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倫理學研究

倫理學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倫理學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倫理學研究

倫理學研究范文第1篇

信息倫理學是由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哲學、社會學、傳播學和傳統(tǒng)倫理學等學科相互交叉、融合,在信息技術和信息社會的土壤中產生的。它以傳統(tǒng)倫理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研究現(xiàn)代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在當代社會中產生的倫理問題,它涉及信息開發(fā)、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倫理要求、倫理準則、倫理規(guī)約,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的倫理關系。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授W.曼納首先提出并使用了“計算機倫理學”這個術語以來,信息倫理學一直受到發(fā)達國家學者的重視。

1.信息社會的信息倫理準則

西方學術界對信息倫理的研究是同信息技術應用導致的社會生活的沖突和失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西方倫理學家認為,計算機革命不僅是一場技術或金融的革命,從根本上說,它是一場社會和道德的革命。因此,在開發(fā)和利用信息系統(tǒng)的同時,必須明確考慮到這些系統(tǒng)的發(fā)展帶來的倫理學問題,必須有一種新的倫理學來為即將到來的賽伯社會提供指導和決策工具。信息倫理是指涉及信息開發(fā)、信息傳播、信息加工、分析、管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動方面的倫理要求、倫理準則、倫理規(guī)范,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的倫理關系。發(fā)達國家由于信息技術起步早,發(fā)展快,其所涉及到的信息倫理問題要比我們更多一些,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保證信息安全,各國政府和相關的機構都紛紛尋求對策,以確保國家的安全。

1.1美國

美國業(yè)界行為規(guī)范的典型代表之一,可以說是計算機協(xié)會(AssociationofComputingMachinery,ACM)的倫理守則:①對社會和大眾的福利要有所貢獻;②避免傷害他人;③誠實和值得信賴;④行為要公平且不能有歧視;⑤尊重財產權;⑥保護知識產權;⑦經(jīng)授權后再使用電腦和通信資源;⑧尊重個人隱私;⑨保護信息使用者的機密;?遵守專業(yè)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了解電腦系統(tǒng)可能受到的沖擊,并能進行正確的評價,包括風險分析;有助于大眾對電腦的計算及其結果的了解。

美國計算機倫理協(xié)會規(guī)定了計算機用戶在網(wǎng)絡系統(tǒng)中應遵守的10條行為準則:①不應利用計算機去傷害他人;②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③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④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⑤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⑥不應使用或拷貝你沒有付錢的軟件;⑦不應未經(jīng)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⑧不應盜用別人的智力成果;⑨應該考慮你所編程序的社會后果;⑩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網(wǎng)絡倫理協(xié)會則是利用逆向思維指出了6種網(wǎng)絡不道德行為類型:①有意地造成網(wǎng)絡交通混亂或擅自闖人網(wǎng)絡及其相聯(lián)的系統(tǒng);②商業(yè)性或欺騙性地利用大學計算機資源;③盜竊資料、設備或智力成果;④未經(jīng)許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⑤在公共用戶場合做出引起混亂或造成破壞的行為;⑥仿造電子郵件信息。

1.2日本

1992年2月,日本電子網(wǎng)絡集團(ElectronicNetworkConsortium)了《網(wǎng)絡服務倫理通用指南》,旨在促進國內網(wǎng)絡服務健康發(fā)展,避免毀譽、誹謗及與公共秩序、倫理道德有關的問題發(fā)生。

1.3英國

英國計算機學會(BritishComputerSociety,BCS)由電腦從業(yè)人員組成,強調要發(fā)展電腦并有效地利用電腦。其信息倫理準則是:①信息人員在對雇主及顧客盡義務時,不可背離大眾的利益;②遵守法律法規(guī),特別是有關財政、健康、安全及個人資料的保護規(guī)定;③確定個人的工作不影響第三者的權益;④注意信息系統(tǒng)對人權的影響;⑤承認并保護知識產權。

2.關于信息倫理學研究的相關思考

2.1注重學科理論的研究

美國教授曼納認為,應該將倫理學理論應用到“因計算機技術而產生、改變或突出了的倫理問題”,他提出的計算機倫理學是指在生產、傳遞和使用計算機技術時所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是倫理學理論的應用。

