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效課堂理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校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不十分樂觀,在教師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須采取措施予以逐一解決。
1.教師隊伍方面
目前,高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zhì)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要求還相去甚遠,在教師隊伍上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隊伍結構上,高?,F(xiàn)有教師隊伍不夠合理化,沒能站在學科發(fā)展的高度來科學構建教師隊伍,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個層次相結合的教師體制,個別教研室的結構十分不合理。敬業(yè)精神上,一些教師尚不具有足夠的敬業(yè)精神,存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思想,對于上課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無法真正做到“愛一行、專一行與精一行”。業(yè)務水平上,一些高校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低下,缺乏積極、主動探究教學改革的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學過程,而忽略實際教學效果;過于注重學時的積累,而忽略了實際教學質(zhì)量;過于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
2.課程體系方面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上還不夠完善,需要不斷進行補充與優(yōu)化。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一味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要求的滿足,所沿用的思政課程體系并不能將理工院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來,課程體系所具有的人文素質(zhì)底蘊還不夠深厚,對促進當工科大學生科學精神的養(yǎng)成作用甚微。
3.教學方法方面
目前,多數(shù)高校在思政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上并未取得實質(zhì)性的突破。思政教學多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足夠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不夠規(guī)范化。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夠多樣化。盡管許多教師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在評價方式上,多以書面考試為主,無法全面、科學評價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存在的諸多不足,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者們必須不斷探索、積極實踐,采取有效措施來構建高效思政課堂。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構建高效思政課堂。
1.充分實施愛的教育
俗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對于構建高效思政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這里的“愛”是大愛,不僅有對祖國、教育事業(yè)的愛,更有對自身專業(yè)、學生的愛。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教師是否投入充足的精力、上課認不認真、對學生有沒有愛心與責任心等等,而教師所呈現(xiàn)出來的這些態(tài)度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投入度。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貫穿著這種愛。此外,由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教師們必須充分注重對于學生思政課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也就是說,教師的愛同樣也要體現(xiàn)在對自身專業(yè)的愛。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關注點與興趣之所在,尤其是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迅速普及開來的今天,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唯一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倘若教師在課堂上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很有可能在課堂上玩手機、看小說、聊天等,思政教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們在課堂不能一味滔滔不絕,而應認真研究思政課程的特點,通過認真講解與耐心啟發(fā),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渴望與興趣。
2.大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
要想構建高效思政課堂,廣大思政課教師們必須大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思政教師們應積極建立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識,不斷嘗試一些學生喜聞樂見、樂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方法來開展實際教學。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校在思政課上多沿襲“灌輸式教學法”,這種單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單邊政策”教學方法,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必須積極轉變思政教學模式,以一種更為趣味化、形象化、生動化、實際化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應重點解決三個問題:“準備知道什么”“實際了解什么”,以及“最終解決什么”等問題。同時,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課,教師們應精心備課,尤其是面對一些時效性較強的基礎課與概論課,在認真查閱最新的、大量的參考資料后,做好資料的篩選工作,給學生提供最具代表性與最具說服力的案例。此外,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們在教學形式上應盡量多樣化,避免因教學形式過于單一而引發(fā)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厭煩感,以致思政課堂上頻繁開小差。例如,為了讓思政課教學過程更為形象化、生動化,除了大量運用多媒體教學外,筆者還將全班學生按其個體差異的不同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由一名小組長與多名組員構成。通過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速度比賽、美觀比賽以及成功率比賽等諸多項目,激發(fā)學生競爭意識,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東西。實踐證實,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形式多變化,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興趣,顯著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積極性。
