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塞翁失馬原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標(biāo)準(zhǔn)發(fā)音】:yīng quǎn sāi tú
【繁體寫法】:鷹犬塞途
【鷹犬塞途是什么意思】:鷹犬:打獵時追捕禽獸的鷹和獵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壞人的爪牙塞滿道路。
【鷹犬塞途成語接龍】:見兔放鷹 鷹犬塞途 途窮日暮
【鷹犬塞途成語解讀】: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指豺狼當(dāng)?shù)?/p>
【讀音預(yù)警】:注意多音字:塞 ① sè (書面,動作義)堵塞、阻塞;② sāi活塞、塞車③ sài 塞翁失馬 邊塞 塞外。
【出處說明】:魯迅《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這是后來和現(xiàn)在的話,當(dāng)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干兒當(dāng)?shù)?,魏忠賢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么?”
【對應(yīng)近義詞】:豺狼當(dāng)?shù)?/p>
【關(guān)鍵詞】文言文 語文教學(xué) 翻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biāo)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90
《中學(xué)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明確提出,要“使學(xué)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边@是我們進行文言文教學(xué)的重點目的和要求。如何富有成效地實現(xiàn)這一目的和要求,是每個語文教師都在探討的問題。
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已久,加之文言文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學(xué)生特別是初中學(xué)生學(xué)起來障礙多,困難大。
在文言文教學(xué)時,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xué)生只埋頭閱讀文言文翻譯之類的書籍,其結(jié)果對文言文的基本知識還是不能掌握,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難點問題還是不能解決。那么,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下面結(jié)合我的教學(xué)實踐談?wù)剮c看法。
一、激發(fā)興趣 吸引學(xué)生
文言文的教學(xué),首先要調(diào)動學(xué)生學(xué)的積極性,激發(fā)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趣。初中各冊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有很多是故事性很強的作品。如在學(xué)《塞翁失馬》一文時,我首先講述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小故事,這就激發(fā)了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趣。接著我就引導(dǎo)學(xué)生鉆研課文內(nèi)容:同學(xué)們看看古人(韓非)是怎樣記述這個故事的?你有哪些通過看注釋不能理解的,提出來,討論一下。這個故事說明一個怎樣的道理?你能用現(xiàn)代漢語把他譯過來嗎?這樣學(xué)生躍躍欲試,精力十分集中地區(qū)閱讀課文內(nèi)容。
二、突破難點 掃清障礙
文言文的教學(xué)重點應(yīng)放在疏通課文上,消除文字、詞義和語句的障礙,讓學(xué)生讀懂原文。如《馮婉貞》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去村四里有森林。”初一時,學(xué)《黔之驢》中的“乃去”句,“去”是“離開”之意。而在這里則是“距離”的意思,全句意思為“距離村子四里路的地方有片森林”。這樣,解決關(guān)鍵的詞“去”,就能疏通句子。又如,在學(xué)《<孟子>二章》后一章時中間的段落基本上都是使動句,學(xué)生很難理解。我就講解了使動句的特點,疏通文路,掃清障礙,學(xué)生就比較容易掌握了。
三、朗讀背誦 自譯理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文言文,朗讀背誦這一環(huán)節(jié)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在教文言文時,基本要求就是讓學(xué)生在熟讀、斷句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如在學(xué)《醉翁亭記》一文時我先布置學(xué)生朗讀背誦課文。課堂上讓學(xué)生在背誦這一段的同時,譯出每一段的內(nèi)容。對山間、四季的景色及登山、設(shè)宴的場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加以描繪。這樣教學(xué),學(xué)生對所學(xué)的內(nèi)容掌握比較扎實,效果較好。
四、精心指導(dǎo) 培養(yǎng)能力
關(guān)鍵詞:諺語;文化;翻譯
引言
我國著名美學(xué)家朱光潛先生說過:“外國文字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lián)想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風(fēng)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對于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這一種字義最不容易對付。”諺語是一種最富聯(lián)想意義的語言現(xiàn)象,它是由一種簡單符號傳達復(fù)雜信息的方式,其特點是能夠引起讀者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guān)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以及文學(xué)故事等。
一、諺語的內(nèi)涵
何謂諺語?諺語是指“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敝V語的絕大部分是人民群眾對長期生活經(jīng)驗的科學(xué)總結(jié),有的是來自文學(xué)名著的警句妙語。英語諺語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圣經(jīng),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總結(jié)生活的經(jīng)驗、闡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在語言形式上,英漢諺語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漢諺語的特征
(一)用詞精煉、句式整齊
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諺語的用詞十分講究,單句間接凝練、言簡意賅,雙句大多采用對仗,結(jié)構(gòu)整齊、對稱。
漢諺:1、滴水穿石
Constantdroppingwearsthestone
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Asdistancetestsahorse''''sstrength.sotimerevealsaperson''''sheart.
