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園文化建設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校園文化建設管理

內容摘要

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被各地各校所重視。鎮(zhèn)海區(qū)的校園文化建設成績斐然,但也存在著普遍性的問題,顯露出觀念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現代意識淡薄、開放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新形勢下校園文化的建設策略應針對現實狀況,作四方面的推進,由物質文化向精神文化建設推進,由校園主文化向子文化亞文化建設推進,由傳統(tǒng)型的文化向現代校園新文化建設推進,由封閉型的文化向校內外結合的開放型文化推進。

駱駝中心學校積極探索校園新文化建設的途徑,開展了校園文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的實踐,在上述四個方面作了深度推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校園文化建設的長期性與艱巨性使得這一實踐過程充滿艱辛,針對實踐中的不足之處,課題組作了深入的思考,力求日后不斷完善。

《校園文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的研究與實踐》

研究總報告

一、新形勢下,校園文化建設的解讀

(一)問題的提出

校園文化以其潛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而早已為人們所重視,各地各校對校園文化建設傾注了很大熱情,對校園文化建設所作的理論上的探討與實踐上的探索,為我們在新形勢下進一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校所在的鎮(zhèn)海區(qū)教育系統(tǒng),對校園文化建設尤為重視,行政部門大力倡導,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星級評定制來強化這一實踐,不斷組織開展全區(qū)性的師生文化藝術活動,推動校園活動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區(qū)內各校均能根據自身特點,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可謂成績斐然,形成了一批以鎮(zhèn)海中學為代表的具有獨特校容校貌的基層學校,各校的物質文化景觀大為改善,人文氣息漸趨濃郁,活動文化多方位展開,校園文化固有的教育功效正在獲得釋放。

鎮(zhèn)海區(qū)區(qū)域性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在取得進展的同時,也已顯露出疲軟的態(tài)勢。經過多年建設,各校普遍感到難以再有效提升,校園文化建設似乎遇到了一個高原期,不少學校認為校園文化的諸多要素該有的都有了,于是不再象過去那樣費心盡力了。

校園文化建設中遇上的高原期現象,引發(fā)了我們更多更深的思考,如何走出高原期,實現新的跨越,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健康地發(fā)展,并向更高層次躍升,已成為擺在我們基層學校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為此我校于1999年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小組,對基層學校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研究。希冀能通過研究與實踐,創(chuàng)建能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能體現時代精神的,能承擔起培育新人任務的校園文化體系。鎮(zhèn)海區(qū)多年來的區(qū)域性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及我校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歷程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基礎。

(二)現實的反思

我們因研究而對原有的實踐進行了反思,因反思又使我們確信開展這項研

究的必要。在對原有實踐的檢視中,我們深切地感到: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還遠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只能算是起步,值得我們探索的空間還很大,需要改進之處良多。目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少學校存在的誤區(qū)與盲區(qū)主要表現為:

1、物質文化建設的迅速推進與精神觀念文化建設的相對滯后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物質文化看得見,摸得著,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唯有精神觀念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種頑固的排他性,變革殊屬不易。但精神觀念文化是最為核心的,制約著整個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水平,目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最大的難題就是構建先進的校園精神文化。就物質文化而言,各校校舍越造越漂亮,校園建筑的造型與空間布局越來越講究,校園現代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善,校園的美化綠化凈化也做得越來越好,固然,物質文化也能折射出精神狀態(tài),但作為精神觀念文化的集中反映,各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追求,離現代教育對學校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教育的功利色彩,商業(yè)化傾向較濃,無視學生主體發(fā)展的應試教育仍很有市場,初中變相分快慢班的做法屢禁不絕,藝術教育,勞技教育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還顯得相當薄弱,這些無不昭示著觀念文化的滯后。

2、校園文化中的的傳統(tǒng)色彩濃重而現代意識淡薄。

我國是一個很講傳統(tǒng)的國度,傳統(tǒng)文化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影響著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將持久地產生影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寶貴的遺產,理當發(fā)揚廣大。但也無需諱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與現代教育思想相抵觸的有礙于現代意識確立的那部分內容也往往被我們所繼承,而成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份,如古人對教師地位作用的界定,常被學校用來開展尊師教育的依據,“天地君親師”的至高地位,“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擁有先天的權威,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韓愈關于教師作用的界定,突出了教師在知識傳承方面的作用,而無助于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教育。傳統(tǒng)的學習觀強調勤與苦,那種懸梁刺股式的刻苦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誠所謂“學海無涯

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不少學校把勤奮刻苦作為校訓,孜孜告誡學生:勤奮再勤奮,刻苦再刻苦,掠奪式的智力開發(fā)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歷史文化背景下得以持續(xù)下去并使之具備了合理性,再如傳統(tǒng)文化推崇謙和而排斥人的自我表現,這對我們內向有余外露不足的民族性格的形成不無關系,而在自信心普遍不足,表現欲望不強的中小學生身上強調謙和品德的培養(yǎng),這也是值得商榷的。

教育要面向未來,首先要具有現代意識,表現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就要著力體現時代精神,揚棄那些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傳統(tǒng)文化,吸納補充先進文化的營養(yǎng),構建校園新文化體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3、校園文化建設中封閉狀態(tài)明顯而開放性不足。

從文化形態(tài)學角度看,校園文化與企業(yè)文化等是社會大文化下的亞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在校園中的反映,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聯系難以割斷。

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文化呈現出極其復雜的形態(tài),既有本土的又有外來的,既有傳統(tǒng)的更有現代的,既有健康的積極的,也有不健康的消極的,還有雖無益亦無害的文化。多元、多彩,多變的社會文化,早已滲入到校園中,想堵也堵不住,但學校人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總是按照傳統(tǒng)的思維,盡最大可能構筑起封閉的校園文化體系,以抵御社會文化中的消極的有害的東西滲入,使青少年能在一個相對潔靜的安全的學校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正是在這種美好的愿望下,傳統(tǒng)學校不僅以一面圍墻阻隔著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和觀念,也通過制度文化的形式,割絕學生同社會的諸多聯系。即以我區(qū)學校為例,足以表明校園文化封閉色彩明顯,不少學校極少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少數學校甚至從不組織學生春游或其他外出參觀活動,學校的文化設施一般不向社會公眾開放,社區(qū)服務也較少開展,校園文化中的最活躍的因素—活動文化,往往在校園內這一方寸之地作孤芳自賞,很少在社區(qū)內向社會公眾作廣場文化演出或科普宣傳,校園文化的這種自我封閉狀態(tài),顯然不符合開放性的現代教育要求,長久的封閉只能培養(yǎng)出社會適應不良的溫室花朵,封閉的校園文化與博大豐富多元多彩的社會文化相比盡管具有相對的高雅性,但其單薄的刻板的一面也因封閉