3.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通過問卷調(diào)查與課堂調(diào)研,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自行搜集資料、自行制作PPT講解以及小組辯論等多種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教學活動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不僅給予學生鍛煉自身膽量、口才及能力的良好機會,而且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對于社會的關注度,更能夠調(diào)動學生參與思政課堂的積極性,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基于調(diào)查結果的統(tǒng)計與分析,廣大思政課教師們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多組織一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思政課學習的熱情,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此,思政教師們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有效組織并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以課前自己單獨搜索到的案例來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通過言語啟發(fā)、鼓勵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政課堂中。第二,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過激思想及言論,對于學生在思政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偏激思想與錯誤觀點,教師應及時、明確說“No!”,并詳細闡述自己的理由,讓學生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意見。第三,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弄懂、弄透課本,對整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編排與篩減。合理把握課本中應精講、略講、不講以及學生自學的內(nèi)容,并留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通過這樣一種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思政課堂的“參與式教學法”,能夠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逐步養(yǎng)成,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此外,這種“參與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一回當老師的新鮮感與滿足感,所講述的話題也是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
4.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實踐化
“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名言,強調(diào)當前教育應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作為現(xiàn)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產(chǎn)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只有將品德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世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課教學才能煥發(fā)生機。所謂思政課教學“生活化”,其實就是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中,盡量豐富學生的現(xiàn)實經(jīng)驗。只有將現(xiàn)實生活融入思政課堂中,才能實現(xiàn)“知”與“行”的統(tǒng)一,才能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課變成深受學生歡迎的生活課程,顯著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只有源自于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活教育,才能深刻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真切感受道德體驗與道德認知,而并非來自表面的、膚淺的和虛假的道德熏陶?;诖?,廣大思政課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思想特點與當前社會生活焦點,積極挖掘價值較高的教學資源,讓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更為貼近當代大學生思想及生活,賦予思政課教材較為廣闊的現(xiàn)實背景,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震撼力、說服力與驅動力。所謂思政課教學“實踐化”,就是促進學生知識的內(nèi)化、行為的外化,讓學生所擁有的思政知識與判斷能力轉化為一種有效行為。這就意味著,廣大思政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的提高,還要注重學生行動能力的提升。由于學生的道德情感與道德理念的初步形成,往往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真切體驗與感悟;而道德情感與道德理念的形成,則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進一步鞏固與深化,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诖耍瑥V大思政課教師應以實踐活動為具體載體,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通過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切體會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合作。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的意識,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去養(yǎng)老院、孤兒院等地方,讓學生與這些需要幫助的群體積極進行溝通與交流,學會推己及人,感受別人的痛苦與困難,并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促進學生同情心與愛心的逐步養(yǎng)成。長期堅持下來,學生通過在實踐中體驗、感悟與成長,有助于正確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
5.積極拓展思政課教學活動空間
