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國東北大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建院于1993年,是在具有悠久歷史的原東北大學機械系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一個集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和服務社會于一體的教學科研機構。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已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韓國、芬蘭等國家的1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的交流關系。聘請多位專家、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教授,每年邀請和派出多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科研。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關鍵詞]法律體驗性教育 Co-Op 模擬法庭 JD JM
[中圖分類號] G64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1-0010-03
體驗性教育的思想由來已久,但國內法學教育界尚無專門的介紹和探討。法律體驗性教育是美國法學院JD教育近年來提出和踐行的新命題、新理念和新策略,其致力于未來法學教育對“體驗”(experience)的整合,將對現(xiàn)代法學教育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一、法律體驗性教育在美國JD教育中的興起
法律體驗性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是美國法學院面對21世紀的財政危機、互聯(lián)網(wǎng)和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機遇而發(fā)展起來的,旨在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或者模擬的特定情境中,得以“教”、“學”、“做”、“職”法律的一種教育理念或教學策略。與法律體驗性教育相對應的是法律體驗性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Law),二者都強調經(jīng)歷、經(jīng)驗和體驗,即Experience。
作為一種系統(tǒng)性的理念和策略,法律體驗性教育一般包括帶薪實習的合作式教學(Co-Op)、法律診所(Legal Clinic)、工作室(Studio)、模擬法庭(Moot Court)、講座、論壇、辯論、學生刊物編輯、全職或者兼職打工等一切包含體驗性元素的法律教學活動。最時興有效的,就是校外的全職或者兼職帶薪實習,即遍布全球的法律合作教學(Co-Op)。①
美國東北大學的合作教學項目(Co-Op),讓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有1年時間,去到分布在全球的合作單位進行帶薪實習。這不僅讓學生工作賺了學費,而且還積累了工作的經(jīng)驗,對回到學校后的繼續(xù)學習,有一個直接的體驗,因此被譽為是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1]東北大學法學院在其40多年的法學教育合作項目(Co-Operative legal education program)中,一直要求學生有4個學期即差不多1年的全日制帶薪實習。它與一些具有遠見的法學教育者和法學院,提出了體驗性學習的口號,并于2011年共同發(fā)起成立了“法律體驗性教育聯(lián)盟”,致力于通過整合法律原則、分析能力、訴訟技巧、職業(yè)倫理的培養(yǎng)和職業(yè)特性的把握等體驗性元素,形成未來法學教育的共識性特點。[2]2012年10月,在波士頓的東北大學法學院召開了由《東北大學法律雜志》和“法律體驗性學習聯(lián)盟”承辦的全美 “首屆法律體驗性教育論壇”(the Inaugural Symposium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會議的主題是“體驗未來:法律中的體驗性教育”(Experience the Futur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來自全美的300多名法律教育者、法官、律師和學生參加了這次為時3天共4個單元的論壇。[3]除了會議討論和發(fā)言外,部分論文被東北大學法學院的網(wǎng)站和法律雜志刊登發(fā)表。
論壇對法律體驗性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和評估等問題展開了探討,提出了一個新命題、新理念,論證了法律體驗性教育的具體建構,開啟了法律體驗性教育的新時代。有學者認為:“體驗性模式不僅教會學生技能,而且教會其面對社會問題、公共法律、法律改革和政策問題,從長遠的角度使學生不僅為實踐操作做好準備,而且為職業(yè)規(guī)劃做好準備”。[4]有學者提出在經(jīng)濟蕭條的復蘇過程中,要重估ADR(訴訟外替代性糾紛解決)教育的價值,要像中國文字“危機”二字所預示的那樣,既要看到“危險”的一面,又要看到“機會”的一面,要轉“?!睘椤皺C”,使法學院從被困的“孤島”走向開闊的“大陸”。這樣不僅學生受益、法律機構受益,而且法學院也受益,是“雙贏”或者“三贏”。[5]還有學者從教育者先要受教育的角度,探討了法學教授是否需要繼續(xù)實踐體驗的問題。[6]
