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景抒情散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景記游的抒情散文是最常見的一種散文,它的語言力求如詩如畫,力求收到情景交融的表達效果。寫這類散文時,既要寫景,又要言情,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說的那樣,要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里,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
古今中外,自然之景,千姿萬態(tài),人類對它們的描摹不知已有多少,但流傳至今的名句卻少有雷同,其原因就在于作者筆下的“景”傳達出的是作者個人的“情”。自然景物雖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但我們筆下的景乃是眼中之景,沒有寄托感情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感人;其實,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在寫景的過程中,要滲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通過對花、草、風、雨的大量描寫,營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文中既有繪畫的色彩美,又有詩歌的韻味美。作家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融于字里行間,因此,幾多詩意,幾許春色,便從一幅流動的、立體的圖畫中表現(xiàn)了出來。
再如著名作家孫犁在他的名篇《荷花淀》中寫道:“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倍鴹钊f里筆下的荷花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孫犁筆下的荷花英姿勃發(fā),楊萬里描述的荷花絢爛熱烈。為什么會有這種見仁見智的分別呢?這就是因為作者寫景時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散文中的景物,是浸透了作者情感的景物;作者的情感,是附著于景物之中而升華的情感。所以,在散文中,“情”與“景”總是交融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情景交融”。
在景與情的關系上,情是第一位的。學生要學會根據(jù)情感抒發(fā)的需要去選景、寫景,而不是根據(jù)寫景的需要去抒情。面對相同的景物,因為抒發(fā)的情感不同,描寫出來的景物特征就不同。這種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運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詞、句去寫景,讓“景”中含“情”。比如,同樣是寫雨景,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形象寫成飽含喜悅之情的“喜雨”,也可寫成滿懷憂傷的“淚雨”。
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往往也少不了景物描寫。只是這類文章中的寫景,除了上面所述以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要么是為了烘托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心情;要么是為了交代環(huán)境,揭示背景;要么是為了為后文作鋪墊,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要么是為了揭示中心,深化主題,升華情感。目的不同,用語不同,寫法也不同。
其次,要注意景物描寫與全文的聯(lián)系,不能只是為了寫景而寫景,使對景物的描寫游離于全篇之外,寫景必須與全文有機結合在一起。
再次,在景物描寫的方法上,必須明確: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寫作的目的,尤其是在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作者描寫山、描寫水、描寫花等,往往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或為敘述事件服務的。所以在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應該經(jīng)過慎重考慮,要有所寓意,要“別有用心”,這就叫“借景抒情”。
第四,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寫大多是粗略的,而且大多要有人。因為有了人,景物才會有靈性;而要想讓讀者被你所描寫的景物吸引,你必須要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法讓自己所寫之景帶有你的個性體悟。所以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寫,要講求“恰到好處”,在其應該出現(xiàn)的地方出現(xiàn),在其應該停止的地方停止。
