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法務會計論文

法務會計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法務會計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法務會計論文

法務會計論文范文第1篇

法務會計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各類經濟合同、憑證、賬簿和各類統計資料。除此之外研究的對象還包括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各類存貨和企業(yè)的固定資產這些通常作為物證出現。在法務會計現實應用的各個領域之中法務會計在國有企業(yè)管理中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損失計量。

國有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也避免不了會碰到這樣或者那樣的賠償案件例如意外傷害保險賠償、工傷醫(yī)療賠償、或者各種侵權類賠償等等。企業(yè)在案件中可能扮演著賠償方或者被賠償方的角色法律賠償的根據是由損失數量的多少來決定的法務會計可以利用會計專業(yè)知識提供令案件當事人雙方都能接受的賠償金額。之訴訟支持。法務會計在國企訴訟案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法務會計還可以為法官查清案件真?zhèn)翁峁┯辛Φ淖C據。法務會計還可以總結國有企業(yè)在管理制度上面的不足使管理層便于糾干討失。

2.訴訟替代。

國有企業(yè)通過法律途徑訴訟的費用一般都很高因此企業(yè)一般都選擇比較低廉的成本來實現民事調解和仲裁團。法務會計人員能使訴訟各方充分認清自身在案件中所處的地位尋求更理性的利益訴求方式減少被動的盲目的訴訟請求帶來的更大損失。

3.內部舞弊審查。

法務會計在國有企業(yè)內部舞弊案審查中一樣起著重要的作用。法務會計強調證據的準確性和證明力通過科學的合理的方式讓當事人心服口服。舞弊案在國有企業(yè)中不是日常性的案件處理不好會起到很大的負面影響,無論對單位還是個人都要謹慎從事才行。

4.合規(guī)性審核。

與管理和財務會計不同法務會計關注的方向不是法律而是側重會計資料的合規(guī)性需要提供具有很強證明力的材料才行從而歸避法律給企業(yè)造成的風險確保國企經濟利益的實現。

二、法務會計在國企應用過程中注意的事項

法務會計在我國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都不完善,尚處于初級階段,國有企業(yè)在運用法務會計保障單位自身利益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合理選擇方式。

由于法務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河以借鑒的經驗不多所以不同的企業(yè)要根據自身的類型選擇自己的方式。小企業(yè)可以與中介機構合作,中型企業(yè)可以考慮從財務部門臨時抽調員工來完成。大型的國有企業(yè)則需要成立專門的法務會計部來解決和處理相關事務。由于相關事務的高度專業(yè)性法務會計部需要配備專業(yè)的律師來協調問題和解決問題。

2.建立完善的企業(yè)法規(guī)。

法務會計可以通過審查會計資料來幫助企業(yè)應對訴訟法律事務池可以幫助企業(yè)找到日常會計資料中不合規(guī)的會計風險漏洞幫助企業(yè)完善會計制度,防范法律風險使國有企業(yè)會計行為始終運行在正確的法律軌道上。

3加強人才建設。

法務會計是一個涉及諸多領域的學科應對的事務往往沒有參照的標的對這方面的人才要求特別高。既要求具備會計和法律的綜合知識又要求具有有效的靈活的調查能力還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yè)修養(yǎng)。所以必須重視法務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為國有企業(yè)內部法務和外部法務運用打下扎實的根基。

三、結論

法務會計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物權法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會計準則

我國物權法以財產權利與義務為內容,秉承物權法定的原則,規(guī)定了所有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其中,權利人占有、使用、收益、處分自己的動產、不動產的權利,稱為所有權。權利人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權利,稱為用益物權。企業(yè)向銀行借款,用自己的不動產、動產或者有價證券擔保,銀行占有、處分屬于該企業(yè)的不動產、動產或者有價證券的權利,稱為擔保物權。

會計學上的資產、負債來源于法律上的有關概念?,F代會計雖然已經將“資產”與“負債”的內涵外延都進行了拓展,但是權利與義務仍然是其主要內容。這些法定物權種類的確立,以及動產和不動產物權取得和變動規(guī)則的發(fā)展,直接決定了企業(yè)資產與負債的內容與形式,進而必將影響會計核算。筆者分別從所有權、用益物權以及擔保物權入手,進一步研究物權法對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影響。

企業(yè)法人所有權為貫徹會計主體理論提供制度保障

會計主體理論是會計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出發(fā)點,是會計學的基本假設之一。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即指企業(y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企業(yè)本身發(fā)生的各項經濟業(yè)務,應獨立于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企業(yè)所有者及經營者自身與企業(yè)本身無關的經濟活動。

會計主體與法學上的法人概念雖然并不完全重合,但是會計主體問題的核心,是如何正確劃定主體權利和義務的邊界。傳統會計主體理論奉行的是投資者本位理論,雖然也承認企業(yè)在會計上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但是卻認定企業(yè)的全部財產歸投資者所有。這樣就使企業(yè)成為了投資者的傀儡,毫無財產的自主處分權,形成了企業(yè)自主經營的桎梏。事實上,國家對其出資設立的企業(yè)所享有的權益的性質一直以來也都是制約國企改革進程的關鍵問題之一。隨著現代企業(yè)組織形態(tài)的發(fā)展與經濟生活的變革,財務會計開始強調企業(yè)的主體觀念,認為在財產權的分配上,投資者一旦將其財產投入公司,就應該喪失了對其財產的所有權,轉而擁有的是股東權利。而企業(yè)在取得了投資者投入財產的所有權后,依法對該財產行使權利、承擔義務。但是對于這一會計認識的進步一直未有充分的法律支持。對于企業(yè)法人所有權的會計研究,在我國物權法頒布之前,就有學者在積極討論。為了正確界定投資者與企業(yè)之間的權利義務,我國于2005年10月修正的公司法第3條規(guī)定:公司是企業(yè)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第4條則規(guī)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物權法則是在公司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為這種新的企業(yè)會計主體觀念提供了法理支持。其第39條明確規(guī)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明確揭示出了所有權的四項積極權能,即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從本質上看,所有權是所有人對于物產全面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也就是說,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的動產與不動產,一旦經過投資投入企業(yè),原所有人即喪失所有權,就不能夠再繼續(xù)對原屬于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轉而行使的是股東權或出資人權利。企業(yè)法人依法成為其所有權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物權法的這一規(guī)定更加具體和明確地確立了企業(yè)法人所有權,為貫徹會計主體理論提供了制度保障,為正確區(qū)分會計主體的邊界提供了法理基礎,有利于杜絕股東以各種非法方式干涉公司經營管理和侵占公司財產。如果沒有物權法的這一規(guī)定,企業(yè)將無法清楚地核算其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以及收入、費用和利潤。用益物權的會計核算處理

