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荷葉母親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回顧歷程,感受頗深,收獲不少,反思更多,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教育教學觀念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在年前的兩次活動中,列席的賈局長及教研室主任都曾給我們春風語文活動小組成員講,現(xiàn)在的教師首先要變的是教育理念,要改變自己思想中沉淀已久的落后思想,保持和吸納有時代氣息的教學思想,而觀念的轉(zhuǎn)變要靠自己。的確如此,如果一個教師缺新的教學理念,他的教學行為如何改變呢?通過“春風語文”活動,我了解了先進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教育教學理論,掌握了一些語文教學活動中所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認識到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調(diào)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注重了課堂上的每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堅定了“人本”“文本”觀念。
2:語文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按猴L語文”活動小組的學習不只是停留在理論學習上,而且也十分注重提高各成員的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按猴L語文”活動小組在三中進行多次課堂教學展示。其中,孫曉霞老師的課給我們展示了什么是板塊教學模式,袁永波老師讓我們認識到怎樣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苗青及宋懷明老師讓我領教了合作·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魅力。這些課堂觀摩教學給了我深刻的啟示,也使我的思想發(fā)生極大的轉(zhuǎn)變。盡管課改已經(jīng)進行了有些年頭,但一些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地影響著自己的教學,課堂上,滿堂灌、滿堂問,沒有考慮過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這些展示課更新看我的觀念。“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春風語文”的發(fā)起者和組織者武春華主任又開展了“區(qū)域性公開課”的活動,我按要求作了個人展示。這次親歷讓我感受到新教學模式的“神奇”作用,同時也打開了我校語文教研的新局面?,F(xiàn)在,在課堂上,我開始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個體,關注學生的實際水平,給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落實課堂教學常規(guī),講究教學藝術,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相信一定會收到良好效果。
3:注重課堂生成。在博客中,我多次注意到袁永波老師公開的教案設計,留心到他的教案十分簡約、實用,其教案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課堂生成。他在三中上的《小石譚記》一課。及錄像《狼》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并隨機解決問題,表面看有很大的隨意性,但從整節(jié)課來看,卻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由此我認識到課堂應是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如果教師不顧學情,一味地按教案去執(zhí)行,效果估計不會多么理想。課堂需要教師的充分預設,同時也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預設的目標、過程和進程,只有如此才能與學生共同生成課堂內(nèi)容和新的教育教學資源。高效的課堂應是:在課堂上洞察學生當前學習心態(tài),當前學習氣氛,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教學步驟,采用相應教學方法的課堂。
4:養(yǎng)成了反思的習慣。通過參加春風語文活動,我明白了作為教師,不僅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還要不斷的對教學進行反思;不僅要學會反思,還要經(jīng)常反思,不僅反思自己的教學教法,還要反思別人的心得體會。只有這樣,才能有更深層次的體會,才能有更多的收獲,才能有更快的發(fā)展。
關鍵詞:文學欣賞;心理元素;心理能力;動力系統(tǒng)