而必然相隨,師生接觸的文化越是單一,偏狹,刻板,枯燥就越缺乏抵御誘惑的能力,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永遠不是學校所能控制左右的,社會文化對學校的影響也不是學校所能永遠抵御得了的。學校只有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社會環(huán)境,構建起開放性的校園文化體系,通過校內外的互動,使學生經受各種鍛煉,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鑒別、選擇、批判、抵制能力,不斷提高文化品位,才有可能使學生免受社會不良文化的侵蝕和毒害,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現階段校園文化建設顯露出來的問題顯然不止這些,但僅就上述問題,足以表明校園文化建設任重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尚需付出很大努力。

(三)推進的構想

對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的檢視,有助于我們明確努力方向,采取相應的策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我們提出校園文化建設要向縱深推進,其現實依據也正在這里。校園文化建設向縱深推進,實質上是為創(chuàng)造校園文化而對各種文化包括原有校園文化進行選擇、整合、改造。

這種選擇、整合、改造,首先有賴于校園文化主導價值觀的確立,主導價值觀是對校園文化構成具有導向性作用的觀念,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為此,我們在確定校園文化建設推進策略時,把它放在首位。校園文化建設由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推進,是構建校園精神的必由之路,推進過程需要主導價值觀作導向,而推進的目的則是為了主導價值觀得到彰顯,因而確立主導價值觀顯得格外重要。學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育人,關鍵是育什么樣的人和怎樣育人的問題,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新人和科學地育人應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永恒追求,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新人已明顯有別于大工業(yè)時代的人才,更有別于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公民,面對多元,多變,多彩,多險的現實社會,學校培養(yǎng)的新一代必須有積極主動的人生態(tài)度,既能順應變化,又具有以不變應萬變的精神支柱,有著承受挫折戰(zhàn)勝危機的頑強意志,善于進行自我反思和調控,敢于負責,勇于開拓,善于溝通,樂于合作,具有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獨特的個性魅力,概而言之,學校要培養(yǎng)的是富于主體精神的公民,唯其如此,

才能適應未來社會所需,學校教育應以此為目標,校園文化體系的建構顯然也應以有效培養(yǎng)這樣的新人為準,這應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導價值觀,以此為導向,也以此為目標開展的校園精神觀念文化必將促進學校教育的整體改革與發(fā)展。

在確立了主導價值觀之后,就需要對校內各種文化形態(tài)進行統(tǒng)合,這構成了我們推進策略的第二方面內容,校園主文化與亞文化、子文化的求同存異是形成多元統(tǒng)一的校園文化的有效途徑,相對于校園主文化,校園內的子文化亞文化是更為活躍的因素,以不同形態(tài)存在的子文化,主要有群體層面的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職員文化、領導者文化;有組織層面上的班級文化,團隊文化,自由群體文化;有其他層面上的課程文化,活動文化,休閑文化等,對這些文化進行整合,使之能補充、豐富校園主文化,構成多彩生動的校園文化是體現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度的重要方面。

針對目前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封閉性強、傳統(tǒng)色彩濃重的現狀,我們又相應的把開放性校園文化的建構與富于現代意識的校園新文化的培植作為我們推進策略的第三和第四方面的內容,我們認為這兩方面的推進更富于現實意義,是校園文化建設跟上時代潮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途徑。也構成了我校實踐的基本內容。

二、校園文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的實踐

(一)校園物質環(huán)境建設向精神環(huán)境建設推進

“環(huán)境育人”已是教育界盡人皆知的教育信條。校園環(huán)境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微觀環(huán)境”,它由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兩部分組成。前者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后者是校園環(huán)境中本質內容。

我校是省第一所農村示范性小學,在物質環(huán)境建設上先行了一步。整個校園布局合理,環(huán)境優(yōu)美:教學樓、科教館、運動場、游泳池盡顯雄渾之美;千姿百態(tài)的花壇、半掩半映的月門、曲徑通幽的連廊、假山,又不失靈秀之美;噴水池、“鐘靈橋”、“毓秀亭”更為校園平添了幾分旖旎。步入校門,給人一種異彩紛呈的愉悅,穿行其中,又讓人盡享柳暗花明的驚喜:電腦房、語音室、多媒體教室(6個)、課件制作室、校園電視臺、閉路監(jiān)控室、校園網絡系統(tǒng)等,無不散發(fā)著濃濃的現代化氣息。校園內匠心設置的物質文化景觀,又在向師生們訴說著自己所攜帶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的氣息:校門是一頭昂首闊步、正跋涉于沙漠之中的駱駝形象,高大沉穩(wěn),目標篤信,給人一種執(zhí)著進取、勇于開拓的力量,催人奮進。旗桿下有一組少年形象雕塑,或讀書,或健身,或做科技,它鮮明地表達了“文明、友愛、勤奮、健美”的校風主題詞和“全面發(fā)展、學有所長”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校園的東面,一架戰(zhàn)斗機昂首東指,這里是海空雄鷹國防教育基地,記錄著一段光榮的歷史,譜寫著一支“軍民魚水”的贊歌……綜觀整個校園,不難使人信服:校園環(huán)境建設已日臻園林化、現代化、人文化。

學校精神環(huán)境作為潛藏在課內外、校內外教育活動的教育力量,有著極大的德育價值。它能對學校全體成員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一方面可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情操、意識和行為,同時又有一種強大的心理制約力量,使師生都能自覺地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群體規(guī)范。所以,校園精神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價值導向、智能發(fā)展、身心健康、審美陶冶、特長培養(yǎng)等方面的作用。它的積極的整體功能就表現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和人格和諧發(fā)展。因此,我們著力將校園文化建設向校園精神環(huán)境建設深入推進。

1、加強積極向上的校風建設

校風是學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內容。它包括政風、教風、學風。它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關鍵在于學校領導。我校新一代領導人樹立科學的辦學指導思想,

實行民主管理,堅持民主評議。及時調節(jié)反饋改進各部門工作。工作嚴謹踏實,不謀私利。真正做到尊師重教,甘當公仆。只有用自己的行動贏得教師信任,才能做到政令暢通,才能把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這盤棋走活。我們行政一班人帶頭做到“四要”。即要關心教師疾苦,要理解信任教師,要與教師平等相處,要激勵教師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教師實現其取得成就的愿望。重教即重視教育規(guī)律,努力搞好學校的科學管理。領導者“尊師重教”的工作結果,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理順了干群關系?!皣乐?、求實、靈活、主動”的教風也隨之逐漸建立?!皣乐?、求實”是我校教風的傳統(tǒng),“靈活、主動”實際上就

體現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它是我校教風的活力所在。教師不斷追求新知,學英語,學電腦,制課件,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常教常新。教師中樹立的敬業(yè)精神、進取精神、團隊精神和自尊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等都煥發(fā)著良好教風的青春活力。良好的教風又使學校倡導的“勤奮、刻苦、活潑、緊張”的學風蔚然形成。學生工作上以大膽主動者為榜樣,學習上以勤奮刻苦者為典范,獻計獻策,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勤學苦練,努力鍛煉體魄體能。

