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跨文化知識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年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已成為語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教學,而且更應包括文化知識教學。不少有影響的外語教育家都認為,是否把跨文化知識的滲透納入外語教學內容是區(qū)別傳統(tǒng)外語教學和現代外語教學的主要標志。美國外語教學協(xié)會在其提出的外語能力要求中,已經把文化列入交流能力的重要內容。交流能力包括五個方面,即四種語言運用能力(聽、說、讀、寫)加上文化素養(yǎng)(社會文化能力)。
一、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是人們彼此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亦是人與文化融為一體的媒介。中學英語中的文化是指使用英語的人民的生活方式總和,包括社會歷史、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慣、民間傳說、寓言故事、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F行中學英語教材中,西方文化的內容比比皆是,為我們進行跨文化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英語教師應把文化教學融人語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而發(fā)展成為一種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外語教學專家認為,交流中的錯誤主要有兩種:語言錯誤和文化錯誤,且認為后者的性質更為嚴重。如果一個人缺乏相應的語言運用規(guī)范常識,缺乏對對方文化背景的了解,那么他的跨文化交流活動的失敗就越慘痛。重視文化知識的滲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之間的差異,對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在跨文化交際中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使交流與溝通不至于受到影響,以達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二、文化滲透的方法與技巧
文化教學方法和技巧可以借鑒如下方法:文化滲透(包括詞義挖掘法、語法提示法、翻譯對比法);文化旁白(即在上語言課或其他課程時就有關內加入文化的介紹和討論);文學作品分析;文化片段;異同比較法(比較本國與目的語國家文化之間的異同)。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采取以下具體做法來進行文化知識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英語詞匯文化內涵的滲透
在影響語言的因素中,文化的影響是最明顯的。一個民族的文化中有什么概念,這個民族的語言中就會有什么詞匯指代這個概念。因此,我們可采“滲透”的辦法來旋行詞匯教學。例如: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對christmas(圣誕節(jié))的概念不同,因為英國人生活在北半球,圣誕節(jié)時值冬季,圣誕假期在他們心里意味著寒冷的冬天,灰色的天空和溫暖的壁爐;澳大利亞人生活在南半球,圣誕節(jié)時值夏季,圣誕假期在他們心里意味著炎熱的夏天,湛藍的天空和遼闊的海灘。盡管“圣誕節(jié)”和中國的“春節(ji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匯,但在“家庭團聚”、“節(jié)前餐”、“送孩子禮物”、“全社會放長假”等方面文化涵義上都差不多
2.英語語法文化內涵的滲透
語法主要描述詞的曲折變化、詞在句子中的相互關系及詞法和句法規(guī)則。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規(guī)則。一種語言的語法不僅有邏輯形結構,而且是語言在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然受到語言使用者在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影響。英語教師在教學上應注意英語語法,并且讓學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和慣用語。例如:漢語說“我想周教授明天不去昆明” ,英語中要說“i don’t think professor zhou will go back to kunming tomorrow.” 而不能說‘‘i think professor zhou won’t go back to kunming tomorrow.” 再如:別人問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did you?” (你們昨天沒有贏那場足球賽,是嗎?),如采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要回答“yes,w
e did”(不,我們贏了),而不是“no,we did”。英語這種否定的表達方式與漢語的截然不同。這就充分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維方法不同,語言表達不同,句法結構也隨之不同。
3.英語對話和課文中文化內涵的滲透
在跨文化交流中,談話的內容、話題的選擇是產生交流失誤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一個文化中人們習慣交流的話題,可能是另一個文化中人們設法回避的話題;一種文化人們常常涉及的內容,可能構成對另一個文化中隱私的侵犯。因此,在教對話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讓學生知道話題的選擇和禁忌。教學英語課文時,我們可采取“文化旁白”的方法。例如:在abraham lincoln一課,英語教師可以介紹有關美國內戰(zhàn)及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講的情況,讓學生知道美國的一些歷史及林肯本人的一些情況,特別是林肯對美國的偉大貢獻。另外,英語教師可采用“文學作品分析”的方法來教和欣賞教材中的文學名篇,引導他們隨時隨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
4.文化片段滲透
非語言交際的表達方式,如手勢、體態(tài)、衣飾、對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觀念等等(即描述跨文化交往中一個引起沖突或誤解的具體事件,然后給出多項選擇,針對這一事件作出解釋,讓學生選出正確答案)
綜上所述,中學英語教學,在新世紀的中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一定要大膽探索文化教學,做到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初步跨文化交流能力。
關鍵詞: 高職 英語教學 跨文化意識 應用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承載文化?!斑\用英語有效交流”的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公共英語是我國絕大部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之一,可是目前中國的大學公共英語授課方式仍然是以語言知識為主線,文化內容頗少。但事實證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的文化傳授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中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跨文化交際”的英文名稱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的交際,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fā)生的相互作用。文化是具有獨特性的,不同國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人們在語言中儲存了前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態(tài)度,記述了民族和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后人通過語言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積累下來的整個文化。反之,語言及其運用均不能超越了文化而獨立存在,不能脫離一個民族流傳下來,文化是決定某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風俗習慣的信念體系。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文化的發(fā)展,能夠推動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同樣,語言的發(fā)達和豐富,也是整個文化發(fā)展的必要前提。
