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歷史筆記歸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歷史課堂筆記的意義;基本方法
1 前言
歷史筆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記錄的知識體系、歷史規(guī)律、心得啟示、方法反思等活動,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積累知識的有效途徑,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對于高中生來說,歷史筆記的內容較多,課堂知識容量較大,同時鞏固時間又比較少。因此要實現(xiàn)高中歷史學習的有效化,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注意做好課堂筆記并加以利用。歷史筆記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學習思路、抓住學習的重點,就此為以后復習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能使我們在學習時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深入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高中歷史課堂筆記的意義
2.1 課堂筆記是對教材的必要補充
岳麓出版社的教材組編的歷史教材是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來編寫的,考慮到全國大多數(shù)高中生的共同需要,而不可能滿足全國各個地區(qū)的特殊情況和特殊要求。各地歷史教師根據(jù)應本地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有時候要從其它版本的教科書中汲取“智慧”,有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做出拓展和發(fā)揮。
2.2 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
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十分有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作業(yè)”,按照常理來說是屬于基本的學習常規(guī)。但是,經過大量的師生交談,筆者得知孩子們高考其它科目的作業(yè)已經占用了他們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極少數(shù)的學有余力且非常喜愛歷史的學生才會抽出時間來做歷史學科的預習、復習工作。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歷史課堂筆記主要有利于他們集中注意力,盡量不分心。
2.3 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促進大腦開發(f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1 有利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學生學習知識,離不開記憶和理解,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記憶就沒有知識的積累,理解往往是一句空話;即使最淺層次的內容可以不需要記憶就能夠理解的話,那么這種理解也是淺層次的、浮于表面的和不徹底的,這種理解很難深入,很難達到較高層次。所以,可以說記[是提供寫作論文的網(wǎng)站,歡迎光臨dylw.net]憶是理解的基石。與此同時,沒有理解就不可能長久記憶,暫時記住了將來也很容易忘掉。課堂筆記恰好具有增強記憶和加深理解的雙重作用。
2.3.2 有利于學生對于歷史抽象概念與規(guī)律的理解。高中歷史有不少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如果說小學階段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更多的是“是什么”的內容,那么高中階段則更多地要解決“為什么”和“怎么樣”,并運用它。一些難于理解的內容,需要教師有效地運用教學策略,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然而,課堂時間有限,課堂45分鐘內,部分學生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此時清晰的課堂筆記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再現(xiàn)教師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再現(xiàn)學生當時產生困惑的具體細節(jié),有利于課后學生花時間通過各種途徑理解新知識。
2.3.3 利用大腦的可塑性,促使多種知覺式的綜合交融,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往往教師沒有要求學生記筆記,學生就難以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進入高中,隨著年齡增長、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增強,學生內心逐漸會產生自我學習的需求,學習生活成為其生命過程的重要成分。
“當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在個體發(fā)展的生命全程中,中樞神經系統(tǒng)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對于大腦的可塑性既是多層面的,也是多通道的。大腦的視覺、聽覺、軀體感覺以及運動皮層都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2.4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服務
學習筆記是自學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學習筆記本身又可以分為讀書筆記、會議筆記、課堂筆記等等不同形式。對于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課堂筆記。如果在互聯(lián)網(wǎng)門戶搜索引擎中輸入“筆記”,那么將看到很多“大學生抄筆記、復印筆記、買筆記”的消息。這些消息一方面說明很多大學學風不嚴、學生道德素質良莠不齊、教師知識可能已經老化等問題,另一方面則說明這些“抄、復印和買筆記”的學生自學能力存在缺陷,這些缺陷的根源很可能就在于他們的“筆記習慣形成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指導與培養(yǎng)。因此,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服務。
3 高中歷史課堂筆記的基本方法
高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自始至終細心加耐心的培養(yǎng)、指導與督促。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工作,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
3.1 教師層面
3.1.1 抓好課前的習慣培養(yǎng)。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歷史教師就應抽出一定時間輔導學生做筆記。讓學生先有一個感性認識,以后再通過一、二節(jié)課的實踐,學生就可以很快適應教師的授課方式,避免學生漫無目的,不分主次地亂做筆記。
3.1.2 抓好備課環(huán)節(jié)。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學生做好筆記的前提。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做好筆記,開展教學雙邊活動,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認真分析、推敲、歸納、整理,形成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教案,設計好統(tǒng)領知識結構的板書。然后在備課計劃中列出重點、難點、關鍵的問題,并用特有的符號、顏色等標出,以便課堂教學時學生能按照這些重點、難點、關鍵問題做好筆記。
3.2 教師指導學生層面
引導學生搜集記筆記的方法與訣竅方面的知識,教師自己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者自己的心得。例如,從報刊、雜志或者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信息,然后組織大家討論、分析、選擇,制定最適合自己的筆記形式和方法,然[是提供寫作論文的網(wǎng)站,歡迎光臨dylw.net]后進行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夠說出自己筆記的形式與方法。
4 高中學生應用歷史課堂筆記的技巧
記筆記在學習中,尤其在新知識接受和復習中十分重要。記筆記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利用好筆記才是真正重要的。那么,如何記好筆記并加以充分運用呢?