英諺:1、Outofsight,outofmind.
眼不見,心不煩。
2、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音韻和諧、易于上口
諺語經(jīng)過人們長期的使用流傳,具有很強的口語化特點,單句講究韻律,雙句講究對仗,因此說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
漢諺:1、嘴上無毛,說話不牢。
Downylipsmakethoughtlessslips.
2、失之東隅,收之桑隅。
Whatonelosesontheswingsonegetsbackontheroundabouts.
英諺:1、Aeeidentswillhappeninthebest-regu-latedfamilies.
家規(guī)再嚴,丑事難免。
2、Emptyvesselsmakethemostnoise.
滴瓶不響,半瓶叮當(dāng)。
(三)比喻生動,寓意深刻
諺語來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著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往往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漢諺:1、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Aslongasgreenhillsremains,there''''llneverbeashortageoffirewood,
2、寧為雞頭,毋為牛后。
Betterbethehead0fadogthanthetailofalion.
英諺:1、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見略同。
2、Acontentedmindisaperpetualfeast.知足者常樂。
三、英漢諺語的翻譯方法
由于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同一內(nèi)容的諺語,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xí)慣不同,有不同的說法,因此諺語的翻譯需靈活處理。一般來說,諺語的翻譯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同義諺語借用法
同義諺語借用法就是運用相同意思的諺語相互翻譯的方法。雖然英語與漢語在語言習(xí)慣、民族特色、地方風(fēng)情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差別。但是在某些諺語無論內(nèi)容、形式都有相似之處,其中運用的對仗、比喻等修辭手法也大致相同,且表達的意義也相同。對這些諺語采用同義諺語借用法,一方面可使譯文更加通順,另一方面更容易為譯文讀者理解和接受。漢諺:1、一次被火燒,二次避火苗。
Aburntchilddreadsthefire.
2、失敗是成功之母。
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
英諺:1、Likebegetslike.龍生龍,鳳生鳳。
2、Wallhaveears.隔墻有耳。(二)直譯法
采取直譯法翻譯諺語,指在翻譯時盡量保持源語諺語的語言形式,包括用詞、句子結(jié)構(gòu)、比喻手段等,把原來的內(nèi)容、形式、精神都輸入到譯文中,保留形象,努力減少翻譯中的損失。張培基在《習(xí)語漢譯英研究》中指出直譯法的重要性,“由于一國語言中的習(xí)語最能集中反映該國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等各種特點,民族色彩很濃,習(xí)語的直譯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p>
漢諺:1、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Itiseasytododgeaspearintheopen.buthardtoguardagainstanarrowshotfromhiding.
2、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Afireonthecityhallbringsdisastertothefishinthemoat.
英諺:1、Forbiddenfruitissweet.禁果分外甜。
2、Halfaloafisbetterthannobread.
有半塊面包總比沒有好。
(三)意譯法
由于語言結(jié)構(gòu)和文化背景的緣故,有一部分諺語無法進行直譯。這部分諺語一般沒有很強的比喻,或者根本沒有比喻,且這類諺語的特點是寓意較深且隱含于較淺顯的字面下,帶有濃厚民族色彩且多來源于歷史典故,我們就沒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了,而應(yīng)選用意譯法表達出來。意譯主要是指在翻譯時抓住內(nèi)容和喻義這一重要方面,犧牲形象,結(jié)合上下文靈活地傳達原意,幫助譯文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漢諺: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Alossmayturnouttobeagain.
由于譯文讀者不了解該諺語的背景,無法理解它的直譯“Whentheoldmanonthefrontierlosthismare.whocouldhavesuggesteditwasablessingindisguise?”
2、天有不測風(fēng)云。
Somethingunexpectedmayhappenanytime.
“天有不測風(fēng)云”,若把它的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毫無保留地譯成英語。會使英文讀者不知所云,因為漢語中“風(fēng)云”的文化含義一般的西方人很難理解,若把它的隱含意義譯出,就一目了然了。
類似的,在英語當(dāng)中也有很多只宜意譯的諺語,如:WhenGreekmeetsGreek.thencomesthetugofwar.兩雄相爭,其斗必烈。(不宜直譯成“希臘人遇上希臘人。定有一場好斗?!?
(四)直譯和意譯兼用
由于漢英兩個民族在文化傳承、語言結(jié)構(gòu)、表達習(xí)慣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在許多情況下,單獨使用直譯或意譯不能達到目的,因此要將兩種方法結(jié)合起來。采用直譯保留原文比喻形象,兼用意譯作適當(dāng)補充,不給讀者造成錯誤聯(lián)想。
對一些喻在言外的漢語諺語可以采用這種翻譯方法,例如:一個碗不響,兩個碗丁當(dāng)。Onebowlisquiet,tWObowlsmakearow.(譯文中的前半句采用直譯法,后半句中的“丁當(dāng)”意譯為吵架,不僅彌補了直譯的不足,將含義譯出,而且收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同樣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梢苑g為:SimaZhao''''sintentisknowntoall.thevillain''''sdesireisobvious.