用益物權是指以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價值為內容的物權。用益物權的客體為他人之物,其中的他人,原則上為對物享有所有權的人,也可以是對物享有用益物權的人;他人之物,主要為不動產和不動產權利,也包括自然資源,但不能是動產。用益物權的內容,為對物使用價值的支配,可以具體化為占有、使用、收益權能。物權法規(guī)定的用益物權主要有地役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漁業(yè)權等。

國際會計準則根據用益物權的種種特性,將用益物權排除在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以外予以單獨規(guī)范,但我國會計準則卻未能將大部分用益物權從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會計標準(包括企業(yè)會計制度及會計準則)中排除,這樣就造成原來實務中只能生搬硬套會計標準中的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規(guī)定核算用益物權,帶來了用益物權會計核算的失真。因此,也有學者提出為了規(guī)范用益物權會計,在會計標準的制訂方式上與國際慣例接軌,應對用益物權進行單獨規(guī)范。

對于上述各種用益物權,隨著物權法的實施以及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具體規(guī)定,在會計上我們應該根據其權利的內容和特點,進行適當的確認和計量,不可簡單地歸類。如路橋收費權、公路經營權是依托在公路實物資產上的無形資產,是指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對已建成通車公路設施允許收取車輛通行費的收費權和由交通部門投資建成的公路沿線規(guī)定區(qū)域內服務設施的經營權。其作為無形資產還是固定資產一直以來在實務界與學術界都存在著爭論,但是隨著2006年《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一些新規(guī)定出臺,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路橋收費權和公路經營權作為無形資產在初始計量、攤銷與后續(xù)支出上的技術障礙,從理論上就可以把它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最值得注意的是,物權法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現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將《土地管理法》確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發(fā)展成了“建設用地使用權”。我國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除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核算外,符合無形資產定義,應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國際會計準則一直認為土地是一種標準的不動產。然而隨著物權法的實施,我國物權法所規(guī)范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已經完全符合國際會計準則對于“不動產”定義。從會計角度分析研究,建設用地使用權作為具備自物權特性的高級用益物權,具備了權利人能夠擁有或者控制、權利客體有形、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期間等三大特點,在學理上,其實是可以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這實際上消除了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有利于準則趨同。

擔保物權對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影響

我國物權法中的擔保物權就是指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下,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yōu)先受償的權利。物權法新創(chuàng)立了動產浮動抵押與應收賬款質押制度。從這兩個新制度分析,動產抵押擔保即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yè)、個體工商戶、農業(yè)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yōu)先受償。從會計學上看,動產浮動抵押屬于或有事項,應該按照或有事項的會計準則進行相關確認與計量。而物權法明確將應收賬款列入可抵押資產的范圍,這也是我國擔保融資制度的突破性改革,將大大惠及中小企業(yè)、農民和銀行,有力促進中國商業(yè)信用和銀行信用的發(fā)展。應收賬款雖然是會計學上的概念,但在這賦予了法律的內涵,由物權法加以規(guī)范,其概念中就包括了“公路、橋梁等收費權”,第一次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包括公路、橋梁、電網等收費權在內的應收賬款可以質押??梢钥吹狡鋬群c外延范圍更加寬泛。根據會計準則,應收賬款質押,從擁有應收賬款的企業(yè)角度來看,不符合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此外,擔保物權的共同特點是對資產的權利進行限制,這一限制具有特定的會計含義。當資產的權利受到限制時,從會計角度出發(fā),其確認和計量也將會受到影響。資產的權利限制,首先應當按照或有事項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考慮擔保物權人行使擔保物權的可能性以及其金額能否可靠計量,分別進行確認和計量。如果擔保物權人很可能行使權利,并且由于其行權企業(yè)的損失是可以合理估計的,則應確認為一項負債。如果擔保物權人僅是有可能行使擔保物權或雖然很可能行使權利,但其行權企業(yè)的損失無法合理估計,企業(yè)就不用確認負債,但是要進行相關披露,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參考文獻:

法務會計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法務會計;社會認知;人才培養(yǎng)

一、法務會計的基本范疇

法務會計活動在西方起源較早,表現為會計人員作為專家證人在訴訟活動中提供支持。隨著金融業(yè),特別是證券行業(yè)的發(fā)展,相關的經濟犯罪活動變得更加專業(yè)與隱蔽,為打擊遏制相關違法經濟活動,舞弊審計制度逐漸發(fā)展起來,并最終發(fā)展為法務會計。目前,普遍接受的定義是1998年畢馬威"舞弊與法務會計"全球化研討會上的定義:"通過財務技能的運用以及對未決策問題的調查方法,將證據規(guī)則與此相結合的一種會計學科。"[1]國內對法務會計的研究相對較晚,目前較為認可的觀點是"法務會計是特定主體運用會計知識、財務知識、審計技術與調查技術,針對經濟糾紛中的法律問題,提出自己的專家意見作為法律鑒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證的一門新興職業(yè)或專業(yè)領域。"[1]在法務會計出現之前,國內還有司法會計的概念,筆者認為這兩個概念具有同意內涵,不過是不同法系的表述不同,法務會計的基本概念是特定主體運用專業(yè)會計知識為相關訴訟活動提供證據支持或者咨詢意見的活動。

法務會計作為一項新興的制度,具有學科的復合性及人才的復合性的特點,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法務會計業(yè)務,實質上就是處理民事、刑事方面與法律事項有關的會計信息問題,并提供專業(yè)的會計鑒定與服務。[2]

二、我國法務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與繁榮,與之相伴的經濟糾紛及財務詐騙等問題也急劇增加,法務會計作為處理復雜的經濟糾紛、保障和支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體制,其重要性愈加明顯。目前,法務會計已經在我國有了實務應用,在復雜經濟案件查處、訴訟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相對發(fā)達國家成熟的理論體系及規(guī)范的實務操作,我國的法務會計還顯得不成熟,具體而言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法務會計理論建設體系薄弱

具有邏輯嚴密與規(guī)范的理論體系是一個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實務操作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我國當前法務會計理論研究進行時間短,還沒有形成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對于法務會計的內涵、特點、功能及一些實務的應用制度,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與我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相伴,我國的法務會計理論研究與實務起步較晚,研究人員不多,研究時間不長,學術研究及實踐操作的沉淀較少。其次,本土的研究成果較少,沒有較為權威的專著與論文,研究成果多為對國外研究情況的翻譯與介紹,沒有與本土資源相契合的理論,對我國的實踐指導性較差。第三,法務會計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還不夠,一般只涉及法務會計領域的概念性問題,對于其內部機理、制度設計等問題設計較少,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科體系。

2、法務會計專業(yè)人才亟待培養(yǎng)

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往往按照單一專業(yè)的設置,高校培養(yǎng)的會計人員、審計人員、法律等人才,往往局限于本專業(yè)知識,在單一專業(yè)知識方面較強,而對于專業(yè)外的知識則不了解。但司法實踐需要既懂得會計與審計知識,能夠對案件的技術問題進行處理,知道弄虛作假的內容,同時又懂得法律知識,知道如何結合具體的實務情況來進行規(guī)范,并對違法違規(guī)情況進行責任追究的復合人才。