文學欣賞的心理分析屬于文藝心理學范疇,它是將人們在進行文學鑒賞時的心理現(xiàn)象加以分析,從而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心理結(jié)論的一種活動。文學鑒賞是人的一種思維過程,是一種在閱讀中與作品進行情感與美感的交融行為,以期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文學欣賞離不開作品本身,無法脫離人的思想意識而單獨存在。故而文學欣賞中的心理分析是以文學作品本身為基礎,運用自身所具備的心理素質(zhì),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本身的心靈歷程進行探索的過程,從而達到審美的目的。
那么,人在進行文學欣賞時具有哪些心理因素呢?怎樣的人才具備進行文學欣賞的綜合心理素質(zhì),從而完成文學欣賞的全部過程呢?本文試圖通過對文學欣賞心理結(jié)構的分析,揭示人類在進行文學鑒賞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1欣賞心理結(jié)構的元素系統(tǒng)
1.1知覺映像元素
外在物象在感官中的倒映,稱為知覺映像,分為視覺映像、聽覺映像、觸覺映像、味覺映像、嗅覺映像等。
文學與其他類型藝術相比較,具有形象的間接性特征,只有在大腦中具有知覺映像儲存的人,才能具備欣賞文學作品的起碼能力。魯迅在小說《阿Q正傳》中,對人物形象的許多描寫都能引起讀者心目中的知覺映像,例如視覺映像,“未莊本不是大村鎮(zhèn),不多時便走盡了。村外多是水田,滿眼是新秧的嫩綠,夾著幾個圓形的活動的黑點,便是耕田的農(nóng)夫”;聽覺映像,“阿Q在這剎那,便知道自己要挨打了,……果然,拍的一聲,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了……拍,拍拍”;觸覺映像,“他覺得自己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有點古怪,仿佛比平常滑膩些,不知道是小尼姑的臉上有一點滑膩的東西留在他指上,還是他的指頭在小尼姑臉上磨的滑膩了”等等。
1.2文化知識元素
文學本身就是文化產(chǎn)品,作品涉及的文化知識十分廣泛,例如莫言的《豐乳肥臀》中有一個關鍵細節(jié),即第十一章寫到母親和瑪洛亞牧師在給“我”施洗時的遭遇,就需要具備較廣博的宗教知識才能看懂,否則就無從欣賞這部小說;同樣,讀葉兆言的《花煞》,不懂“梅村教案”這一著名歷史事件也不行,就連讀金庸的武俠小說,沒有豐富的歷史、哲學、中醫(yī)、宗教知識,也無從談起欣賞。因而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涵養(yǎng),涉及的文化知識越多,對作品的欣賞能力也就越高。
1.3價值觀念元素
文化知識可被視為一種中性的、無傾向性的東西,觀念則不然。欣賞者的價值觀念不同,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見解也不一樣,例如魯迅在《絳花洞主》小引中談到對小說《紅樓夢》的不同觀感:“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說明觀念代表了人的趣味、情感等方面的傾向性,是幫助人們判斷作品善惡、格調(diào)、情趣、價值的一把重要標尺。
2欣賞心理結(jié)構的能力系統(tǒng)
2.1知覺分辨力和整體統(tǒng)攝力
所謂能力,就是諸心理元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運作方式。它不是表現(xiàn)在知識本身上,而是表現(xiàn)在知識運用的動態(tài)上,即心理操作的速度、精度、難度、深度、廣度以及鞏固程度上,正如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所告誡的:“學而不知則罔”,只知道知識的儲存,而不會活學活用,終究無法獲得駕馭知識的能力。
文學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形象是十分復雜的,欣賞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知覺分辨能力,才能正確細致地感知作品中所描述的各種意象,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整個畫面具有了流動感和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灰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xiàn)“斷腸人”浪跡天涯時濃烈的羈旅愁懷。在這里,假如讀者不理解這些景物所代表的情感象征意義,以及對這種蒼涼意境所蘊涵的深邃思想的充分把握,則很難欣賞到“斷腸人”心中的那份孤獨與寂寞。
