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支教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大賽宣傳導向存在嚴重偏頗。如“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yè)教育有技能大賽”,把技能大賽和高考相提并論。高考具有甄別的性質,職業(yè)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較,在目前條件下,它更應該是面向全體的普適性教育。技能大賽和高考相比,顯然不妥,違背了舉辦的初衷?!靶PEe辦大賽、學生個個參與、教師人人輔導”。事實上,中等職業(yè)教育設置的專業(yè)有321個,而全國技能大賽,中職組比賽項目是28項,高職組為31項,有的項目歸屬于同一個專業(yè),并未全覆蓋,怎能做到學生個個參與?有的職業(yè)學校面臨生存問題,嚴重缺乏辦學經費和專業(yè)設備,為節(jié)省經費,只好減少學生的實驗實訓,不少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教師并不具備比賽要求的相關能力,目前根本無法做到教師人人輔導。
(2)過分關注金牌的獲得,技能大賽的普惠性未能彰顯。職業(yè)學校的辦學經費本來有限,為了能在大賽上拿獎奪冠,有的學校動用巨資,購買專門用于比賽的設施設備和工具耗材,高薪聘請企業(yè)專業(yè)人員和專家指導,調動師資,為少數參賽學生輔導,損害的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利益。
(3)對參加比賽師生的選拔有失偏頗。由于參賽名額的限制,各個學校為了保證有限的精力和財力產生明顯效果和成績,采取“精英式”選拔,絕大多數學生與技能大賽無緣。
(4)普通高中的學科競賽成績已經不與升學錄取掛鉤了,但是技能大賽仍然與免試升學掛鉤。很多職業(yè)學校的參賽選手確定參賽后便長期脫離所在班級群體,脫離應學的專業(yè)課程和素質教育內容,以比賽機器的方式進入了全天候、全封閉的強化訓練,同時要求教師給予參賽學生的各門學科免修、免考、給高分,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嚴肅性,在師生中產生了較大的危害。
(5)技能大賽沒有成為學校教學的常態(tài)性工作。技能大賽制度原本要求技能大賽融入到學校教學過程中去,要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但隨著技能大賽的落幕,集訓也隨之結束。甚至有學生因為期望值過高,面對自身和學校的壓力,枯燥的訓練,淘汰賽的壓力,產生心理障礙,中途訓練遭淘汰后心理失衡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偏激行為和退學等情況。
(6)比賽項目缺乏科學性,不能體現專業(yè)核心技能和創(chuàng)造力。比賽項目的選擇和設計應向中等職業(yè)學校重點建設專業(yè)傾斜,應體現產業(yè)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緊貼生產實際和切合企業(yè)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技能大賽有的項目沒有專業(yè)特色,有的項目追求奢華,缺少技術含量,實際單獨應用很少。有的學校盡管在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但由于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相脫離,技能大賽的興奮并沒有帶來日常教學和課程設置的任何改變,從而違背技能大賽推動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初衷。
(7)比賽過程缺少監(jiān)管。有的比賽項目不公開評分標準,理論題沒有明確的參考范圍或出處(依據),甚至出現有爭議的題目和標準答案;有的比賽未開始,就內部提議金牌的歸屬;有的比賽項目被贊助商和專家綁架,有的比賽項目所用設備還會因方案調整而不斷變化,學校負擔很重,苦不堪言。評委名單基本處于公開狀態(tài),容易滋生腐敗現象。
二、職業(yè)教育技能大賽改進建議
(1)技能大賽應該引領職業(yè)學校立足實際搞競賽,大賽項目覆蓋本校所有專業(yè)。技能大賽應該校本化,基于本校全體學生,基于本校每個專業(yè)教師,基于本校實驗實訓設備設施,基于本校校內外實訓基地。
(2)適當降低比賽難度、增加精度,減少不確定性,增加能夠量化考核的指標,減少人為因素,客觀公正地反映選手的水平,真正選拔出優(yōu)秀選手。
(3)比賽工作應更加標準化、規(guī)范化,可以通過建立SOP的方式把各項工作條目化,并事先公布此SOP和相關工作進展;賽后總結公布更多的比賽細節(jié)?,F場直播或錄像轉播比賽、評分過程,體現公開、公正、透明。
【關鍵詞】高職體育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05
自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德智體美勞”均衡發(fā)展的教育觀念便開始深入人心,但由于我國曾經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的是所謂“主科”的教學,對于那些所謂的“副科”院校教職員持有的大都是偏見,認為這些副科當然其中就包括體育,對于學生高考沒有什么用。于是絕大部分的課程就被那些深受教師喜愛的語數外承包了,留給副科的教學時間少之又少,不僅如此,即使院校安排了副科課程,尤其是體育課,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經常被置換成上語數外等科目。這種對副科課程的偏見,在高職院校里也是普遍存在的,體育已淪落到了“爹不疼娘不愛”的尷尬境地。
一、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模糊。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有其自身的辦學特色,高職主要是為國家培養(yǎng)有技能的人才,它的教學有很強的職業(yè)導向,因此,高職院校里的課程設置和實施必須與崗位實現對接,也就是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必須和將來的就業(yè)崗位有直接的聯系,通過在高職院校學習可以獲得崗位所需的技術和能力。這種特殊的辦學模式就需要重新審視每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必須實現二者的對接,才能突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但是在現實教學中,這種審視工作并沒有得到實現,高職體育的教學目標盲目地向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目標看齊。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主要是以下幾點:1.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2.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獲得相應的體育技能和技術;3.發(fā)展學生的競技體育技能,為國家儲備后續(xù)體育人才。這種教學目標和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目標顯然是沒有差別的,而且沒有凸顯出高職體育以崗位作為導向進行教學的特色。