大量信息倫理學論文和專著涌現(xiàn)出來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信息倫理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發(fā)展。1985年,J.H穆爾在況哲學》雜志上發(fā)表“什么是計算機倫理學?”的文章,對計算機技術運用中發(fā)生的一些“專業(yè)性的倫理學問題”進行了探討,成為最早的計算機倫理學研究方面的論文。同年,德國的信息科學家拉斐爾卡普羅教授發(fā)表了題為“信息科學的道德問題”的論文,研究了電子形式下專門信息的生產、存儲、傳播和使用問題。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探討了信息倫理學的問題,包括信息研究、信息科學教育、信息工作領域中的倫理問題,是最早的以信息科學作為倫理學研究對象的論文。1986年,美國南部衛(wèi)理公會大學管理信息科學專家RichardO.Mason在發(fā)表的《信息時代的四個倫理問題)〉中,就提出了著名的“PAPA”理論,EP:信息隱私權(Privacy)、信息正確權(Accuracy)、信息產權(Property)、信息資源存取權(Accessibility)。

到了90年代,信息倫理學的研究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它沖破了計算機倫理學的束縛,將研究的對象更加明確地確定為信息領域的倫理問題,并直接使用了“信息倫理學”這個術語。但仍然沒有脫離信息技術與倫理學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即研究的重點仍是信息技術的倫理問題。在90年代的中后期,這種研究方向發(fā)生了變化,信息倫理學的研究也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1996年,英國學者R.西蒙和美國學者W.B.特立爾共同發(fā)表題為“信息倫理學:第二代”的文章。他們認為,計算機倫理學是第一代信息倫理學,其所研究的范圍有限,研究的深度不夠,只是對計算機現(xiàn)象的解釋,缺乏全面的倫理學理論,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tǒng)有關的倫理問題和社會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缺乏深層次的研究和認識。這正是第二代信息倫理學形成的真正的和直接的原因。1999年,拉斐爾卡普羅教授“數(shù)字圖書館的倫理學方面”,對信息時生巨大變化的圖書館方面產生的倫理問題加以分析和論述。2000年,他又“數(shù)字時代的倫理與信息”。這篇論文的主題還是論述數(shù)字時代圖書館的倫理問題,但他提出:“作為一種描述性的理論,信息倫理學揭示了一種權利結構。這種權利結構對不同文化和不同時代的信息觀念和傳統(tǒng)觀念的態(tài)度產生影響,作為一種不受約束的理論,信息倫理學開創(chuàng)了對道德態(tài)度和道德傳統(tǒng)的批判?!彪S后他又發(fā)表了“21世紀倫理學對信息社會的挑戰(zhàn)”的論文,專門論述了信息社會的倫理問題,特別討論了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出的信息倫理問題。拉斐爾卡普羅教授的信息倫理學觀點的變化及其對計算機倫理學和信息倫理學差異的論述,反映出信息倫理學理論的發(fā)展和變化,將信息倫理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理論發(fā)展水平。

從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間,世界上共出版了:《信息倫理學原理}(RichardJamesSeverson,1997)、《信息倫理學:圖書館與信息產業(yè)的考慮》(ArnieP.Mintz,1990)等幾十部信息倫理學研究方面的專著,而關于信息倫理學的論文則難以統(tǒng)計。麻省理工大學、匹茲堡大學、長島大學等許多高等學府分別開設了“電子前沿的倫理與法律”、“信息倫理學”等相關課程。信息倫理學自形成以來不過短短幾十年光景,其發(fā)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這就進一步證明了,信息倫理學的形成是滿足信息社會倫理需要的,是符合信息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是值得專家學者們研究探討的。

2.2信息倫理學研究的國際性

經(jīng)過國內外學者近30多年的初步探索,信息倫理學學科體系初步形成。隨著信息倫理理論研究的深人,信息倫理學的許多會議和活動都具有國際性。特別是20世紀末期,大型的國際性信息倫理學會議和活動比較頻繁(表1)。