第五,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大多借助細節(jié)來抒發(fā)真情。要知道,表達激越的情感,不一定非得濃墨重彩,也不一定非得連連驚呼感嘆,有時使用細膩的筆觸,把整個心力傾注于細節(jié)中,同樣也能夠收到強烈的反響。在這類散文中,借助敘事抒發(fā)真情,并不是重于敘事、捎帶著抒情,而是把濃郁的情感融于對事件的敘述中。這也需要學生在寫作時對細節(jié)的處理下一番工夫。
現(xiàn)代文可根據(jù)文體的異同,按不同方法去閱讀。
一、記敘文體。此類文章的閱讀,要找準文章所記敘的事件以及事件所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要理清事件條理,找出所記之事的重點,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到頭來什么都沒有找到。
二、寫景文體。此類文章在閱讀時應善于找出所描寫景物的特征,景物不同,則特征也不同。還要找出描寫景物的次序,是從上到下,還是由遠及近什么的。最后應注意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是否含著特殊的意義,是不是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等。
三、說明文體。此類文章在閱讀時應注意說明的物體的特征,只有把所說明的物體突出的特征找得準,看得透,才能找到被說明物體的本質(zhì),還應注意的一點就是找出說明文中寫得生動的地方,找出其所用的說明方法,通常這也是考題。
四、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認為是現(xiàn)代文中較難理解的一種文體。因此你應試著揣摩作者的心境,用作者寫作的心情去理解,同時也試著揣摩景物的特點,這樣有助于對此類文章的理解。
“書”作為一種文體即指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書信,漢魏六朝文人的尺牘重在實用,未寫成審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意識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作品,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宋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一、在散文閱讀教學中要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著重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常見藝術手法、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以及景物的特點
寫景抒情散文以抒發(fā)個人主觀感情為出發(fā)點,以空靈飄逸見長,著力點在于準確表達感彩的語言運用上。如筆者在執(zhí)教《荷塘月色》一文,抓住“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一段,讓學生充分想象夏夜月上之時寧靜荷塘的美麗,再從空間順序、動靜結合、五官感受,擬人、比喻、通感等多層面多角度賞析美,孩子們的思維在瞬間爆發(fā),感受到字面以外的意境美。再如《故都的秋》,緊抓住“不逢北國之秋”一段,指導學生感悟如古典詩歌般的意象組合和以冷色調(diào)為主的配合,品文字之美,悟畫面之深沉,想象出小院秋晨的幽靜之美。本單元課本中句式優(yōu)美,手法豐富,富有個性的描寫處處皆是,要學生認真品味。
二、在閱讀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以及感悟作者在謀篇布局結構層次上的巧妙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辨別作者的聯(lián)想部分,這對學生的寫作思路拓展有非常大的啟發(fā)性。例如《故都的秋》中,作者在寫景中為何要在首尾提及南國之秋,很明顯是為了對比突出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戀之情。再如《荷塘月色》中當作者發(fā)出“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寂寞之嘆時,為何會忽然想起一系列的詩歌來,實則是他觸景生情,用古代男女采蓮時的歡樂熱鬧場景來襯托自己內(nèi)心的孤寂,再用《西洲曲》女子對心上人痛苦的思念來襯托內(nèi)心的冷清與痛苦。再如《囚綠記》的作者為什么會聯(lián)想到床底的雜草,是為了反襯對綠的無比喜愛之情。
但在實際學習中,孩子們在閱讀時往往囿于局部而缺乏整體意識,這些文章的精妙之處往往又深藏,以至于寶玉難識,只能窺一斑而不能見全豹。在實際作文中學生往往筆下有景卻無情,須知“散文可以偏重于風景,但必須有思想”(丁玲)。
針對以上現(xiàn)象筆者在執(zhí)教作文訓練時,側重于要求學生選取最能表現(xiàn)自己感情的獨特景物以及借助恰當?shù)乃囆g手法來描寫對象?,F(xiàn)將所教班級優(yōu)秀習作摘錄如下,并作分析。
《殘荷,生命的遺珠》
胡森林
池塘的四角各有一棵松柏,池邊與池水之間有幾級臺階,臺階上有幾根彎曲伸長的枯黃的藤蔓。順著藤蔓向池中望去,不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壯觀景象,不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淡雅,也不見“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的美麗鮮艷。只見被季節(jié)折卷了的枯枝和折曲了的莖稈的殘荷。
