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盲童德育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德育教學工作是盲童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德育教學能夠規(guī)范視障兒童的日常行為與思想品德,為盲童的個人成長做出更有利的發(fā)展。在德育教學中,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德育與心理教學之間的差異,并且有效地與體育、智育進行聯(lián)合,提高德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盲童;德育;策略
在我國的教育系統(tǒng)中,對于盲童的教育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問題。殘疾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局限于知識的教學,更多的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指導,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視力存在障礙的兒童本身就存在心理障礙,很多盲童由于環(huán)境的壓力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引發(fā)不正常的行為選擇,要改善盲童的心理狀態(tài)與日常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對盲童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學的整體素質。針對于盲童教學的整體情況,筆者試著探究盲童德育工作的有效行為。
一、盲童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對于盲童的德育教育,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盲童是一個弱勢群體,由于視力的障礙,使其在生活中受到種種限制,這種限制并非教師能夠完全體會的,因為學生大部分是先天性的視力缺失,在視覺感觸方面幾乎為零,而教師多是健康的,即便是遮擋住教師的眼睛,教師的視覺感觸也優(yōu)于盲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盲童需要克服極大的生活障礙,而障礙本身教師缺很難完全體會到。視覺替代的訓練作用的只是其視覺能力,而盲童本身對于生活中的障礙也存在著一定的認識,盲童的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視覺替代的訓練,應該增加心理教學與思想品德教學。心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處理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消除學生的自卑、抑郁情緒,使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夠保持一直,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地面對障礙本身。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從精神層面上幫助學生,扭轉弱勢心理,通過長期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于自我認識的建立,認識到自己身體條件的障礙,在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之后,能夠在生活中做出最為有利的行為選擇,是盲童教育達到教育的目的,讓盲童能夠更加適應現實社會的環(huán)境,建立出自身健康的人格。
二、盲童的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
通常來講,視障兒童的成長與普通兒童的成長之間并不存在著本質的差異,他們都屬于兒童的范疇,且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遵循同樣的規(guī)律,但是我們在承認教育相同點的同時,也應該發(fā)現盲童教育中特殊的教學部分。盲童的心理情緒與人格形成與其所受障礙有關,盲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利用自我保護機制,以失明作為借口來規(guī)避一些責任,即便是責任的內容與視力障礙無關,外界環(huán)境也會以寬容地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一方面,我們肯定視障兒童需要特殊的照顧;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為,視障兒童的特殊照顧不應該只針對其視力與其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更多的應該深入到兒童的心理層面,提高視障兒童的整體素質。并且應該指出,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并不是完全對等的關系,而思想品德教育也并不能完全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
長期以來,視障兒童的教育中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問題,而這種“忽視”是指將學生的心理教學歸結到了品德教學方面上,忽視學生心理的健康水平,將心理調節(jié)工作轉變成了品行教育工作。在盲校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到年齡與身體的雙重限制,對于品德教育不能夠及時的調整自身,使其健康成長出現了問題。在視障兒童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育者本身也盲目的將學生的心理問題視為行為品德問題,沒有分清楚心理教學與思想品德教學的差別,用思想品德中的行為引導教學替代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規(guī)范了學生的行為卻沒有提高學生心理的穩(wěn)定性,成為視障兒童教學中的隱患。學生的行為品德應該是學生心理的反應,教師應該根據從品德教學開始,逐步深入到心理教學中,提高教學過程的效率,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健康水平。
三、盲童品德教育、智力教育、體力教育的相關性
對于學生的教學,教育者應該以整體性對待,不能夠獨立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的教學。要認清三者之間的關聯(lián),學生的成長不是獨立的,在視障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德育、智育、體育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在體育方面,視障兒童有著明顯的不足,同時也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健康的身體,并且研究表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相互關聯(lián)的,學生在積極的體育活動下容易形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使心理教學工作更容易開展,在學生克服了身體條件的障礙之后,其內心世界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在身體與性格保持一定健康水平的情況下,學生的生活視野能夠從自身的缺陷轉移到周圍環(huán)境上,這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思想品行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友好的溝通,外界環(huán)境能夠向學生進行反饋,在良好的溝通下,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德育、智育、體育三者相輔相成,能夠高效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教學質量。
四、盲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與實踐
1.實踐方式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場所,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會受到學生視覺障礙的限制,課堂內容不能夠直觀的反應給學生。所以在盲童的教學中,應該將抽象的教學具體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學生保持一定的紀律并且保持安靜,在無紀律的課堂下,降低教育者的音量,放大噪音對于學生的干擾,使學生了解到噪音對于學習的影響。再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節(jié)約糧食,讓盲童到田地中進行收割,使其體驗生活勞作中的辛苦,讓其對食物有新的認識,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德行為。
2.溝通方式的教學
首先要承認的是,視障兒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閉,溝通困難。在盲童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溝通教學視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主動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并且指導盲童之間的溝通。在溝通教學中,教師不需要局限于課堂教學內容或書本教材,在充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情況下,通過興趣愛好來改變學生,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音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技能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與盲童成為良好的伙伴,幫助盲童建立信心,促進德育的對于學生的作用。
3.激勵方式的教學
視障兒童與普通兒童一樣,需要有效的激勵教學來刺激其對學習的興趣,在德育教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更應該調動視障兒童的積極性,用鼓勵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取得成功,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并且利用現有的殘疾人故事來鼓舞盲童的內心,激勵學生勇敢的去面對身體上的不足,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使其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為其日后的生活做鋪墊,提高德育教學的長期有效性。
4.家庭方式的教學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與普通兒童的品德教育相比,盲童的學習中家庭環(huán)境占據著更大的影響因素,原因在視障兒童往往成為家庭的中心,即便是盲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做出不當的行為,家長也會以盲童的障礙作為理由而滿足盲童的要求,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很難提升。造成了盲童的內心世界始終是以自我為中心,并且限制了其與外界的溝通。教師應對學生家庭進行了解,與家長共同協(xié)商德育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家庭中的品德行為要受到家長的約束,使盲童在學校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完成更好的品德行為學習。
五、總結
德育教學工作是盲童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德育教學能夠規(guī)范視障兒童的日常行為與思想品德,為盲童的個人成長做出更有利的發(fā)展。在德育教學中,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德育與心理教學之間的差異,并且有效的與體育、智育進行聯(lián)合,提高德育的教學效果。在德育實踐教學中,筆者認為有效的教學策略應當從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開始,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建立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的正確選擇,并且以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學的內容,通過長期的教學,逐漸培養(yǎng)出學生優(yōu)秀的品德行為。
參考文獻:
[1]江洋.樹立學校德育整體化觀念[J].科學咨詢,2005,(03).
[2]王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盲生整體素質[J].中國特殊教育,2002,(04).
[3]鄭衛(wèi)華,張琦.低年級盲童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初探[J].小學時代,2015,(01).
作者:梁穎 單位:吉林省四平盲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