其次,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單一。高職體育的教學內容和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大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短跑、長跑、乒乓球、排球、籃球等,這些教學內容并沒有體現一些崗位對身體素質的特殊要求。比如,接待工作對整體體型的要求;銷售工作對下肢力量的要求等等,在教學方法上單一導致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高職體育的教學方法也是采用的大班授課形式,主要是以講解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然后是示范和練習。再加上院校并不是很注重體育教學,有時候體育課程會被置換成其他的主科,而高職生在第三年的時候面臨著找工作、實習等現實問題,體育課更是大大萎縮,很多學生都不愿意上體育課。
再次,高職體育評價方式單一。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由于其所受到的家庭因素、教育背景、遺傳因素等的不同,其智力、身體素質等都不相同,在體育表現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高職體育老師在評價學生時,總是采用武斷的終結性的評價方式,一棍子把有些學生“打死”,看不到這些學生在其他體育項目的表現,而且體育教師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技術,對于學生的情感、合作、適應、態(tài)度等方面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體育考試方面,也是學什么、練什么、考什么,有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甚至不需要考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現如今的這種考核和評價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偠灾?,高職體育教學評價單一、考試形式單一,不能科學地、全面地測出學生真實的體育水平。
最后,高職體育教學資源缺乏,在建設體育文化方面的意識比較薄弱。高職體育的教學資源缺乏主要表現在教材的選用上,高職體育的教材大都是院校自己編寫的,質量不高。而在體育教學中,對體育文化建設更是知之甚少,什么是體育?體育與健康的關系?這些問題基本上鮮有提及,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自然體育教學效果也不會多好。
二、解決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首先,制定與職業(yè)需求相一致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體育教學自然也要體現高職教學的特色,多多開展與職業(yè)要求相關的體育鍛煉,以滿足今后職業(yè)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在筆者看來,高職體育教學可以突出三點教學目標:1.學習體育技能,增強學生體質;2.使學生獲得幾項體育技能,提高體育測試水平;3.有針對性地開展與職業(yè)需求相關的體育鍛煉,以滿足職業(yè)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教師要針對不同崗位對身體素質的不同要求,來開展相應的體育訓練,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體質,又能使其適應以后職業(yè)的需求。
其次,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針對高職體育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體育老師應該盡自己所能豐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使學生對體育感興趣。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薄弱項目,制定相應的體育訓練項目,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蚴且粋€體育項目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解、去訓練,例如跑步可以分為長跑、短跑、接力跑、800米、1000米等。教學方法上更需要體育老師多下工夫、多琢磨,這需要體育老師更新教育理念,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體育老師還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有些老師在體育教學中往往出現把理論和實踐分開的現象,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
再次,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相結合。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在體育學習上也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每一項體育項目,這就需要教師看到學生的優(yōu)勢,多鼓勵他們,對于學生的表現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評價,不僅要關注他們對待體育態(tài)度、體育技能,還需要關注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等,根據學生多方面的表現做好期終評價。
【關鍵詞】 普通高中;美術教育;考核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33-0-01
一、美術在高中的地位分析
雖同為高中美術課程,在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的地位和功能有著很大的不同。對普通高中的普通學生來說,美術課程就是可有可無、形同虛設的“休息課”,學生把學校的教學任務和美術課應有的教育功能拋之腦后,將主要文化課的作業(yè)放到美術課上做,而與之對應的美術老師也全面響應學生的這種號召,自己輕松,學生樂意,何樂而不為。對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參加高考的藝考生而言,美術科目無疑占據了半邊江山。高考對美術生文化課成績的要求遠低于一般考生,所以,只要美術考生的專業(yè)課的成績能夠達到所報考學校的要求,就等于向大學門檻跨進了一大步。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學習動機,完全忽略了美術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美術課程建設應充分體現美術課程“陶冶審美情操,豐富生活情趣;傳承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調節(jié)心理狀況,促進身心健康;助益人生規(guī)劃,拓寬發(fā)展空間”的教育目的。縱觀兩種高中美術課程的學習現狀,不難看出,美術對高中生的作用并非是怡情養(yǎng)性、助益身心的德育之美。在高考的重壓下,美術課已經淪為為高考復習的利器,這種現象在職業(yè)高中更為嚴重。