四、英漢諺語互譯時需注意的“三化”
(一)民族化
諺語和本民族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翻譯時不僅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社會習(xí)慣,而且要了解譯人(書面語)語的社會習(xí)慣、生活習(xí)俗等文化背景。千萬不要用充滿本國民族色彩的諺語去翻譯原文,也就是說不能用含中國地名或人名的漢語諺語去譯英語諺語,反之亦然。
下面這個例子都是有欠考慮的,譯文充滿了異國文化色彩,讓讀者感到啼笑皆非。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譯文1:UntilQingFuisdoneawaywith.thecri-sisinthestate0fLuwillnotbeover,譯文2:Therewillalwaysbetroubleuntilhewhostirsitupisre-moved.
分析:如果讀者不了解這句漢語諺語所包含的歷史文化背景,他們看到譯文1就會大惑不解。慶父是魯莊公的弟弟,慶父不死,魯國的禍亂就平息不了,比喻不除掉罪魁禍?zhǔn)?,就不會有安寧。所以還是選擇譯文2比較好,因為把這句漢語諺語的寓意翻譯出來了,讀者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口語化
諺語在語體上非常接近日常口語,具有很強的口語化特點。諺語翻譯時要注意口語化。
漢諺:少見多怪。試比較兩種譯文:Wonderisthedaughterofignorance,(口語化)Seeinglittleisthecauseofamazement.(書面語)
英諺:Theleopardcan''''tchangeitsspots.試比較兩種譯文:是豹改不了斑紋,是狗改不了吃屎。(口語化)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書面語)
(三)藝術(shù)化
諺語翻譯要注意語言的藝術(shù)性。一要注意用詞的精練,二要注意上下兩句的對仗,盡量使譯文具有韻律又押韻,通俗易懂。
漢諺:酒后吐真言。Winein,witout,看菜吃飯,量體裁衣。Fittheappetitetothedishesandthedresstothefigure.
英諺:Menmaymeetbutmountainsnever.山和山無法碰頭,人和人總會相遇。(不要譯為“人也許會相見,可是山頭卻不會?!?Whohasnevertastedbitter,knowsnowhatissweet.不嘗黃連苦,怎知蜂蜜甜。(不要譯為“一個從來沒有嘗過苦味道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甜味的?!?
俄語諺語文化特點形象翻譯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guān),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是民族文化的載體。俄語諺語在俄羅斯語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諺語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語言現(xiàn)象,更用它那簡短、通俗的語句濃縮了人類的思想,深刻地、多角度地展現(xiàn)人民大眾的聰明才智,記載了民族歷史、社會制度、風(fēng)俗習(xí)慣及世界觀,等等。比如,俄語諺語ЯзыкдоКиевадоведет(有嘴就能到基輔)講的便是基輔羅斯最初接受基督教的一段歷史。再如,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如登七重天)表示幸福滿意之至;семьпядейволбу(七寸寬的額頭)表示絕頂聰明。這兩個諺語表明,數(shù)字“七”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形象和意義。
正因為俄語諺語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俄語諺語翻譯一直是翻譯問題中的一個難點。在翻譯俄語諺語時,只通曉中俄兩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諺語背后兩個民族的文化特點,才能使譯文中保留原語文化的特色,讓讀者感到新鮮生動,同時充分傳播原語文化,擴大譯語讀者的知識視野。下面就簡單談一下俄語諺語的文化特點以及俄語諺語形象漢譯的方法。
一、俄語諺語的文化特點
俄語諺語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作為一名翻譯和俄語研究者,希望通過諺語來了解俄羅斯民族的歷史文化、風(fēng)俗習(xí)慣、民族心理、、文學(xué)典故等文化因素。
1.諺語反映俄羅斯民族的歷史文化
俄語諺語共有3萬多條,許多諺語與俄羅斯民族歷史有關(guān),用鮮明的語言反映了真實的歷史。如мамаевопобоище(一場混戰(zhàn));казанскаясирота(喀山孤兒,意指假裝可憐的人);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不請自來的客人比韃靼人還壞)等,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每個諺語都能牽出一段歷史。比如,諺語мамаевопобоище記載的就是1380年俄羅斯軍隊擊潰韃靼將軍馬邁軍隊的激戰(zhàn)。諺語казанскаясирота描繪了1552年10月伊凡雷帝占領(lǐng)韃靼人喀山汗國的首府喀山城的歷史。再如,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反映了俄羅斯歷史上韃靼人入侵這一史實。1240年,成吉思汗之孫拔都遠征到伏爾加河流域,擊敗俄羅斯諸公國后,建立金帳汗國,開始了韃靼人對俄羅斯的統(tǒng)治。直到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才擺脫了韃靼人對俄羅斯的統(tǒng)治而獨立。俄羅斯人在韃靼人的統(tǒng)治下生活了240年之久,受盡壓迫和欺凌,所以十分痛恨韃靼人。不受歡迎的客人突然造訪,主人心里不高興,可又不得不接待,所以說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