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文學是—個個部分(人物、事件、情節(jié)等)呈現(xiàn)出來的,因而必須將之融會成一個有機整體,將這一個個部分統(tǒng)攝起來,所以必須具備整體統(tǒng)攝能力。洪峰的長篇小說《苦界》,講述了男主人公在“姜萬新——貝克爾——林育華”3個階段中的人生歷程,反映了他在這3個人生階段中的大起大落、迥然相異的情感、生命經(jīng)歷。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時空變換交錯,一會兒是20世紀70年代的非洲,一會兒是20世紀80年代的歐洲。一會兒又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交際時期的北京;男主人公一會兒是中國援非醫(yī)生,一會兒是充滿浪漫冒險精神而又不失機智聰穎的情圣,一會兒又是南美某國駐京商務代表,一會兒又是恐怖組織的骨干成員。因此,要想讀懂這部小說,沒有將小說各片段、各時段、各空間進行整體統(tǒng)攝的能力是不行的,因而也就無法完成對作品的欣賞。
2.2情緒體驗力和情感體驗力
所謂情緒體驗力,是指對藝術形式的表現(xiàn)性能的感覺和發(fā)現(xiàn)能力。對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等的欣賞,尤其需要情緒體驗力。這時應驅(qū)逐理性,把腦袋放松,如此感性更為敏銳,用感受、感情等情緒體驗作品的色彩與情調(diào),例如孫犁小說《荷花淀》,反映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但從作品所描繪的背景上,卻看不到殘垣斷壁。硝煙烈火,血污淚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風、銀白的湖水、碧綠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麗。如開頭部分對月下小院子及自洋淀夜景的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涼爽”、“干凈”的小院子,“濕潤潤的”、“柔滑修長”、“又薄又細”的葦眉子,“一片銀白世界”的淀里,“薄薄透明的霧”、“新鮮的荷葉荷花香”……把讀者引到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即使戰(zhàn)斗已迫在眉睫,作者仍不忘描寫荷花淀的美景,那“迎著陽光舒展開”的“大荷葉”,那“高高挺出來”的“粉色荷花箭”……不僅暗示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將在這清香四溢的環(huán)境中展開,而且還暗示著正在成長中的白洋淀婦女的未來——眼前的穿紅著綠的青年婦女,也將成為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戰(zhàn)士。這樣的描寫。情景相生,既展現(xiàn)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增添了小說的詩意?!耙磺芯罢Z皆情語也”,在水生及水生嫂的眼里,家鄉(xiāng)是這樣的美!這樣美的家鄉(xiāng),豈容強盜來侵犯?因此,他們在殘酷的戰(zhàn)爭面前,不僅毫無懼色,相反,還隨時隨地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美、生活的美,并充滿必勝的信念,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小說中之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小說中的景,都充滿了人物心中的情。這種情景相生的意境,使作品具有如詩如畫般的美。假如在欣賞這篇作品的過程中,無法融入其所展現(xiàn)的美的意境,體會不出作者通過荷花淀優(yōu)美風情所濃縮的對故鄉(xiāng)深沉熾熱的愛,感受不到作品所洋溢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浪漫情緒,這可真是讀者的悲哀!
所謂情感體驗力,是指設身處地地進入人物形象的內(nèi)心。從而與之同歌哭共悲喜的能力。歐·亨利的著名短篇《麥琪的禮物》,小說的內(nèi)容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在美國的一對貧窮小夫妻,在圣誕節(jié)即將來臨的時刻,彼此賣掉了自己最鐘愛的東西,互相為對方購買了其最需要、最實用的圣誕禮物,然而,當他們展示自己的禮物時,卻發(fā)現(xiàn)這樣的禮物已毫無實用價值了。作者在結(jié)尾寫道:“在這兒,我已經(jīng)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住公寓套間的兩個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笨墒?,讀者的反應卻是那樣的感人,不由自主地稱贊主人公高尚無私的愛情,為什么?就是因為讀者在欣賞這部作品時,隨著作者一步步地深入了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德拉在決定賣頭發(fā)之前,不是沒有過憂郁,“躊躇了一分鐘,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破舊的紅地毯上濺落了一兩滴眼淚。”賣掉頭發(fā)之后,她也有過擔心和驚恐,“求求上帝,讓他覺得我還是漂亮的吧?!钡?,如果不給丈夫買一件禮物,她“過不了圣誕節(jié)”!因此當夫妻倆見面時,并沒有因為失去了最可愛的東西而沮喪,而是兩人之間的真摯愛情的相互傾訴:“誰也數(shù)不清我對你的恩愛啊。”“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減低一點點對我妻子的愛情。”如此真摯動人的愛情故事,假如讀者沒能進入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設身處地地與他們同歌哭共悲喜,自然無法體驗到作品所蘊涵的審美力量。因此,文學評論應“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