3、法務會計法律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法務會計實踐有效進行的基礎和保障,而高質量的法務會計服務也取決于法務會計制度的完善程度。然而,目前我國法務會計相關的法律制度還不完備,法務會計的法律依據較為零散,未在會計法律或訴訟法律中加以規(guī)范,相關的法務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及民事賠償制度也未明確,同時尚沒有完整的法務會計咨詢制度、法務會計人員資格認證制度、法務會計具體操作規(guī)范等一系列法規(guī)制度。因而,為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與繁榮,我國必須加快法務會計的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

4、法務會計社會認知度不足

一項制度的發(fā)展與實施離不開公眾的認同、參與與支持,法務會計也是這樣。雖然法務會計涉及到了許多經濟制度,對于查處經濟違法案件、挽回投資者損失、修復經濟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所要求的專業(yè)性,在全社會范圍內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需要根據它的發(fā)展狀況以及社會的需求狀況來加強宣傳及反饋。在我國,法務會計是舶來品,首先由專業(yè)學者進行學術翻譯與研究,并在實務中引入了部分可行的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也需要相應的制度接軌,在同一規(guī)則下有效運行。在這個發(fā)展過程,必須依靠全社會范圍的大力宣傳,才能使先進的理論方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和最快的應用。目前,我國的宣傳力度和效果還不理想,與國外的發(fā)展速度還相差很遠,對新理論的引進、吸收及應用較為緩慢,這也將嚴重影響法務會計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則與法務會計的教育相關,當從學校出來的新生力量進入到實踐中,必然帶動更多的人認知與參與到這一制度中。

三、我國法務會計制度的完善

1、加快我國法務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

制度建設,理論先行。法務會計制度的設計,需要在實踐中檢驗,也需要通過實踐系統化為理論知識,并對實踐加以指導。由于我國法務會計實踐相對滯后,關于法務會計的理論也不豐富,法務會計制度體系有機銜接不足,法務會計主體不明確且其功能定位模糊。筆者認為,應對法務會計制度的目標、基本原則、功能、程序和其銜接關系分析清楚。法務會計目標,作為法務會計理論的出發(fā)點,對法務會計理論起著指引和統領作用,法務會計理論都是建立在它基礎之上的。法務會計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法務會計工作促進企業(yè)會計工作的規(guī)范運行,為司法機關及相關監(jiān)管單位提供專業(yè)技術支持。同時,法務會計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在理論研究的過程中,應注重加強會計理論與法學理論的聯系,解決復雜的法律語言與會計語言之間的差別與問題,并廣泛借鑒成熟經營和結合我國實際,及早建立起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包括法務會計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工作程序與方法、執(zhí)業(yè)規(guī)范與職業(yè)道德等內容的法務會計理論體系。

2、加強法務會計人員培養(yǎng)和管理

作為一門新型的復合型交叉學科,法務會計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主渠道,我國應加強高等教育對法務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同時應借鑒國外法務會計的培養(yǎng)模式。如美國注冊舞弊審核師協會規(guī)定:法務會計人員應最低具有學士學位,同時需要有兩年相關的舞弊審核經驗,此外還需通過計算機考試,以便應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應相應提高我國法務會計人員的學歷要求,同時在培養(yǎng)過程中通過加強法律和會計知識的交叉教育,可以通過碩士階段的交叉學習來實現人才培養(yǎng),即設立法務會計專業(yè)碩士,本科學習法律專業(yè)的研究生加強會計教育,本科學習會計專業(yè)的研究生加強法律教育。同時,設立法務會計博士專業(yè),加強理論研究。

3、加強立法工作,為法務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提供堅實法律基礎

法務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需要有法律法規(guī)作為依據與基礎,否則相應的法務會計工作將不具有制度基礎。應對會計法與訴訟法加以修訂,從法律層面明確法務會計的相關主體、職權和手段。并以會計法和訴訟法為基礎,配套頒布相應的法務會計準則和部門規(guī)章,使法務會計制度更加規(guī)范和具有操作性。

4、擴大宣傳,使法務會計制度獲得更廣泛的公眾支持

由于我國對法務會計制度的社會認知度較低,公眾對法務會計較為陌生。應加強法務會計制度的宣傳,向公眾普及法務會計知識,讓大家了解不規(guī)范的會計處理帶來的法律后果,從而讓廣大會計從業(yè)人員能夠自覺遵守會計制度。另一方面,加強法務會計宣傳,也能讓公眾了解法務會計制度的重要性,能夠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法務會計的研究與學習中來,為法務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若山,等.論國際法務會計的需求與供給[J].會計研究,2000,(11).

法務會計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自行研發(fā)費用;資本化;研發(fā)損失準備

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準則”)的規(guī)定:企業(yè)內部研究開發(fā)項目的支出,應當區(qū)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fā)階段支出,其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其開發(fā)階段的支出需同時滿足準則規(guī)定的五個條件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而不論準則還是指南對研究項目開發(fā)成功且跨年度時,年末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及在報表中如何披露,以及研究項目開發(fā)失敗時,已經資本化的費用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等問題都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200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會計》(以下簡稱“注會教材”)中僅介紹了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研發(fā)成功時的會計處理。鑒于此,本文擬就研發(fā)支出的會計處理進行探索。

一、研發(fā)支出的賬務處理

由于企業(yè)研究開發(fā)耗費時間較長且開發(fā)成功與否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在具體進行賬務處理時,需要區(qū)分研發(fā)費用在開發(fā)成功時與不成功時的不同情況,同時還需分別考慮跨年度與不跨年度的不同情況。

(一)開發(fā)成功時的會計處理

1.不跨年度的會計處理

按照新無形資產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研發(fā)支出的賬務處理為:企業(yè)發(fā)生的研發(fā)支出,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筆者現結合“注會教材”自創(chuàng)無形資產的舉例進行案例分析。

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經董事會批準研發(fā)某項新產品專利技術,該公司董事會認為,研究項目具有可靠的技術和財務等資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發(fā)成功將降低該公司的生產成本。該公司在研究開發(fā)工程中發(fā)生材料費5000萬元、人工工資1000萬元以及其他費用4000萬元,總計10000萬元,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為60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專利技術已經達到了預定用途。

教材中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1)發(fā)生研發(fā)支出:

借: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40000000

—資本化支出60000000

貸:原材料50000000

應付職工薪酬10000000

銀行存款40000000

(2)2007年12月31日,該專利技術已經達到預定用途:

借:管理費用40000000

無形資產60000000

貸: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40000000

—資本化支出60000000

本題中符合準則規(guī)定資本化條件的為60000000元,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為40000000元,所以按照規(guī)定,發(fā)生研發(fā)支出時,計入“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金額為60000000元,計入“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的金額為40000000元。題目所述項目年末達到預定使用狀態(tài),所以年末應該按照“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額轉入“無形資產”科目。

2.跨年度的會計處理

“研發(fā)支出”科目核算內容說明中有關該科目年末的處理為:期(月)末,應將本科目歸集的費用化支出金額轉入“管理費用”科目,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費用化支出)。本科目年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正在進行無形資產研究開發(fā)項目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

例2:假設例1的研究項目2008年5月才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2008年以后沒有新追加研發(fā)費用,那么2007年12月31日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如何在會計報表中披露信息?在準則、指南及注會教材中都沒有說明,筆者認為應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年末“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額仍然應轉入“管理費用”科目,結轉后“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額為零,而由于12月31日該研究項目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則“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額應保留在本賬戶中,需要做的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40000000

貸: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40000000

2007年12月31日“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應為60000000。年末“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如有余額,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出來,但是資產負債表中卻沒有“研發(fā)支出”這個項目,此時該如何填報?