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多局限于教室內(nèi)與課堂上,活動空間極其有限,必須積極拓展思政課教學活動空間。事實上,只要是學生能夠涉足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思政課教學的大課堂。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教室延伸至家庭、社區(qū)與大自然,將課堂延伸至課外、校外。這樣一來,當學生身處于不同的活動場所時,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生活,更快、更好地學會做人辦事的準則。
三、結語
關鍵詞:遷移理論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情境中習得的經(jīng)驗對另一種情境中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如果一種學習促進了另一種學習,則為正遷移;如果干擾或抑制了另一種學習,則為負遷移。關于學習遷移,國內(nèi)外許多教育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并進行了大量研究。1901年,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進行了經(jīng)典的“形狀知覺”實驗。根據(jù)這項實驗,桑代克認為,只有當兩種心理機能具有共同因素時,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才能引起另一種心理機能的改進。由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之所以會發(fā)生,取決于兩種情境具有共同因素的程度。據(jù)此,他提出共同元素遷移說,而共同元素包括經(jīng)驗上的基本事實、工作方法、一般原理或態(tài)度等。一、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學習遷移理論的意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比格(M.L.Bigge)指出:“學校的效率大半要根據(jù)學生所學材料遷移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定。因此,學習遷移是教育最后必須寄托的柱石?!边@充分說明,學習的遷移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維護和遵守信息技術的道德與規(guī)范,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必備素養(yǎng)和文化水平的標志。為此全國各地根據(jù)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先后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獲取、處理、加工、應用和的能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許多教師在信息課的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遷移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自己的教學效率“事倍功半”。
二、學習興趣的遷移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某件事感興趣,他們就會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地達到目的,使興趣成為知識積累的過程,從而達到質(zhì)的飛躍,最終形成一種能力,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之大。第一論文省略編輯。
據(jù)觀察,學生在學習漢字錄入及提高漢字的速度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感興趣,但當學生上網(wǎng)聊天時,興趣很高,聊得津津有味。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把學生的這種興趣引用到學習漢字輸入的教學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反復的練習,學習漢字錄入的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三、感性知識的遷移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首先要有親身體驗,通過親身體驗的不斷積累,形成認識事物的能力。青少年的認知規(guī)律更是如此。因此感性知識的遷移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積累,形成能力優(yōu)為重要。學生一旦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終身受益。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梢姼行灾R的遷移對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極其重要。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日新月異,全新的術語層出不窮,而且專業(yè)性很強。在信息技術課上,如果教師只用專業(yè)術語講解,學生又沒有感性認識,很難聽懂,更談不上理解、記憶和應用。因此需要使用一些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比擬來說明,達到教學目標。
如講“復制”時,用“復印機復印”來解釋“復制”的作用;“剪切”用學生辦的剪報說明;“粘貼”可以比喻為通常所說的“糨糊”。因此“復制”、“剪切”不能沒有糨糊。
講到電子表格中的“工作標簽”這一術語時,用“工作表名稱”或“就是給工作表起的名字”來說明;講解“工作薄與工作表的關系”用“作業(yè)薄與作業(yè)薄中的每一頁”來比擬。這樣學生就可以聽得懂、記得牢。
在講“文件”與“文件夾時”,可以把文件比喻為書包里的課本,不同的課就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文件,他們有不同的功能。文件夾就像是我們的書包,書包里能放書,還可以放一些小的書包,那么文件夾里能放文件,還能放很多的文件夾。這樣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四、操作技能的遷移
【關鍵詞】初中物理 興趣 實驗
物理在各學科中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有這樣的一句話說到:“物理難,化學煩,數(shù)學習題做不完”。其實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只要師會教、生會學,一切難題都好解決。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會教、會學呢?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有多種多樣,怎樣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1、抓好入門教育
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所以,教師要在前幾節(jié)課上專門的設計一些有關的物理演示實驗,上好入門教育。讓學生真正的踏入物理門檻。促使一時的好奇變?yōu)橛篮愕膼邸1热缦笸ㄟ^演示“真空里的鬧鐘不能傳聲”、 “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為今后的奮發(fā)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2、用愛征服厭學
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學習中要有老師的愛時時從在,才能保障有學生學習興趣的從在。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做的不僅是讓學生喜歡物理實驗,喜歡物理,更要做到讓他們喜歡老師,喜歡自己的教學風格。利用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用無私的愛說話,使課堂變得和諧,溫馨,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更輕松!