2.3再造想象力和感觸聯(lián)想力
再造想象力是指欣賞者通過對藝術形式的把握,把活躍在作家腦海里的審美意象,在自己的內(nèi)心中再造出來的能力。再造想象能使讀者“看到自然界的景象就覺得自己是書中所描寫的事件的參與者”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記》,“……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積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族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于色彩的不斷的山巒,像孔雀正在開屏,艷麗迷人。”“天山不僅給人以一種稀有美麗的感覺,而且更給人一種無限溫柔的感情。它有豐饒的水草,有綠發(fā)似的森林,當它披著薄薄云紗的時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當它被陽光照耀的非常明朗的時候,又像年輕母親飽滿的胸膛。人們會同時用兩種甜蜜的感情交織著去愛它,既像嬰兒喜歡母親的懷抱,又像男子依偎著自己的戀人……”如此抒情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動人的、飽含作者濃郁情致的天山遠景圖,如果沒有充滿豐富表象的再造想象能力,又怎能體會作者心中的天山之美?文學欣賞是對作品的藝術形象的體驗過程,欣賞者對作品的認識程度,取決于由整個藝術形象所引起的再造想象的廣度和深度;再造想象離作品越近,感情的波濤越?jīng)坝浚瑢徝老硎芤簿蜁玫皆酱蟮臐M足,也就能獲得更深刻的印象和更豐富的啟示。
感觸聯(lián)想力是在再造想象的基礎上,由此及彼聯(lián)想到一些相關的情境、情節(jié)或人物,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例如,當我們閱讀李白的“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睆埲籼摰摹鞍自埔黄ビ朴疲鄺髌稚喜粍俪??!倍拍恋摹扒锫暉o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崩钋逭盏摹拔嗤?,三更雨,不道離愁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绷赖摹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钡裙旁娫~的時候,我們通過再造想象,把握了詩人們的內(nèi)心情感,由此我們聯(lián)想到的他們的離愁別緒,都是通過“落花”、“楚雨”、“自云”、“梧桐”、“楊柳”這些景物作為烘托情感的象征物,而當我們面對這一切,是否能體會到與詩人們同樣的內(nèi)心感受呢?
2.4直覺理解力和悟性創(chuàng)造力
所謂直覺理解力,是指透過文學的表層形象,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其內(nèi)在意蘊的能力。例如泰戈爾《飛鳥集》:“云兒愿為一只鳥,鳥兒愿為一朵云?!薄叭绻e過太陽時你流淚了,你又會錯過群星的?!苯琛霸苾骸薄ⅰ傍B兒”的愿望,揭示了世上的人類,都不想滿足于自己已得到的一切,總覺得還有更好的事物應該被自己擁有。正如南昌俗語所言,“跑掉的魚大,死了的崽乖?!边@就是讀者在欣賞泰翁作品時憑直覺所理解到的心理感受。
悟性創(chuàng)造力,所謂悟性,即領悟與發(fā)揮,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并在其基礎上發(fā)揮自己主觀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同樣以泰戈爾《飛鳥集》中的詩句:“綠葉戀愛時就變成了花?;▋撼绨輹r就變成了果實?!睘槔@句詩憑其直覺可以理解為:愛情使生命燦若春花,奉獻后才能結(jié)出碩果;然而,讀者或有悟性,則可將詩句的理解創(chuàng)造為:激情使^迷失本性,迷信使人喪失自我;再如“霜葉紅于二月花?!币牢蛐钥衫斫鉃椋豪夏耆说膼矍楸饶贻p人更為濃烈;“一支紅杏出墻來?!蔽蛐岳斫猓耗橙说钠拮佑辛送庥?。此3例的悟性理解均比讀者僅憑直覺所理解的原意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3欣賞心理結(jié)構的動力系統(tǒng)
3.1好奇心與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作為生物體的一種本能需要,也是人類正常心理的一種需要。文學欣賞具有滿足人類這種好奇心的功能,如對奇山異水(游記)、奇聞逸事(傳奇)、奇緣巧合(小說)、奇花異草(散文)等好奇心的滿足。
