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書湖陰先生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學(xué)家、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都是題壁詩,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這兩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這一首詩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nèi)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
第一首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dá)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lǐng)略到無窮的樂趣。
第二首詩中,作者將眼耳自身的通體感受,濃縮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寫雖片刻間景象,卻見出作者體物之心細(xì)如毫發(fā)。最后所寫午夢殘破頗有“夢里不知身是客”意蘊(yùn)。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出自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前兩句描寫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湖陰先生對山水的深情,暗用“護(hù)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1、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汪元量
2、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白居易
3、天壤之間,水居其多。——蘇軾
4、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5、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 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6、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7、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唐·李白
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后赤壁賦》
9、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宋·樓鑰
10、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唐·白居易
1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12、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3、青山不老,綠水長存。——明·羅貫中
1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 《望天門山》
15、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呤》
16、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蘇軾
17、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游山西村》
18、水,萬物之本源也。——春秋齊國·管仲
19、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 《小池》
2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唐·王維
2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jìn)酒》
2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 《觀滄?!?/p>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贈汪倫》
2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2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26、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2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韓愈《送桂州嚴(yán)大夫同用南字》
2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單元知識小結(jié)
一、易讀錯的字
顛簸(bǒ)
天涯(yá)
慷慨(kǎi)
濫(làn)用
目睹(dǔ)
晶瑩(yíng)
貢(ɡònɡ)獻(xiàn)
資(zī)源
二、易寫錯的字
涯:“圭”的兩豎分寫,上下不連通。
裹:要將“果”的最后一筆捺變?yōu)辄c(diǎn)。
慷:右下角是“”。
三、會寫詞語
天涯
浪淘沙
黃河
銀河
牽牛
織女
樓臺
煙雨
茅檐
排闥
鶯啼
晶瑩
包裹
搖籃
和藹
資源
慷慨
貢獻(xiàn)
濫用
基地
目睹
壯觀
有限
礦產(chǎn)
無私
節(jié)制
枯竭
毀壞
生態(tài)
設(shè)想
例如
子孫
四、多音字
簸
將
鉆
露
五、形近字
六、近義詞
曲—彎
天涯—天邊
樓臺—亭臺
和藹—可親
恩賜—賞賜
節(jié)制—控制
毀壞—破壞
遨游—漫游
貢獻(xiàn)—奉獻(xiàn)
設(shè)想—假想
慷慨—大方
渺小—微小
枯竭—窮竭
濃密—稠密
眷戀—依戀
圣潔—純潔
終究—終歸
教導(dǎo)—教育
體驗—體會
放棄—拋棄
呼喚—召喚
神圣—莊嚴(yán)
滋潤—潤澤
治理—整治
資助—幫助
領(lǐng)悟—領(lǐng)會
肆虐—暴虐
恭敬—尊敬
歸宿—著落
盤踞—占據(jù)
兇猛—兇悍
風(fēng)雨同舟—同舟共濟(jì)
七、反義詞
天涯—咫尺
同—異
直—曲
護(hù)—傷
凈—污
送—迎
慷慨—吝嗇
貢獻(xiàn)—索取
渺小—巨大
保護(hù)—破壞
枯竭—充沛
恩賜—乞求
濃密—稀疏
清澈—渾濁
放棄—堅持
熱愛—憎恨
圣潔—污穢
眷戀—厭倦
善待—虐待
幽香—惡臭
滋潤—干燥
解除—保留
八、詞語搭配
(九曲)黃河
(千里)鶯啼
(晶瑩)的球體
(薄薄)的紗衣
(有限)的資源
(相互交錯)的紋痕
(嚴(yán)重)的威脅
(容易破碎)的地球
(美麗壯觀)的地球
(群星璀璨)的宇宙
(潺潺)的流水聲
(神圣)的土地
(閃閃發(fā)光)的松針
(永流不息)的河水
(溫暖)的懷抱
(參天)的楊柳
(粼粼)的波光
(綠色)的波浪
(綠風(fēng)蕩漾)的小院
(勇敢)地頂住
(保護(hù))環(huán)境
(遙望)地球
九、詞語歸類
1.
并列式詞語:
和藹可親 子孫后代 痛心疾首
山清水秀
心曠神怡
2.AABC
式詞語:
閃閃發(fā)光
欣欣向榮
搖搖欲墜
涓涓細(xì)流
匆匆而過
泛泛而談
哈哈大笑
蒸蒸日上
息息相關(guān)
滔滔不絕
3.
擬聲詞:
潺潺
嗡嗡
嘩嘩
淙淙
汩汩 喳喳 啾啾 簌簌 啪啪
4.