筆者注意到資產負債表中雖然沒有“研發(fā)支出”這個項目,但是新增加一個與“研發(fā)支出”比較類似的“開發(fā)支出”項目。至于“開發(fā)支出”項目反映什么內容,筆者沒有發(fā)現其他相關資料可以幫助說明該問題,只有在《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實務指南(集團類公司)》會計報表部分對“開發(fā)支出”項目反映的內容以表格的方式做了如下的表述: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筆者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關系:“開發(fā)支出”項目的期末余額=年初余額+本期發(fā)生額-計入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資產負債表中“開發(fā)支出”項目反映內容為本期“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中尚未開發(fā)成功的無形資產的余額。所以,“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期末余額6000萬元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fā)支出”項目中反映。

(二)開發(fā)失敗時的會計處理

1.不跨年度的會計處理

會計準則規(guī)定,開發(fā)階段的支出滿足相關條件,才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那么不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就應該計入當期損益。開發(fā)失敗即不符合確認無形資產的條件。

例3:假設例1的研究項目在2007年12月31日開發(fā)失敗,那么2007年12月31日的會計處理為:

借:管理費用100000000

貸:研發(fā)支出—費用化支出40000000

—資本化支出60000000

2.跨年度的會計處理

例4:假設例2中的研究項目于2008年5月確定研發(fā)失敗,那么2007年12月31日如何進行會計處理以及如何進行披露?2008年5月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關于2007年12月31日如何進行會計處理以及披露問題,由于2007年12月31日沒有研發(fā)失敗的跡象,所以其處理方法與例2完全相同。不同之處在于5月的會計處理。

在5月份確定研發(fā)失敗時,則不符合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條件。應將”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余額直接轉入當期損益。即:

借:管理費用60000000

貸: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60000000

二、建議增設“研發(fā)損失準備”估計開發(fā)失敗可能發(fā)生的損失

在例3和例4中,由于開發(fā)失敗,需要直接轉入當期損益的金額分別為100000000元和60000000元,由于研發(fā)費用數目巨大,直接轉入當期損益會對當年的利潤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可能使企業(yè)轉盈為虧,這樣的處理方法不符合謹慎性原則。

為了解決研發(fā)失敗后一次性數額巨大的研發(fā)費用轉入當期“管理費用”對企業(yè)損益帶來的影響,筆者建議增設一個類似于“壞賬準備”的備抵賬戶“研發(fā)損失準備”,其與“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相對應,期末以技術分析其失敗的可能性有多大來決定各期應該提取和實際提取的“研發(fā)損失準備”。企業(yè)每期期末應該計提的研發(fā)損失準備=總的投資額×(1-期望成功率),而每期實際計提研發(fā)損失準備應為當期應該計提的減去其賬戶的貸方余額(或加上借方余額)。當期計提研發(fā)損失準備時候,會計處理為: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研發(fā)損失準備”。待研發(fā)成功時,借記“無形資產”,“研發(fā)損失準備”;貸記“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管理費用”。如果研發(fā)失敗,會計處理為:借記“管理費用”和“研發(fā)損失準備”;貸記:“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最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0-41.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135-139.

法務會計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會計學科;會計學術研究;會計教育;會計

一級學科;學術評價按照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2012年)》,屬于會計學科的本科專業(yè)至少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三個專業(yè),歸屬于工商管理專業(yè)類。其中,會計學專業(yè)設置最早,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部分高校就設置了會計學本科專業(yè),其后不久,少數高校還一度招收了會計學專業(yè)的研究生;財務管理和審計學專業(yè)可以說是從原會計學專業(yè)中衍生、獨立出來的新專業(yè)。財務管理專業(yè)于1998年進入教育部本科專業(yè)目錄,審計學專業(yè)則于1998年作為試點專業(yè)進入該目錄,到2012年才正式進入該目錄。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2011年)》中,會計學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之下的一個二級學科;盡管財務管理學和審計學在該目錄中尚不是獨立的二級學科(專業(yè)),但許多高校已經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自行設置了財務管理學(有的高校命名為“財務學”)二級學科(專業(yè)),并招收普通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審計學也可以獨立設置為二級學科,但目前尚不多見)。此外,在該目錄中,會計和審計研究生均被設置為專業(yè)碩士學位。會計學術研究、會計學科和會計教育三者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關系。會計學術研究和會計學科的設置直接服務于會計教育;會計學術研究的成果、水平、質量、風氣、活躍程度,以及會計學科設置的合理性,也會直接影響到會計教育的水平。反過來說,由于會計教育中的教師和學生是會計學術研究的主體,所以提高會計教育的質量理應成為會計學術研究最主要的動力;會計學科設置也會成為會計學術研究的制約因素。會計教育的規(guī)模、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以及會計學術研究的水準,都是會計學科設置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文重點從我國當前會計學術研究的導向以及會計學科設置的角度,論述了會計學科面臨的發(fā)展瓶頸,以及對會計教育造成的不良影響。