2.諺語反映俄羅斯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
俄語諺語是俄羅斯語言的瑰寶,反映俄羅斯風(fēng)俗習(xí)慣的諺語俯拾即是,這些諺語堪稱俄羅斯風(fēng)俗習(xí)慣的化石。如садитьсяневсвоисани(沒有坐在自己的雪橇上,喻指“不稱職”)。這個諺語的來歷就和俄羅斯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息息相關(guān)。俄羅斯地廣人稀,冬季漫長寒冷,сани是以前俄羅斯人冬天最常見的代步工具之一。諺語невсёкотумасленица,будетивеликийпост(好景不長,盛宴難再)。Масленица(謝肉節(jié))是送冬節(jié),是古斯拉夫的謝肉節(jié),一般是在大齋前的最后一個星期慶祝,其形式豐富多彩并伴有美味佳肴,但是大齋一到,教堂便禁止人們食用一切奶、肉制品,意思是別看目前大吃大喝,總有大齋的一天。再看諺語Кашамасломнеиспортишь(好東西不怕多,或者好東西多多益善),這里каша是俄羅斯民族日常生活中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人們用黃油拌粥吃營養(yǎng)豐富,而且認為黃油放的越多,粥就越好吃。
3.諺語反映俄羅斯的民族心理特征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俄羅斯民族形成了其特有的深層心理特征,許多俄語諺語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觀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волковбояться,влеснеходить(害怕狼就別走進森林),степьлесанелучше(草原不比森林好),вчужомместе,чтовлесу (在別人的地方如同在森林里一樣),ходитьвлесу–водитьсмертьнаносу(在森林里漫步,就是在玩死亡游戲)等諺語均表現(xiàn)出俄羅斯人對森林不友好、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同時也可以看出古代俄羅斯人對森林的畏懼心理。而богуугождай,ачертунеперечь(讓上帝滿意,可是也別和魔鬼頂嘴),богусвечку,ачертукочергу(給上帝獻蠟燭,為小鬼遞火鉤),ангелпомогает,абесподстрекает (天使助人為樂,魔鬼教唆犯罪)等諺語則可以看出俄羅斯民族性格的矛盾性,一方面,表達了人民對上帝的虔誠和堅定的信仰;另一方面,也可以發(fā)現(xiàn)對魔鬼的恐懼。
4.諺語反映俄羅斯的
對于俄羅斯的社會制度和人民生活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宗教一方面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俄羅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自基督教作為國教被引入之后,已經(jīng)過去一千多年,基督教已經(jīng)進入了俄羅斯人心靈和意識的深處,毫無疑問,這一切都會體現(xiàn)在民間諺語中。諺語начатьзаздоровье,акончитьзаупокой(開始得好,結(jié)束得糟)源自基督教禮儀;諺語доположенияризынапиться(酩酊大醉)中的риза是舉行祈禱儀式時神甫等所穿的法衣;諺語безблинанемасленица(不吃薄餅就不算過謝肉節(jié))中масленица是多神教宗教節(jié)日。這些諺語表明,俄羅斯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對俄語有著深刻的影響,相當(dāng)數(shù)量的俄語諺語已經(jīng)深深地刻上了宗教的烙印。
5.諺語反映俄羅斯的文學(xué)典故
俄羅斯文學(xué)作品中不僅大量運用了諺語這一民間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精華,并且不斷地產(chǎn)生、創(chuàng)作著新的諺語,不斷地豐富著民間諺語的寶庫。雖然語言是個別作家創(chuàng)作的,但反映的卻是群體的經(jīng)驗和智慧,由于它們得到普遍的認同,在民間廣為流傳,從而慢慢轉(zhuǎn)化為了諺語。普希金奠定了近代俄羅斯文學(xué)的基礎(chǔ),建立了俄羅斯文學(xué)語言的規(guī)范,許多諺語均是出自其文學(xué)作品。比如:
безбожества,безвдохновения(沒有神的啟示,就沒有靈感);блажен,ктосмолодубылмолод;блажен,ктововремясозрел(年輕時就年輕,該成熟時就成熟);всефлагивгостибудуткнам(各國來賓將云集于此)??死茁宸虻脑⒀灾胁簧倬渥咏咏嗣竦纳?、思想和語言,為人民喜聞樂見,成為人們表達思想的有效方式。比如,諺語аларчикпростооткрывался(問題本來及其簡單)和авозинынетам(毫無進展);而諺語аваськаслушаетдаест(貓兒瓦西卡一邊聽,一邊吃)出自寓言《貓和廚子》,常用以指某人對別人的勸誡置若罔聞,你說你的,他干他的。這樣的諺語比比皆是,對俄語諺語的深入學(xué)習(xí)也是通往俄羅斯文學(xué)寶庫的有效途徑。
