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閱讀中審美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鍵字:教學結構審美形象語言學生內容同學文章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體材課文都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tǒng)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樣的結構,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美學的高度去領會、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這對培養(yǎng)少兒健康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的。
一、從課文的意境中發(fā)掘美對課文意境的挖掘是培養(yǎng)少年兒童審美認識的開始。意境,是形象思維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學生形象地體會文章的寫意與環(huán)境,伴隨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這個思維過程進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覺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為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能在學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為作者所勾畫的登高極目所見的壯闊景象,使人產生了胸臆頓開的意境。那是由于他們受到要想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必須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這一道理。其意遠在詩外。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綿邈。詩人對摯友離分時的描述,是為抒發(fā)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那些無限深厚的情誼。其意含蓄,耐人尋味。
陸游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用氣節(jié)高堅的梅花作為美的象征。物我交融,發(fā)人深思。詩人以梅花目擬,寓于“境”中那種人與梅的高風亮節(jié),就是人類與物類美的情操。我們在教學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蘊含的“意”,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深入體會詩情畫意。例如,同學們去玉泉山野游,當步入群山時,他們誦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同學們登高遠望時,不由脫口而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詩句。當個別同學學習缺乏毅力時,同學們誦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的詩句共勉。
在教學中還引導學生從實踐中正確的區(qū)分美和丑,明確:①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人類物質文明的奮斗和勞動的境界,是人類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欲窮千里目”的懦夫懶漢、鼠目寸光思想是人類的丑。②高尚的友誼,以及誠實、勇敢、胸襟豁達是人類情感的美;而狹隘自私乃至著眼于渺小的個人恩恩怨怨、虛情假意其丑無比。③堅強的意志,高尚的氣節(jié),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是人類氣質的美;而懦弱、動堯沉淪、自暴自棄的頹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喪失國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為。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對文章意境開掘的深度,決定著所確立的學生審美認識的高度。
二、從課文的人物形象中發(fā)掘美小學語文教材中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各式各樣使人賞心悅目、充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為少年兒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對“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邊疆勇士,對強敵面前臨危不懼,不辱使命又顧全大局的藺相如,對在海邊月夜手執(zhí)鋼叉看瓜刺猹,天真活潑、機智勇敢的少年閏土,對舍身炸碉堡英勇獻身的,對日理萬機鞠躬盡瘁的……都銘刻心中。我們啟發(fā)同學從橫刀立馬,威震邊關的我國古代戍邊將士的颯爽英姿,聯(lián)系到在降化中學暗堡橋下,手擎炸藥包,拉動導火索用生命換取勝利的爆破英雄,聯(lián)系到在祖國邊疆為維護祖國尊嚴英勇獻身的滾雷英雄,深入敵后的孤膽英雄。他們一頂鋼盔、一桿鋼槍、一腔熱血、一付無畏的面孔,是革命英雄主義的形象美。我們在教《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啟發(fā)同學們從為了全民族的興旺發(fā)達,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嘔心瀝血的偉大形象,聯(lián)系到孔繁森等為祖國進步而默默獻身的平凡形象,都是將自己的生命同祖國人民的脈博息息相聯(lián)。雖然不是在炮火硝煙之中,而是在平凡或不平凡的崗位上,只要將自己的生命同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的形象同樣偉大。他們的骨灰即使灑向祖國的江河大地,仍然在人們的心里挺立著一座座不朽豐碑。他們是偉大祖國的驕子,由于他們個體形象美,反襯出祖國母親整體形象的美。對于這些光輝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學生幼小心靈中的英雄們的豐碑,更加輝煌壯麗,使他們萌發(fā)崇高情操的胚芽,這是實現(xiàn)審美素質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少年兒童對英雄主義的美、愛國主義的美,對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勢必形成一股重要的、潛在的社會改造力量。
三、從課文的語言中發(fā)掘美馬克思說過:“人也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造成東西的?!毙W語文教材選入的大部分文章在語言的使用上同樣遵循這一法則,都具有嚴謹、含蓄、生動、精辟、明快的特點。
在語文教學中,從使用語言的角度發(fā)掘美是讓學生一方面接受語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是使學生了解漢民族語言在表達上的豐富而又嚴密的性質,同時促進學生提高認識,不但要珍惜愛護本民族語言的純潔和優(yōu)美,更要對本民族語言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做出貢獻。我們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注意分析這些“句眼”來體現(xiàn)語言的美感效應?!袄旖乃骒o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薄肮鹆值纳剿嫫姘。蛔蔚囟?,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桂林的山水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對這樣寫景文章,我們首先引導學生注意兩點:①語言的準確使用本身就是美。我們曾指導學生做這樣的嘗試,把描寫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語言任意換成同意詞試試表達效果會有何變化。有的同學將其換成,“高聳入云”的山,“綠水青山”等等,都不如“靜、清、綠”、“奇、秀、險”表達得準確、鮮明、具體、美感效應強烈。這樣經過仔細推敲的,句式中既準確又深刻的字眼,我們移為句眼。試想,語言同一個人一樣,沒有傳神的眼睛會美嗎?②語言的樸實本身就是美。在嘗試中有的同學把山描繪為“巍峨的大山”(只強調其宏偉),有的同學把水描繪為“清澈透底的漓水”(又顯得單一),都不足以說明山“奇、秀、險”,水“靜、清、綠”的仆實本質。我們要求學生既要從積極角度去使用語言,又必須注意到“句眼”的實在,而決不是詞藻的堆砌,形容詞的羅列。不注意這一點只會降低語言美的程度,降低表達效果。
四、從課文的內容結構中發(fā)掘美人們欣賞建筑藝術時,常常為建筑家的精巧設計而嘆服,為建筑物的構造美而贊嘆不已。我們在欣賞一篇精彩的文學作品時,也同樣為作者巧妙的藝術構思所折服。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分析文章布局謀篇的意義就在于強調文章的內容結構美。對文章內容結構美的追求,是在內容和形式統(tǒng)一的基礎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這是人更高一級的需要,我們通常是從邏輯思維的程序、層次內容結構的布局來挖掘作品完美的結構。
請看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內容結構。文章按照小女孩賣火柴→擦火柴→捏著火柴梗死去,這樣一個內容順序反映小女孩貧困的生活→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慘的結局。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內容結構,是從貧困這一原因開始,到悲慘地死去這個結果止。從結構角度反映了這一事件的因果關系,指出了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貧困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在因果之間所幻現(xiàn)的五幅色彩絢麗的圖畫,是“小孩”面對魍魎世界無能為力地本能呼喊。我們引導學生使感情的發(fā)展沿著“小女孩”根本不高的要求所幻現(xiàn)的五幅畫面緩緩平移,最后達到高潮。從內容結構角度看它同樣像一篇檄文,像一把砍向資本主義社會的板斧。這就是內容結構顯現(xiàn)出的力量美,完美結構帶給我們的一定是完美的充分表達。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作文時,著重考慮內容結構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寫比較復雜的記敘文時,更要安排好段與段之間的層次和聯(lián)系,使文章豐富的內容和完美形式達到統(tǒng)一。
綜上所述,實現(xiàn)少年兒童小學階段的審美素質教育固然有多種手段,但如何利用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少年兒童健康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審美判斷,使其對人類社會中的真、善、美、假、丑、惡,有個明白無誤的認識,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新課題。為使新一代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發(fā)展,我們愿意和廣大語文教師共同探討這一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