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非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引言
2007年爆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是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其本質表現(xiàn)為資產價格破滅引發(fā)的金融機構的信用危機。雖然美聯(lián)儲的連續(xù)降息措施以及美聯(lián)儲與歐洲央行的聯(lián)合注資逐漸緩解了金融市場上的流動性短缺,但這種信用危機已經從金融市場傳導到實體經濟,引發(fā)了全球經濟的衰退。
隨著金融危機的擴散,雷曼兄弟等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倒閉,各國央行開始發(fā)現(xiàn)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工具無法阻止信貸市場總需求的遞減。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央行反應的速度和范圍都是前所未料的,他們開始采取大量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來穩(wěn)定金融市場,阻止實體經濟更嚴重和更長期的緊縮。這些貨幣政策有些以前采用過,有些沒有,主要旨在隨著危機的深化,擴大市場流動性的規(guī)模和范圍。
二、美國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分析
自金融危機不斷惡化和加深后,除了常規(guī)的短期利率工具的使用,主要央行還采取了一些比常用工具更有風險的措施。美國在危機初期,美聯(lián)儲采取了如降低貼現(xiàn)率和聯(lián)邦基金利率、用公開市場操作買賣證券等常規(guī)貨幣政策;但到了危機不斷惡化以后,美聯(lián)儲把利率降為接近零時效果仍然不大,美國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常規(guī)貨幣政策無法滿足宏觀調控的需要。因此,美聯(lián)儲采取了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和一些金融創(chuàng)新措施來遏制危機的蔓延,并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本文從以下方面分析這些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
1、長期保持低利率
金融危機開始后,一些央行積極地降低政策目標利率到零利率界限附近,但是有些央行的政策立場不一致。當美聯(lián)儲在2007年開始下降聯(lián)邦基金利率時,其他央行基于防通脹考慮繼續(xù)維持或增加利率。然而到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后,其他央行才開始大幅降低政策目標利率,由早期通脹關注變?yōu)閾木o縮,大部分央行把其政策利率降為零點附近。
美聯(lián)儲給投資者的擔保短期利率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而且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這樣市場對即使短期利率設定為零,但貨幣政策未來發(fā)展有不確定性的擔心就會減弱,穩(wěn)定了市場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長期利率會下降,復蘇開始后貨幣刺激不應該立即收回,應該保持通脹的持續(xù)下降,阻止實際利率的上升,以此來使需求激增,刺激經濟。因此,可以在政策不確定性很高時鼓勵長期投資。而且長期保持低利率通常是需要條件的,因為一旦通脹抬頭、經濟開始恢復,央行有必要提高利率,因此當一般當條件被滿足的時候,低利率政策才會改變。
2、提供金融機構流動性
預期的低利率減少了銀行的資金成本,也減少了投資者的借貸成本,刺激了經濟活動。貨幣市場在危機開始初期失去了功能,加重了央行的債務。市場參與者面對未預料的不確定性也開始考慮風險問題,流動性需求減少,很多銀行開始貯存流動性,市場交易量削減。這樣盡管政策利率降低了,但是貨幣市場的混亂仍然破壞了利率傳導渠道。在這種環(huán)境下,央行采用措施加強了金融流動性供給。他們的初始反應是大量增加市場流動性規(guī)模,緊接著是擴大流動性操作范圍和大量放松提供流動性的條件給銀行,包括修改已有的工具和引入新的機制、延長貸款操作的到期日、擴大回購操作的抵押品清單等來應對市場高質量抵押品的缺失。這些流動性供給操作可分為以下方面。
(1)擴大合格抵押品清單。央行提供流動性通常需要符合安全信用質量的抵押品以免自己遭受損失。而當金融危機擴張,市場參與者對資產的需求加大,合格的抵押品缺失逐漸成為增加流動性供給的障礙。特別當針對傳統(tǒng)抵押品清單的貨幣政策操作有限時,央行需要擴大合格抵押品清單。這樣間接支持了部分信貸市場,因為抵押品范圍的擴大增加了市場的部分流動性。
(2)擴大央行操作對象清單。貨幣市場的混亂造成的流動性不能在銀行間均衡分配。特別是道德信任的缺失使一些銀行不愿意與貨幣當局交易,也不會從其他銀行借錢。央行操作對象的擴大有必要直接囊括大量銀行,這樣央行不用傳統(tǒng)意義上依賴于少量核心金融機構的貨幣政策操作。
(3)取消流動性供給限制。正常情況下央行只提供有限數(shù)量的流動性給貨幣市場,以使市場利率接近于政策目標利率,銀行間流動性分配都由貨幣市場自身調節(jié)。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央行判斷貨幣市場不能保證在銀行系統(tǒng)內進行平穩(wěn)的流動性分配,總流動性開始不能滿足預防性流動性需求的額外增加。這種情況下,央行開始放松流動性可得性的限制。
(4)國際間流動性互相合作。相對于顯著的美元流動性短缺的現(xiàn)象,貨幣流通互換協(xié)議是與其他國家央行簽訂,允許非美國央行直接提供美元流動性給其國內銀行的操作。美聯(lián)儲與很多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xié)議,主要是為緩解全球短期美元資金市場的流動性壓力。通過這一機制美聯(lián)儲應充分發(fā)揮全球短期美元資金市場最后貸款人的職能,向參與貨幣互換的國家的央行提供短期美元資金。