第一,聽新課前,先預習老師將要講的內容,看看自己能 否理解和掌握老師要講的知識點,這樣在聽課時,就會將注意力集中在重點知識上去聽,并記下那些自己弄不明白的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聽課和記筆記。
第二,筆記應在聽課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記好,而不是只將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照抄下來,因為這不能稱之為筆記。篩選老師講到的要點或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內容時,用短句或一兩個詞迅速記住,這才是最重要的。換言之,筆記不應只局限于老師的板書。
第三,聽課后要及時回顧,課后或回家后要認真整理并補充一下歷史課堂筆記中不完整的部分,以便日后查看筆記時有一個完整的內容。
5 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課堂筆記對高中學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作為新時期的新力量,要對高中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所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歷史課堂筆記的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可行之處,但是也相應地面對著歷史科目的難題和挑戰(zhàn),我國未來高中歷史教學發(fā)展還需要學者進一步的探索,要針對高考的題型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顧慧麗.如何做好歷史課堂筆記[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1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故事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40089
中國、世界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故事作為歷史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合理巧妙地穿插運用歷史故事,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不小的作用。
一、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歷史博大精深,內容龐雜,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歷史嚴肅沉悶的課堂氣氛,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不濃。這就給日常的歷史教學帶來較大的困難,課堂的教學質量較差。學生的興趣不高,在課下更加難以投入更多的時間來豐富自己在歷史方面的文化知識。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質量不高
雖然不少學校實行了新課改,但是在高中學校里,灌輸式的魍辰萄б廊徽季葑胖韉嫉匚弧8咧欣史教學任務重、時間緊,許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質量,在課堂上對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課后消化,而事實上許多內容都沒有被學生真正理解,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一知半解地記下筆記應付考試。另外,由于歷史具有不可變更性,有些歷史知識需要學生記憶,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忽視了對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甚至是一套備課方案使用許多年,這就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
二、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許多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會“瘋狂”地追趕教學進度,往往在課堂開始就直奔主題開始向學生灌輸各種課本知識,而此時許多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到課堂上,這樣教學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實上課伊始教師可以采取講歷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漸漸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當中,如此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樣地,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難點,教師同樣可以運用歷史故事加以講解,將復雜的課本內容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歷史故事,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避免學生因為知識太難產生負面情緒,消極對待學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恰當引入歷史故事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學習更是如此。因為學習歷史事件通常都是了解其背景、經過和意義這三個部分,學生對此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穿插講歷史故事,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大多數(shù)的歷史故事都是十分具有可讀性的,這可以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主動去思考歷史問題。這就使原本沉悶的課堂有可能融入更多的思考討論的聲音,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學生在分析、比較和歸納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將抽象的史實轉變成具體的歷史故事,這樣更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歷史知識。
2.突出歷史教學的主題,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感悟
關鍵詞:歷史教學興趣
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問題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課題,也一直是中學歷史教師、中學歷史教學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進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處理好中學歷史教學兩個階段的銜接過渡,使學生的學習不產生“斷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正確認識歷史,做好學科理念方面的銜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進行有效活動的必要條件,是成功的源泉。中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些哲理性的語言都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歷史學習情境
歷史學習情境就是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根據(jù)所學的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具有歷史真實感的特定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想像,最終達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的能力。
2.通過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和聯(lián)系生活,把現(xiàn)實的“家事、國事、天下事”和相關的歷史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的活躍。例如:講到中國改革開放時,就可以結合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說明我們改革開放后所取得的成就。這種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使學生的心理處于不斷探索新知識的狀態(tài)之中。
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后,對歷史的學習就會有正確的認識,教師也要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不斷進行歷史學科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當今世界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與世界發(fā)展之趨勢。從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歷史學科對豐富學生的社會科學知識、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人格,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功能。
二、有效銜接,發(fā)展學生。