二、跨文化交際意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語言學家拉多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倍壳?,我國的英語教學仍然只強調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在交際中的運用能力,沒有把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擺在應有的位置。這樣教學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只了解了一些語法知識和語言現象,卻缺乏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識辨能力;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隱含文化內涵的語言現象不理解,甚至產生誤解。因此,在教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教師也應向學生講解相應的社會背景與文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輸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將跨文化的交際性作為教學的主導原則,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并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以語言的應用及交際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教學,這樣才能真正使語言知識成為幫助他們交流的工具,使他們學有所用,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跨文化意識的應用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詞匯教學中注意揭示詞匯的文化內涵
詞匯教學的難點并不在于詞匯的讀音、本義,而在于詞匯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由簡入難地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讓學生了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與漢語詞匯存在著不對應現象。在這類詞語中,以表達動物的詞最具代表性。
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有關“owl”這個詞的文化含義。漢語里“貓頭鷹”也稱“夜貓子”,與蝙蝠一樣是一種專門夜間出來活動的鳥類,由于其啼聲凄厲,人們把它的叫聲與災難和死亡相聯系。教師有必要向學生解釋: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把貓頭鷹看作智慧鳥,是智慧的象征。在兒童讀物和漫畫集中,貓頭鷹的形象是沉著、冷靜、嚴肅、聰明。習語“as wise as an owl”便是一例。由于貓頭鷹有夜間活動的習性,英語中owl的喻指“常熬夜的人”或“慣于夜間活動者”,這層引申義與漢語的“夜貓子”相吻合。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這些詞、句經常使用的場合,使學生會正確使用,培養(yǎng)學生正確、恰當地使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際。
2、通過日常教學滲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涵
現行的高職英語教材內容很多都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教師應引導學生產生相應的思考,進一步引起他們的探討與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內涵,以教材為線索,通過日常課堂教學隨時都能提供和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比如: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一單元(外研社出版)涉及到家這個概念,在學生學習文章的同時,就可以了解美國文化中人們對家的看法,并且教師可以更進一步的引申到美國人的教育觀,可以和中國文化中人們對家的看法以及中國人的教育觀進行比較。
3、積極設置教學情景,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語言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的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語言知識,還要了解產生
這種語言的背景和它所適用的情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網絡、多媒體、幻燈機、錄像機等為學生設置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語言氛圍,結合聽說法、交際法等教學法使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和相關的背景文化聯系起來,迅速準確的選擇出適合語言環(huán)境的語言。
4、發(fā)揮第二課堂的平臺作用,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
教學如果只注重課堂講授,只重視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第二課堂應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與擴展,應當作為教學工作與大學素質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應與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有時候,第二課堂比第一課堂的效果更好。由于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素質,它包涵許許多多因素,除了語言能力,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和實踐,還有一些適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際的習慣和技巧。因此光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
5、促進對不同文化背景知識的比較與思考
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例如:情人節(jié)、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等。這些節(jié)日都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在學習這些節(jié)日的時候,可以一方面了解節(jié)日的起源、人們的慶祝方式等有關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們和中國的一些節(jié)日作比較。圣誕節(jié)與春節(jié)、情人節(jié)與“七夕”,鼓勵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同時也比較出兩者的不同,再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特別是那些文化影響行為的地方。比如贈送禮物,西方人習慣于當面拆封欣賞;而中國人則恰恰相反,認為當面打開禮物是很不禮貌的。背景知識的比較與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化差異,轉換角度思維,促進英語學習。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有能力在不同文化場合下有效地與對方交流,達到互動,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要讓學生“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揣摩對方的意思,這樣可以大大避免將對方簡單分類以及民族中心論的傾向”。因此,文化的融入和快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必須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中,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才能夠從根本上起到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 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4.
[3]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halliday,m.a.k.reading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london:batsford academic,1966.
[5] 畢繼萬.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外語,2005(1).
[6] 陳祖福.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教學與教材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