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詩欣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吟唱欣賞
吟唱古詩詞是吟誦的繼承和發(fā)展,所謂吟,就是誦讀,一種不急不慢,韻律性、節(jié)奏性極強的誦讀。所謂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歌唱。在追求古風古韻,又符合現(xiàn)代人的音樂審美心理的同時,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中國經(jīng)典古詩詞高度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锻踔狈皆娫挕分杏涊d的一個故事:“東坡守錢塘,功父過之,出詩一軸示東坡,先自吟誦,聲振左右;既罷,謂坡曰:‘祥正此詩幾分來?’坡曰:‘十分來也’。祥正驚喜,問之。坡曰:‘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豈不十分也?!币皇自緦懙貌⒉缓芎玫脑姡?jīng)作者一番聲情并茂的吟誦,坡評委給了他滿分。雖然是開玩笑,但這個故事足以說明吟誦對詩詞的重要。如,谷建芬老師的20首小學古詩,就是采用吟唱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古詩詞,教學時也可借鑒。
二、字詞欣賞
詩歌中精妙的字詞,說白了就是“煉字”,是詩人根據(jù)內(nèi)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賞析詩歌中的煉字首先就要分析詩人要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或者主張,而使用煉字的目的就在于,這樣的詞匯才能貼切生動地表現(xiàn)人或事物。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僧敲月下門”的“敲”,這些字無不體現(xiàn)了詩人“煉字”高超的技術(shù),也突出體現(xiàn)了詩詞的藝術(shù)水平。
三、想象欣賞
想象是古詩詞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古詩詞都是因景而生情的。如,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在欣賞這些詩歌時,一定要注意把握這一點。
四、詩詞圖欣賞
一首古詩詞常常就是一幅畫,我們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結(jié)合古詩詞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自己的想象畫圖,通過這種方法,也是古詩詞的欣賞。實際上,在小學的古詩詞里,許多古詩詞都配制圖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道理。
甲:老師們
乙:同學們,
合:中午好!
甲:今天,我們的《古詩欣賞驛站》正式跟大家見面了!
乙:中華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瑰寶 , 為了讓華人兒童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教育部特意頒發(fā)了《語文新課標小學必讀古詩160首》。
甲:意在讓我們重拾古詩興趣,在古詩抒情言志的韻文形式下,陶冶情操,將祖國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乙: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音樂的旋律,誦讀古詩,歌唱古詩,將中華古典詩詞唱響校園,唱響神州吧!
甲:下面請欣賞唐代著名苦吟詩人孟郊寫的古詩《游子吟》
(播放《試聽 》 兩遍)
乙:老師們、同學們,你們聽了這首古詩歌,是不是有一種想掉眼淚的感覺?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
甲:古詩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相連,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
甲:這種骨肉之情通過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唯恐兒子“遲遲”難歸的心情,
以及作者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謳歌: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從而寄托了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乙:是啊,“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下面請同學們跟著我們把這首古詩朗誦一遍吧!
甲:領(lǐng)讀:(主持人教一句,學生們跟著讀一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乙:同學們讀得真動情呀!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首古詩歌吧,大家可以跟著學唱喲!相信在一遍遍的跟唱之中,你一定就會對這首《游子吟》心領(lǐng)神會的,也期待著你在校園的古詩歌唱比賽中,一展你的歌喉,欣賞你的風采!