3、用實例穩(wěn)定興趣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例如:學了“浮力”后問: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里?學了“大氣壓”后,問:水槍為什么能吸水?學習了“光的折射”后問:放在水杯中的筷子為什么是彎曲的?為什么有彩虹的出現(xiàn)等。由于這些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或發(fā)生的物理現(xiàn)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wěn)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4、注重實驗興趣的培養(yǎng)
實驗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都非常好奇,看到實驗器材學生都有去探索的欲望,而且,物理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些抽象概念只要用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或是學生實驗嘗試操作就能很直觀的被學生掌握。這樣教師不費勁,學生又輕松,課堂氣氛又活躍,不僅如此,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從而解決對有些知識的疑問或疑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把老師的 “教” 轉化到學生的 “學”上來。如“光的直線傳播實驗”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些所用的器材,(激光筆、手電筒、灑水壺等)再讓拿不同器材的學生演示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這樣,孩子們在多種視角下發(fā)現(xiàn)同樣的問題,學習的熱情也就油然而生了。課堂自然也就成了孩子們的學習樂園。
5、實現(xiàn)信息技術在課堂里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運用多煤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內(nèi)容豐富的感性材料,展現(xiàn)各種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實驗過程,從而突出和強化了初中物理教學的觀察與實驗機制。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的直感作用,提高學生興趣,從而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維的拓展。因此,多煤體教學為物理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但這也離不開老師們的合理利用。
6、夯實物理教學中的閱讀理解
學生們在閱讀物理概念時往往只是一種粗淺的閱讀,不能深刻理解其含義。因為物理定義、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這里“垂直”一詞就是關鍵詞。又如在講光的折射時,讓一束光通過玻璃槽蓋子上的狹縫,斜射到水面上,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詞。在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自己找出來,把學生的閱讀感覺從模糊的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閱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物理實質(zhì)。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盡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
7、 注重學以致用
學習就是為了利用和創(chuàng)造, 我們每們學科都有各自的用處,尤其物理學科,它的生活利用性比較強。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緣故。因此,我們不但要學會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注重會學、會用,即學用結合。我在課堂里會因此設計一些活動,讓他們不僅要隨之消化所學內(nèi)容,而且還要隨之發(fā)現(xiàn)更多的相關內(nèi)容。如在探索音調(diào)時,我就讓學生自制實驗:(1)魔變的吸管:用力吹一根吸管,并用剪刀將它不斷地剪短,會發(fā)現(xiàn)聲音越來越高。(2)變調(diào)的木梳:如用一張硬卡片先后快撥和慢撥木梳的齒, 聽到卡片聲音發(fā)生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音調(diào)是否與聲源振動頻率有關。(3)土電話:用兩只空紙杯,一根棉線(金屬絲)制成一個“土電話”。不僅能說明固體能傳聲,而且還能證明細金屬絲比棉線更容易傳聲。這些自制簡單實驗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也找到了物理學的價值。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 要求教師改變以前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要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由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讓每個學生都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1]王振宏.學習動機理論[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1
[2]王愛武.建構學習共同體 促進有效互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轉
關鍵詞: 強化理論 小學高效課堂 運用
在小學高效課堂中,教師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注重學生自主的思維與學習,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以此改變課堂中低效、無效的狀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那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本文談談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對構建小學高效課堂的啟示。
一、斯金納強化理論的主要觀點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認為,人的行為是對其所獲刺激的函數(shù),如果刺激有利,則行為就可能重復出現(xiàn);如果刺激不利,則行為就可能減弱甚至消失。而強化正是指“使反應發(fā)生概率增加或維持某種反應水平的任何刺激”。強化是形成條件反射的關鍵變量,引起強化作用的物體或手段稱為強化物。
根據(jù)性質(zhì),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與負強化。正強化指當在環(huán)境中增加某種刺激,有機體反應概率增加。正強化中能夠提高該行為再次出現(xiàn)的頻率的積極刺激物稱為積極強化物。當某種刺激在有機體環(huán)境中消失時,反應概率增加,這種刺激便是負強化。負強化是有機體力圖避開某種刺激而提高某種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在負強化中,增強了該行為發(fā)生的頻率的刺激物為消極強化物。