與求知欲不同,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而求知欲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自覺的。好奇心沒有什么功利色彩,而求知欲則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文學欣賞對求知欲的滿足,從孔子時對其子孔鯉的一段話(《論語·陽貨》:“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即可看出端倪。
3.2壓抑宣泄和心靈陶冶
心理壓抑是人所共有的。弗洛伊德認為凡人都有壓抑,這是由人的個望和社會關系準則的矛盾所決定的。凡壓抑到了一定程度,就容易產(chǎn)生宣泄和反抗的沖動,文學正是個性心理壓抑的一種宣泄方式,有著作《夢與文學》為其佐證。
夢是人們在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在睡眠中通過幻想獲得代償性滿足的一種方式,而文學正是作家們所做的白日夢的結(jié)晶,因而,文學欣賞就是“借他人酒杯(夢境)澆自己心中塊壘(宣泄自己心中的壓抑)”。閱讀古今中外表現(xiàn)離愁別恨的文學作品,都能達到宣泄自己心理壓抑的作用。
與壓抑宣泄相同,心靈陶冶也是為了使心靈處于健康狀態(tài),使傾斜的心靈狀態(tài)恢復平衡的一種方式。但是,壓抑宣泄只是一種消極的減壓方式,令人松弛,松緊交錯有致,增強心靈承受力;而心靈陶冶則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塑型,能使人們的共性升華為人性,使人的生理性需要升華為社會性的精神需要,將人的本能沖動導入合乎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軌道。所有具有較高品位格調(diào)與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均能對陶冶人們心靈、提升人們審美情趣、熏陶人們欣賞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藝術陶冶與道德說教又不一樣。道德說教往往帶有強制性,容易令人產(chǎn)生被動屈從型人格;文學欣賞則是一種自覺自愿的,對人起潛移默化的啟迪熏陶作用的活動,不帶有強制性,因而可塑造主動創(chuàng)造型人格,比道德說教對人產(chǎn)生的影響更積極、更有效。
3.3游戲娛樂與審美自由
有一種學說認為文學藝術起源于游戲,而游戲娛樂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心理需要。武俠小說(成人童話)、言情小說等雖然比不上純文學。但至少能給人以無害的娛樂與消遣。小說中離奇的情節(jié),俠士們超凡人圣的本領,以及男男女女們纏綿悱惻的戀情,為人們展示了充分的想象力的游戲。
然而,游戲娛樂雖然是一種非功利無目的的心理狀態(tài)。但它是消極閑散的,而同為非功利無目的的審美自由,則是一種積極的、富有活力的心理狀態(tài)。
所謂審美自由,是指在藝術欣賞的活動中,達到自我的和諧存在狀態(tài),實現(xiàn)自我的全部潛能,體驗一種無我、忘我而我又無所不在的感覺。
所謂自我的和諧存在狀態(tài),即指人們身上存在的各種矛盾對立的特質(zhì)與—種相輔相成,解除沖突的狀態(tài),諸如感性與理性、道德與欲望、責任與情感、激情與理智、意識與潛意識等均處在一種和諧存在的狀態(tài)之中。
所謂自我潛力的實現(xiàn),即指人們的感知力、體驗力、想象力、聯(lián)想力、理解力、感悟力、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等全部潛力,均處在一種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和外化階段。
審美自由的境界其實很多,這里只指出其主要的、常見的兩種,一是超凡人圣、脫俗高僧的境界,滾滾紅塵中的任何塵埃與污染均不能沾邊,正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如王維、柳宗元,但這種境界并非最高境界,它只是離塵脫世,真正的至高境界為返俗長老的境界,即“至味只是淡,至人只是?!钡木辰?,外表與常人無異,但其內(nèi)心的境界卻非常人所能及,正所謂“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安禪未必真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如陶淵明、劉禹錫、蘇軾等。新晨
3.4豐富精神與勵志奮發(fā)
人的精神世界總是有著必然的局限性,它受到個人經(jīng)歷、思想修養(yǎng)、文化層次、道德水準等各方面素質(zhì)的制約,無論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多么豐富,但與整個物質(zhì)世界所反映出來的精神世界相比,與人類經(jīng)數(shù)千年歷史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神財富相比,總是微不足道、極其渺小的。然而,文學作品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神產(chǎn)品,因此,通過對古今中外浩若煙海的文學作品的欣賞,不僅能增加知識,陶冶情操,而且能豐富自己內(nèi)心的精神世界,使自己成為一個見聞廣博、知書達禮、學識豐厚、豁達優(yōu)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