全校師生自上而下人人崇尚精神追求,榮辱觀一致。當然,校風不是一蹴而就的,長年積淀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加上幾年來的奮斗,才使校紀校規(guī)約定俗成,校風校訓深入人心。目前,我校校風已凝聚和升華為駱小個性化的校園精神:愛國、礪志、求實、勤奮。

2、促成寬松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

校園人際環(huán)境是校園精神環(huán)境的支點。它主要包括學校領導與教職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協調好,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能增進友誼,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學校團結向上的小氣候。

良好政風建設就協調了校領導與普通教師的關系。教學獨立工作集體效益原則,決定了教師既要努力學習教學業(yè)務,提高自身素質,又要搞好團結,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因此在幫助教師克服“文人相輕”陋習,減少教師精力內

耗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年級組備課、上課、評課系列活動,新老教師師徒結對活動,課題組科研活動。工會組織的趣味教工運動會,爭創(chuàng)文明辦公室、歌詠會、演講賽等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又加深了教師之間的理解交流,有力地改善

了教師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最微妙的關系,教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啟人,啟發(fā)誘導,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動人的感情,激勵人的意志,那么學

生必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尊重、熱愛、信賴老師。所以,我們更大程度上要求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看成大寫的“人”,而不是機械生活的“奴仆”。其次,追求師生情感上的互動關系,追求“真誠”。第三,注重師生間的相互期望,注重對現實人際關系進行批判。這樣,教育才會有強度和出現綜合效應。

3、優(yōu)化公正健康的輿論氛圍

校園輿論環(huán)境是校園精神環(huán)境的根莖。集體輿論作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信念,規(guī)定著他們價值取向與行為準則、行為方式。我們在操作時特別重視學校輿論環(huán)境的1、方向性。緊跟形勢,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路線、任務。發(fā)揮廣播、書刊、墻報等輿論載體的功能。每周一,全校師生在國旗下莊嚴肅立,聆聽校領導結合形勢的“國旗下講話”,緊跟時代脈搏。每班的“小主人報”,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綠洲電視臺”是一個個文化窗口,時時傳遞著黨的聲音。讓這些健康的輿論幫助師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理想觀,價值觀。2、從眾性。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用榜樣示范來引導師生,是優(yōu)化輿論環(huán)境的重要方法之一。駱駝籍院士是我們駱駝人的驕傲,我們把他們的事跡張貼在宣傳櫥窗里??购橛率匡魇俏倚?1屆學生,我們宣講他的事跡,還成立了“嵇琪班”,讓學生學習他熱愛祖國、頑強拼搏的精神。每班每學期選出的兩名升旗手,是學生身邊的榜樣,同樣具有教育意義,每當看到他們的照片,聽到他們的事跡介紹,特別是目睹他們身披授帶,莊嚴地履行升旗任務時,學生的心底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從而產生向他們學習的內心沖動。3、客觀性。既大力宣傳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和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又要有的放矢地鞭撻時弊,抨擊歪風邪氣,使不良風氣在公正的輿論下土崩瓦解。春游變“吃游”

現象,進“三室一廳”現象(錄象室、臺球室、電子游戲室、歌舞廳),說臟話現象,都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其危害性,動員人人與之斗爭。

重視校園精神環(huán)境建設這一隱性課程,確實凈化了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對人才培養(yǎng)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二)校園主文化向亞文化建設全面推進

校園文化似一棵參天大樹。只要根系飽滿發(fā)達,主干粗壯有力,那么,它的每一片枝葉都能照出一片綠蔭。并能吸納陽光,吞吐精氣,使整棵大樹蓬蓬

勃勃,煥發(fā)出無限旺盛的生命力。校園主文化指的是整個校園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就仿佛是根,是干。而滋蔓的濃濃郁郁的枝葉即是校園亞文化。它是校園主文化統(tǒng)轄下的子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包括方方面

面。從文化群體看,有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職員文化,領導者文化。從文化的組織形式看,有班級文化,團隊文化,自由群體文化。從文化的內容看,有課堂文化,活動文化,休閑文化等。而只有真正抓實抓好這些亞文化建設,才能使校園文化真正充滿生機活力。

1、班級文化建設個性化

當代教育強調對完滿人格的追求與培養(yǎng)。但是,教育者如何利用、營造、調控、強化某種環(huán)境,以促使學生逐步自覺地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滿,這并沒有一條人人皆走得通的通衢大道。不同個性特長的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發(fā)展情況,構建適合自己操作樣式并形成某種類型的班級建設模式。做到千帆竟發(fā),殊途同歸。

模式一制度建設型采用這一模式的往往是有經驗的老班主任。他們認為,班集體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約束力,學生就如同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沒有向心力,也沒有奮斗目標。所以,他們特別重視班級制度建設。他們首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晨讀、出操、值日、用餐、路隊、聽課、作業(yè)、看電視、課外活動、干部職責等等。每一項都有明令規(guī)定,并有相應的獎懲措施。讓學生有章可依,有規(guī)可循。平時狠抓制度落實,增加班級管理的剛性度,班級自然像一架開足了發(fā)條的大鐘擺,有條不紊地運作。

模式二民主管理型這一模式摒棄“封建家長式”的管理。變單向信息交流和單向文化傳遞為雙向交流和相互傳遞。班主任變換傳統(tǒng)角色,走向學生,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帶領學生開展班級工作。每一件事都經過醞釀、討論、實施、評價等幾個步驟?;顒訒r,允許不同觀點競爭較量,討論切磋,相互激活,批評與反批評。這樣的班級,雖看不出明顯的工作效率,但學生辦事積極性高,團結協作氣氛濃,學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模式三活動競爭型這種班級以學?;顒幼鳛榘嗉壒ぷ髂繕?,全面鋪開,逐一追求。在活動中達成共識,凝成向心力。而活動成功,又能促進其他方面

的進步,得到意外收獲。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使班集體越來越趨向成熟。適合這種模式的往往是學習成績相對滯后,活動能力偏強的班級。

模式四心理疏導型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是一種競爭意識。雖然和諧與競爭是共存不悖的。但學生性格迥異,其中不乏內向封閉者,再加上家庭不良文化的影響,社會價值導向的偏頗,甚至是學校教育的失敗,學生各種心理問題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年級越高,問題越嚴重。用心理疏導調控全班學生的情緒,關注每一個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耐心疏導,解決問題癥結,使班肌體永保健康,永保活力。