在此,要區(qū)分與明晰負強化與懲罰。懲罰是指當某行為出現(xiàn)后給予某種帶有強制性或威脅性的刺激,以減少這種行為再次出現(xiàn)的可能性或消除該行為的方法。雖然,懲罰與負強化都是根據(jù)其結果判斷的,但懲罰是抑制反應發(fā)生的概率,而負強化則是增加反應概率。懲罰的目的在于杜絕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情況,而負強化的目的在于增加某種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再者,懲罰的方式是增加不利刺激。而負強化是減少不利刺激。雖然兩者在本質(zhì)上具有區(qū)別,但是這兩種方式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在小學高效課堂中發(fā)揮作用。
根據(jù)來源,強化可以分為一級強化與二級強化。一級強化指所有在沒有任何學習發(fā)生的情況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滿足人和動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強化,如性、食物、水等。二級強化指在開始時不起強化作用,但后來作為與一級強化或其他強化物配對的結果而起強化作用。二級強化物包括權力、地位、名聲等。二級強化物大部分是由社會文化所決定的,對人類的大量行為起強化作用。
強化程序是指反應受到強化的時機和頻次。而強化程式可以分為連續(xù)強化程式和間隔強化程序。由此,強化可以分為固定時間間隔強化、不固定時間間隔強化、固定比率間隔強化、不固定比率間隔強化。固定時間間隔強化指每隔一定的時間出現(xiàn)一次強化,如定時檢查作業(yè)。這是由于機體在強化后會出現(xiàn)反應停頓,反應速度增加,在下次強化到來之前反應率達到高峰,機體學會根據(jù)強化的時間進行反應。不固定時間間隔強化出現(xiàn)的時間沒有規(guī)律可循,機體不知何時出現(xiàn)強化,所以反應速度比較穩(wěn)定、不出現(xiàn)停頓,如不定期背書情況檢查。固定比率間隔強化是指當機體每做出一定次數(shù)的反應后出現(xiàn)強化,如完成一定量的作業(yè)便去玩耍。在此種強化條件下,機體做出的反應越多,得到的強化也越多,機體完全依靠自己的行為反應去控制強化,反應速度很快。不固定比率間隔強化具有不固定和無法預期的特點。這種強化由反應次數(shù)所決定,但每次強化所要求反應的次數(shù)不一樣。機體做出的反應越多,得到的強化也越多。但機體不知強化的標準,不能完全控制強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與批評屬于此類強化。
二、強化理論對構建小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意義
當前,素質(zhì)教育不斷推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在這種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以往課堂上存在的種種弊端顯然已經(jīng)不能符合教育的要求。小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必然的趨勢。
何謂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追求速度忽視深度、追求數(shù)量忽視質(zhì)量的現(xiàn)象而提出來的。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教學任務并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取得較高教育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課堂是否高效不在于課堂上教授多少知識內(nèi)容,而在于單位時間內(nèi)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高效課堂就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手段,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與思維過程中對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各方面能學所收獲,實現(xiàn)課堂高效率、高效益與高質(zhì)量。
小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課堂各個階段,師生要積極參與并付出努力。教師在課前準備中,要全面理解大綱要求、熟悉教材、掌握教學重點與難點、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體差異,以此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方案。而學生則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課堂的實施――教學這個階段,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設計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準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精神。而學生要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及時提出疑難問題。而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高效課堂。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適當?shù)淖鳂I(yè)檢測課堂的成效。學生在作業(yè)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學習成果與不足之處。
盡管小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師生雙方的努力,但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首先,在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具有主導作用。如果沒有教師正確、準確的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必然會陷入一定的誤區(qū)。也許學生會從誤區(qū)中走出來,但是會浪費學生的時間、降低學習效率。而如果學生不能從誤區(qū)中走出來,那么會嚴重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甚至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這就不可否認教師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的引導作用還體現(xiàn)在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適當?shù)牟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具有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學生必然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與教師共同構建高效課堂。其次,學生在學習中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但是這種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是有待完善的。而教師雖然不是全知全能的,相比于學生,教師確是有著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與教學能力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之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以便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自己。