(5)引入新的創(chuàng)新機制。對存款機構的信貸流入到國內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的限制,一些央行放松進入最后貸款人機制的條件。美聯(lián)儲引入定期拍賣工具(TAF)使用匿名拍賣系統(tǒng)貸資金給存款性金融機構,如果存款性金融機構在定期拍賣工具剩余期內達到了一級信貸方案要求的財務良好,都可向美聯(lián)儲投標,投標利率最高的機構可得到資金。引入資產支持商業(yè)票據(jù)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AMLF)提供無追索權的貸款給存款機構和銀行,支持他們去購買高質量的資產支持的商業(yè)票據(jù)。引入定期貼現(xiàn)工具(TDWP)向財務良好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提供貸款,并延長貸款期限從隔夜或幾周到最長30天,此后因為部分金融機構流動性緊缺又延長到90天。
3、直接干預金融市場
除了貨幣市場以外,金融市場也被危機嚴重影響,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都出現(xiàn)低交易量的現(xiàn)象,市場缺少流動性。上述的一些措施(如擴大抵押品清單等)通過銀行間接影響了更多的市場,然而一些重要的市場仍然沒有恢復,央行主要是更明確地支持直接干預金融市場,如直接的資產購買。
央行直接干預的目標是增強市場積極性,增加流動性,提高債券價格,減少其收益率。美聯(lián)儲借款給金融資產的購買者,這樣的效果相當于直接購買,因此資產貶值,風險被轉嫁至央行和財政部,其他央行也開始決定直接購買私人部門資產。金融市場的干預包含央行對金融市場部分的直接支持,支持放松支持流動性的貿易條件,鼓勵市場對商業(yè)票據(jù)、公司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的購買。也就是說,央行可提供信貸給金融機構或其他投資者,支持他們購買私人部門的證券。
美聯(lián)儲引入證券信貸工具(TALF)支持對消費者和商業(yè)提供信貸的主要渠道,美聯(lián)儲提供三年或者五年無追索權的貸款給合格資產支持證券持有者,合格的資產支持證券包括學校、汽車、信用卡、小型企業(yè)貸款等支持的證券。
4、直接購買長期政府債券
美聯(lián)儲在2009年3月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買入總額為3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其后的幾天美聯(lián)儲再次宣布將購買30年期國債。美聯(lián)儲購買的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證券,相當于美國2007年GDP的2.1%。上述舉措均表明,美聯(lián)儲試圖通過購買長期國債以降低長期國債收益率,降低貸款成本和商業(yè)信貸的可得性,并帶動各類消費和商業(yè)貸款利率走低,從而較快地控制通貨緊縮。
為了減少長期的私人貸款利率,這種措施一般在短期政策利率很低而且政策利率保持在零利率的承諾不能奏效的情況下采用。因為長期國債被當作很多私人部門資產的定價基準,央行企圖使私人發(fā)行的證券和貸款利率隨著政府債券收益率的下降而下降。另外,銀行也會利用國債收益增加新的信貸。換句話說,即使當準備金沒有利率或者低利率時,銀行也會選擇把這些額外的資金保留在他們央行的準備金賬戶里,因為他們察覺在一個不確定的經濟和金融背景下貸款收益機會有限,需要獲得一些流動資金。私人部門資產份額變化操作導致價格變化,央行增加長期政府債券的直接購買,減少其收益率,刺激經濟,正常傳導機制被破壞,直接借款給市場參與者,這樣刻意減少信貸市場的傳導,改進私人信貸市場功能。
三、結論
美國為應對金融危機提出定量寬松貨幣政策,使用了大量與以往不同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購買政府債券以減少債券收益率,鼓勵投資者投資風險大點的資產,這些主要是為了減少長期資金成本,增加銀行存款。美聯(lián)儲也建立新的機制去支持商業(yè)票據(jù)市場,用直接購買票據(jù)或通過貨幣市場資金互換以及TALF等機制開始加強流動性,激活私人部門的投資,而且突破傳統(tǒng)思維,直接提供給貸款者或者投資者信貸,設立專門的信貸資金支持貸款。本文通過分析,把這些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概括為:降低利率并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直至經濟開始平穩(wěn)復蘇,提供給金融機構流動性或者直接給市場投資者提供流動性,最后還進行直接的政府債券的購買。這些政策都為今后的金融危機的應對和貨幣政策工具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借鑒意義,也為經濟復蘇后貨幣政策的退出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和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Kotaro Ishi,Mark Stone,and Etienne B.Yehoue. Unconventional Central Bank Measures for Emerging Economies[A].IMF, working paper, October,2009.
[2] Makoto Minegishi and Boris Cournede.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 to the Crisis and Exit Strategies[A]. working paper, September,2010.
[3] Peter J.Morgan.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J]. The Journal of the Korean Economy, April,2010,vol 11.
【關鍵詞】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量化寬松利率;改革