二、俄語諺語的形象漢譯方法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俄語諺語和俄羅斯民族文化之間關(guān)系十分密切。俄語諺語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俄羅斯民族文化保存、傳承、交流的載體。而俄羅斯文化則滲透在俄語諺語中,在諺語的發(fā)展中得到傳播。俄語諺語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是語言的核心與精華,因此諺語的翻譯要同時處理語言和文化的兩對矛盾。由此得出,處理文化差異成為俄語諺語翻譯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下面從俄漢諺語文化差異的角度,簡單介紹俄語諺語的形象翻譯的幾種處理方法。
1.保留形象的直譯法,即保留俄文諺語的民族特色及比喻形象的翻譯方法。比如:
без огня нет и дыма(無火不生煙);Близ норы лиса на промысел не ходит(狐貍不吃窩邊雞);Выше лба ушинерастут(耳朵高不過額頭);шилавмешкенеутаишь(口袋藏不住錐子)等諺語。這樣的譯文既保留了俄語諺語的民族文化特色,又不失俄語諺語的語言結(jié)構(gòu)特點,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特有的風(fēng)貌和形象,中國讀者看了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這是一種十分成功的翻譯方法。
2.保留形象的直譯加注法
由于許多俄語諺語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如果直接翻譯,中國讀者會因為不了解相關(guān)的俄羅斯文化背景知識而無法理解諺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直譯原文的字面意思,然后通過加注指出其隱含意義,包括在譯文后直接加上諺語中體現(xiàn)其含義而未出現(xiàn)的字,或者是在譯文后用括號加注的形式,指出文化內(nèi)涵。比如,諺語вТулусосвоимсамоваромнеездят 直譯為“不要帶著茶炊去圖拉”。中國讀者不知道俄羅斯圖拉以制造茶炊著稱,很難理解該諺語的含義。如果翻譯為“帶著茶炊去圖拉—多此一舉”,即便譯文讀者不清楚俄羅斯國情,也能明白該俄語諺語的寓意。當(dāng)然,在譯文“帶著茶炊去圖拉—多此一舉”后以括號的形式再加個注釋“圖拉是冶金工業(yè)城市,以盛產(chǎn)茶炊而聞名”,使讀者更加一目了然,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體現(xiàn)了民族特色,又介紹了俄羅斯的國情文化。顯然,這是俄語諺語常用的一種翻譯方法,再現(xiàn)原語風(fēng)貌的同時,充分傳達原語文化。
3.轉(zhuǎn)換形象的活譯法
中俄兩個民族文化差異很大,經(jīng)常遇到用不同形象表達相同含義的諺語。但是,原文形象可能會讓譯文讀者產(chǎn)生非諺語原本想表達的感情聯(lián)想,在翻譯時就需要轉(zhuǎn)換形象。轉(zhuǎn)換形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局部轉(zhuǎn)換,比如:
трусливыйкакзаяц(膽小如鼠);как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雨后春筍);однимвыстреломубитьдвухзаяц(一箭雙雕);另一種是全部轉(zhuǎn)換,如щукубросиливреку(放虎歸山);всякаялисицасвойхвостхвалит(王婆賣瓜,自賣自夸);словоневоробей–вылетит,непоймаеш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轉(zhuǎn)換形象譯法的好處在于,形象轉(zhuǎn)換之后,譯文語言仍然保留了諺語的生動性。
然而,在用轉(zhuǎn)換形象法翻譯俄語諺語之時,要避免在譯文中出現(xiàn)具有濃厚漢民族文化色彩的詞匯,翻譯時不能用漢語慣用的形象去生搬硬譯。比如,умхорошо,двалучш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多智廣);яйцакурицунеучат(班門弄斧;自不量力);нетхудабездобра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禍得福);непохорошумил,апомилухорош (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美人);усеминянекидетябезглазу(三個和尚沒水吃;人多瞎搗亂,雞多不下蛋)。前一種翻譯具有強烈的漢民族文化形象,不僅使俄語諺語失去了俄羅斯民族文化內(nèi)涵,還會使俄語諺語失去表達效果,令中國讀者對原語的文化背景產(chǎn)生誤解。
4.保留原文的意譯法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許多俄語諺語和漢語諺語含義相同、比喻形象不同,但是在漢譯的過程中沒法保留原文的形象,如果直接使用原文的比喻形象,譯文讀起來生硬晦澀,中國讀者難以接受,甚至無法理解或者會產(chǎn)生錯誤的情感聯(lián)想。特別是遇到字面意義與實際含義相反的俄語諺語,要特別注意,稍不注意就會出錯。為了將原文的意思忠實、準(zhǔn)確地傳達給讀者,需要翻譯明確俄語諺語內(nèi)涵及情感聯(lián)想之后,用漢語再創(chuàng)造性地把原語含義表達出來。比如,俄羅斯人習(xí)慣對出門辦事或者考試的人說祝福語“нипуханипера”,諺語нипуханипера直譯為“祝你一根羽毛也打不著”,而實際意思卻是“祝你成功,祝你滿載而歸,祝你一帆風(fēng)順”的意思。該諺語本是對獵者的祝詞,但是俄羅斯人迷信,擔(dān)心把好事說壞了,所以習(xí)慣用反語相祝。再看諺語вогородебузина,авКиеведядька。該諺語直譯為“菜園里生長接木骨,基輔城里有大叔”,譯文讀者看著直譯之后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而其引申意義是指“評價某人說話毫無道理”,明白其引申意義后就可以將其意譯為“滿嘴跑火車”“胡說八道”“驢唇不對馬嘴”。由此可見,在保留原文會造成錯誤理解的情況下,必須對原文進行意義翻譯。