走進每一個教室,接觸每一班學生,都給你嶄新的感覺,但積極向上卻是個性中表現出來的共性。

2、隊活動文化制度化

以培養(yǎng)“五自”素質為核心的雛鷹行動,是一個戰(zhàn)略性的人才素質工程。它適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改革的需要,符合跨世紀綜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我校大隊部把大量的工作精力投入在“雛鷹行動”的主要載體��爭章系列活動中。把原先零碎的少先隊活動連綴成一整套考章制度,全面實施。

a.健全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雛鷹爭章活動指導中心”。由校長室、教導處、大隊部等學校各部門共同組成。學期初和中隊輔導員、少先隊代表共同商討雛鷹爭章項目、爭章要求、活動及考章方法等。

b.拓寬考章內容我們原先制作的必修章(基礎章)和選修章(興趣章)都是為少先隊個體設立的。其目的是通過縱向的競爭,促進個體的品格、技能的發(fā)展。為了提高集體凝聚力、自治力、進取力,我們又設立了集體章。顧名思義,集體章的考評要靠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的。我校共設立了“規(guī)范章”、“環(huán)保章”、“特長章”、“智慧章”、“體能章”五個集體章。由指導中心提出要求,輔導員、少先隊代表討論確定。

c.嚴格考章制度全校設立了14個考章基地。由各負責老師協同大隊部完成專門的個體章考章工作。標準統(tǒng)一,操作規(guī)范。集體章的考評更是評比標準

公開、公平。“規(guī)范章”、“環(huán)保章”每周一評。由值周中隊和值周教師共同擔任?!爸腔壅隆薄ⅰ疤亻L章”、“體能章”每學期一評。量化評定,全體監(jiān)督。

d.落實獎勵制度集體爭章活動與“星級中隊”考評相統(tǒng)一。一學期末,在五個集體章評比中都能達到要求的中隊將獲得“五星級中隊”最高榮譽稱號,并授予獎牌。目前,我校已停止評比“三好學生”,取而代之的是“雛鷹星級獎章”。獎章分為成功級的“金雛鷹獎”,優(yōu)秀級的“銀雛鷹獎”,進步級的“銅雛鷹獎”。這樣榮譽真正向每一位同學招手,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公平競爭的現代意識,也使更多的同學的品嘗成功的甘醇。

制度化的少先隊活動與班級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使校園文化建設目標更趨一致,教育合力更大。

3、興趣活動文化大眾化

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一些文藝、體育、科技、學科興趣小組形式的活動,可以發(fā)現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其特長的發(fā)展。從而為國家能夠盡早盡快地培養(yǎng)特殊人才出一份力。同時中小學是發(fā)現和初步造就特殊人才的搖籃。我國著名技巧運動員黃瑞芬就是從原先駱駝小學簡陋的訓練棚走向世界,登上冠軍領獎臺的。因此,我們廣泛開設興趣小組。接納有興趣每一個學生。全校共設鋼琴、書法、美術、奧數、電腦、游泳、足球等20多個興趣小組。興趣小組活動做到“六定”,定輔導老師,定活動地點,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定參加人員,定成果展覽。興趣小組給予學生一展

身手的舞臺。每年的藝術節(jié)成果匯報,總是碩果累累?;顒訂拥男獦O為顯著,特別是書畫組、寫作組、奧數組、游泳隊成績令人瞠目。三年來,寫作組共有三百余篇文章發(fā)表,奧數組獲全國獎近100人次,其中滿分獎就有15人,00年獲全國團體第二名。書畫組作品450多幅。

4、休閑文化高雅化自減負和雙休日以來,學生休閑時間越來越多。如何積極引導,不使“黑色文化”“黃色文化”侵蝕他們,這也是極富挑戰(zhàn)意義的課題。第一,延伸積極有意

義的學校教育活動不失為一項有效措施。休閑活動是一塊陣地,如果任其“休閑”,異質文化便會乘虛而入,因此學校要最大可能地延續(xù)學校健康活動。①每學期我們都要組織幾次主題活動。像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的“空降雞蛋大

賽”,陶冶情操、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迎接新千年曙光活動”,學習國防知識、感受軍隊生活的“國防夏令營活動”,牢記革命歷史、重走革命之路的“四明行夏令營活動”等。這些活動的準備、參與過程,又實現了一種實踐教育,一種情感熏染。學生感受真切,印象深刻,是單純的說教所無法比擬的。②系列讀

書活動也是引導學生健康休閑的措施。學校不僅最大可能發(fā)揮校圖書室功能,而且在校外設立圖書室,由退休教師具體負責借閱工作。③各種活動征集方案,像校旗、?;?、校歌征集,各種雛鷹徽章圖案征集“我為學校獻一計”活動征集,“六一”活動方案征集等等,不僅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更使休閑文化向積極的維度貼進。第二,發(fā)揮學校教育對社會文化的選擇過濾作用。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占主導地位的改革開放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有利于青少年逐步形成與改革開放相一致的新思想、新觀念,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外文化碰撞,新舊文化交替,使我國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變得空前復雜,正確吸收社會先進文化,防御社會文化消極因素,以保證校園文化的先進性質,這在休閑文化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主動引入適合學生的電影、錄象、電視。學校引入了小小電影院,開辦了綠洲電視臺,定期向學生展播,同時廣泛開展影評、視評,進行正確的休閑文化導向。把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納入學校的正向軌道。

相對獨立的校園亞文化建設,豐富了校園主文化的內涵。它們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tǒng)一協調的,共同支撐著校園文化這棵參天大樹。

(三)由封閉式的校園文化建設向校內外結合的開放性校園文化建設推進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現代學校已一改以往與社會隔絕的狀況,其計劃、內容、目的、理念都表現出與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到了二十世紀末,隨著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推進,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一體化的進程大大沖擊了教育領域。例如,從外部看,電視、電腦網絡等新興媒體作為新的極富吸引力的教學手段沖擊著學校教育的圍墻,這些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而帶來的校園外的信息的強大攻勢,使得傳統(tǒng)拘泥于學校內的文化體系漸漸失去其獨有的權威性,而從內部看,傳統(tǒng)學校文化的主體醒悟則使得學校人能夠認識到學校文化的不足,積極主動地投身社會懷抱。這些因素都使現代教育在運行上獲得的機制,不再遠離社會生活,而是被納入社會運轉的大軌道,“學校即社會”正日益深入人心,學校內獨有的文化、價值觀也不可避免地與學校外的文化價值觀念相互交融,日益整合和互補,正是這樣的文化共生關系,使得學校文化的一些特征必然折射出社會大文化的若干特色。這種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顯然成為現代學校文化的時代主題。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教育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鼎立,是分散而隔離的,它們各自形成的文化體系、文化氛圍都局限封閉于各自的小范圍內,如學校教育所培育出的文化體系則僅僅局限于校園內,稱為學校文化,它與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家庭文化、與社會教育中所形成的社會文化都不具有一致性和完備性,因此就其文化領域的局限性、信息源的單一狹窄性而言,具有明顯的封閉性。雖然適當的隔離有利于青少年在相對潔凈、安全的學校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但長久的隔離,斷絕了學生同社會的諸多聯系,學校日益演化成一種脫離社會的窠穴,這種接近真空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的人才顯然不是現代社會所要求的人才。