無獨有偶,2012年負責承辦首屆法律體驗性教育論壇的Luke Bierman教授,原系東北大學法學院主管體驗性教育的副院長和法律實踐性教學的資深教授。他的《法律職業(yè)責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JD課程,基本上不講課,而是秉承體驗性的原則,每次由三個學生一組上臺講授、展示和主持討論,他則坐在臺下和其他學生舉手提問、互動,甚至爭辯。
第2屆全美法律體驗性教育論壇于2014年6月,由伊隆大學法學院和法律體驗性學習聯(lián)盟共同承辦。會議還有其他學科,如建筑、商業(yè)、工程和醫(yī)學領域的體驗性學習領導參加。會議的主題,是面對21世紀的快速變化,如何有效和整合體驗性教育,以應對法律和法學教育的財政危機和結構性挑戰(zhàn)。其口號是“形塑未來的法學教育”(shape the future of legal education)。[7]
二、法律體驗性教育在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之間的彌合
美國法學教育從最初的學徒制教育,經(jīng)過哈佛法學院蘭戴爾教授提出的案例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蘇格拉底(問答式、討論式)教學法,再到后來的診所式法律教育和最佳法律實踐課程等,雖然占據(jù)主流的仍然是案例教學和蘇格拉底教學法,但面對近年來美國經(jīng)濟的頹勢和全球一體化的挑戰(zhàn),如何彌合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之間的矛盾,實現(xiàn)二者的“無縫對接”,一直是所有法學院的努力方向。
2007年的《卡耐基報告》指出,傳統(tǒng)的課堂和案例教學,只是教會了學生“像律師一樣思考”,但沒有教會學生考慮社會和倫理的后果,學生對現(xiàn)實中的法律執(zhí)業(yè)還是準備不足;多數(shù)法學院的課程設置,缺乏清晰的輪廓和目的。該報告建議,每個法律學生應當經(jīng)歷3個階段的“學徒訓練”,即傳統(tǒng)認知階段的“像律師一樣思考”、技能訓練階段的“像律師一樣做”和職業(yè)形成階段的“職業(yè)特征和目的”。2010-2011年由紐約法學院和哈佛法學院發(fā)起并組織的“未來教育會議”,2011年由美國法學院協(xié)會(AALS)發(fā)起的“未來法學院課程”西雅圖會議等,都對新的經(jīng)濟、技術和法律形勢背景下,如何面對來自法學院內外的壓力和動力,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法律體系和文化背景中進行法律執(zhí)業(yè)的能力和素質。
體驗性教育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重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具有深厚的哲學基礎。“體驗是生成性的,而不是預成性的,人的體驗在實踐活動當中不斷地生成、展開和加深,體驗因而也就是一個人的經(jīng)驗?!盵8]美國大法官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jīng)驗”,曾被美國法學教育界譽為“劃時代的公理”。[9]它也同時表明了,體驗或者經(jīng)驗在法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法律體驗性教育中,教育不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引導、啟發(fā)和陪伴學生進行實踐和反思;教育也不再是單純的教義或講授,而是在更為宏大的法律執(zhí)業(yè)背景(lawyering relationships)中,去考慮律師與客戶、證人、法官以及更大社群之間的關系,強調的是一種參與性學習或參與性教育。正如美國法學教育界近年來流行的一句話所描述的那樣:“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明白?!盵10]
以大家熟悉的模擬法庭為例,法律體驗性教育的參與性與體驗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1.檢驗、論證法律知識和設想。有學生在體驗模擬法庭之后發(fā)現(xiàn),那些為了追求“程序完美”而事先討論判決結果的做法,是應當禁止的。[11]2.直觀呈現(xiàn)和獲得不同的訴訟角色體驗。它將審判程序和每個人的角色表演、知識運用、職業(yè)倫理等,以“看得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供大家相互評價和借鑒,是一種典型的“感性教學法”[12],或者體驗性教學。讓參與的學生看到,“宣判”,并不僅僅是“宣讀判決書”;每個參與者的不同角色體驗和心態(tài),容易促成其日后從事法律職業(yè)或實踐的“換位思考”。3.允許“試錯”。模擬法庭中的“當眾出錯”,不僅使“出錯者”本人刻骨銘心,而且給其他學生以“感同身受”的學習效果和間接經(jīng)驗。比如法庭調解中一個看似簡單的問話順序,往往影響公正和調解的能否達成;比如有學生在扮演法警時故意頭戴警帽、下穿花褲衩和拖鞋,在讓大家忍俊不禁的同時,反襯出了法庭著裝的嚴肅性和莊重性。
法律職業(yè)形象和職業(yè)倫理教育,主要靠自然而然的“身教”,而非刻意而為的“言教”,切忌空洞的“說教”。模擬法庭就是這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邊學邊試、邊試邊學、邊學邊用。但盡管模擬法庭具有較好的“臨床”作用,但因不易做到真實逼真或者不能經(jīng)常開設,因此也有人抱怨它對法學院學生的價值,并不比模擬病變對醫(yī)學院學生的價值大。[13]