綜上所述,俄語諺語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的文化特點,俄語諺語是俄羅斯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受著俄羅斯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俄語諺語的形象翻譯中沒有放之四海皆準(zhǔn)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必須考慮俄漢兩種文化、兩種語言的共性和個性,在具體的上下文中選擇上述各種翻譯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原文的語義內(nèi)涵和文化形象。
參考文獻:
[1]賈淑芬.簡明俄漢諺語詞典[M].沈陽: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6
[2]彭在義.俄語成語釋源[M].重慶出版社,1983
[3]劉重德.文化·語言·翻譯,文化與語言(論文集).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8.262-271
關(guān)鍵詞:動物詞匯 諺語 翻譯 英諺漢譯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9(a)-0200-02
西方諺語的翻譯一直是我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將從翻譯的基礎(chǔ)點著手,以搜集到的部分動物類諺語為例,分析英諺漢譯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
1從一般翻譯到英諺漢譯的基本內(nèi)容
根據(jù)翻譯在人類交流思想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翻譯定義寫成:翻譯是人類交流思想過程中溝通不同語義的橋梁,使通曉不同語言的人能通過原文的重新表達而進行思想交流。翻譯是把一種語言(即原語)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即譯語)表達出來,使譯文讀者都能得到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得到與原文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其次要把握翻譯的標(biāo)準(zhǔn)。翻譯標(biāo)準(zhǔn)是翻譯實踐的準(zhǔn)繩,是衡量譯文好壞的尺度。嚴復(fù)提出了翻譯標(biāo)準(zhǔn)"信達雅",而對新內(nèi)容提出的標(biāo)準(zhǔn)可概括為"忠實、通順"四個字。
所謂“忠實”,首先指忠實于原作的內(nèi)容。譯者必須把原作的內(nèi)容完整而準(zhǔn)確地表達出來,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遺漏、或任意增刪的現(xiàn)象。內(nèi)容通常指作品中所敘述的事實,說明的事理,描寫的景物以及作者在敘述、說明的描寫過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觀點和所流露的感情等。忠實還指保持原作的風(fēng)格即原作的民族風(fēng)格、時代風(fēng)格、語體風(fēng)格及作者個人的語言風(fēng)格等。譯者對原作的風(fēng)格不能任意地破壞和改變,不能以譯者的風(fēng)格代替原作的風(fēng)格。原作如果是通俗的口語體,不能譯或文縐縐的書面體;原作如果是粗俗瑣屑的,不能譯成文雅洗練的;原作如果是富于西方色彩的,不能譯成東方色彩的。總之,原作怎樣,譯文就應(yīng)該是怎樣,盡可能還其本來面目。正如魯迅所說的,“翻譯必須保持原作的風(fēng)姿”。
所謂“通順”,即指譯文語言必須通順易懂,符合規(guī)范。譯文必須是明白曉暢的現(xiàn)代語言,沒有逐詞翻譯和硬譯的現(xiàn)象,沒有文理不通,結(jié)構(gòu)混亂,邏輯不清的現(xiàn)象。魯迅所說的,“翻譯必須力求其易解”也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在通常情況下所必需遵循的準(zhǔn)則。
具體到諺語的翻譯,除了做到基本的翻譯準(zhǔn)則外,還須考慮諸多因素。 下面我將從基本的諺語知識開始,依次揭開諺語翻譯的面紗。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諺語,英語中的諺語(即英諺)和漢語中的諺語(即漢諺)是怎樣定義的。我分別從頗具權(quán)威的漢語詞典和朗文詞典上查到這樣的詞語解釋:“諺語是民間流傳的固定語句,多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某種經(jīng)驗和深刻的道理”。/“Proverb is a short well-known supposedly wise saying usually in simple language.”單從定義上看,可以說英漢諺語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因此從這點上講,諺語是沒有地域差異的(除了語言上的不同)。