面對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越來越暴露出狹隘、自足弊端的態(tài)勢,打開學校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隔離,走出自我封閉的傳統(tǒng)學校文化體系,尋找架構在學校文化與社會文化之間的橋梁是我們當代人的當然使命。

鑒于以上認識,我校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積極嘗試構建“開放性”

的學校文化建設框架,我們特別強調了學校同外界社會及社區(qū)家庭的合作和聯系,汲取校外文化的有益養(yǎng)份,“打開門”來建設學校文化。

1、校內外一體化,共建愛心工程:

“愛的教育”歷來為中外許多教育家提倡并付之實踐,也是我校校園文化的主導價值觀。以“愛社會、愛自然、愛生命”為主要內容的愛心教育,能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介入周圍世界,培養(yǎng)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倫理意識,塑造他們真、善、美的心靈。為此,我校積極開發(fā)校內外資源,挖掘多種教育力量,著手“愛心工程”建設,努力營造愛心育人的氛圍。

(1)利用校友資源,強化道德認識

我校建校歷史久遠,歷代優(yōu)秀學生報效祖國、奉獻社會的事跡是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生動資源。遠比單純的理論說教要有感染力。學校與一些于社會于家鄉(xiāng)有杰出貢獻的校友經常保持聯系。如愛國僑胞趙安中、世界技巧冠軍黃瑞芬、抗洪英雄嵇琪等,為學生樹立人生榜樣。嵇琪是我校91屆畢業(yè)生,他的事跡經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后,在我校師生中產生很大反響,學校開展了“事跡讀后感征文”、“少先隊代表探望嵇琪”、“成立嵇琪班”等活動,嵇琪在抗洪一線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而舍生忘死、頑強拼搏所折射出來的對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愛震撼著學生的心靈,鮮活的英雄事跡,內化為學生的道德信念,使學生的心靈在不知覺中被濡染、被滌蕩。

(2)抓住身邊事件,參與愛心行動

點點滴滴的身邊小事,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契機。幾年來,我校緊緊抓住學校生活中出現的偶然事件,突發(fā)事件,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次“愛心教育”。

顧靜芳父親去世,母親身患癌癥,顧靜芳同學面臨失學的威脅,四(2)班同學聞訊捐款800余元,送上了同年齡真誠的關懷。

學前班華詩蕓小朋友家遭受火災,房屋財產付之一炬,我校師生自發(fā)捐衣、捐物,并捐款六仟伍佰余元。

至97年四月開始,學校建立了“紅領巾幫困基金”,三年來,幫助十多位

特困生解決了求學的困難。資金歷年遞增,現在尚余七仟二佰余元。

諸如此類的“愛的奉獻”數不勝數,學校有意識地抓住學生的身邊事,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種教育氛圍,讓學生在情境體驗、愛心行動中,體會到揚善助人的快樂,促進學生責任感和道德感的養(yǎng)成。

(3)開發(fā)周邊資源,建立愛心基地

除了校內,我們還把街道、社區(qū)作為培養(yǎng)學生愛心和同情心的教育資源,盡可能地將這一活動向校外延伸。學校與駱駝鎮(zhèn)敬老院簽約共建精神文明,組織“愛心放送”活動,以豐富老人生活;地處偏僻的山村學校鄞縣樟水小學是

我校又一共建對象,全校師生為樟水小學學生每人捐新校服一套,捐獻圖書近

千冊,寒暑期經常開展聯誼活動。愛心教育融入社會,這種收獲是單純的課堂中無法得到的。

同學們在愛的教育下健康成長,“愛心工程”的啟動和運作必將有助于創(chuàng)設出極富人性化的學校文化來,更有利于造就出關心社會、樂于助人、情感豐富的有用之才。

2、校內外一體化,實施禮儀教育:

禮儀是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jié)。尊敬的言語和動作反映出一個人良好的精神風貌。而近年來,我們普遍感到小學生道德行為出現滑坡現象,那些以“孝”為主的家庭倫理,以“禮”為主的行為規(guī)范等為人所景仰、人所必備的美德、在他們身上逐漸淡化、失落,口出臟話、狂妄自大、自私自利,這一些貶義詞無情地成為我們一部份學生的品性。造成這一事實的一個直接原因便在于學校文化建設中行為規(guī)范的欠缺,禮儀教育的單一封閉,遠離學生生活而導致的無序低效。

新世紀要求我們青少年塑造嶄新的形象,即文雅大方的舉止,親切得體的言行,整潔合適的衣著,高尚健康的行為。而這些正是現代人才的必備素質。我們將學生禮儀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開放性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砥石。我們本著“開放”的宗旨,從與孩子交往最為直接、最為親密的父母、師長、同學、

親友的人際關系為起點,開展了以“孝親、敬長、愛友”為重點的既體現民族

特點又符合時代風尚的文明禮儀教育,制訂了“文明禮儀言行準則”45條,在教育中體現:

(1)禮儀教育與養(yǎng)成教育相結合

學生階段,特別是中小學生,除了合理的睡眠外,多數時間是在學校環(huán)境度過的,因此,學校禮儀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抓住學校生活這個時空的信息場,把禮儀教育信息滲透在學生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禮儀教育的許多內容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把禮儀教育作為貫徹《規(guī)范》

開展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方面。突出行為規(guī)范中的禮儀要求,將學生在校的行為禮儀細化為:講話禮儀、行走禮儀、坐姿禮儀、進辦公室禮儀、進餐禮儀,制訂了《行為規(guī)范達標生》、《行為規(guī)范達標班》的考核規(guī)則,從而使禮儀教育與養(yǎng)成教育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互相促進。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活動如果沒有主體的積極參與,就會失去意義。我們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突出活動的兒童情趣。如前幾學期,學生中說粗話、臟話的現象比較嚴重,為此,我校開辦了“臟話醫(yī)院”,由教師學生任院長、主持大夫、醫(yī)生、護士,對說臟話的學生及時開出藥方予以醫(yī)治,對“發(fā)病”期的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說理教育及至根治。由于活動形式新穎、富有創(chuàng)意,因此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成效也明顯。

(2)禮儀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并向社會延伸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也是對少年兒童成長影響最為廣泛和深刻的社會群體。少年兒童從小就生活、成長在家庭中,家庭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語言特征等從小就進入他們的心理結構中,產生深刻的作用。尤其在一些比較淺表的層次上,如穿著、舉止行為、習慣等,家庭的影響更是直接可感。在這些方面,任何教育機構都取代不了家庭的作用,也難與家庭影響相抗衡。我校禮儀教育充分發(fā)揮了家庭教育的功能,我們通過家訪和開家長會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學校禮儀教育的要求及內容,要求家長注重以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生活經驗、個性品質及人際交往方式給子女以積極的影響。并用家校聯系卡,讓家長定期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加以評定。如今年寒假前夕,我校以公