二、職業(yè)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美術教育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
在義務教務階段,美術課程是作為鑒賞課,或者“副科”而存在的,大多數學校和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都停留在這一層面。到了高中,美術課的定位發(fā)生了改變,對參加高考的藝考生而言,美術科目無疑占據了半邊江山;而對普通考生來說,學術科目可有可無。美術教育的兩極化比較明顯,這與《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的美術教育具有“陶冶審美情操,豐富生活情趣;傳承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調節(jié)心理狀況,促進身心健康;助益人生規(guī)劃,拓寬發(fā)展空間”的教育宗旨是相違背的,同時也是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問題凸顯的一個體現。
(二)美術教師教學的動力不足
如上文所闡述的,高中美術教育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造成了普通考生和美術科目藝術生在對待美術課程上的兩極分化狀態(tài)。對參加普通類高考的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課業(yè)任務重,學習壓力大,大部分精力都分配給了語、數、外等主科,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美術課在大多數學校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遠遠居于語、數、外這三門課程的后面,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美術課的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對參加美術高考的藝考生而言,美術科目就是他們步入“象牙塔”的“殺手锏”,該門課程成績的優(yōu)劣直接關乎他們能否成功晉級到大學生的行列,以及所考大學的好壞。由于這些年來美術高考的范圍相對固化,主要是素描、水粉、速寫和設計等。相應的,高中為美術生特別開設的美術課程,本質上成了專門針對上述幾項美術高考科目配套進行的技能培訓,結果導致美術高考不涉及的能力或綜合素養(yǎng)等被排除在美術課程教學的范圍之外。如此一來,美術教育的靈魂和精髓喪失殆盡,美術教學完全淪落為職業(yè)高中一種低層次的技能教學。
(三)美術教學評價機制全面性欠佳
除了上述兩點,職業(yè)高中美術教育還存在著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教師評價機制和學生評價機制兩個方面。教師方面,很多學校沒有制定統(tǒng)一、全面、可行性強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只要美術老師能夠完成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學校長期奉行這樣的行為準則導致的直接結果是逐漸降低的老師教學的興趣,損害了整體學生的利益。學生方面,在倡導素質教育之前,學校單純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在素質教育時代到來之后,這種思想觀念依然留有殘余,根據一張作品是否符合高考的評分標準來給分,再憑一個分數判定學生的美術能力,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導致了設定標準的極端片面化。在高分取得的背后,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求異思維的損壞,和學生個人個性的泯滅。
三、針對高中美術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正確認識美術教育的功能,克服美術教育的功利化
美術是整個課程體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眼當前我國職業(yè)高中的美術教育工作,更多的體現的是一種以高分和高升學率決定的教育觀,在這一點上,學校的做法和學生的態(tài)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大家都在為怎么獲得考試的完美結果而焦頭爛額,統(tǒng)統(tǒng)將學生考取大學美術系視為高中美術教育的唯一目標。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美術教育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非同小可,辦學者和任課教師不能窄化對高中美術課程的定位,而是要以長遠的眼光重新審視美術對個人的終身影響,只有認識這一點,美術教育在職業(yè)高中才可能真正被重視,也只有這樣,才能走出“重眼前、重顯性價值,輕未來、輕隱性價值”的功利主義誤區(qū)。
(二) 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由一味追求高升學率導致出現的偏科現象,以及對美術、音樂、體育等科目的疏忽。在今后的教學中,首先急需要改變這一長期影響美術教育的思想,只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重視了,美術教師的地位提升了,家長和學生才可能從思想深處真正重視美術教育。再者,職業(yè)高中美術教學的內容不應該只局限在“考什么,就學什么”的狹隘范圍內,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充分體會到美術教育的多姿多彩,激發(fā)他們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愿景和動機。第三,國家教育部門應改革和完善美術高考的招錄模式。只有同時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技能和過硬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才能在未來的學習中變現出更多的潛力,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三)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普通高中在教師的評價機制上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的學期評定和年終評定直接與學生的分數掛鉤,這是最顯眼的變現。針對這一績效評定現狀,眾多高中需要在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相對統(tǒng)一和完善的考核制度。在對美術教師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把課前準備、授課過程、課后輔導等多方面的工作整體納入評審范圍;對表現突出、工作積極認真、為人正直的優(yōu)秀教師給予表彰獎勵,以此激發(fā)美術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和智慧。同時,在衡量學生的表現和優(yōu)劣上,教師同樣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作品制作過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始終堅持以正面肯定和積極鼓勵為主的方針,不要打壓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美術的快樂和價值。