1.夯實基礎,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歷史教材比較注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的多視角、多層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高中歷史的內容更多、更深、更廣,是初中歷史知識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簡單的重復,因此在教學中,初中階段打牢基礎對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非常重要。初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把博大精深的歷史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歷史場景展現(xiàn)出來,加強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提高歷史學科能力。高中教師要熟悉初中歷史教材和課程標準,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由淺入深過渡到高中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擴大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斷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2.做好教學方式、方法的銜接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將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讓歷史教學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初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新的學習觀,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對歷史學習和自身發(fā)展的意義,鼓勵他們積極嘗試,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增強“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我能學”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并不斷提高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做好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
由于初中教材內容比較簡單,對知識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記憶的層面上,那種“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在初中歷史的學習中還是很有成效的。進入高中階段后,高中教材內容多、課時緊,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才能完成學習任務。而有的學生還以老一套的被動學習方法對待高中歷史學習,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時感到困難重重。因此在初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首先,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勤學好問、上課專心聽講、作好筆記、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和書寫規(guī)范工整等方面的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渡過這個銜接階段。其次,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特別是開卷考試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要教會學生怎樣將重點內容勾劃在教材上,怎樣構建歷史知識網(wǎng)絡,以及解題答題技巧等;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預習、聽課、做筆記;學會分析、歸納、推理、判斷;學會探究和質疑;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將學與問、學與練、學與思、學與用有機結合起來。
三、互相溝通,共同研討,做好初、高中教師的銜接。
在認真翻閱研究了初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歷史與社會》的基礎上,并與初中同行及學生了解具體情況,同時結合自己工作以來帶高一新生的感受,對初中學情進行力所能及的整理與分析,我認為初中生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其一,興趣多元,知識面相對較廣,個性活潑;其二,知識基礎薄弱,缺乏系統(tǒng)性,停留在感性初期。最為重要的是初中學生缺乏高中新教材預設的基礎知識;其三,學習能力較低,主動探求積極性不夠。歷史學科必備能力,諸如如歸納概括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基于鑒別、鑒賞之上的歷史評價能力,基于歷史理解之上的歷史學科閱讀能力,還有處于核心地位的歷史思維能力,初中極少要求。思維的深度、廣度和嚴謹度都很匱乏。從進入高中后的初期學習看,學生基本停留在翻書找答案的簡單學習階段;其四,學習習慣較差,“要、等、靠”思想明顯。由于體制原因,從學校到老師、學生對于歷史學科普遍不重視。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似乎與歷史學科“絕緣”,幾年下來便沒了預復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操作一般為“師說生抄結合劃道道”,學生看似跟著老師在轉,其實學習比較浮躁,對難一點的問題不愿深究,有畏難情緒。甚至每遇有考試難題便拋出“老師沒講”、“老師沒總結”、“老師沒讓記”等無數(shù)條“充分” 理由以釋然了事。
2.歷史學科初高中教學銜接的思路與對策
21 加快實現(xiàn)高中歷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是大前提
處于課程改革及實際教學的需要,新課程培訓和新課程標準學習仍在積極進行著,但事實上課堂教學“濤聲依舊”,“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裝舊酒”的想象仍然嚴重且明顯,新理念與教學實踐并未真正結合。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真正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轉變,才能較好地進行初高中的銜接和進一步開展高中歷史教學。
22 遵照課程特點,大膽打破教材編排,低起點處理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對事物特點的總結是為了研究該事務的本質特性,高中歷史學科上述特點是客觀的,是實際教學中無法回避的,因此遵照其特點,才能把握其規(guī)律。另外由于初中生知識儲備上的欠缺和高中新教材專題模式的編排,給實際教學帶來不少困難和問題,這就要求老師要對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對教學內容靈活處理,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只是一種重要資源,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有經驗教師應根據(jù)高中教學實踐及課程需要,可以對照高中必修教材的模塊和專題結構,對相應的初中教材內容進行了比對、整理,并找出銜接點。
23 注重學法引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第一,上好第一印象課,重塑歷史學科價值與地位,進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做好鋪墊。初中歷史課是以“社會”課或“歷史與社會”的角色出現(xiàn)的,歷史學科對初中生而言就是個很模糊概念。因此第一堂課,就是實實在在高中歷史印象課,有人稱其為“洗腦課”,通過第一課一是讓學生初步明確高中歷史學科的地位,改變其傳統(tǒng)觀念;二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歷史的要求和學好歷史的基本方法,為其接下來的歷史學習作好鋪墊。
第二,指導和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要的指導并要求學生做到預習在先,包括文字、圖片、表格,還配有知識連接和資料卡片,預習時都要關注。通過預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以備聽課時特 別關注;同樣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聽課,要求學生要做到眼、腦、手、口并用,既要認真聽課,注意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的,又是以怎樣的思路、方法、步驟來解決問題的,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又要及時作好筆記;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還包括,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根據(jù)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所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
第三,引導學生掌握一般歷史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對剛入高中的學生尤為重要,有助于其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事實表明,初中生喜歡也習慣了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高一新生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狀態(tài)非得待以時日,這就要求老師務必要及時引導。交給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角度及評價認知的大致理念,供其模糊的習慣并模糊的使用,即量的積累和初步嘗試。有了恰當適宜的方法,勢必將加快初中生適應高中學習,并可能會受益終身。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是能在心中形成一個時間軸,這樣學習起來的效率是最好的,這樣你就可以從一個事件和時間,立刻就能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事件和時間,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歷史選擇題題型及解答方法