特別是2000年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倫理學第三屆國際大會,將會場分別設在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的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使更多的學者能夠參與。這次國際會議總的精神是強調公平、公正地進人信息社會。與此同時,在與信息技術、計算機倫理學、網(wǎng)絡及法律有關的各種國際會議也安排了信息倫理學的內容。信息倫理學在國際學術活動中占據(jù)的地位和所取得的成果可見一斑。

頻繁的國際學術會議的召開,對加強世界各國信息倫理學研究與交流,幫助信息倫理學學者共同探討解決信息時代倫理問題的策略,促進信息倫理學的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3重視理論在行業(yè)上的應用

圖書館是從事社會信息服務的專門機構,其職業(yè)倫理屬于信息學倫理的范疇。服務方式及內容都直接受到信息倫理學的影響。首先,信息倫理學最著名的PAPA理論均與信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特別是網(wǎng)絡信息服務的開展,更需要用職業(yè)道德倫理來約束和規(guī)范行業(yè)的行為??梢哉f,圖書館倫理屬于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倫理,在圖書館管理活動中能夠發(fā)揮凝聚、導向、操作和激勵功能。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環(huán)境變化和信息道德問題的增加,一些信息團體開始檢討和重視信息倫理,圖書館信息服務倫理亦受到圖書館職業(yè)團體的重視,成為信息活動職業(yè)倫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圖書館行業(yè)組織制訂了倫理準則。

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ALA)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圖書館倫理守則的協(xié)會。早在1938年,ALA就公布了它的第一份職業(yè)倫理守則:《圖書館館員倫理守I?,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信息環(huán)境的演進以及圖書館職業(yè)角色的改變,先后進行了三次修訂(1975、1981、1995)?,F(xiàn)行使用的倫理守是1995年頒布的第四版,正式名稱為〈漢國圖書館協(xié)會倫理守則>。該守則既強調了圖書館職業(yè)價值,又陳述了圖書館職業(yè)之倫理責任。

英國圖書館協(xié)會的倫理守則于1983年公布,其全名為淺國圖書館協(xié)會職業(yè)行為守貝?。該守則是一份相當嚴格的職業(yè)倫理守則。不僅其內容里含有懲處性規(guī)定,而且其協(xié)會還設有紀律委員會負責監(jiān)督與執(zhí)行。

日本圖書館協(xié)會于1980年了名為個書館員的倫理綱領>的倫理守則。該守則通過12條綱領條文詳細闡述了圖書館員的職業(yè)責任和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

2.4用立法來保證學科的發(fā)展

發(fā)達國家非常注重用立法的途徑來保證其各項政策的實施。對于信息倫理的研究仍是如此。特別是美國,為了使該國的信息化建設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

1990年6月,美國國家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委員會制定了一套指導政府信息政策的原則,即《公共信息準MK其目的是保護公共信息的傳播權、利用權以及相關的法律權利。美國還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1996年電信法毅、m信正派條例K絡環(huán)境下保護隱私權的新法案)、《電子傳播隱私法毅、個特網(wǎng)保護法毅等相關法律,以減少或避免信息技術帶來的一系列信息倫理問題對國家信息政策的沖擊和國家信息政策與信息法律產生的沖突,繼而營造良好的法律環(huán)境,保障正常的信息交流和傳播秩序。

信息倫理學的研究是全球性的。各國的反映本國國情的信息倫理都能夠在本國內起到有效的規(guī)范作用,但它未必能為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國家的人們所接受。信息倫理盡管是一種新倫理,但它的出現(xiàn)卻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倫理的斷裂,而是傳統(tǒng)倫理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xiàn)代社會中的發(fā)展。西方國家的倫理,貫穿著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固有的自由意識和民主精神。作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其儒學傳統(tǒng)倫理源遠流長。中國古人歷來重視“慎獨”的道德功能,甚至稱其為“入德之方”?!吧鳘殹痹从凇抖Y記.中庸》中的一段話:“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整合中國傳統(tǒng)倫理資源,中國具有悠久的倫理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倫理規(guī)范體系,這種倫理規(guī)范體系產生于傳統(tǒng)社會小農經(jīng)濟土壤之上,依賴于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作用于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中。它以人的非功利性道德自覺為行為的動力和依靠,重私德勝于講公德,因而較少關注公共領域的道德規(guī)范調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不斷加強和復雜化,傳統(tǒng)倫理越來越受到挑戰(zhàn)。因此,如何整合中國傳統(tǒng)倫理資源,吸收和發(fā)揚傳統(tǒng)倫理中適應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合理元素,是當前我國信息倫理學研究的重點之一,也是構建我國當前信息倫理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倫理學研究范文第2篇