法律體驗性教學或者學習是介于“模擬”與“真實”之間的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當將法學院內部和外部的資源整合,使法律體驗性教育既要做到“真實自然”,又要避免回到學徒制時代低效、漫長的“放任自流”。
三、法律體驗性教育在我國JM教育中的先突破
當前國內對體驗性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中小學課程,或者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之類的課程改革中。盡管有人認為“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我們的先輩們參與體驗,創(chuàng)造了體驗學習和體驗教育”[14],但對法律體驗性教育的專門研究,在國內尚屬空白,只有一些包含體驗性元素的教學活動,如法律診所、法律援助、法律實習、模擬法庭,以及一些尚屬探索階段的社區(qū)法律服務等,缺少帶薪實習式的法律合作教育項目(Co-Op),只有校內為數(shù)不多的、與專業(yè)學習關聯(lián)不大的勤工儉學項目,沒有系統(tǒng)化的法律體驗理念和教學制度框架。
根據(jù)我國法學教育的分層和改革趨勢,當前的法律碩士專業(yè)學位JM(Juris Master)與美國法學院的“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在復合型、實務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國JM制教育的原型,就是美國法學院的JD制教育。[15]鑒于世界范圍內法學教育的“美國化”趨勢,我國法學教育界早就有人提出,應當以此為契機,逐漸壓縮法律本科和法學碩士的招生規(guī)模,確立JM在我國法律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從而“理順我國法律教育體制和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yè)之間的關系”。[16]我國的全日制非法學JM,與美國法學院的JD,在學生來源、學制結構和培養(yǎng)目標上,二者都“如出一轍”。
美國JD和我國JM在培養(yǎng)目標上,都強調應用、實踐、實務和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為法律職業(yè)做準備。二者的學生都是已經(jīng)本科畢業(yè)的學生。美國所有的法學院都是研究生院,不少學生已經(jīng)具有其他專業(yè)的碩士、博士學位或者兩個以上的本科學士學位,即便只有一個本科學士學位的人往往兼有兩年以上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17]不過,美國JD以律師為中心,進入法律職業(yè)的門檻是“律師資格”考試,法官是從律師中選拔的,檢察官是所謂的“政府律師”,法學教授一般也出身律師,是所謂的“學術律師”、“學術法律家”、“學院法律家”或“學術法律人”。而我國JM以司法官(法官、檢察官)為中心,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資格”考試才能進入法律職業(yè)的門檻。
我國JM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在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的“打通”上,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和招生規(guī)模。盡管與法律本科生的在校生規(guī)模,以及法學碩士(LL.M)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相比,JM還有差距,但其在我國博士以下的法學教育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代表著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我國法學教育要想學習和借鑒美國JD的法律體驗性教育,不妨從JM教育先行突破,因為其在學生年齡、生源知識背景和培養(yǎng)目標上都具有優(yōu)勢,非常適合這種親歷性的法律體驗性教育、學習的理念和策略,比如帶薪實習(Co-Op)②等。
[ 注 釋 ]
① 哈佛法學院及其所在的劍橋鎮(zhèn)上,隨處可見“Co-Op”標志的商店,即為學生兼職或全職帶薪實習的地方。
② 這種帶薪實習既不同于我國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也不同于學生畢業(yè)之后的見習。
[ 參 考 文 獻 ]
[1] 丁廷楨,姜不居.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東北大學Co-Op簡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8(1):54-57,98.
[2] Susannah Furnish. The Progression of Legal Education Models: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7-19.
[3] Luke Bierman, Lindsey Smith, Patricia Voorhies.Introduction:The Inaugural Symposium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7-8.