最佳型選擇題
是單項選擇題中的基本題型,旨在考查對歷史知識理解掌握的準確性,考查辯證思維能力。特點是題肢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jù)的關系,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它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導”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是選擇題中難度最大的類型。
解題方法:先根據(jù)題干要求,確定好題目的邏輯思維關系,即論點與論據(jù)的關系。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住“最佳”標準,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運用優(yōu)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最佳答案。謹防以偏概全的錯誤,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因果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旨在考查綜合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通常將歷史現(xiàn)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據(jù)題干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淚的或結果等??疾榈慕嵌扔袃煞矫妫旱谝环N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于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同時注意區(qū)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顛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否定性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推理型選擇題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guī)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guī)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xiàn)象。
解題方法:解答這類題可采用推演法,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guī)律、邏輯關系等。因此,考生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xiàn)象,總結歷史規(guī)律并掌握運用。
排序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據(jù)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xiàn)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后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解題方法:巧解此類題可以獲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結合法,首先找出打頭的歷史事件的序號,找出備選項的代碼;再找出結束事件的序號,結合首尾序號,選擇備選項符合順序排列的那一個。若存在相同的備選項,則要比較他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
組合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于中列出三組或四組以上的歷史事物,并冠之以數(shù)字序號;然后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構成否定形式,可據(jù)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于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多項選擇題取消后,該類選擇題有增多的趨勢。
解題方法:解答時可采用選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選定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然后,依此順藤摸瓜,選出答案。列式法是將所有選項的委字列豎式,四個選項都有的可確定,其他排除,從而縮小思考范圍;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
比較型選擇題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xiàn)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xiàn)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解題方法:根據(jù)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材料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shù)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fā)現(xiàn)其背后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解題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選擇題一般分三步進行: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干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其在題干中多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則多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選項多是立足于對歷史概念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的把握。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主要從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方面進行把握,通過對歷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確地界定歷史概念。同時,在平時要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
圖畫型選擇題
圖片型選擇題主要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畫的圖片為主,形式多樣新穎,角度獨特,不僅提供了生動靈活的試題意境,使試卷出現(xiàn)了圖文并茂的效果,而且為考生答題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觀印象,綜合性地考查了多種能力。圖片型選擇題,既能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學生處理圖片資料的處理能力。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把圖片和題干進行仔細準確的“對照”。在仔細讀圖和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把兩者的有效信息相對照,聯(lián)系教材內容,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確結論,就一定能夠順利選出正確的答案。
學習歷史小技巧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于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2、要善于歸納。
歸納是指將眾多的或零散的歷史知識,按其同類進行梳理,可長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賴老師。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歸納的好,條理清晰,棄繁就簡,效果自然就不尋常。
3、聽課方法
“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
“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信息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
“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高中階段的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
歷史的審題方法第一步,審題型。高考歷史主觀題主要有敘述、分析、比較、論證、評價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歷史試題的不同類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
第二步,審范圍。所謂“范圍”,指的是高中歷史問題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時應涉及的論點、論據(jù)。換言之,就是要審清歷史試題中的具體要求,找到答題的廣度和深度,否則便容易跑題。
第三步,審重點。就是歷史的分析試題的設問指向。試題所問的方式、角度、側重點不同,回答的重點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