開信的形式向家長提出要求,建議家長利用春節(jié)期間走親訪友,接待客人的機會,給孩子上一堂以“作客禮儀、待客禮儀”為主要內容的禮儀教育課,教育孩子待客訪友大方,見面告別要有禮貌,用餐時要注意形象,并予以打分,作為學校評比寒假積極分子的參考。

由于家庭成員之間是用血緣和親密無間的感情紐帶聯系起來的,其彼此間的信任感及家庭與孩子在相處時空上的特點,為學校的禮儀教育提供了豐富、開放的社會內容,大大拓寬了學校禮儀教育的時空領域。

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我們堅持以養(yǎng)成教育為

核心,以學校、家庭、社會為網絡,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在禮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體性,彌補了單一封閉式“禮儀教育”的不足,其教育效益不言而喻。

3、校內外一體化,參與勞動實踐:

我校地處農村經濟較發(fā)達的全國百家明星鎮(zhèn)駱駝鎮(zhèn),近年來,我們在開展勞動教育中驚訝地發(fā)現:這些家住農村的學生90%以上不會使用鐮刀,不會割草!而在勞動中少數干,多數人看或雖賣力勞動但效果不佳的現象則隨處可見。大多數學生缺乏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他們對勞動人民感情淡薄,意志品質薄弱,吃不起苦,不知愛惜勞動成果,浪費現象相當嚴重。學校和家庭方面對勞動教育的放松使學生在行為習慣上產生了這些不良影響,極由可能使他們喪失富裕的經濟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觀念。

嚴峻的現實使我們明確勞動教育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參與勞動的問題,而是德育的一個載體,我們將勞動實踐有目的有計劃地納入開放性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使校園中高揚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學會自理自立的本領,培養(yǎng)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品質和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美德,為學生今后從事社會勞動和參予激烈競爭打下基礎。

(1)實施一天兩掃制度:每天上、下午安排20分鐘清掃課,從室內到室外,每個地方落實到班級,天天保潔,充分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管理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校園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2)落實花木領養(yǎng)制度:校園中的花草樹木,由學生領養(yǎng),一人一崗,并掛牌公示。由學生負責花木的澆灌、鋤草,學校花木小組定期檢查打分,從而增強學生綠化保護意識和勞動責任感。

(3)建立值周班文明崗制度:每班一周輪流負責全校總值日工作,進行記錄,以點帶面,督促全校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4)實行家庭勞動崗位制度:引導學生自覺自主地參予必要的家務勞動,如洗衣服、疊被子、炒菜、洗滌碗筷、擦桌、掃地等家務,協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能力。

(5)健全社區(qū)義務勞動制度:學校要求學生每月一次到所住社區(qū)參加社會服

務活動,并由社區(qū)居委員記載學生服務內容,反饋到學校,作為期末評比優(yōu)秀社區(qū)服務者的指標。周末假日,學生活躍在敬老院、幼兒園、車站、街道……,照顧孤寡老人、清除不法張貼和廣告、凈化街道面貌、設攤免費打氣、遞供涼

茶……社會實踐活動喚起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好愿望和用自己的勞動為他人帶來方便的美好道德品質。

(6)建立勞動實踐基地:校園內開辟了勞動實踐田,命名為“綠洲農技苑”,并“分田到班”,學習種瓜、栽豆,體會種植的苦辛,同時又充分利用本鎮(zhèn)工農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選擇鎮(zhèn)農科場、鎮(zhèn)工業(yè)小區(qū)作為實踐基地,讓學生置身于經濟建設的最前沿,使學生對勞動有更感性、更深刻的認識。

措施的落實,在校內形成一種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文化風尚,并將良好的校內文化風尚播向社會,起到“校內小文化”與“校外大文化”積極互動作用。

4、校內外一體化,提高文藝素養(yǎng):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現象的反映,也必然受到整個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特別是在大眾文化媒體日趨多元交匯的情況下,如廣播、電影、電視、網絡、報刊、流行音樂等文化傳播渠道繁多,社會文化的種種思潮總是通過這些渠道反映到青少年的思想文化意識中來。缺乏審美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學生很容易與大量的娛樂性強、刺激性的通俗文化交上朋友,一個時期以來,我校中高年級

的一些學生的厭學情緒、迷戀現代手段的各種游戲及流行音樂的傾向,足以說明社會消極文化對學生帶來的影響。

豐富學生校內外的文化生活,讓健康、高雅的文化氣息感染學生,是開放性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1)校園音響:學校斥資5萬元建立校園音響系統(tǒng),用經典名曲代替上下課鈴聲,讓精品藝術、高雅藝術走進了課堂、校園。

(2)電視窗口:全校26個班級,每班均安裝彩色電視機,可接收10余家電視節(jié)目,還自辦?!熬G洲電視臺”。學生每天中午能在教室收看新聞節(jié)目,學校電視臺剪輯的:“神洲風采”、“現代科技”、“東方之子”及自辦的“校園新聞”、“校

園藝苑”等欄目,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

(3)讀書活動:學校歷來重視精神食糧的投入,狠抓圖書館建設,學校已有圖書42095冊,專用書庫128.64㎡,借書室160.7㎡,閱覽座位90個,各類雜志270多種。對各年級學生都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并開展經常性的導讀活動,形成農郁的讀書氛圍。學校還與退休教師協會和南一居委會聯系,在校外創(chuàng)辦了一個為學生服務的圖書室��南一關工會圖書室,讓知識充實學生的人生。

(4)社團活動:學校組建了“芳草文學社”、“綠洲合唱團”、“書畫組”、“器樂隊”、“《寧波晚報》小記者站”,社團活動走向社區(qū),讓學生文化為社區(qū)服務。藝術團隊參加分益性的宣傳活動,如宣傳稅法、宣傳環(huán)保、宣傳計劃生育等;書畫組在鎮(zhèn)上商城多次舉辦大型書畫展覽。社團活動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才干得到鍛煉。

多形式、多渠道的文藝活動,充分發(fā)揮其“益智、揚善、求美和激情”的功能,陶冶情感使學生心靈日趨高尚純潔,美化人生使學生去掉生活惡習,代替不良消遣,發(fā)展個性使學生充實人生意義的同時,提高人文素養(yǎng)。

(四)由傳統(tǒng)型的校園文化建設向富有現代意識的校園文化推進

時代已邁入新世紀的門檻,中國社會正處于向現代化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經濟高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體制正處于轉軌階段。這一以現代科