(欣賞《試聽 》 播多少遍,根據(jù)所剩時間而定)
甲:老師們,同學們,在一遍遍的古詩歌曲唱誦中,我們深深陶醉在這陽光般的母愛中了,讓我們也放聲跟著唱起來,在歌聲中來結(jié)束我們的這次廣播,《古詩欣賞驛站》下周一再跟大家見面了!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鑒賞 意境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引導學生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歌,培養(yǎng)具有初步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對提高文化素養(yǎng)、陶冶精神情操、增強審美意識是很有益處的。古詩詞鑒賞具有文學鑒賞的基本特點,同時,由于詩的本質(zhì)所決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是有方法可尋的。一般而言,詩歌鑒賞主要有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即:反復誦讀,品出詩味;體會意境,把握情感;品析語言,領(lǐng)悟旨趣。
一、反復頌讀,品出詩味
讀是理解詩歌最直接的方式。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一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形式。朗讀能使眼到、口到、耳到,使靜止的詩歌行動起來,變成聽得見、看得到的形象畫面,將我們更快更深入地帶入詩的意境,去領(lǐng)略搖蕩心靈的思想美、圖畫美和音樂美。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把誦讀放在首位, 在課堂上,可通過單人讀、雙人讀、分組讀、角色讀、領(lǐng)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達到熟讀成誦。詩歌與音樂又有著與生俱來的緣分,不妨把音樂引進來,給詩歌配一段音樂朗誦,把學生帶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悲同喜,使詩人的情感自然地輻射到朗讀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讓學生伴樂誦讀,也可以充分利用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把自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變成美麗的畫面,透過畫面領(lǐng)悟到詩人寄托的情感??梢岳枚嗝襟w課件,融視聽于一體,增強學生的感受,來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 詩歌的節(jié)奏感較強,這些節(jié)奏往往是詩人心境的體現(xiàn)。明快的節(jié)奏,往往表現(xiàn)作者輕松的心情;急促的節(jié)奏,往往表現(xiàn)作者昂揚的情緒;低沉的節(jié)奏,則大都表現(xiàn)為悲觀的情調(diào)。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要突出情感的變化,讓學生在這種變化中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內(nèi)”。詩歌以其細膩含蓄的情感見長,這更需要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感情去體驗、去品味。這種感受是非常精細、微妙的,因此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品味、去感受、去咀嚼,反復誦讀,讀出詩味來。
二、體會意境,把握情感
意境是詩的藝術(shù)境界,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描繪的畫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統(tǒng)一體,是“意象合一”的藝術(shù)升華,是想象空間的藝術(shù)化境界。其“境”是詩人主觀情感體驗的景物;其“意”是經(jīng)過物象化處理的情思,即將抽象的情思表現(xiàn)為具體的景觀。 引導學生分析詩歌,就要引導學生分析詩人創(chuàng)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進而深入地體味意境、再現(xiàn)意境。詩歌意境的分析,要求教師把原詩意境和再造意境,以飽滿的感情,用準確而又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講給學生,使他們在感受和熏陶中喚起大腦的形象思維。
這樣,在學生的心中就會出現(xiàn)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在體會意境中,學生就能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由于“意境”是一個“可意會而難言傳”的藝術(shù)世界,因此,啟發(fā)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是詩歌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一般而言,詩的意境是“實”的形象與“虛”的想象的總和。在這個過程中,啟發(fā)、調(diào)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短靸羯场で锼肌冯m短短幾行,留給讀者的想象卻無窮無盡?!疤僦κ悄敲锤煽?,樹干是那么蒼老,停在枯枝上的烏鴉是那么昏暗,在這個蕭殺凄涼的世界中,彎彎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依稀的人家突然闖入了眼簾,這怎能不勾起游子對家鄉(xiāng)溫馨生活的懷念。然而,寂寞荒涼的古道、寒冷透骨的西風、疲憊不堪且瘦弱無助的老馬將把游子載向何方?此時天色已晚,太陽徐徐落下,這夜晚的來臨好似人生之秋的無奈。當年離家時壯志滿懷,今天歸家時寂寞冷清,人生得意與失意又該怎樣去衡量!這古道是歸途,還是漂泊的繼續(xù)?這一切如何不令人傷心斷腸!”當我們在這“實”的形象(漂泊的游子)中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時,詩的意境便紛呈疊出,詩人在詩中寄予的情感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
三、品析語言,領(lǐng)悟旨趣