一、會計學術研究的不良導向及其危害

(一)會計學術研究的不良導向

近年來,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所從事的會計學術研究形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將會計研究劃分為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兩種類型,而且基本上將實證研究等同于會計學術研究,同時對會計實證研究的理解和實際操作往往又非常狹隘。當前會計實證研究的基本做法是:利用一些公開的文獻數據,參考一些英美國家的外文期刊,運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工具,通過相關分析或回歸分析來檢驗事先提出的假設。但是這些假設的理論依據及演繹推理過程常常十分薄弱,而且工具運用得并不嫻熟。也就是說,時下流行的會計實證研究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模式,從形式上看具有數理化、數量化、模型化、科學化、多學科交叉性等明顯特征,比較符合目前高等學校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積極推進高校國際化的潮流。在這種背景下,具有前述特征的會計實證研究幾乎變成了會計學術研究的代名詞。而除這類會計實證研究以外的會計研究類型往往被籠統地稱為規(guī)范研究。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的分類一度在經濟學中非常流行。20世紀50年代,經濟學界興起經濟解釋思潮,試圖將經濟學改造成像物理學一樣的實證科學,其研究類型當然首先是采用研究“是什么”及“為什么”的實證研究;“應該是什么”及“如何做”的研究被稱為規(guī)范研究,并因其不符合經濟學所追求的實證科學目標要求而受到排斥。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會計學界追隨經濟學的這種發(fā)展趨勢,將這一分類應用于會計學,并將實證研究作為正宗研究類型和研究方法,規(guī)范研究也受到相當程度的排斥和抑制。事實上,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的分類并不符合會計學作為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社會科學的學科特征,因為作為一門工程性質的社會科學,規(guī)范研究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研究類型。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會計學界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升高校國際化的進程中受到了美英會計實證研究模式的深刻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將會計實證研究搞得更加模式化、更加極端了。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會計學博士生及學術型研究生所做的研究幾乎都是實證研究,這些論文往往局限于資本市場等比較狹窄的領域,對于政府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化等不太適合實證研究的專題則很少涉及。高校為了使得博士生和學術型研究生盡快掌握會計實證研究的技巧和方法,不但成倍增加“計量”課程、削減會計類課程,而且舉辦的校內外會計學術講座也幾乎都是“實證”風格的。學術型研究生對于大量來自于會計理論及實踐的會計問題視而不見,因為其難以寫成實證研究樣式的論文而不再感興趣,或者由于知識結構所限只能去寫實證研究類論文。在這種氛圍之下,會計實證研究的課題設計也更容易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師對于寫非實證研究類的會計論文沒有積極性,因為寫了也難以在被認可的雜志上發(fā)表。

(二)會計學術研究不良導向的危害

不可否認,開展一定程度的嚴謹的實證研究對于會計學科的發(fā)展是有益的,它有利于會計學與經濟學等解釋性學科的交叉聯系,從而開拓會計研究的新視野。但是,盲目推崇會計實證研究,不理性地任意拔高實證研究的地位、作用和意義,甚至將其視為會計學術研究的“正宗”或全部,則是很有害的。首先,盡管會計實證研究也進行一定程度的經驗研究,但由于受其總體研究目的所限,更由于其形成的模式化狀態(tài),此類研究往往缺乏通過運用調查研究、案例研究、試驗研究等多種手段對會計實踐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從而無法滿足解決會計實踐問題、健全會計(包括管理會計和審計)制度及發(fā)展會計理論的需要。其次,由于受到研究目的及定量研究方法的限制,會計實證研究熱衷聚焦于資本市場等比較狹窄的領域,對會計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如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管理會計、會計史及會計思想史、法務會計、國民經濟核算等)缺乏應有的關注。再次,會計理論通常表現為用于指導、評價會計實踐及其結果的建設性理論,在會計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會計準則、制度、方案、對策,通常表現為定性假設而非定量假設,而這種理論和假設往往難以納入以定量研究為特征的實證研究模式。因此,該類研究通常表現為與會計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相脫節(jié)。最后,由于社會科學概念操作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更由于會計研究工作者自身統計技術以及嚴謹性的欠缺,大量會計實證研究的研究假設缺乏比較成功的操作化過程(如對有關概念未經嚴格的定義、武斷地以某一單一指標代表內涵豐富的抽象概念、相同概念或指標采用不可比的計量方法等)。因此,會計實證研究往往在經驗層面上就缺乏可比性,也難以取得共識,而且相當多的此類研究中的研究假設缺乏明確的理論檢驗對象,其理論意義也就變得含糊不清。

二、會計學科未能實現有效整合且學科設置層次有待提升

(一)會計學科未能實現有效整合

會計學術研究之所以走上與自身的學科性質并不相匹配、進行會計理論與實踐比較脫節(jié)的會計實證研究的道路,與會計學科未能實現有效整合且受到強勢學科的擠壓有密切的關系。自盧卡∙帕喬利于1494年發(fā)表《簿記論》起,會計學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20世紀50年代,會計學正式分化為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兩大分支。眾多的會計分支學科(如成本會計學、稅務會計學、國際會計學、環(huán)境會計學、人力資源會計學、銀行會計學等)也在此后陸續(xù)形成,但這些分支學科卻被人們有意無意地納入財務會計學或管理會計學兩個分支。更令人遺憾的是,會計學分化為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兩大分支后,放棄了會計學長期以來的形成的原則和理論框架,從而使會計學失去了共同的理論基礎和學科基礎。財務會計學主要采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的概念框架,放棄了傳統會計學的原則和理論架構,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然而其概念框架卻陷入了難以克服的理論困境之中;而管理會計學雖然是一個多學科形成的交叉學科,卻與理論框架獨立的財務會計學并列為會計學的兩大分支。由于缺乏共同的理論基礎和學科基礎,將其他已經有所發(fā)展的會計分支學科硬性納入財務會計學或管理會計學框架的做法,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這些學科的發(fā)展。另外,從會計學中分化、衍生出來的財務管理、審計學,以及法務會計學、國民經濟核算等會計邊緣學科,長期以來也未能在理論上實現與狹義會計學的有效整合(曹偉,2015)。因此可以說,整個會計學科體系處于支離破碎的狀態(tài)。20世紀50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界興起經濟解釋和實證研究的思潮,試圖將經濟學改造成像物理學一樣的經驗科學。196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可以認為這是對于經濟學科學化努力的一種肯定。在這種背景之下,經濟學無疑成為社會科學中的顯性強勢學科。20世紀50年代以前,會計學尚未受到經濟學實證思潮的影響,長期以來會計研究者從會計實務和會計實踐出發(fā),探索會計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歸納總結出會計學的基本理論架構,并將會計學與相關學科交叉融合,不斷開拓會計學發(fā)展的新局面。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芝加哥大學為代表的美國會計學術界,追隨經濟學的新的發(fā)展趨勢,將會計研究納入經濟學的研究體系中,逐步將實證研究作為自己的重要研究類型和研究方法,此外的研究方式一般被認為屬于規(guī)范研究,進而受到排斥和抑制。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會計實證研究在美國迎來全盛時期,進入20世紀90年代,會計學術界開始對實證研究進行反思。但是,實證研究范式目前仍然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會計學術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梢院侠淼赝茢?,在美國的普通高校中,會計學這種實用性學科,受到經濟學這種強勢的基礎性學科的強烈挑戰(zhàn)。高校會計學的研究人員為了爭取更好的發(fā)展空間,主動將會計學納入經濟學的羽翼之下,使會計研究更多地成了經濟學研究的附屬品。但是美國是一個價值多元的國家,其高校也是高度自治和價值多元的,因此,實證研究以外的會計研究仍然存在較大的發(fā)展空間。