殘荷,正按自己的方式活著。頹枝敗葉,余暉殘蓬,然能清風秀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它要用盡其一生所積攢,在生命盡頭呈現(xiàn)出另一種美麗與精致,仿佛哀傷與己無關,它們把自己已卷曲的頭部盡力得高高昂起,把腰身也挺得直直的,它們要望見遠方,更要遠方的人望見它們。它們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生命中不曾有過的自信與堅強。它們有序地排列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共同構成和諧的姿態(tài)美韻,直逼你的眼球,仿佛可以滲進你的內(nèi)心,告訴你它們正與眾不同地存在這世上,讓你平添一種感懷,一種敬意。那一刻,殘荷的余香浮滿整個池塘上空。
本文小作者從深秋回故鄉(xiāng)所見所聞有物是人非的感傷寫起。從對古詩句的引用鋪墊出殘荷的景象,著重刻畫荷的頭部腰身的自信昂揚之態(tài),再聯(lián)想到荷花曾經(jīng)的鮮艷明亮,豐滿之美,驀然發(fā)現(xiàn)“凄涼也是生命的延續(xù)”這一生命主題。他在結尾出寫到“殘荷,生命雖已衰敗,但是美卻還在延續(xù)。它殘而美、殘而優(yōu)、殘而雅,殘得別有一番韻味。殘荷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命的輪回。世間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只要精神上擁有美,便誰也摧毀不了你的美”。文章從感傷到欣然的轉(zhuǎn)變自然而然,情感充沛。
《寒菊》
馬雅麗
那是綠化帶上常有盛開,并非名貴品種,只是路邊的野菊?;ǘ錁O小,極堅韌,片片花瓣筆直地伸展出去,黃色的身影在一片綠色中極為顯眼,花朵并無香氣。我常常將它采下,泡在水中,喝起來一股涼意直沖喉嚨。這是一股極其清涼以至于冰涼冷冽的寒意。只要一小朵,其中的寒氣也不可小覷。
這,恐怕是要經(jīng)歷無數(shù)的風吹雨打,無數(shù)的寒風冰凍才能成長起來的。想到它的細小的花瓣,恐怕其中凝聚的不是水珠,而是寒泉。就像古時的,不但有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由閑適,更是有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倔強和高傲。
在無數(shù)個冰冷的夜里,滿天的寒星閃爍之時,寒菊都傲然挺立,任大風吹刮著她的臉頰,任雨水捶打她細嫩的身姿。風兒吹吧、吹吧,吹不斷她那堅強的身軀。雨兒打吧、打吧,打不垮它那堅定的意志。舍棄了香氣,舍棄的美麗,舍棄了一切華而不實的東西。只剩下傲骨,只剩下傲氣,只剩下一顆堅強勇敢的心。
豐腴是一種華美的氣質(zhì),是一種豐富的內(nèi)涵,展現(xiàn)出女人的氣韻胸襟,流動著女人的嫵媚柔美。其實文章也如女人,充實是一種美,不能“內(nèi)容空泛,言之無物”。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中有“充實”這一考點。
“充實”是對作文內(nèi)容而言的,這一考點有三個具體要求:形象豐滿,意境深遠,材料豐富。做到這三點,文章就會是具體、充實而豐富的。首先說形象豐滿:這里的“形象”不僅指人物形象,也包括記敘文和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景象、生活場景。這就要求我們在記敘文、抒情散文寫作中一定要學會描寫,善于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生動的生活場景。其次是意境深遠:意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行文中要著意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第三是材料豐富:這主要是指議論性的文章,用以闡明觀點的材料應是充足的,具體的,而不應是單薄的,空泛的。這就要求在展開論證中思路開闊,廣征博采,引用名言警句,援引古今名流,鉤沉中外史實,縱橫人間世象,積累歷史文化,積累生活,并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或議論,或發(fā)表感悟。
下面就結合上面三個要求,具體談談如何使文章充實。
一、形象豐滿添新鮮。要做到形象,一是要借助具體的事物(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來表情達意;二是要運用修辭手法使情感與所選取的具體事物水融。僅做到形象還不夠,還要給人以新鮮之感,不落俗套。這就需要作者善于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如高考滿分文《路是月的痕》中有一段:“我感覺到父親眷眷的愛子之情,感到愧對父親的笛聲,父親愛我,愛著自己的兒子。他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fā)現(xiàn)它和我的心竟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共鳴。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本段妙不可言,運用細節(jié)描寫,描繪了一段動人心魄的笛聲,這看似在寫笛音,實則在寫父親,虛實相生,形象生動且豐滿。同時運用比喻,將路比作“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既而抒發(fā)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又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