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隨著高中生的普及和高校的擴招,近幾年來中專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中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如學生素質、師資條件、教學方法等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以改進教學方法為主的一些建議。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營造一個能進行交際實踐的環(huán)境.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情感教育,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中專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的初級技術人員,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中專教育的作用逐漸弱化,中專畢業(yè)生在社會的地位日漸低微。反思中專英語教學在中專教育中的作用和狀況,筆者提出如下一些觀點,與各位同行商討。
1.1中專英語教學現狀
在中學,英語是主科,是通往大學的主要橋梁,老師壓力大,競爭性強。在大學,英語是必修課,學生要通過全國等級考試,否則,不能畢業(yè),學生拿不到文憑,且英語對擇業(yè)起著關鍵作用。而在中專,中專英語教學經歷了一段起起落落的路程。從1997年開始,中專教育逐漸重視英語,省高教廳要求各中專學校的學生參加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 試,雖說對中專生等級考試要求不高,但至少有一個目標,學生有動力,教師有壓力。然而從2002年開始,中專生的等級考試逐漸不了了之,英語課再次淪為考查科(少數專業(yè)除外).課時也逐步減少,教師普遍積極性不高,無競爭意識。
1.2學生素質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高中生的普及和高校的擴招,中專教育面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專學校的生源嚴重不足,各中專學校為了招生競爭非常歷害,因而對進校生的要求越來越低??傊瑢W生的素質普遍較差,尤其是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因此大部分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有些干脆放棄。有些學生想學但缺乏競爭和學習氛圍.學習效果不明顯,也就慢慢心灰意冷。
1.3師資條件的問題
較長一段時期以來,從事中專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校還相當薄弱,近幾年來,師資狀況逐年有所好轉.但還是有相當部分的教師業(yè)務水平適應不了新形勢的要求,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大部分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聽力和口語。
1.4教學方法的問題
(1)師生角色轉換不到位,教師“一言堂”狀況仍然存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未得到確立。(2)課堂教學情景性不夠.信息量小。特別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沒有得到均衡發(fā)展(3)教學形式單調,方法簡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4)缺乏情感教育和后進生轉化工作。
2提高中專英語教學質量的建議
2.1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業(yè)務素質
師資是教學的三大要素之一,師資隊伍建設又是學校軟件建設的主要項目,因此.要使用好新教材,緊跟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就必需緊緊抓住師資隊伍建設這一項目不放,各校領導需充分認識到抓教師業(yè)務水平提高的重要性.為教師的業(yè)務進修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時間和經費等問題上要大開綠燈,特別是在目前教育經費較緊張的情況下,更需要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舍得在這方面下本錢。未達學歷要求的教師要積極進?。喅鲎詫W計劃.堅持業(yè)務進修。尤其要努力提高聽力、口語表達能力,做到基本上能用英語上課,不斷適應新教材的需要。
2.2改進教學方法
2.2.1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人的主體性,主體性是素質的根本規(guī)定,學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思維主體。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性學科,英語是學生自己練會的.而不是教師講會的。所以,國家教委文件指出“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體”。新的《英語課程標準》還提出了“體驗學習”也就是說學習英語是靠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去內化。由此可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是構建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該遵守的最根本的一條原則,是教育的生命線,是靈魂。沒有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也就沒有成功的英語教學。
2.2.2加強課堂情景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活化教材,將教材內容活化于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具體來說是要將文字活化為話語,使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相結合,把教學活化為交際,使語言技能轉化為交際能力。例如,在教材會話(Making aPhone Call>時,應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通過表演把打、接電話的模式和習慣用語教給學生,學生便可以在交際表演的過程中學會這些形式。在教材會話(Shopping>8~,筆者帶了一些實物到課堂上,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會話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照本宣科,你念我跟,從文字到文字,就難以體現語言的功能,就無法將語言技能發(fā)展成為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另外,在學習課文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采用講故事、復述、提問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