(二)會計學科設置層次有待提升

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幾乎全部是公立大學,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在學科設置方面執(zhí)行國家教育部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規(guī)定,高校自行設置學科的自微乎其微。在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之前,會計學屬于經濟學門類之下的一個專業(yè),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學位及博士后制度均設置齊全,當時還沒有設置財務管理及審計學專業(yè),會計學、財務管理及審計學的人才培養(yǎng)均通過會計學專業(yè)進行,并授予經濟學學位。1997年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中增設了管理學學科門類,會計學成為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之下的一個二級學科。200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規(guī)定: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是國家進行學位授權審核與學科管理、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基本依據,二級學科是學位授予單位實施人才培養(yǎng)的參考依據(第三條)。從此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開始突出一級學科的作用,并按照一級學科對普通高校進行學科評估(此前是更突出二級學科的作用,并按照二級學科進行學科評估)。應當看到,會計學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特征,屬于社會科學中的一個基礎性學科,其發(fā)揮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工商管理的范疇;另外,只要有受托責任關系及其相應的會計活動,就需要相應的審計活動作為保障,因此審計的意義也早已超出了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也是如此。盡管這三個專業(yè)具有分立的必要性,但是三者相互依存、密切聯系,有共同服務于相同目標的一面,若不以宏觀綜合的視角看待和管理這三個專業(yè),很容易畫地為牢、人為割斷聯系,從而難以實現三者共同的目標。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科的評價和管理開始采取突出一級學科、淡化二級學科的背景下,各普通高校也開始按照學科門類及一級學科劃定自己的核心期刊范圍,并對核心期刊進行分級,以此作為對論文科研成果質量評價的依據。普通高校擬定的人文社科類核心期刊大多以SSCI以及教育部與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聯合推出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為依據。CSSCI收錄的期刊主要由中國社科院及省級地方社科院、各高校學報、國家級專業(yè)學會主辦的期刊組成。該期刊目錄很難照顧到技術性和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會計學和審計學各自只有一本期刊入圍就是例證。高校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yè)的教師和研究生為了能夠在學校認可的更高層次期刊上,紛紛轉向與會計理論、實踐、教學比較脫節(jié)的、與經濟學聯系更緊密的、逐步模式化的實證研究。這種局面的形成固然存在多方面原因,然而會計類學科設置層次低、自身缺乏話語權,則是其中不容忽視的兩個重要因素。

三、會計教育面臨嚴峻挑戰(zhàn)

由于社會和市場需求旺盛,就業(yè)門路寬廣,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都是很熱門的專業(yè),辦學高校多、學生多、生源好、教師多是這三個專業(yè)的重要特點。會計類專業(yè)辦學層次齊全,本、碩、博都有,其中,碩士層次又分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yè)碩士兩種類型,有條件的高校學術型碩士開始采取碩博連讀的方式,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培養(yǎng)質量;專業(yè)碩士不被鼓勵攻讀博士學位,畢業(yè)后直接到實務部門就業(yè)。普通高校師資主要有兩個來源渠道:一是國內外博士畢業(yè)生(也有少數優(yōu)秀的學術型碩士畢業(yè)生);二是從國外高校教師中引進(會計類師資主要來自美英國家或擅長在美英國家期刊的英語系國家或地區(qū))。近年來,會計學術界本來就存在對于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的片面認識,而在按照期刊大類進行分級評價論文質量的制度背景之下,經過有關利益主體的博弈,最后在會計學術圈形成了一種比較穩(wěn)固的均衡狀態(tài),即會計學術研究只有做“會計實證研究”才能更好地生存。在這種學術評價制度和學術氛圍之下培養(yǎng)的博士生和學術型碩士生,由于將大量時間用于“計量”課程,滿足于依據一些現成數據及外文資料制作實證研究樣式的,對于會計、財務管理及審計的專業(yè)知識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深入的研究。這些學生又成為將來國家最重要的會計學術力量和師資來源,他們作為教師又將同樣的學習和研究方式傳遞給未來的學生。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金融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日新月異,由此產生的會計、財務管理及審計方面的問題異常復雜、難解,不管是在政府監(jiān)管層面,還是在社會和組織的管理層面,都對善于解決復雜問題的高端財、會、審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我國將由制造型大國轉型為創(chuàng)新型和金融型大國,不管是宏觀的經濟管理還是微觀的企業(yè)管理,難度都將成倍增加。財務管理作為金融管理和企業(y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被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從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師資狀況、教學狀況和博士生的論文狀況來看,會計教育不容樂觀。先不說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管理會計方面的人才能否滿足企業(yè)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需要,就拿具有基礎性、規(guī)范性、法規(guī)性的財務會計來說,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采取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xù)趨同的政策,而后者不僅不斷公布新準則、修改舊準則,而且越來越復雜化。而研究生由于熱衷于實證研究,對實證研究以外包括會計準則在內的其他領域缺乏足夠的關注和研究,因此對于國際會計準則中的一些關鍵概念(如資產負債觀、公允價值、資本保全、決策有用性等)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對于會計準則與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關系缺乏清晰的認識。這樣勢必影響國際會計準則在我國的正確運用,而會計準則則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和企業(yè)財務評價的重要基礎。