關(guān)鍵詞: 初中古詩文 欣賞教學 方法例析
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其擔負著培養(yǎng)具有中國文化之根的現(xiàn)代公民的使命。中學古詩文欣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文學色彩最濃郁的內(nèi)容,加強古詩文欣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大有裨益。筆者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摸索出一些古詩詩文欣賞教學方法,現(xiàn)拙述于下,旨在與同仁交流。
一、深情誦讀揣摸辭氣,讓學生品味古詩文的情感與思想。
清代桐城派作家在談到欣賞古詩文時提出“因聲求氣”的觀點,即欣賞古文,必得高聲朗誦顧問,從音節(jié)的抑、揚、頓、挫里體會作者的辭氣,進而體會他的感情,體會他的整個人格和思想,這對于實際教學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中學教材傳統(tǒng)名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為例,談談如何通過誦讀欣賞古文。
予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第一句是散句,緩緩道來,從容不迫,突然一緊,節(jié)奏猛地加快,連續(xù)兩個三音節(jié)的短句再接四個四音節(jié)的短句,洞庭湖的氣勢躍然聲口之上,然后語氣陡然一轉(zhuǎn),一個“矣”字,將作者對洞庭湖的氣勢及對杜甫、李白、孟浩然等前賢寫洞庭湖之雄渾的詩句的那種浩嘆之情和盤托出。
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行。
“若夫”二字又輕又澀,似有千種愁怨,萬般無奈。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至若”二字,響亮如鐘,如雨后出霽,其音色之響亮朗潤,正與下面引出的景物棉鞋相契。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
“而或”二字,不僅告訴人們這是景物的轉(zhuǎn)換,更是情緒的轉(zhuǎn)換?!盎颉弊滞職馊绾?,有如空谷足音,曠極需極,正是洞庭秋夜的情調(diào)。
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通過辭氣的變換,通過對不同景物的描繪的想象,就能領(lǐng)會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體會到作者體情之微妙。
二、運用想象合理填補擴充,讓學生深刻領(lǐng)悟原文。
清代李漁說:“和盤托出,不若使人想象無窮。”古詩文特別是古詩詞高度概括的藝術(shù),留有許多藝術(shù)空間,我們在誦讀欣賞時要運用想象進行合理的填補或擴充,豐富原作的內(nèi)容,從而深刻領(lǐng)會原文。例如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遍]上眼,搖頭晃腦一讀,就能體會到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寫人的心情。寫詩人的什么心情呢?只要填補好詩文中的藝術(shù)空白,就可以領(lǐng)悟詩的意境。它描寫了破山寺后禪院特有的清幽景色與詩人在這種景色之中的特殊感受,看似是寫景之類的山水游記,其實更主要的是流露頗濃厚的禪隱傾向,這些內(nèi)容需要學生發(fā)揮想象才能領(lǐng)悟。
又如《游園不值》,寫的是拜訪自己的友人沒有遇到,卻見到朋友的園子里有一支正在盛開的紅杏伸出墻外來,于是就聯(lián)想到朋友的園子里一定是生機盎然。詩文沒有直接花費筆墨描寫園子里的春景,筆者在教學時提問學生:你們想想朋友的園子里到底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還有哪些美麗的花草樹木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言。有的說:有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青青的小草,還有成群的蜜蜂在嗡嗡起舞……在這一空白處,運用“紅杏”這一紐帶,讓學生想象的翅膀在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的飛翔,學生興趣濃厚,為今后寫景色的文章積累素材。
三、補充背景資料,讓學生深層理解課文含義。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教學中適當補充背景資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背景資料是指與課文相關(guān)的,對人物、情節(jié)和內(nèi)容有作用的資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紹、寫作目的、社會背景、科學知識、文化背景等。尤其是在古詩文教學中,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如果脫離當時的文化歷史背景,單純講解詩詞,學生要想充分理解感悟便很困難。閱讀教學提倡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文章主人公對話,與作者對話”,怎樣走進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需要找準時機利用背景資料。
關(guān)鍵詞:古詩教學;自然美;文化背景
小學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描寫祖國山水景物的詩篇。這些詩篇描繪著祖國的名山佳水,畫出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一種急流飛瀉,水珠濺跳的雄奇景象。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一種艷陽夕照,五彩繽紛的奇麗風光。山水詩是用詩的語言組建的自然風景畫,它是畫面斑斕的語言藝術(shù),給人以美的感覺,美的享受,美的陶冶。這正切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的:“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p>
那么,在山水詩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欣賞自然美呢?