[4] Margaret B.Kwoka.Intersec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Social Justice Teaching[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130.
[5] Lela P. Love, Brian Farkas. Siler Linings: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ADR Education in the Wake of the Great Recession[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221-252.
[6] Emily Zimmerman.Should Law Professors have a Continuing Practice Experience (CPE)Requirement?[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131-187.
[7] Second National Sympoisium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June 13-15[EB / OL].http://elon.edu / e-net / Article / 92124?s= / law / news / enet_navigation.2014-05-20
[8] 高偉.體驗:教育哲學新的增長點[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4):6.
[9] 勞倫斯?M.弗里曼.美國法學教育背景[A].韓大元,葉秋華.走向世界的中國法學教育論文集[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01:932.
[10] Steen I. Friedland. The Rhetoric of Experiential Legal Education:Within the Context of Big Context[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265.
[11] 廖永安,唐東楚,陳文曲著.模擬審判:原理、劇本與技巧(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67.
[12] 林有祥.感性教學法[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4.
[13] 羅伯特?斯蒂文斯著,閻亞林,李新成,付欣譯.法學院――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法學教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4] 薛保紅.論中國體驗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脈絡[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139.
[15] 方流芳.中國的J.D.――評“法律專業(yè)碩士學位教育”[A].賀衛(wèi)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C].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95,104-105.
1、中國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人是劉長春。
2、劉長春(1909年11月25日-1983年3月25日),大連市甘井子區(qū)人,歷任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遼寧省體育協(xié)會副理事長、第四屆遼寧省政協(xié)常委等職。1927年底就讀于東北大學體育系,1932年畢業(yè)。1932年7月8日,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1936年再次代表中國參加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ory, but ignore practice, and this doesn't meet with the industry employment needs. Therefore, the reform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iming at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regressing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From the realities in NEUQ, some questions about practical teaching i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analyzed, and rel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DIO framework is proposed.
關鍵詞:工程教育;CDIO模式;實踐教學體;電子信息工程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CDIO framework;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6-0250-02
0 引言
世界范圍的工程教育經(jīng)過從“務實”到“務虛”階段,已經(jīng)跨進新一輪“求實學”、 “重實際”、 “干實事”的階段,正在推動工程教育的范式由“技術型”、 “科學型”向以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工程型”轉變,因此,當前工程教育轉型的標志為“回歸工程實踐”。美國歐林工學院是工程教育改革一個典范。它成立于1997年,是一所新興的工科院校,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基于項目的體驗式教學貫穿大學四年,重塑并實現(xiàn)了跨學科、重設計為特色,工程知識、技能和人品素質相結合的工程教育理想[1-3]。
針對我國工科專業(yè)“重理論,輕實踐”培養(yǎng)方式,以及與產(chǎn)業(yè)界用人需求嚴重脫節(jié)的客觀情況,2011年1月我國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面向工業(yè)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創(chuàng)新能力強、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即卓越工程師計劃。東北大學作為第二批高校加入我國卓越工程師計劃。