1.社區(qū)干預試驗中的倫理學問題

社區(qū)干預試驗是一種在社區(qū)范圍基礎上加人干預措施的試驗,它以人群作為整體進行實驗觀察,常用于評價某種預防措施或方法的效果。

1.1 知情同意原則知情同意原則是醫(y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干預措施實施之前必須向預的人群充分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步驟以及干預可能產生的結果,使其對干預措施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激發(fā)他們的自愿參與意識,獲得較好的干預效果。絕不能強人所難,任何強加于研究對象而又不告知其試驗的事實及可能結果,甚至采取欺騙和隱瞞的手段來達到研究目的的做法都違背了知情同意原則,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1.2 有利與無傷原則干預措施對預人群應該是有利的,應盡量避免干預措施給人群帶來有害的影響。這就要求干預措施必須在科學依據(jù)的指導下進行,應該有足夠的理論或實踐依據(jù)表明干預措施對人群是有益的,并以科學的、周密的和可靠的研究設計為前提。當然,任何診療手段或措施都有可能對研究對象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這里的有利與無傷原則實際上是要尋求一種最優(yōu)化原則,即以最小的損傷為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益。所以,對于干預措施的利弊應有足夠的估計并提出有效的預防弊端的方法,如果某項干預措施的有利作用與傷害作用均衡或難以確定其利弊關系時,則應該謹慎從事。總之要做到干預措施的安全和有效性。

1.3公正與公益原則社區(qū)干預試驗涉及的人群廣泛而復雜,社區(qū)中的每個對象都應該有同等的接受或拒絕干預的權力,而不應該以研究者的主觀意愿決定干預措施的實施對象。此外,干預措施應遵循公益原則,實驗后的結果應使公眾普遍受益,即應該一切從人群的健康和利益出發(fā),從當前的衛(wèi)生資源及存在的重大衛(wèi)生問題出發(fā),努力追求最好的社會效益和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

2.臨床試驗中的倫理學問題

臨床試驗是以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的試驗,屬于流行病學實驗的范疇,其目的是檢驗和評價某種藥物或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事實上就是一種涉及人體的試驗。因此,極有可能存在一般人體實驗所具有的某些倫理學問題。1964年第18屆世界醫(yī)學大會上通過的《赫爾辛基宣言》闡述了在人體實驗中應遵守的道德準則,對醫(yī)務衛(wèi)生工作者從事包括以人體作為試驗對象的生物醫(yī)學研究起到了指導作用。

2.1知情同意原則知情同意是人體實驗中受試者的一項最基本的權利?!逗諣栃粱浴分赋龀鞘茉囌咭驯徽f服同意參加,對在實驗工作進行過程中所遇風險或出現(xiàn)偶然性事故是可預報的情況有所了解。否則,參加這項研究計劃的醫(yī)藥衛(wèi)生工作者就應棄權?!边@就要求實驗前使受試者清楚地了解試驗目的、方法、過程及試驗中可能遇到的危險或后果,甚至包括試驗所致?lián)p害的賠償及其治療方法,并簽訂受試者知情同意書。如果受試者因年幼或病情嚴重而沒有能力簽訂同意書可由其監(jiān)護人或人代簽。即使如此,受試者仍擁有中途退出試驗的權力,而不應因此影響其原來的治療措施的執(zhí)行。

2.2 有利無傷原則即維護受試者利益的原則?!逗諣栃粱浴分赋隹茖W研究的正義性服從于他或她的完整,這個原則必須永遠受到重視?!毖芯空咚扇〉脑囼灤胧┍仨毷菍κ茉囌哂欣?,實驗過程中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保證受試者身體上與精神上受到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實驗過程中如査明或發(fā)現(xiàn)研究因素有可能給受試者造成損害,則應及時停止試驗。