2008年9月15日,伴著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一夜之間宣布倒閉,由房地產泡沫引發(fā)的美國次債危機瞬間在全球金融市場爆炸一般地迅速擴散蔓延,這次危機在很短的時間里演變成了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發(fā)生后,失業(yè)率居高不下、股市不景氣以及各個銀行相繼倒閉困擾著美國,為了化解這場危機,復蘇經濟,美聯(lián)儲最先采用了常規(guī)貨幣政策來調節(jié)經濟形式??墒请S后的金融市場依舊繼續(xù)惡化沒有好轉,信貸狀況趨于緊縮,2008年美聯(lián)儲7次下調再貼現(xiàn)率,可是常規(guī)貨幣政策并沒能幫助美國經濟帶來明顯好轉。于是美聯(lián)儲于2009年和2011年連續(xù)啟動了兩輪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即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且隨后購入了近1.7萬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以及抵押貸款用來支撐證券、拉動國民投資、刺激經濟回穩(wěn)??梢娒绹恢辈捎脤捤傻呢泿耪邅硗炀冉鹑谖C下的經濟衰退。之后,全球各國政府紛紛采取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措施應對金融危機。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依然處于動蕩之中,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大多數(shù)研究成果都是以國外為例子多,然而對于我們國內的經濟情況研究并不清晰深刻,從而致使國外經驗的直接套用,卻沒能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所以我國必須做到為我所用,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中國貨幣政策一直以來都是非常規(guī)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主要是量化寬松,理論上這會造成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墒侵袊€沒有達到實施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所應該具備的經濟條件。量化寬松屬于貨幣政策的一種,是通過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從而增加基礎貨幣的供給,也可視為“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出指定數(shù)額的流通貨幣,也可以生動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其操作方法是:中央銀行用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買入證券,從而增加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數(shù)量,達到為銀行體系注入流通性的目的。從改革開放開始到現(xiàn)在,中國一直還處于改革轉型時期,中國距離達到實施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所必須具備的所有的外在經濟條件還有很大差距,故我國必須還要進行無數(shù)的金融行業(yè)的改革,需要改進糾正銀行業(yè)內的不良狀況,還需要以一些非常規(guī)的方式來更進一步地開拓發(fā)展資本市場,從這也可以知道,我國的貨幣政策與其他的國家相比,一直是非傳統(tǒng)的。
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社會主義經濟超級大國自然而然擁有著跟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特殊國情,如果某一個理論做不到和中國國情相很好的結合,那么這結論注定會失敗。貨幣政策實踐的道理也是一樣。面對這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我國的貨幣政策需要有自己國家的特點,而不是一味地借鑒國外經驗。兼收并蓄,總結經驗,以我為主,我國應找到自身的特點,并且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大致包含了三個方面:低利率承諾、數(shù)量寬松、信貸寬松。
可以看出國內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自2008年以來一直程下降的趨勢,雷曼事件發(fā)生之后不久,央行就立馬宣布:從2008年9月16日開始,把一年期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必須直降0.27個百分點。另外,依據(jù)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作出相應的調整。在10月8日前后,全球的幾大央行同時發(fā)起了一波降息的。因為那時中國金融全球化的加深,我國自然無法避免的在10月份連降3次存貸款基準利率。2008年11月至12月,中國政府開始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調節(jié)經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利率調整后,一年期定存款利率由原來的4.14%直降1.89個百分點,從而降至2.25%,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更是從原先的7.47%直降2.16個百分點到了5.31%,五年期以下(含五年)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隨之降至3.33%。這利率下調的幅度之大,堪稱前所未有。美國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至今還未退潮而去,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情況惡化得讓人擔憂,而我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在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挽救經濟衰退的同時必然會引起美元的大幅貶值,從而也會致使中國的財產大幅縮水,而我國的跟隨美國而采取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會因為國內民眾消費的熱情不高,導致通貨膨脹嚴重加劇,最后使我國內部經濟的失衡。