技為根本特征的社會變革,帶來了社會文化在價值選擇、內容、存在方式的多

元化和全方位的變革。一方面,傳統(tǒng)價值系統(tǒng)受到挑戰(zhàn),而新的主流的價值體系尚未形成,各種不同價值觀的相互撞擊尤為激烈;另一方面,在中國趕超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外來文化以十分強勁的勢頭滲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無疑,外來文化參照系的確立及適度的滲入,具有推動本國文化發(fā)展轉型,加速現代化進程的積極價值,但它也有消極影響的一面。如不加防范,就可能淡化對民族文化的情感,出現文化殖民化的傾向。時代在呼喚新文化體系的確立。但它恰如燥動于母腹中的胎兒,仍處于孕育期。校園文化就是處于這一前所未有的復雜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外在于學校的社會存在方式作用于學校,使社會文化影響與原有的學校文化之間產生眾多的矛盾、沖突。同時,

它又滲透到學校內部,造成學校內部文化的復雜生態(tài),如新舊教育觀念的碰撞、校內文化氛圍原有傳統(tǒng)的打破等等。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

展,它需要實現面向未來的轉化。當然,如葉瀾教授所言,這種轉化,既不是拒時代變化于校門之外,同樣

不能把以往的經驗文化包括教育本身的傳統(tǒng)棄之不顧。新文化只有扎根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尋吸資源,從現實生活中重塑規(guī)范,提煉理想,才能成為其有現代意識的校園文化。

所謂現代意識的校園文化,不僅表現為時間維度上的由現實趨向未來,同時在價值維度上表現為教育內容的現代性,即與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相比,它的范圍更廣闊,內容更多樣,思想更文明進步。簡言之,新時期的校園文化不僅應有傳統(tǒng)文化精神,還應體現時代精神,和指向未來的本質。它要求我們教育者用發(fā)展的眼光、未來的標準來對待今天的校園和校園中的學生,審視傳統(tǒng)文化中有礙現代化進程的保守因素,尋找新生長點;研究現代或外來文化中我們迫切需要的、最有助于我國當前發(fā)展的內容,加以融通創(chuàng)造,給傳統(tǒng)注入生命的活力。具有現代意識的校園文化建設,其著眼點是為學生的明天,為學生走向社會、面向世界作好準備,其內核是人的成長和人性的完善,其立足點,在于提高民族素質的高度上。

1、推進的三個起點

(1)以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為基點:

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既需外部新因素的沖擊,也要從內部挖掘源來活水。“面向世界”,首先是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然后是培養(yǎng)面向世界的人才。而面向世界,必須有一個堅定的立足點,這就是傳統(tǒng)民族文化。我們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進而提高全民族素質。而民族主體意識、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操,則是民族素質的體現,又是進一步提高民族素質的必備條件。沒有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揚棄、傳承,就會出現卑視本民族或文化殖民化的傾向,這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是極其有害的。校園文化現代化也就無從起步。

(2)以未來社會的需要為導向:

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yè)。校園文化建設要有前瞻的目光,根據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去構劃,使之具有超前性,表現出現實與未來可能的統(tǒng)一。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是現代校園文化的導向:信息化。未來學家托夫勒認為,正在到來的新世紀,無論現在看來多么混

亂,無序,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知識的膨脹與迅速傳播,新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知識每天都要更新,計算機的功能將得到更大的強化,如何讓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有效防止信息化社會的負面作用等新問題必須立入我們思考的范疇。

國際化。在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化的進程將大大加速,各國之間聯系將愈來愈緊密,文化教育的交流將日趨頻繁。注意國際精神的培養(yǎng),形成從全人類利益,全球觀點出發(fā)考慮問題,關心和寬容異國文化的品性與風貌,是現代校園文化建設的顯著特征。

科學化。在新世紀,科學技術向著更高、更新、更尖的方向發(fā)展,人們在享受高科技的恩惠的同時,也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森林毀滅、地沙化、污染嚴重、溫室效應、克隆問題等等,都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所以,新世紀的教育更注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更加注重倫理道德的培育,教育學生關心人類、關心社會、學會做人,將成為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主旋律。

(3)吸收先進德育思想的營養(yǎng):

在校園文化建設面向現代化的實踐中,必須接受先進德育思想的營養(yǎng)和推動,才能不斷演進,這里我們選擇了“教育的人性化”這一當今世界教育現代化的主導教育思想,人性化的教育是當代科技高度發(fā)展的背景下,強調人格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思想。它不僅注意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而且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志、態(tài)度、信念、價值觀等方面,我們從這一教育思想出發(fā),致力于學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使學生具有時代新人的特質,最終校園文化以嶄新的姿態(tài)發(fā)揮它的教育作用。

2、階梯式的人格教育模式

第一階梯:合格公民的人格。以《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為基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社會合格公民的基本品質,其核心是學會做人。

第二隊梯:傳統(tǒng)精神的人格。以中華文化傳統(tǒng)美德為基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學會做大寫的中國人,以愛國主義傳統(tǒng)、勤勞正直、自強堅韌精神、誠實守信品行、關心他人、尊敬長輩美德為支撐點。

第三隊梯:負責創(chuàng)新人格。以時代要求的“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為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新時代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準則,其核心是學會做現代的中國人,以學會獨立、負責、創(chuàng)新為生長點。

三個階梯的人格塑造,由低到高,由最基礎的到與時代精神的接軌,最終完成一代新人的人格形象塑造。

3、突出十個教育主題

學校以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加以豐富、發(fā)展,予傳統(tǒng)價值取向以現代意義的詮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現代生活的道德認知,突出了以下十個教育主題:

(1)、仁愛:具有愛心。愛人、愛已,既尊重別人,又展現自我;愛護環(huán)境及動物。

(2)、忠:熱愛祖國,敬業(yè)樂業(yè),為社會進步,富民強國作出貢獻。

(3)、孝:孝敬父母,敬老尊賢,緬懷祖先,以炎黃子孫為榮。

(4)、禮:懂得與人相處的禮儀,善于與人交往、溝通。

(5)、信:守時守信,遵守公共秩序與法律。

(6)、義:為人正直,具有民主、平等意識。

(7)、恕:為他人著想,寬容他人,學會合作互助。

(8)、勤:奮發(fā)進取,肯勤勞工作,具有科學探究精神。

(9)、毅:自己能做的事不依賴別人,做事有恒心,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

(10)、儉:懂得節(jié)儉的重要,有合理的消費觀念。

我們將這十個主題,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利用一切校內外活動,

及學生之所見所聞來熏陶影響,還使學生明白良行確是人生生活之必需,而非可有可無或強加給學生,從而變被動為自覺,事半功倍。

階梯式的人格塑造模式與十大主題教育相輔相成,其基本點是學會做現代的中國人,為學生走向社會、走向未來,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供生長點和原動力。

