和循證醫(yī)學為基礎,設計出人工氣道病人的治療護理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1.2.1加強人工氣道管理
合理氣道的濕化,維持呼吸機濕化器溫度50℃,吸入人體的溫度為37℃;使用溫濕交換裝置濕化氣道;采用適時吸痰技術;使用密閉式吸痰管進行吸痰;氣囊壓力保持25cmH2O~30cmH2O;妥善固定病人的氣管導管。
1.2.2病人管理
為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將病人的床頭抬高30°~45°。
1.2.3肢體約束管理
有資料顯示因約束問題導致拔管的患者占總拔管人數(shù)的51.16%。對于昏迷、煩躁、麻醉未清醒的患者,給予及時的約束,約束的肢體應處于功能位,約束時應松緊適度,以能放入一指為宜。加強巡視,每2h放松約束帶一次,避免局部皮膚磨損、血運不佳等情況。
1.2.4鎮(zhèn)靜管理
對于插管時間長及躁動、有強烈拔管傾向的患者,遵醫(yī)囑使用右旋美托咪啶作為鎮(zhèn)靜劑,應用Ramsay鎮(zhèn)靜評分3分~4分為宜;在評分的基礎上調整鎮(zhèn)靜藥物的劑量。
1.2.5人工氣道的風險評估
掌握非計劃拔管的評估技巧。責任護士應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并評估患者意識狀態(tài)、心理狀況、鎮(zhèn)靜指數(shù)、約束情況,定時觀察插管深度、固定情況、氣管插管的氣囊是否漏氣、約束的可靠性等,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阻止患者的非計劃性拔管現(xiàn)象,確保患者的安全。
1.2.6有效的溝通
加強護患溝通,減輕病人插管的不耐受,采用非語言交流。護理人員應向清醒患者解釋氣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心理疏導。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病人意外脫管、肺部感染、醫(yī)療糾紛及機械通氣時間、住院費用、住EICU的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分別采用X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討論
2.1集束化護理干預可降低人工氣道病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
本研究顯示,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后,集束化組病人的意外拔管率、肺部感染率、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值<0.05)。說明集束化護理干預可降低人工氣道病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這可能是集束化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的主動的預防措施。在集束化護理實施前,集束化護理小組成員查閱了有關預防非計劃拔管的大量文獻,制定出護理措施。并集中學習集束化護理理念、具體的操作方法及意義等,培訓后進行考核。在實施過程中,集束化護理小組通過動態(tài)的觀察,掌握本組病人現(xiàn)存或潛在的危險因素,提出以下解決的護理問題:人工氣道管理、病人、肢體約束、病人的鎮(zhèn)靜、人工氣道的風險評估及護患有效溝通,然后查找資料,尋找循證依據(jù)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因此,集束化護理干預與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比較,更具有目的性。如實施妥善固定、有效的使用約束帶和鎮(zhèn)靜、氣道正確的風險評估及護患有效的溝通相結合,使非計劃拔管率降低。
2.2集束化護理干預可降低人工氣道病人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費用及住EICU的時間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2月間收治的20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資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2~45歲,本組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斷標準。16例發(fā)病前2~3周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11例有不同程度的肢體乏力、胸悶、心前區(qū)不適、心悸及心臟雜音等非特異性癥狀,9例表現(xiàn)為阿-斯綜合征、心源性昏厥和心跳驟停,5例表現(xiàn)為急性左心衰竭。
1.2治療患者均休息1~3周,進食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且易消化的食物。給予心電、血壓、呼吸等綜合監(jiān)護,營養(yǎng)及改善心肌細胞代謝(維生素C、輔酶Q10、黃芪等)治療。在治療初期應用青霉素400萬~800萬單位/天,靜滴1周。(2)抗病毒治療,α-干擾素200萬U,肌肉注射,1次/天。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黃芪注射液30ml,靜脈滴注,1次/天;保護心肌,改善心肌代謝,大劑量維生素C5g/次,1次/天,輔酶Q10,10mg口服,3次/天;中間穿插免疫調節(jié)治療,并逐漸減量停藥。心力衰竭者,按常規(guī)心力衰竭治療,但洋地黃用量偏小,貝那普利5~10mg,口服,1次/天,倍他樂克25mg~50mg,口服2次/天。心力衰竭者給予利尿、擴血管為主的糾正心力衰竭治療,快速心律失常者給予腎上腺素能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率。
1.3護理嚴格按照本院對入院患者制定的醫(yī)護條例執(zhí)行。
1.4結果經(jīng)過我院科學積極的治療和護理,15例患者臨床治愈;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隨訪發(fā)現(xiàn)心臟進行性增大或左心室收縮/舒張功能減弱;2例死亡。對我院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護理上,許多問題應引起心內科醫(yī)護人員的關注,其治療和護理應當具有規(guī)范性,科學性,下面就這個問題作一簡要介紹。
2護理干預
隨著整體護理的逐步實施和完善,護士在疾病控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確的評估方法,完善相關護理,對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的康復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2.1一般護理囑咐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休息,這是減輕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的有效措施。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無并發(fā)癥可臥床休息一個月,合并心力衰竭嚴重者可休息6-12個月,直到癥狀消失,心臟功能恢復正常。癥狀好轉后方能逐步起床活動,室內應保持空氣清新,注意保暖。
2.2飲食指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的食物,避免著涼、腹瀉等情況發(fā)生。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煙酒,對心力衰竭的患者還要注意低鹽飲食。
2.3心理護理心肌炎患者病情輕重不一,易出現(xiàn)兩種相反的心理狀態(tài):一種認為自己癥狀不重,掉以輕心。忽視休息治療;另一種缺乏信心,產生悲觀恐懼情緒,因此,醫(yī)務人員當向病人做有關本病的常識介紹及各種使用儀器的必要性。使之能正確對待疾病,消除焦慮急躁的情緒,保持健康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2.4合理用藥在急性期應用促進心肌代謝的藥物,如ATP、輔酶A、肌苷、1.6-二磷酸果糖等藥物靜脈滴注。用藥原則謹遵醫(yī)囑。
2.5病情觀察醫(yī)護人員應定時給患者測量體溫、脈搏,密切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呼吸頻率等方面的變化,以及時判斷有無心源性休克的發(fā)生。少數(shù)患者在治療病毒性心肌病的同時還有其它疾病或癥狀,在治療過程中難免遇到突況,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報告醫(yī)生,以便于采取相應的護理。
2.6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出院后合理休息、適當鍛煉、加強營養(yǎng)、定期復查的重要性。
3護理體會
絕大多數(shù)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經(jīng)及時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后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誤診或護理不當而引起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發(fā)展到擴張型心肌病,最后心功能不全猝死。因此護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時應首先熟悉其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病程及愈后的相關知識,應強調一般護理,加強心理護理,穩(wěn)定患者情緒,分散或轉移其注意力,患者更應重視皮臥床休息,減輕心臟壓力,勞逸結合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配合綜合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馮沖,陳國偉.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療進展[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1999,26(5):196-120.