2.2.3運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
英語教學應充分運用傳統(tǒng)和現代媒體技術手段,把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乃至多媒體計算機等引進課堂,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以上電教媒體的運用上,投影依然是目前應用的十分廣泛的電教媒體之一,被譽為電化教學的“常規(guī)武器”。投影片的設計,應著眼于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以啟動學生的觀察力與記憶能力為契機,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依據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按照注意規(guī)律來精心設計制作,要運用恰當的藝術形式,做到靈活生動,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色彩鮮明。
針對英語教學實際,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投影片。如:情景連環(huán)片、序列布局片、正誤判斷片、對照比較片、對話操練片、課文復述片、閱讀理解片等。如中專英語教材《英語》上冊第九單元的Reading《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這篇課文介紹了不同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于是筆者設計了對照比較片,使學生印象深刻;《英語》上冊第2單元的Reading《The CleverestSon》,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于是筆者設計了情景連環(huán)片,呈現三個兒子是如何完成它們的老父親所交待的事情。人物設計逼真、色彩鮮明,圖文并茂。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2.4加強情感教育,促進后進生轉變
【關鍵詞】管理學基礎;實踐教學;體系重構
《管理學基礎》課程是管理類專業(yè)基礎課程,無論是對學生綜合管理能力的提升還是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及導入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過去的教學中長期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情況,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就業(yè)能力,并積極響應教高16號文件要求,有關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展開。目前《管理學基礎》課程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在教學內容中實踐化,如增加模擬企業(yè)經營、企業(yè)經營管理沙盤實訓;②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化,如情景模擬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模塊教學法;③課程考核評價實踐化,如增加平時成績比重、增加過程性評價。
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與實踐動手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使用中卻存在較多誤區(q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盲目拔高了課程地位、實踐教學內容雜亂無序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專業(yè)或課程建設需要,諸多院校大幅拔高了《管理學基礎》課程地位,打著所謂與崗位或職場對接、提升學生能力的旗號,盲目將大量后續(xù)課程教學內容或嚴重超出當前學生學習理解能力的內容強行加入,忽略了《管理學基礎》的課程特點與課時安排,使得課程實踐內容看似豐滿實則雞肋。大量專業(yè)而非課程實踐內容諸如大型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編寫、企業(yè)參觀訪問、專家專題講座等都難以落實,這些專業(yè)性實踐項目都不是《管理學基礎》一門基礎課程所能承受或應該承受的。
為了使實踐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很多院校將企業(yè)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實訓和模擬企業(yè)經營實訓直接歸為課程實訓。以知識性、趣味、對抗性著稱的沙盤模擬實訓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模擬企業(yè)經營決策的過程中,體驗得失、總結成敗,從而對企業(yè)的運作有一個感性認識,學生綜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沙盤實訓與《管理學基礎》可以相互印證、補充,卻不能成為本課程的附庸。模擬企業(yè)經營實訓課程目的是認識企業(yè),了解企業(yè)組織架構、崗位職責、業(yè)務流程,培養(yǎng)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職業(yè)素質和用信息化手段進行企業(yè)管理的能力,更是要學生在有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之后才能開設的課程。至于企業(yè)的頂崗實習通常需要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因此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或大三實習期間,毫無疑問頂崗實習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必須的實踐項目,但是同樣很難將其歸為《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這些混亂而脫離實際教學的設計必然影響到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課程實踐教學需要進一步條理化、系統(tǒng)化,確保實踐教學內容與課程本身密切相關,能夠切實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評價機制滯后
1.常用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
繼續(xù)補充一大批鮮活且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實用性案例來錘煉學生的管理能力。此外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及合作意識的小組討論教學方法,也出現了僅有少數學生踴躍參加,其他學生要么冷漠旁觀要么漠不關心,所為現代化的管理沙龍、網上沖浪等更是名存實亡。