2.3 科學性原則所謂科學性原則是指試驗前應該進行嚴密的實驗設計,符合普遍認可的科學原理,并以充分的科學的動物實驗結果作為依據(jù),同時對受試者要有周密的醫(yī)學監(jiān)護和對意外事故的應急措施?!逗諣栃粱浴访鞔_規(guī)定包括以人作為受實驗者的生物醫(yī)學科學研究工作,必須符合普遍認可的科學原理,應該建立在足以勝任地履行實驗室任務和動物實驗的基礎上;并且,對于有關的科學文獻,要有詳盡的了解?!币环N缺乏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臨床試驗無異于隨意將人體當作實驗品的非人道行為;同樣,未經(jīng)嚴格動物實驗就直接實施臨床試驗更是一種對研究對象極不負責任的不道德行為。況且,由于人體與動物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種屬差異,一種新的藥物雖然已經(jīng)過多次動物實驗,仍有可能在人體試驗中產生不同的作用。倘若不經(jīng)過小范圍的臨床試驗,而貿然將其直接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勢必給人類帶來極大的損失和嚴重的災難。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教訓。如美國在1937年將用二甘醇配制的磺胺酏直接用于臨床,結果導致353人發(fā)生急性中毒而至腎功能衰竭,其中107人死亡。另外還有大家熟知的反應停藥物中毒,都是未做動物實驗而產生災難性后果的例子。此外,還有做了動物實驗而未做人體實驗的例子。1942年美國西部軍營中由于接種黃熱病疫苗而引起傳染性肝炎流行,但之前已通過動物實驗表明不會引起肝炎,原因是多種動物對肝炎病毒不敏感,所以未能發(fā)現(xiàn)問題。另外如國內曾盛行一時的“雞血療法”、西歐的“反應?!笔录际箯V大群眾深受其害。因此,動物實驗絕不能代替人體實驗,只有經(jīng)過嚴格的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驗證確實無害而且有益于人類疾病的治療時,才被認為可以正式推廣應用。

2.4 安慰劑的使用問題在嚴格的臨床試驗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兩個極為重要的原則是雙盲法和安慰劑的使用,其目的是為了消除病人主觀感知和心理作用對試驗結果的影響,以客觀地反映藥物或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

雙盲法是臨床評定療效時常用的觀察方法,即指受試者和觀察者均不知道受試者所試何種藥物。這種情形表面上似乎與知情同意原則相矛盾,但從保護病人、維護更大范圍人群的根本利益上說又是不相矛盾的。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學者提出可采用1979年Zelen提出的臨床分組方案,即Zelen設計。首先將合格受試者隨機分為兩個大組,第一大組不征求患者意見而直接給予常規(guī)療法(A組),第二大組則征求受試者意見,讓他們自己在常規(guī)療法與新療法兩者中選擇,選擇用常規(guī)療法者為B組,選擇新療法者為C組。Zelen設計既可比較新療法(C)和常規(guī)療法(A+B)間的差異,又可比較常規(guī)療法A與B之間的差異,進而評價心理因素對疔效的影響,較好地解決了知情同意與雙盲法之間的矛盾。

安慰劑是一種外表形態(tài)與所試藥物相似,但不含藥物有效成分的中性制劑。使用安慰劑對照可以保證對照組保持其固有的特征,從而清楚地看出處理因素的作用。但是,在危重病人和病情發(fā)展變化較快的患者中使用安慰劑顯然存在倫理學問題。因此.安慰劑的使用應嚴格掌握適應癥,不宜將重癥、危癥病人作為安慰劑對照。所研究的疾病應是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或有明顯自愈趨勢,而病情又相對穩(wěn)定,短時間內不治療對預后無明顯影響的疾病。凡不符合上述條件者,則不宜采用安慰劑對照。若兩組的效果已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則可終止安慰劑的使用,當受試者的利益與科學研究發(fā)生沖突時,應以病人的健康為重。