而根據(jù)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而知,強化是一個人行為的動力所在,它塑造行為、提高行為的頻率和維持行動的動機水平。通過強化物對行為的作用可以改變?nèi)藗兊男袨榉绞?、行為取向,以及習慣,以此來塑造人的行為。小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用一些有效的刺激與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和行為,并使這種改變朝著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方向發(fā)展。強化理論運用在小學高效課堂中,對教師來說,利于教師培養(yǎng)學生行為、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對學生來說,利于自身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自身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三、斯金納強化理論在小學高效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斯金納在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揭示出了強化的有關規(guī)律,我們要科學且有效地運用這些規(guī)律幫助構建小學高效課堂。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強化手段。
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強化手段。小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與特點,行為方式、學習態(tài)度、處事習慣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實施強化手段的時候,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行為特征、性格特點等,對不同的行為進行具體分析,尋找行為產(chǎn)生的真實動機和原因,選擇合適的強化策略和強化物。同時,運用強化手段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的地點、時間、學生上,所導致的結果也不一樣,教師要具體分析學生的行為,選擇恰當?shù)膹娀绞?。比如,活躍的學生與沉默的學生在課堂上同時回答一道問題。這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膹娀?。活躍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一直相當積極,所以得到教師的關注與表揚(正強化)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多的。如果活躍的學生每次回答問題都進行表揚(正強化),這種表揚所帶來的刺激可能就會失去效果。因此,對活躍的學生可以采用不固定比率強化,學生不知道什么時候教師會進行表揚,所以會一直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tài)。而沉默的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相對不積極,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對沉默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沉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可以改善學習風氣,這將促使小學高效課堂的形成。
2.正確運用正、負強化,慎用懲罰。
獎勵,正強化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表揚、鼓勵等激勵方式比批評、懲罰等更能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得到獎勵后繼續(xù)保持某種行為,這不僅對其自身來說具有積極意義,而且能使受獎勵學生周圍的同學得到鞭策和鼓勵,樹立一種榜樣意識。雖然,懲罰不是一種強化手段,與負強化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是在小學高效課堂中,懲罰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酌情懲處,可以使其從中吸取教訓,減少不良行為再次發(fā)生的可能性,同樣也能使周圍的同學受到啟發(fā)與教育。懲罰是一柄雙刃劍,有利有弊。斯金納曾說:“受過懲罰的人,并不會因此就改弦更張,不我行我素了,他充其量也不過學會了如何免于懲罰而已。”確實,懲罰只是簡單地遏制了錯誤行為的發(fā)生,并沒有教導學生什么是正確的行為,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到新的誤區(qū)。在小學高效課堂上,教師要慎用懲罰。在懲罰學生后,教師要及時地使用負強化手段,以增加學生的正確行為。
3.善于選擇利用二級強化物。
二級強化物本身并不具有強化作用,但如果與一級強化物進行反復結合,它就能獲得自身的強化性質(zhì),如獎品、金錢、職位等。二級強化物的正確選擇與使用,會讓強化手段運用的效果更加明顯。在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表揚并不是總能發(fā)揮作用的。因此,教師可以適時、適當?shù)剡\用一些二級強化物。比如,對于課堂上表現(xiàn)活躍的同學,教師可以獎勵一個作業(yè)本以資鼓勵。這里的作業(yè)本便是二級強化物。這種做法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沉悶的氣氛,利于小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4.注重調(diào)節(jié)強化的頻率與間隔的時間。
強化使用的頻率與間隔時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強化雖然積極作用較大,但是如果使用的頻率過高就會導致學生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更強的強化物維持正強化的效果。如果強化力度不夠,就會出現(xiàn)刺激減弱而導致行為弱化的傾向。而如果強化間隔的時間太長也不利于學生行為的持續(xù)。任何一個強化都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學生在得到一個強化后會有一個持續(xù)的興奮期,在這個興奮期即將結束時,應該有新的強化出現(xiàn)保證行為的持續(xù)。如果興奮期結束之后,還沒有新的強化出現(xiàn),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嚴重的后果會導致之前強化保持的行為減弱甚至消失。固定時間間隔強化、不固定時間間隔強化、固定比率間隔強化、不固定比率間隔強化這四種強化方式就是要正確把握與調(diào)節(jié)強化的頻率與時間。而在使用這些強化時,這都要依靠教師因時因地因人進行正確把握。
5.必要時不強化,消除不良行為