到了2010年下半年,眼看著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我國人民銀行的加息措施到了迫在眉睫的時點,非加不可。從2010年10月20日為起點,直到2011年7月7日,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我國人民銀行先后進行了五次加息,將存貸款利率一共提高了1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率、低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新增就業(yè)是央行歷年來強調的貨幣政策調控主要的四個指標。中國在這個時點上,貨幣政策最主要目標:解決通脹可能更重要。畢竟傳統(tǒng)時期的央行,低通脹的目標一直是央行多目標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至此,人民銀行當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好好穩(wěn)定物價,中國已經走上了加息的道路,然而由于對未來的通脹預期越來越嚴重,利息調整的道路剛剛開始而已還遠遠沒到盡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我國的貨幣政策里面應運而生,國家要求應該做到根據(jù)經濟形勢的變化審時度勢一招我國現(xiàn)在的經濟形勢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至今,我國利率水平不再一味的下調了,而是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浮動,根據(jù)央行最新的指示,我國需要加快步伐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善和改革,并且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逐漸完善金融調控機制。更加需要強調的是我國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的機制,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使市場利率體系更加的完備完善,使我國的利率調整不再被迫追隨國際的步伐,我們要找到適合我們中國自己的貨幣政策道路。與此同時,建立并健全中央銀行對利率進行調控的框架,必不可少的措施還包括強化價格型調控和傳導機制。進而推動并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增強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使得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得以大大提升,從而把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均衡,合理的正常水平上,加快速度開拓全新的外匯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如上表)從2014年11月22日開始將對下調金融機構的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下調金融機構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4個百分點,直至5.6%;將一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須往下降0.25個百分點,直至2.75%,并且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結合起來,把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浮動區(qū)間上限從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上升至1.2倍;其他剩下的各檔次貸款以及存款基準利率同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看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拉開大幕,這代表著,商業(yè)銀行在我國央行規(guī)定的同期的限檔次基準利率之上的浮動范圍增大了。這一次調整進一步增加了商業(yè)銀行對于風險定價和銀行利率調節(jié)的自主性,而對那些信用風險相對較高的金融機構來說,可以提高其的資產準備金率。我國中國人民銀行一步一步地把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下浮動的區(qū)間擴大的方式比曾經那種致使單純調節(jié)基準利率的措施更為有效果更為可取。在全球經濟體都在施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危機的時候,我國貨幣政策從2008年開始到2014年經歷了穩(wěn)健從緊的調控到適度寬松政策再到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
雖然中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讓中國的經濟在國際金融動蕩的形式里面受益也面臨了無數(shù)的挑戰(zhàn),而且,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中國的經濟還是需要在政府的適度調控下向前探索。所以,我們應該將改革寓于調控之中,將深化改革和貨幣政策調控有效結合起來,使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對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金融深化,我國須進一步改良調控模式,形成正確效率的傳導機制,與此同時相應地增大供給從而達到改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運行效率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蕓.金融危機背景下非常規(guī)性貨幣政策的實施與退出,2010(12).