[2]趙建萍.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J].中醫(yī)藥研究,2001,17(4):33-34.
[3]陳懷生,溫雋珉.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治及相關問題[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6):510-512.
[4]周紅艷.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J].中外醫(yī)療,2008,7:79.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主要是從內科 2007 至 2010 年共收治 50例擴張型心肌?。―CM)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有2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齡在26~72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50.3歲。
1.2特征及檢查
本組的50例患者其主要臨床特征表現(xiàn)為:勞累性的呼吸困難、夜間陣法性呼吸困難加重,頸靜脈充盈,雙肺中下部音、雙下肢水腫或者是漿膜腔積液,患者的血壓基本上是正常的,但仍有一些患者的血壓稍有偏高或者是偏低等,心功能Ⅲ~Ⅳ級。X片顯示患者的心臟呈現(xiàn)出“普大型”,心胸之間的比例>50%;超聲心動圖:心臟內的四腔均呈現(xiàn)出增大的現(xiàn)象,尤其是以左側的增大為最主,左心室流出道也呈現(xiàn)出擴大的現(xiàn)象。室間隔、左心后壁的運動量減弱,心肌收縮力下降,EF值均低于40%。
2結果
本組的50例患者在經(jīng)過臨床治療和護理之后,其中有46例患者病癥得到有效地緩解;4例患者死亡,其中的2例患者是因為充血性的心力衰竭而死亡,還有2例患者是猝死。
3臨床護理體會
3.1一般護理
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特點所進行的護理,一般是實行個體化的護理。護理人員主要是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之類的。保持患者室內空氣的通風、新鮮。同時,還要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避免發(fā)生褥瘡等。護理人員還要協(xié)助患者做肢體運動,避免下肢輸液、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還要告知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嚴謹控制患者對鈉鹽的攝入量;控制好患者每天的飲水量,一定要保持大便的通常,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患者緩瀉劑通腸。
3.2合并衰竭護理
3.2.1吸氧
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現(xiàn)象,加之氣體交換受到一定的損傷,因此要采用低流量吸氧從而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的現(xiàn)象。同時,還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定期為患者更換鼻塞管,從而有效的避免堵塞現(xiàn)象,且還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氧的飽和度,觀察患者病癥的改善情況等。
3.2.2強心類藥的使用
通常,給予患者強心藥物的使用,一定要嚴密觀察患者心率、心律的變化情況,尤其是要警惕強心藥物的中毒現(xiàn)象,并且要及時的告知醫(yī)生以及時的處理。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在患者病情危重的時候需短期的應用,能有效地改善病癥程度,幫助其患者渡過危險期。同時,還要觀察患者的血壓、尿量、心率等的變化,并將此變化作為劑量的調整準則,從而有效的控制器輸液的滴速。
3.2.3β受體阻斷劑的使用
一般使用時從小的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藥量,以患者能耐受為最佳。若是緩和的靜息心率低于60 次/min或者是收縮壓低于12kPa或者是舒張壓低于8kPa的時候,護理人員需及時的告知醫(yī)生并及時的減量或者是停藥。
3.2.4硝酸酯類藥物的使用
硝酸甘油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壓,加強對患者血壓的監(jiān)測,要隨時保持血壓不能低于12/s kPa,在使用該藥時,若是患者的血壓下降至2. 67 kPa,需及時的放低滴速,避免造成對心、腎、腦等器官血流灌注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硝酸甘油還能造成心律加快,加強對心肌的耗氧量、心力衰竭;因此,特別要加強地心律的監(jiān)測,每當患者的心率高于100次/min時,需放低滴速。通常,硝酸甘油治療是否有效地觀察指標主要是表現(xiàn)為:肺部鑼音和末梢循環(huán),需要對其進行動態(tài)觀察。
3.3心律失常護理
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較高,醫(yī)護人員除了要做出迅速的診斷之外,同時你還要熟練的掌握其電除顫等相關的搶救技術。能夠快速的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及時的給予患者抗心律失常的藥物進行治療,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患者直流電復律。
3.4心理護理
由于患有該病的患者通常存在憂郁、焦慮、恐懼等情緒,因此,要為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還要給予患者細心的關懷和照料,促使患者在生活上、心理上等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和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