形容綠的四字詞語:
綠風(fēng)蕩漾
綠草如茵
青枝綠葉
花紅柳綠
郁郁蔥蔥
一碧千里
蒼翠欲滴
千山一碧
翠流
5.
含有反義詞的詞語:
不緊不慢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同甘共苦
大材小用 前呼后擁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6.
含數(shù)字的成語:
三番五次 一心一意 一分為二 不三不四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dá) 五光十色 五顏六色 六神無主 七零八落
十、句子積累
1.
比喻句:
(1)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lán)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lán)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2)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fēng)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2.
擬人句:
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山洪的兇猛。
十一、考點(diǎn)提示
1.
背誦《江南春》《浪淘沙》《書湖陰先生壁》。掌握“日積月累”中的文學(xué)常識。
2.
默寫《江南春》。
3.
說說與別人意見不同時怎么辦。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虛實結(jié)合,使詩歌妙趣橫生。
先說動靜結(jié)合。一首詩如果只有靜態(tài)的景物,而無聲響與活動,不免顯得死寂沉悶;反之,靜中有動,便會生趣盎然,氣韻流動,滿篇皆活,充滿生機(jī)和活力。如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因有了閑,夜靜,春天的桂花便落地?zé)o聲,才被人覺察到了,詩人的閑靜,環(huán)境的幽靜,無聲無息,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才有下文的動,才有了月出而驚動靜鳥,才有了山澗中不時傳來的鳥鳴聲。月出而驚鳥,實在是達(dá)到了靜中的最高境界,而又用動把它渲染描繪出來,這種春夜、空山、明月、鳥鳴的典型環(huán)境和詩情畫意能引起我們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前有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后有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姑且不論社會背景如何,其意境之動靜相映,便足以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
再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后兩句以動寫靜,“護(hù)”,“繞”二字用得妙,情趣出于“護(hù)”字,動態(tài)出于“繞”字。山能推門而進(jìn),把青色送入門中,實在是想象奇特,這兩句寫靜物,全用動態(tài)。
王維《書事》有“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把顏色與濃度寫得照人眼目;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靜一動,動靜相映,更顯出秋夜的幽靜,天已冥,有明月當(dāng)空,花已謝,有青松如蓋,上有月光,在松間瀉下,下有清泉,潺潺流淌于山石之間,多么幽靜明凈和自然美啊!兩句詩,一幅畫,妙趣無窮,幽趣無窮。
再說虛實。實寫指的是敘寫描寫眼前之景,眼前之事,眼前之人,虛寫指的是回憶、想象、聯(lián)想到的景物。
古代一位畫家要他的學(xué)生以“深山藏古寺”為題作畫。第一位學(xué)生畫古寺全貌,周圍是崇山峻嶺,第二位畫崇山峻嶺中古寺一角隱隱現(xiàn)出;第三位學(xué)生沒畫古寺,只畫一條小徑通往深山,一和尚在山下小溪邊挑水。第三位學(xué)生的畫受到老師的贊揚(yáng),他在“藏”字上下了功夫。讓讀畫者由和尚和山中蜿蜒而出的石徑想到深山中藏有古寺。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畫便有了韻味,有了余味。
白石老人年輕時跟老師學(xué)畫,老師命了一個題叫“蛙聲十里出山泉”。有的畫深山泉水,一群青蛙,個個兩腮鼓個大泡子,老師不滿意。齊白石畫一高山,山中流出清泉,泉水中三五蝌蚪,幽然戲水。白石在“出”字上做足了文章。
這兩個例子都是以實寫虛,“藏”自然不見,要表現(xiàn)不見而知其藏。“出”的聲音,眼自然也見不到,通過發(fā)聲的物寫聲,而聲又從山中傳出,又不見發(fā)聲物,怎么辦,以蝌蚪代青蛙,由蝌蚪而讓人想到山中有蛙,這全是以實寫虛,化虛為實。
賈島《尋隱者不遇》可謂以實寫虛的絕紗之作,寫隱者,寫尋而不遇,實在是個難題,尋而不遇有什么話可說呢?然而賈島不愧是名家,他簡直是信手拈來,舉重若輕: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故事的情節(jié)不能再簡單了,而極平凡的故事后面卻有著簡樸而雋永的無窮情趣,給讀者想象品味的空間,崇山峻嶺白云深處,青松挺立,花草叢生,一白須老者葛布袍巾,肩背藥簍,手執(zhí)短鏟,或摘實,或挖根,正在采集草藥。從詩中見不到,從詩中想得到。這便是古典詩詞以實寫虛的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