[2]白貽民.危機背景下貨幣政策效果分析.河北大學,2011(6).
[3]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4年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國人民銀行,2014.
這些表述引起了市場對于貨幣政策近期走勢的種種猜測。其中一方側重對堅持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解讀,另一方則認為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會放松。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是否會全面降準。穩(wěn)健派認為定向降準實質上排除了全面降準的可能性,而寬松派認為定向降準的下一步是全面降準。
從字面上推導貨幣政策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2011年以來中國已連續(xù)四年宣布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盡管這期間經歷了加息和降息、存準率的上調和下調、信貸增速的加速和減速。同樣,預調微調這個字眼在最近幾年頻頻使用,即使在2012年中,央行同時宣布降息降準,信貸增速大大加快的情況下,2012年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仍然沿用了預調微調的字眼。
更有效的判斷是觀測央行最近的一些舉動。如果從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框架看,央行目前仍然堅持相對偏緊的貨幣政策。最主要的指標有兩項,一項是基準利率維持不動,另一項是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速從去年中20%以上一直下滑到目前16%以下。
但是最近在一些其他領域,央行明確發(fā)出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松的信號。
一是人民幣匯率的調整。自2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已經貶值3%以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1月較一年前升值近6%,到了5月較一年前貶值5%。
二是銀行間市場利率和國債收益率的下滑。5月,七天回購利率基本穩(wěn)定在3.25%左右,三月期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SHIBOR)從5.5%跌至5%以下,而一年期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大約下跌了20個基點和25個基點。雖然基準利率未變,但是上述市場利率的下滑無疑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借貸成本。
三是頻繁地使用一些非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工具。如對縣域農村商業(yè)銀行和合作銀行下調存準率,運用再貸款對棚戶區(qū)改造提供資金支持,運用常備借貸便利等提供流動性。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銀行間市場可能重現(xiàn)去年下半年的突發(fā)流動性壓力。
在目前的微調中,央行為什么不愿用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多地運用一些非常規(guī)的政策工具?
這一做法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當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不完善。通過傳統(tǒng)的政策工具,央行可以控制信貸總量,但是無法有效控制貸款流向。一旦總量放開,資金更多流向對利率不敏感的一些領域,如房地產、地方政府、產能過剩行業(yè)。通過“微調”和定向的手段,可以將穩(wěn)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
央行的這一苦衷可以理解,但目前的做法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首先,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大大降低。這既體現(xiàn)在貨幣當局一成不變地使用“審慎貨幣政策”這類模糊不清的政策語言,也體現(xiàn)在央行最近對非常規(guī)政策工具的使用。與傳統(tǒng)工具不同的是,央行通常并不公布(或滯后公布)非常規(guī)政策工具的使用,如再貸款、常備借貸便利、動態(tài)差別存款準備金或對單個銀行的流動性支持。這會造成市場解讀方面的困惑和分歧,影響貨幣政策效果。
其次,過多采用定向的政策工具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與十八屆三中全會宣布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目標相悖。沒有理由認為央行和監(jiān)管當局會比市場更好地了解投資機會和風險點。改革的關鍵是要推進微觀領域的市場化建設,如完善金融機構的風險定價機制、建立市場違約機制、建立地方政府財政硬約束和推進國企改革。如果央行長期運用定向措施干預金融機構的貸款投向,而忽視各類金融機構的各自優(yōu)勢和劣勢(比如一刀切地要求銀行增加“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yè)貸款), 可能在未來會形成新的風險點。
投資和出口增速下降,是導致經濟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都出現(xiàn)增速下降現(xiàn)象:
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945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實際增長12.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1~9月,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土地購置面積158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降幅擴大1.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916億元,下降27.5%,降幅擴大2.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17869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102365億元人民幣,下降1.8%;進口76334億元人民幣,下降15.1%。進出口相抵,順差26031億元人民幣。
政府可能怎么做?