其次一定要明確諺語是怎樣形成的,英諺和漢諺在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又有什么特點。諺語是古圣先賢的智能結(jié)晶,歷經(jīng)年月的考驗,縱便是起源于千年以前的諺語,所反映的人生百態(tài)依然是真。因為千年以來人生并無多大改變,雖然科技發(fā)達,但并未改變?nèi)诵?。諺語也是語言文字的結(jié)晶(在日常溝通或?qū)懽髦腥暨m時引用諺語,可以讓我們的語言更為精彩生動。)。
我們都知道,英語和漢語是兩種高度發(fā)展的語言,因而都擁有大量的諺語,諺語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使用而提煉出來的固定短語和短句,大都具有鮮明的形象,適宜于用來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諺語有的意思明顯;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有的可能含有幾個意思,必須根據(jù)上下文的具體情況來明確它的意義。諺語既是語言中的重要修辭手段,同時其本身也是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xiàn)。不少諺語前后對稱,音節(jié)優(yōu)美,韻律協(xié)調(diào)。
2從一般翻譯方法到英諺漢譯技巧
由于諺語具有以上這些特點,翻譯時就應(yīng)盡量保持這些特點,除了忠實的表達原文諺語的意義外,還應(yīng)盡可能保持原文譯文的形象比喻、豐富聯(lián)想、修辭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然而把翻譯工作做到原汁原味,幾乎是不可能。所以翻譯諺語時保留了英文或中文的味道是不可避免的。但至少應(yīng)做到兩點:一是不要讓外國讀者產(chǎn)生誤解,二是不要違背英語的詞法句法,也就是不要把漢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強加在英語上,反之亦然。
基于有關(guān)諺語翻譯的一些必要理論,下面我將通過引用大量的動物類諺語諺語,輔之于正確的英諺漢譯方法,逐步琢磨翻譯過程中的問題并領(lǐng)略其中的樂趣。諺語的英譯漢有三種主要方法:直譯法、漢語同義諺語的套用法、意譯法。
(1)直譯法,即是指在不違背譯文語言規(guī)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lián)想的條件下,在譯文中保留英語諺語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有時,盡管英語諺語的比喻、形象對漢語讀者可能比較生疏,但由于在一定上下文中具有明顯的西方民族、地方、歷史等色彩,所以也應(yīng)采用保留原文表達方式的直譯法。用這種方法處理諺語,把西方諺語移植到漢語中來,往往可以豐富譯文語言。
(2)漢語同義諺語的套用法:有的英語諺語和漢語同義諺語在內(nèi)容上和形式上都符合,雙方不但有相同的意義和修辭色彩,而且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形象比喻。
(3)意譯法:如果不可能或沒有必要用直譯法保留英語諺語的表達形式,并且在漢語中也找不到合適的同義諺語可供套用,就得用意譯法配合上下文把英語諺語的含義表達出來。
下面摘取了廣泛的有關(guān)動物類英語諺語的漢語翻譯: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but his nature.
狼可以失去牙齒,但決不會失去本性。
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烏鴉經(jīng)常洗澡也不會變白。
A fox may grow gray,but never good.
狐貍會變灰色,但不會變善良。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花豹無法改變自己身上的斑紋。
以上采用的是直譯法,而采用漢語同義諺語套用法則譯為:“狗改不了吃屎?!比粲靡庾g法,則譯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币陨纤木渲V語分別以狼、烏鴉、狐貍和豹子四種不同的動物為喻,指出他們不可能改變本性的事實。通過分析可以明顯感覺到,直譯后的漢語很容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而且意思很豐富。而使用漢語同義諺語套用法,雖然在內(nèi)涵上很好地傳達出英諺要表達的意義,語言也通俗易懂,但損失掉如此美妙的譯入語,實在是在翻譯工作上留下不可彌補的缺陷。再看意譯后的諺語,相比之下,缺失的精華更多。因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這四句諺語最適合采用直譯法。當(dāng)然,我不否認在特定的語境下,其它兩種方法未必不好。我則從英漢諺語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待這一翻譯問題的。
下面又摘錄了三句意義一致的諺語,關(guān)于翻譯上的問題同樣適用于上組諺語的分析。所以重點對比英漢諺語本身,我想這對促進諺語翻譯不無裨益。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寧為犬首,不為獅尾。(直譯)寧為雞首,不為牛后。(漢語同義諺語套用)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lizard than the tail of a dragon.
寧為蜥蜴首,不為長龍尾。(直譯)寧為雞首,不為牛后。(漢語同義諺語套用)
Better be the head of an ass than the tail of a horse.