一、理解詩的內(nèi)容,感知美
“美無處不在”,只要你是善于發(fā)現(xiàn)的人。教材中摘錄的山水詩,以其凝練形象的語言,藝術(shù)地概括山水壯麗的景色,它們不像描寫山水風光的散文那樣易于理解,易于從中感知美。只有在教學中,完全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讓由這些內(nèi)容組成的自然山水風景圖在他們的腦海中反復地出現(xiàn),從模糊到清晰,讓學生感知到這些景色的柔和、壯麗,是充滿魅力的,誘引自己渴望置身于這些詩的境界中,進行充分的欣賞。這就是學生已經(jīng)在山水詩的學習中理解了詩的內(nèi)容,感知到美了。
《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苯虒W這首詩時,要求學生查字典解釋“暮、鋪、瑟瑟、可憐”這些詞語。由詞入手,然后結(jié)合詩句,讓學生理解詩中的內(nèi)容,接著緊隨作者逼真的描寫,展開聯(lián)想,讓學生在腦際中疊印出一副深秋時節(jié)自黃昏到夜晚的美麗景色。學生隨著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感知到黃昏時江面綠紅參半的奇麗之美,以及夜晚時分江岸上皎潔幽靜的清秀柔和之美。
二、深挖其根,享受美
從低級的感知到高級的欣賞享受,是一個飛躍。一幅畫,擺在你面前,初看時,你知道那畫面鮮麗,這些只是自己初步認識畫面引起的,也就是說,在此時,你只能感知到它外在的線條、形體、色彩的美,而并沒有真正地體會到它內(nèi)在蘊涵的美,從而不能給自己帶來更高級的享受。只有進入了美的感知的門檻,盡情深入地了解欣賞它,才能名副其實地享受美。
學生理解了山水詩的內(nèi)容,感知了美的存在,如果只停留在美的感知就不易提高審美價值,達不到美的享受。詩歌是作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漠a(chǎn)物,教師必須通過展現(xiàn)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得以直接的、具體的觀照,才能起到凈化學生情感的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人為什么寫詩,逐步讓學生明白自然山水的誘惑力足以促使詩人置身其境有不抒胸中情意而無可回首之感,這才是關(guān)鍵的一步?!赌航鳌芬辉娭械漠嬅婕葻崃矣秩岷停锻麖]山瀑布》的畫面既壯觀又清凈,這些都觸發(fā)了心無旁礙的詩人情思,于是寫下流傳千古的熱愛祖國大自然的詩篇。學生了解詩人置境所產(chǎn)生的情,通過觀圖,加強學生的朗誦,使學生感知美時體會到靜止的獨立畫面,延伸到享受美時在腦際里形成完整畫面,啟發(fā)學生針對詩中的景物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使學生“流連于萬像之承,況吟于視聽之區(qū)”。達到情景交融的體會境界,就把美的感受到美的享受,達到了美的欣賞的,使學生受到感化、陶冶、鍛煉,也就達到了受教育的目的。
三、改詩成文,表現(xiàn)美
學生學了詩,理解了詩的內(nèi)容,享受到了美,這都是局限于個人對美的理解與欣賞,只有讓學生沿著詩人的思路,充分展開聯(lián)想,把美表現(xiàn)出來,才能展現(xiàn)出一個學生的精神風貌與他的行為之間和諧的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