四、關于會計學科發(fā)展的幾點建議

(一)對會計學科進行理論整合,充分認識會計學作為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的地位20世紀50年代以后會計學分為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兩大分支,并衍生出財務管理、審計學、法務會計、國民經濟核算等眾多的分支學科??梢钥闯?,會計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遵循著不斷分化的總體趨勢。在對這些會計分支學科進行理論整合時發(fā)現,會計學科體系其實應當分為如下幾個層次:基礎會計學、狹義會計學(會計信息系統)、邊緣會計學科、廣義會計學?;A會計學反映了長期以來支撐會計學發(fā)展的最基礎的理論結構,用來實現最基本的會計目標——分期核算企業(yè)投入產出的經濟效果。通過基礎會計學可以形成企業(yè)基本會計報表:綜合收益及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狹義會計學是建立在基礎會計學之上的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分為對外報告會計和對內報告會計兩個子系統。有人將財務會計等同于對外報告會計,將管理會計等同于對內報告會計,這種認識其實并不科學。因為如果是這樣,稅務會計、政府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等對外報告會計系統就無法整合進入會計信息系統,財務會計則容易被誤解為不具有內部管理職能。另外,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學科缺乏共同的學科基礎和理論基礎,二者各自發(fā)展其概念框架且共同稱之為會計學,在理論上難以自圓其說。而且,目前由FASB及IASB所主導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其自身也陷入了理論困境。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會計學科重新進行理論整合。理論整合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構建會計學的基礎理論結構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基礎會計學;其次,以基礎會計學為基礎,根據具體會計目標,建立對外報告會計和對內報告會計兩個子系統(狹義會計學)。狹義會計學依然符合會計學的四大基本假設。從基礎會計學(實質就是傳統會計學)到狹義會計學,既是學科分化的過程,也是學科交叉發(fā)展的過程。如對內報告會計可以看作是基礎會計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稅務會計可以看作是基礎會計學與稅務管理的交叉學科等。典型的會計邊緣學科目前主要有國民經濟核算和法務會計學,它們屬于狹義會計學與有關學科形成的交叉學科,前者可以看作是會計學(主要是基礎會計學)與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等學科形成的交叉學科,后者可以看作是會計學與審計學、法學、檢查學等學科形成的交叉學科。這兩個學科雖然也是以提供貨幣信息為主,但由于它們不符合會計學的四大基本假設(主要是不符合會計主體假設),因此不將其納入狹義會計學下。目前,國民經濟核算通常設置在統計學科范疇,法務會計學則主要由法學學者在研究。會計學者可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重點從會計學角度來研究國民經濟核算和法務會計學。廣義會計學則是對(狹義)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等學科所做的又一次整合。財務管理是從會計學延伸而來,可以看作是管理學與會計學的交叉學科;會計側重于資金信息的提供,財務管理則是對資金運動的直接管理,所以二者聯系緊密。審計是對會計和財務管理活動的鑒證和監(jiān)督,所以審計學依存于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由于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三者同屬于會計主體價值管理(資金運動管理)的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從價值管理的角度,將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包括成本管理)等學科整合為廣義的會計學。從已有會計學科的基本發(fā)展脈絡可以看出,會計學科是在滿足經濟和社會管理要求的過程中,通過會計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以不斷分化的形態(tài)向前發(fā)展的。顯然,這種學科分化擴大了會計學的視野和研究領域,提升了會計的功能和作用。學科的交叉和分化對于學科發(fā)展無疑是一種重要的方式,但是還需要經常性地對學科進行理論整合。通過學科的理論整合,可以進一步發(fā)現學科之間的理論關聯,從而對有關學科進行調整,形成學科體系或學科群。比如,通過整合現有會計學科發(fā)現,有必要恢復和建立會計學的最基礎的學科——基礎會計學;將會計學分為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并不十分恰當;狹義會計學符合會計學的四大基本假設;一些會計學科之所以被稱為邊緣學科的理由;有必要按照價值管理將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價值評估等學科整合為廣義會計學;可以按照價值管理將廣義會計學、金融學、財政學、稅務學進一步整合為一個以價值管理為特點的學科群。另外,會計學界應當有會計學屬于基礎學科的意識,將會計學同時作為社會科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來進行建設,認識到會計學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工商管理的范疇。會計最基礎的功能是會計主體的貨幣計量和信息提供。會計主體不僅包括工商企業(yè),還包括其他類型的企業(yè)以及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不僅服務于企業(yè)內部的各種職能管理,而且服務于資本市場管理、金融管理、稅收管理、國民經濟管理,以及法務管理、社會責任管理等。作為企業(yè)或組織綜合性財務信息的提供者,會計已經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并成為財政、金融、資本市場運行的不可分離的基礎。會計還是市場經濟得以建立和有效運行的前提條件。因為市場經濟建立在產權界定明晰的基礎之上,會計通過復式記賬法清楚地核算了法人財產權、所有者權益、債權人權益,以及所有者權益的重要來源——利潤,因此如果沒有會計,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都是難以想象的。從會計學中分化出來的審計學和財務管理學也已經遠遠超出了工商管理的范疇。只要有受托責任關系及其相應的會計活動,就需要有相應的審計活動作為保障。審計是國家財政資金運行的保障,是資本市場和金融運行的必要制度安排。這些都足以說明審計的意義早已遠遠超出了工商管理。另外,不僅工商企業(yè)需要財務管理,任何企業(yè)及有資金運行的組織都離不開財務管理,所以工商管理也難以涵蓋財務管理。

(二)提升會計學科的層次,增加學科建設和評價的話語權

在目前按照一級學科進行學科管理和評價的情況下,原會計學科被分割成幾個二級學科,各自為政,在政府和學校層面進行學科建設和評價的話語權很薄弱。因此,有必要在會計學科整合的基礎上謀求建設會計學一級學科。在國家沒有批準會計一級學科之前,會計界也應當有會計一級學科的意識,為會計學科的發(fā)展和評價出謀劃策。事實上,成立會計學一級學科的條件已經具備,筆者對此也做了專門論述(曹偉,2015),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①會計學有悠久的歷史和完善的基礎理論結構;②會計學擁有眾多的分支學科并已形成體系;③從會計分支學科中已經分化出財務管理、審計學等獨立的專業(yè);④會計學科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工商管理的范疇;⑤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三個專業(yè)既有分立的必要性,又有整合的必要性;⑥會計學科各專業(yè)具備很強的社會需求和較高的招生規(guī)模。最近一次政府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目錄(2011年)》,并沒有將會計學列為一級學科。會計學界、教育界、實務部門,以及會計主管部門、有關團體,都應為此積極努力。盡管客觀條件已經具備,如果主觀上努力不足,準備不充分,可能下一次還是不能成功提升會計學科的層次。要做的準備工作至少有:①對有關會計數據進行統計,以示會計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影響之巨大;②對會計學科史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研究,以示會計學科和會計教育有著長期的淵源和共同的知識積淀;③呈現會計學獨特的方法和理論,以示會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④從理論上梳理和構建會計學的學科體系,以示會計學科邏輯嚴謹、根深葉茂;⑤整合屬于一級會計學科的二級學科,論證這些二級學科的有機聯系以及共同的目標;⑥論證會計一級學科獨立的必要性,以及與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等二級學科的關系。

(三)精心打造會計類學術期刊,發(fā)揮會計類期

刊及同行評議在會計學術評價中的推動作用我國會計類學術期刊其實并非很少,只是在按照學科大類進行學術評價的背景下會計期刊被邊緣化了。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學目前歸屬在教育部學科目錄“工商管理類”之下。工商管理中的二級學科很龐雜,強勢二級學科是企業(yè)管理等;而且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學術成果往往難以區(qū)分。因此,在進行學術評價時,這兩個一級學科通常是捆綁在一起選擇和確定核心期刊目錄的,導致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以及企業(yè)管理方面的期刊幾乎壟斷了這兩個一級學科的核心期刊目錄。進入CSSCI目錄的會計類期刊只有《會計研究》和《審計研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最近公布的“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通用的A類期刊目錄,也只有《會計研究》屬于會計類期刊。但是,設置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三個專業(yè)的高校數量、碩博研究生人數、教師數量等指標,與管理科學與工程及工商管理類的其他專業(yè)相比,其相對數量要占絕對優(yōu)勢。在這種矛盾非常突出的情況下,會計研究的論文成果自然紛紛轉向管理學和經濟學期刊,這也是會計學術界不愿意觸及會計問題、熱衷于所謂會計實證研究的根源之一。要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會計學術團體及會計學界的有識之士必須呼吁增加會計類期刊在學術評價核心期刊目錄中的數量。提高會計類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地位,也是這些會計類期刊提升辦刊質量的必要條件之一。另外,還應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創(chuàng)辦會計期刊以及會計學與有關學科相交叉的期刊,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目前,除了北大、清華等極少數高校分別創(chuàng)辦了以實證研究風格為主的會計期刊,絕大多數高校,尤其是一些老牌會計傳統高校都還沒有創(chuàng)辦或形成有影響力且風格鮮明的會計學術期刊。會計學術評價最終還是要靠內容評價,因此必須建立同行學術評議制度。