寧為驢首,不為馬后。(直譯)寧為雞首,不為牛后。(漢語同義諺語套用)
這組諺語相對于上一組來說更難以理解。因為直譯后的譯文中的動物,像蜥蜴我們并不熟悉。但我們能推敲出,長龍應(yīng)該是比蜥蜴龐大得多的一種動物。可以把長龍理解為我們所認為的龍(盡管東西方人心目中龍的形象并不一致)。另外,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英語中動物類諺語是相當(dāng)豐富的。仔細一想不難得出,《伊索寓言》對其的影響之大。
從英漢諺語對比的角度上看以上兩組諺語,顯然漢語中存在同義的諺語,而且表達相同意義的英語諺語很多。例如:
The 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ome.
狐貍到遠方獵食。/兔子不吃窩邊草。
Kill not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別殺會下金蛋的鵝。/勿殺雞取卵。
He sets the fox to keep the geese.
讓狐貍來看管鵝。/引狼入室。
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 your geese.
當(dāng)狐貍講道時,小心自己的鵝。/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又如英諺:
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
寧可丟鞍,不可失馬。(直譯)認為馬不可失。而漢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則認為失也無妨,說不定會帶來好處。還有一則更奇怪的諺語,是讓中國人很難接受的。我們都知道漢語諺語中有“坐井觀天”而英語諺語有這么一句:
The frog in the well knows nothing of the great ocean.
井底之蛙不知道有大海。
不理解英國文化背景肯定不能接受。井底之蛙跟天有關(guān)系很自然,若跟海有關(guān)系,還只能從《伊索寓言》中加以考證了。還有另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漢語中有一條的諺語,表示主動防范有效,“籬牢犬不入”即:籬笆關(guān)牢了,狗進不來。而英諺從反面角度表達同一個意思:
At open doors dogs come in.
開著的門狗進來。
下面舉這個例子,反映英國和中國的地理條件的不同導(dǎo)致氣候不一樣,從而形成矛盾的諺語。
One sparrow does not make a spring.
一只麻雀不成春。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只燕子形不成夏天。
而漢語中的諺語為“一燕不成春”。從地理知識上分析,其實并不矛盾。英國的夏天并不像中國的夏天那么熱,反而更像中國的春天;而英國的春天用了麻雀來做預(yù)兆,正如中國的燕子。
由以上觀之,英漢諺語之間存在如此多的有趣現(xiàn)象。這不禁激起了我們對英諺漢譯的興趣。反之,隨著大量的英語諺語被譯成漢語,我們又可以有更多的實例來分析英漢諺語的對比,從而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和有用的現(xiàn)象。下面列舉更多動物類英諺漢譯的例子,來加深我們對之了解。
Crows weep for the dead lamb and then devour him.
烏鴉為死羊哭泣,而后吃它。/貓哭耗子假慈悲。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好奇心殺死一只貓。/好管閑事,往往惹來一身麻煩。
Curses, like chickens,come home to roost.
詛咒像雞一樣終會回巢。/害人者終將自食惡果。
Each bird loves himself sing.
鳥兒最喜歡聽自己的歌聲。/孤芳自賞。
Eagles do not catch flies.
老鷹不會捕食蒼蠅。/大人物不計較小事情。
Hungry dogs would eat dirty puddings.
餓犬會吃臟布丁。/饑不擇食。
以上六句諺語分別用直譯法和漢語同義諺語套用法。它們來自西方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卻以一種幽默直接的方式傳達了出來。而同義的漢語諺語顯得有些抽象,文筆多了些含蓄,寓意更深刻。這同時體現(xiàn)了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不同。另外兩則諺語:
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兩只狗爭骨頭時,第三只狗拿走骨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Hares may pull dead lions by the beard.
野兔也敢拖者死獅子的胡須走。/虎落平陽被犬欺。
從中更能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
既然英漢諺語存在著差異性,我們不禁要尋找其原因。由于語言的形成有規(guī)律性,同時又有隨意性,可以因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聯(lián)想。有的聯(lián)想是由于歷史而形成的,現(xiàn)在情況變了,但是舊的說法仍沿用至今。不同民族根據(jù)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語言習(xí)慣,使用不同的比喻。凡此種種,常常造成語言表達出來的意思和詞的表面意思不同。這就是為什么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不同,語言習(xí)慣不同的根本原因。
3結(jié)語
以上內(nèi)容不見得全面,但從一定程度上闡述了英諺漢譯的標(biāo)準(zhǔn)、具體方法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對西方文化的思考和傳播。由此可見,英諺的漢譯工作極大的推進了西方文化向東方的傳播。我相信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和更深入的了解,漢語文化會源源不斷地涌入西方。這無疑對漢語諺語的英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這值得我們?nèi)ヌ接懷芯?。同時,也歡迎大家共同學(xué)習(xí)!
參考文獻
[1] 陳明華.英文諺語精選[M].科學(xué)出版社,2007.
[2] 范仲英.實用翻譯教程[M].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4,6.
[3] 王德春.漢英諺語與文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