雖然強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使用強化手段的。在一些情況之下,不強化(即所謂的“冷處理”、“不理睬”)能消除某種不良行為。這種不予強化來讓某種行為發(fā)生的頻率自然下降并逐漸消退,稱之為“消退”。在小學課堂上,一些由于家庭離異或父母外出工作因而缺乏父愛或者母愛的學生、一些性格問題導致缺乏朋友或老師關注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故意違法紀律和秩序,以此來吸引教師或同學的注意。如果這時教師采用懲罰等手段來遏制這些學生的行為,不僅不能抑制學生的不良行為,反而會強化這種行為,使這些學生以后還會用類似擾亂課堂紀律等手段來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面對這種情況,正確的方式就是不強化。學生感覺無趣,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當然不強化并不是意味著教師不管不顧這些學生。教師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與這些學生多加交往,讓這些學生感受到班級集體的溫暖。適當時也可以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來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從而改變這些行為。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是重要的學習理論,對學生行為塑造的指導意義重大。在小學高效課堂中,教師如果能準確地運用強化手段,不僅利于小學生正確學習行為與態(tài)度的養(yǎng)成,而且利于課堂民主和諧氛圍的營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然而,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強化理論,結合課堂實際才能發(fā)揮強化理論在小學高效課堂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奇,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模式;策略;反饋
一、理論依據(jù)一脈相承
魏書生在《教學工作漫談》一書中反復總結闡釋了其成功經(jīng)驗的主要理論依據(jù),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學。本書多篇文章屢次談到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策略措施,屢次談到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措施。如:《學校管理一要民主二要科學》《班級管理要靠民主與科學》《教學要民主化科學化》。
所謂民主,就是千方百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謂科學,就是從管理的角度組織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幫助每位同學都成為管理者。魏書生主要是依靠民主和科學提高教學管理效率的。他具有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發(fā)揚民主,善于和學生商量,善于把自己的教學管理對象當作自己的助手;他具有科學發(fā)展觀,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從科學管理的角度組織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幫助每位同學都成為管理者,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堅持不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這就是他輕松完成超負荷工作任務、工作效率高的秘訣所在。
二、操作模式一脈相承
高效課堂的“五步三查”教學模式(“五步”:獨學;對學、群學;組內(nèi)小展示;班內(nèi)大展示;整理學案,達標測評。“三查”是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diào)查:一查在學生獨學時;二查在組內(nèi)小展示時;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與魏書生探索實踐總結出的“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一脈相承,都包括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都體現(xiàn)了“以學論教、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都發(fā)揮了師生兩方面的能動作用。
三、教學策略一脈相承
魏書生從五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師生關系;發(fā)展學生的人性與個性;決策過程多商量;給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機會。通過建立三個系統(tǒng)提高語文管理自動化、科學化的程度:建立計劃系統(tǒng);建立監(jiān)督檢查系統(tǒng);建立反饋系統(tǒng)。制訂較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計劃,并堅決執(zhí)行,再建立健全檢查監(jiān)督系統(tǒng)和反饋系統(tǒng),這樣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教的軌道。
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吸收了魏書生的民主科學管理策略精華,主張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提出了高效課堂的五項策略:預習先行,先學后“交”,實現(xiàn)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教學從“學情”調(diào)查開始,根據(jù)學情作出決策,設置環(huán)節(jié);注重對抗質(zhì)疑,落實小組評價;注重當堂糾錯,及時矯正反饋;課后盡可能實現(xiàn)“零作業(yè)”,如需布置,只布置發(fā)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拓展作業(yè)。
魏書生在談到對今后教育工作的建議時說,靜下心來,潛心思考,反復比較,左右權衡,我們?nèi)匀徽J為“民主、科學”4個字是第一重要的。民主治教、科學發(fā)展的關鍵在于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認可的常識,大多數(shù)師生愿意接受的常識,常常就是符合規(guī)律的、科學的人間大道。對這些常識,我們一定要堅守、堅守再堅守,絕不動搖,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就一定能科學發(fā)展。不動搖堅守常識不是目的,往深處扎根,向高處發(fā)展才是目的。
我們在“高效課堂建設”這場新的教育革命中,要牢記魏書生“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諄諄告誡,要像魏書生那樣,凡是看準的事兒,就說了算,定了干,少說多干,養(yǎng)成習慣,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將“高效課堂建設”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劉力.魏書生教育思想研究[J].上海教育,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