(四)反思會計研究方法論,避免學術研究模式

化和單一化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等專業(yè),一方面表現出“很熱”的一面;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高校環(huán)境和評價體制之下,會計學術界人士(主要包括普通高校的教師和學術型研究生)盡管身在會計隊伍中,但又有意無意地極力回避會計中的問題,“一窩蜂”式地熱衷于比較模式化的會計實證研究。雖不能說這些會計實證研究與會計理論和實踐無關聯,實則是會計研究視野中的一個并非很大的領域;如此的“以偏概全”且追求形式化,又表現出會計學術研究“極冷”的一面。這一現象值得思考和研究。一位長期在國外任教、后來回國的著名會計學教授表示,在美國同樣存在這種現象。他說:“一個頭銜為‘會計教授’的學者,大概代表他是教會計的,他的學術專長很可能是信息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心理學。會計只是應用技術,經濟學與心理學才是學術?!边@段話的前一句,可能意在說明存在于美國的一個事實:教會計的會計教授研究專長不是會計,而是經濟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充其量在其專長的學科中加入些會計的“佐料”。而后一句話,則意在說明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觀原因:會計只是應用技術,無須多加研究;經濟學和心理學是學術,所以教會計的老師要研究學術就要研究經濟學或心理學。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分為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自然科學中的工程技術學科更是包含龐大的體系,難道從事臨床醫(yī)學的,為了做學術研究就一定要從事生理或病理研究嗎?從事土木工程的,為了做學術研究就只能研究數學或物理嗎?從事建筑學的,為了所謂的學術研究和多發(fā)表SCI論文,就都要研究建筑科技嗎?顯然,這是不可思議的。會計現在難道還只是500年前的復式記賬法嗎?上述觀點反映出對學科的片面理解和對應用性社會科學的歧視。存在這種教學專長與研究專長相分離的現象是不合理的,是需要扭轉的,而不應當是被鼓勵的。會計研究走上模式化的“實證研究”之路,就是這種教學專長與研究專長相分離的表現?,F在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擺脫這種局面。深刻認識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并且端正對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認識,端正對于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的認識,無疑都是必要的。筆者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盡管與認識論有關,但最直接的原因還在于目前按照大類期刊等級評價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質量的制度背景下,會計學科作為一個二級學科,在制定評價規(guī)則方面缺乏足夠的話語權??梢韵胂?,在科研隊伍十分龐大,擁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等熱門專業(yè)的會計學科,在一些高校的科研評價中只認可《會計研究》和《審計研究》兩本國內期刊,會形成什么樣的學術生態(tài)和結果!

(五)在會計學術研究中重視“跨行業(yè)”和“跨學科”研究,拓寬會計學的研究視野

“經濟越發(fā)展,會計越重要”這已經是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事實。但會計學科的學術研究卻不盡人意。高校會計研究的高端人才不愿意關注會計的核心問題,研究內容與會計理論和實踐越來越脫節(jié),研究成果也不太被社會所重視,表現出“空心化”和“邊緣化”的趨勢。這一現象形成的總體原因比較復雜,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學科在20世紀經過學科分化以后,缺乏有效的理論整合,自身存在理論困境,從而未能形成嚴謹的學科體系;二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處于世界會計學領導地位的美國會計學術界,在會計學科面臨自身理論困境及強勢學科的壓力之下,將服務于經濟學等學科的會計實證研究作為會計學術研究的正宗,從而使會計學術研究陷于狹隘的境地,并逐步偏離以解決會計問題為導向的正確道路。進入21世紀之后,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引導下,我國高校為了盡快提升國際化程度和高校世界排名,通過制定有關學術評價制度,使美國高校學術界的會計實證研究方式迅速被我國會計學術界廣泛接受,而且其在國內的應用比美國更為模式化和形式化。應當說,最早在美國會計學術界開展的實證研究,是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與會計學相交叉的一種跨學科研究,不失為會計學術研究的一個發(fā)展方向。但遺憾的是,過分夸大了這種實證研究在會計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會計學術研究應當在夯實會計學科自身理論的基礎上,繼續(xù)走跨學科發(fā)展的道路,以擴大會計學科在社會和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同時也為龐大的會計學術研究隊伍提供廣闊的研究視野和學術空間。傳統的會計實證研究應作為會計學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領域來看待,而絕非會計學術研究的全部。會計學跨學科研究的范圍是非常廣闊的。首先,會計學研究應注重與不同行業(yè)的結合。我國自從實行市場經濟、按照西方國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設置會計學科體系以來,一直很注重一般工商企業(yè)會計的研究,但是由于矯枉過正,嚴重忽視了行業(yè)會計的研究,而一些特殊行業(yè)的會計問題卻非常具有特殊性和挑戰(zhàn)性,如金融、保險、農業(yè)、互聯網經濟等。其次,會計學術研究除傳統的納入解釋性學科研究循環(huán)的實證研究以外,應當大力開展與稅務管理、金融管理、財政管理、企業(yè)管理、國民經濟管理、法務管理、網絡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提升會計學科服務社會和經濟管理的能力,擴大會計學科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另外,在研究方法方面,逐步淡化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分類,突出經驗研究與理論研究和制度研究的結合;在開展經驗研究時,提倡調查研究和實地研究,鼓勵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舉。在進行學術評價時,應突出會計專業(yè)期刊,并注重研究成果的會計學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陳孟賢.當代會計研究方法:檢討和反思[J].會計研究,2007(4).

曹偉.論會計學科的理論整合及會計學的邊界[J].當代財經,2015(1).

曹偉.會計學一級學科設置探討[J].財會通訊,2015(1).

曹偉.應用型社會科學研究邏輯重構與會計研究方法反思[J].財會通訊,2014(10).

曹偉.論會計研究的研究類型和研究取向[J].甘肅社會科學,2015(2).

葛家澍,占美松.關于會計實證研究的思考[J].財會通訊,2007(12).

袁衛(wèi).機遇與挑戰(zhàn):寫在統計學成為一級學科之際[J].統計研究,2011(11).

营口市| 祁阳县| 富川| 集贤县| 康保县| 泾川县| 加查县| 长沙县| 郓城县| 鸡泽县| 金坛市| 台东县| 高尔夫| 二连浩特市| 竹北市| 崇州市| 五大连池市| 安远县| 兴国县| 馆陶县| 鹰潭市| 铁力市| 怀柔区| 神池县| 灵台县| 秦皇岛市| 个旧市| 托里县| 临夏县| 云霄县| 左云县| 辽宁省| 论坛| 莱阳市| 那曲县| 太白县| 木里| 菏泽市| 鞍山市| 荆门市|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