1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現(xiàn)狀剖析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是電子與信息方面的寬口徑專業(yè),是信息理論、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學科,培養(yǎng)能夠掌握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網(wǎng)絡技術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4]。電子信息工程理論教育占主導地位,可以依次分為通識教育、專業(yè)基礎教育以及專業(yè)教育三部分,而實踐教育處于從屬地位,由實驗課、課程設計、生產(chǎn)實習以及畢業(yè)設計等構成,這也是工科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本質所在。因此工程教育的重點是以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加強實踐教育,構建多層次協(xié)同的工程實踐體系。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實踐教育是以教學實踐平臺為載體,教學實踐平臺有課內實踐平臺、課外實踐平臺兩種類型。課內實踐平臺一般有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畢業(yè)論文(設計)等;課外實踐平臺一般有學校、院系或專業(yè)興趣小組活動及創(chuàng)新實踐社團活動、各類競賽、課外科研開發(fā)項目與學術研究活動等多種形式,如表1所示。
我院針對課外實踐平臺建立學生創(chuàng)新與電子實習實驗室,以此創(chuàng)新實驗室為基礎,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如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學校資助科創(chuàng)項目以及自選項目等,學生在校期間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申請專利多項,多篇,這是實踐教學的亮點,但也存在不足,如實驗課多為驗證性的,學生缺乏興趣;課程設計時間短,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即使完成也是拷貝往屆設計方案,由于缺乏必要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畢業(yè)設計目標不明確,參與的積極性比較低??萍紕?chuàng)新項目雖然很好,但是惠及的學生較少。
2 基于CDIO模式的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優(yōu)化策略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5-7]。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xiàn)(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chǎn)品研發(fā)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目標是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lián)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yǎng)大綱將工程畢業(yè)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tǒng)能力四個層面,并以綜合培養(yǎng)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
2.2 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優(yōu)化策略
根據(jù)CDIO工程教育規(guī)律,針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應對建議:
①針對學生反映實驗課多為驗證性的,對此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學院其實已經(jīng)要求院屬實驗室提供一些開放性、體驗性實驗題目,但是學生并不了解,建議學院在網(wǎng)上或者通過別的途徑告知學生,并告訴學生申請的流程,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開放性實驗。
②由于課程設計時間短,許多學生無法按時完成,即使完成也是拷貝往屆設計方案,當電路出現(xiàn)問題不會分析。而根據(jù)CDIO教育規(guī)律,課程設計由于缺乏必要的構思、設計環(huán)節(jié),其工程訓練的效果就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建議適當延長課程設計時間,或者提前要求學生對課程設計的題目進行構思與設計。
③針對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惠及面過窄的情況,學院其實已經(jīng)要求專業(yè)老師在畢業(yè)設計同時提供兩個科創(chuàng)題目,但是仍然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建議學生積極主動和專業(yè)老師聯(lián)系,申請加入老師研究團隊,不要總是等學院安排。
④針對畢業(yè)生大量參與東軟培訓的情況,反映許多畢業(yè)生希望接受必要的工程訓練,建議學院在院屬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工程實訓實驗室,如可以將單片機、DSP、FPGA等實驗室合并建成嵌入式實訓實驗室,將物聯(lián)網(wǎng)實驗室建成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實訓實驗室。而在校外可以海灣公司、康泰公司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畢業(yè)生提供大量的實訓機會。
⑤畢業(yè)設計是工程教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集中反映了CDIO工程培養(yǎng)模式思路:學生首先根據(jù)自己興趣選擇畢業(yè)設計題目填寫選題表;其次根據(jù)課題任務要求,收集資料,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填寫開題報告;接著,完成系統(tǒng)硬件設計,軟件編寫,PCB的制作以及焊接等,撰寫論文初稿;最后,進行軟硬件系統(tǒng)的聯(lián)調,根據(jù)聯(lián)調中出現(xiàn)的問題,完善系統(tǒng)方案,形成論文終稿。
3 結論
本文分析了國內外工程教育現(xiàn)狀與趨勢,結合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目標,剖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針對驗證性實驗過多,課程設計過短以及畢業(yè)設計積極性比較低等問題,按照CDIO工程教育規(guī)律,逐一地給出相關應對措施,以期完善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吳婧姍,鄒曉東.回歸工程實踐:歐林工學院改革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40-45,70.
[2]王孫禺,曾開富.針對理工教育模式的一場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8-26.