經濟增長率破7,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就要硬著陸,這實際是經濟調整的真實反映。但為了確保中期增長穩(wěn)定,也為了完成當年經濟目標,政府有可能會在近期加大刺激力度。在此背景下,大家都在猜,政府會怎么做?
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
降準和降息是傳統(tǒng)貨幣政策工具。降準是中性的,實際是起到對沖外匯占款減少的作用;降息可以直接降低融資成本,有利于企業(yè)減負。
另外,如有需要,央行可以采用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即使用中國式QE,包括加快信貸資產證券化,然后央行直接購買證券等。
通過以上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可改變市場價格預期,刺激居民消費和企業(yè)融資,從而達到刺激經濟作用。
財政貨幣化
包括繼續(xù)減稅、提出增發(fā)國債議案、推動PPP等。政府最順手的工具可能是使用政策性銀行來增加政府投資,即通過央行向政策性銀行發(fā)放抵押支持貸款PSL。由此一來,既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也為保險資金提供穩(wěn)定收益的投資標的。
刺激消費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的增長無疑會對經濟有很強的拉動作用。除了社保體系亟待調整外,將境外消費引導到境內消費,政府還可以通過大幅降低關稅的辦法來實現(xiàn)引導消費目的,比如利用自貿區(qū)平臺,在自貿區(qū)內設置免稅商店,鼓勵居民到自貿區(qū)購買進口產品。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日本政府宣布實行“無限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迫使日本央行采取開放式購債,且不設定資產購買計劃的終止時間。安倍政府認為通過大規(guī)模印鈔,推動日元貶值,降低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可以擴大對外出口。
截至目前,安倍晉三推出的政策似乎初見成效。非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引導了市場對日元的貶值預期,誘導海外投資者調整投機方向,日元再度發(fā)揮套利貨幣的作用。自去年10月底以來,日元匯率貶值約20%,日經股指平均漲幅達到38%,日經指數(shù)達到08年雷曼兄弟破產以前的水平。毫無疑問,安倍向萎靡的日本經濟打上一劑強心針,下一階段他將會致力于提高工人工資水平。
安倍晉三推出的這一系列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日元貶值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日本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意味著日元外匯市場供過于求,投資者會將一部分日元需求轉向人民幣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需求,這將會引發(fā)人民幣對日元的升值預期。若中國貨幣當局沒有在外匯市場干預阻止人民幣升值,那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將會出現(xiàn)升值,出口競爭力將會下降,外需出現(xiàn)疲弱,降低總需求。針對中日的雙邊貿易而言,日本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對象,但近年來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例在逐步下降,截至2012年僅為7.5%,目前是第五大貿易伙伴。
其次,通過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當日本央行大量購買長期國債,導致其收益率下降之后,私人投資者(養(yǎng)老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會將資金從日本國債市場抽離,投向收益率較高的風險資產,這其中的一部分資金將會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刺激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提高中國進口商品價格,最終傳導至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形成輸入型通貨膨脹。當通脹率上升,若中國靈活調整利率水平,保持實際利率穩(wěn)定,則國內投資需求也會相應平穩(wěn)。然而,由于當局受制于全球低利率環(huán)境,名義利率水平的調整非常有限,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通脹率的波動區(qū)間達到-0.8%至6.43%,名義利率僅在1.49%至3.81%區(qū)間,大多數(shù)時候實際利率均為負。日本推行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有可能再度拉低中國實際利率,刺激國內投資需求上升,影響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節(jié)奏。
最后,日元貶值引發(fā)貨幣戰(zhàn)的風險。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政府當局使用匯率政策的限度,如果日本政府將日元貶值促進出口作為日本經濟重振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支柱,那么其主要貿易伙伴將會以競爭性貶值作為回應。日元貶值,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東亞的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等經濟體,因為它們在出口結構上與日本相似,是全球貿易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手。但是這些經濟體近期并沒有在外匯市場上做出迅速反應,這是因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日元作為避險貨幣出現(xiàn)了過度升值,目前貶值水平實際上只是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然而,若日元在短時間內繼續(xù)出現(xiàn)大幅貶值,則可能會使東亞國家可貿易部門出現(xiàn)大量逆差,迫使這些國家的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從而引發(fā)貨幣戰(zhàn)爭。屆時,中國也將難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