三、問題與思考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了新的跨越,基本構建起了能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新體系。具體的成效我們已在實踐部分作了闡述,在這里我們只想對自身的實踐作進一步的反思,以便改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我們深知,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復雜的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幾年來為此所作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效,只能說是初步的,只表明我們在邁向校園新文化建設的路途上,邁上了幾級臺階,遠沒有到達目的地,事實上也很難到達。文化的動態(tài)性特點,決定了我們的文化建設必須因時而變與時共進,為此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也將一直努力下去。為使我們的努力富有成效,我們開展了本課題的研究,為使以后的努力同樣有成效,我們還將進行本課題的后續(xù)研究。

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實踐因研究的開展而避免了不少盲目性,也是因研究的

開展而更能取得成效,但因校園文化建設的艱巨性與復雜性,我校在這方面的實踐還是顯露出不少問題。

首先是觀念文化建設的問題。經過我校多年努力,應該說校主流文化還是體現了觀念的先進性,對教育科研的高度重視,對學生精神心理層面的呵護與關懷,對樂學教育格局的構建,都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但即使是校園主流文化,在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教學觀等方面也并非都有先進性。至于非主流文化表現出來的觀念滯后的情形則更為多見,從教師文化層面看,不少教師教學觀上信奉苦教苦學,學生觀上漠視學生的主動性差異性和潛能,師生觀上對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缺乏熱情等。上述狀況的存在表明,我們

在觀念文化的建設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也說明觀念更新的艱巨性。

其次是處理傳統(tǒng)與現代關系問題。應該說我們對這一問題給予了充分重視,因為這一問題事關文化的創(chuàng)新,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到要改造原有的傳統(tǒng)文化,使之符合新的培養(yǎng)目標,形成新的文化體系,難度很大。我們深知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有不少內容并非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但真正要對其作出價值判

斷并不容易,于是我們常陷入價值觀的矛盾與沖突之中,一方面我們要開展樂

學教育愉快教育,另一方面又要要求學生勤奮刻苦;一方面要求學生不迷信權威,要有獨立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尊敬師長要聽話;一方面要規(guī)范學生各種行為要求學生嚴守紀律,另一方面又要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主體精神。不少老師的價值觀念甚至為此而陷入混亂狀態(tài)。

第三個問題是開放性校園文化構建過程中對社會消極文化的侵害的防范問題。小學生鑒別能力差、模仿性強,面對社會的多元文化往往良莠不分,是非難辨,事實上,即使是教師也難免被社會大文化所裹挾而變異。因而在開放性校園文化的構建中,如何做到既受到博大的社會文化的滋養(yǎng)又免受其害,這又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難題。我校的構建實踐表明要兩全其美實屬不易。從教師層面看,教師義利關系觀念有所變化,育人目標往往讓位于現實利益。從學生層面看,文化追求世俗化的傾向明顯,功利色彩有所加強。上述這些變化未必都是開放性校園文化的構建所引起的,但只要是開放就必然要經受更多的異質文化的撞擊而留下更多的不同的印記。

上述在實踐中顯露出來的主要問題,必然會引起我們進一步思考,解決好上述問題不僅是我們進一步開展校園文化構建實踐所需要,也是教育創(chuàng)新所需要的。

對觀念文化問題,我們毋需多說,這里我們著重想就傳統(tǒng)與現代的關系處理問題及開放性校園文化的構建問題談兩點看法。

怎么看待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改造處理傳統(tǒng)文化的前提。我們認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不能舍棄的也丟棄不了,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在學校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民族文化的興趣,樹立起維護發(fā)揚光大本民族文化的

責任心。我們認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不是表現為凝固不變,而是表現在她能不斷地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獲得新生,每一個當時的現代都會給傳統(tǒng)注入生命的活力,因而才能流傳至今成為本民族強大的共有的精神力量。作為當今的現代,我們顯然也應給民族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的內容,不斷以當代最優(yōu)秀的文化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進行融通改造,使之形成,依然是民族的但又是現代的新文化。

校園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似也應遵循這樣的思路。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積極的理性的態(tài)度研究民族傳統(tǒng)文化,清理現有的各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作出必要的整合與取舍。清理整合取舍首先需要我們作出判斷,要按照新的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發(fā)展需要。對各種文化的存在狀態(tài)及其合理性作出相應的判斷,判斷其出現的條件,判斷其合理的成份與程度。通過判斷把握各種文化的特質與特殊價值,在此基礎上作出取舍,這是我們創(chuàng)建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統(tǒng)一的符合新的培養(yǎng)目標的校園新文化的必由之路。

開放性校園文化的構建體現了校園文化空間的拓展與融合。構建過程勢必涉及到對社會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整合與取舍,目前的社會文化裹挾著外來文化呈現出極其復雜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因而開放性校園文化的構建,較之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改造難度也許更大。不僅要在甄別評判的基礎上作出取舍,還要防范有害文化對校園的侵入。甄別、評判取舍過程與對傳統(tǒng)文化的改造有其相同之處,而對不良的甚至有害文化的防范,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開放性校園文化的構建,并非是鼓勵學生去接觸不良的有害文化,面對異質文化裝上過濾網是必要的,但靠堵是難以奏效的,事實上師生接觸社會文化及社會文化對學校的滲入都是難以避免的,關鍵的問題是要增強師生特別是青少年的免疫力,新形勢下現代教育特別強調主體性教育其意義也正在這里。我們唯有對各種文化進行比較,教會學生善于對此進行評判與選擇,形成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不斷提高文化品位,學會在紛繁復雜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把持自己,這也許是唯一的出路。開放是大勢所趨,不開放就沒有出路,隨著我國加入WTO日子的臨近,我國社會的開放度還要增加,我們的校園文化面臨的異質文化的沖擊還要加劇,未來的新人必須經受風浪,接受鍛煉。

青少年一代必須提升作為未來新人的本質力量,而本質力量的提升又離不開放性的環(huán)境,兩者交互作用,互為因果。開放性校園文化價值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得以顯示。

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尚有不少理論與實踐問題值得我們研究探討,我們盡管力量不足,但是愿意為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而盡自身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葉瀾:《更新教育觀念,創(chuàng)建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載《中國教育學刊》1998年第二期。

2、葉瀾:《世紀之交中國學校教育的文化使命》載《新世紀教育展望》,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戴聯榮、薛曉陽:《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南京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4、朱小蔓:《小學素質教育實踐:模式建構與理論反思》,南京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阿勒泰市| 钟祥市| 绍兴市| 陆川县| 绥江县| 茌平县| 布拖县| 宾川县| 久治县| 馆陶县| 拉萨市| 崇信县| 邛崃市| 湛江市| 广安市| 淅川县| 台州市| 宁城县| 香河县| 同德县| 仁寿县| 鄢陵县| 淮安市| 左云县| 安西县| 宝兴县| 安福县| 弋阳县| 元氏县| 泸水县| 斗六市| 蒲江县| 启东市| 库尔勒市| 古田县| 乐平市| 连州市| 平利县| 铁岭县| 高雄市|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