[3]李曼麗.獨辟蹊徑的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之道[J].大學教育科學,2010(2):91-9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和專業(yè)介紹(201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雷環(huán),湯威頤,EdwardF.Crawley.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多層次、專業(yè)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綠茶防病抗癌好處多
據(jù)報道,這項來自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綠茶中富含的茶多酚與抗癌藥赫賽汀結合,可以變成一種穩(wěn)定而有效的復合藥物直擊腫瘤部位。與不含茶多酚的赫賽汀相比,該藥物控制腫瘤生長的效果更好,還能延長藥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使藥力更持久。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傳統(tǒng)抗癌藥物毒副作用大,而這種復合藥物的副作用相對更小一些。
喝綠茶有助防癌早已得到證實。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9年時間調查,發(fā)現(xiàn)每天喝4杯綠茶能將癌癥風險降低40%;歐美多國研究證實,綠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口腔、膀胱、結腸、胃、胰腺等多部位腫瘤發(fā)生的危險性;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共同研究發(fā)現(xiàn),綠茶對抗癌藥物中的毒副作用有明顯解毒效果,癌癥病人在服用抗癌藥柔紅霉素的同時多喝綠茶,能大大提高其療效。
除了防癌抗癌,綠茶還有很多保健功效,可謂“超級飲品”。
保護視力。2010年美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綠茶中的多種復合物對眼部組織,尤其是與角膜相關的組織有保護作用。
預防癡呆。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天喝4杯綠茶,出現(xiàn)抑郁癥癥狀的幾率減少44%;每天喝2杯以上綠茶的老人癡呆幾率比每周喝3杯以下的同齡人低一半。這是日本東北大學研究人員對超過1.4萬名65歲以上老人隨訪3年后得出的結論。
抗毒殺菌。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稱,綠茶富含的茶氨酸可使人體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強5倍;用綠茶漱口能有效預防牙齦出血和蛀牙。
強健心臟。日本東北大學研究還發(fā)現(xiàn),與一天喝少于1杯綠茶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男性,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減少22%,女性則減少31%。
延緩衰老。綠茶中富含抗氧化劑,有助強化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組織,能抗衰老,還有助平衡膽固醇含量,保持體重。
喝茶方法不對效果打折
綠茶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保健功效,得益于它的獨特成分。綠茶中含450多種有機化合物、15種以上無機礦物質,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其“主力軍”是茶多酚、葉綠素、茶氨酸、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茶多酚中的兒茶素抗癌效果最佳。由于綠茶是一種未發(fā)酵的茶,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成分,上述營養(yǎng)物質也是所有茶類中含量最豐富的。盡管綠茶好處很多,若不講究選茶、泡茶和儲存方法,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買茶分4步。1.看標識。標識齊全的茶葉產(chǎn)品應有產(chǎn)品名稱、配料、等級、執(zhí)行標準號、原料產(chǎn)地、生產(chǎn)廠名、廠址、凈含量、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等。2.看色澤。綠茶的基本品質為清湯綠葉,購買時要看茶葉條形是否細緊,色澤是否為翠綠或者深綠。3.聞氣味。質量好的綠茶聞起來很清香,帶有澀味的質量差。4.沖泡。取茶葉5克,放入250毫升玻璃杯中,用開水沖泡2次,每次泡10分鐘。沖泡后先觀察葉子的形狀,真茶的葉脈呈明顯的網(wǎng)狀,葉莖表面光滑而背面有茸毛,葉色翠綠、碧綠或黃綠。喝到嘴里清香濃郁、滋味淳厚,劣質茶無茶香,茶水混濁帶青色,散發(fā)出清臭氣,并帶澀味。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購買太便宜的茶葉,這類茶葉會摻有茶末、茶片等。有的茶商為了提高產(chǎn)量,還可能給茶葉上噴灑尿素。所以,喝茶要認品牌、看品質。
現(xiàn)泡現(xiàn)喝。一般來說,綠茶沖泡水溫以85℃為宜,水初沸即可。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綠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以1:50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沖3克茶葉,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時間過久,或者反復沖泡,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在茶具方面,可以選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最好不要蓋蓋子,否則容易將茶葉燜黃。
密封儲存。綠茶最佳保留溫度為0℃~5℃,其怕濕、怕陽光而且容易吸附異味。保存時要把茶葉裝進茶罐里封上口,再用塑料袋套好放進冰箱冷藏,袋口一定封牢,否則會回潮或者串味,有損茶葉的品質。
喝綠茶也有禁忌
綠茶雖好,但飲用時也有注意事項和禁忌。
首先,胃不好的人少喝。綠茶微寒,容易刺激、腸胃,胃寒或經(jīng)常胃痛的人應該少喝或不喝。建議胃不好的人喝一些比較溫性的白茶、紅茶、熟普洱,這類茶經(jīng)過發(fā)酵,對腸胃較好,不會引起胃痛。另外,女性要特別注意以下時期不宜喝綠茶:經(jīng)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
第二,睡前不要喝。茶中的茶堿等物質,被人體吸收后,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明顯的興奮作用。飲茶會使精神興奮,影響睡眠,甚至導致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綠茶,作用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