2.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成為嚴重短板。
當前實踐教學重教學輕評價,甚至出現了教學過程已經實現了實踐化,到了評價時卻采用極為落后的筆試方式,采用如名詞、判斷、選擇、簡答等題型,單純考查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滯后的評價機制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導向作用,反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迷茫。另外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機制缺少對授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評價,完全由教師本人自行安排課程時間內容,對實踐教學目標、形式、課時比例等缺乏必要規(guī)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實踐教學體系重構
(一)明確課程地位、慎選實踐教學內容
在實踐內容選擇上,需要根據學生的年級、結合其所學專業(yè),建立模塊化任務清單。例如有關管理概念及管理意識的形成,可以加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的荒人島游戲及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力的卡片流水線作業(yè),使學生將游戲轉化為管理認知、體驗上升為經驗、經驗提煉為理論,真正在課堂上做到“玩中做、做中學”。再如在計劃與決策能力培養(yǎng)方面,則安排日常生活計劃(如國慶假期出游計劃)制定及玩具模擬公司業(yè)務決策,使學生切身參與計劃制定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同時通過模擬公司業(yè)務(如產品類型、價格、目標顧客、營銷策略等)的決策,更加真實地體驗定量及定性決策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將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和改善學生的組織與溝通、競爭與創(chuàng)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課程時間內容時,需要考慮實施可能性及與前后課程的銜接,既要充分利用學校實習及實訓資源,又要避免內容過度交叉重疊。
(二)完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1.學生評價機制
在有關學生的課程評價方面,一定要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管理能力培養(yǎng)。(1)傳統(tǒng)的筆試評價方法對學生純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不可或缺,但是對能力的評價就顯得差強人意,而新型的面試、管理游戲、調查分析報告、管理情景模擬等評價方式,更大限度突破了原有教學模式的桎梏,可以更全面考查學生對理論的掌握和應用狀況,同時對學生學習課程進行了正確引導并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2)單純的結果評價很多時候難以對學生付出的努力、參與的熱情、管理軟能力的提高做出公平、正確的衡量,在這種情況下,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將期中+期末考試轉化為系列化的模塊任務清單,根據授課進度不斷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管理、提煉理論、強化意識、提升能力。(3)過去由教師一錘定音的評價方法簡單易行,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委員會綜合評價機制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教師評價的存在的公平性問題,同時也增加了一個學生交流平臺,在爭論中,不同觀點得以碰撞從而閃現出新的智慧火花,另外也對學生解決社會管理問題(尤其是利益紛爭)進行了模擬,使學生學習到如何在激烈競爭中適當妥協以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
2.教師評價機制
在教學中對教師實踐教學評價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師教學教案評級機制及“三位一體”聽評課機制。為進一步改善實踐教學效果需要課程實踐教學教案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例如對實踐教學目標、內容、課時、授課環(huán)境、道具安排、展示形式等定期檢查,通過明確規(guī)定要求每年教學用案例、游戲、管理情景等更新率達到20%,以保證實踐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為獲得有關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的最新資訊,可建立由學院督導教師、系部專業(yè)教師和學生構成的聽評課制度,由他們站在不同角度對實踐教學內容、形式、組織方式、教學效果給出相應評價,并進一步提出不足及改進建議,為課程實踐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做出貢獻。
(三)建立實踐教學發(fā)展機制
1.建立課程實踐教學研討小組,定期組織授課教師開展主題式討論,針對實踐教學內容、實用案例、管理情境、教學方法等深入探討。
2.建立實踐教學資源庫,將實踐教學資源系統(tǒng)化、條理化,并結合學生特點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不斷更新、完善。
3.與校內實踐平臺有效對接,雖然不能用沙盤實訓及模擬企業(yè)實訓代替課程實踐教學,但是若能夠與本課程合理匹配,對學生管理意識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校內實訓資源。
4.充分借助校企合作機制,可以改善和提升教師本身的管理水平,并可以對課程實踐教學設計優(yōu)化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增強授課教師與企業(yè)間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正是由于過去的《管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或華而不實或流于形式或難于與時俱進,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學習效果受到了相應影響,因此,筆者希望通過自己在《管理基礎》實踐教學方面的些微淺見,可以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及教學效果改善做出一些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呂娜.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yǎng)方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