總之,在進行臨床試驗時應遵循目的性、科學性、知情同意、維護病人根本利益等倫理學原則。

3.現(xiàn)場調査研究中的倫理學問題

流行病學以人群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場調査是重要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之一,是獲得準確、真實的科研資料的重要途徑,是保障研究質量的重要前提?,F(xiàn)場調查中常存在如下倫理學問題。

3.1知情同意原則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保證現(xiàn)場調查研究的質量,避免某些社會心理因素對被試者的干擾,以便獲得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研究者不得不將真實的研究目的隱藏起來,這就產生了欺騙問題。研究者應當正確看待和恰當處理這種“欺騙”問題。首先,課題所研究的問題應對保護人民健康有重大意義,即具有較髙的研究價值。其次,這種“欺騙”的目的必須只是為了獲得真實的資料,而不應對被調查者的身心健康產生有害的影響,并應將其他無損于資料真實性的事實盡可能告知被調查者。同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應盡力取得被調查者單位領導及組織的理解和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在不違背知情同意原則的情況下獲得更真實可靠的研究資料。

3.2 保密原則流行病學現(xiàn)場調查的目的就是要盡可能詳盡地獲得調查對象的個人資料,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這就必然涉及到被調查者的隱私問題。尤其是向被調查者詢問諸如性知識、性行為等敏感問題以及個人婚姻、家庭狀況等問題時,很可能由于被調査者的刻意掩飾而使研究的事實被歪曲,這就要求研究者遵守科學研究的保密原則。首先,應向被調查者充分說明研究的目的、內容和意義,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其次,在與被調査者交流的過程中,應持和藹、熱情、坦誠的態(tài)度,以取得其信任。同時,可采用一定的技術措施如無記名問答的形式,并向被調査者言明將對其姓名及個人身份進行保密。這樣既避免了對隱私的侵犯,又保證了所獲信息的可靠性。

4.隊列研究中的倫理學問題

隊列研究將特定人群分為暴露與非暴露于某因素兩組,追蹤觀察一段時間,比較兩組人群中某病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的差異,以檢驗暴露因素與疾病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顯而易見,隊列研究所選擇的起始人群并未患所研究的疾病,若研究肆意或強行將研究人群暴露于某病的可疑病因來研究疾病的病因學則是極不道德的。因為大多數(shù)暴露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這就違背了有利與無傷原則。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候人們已不自覺地暴露于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之中,如吸煙、飲酒和職業(yè)接觸等。前蘇聯(lián)核能廢料泄露后附近的居民即可能暴露于相應的危險因素,通過隊列研究即可達到探尋這些危險因素的有害作用的目的。因此,在進行隊列研究時,暴露的分配與確定應遵循相應的道德準則,絕不能為了達到研究目的而人為地使研究人群暴露于危險因素之中。

倫理學研究范文第3篇

相關熱搜:倫理學  醫(yī)學倫理學  環(huán)境倫理學  倫理學與生活

1.權利與正義主題的凸現(xiàn)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學者就呼吁,要關注正義與權利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學者對西方正義理論、特別是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的研究曰益深入,我國倫理學界對權利與正義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和準確,并發(fā)表了大量探討權利和正義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著作。

以市場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為基礎的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以個人的獨立與自主為基礎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它尊重每一個人的權益、需求、意愿與價值,把每一位公民的自主意志、權利和利益看得同等重要。但是,平等的公民之間相互競爭的權利和利益難免會發(fā)生沖突。因此,在公民社會,倫理學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如何確保每一位公民的正當權利與正當利益不受侵犯,尤其是如何通過正義的制度安排來保證公民的權利與利益。

權利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擁有某物或做某事的資格;一種有效的要求權;約束他人行為的道德界限。權利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第一,為權,擁有者提供某種保護性的道德屏障,這種屏障使得其他人不能自由地傷害權利擁有者的身體或生命,不能隨意干涉權利擁有者的自由選擇;第二,權利具有“壓倒一切”的“王牌”功能,我們不能為了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福利或追求最大社會功利而侵犯或犧牲個人的基本權利。權利包括道德權利、法律權利和實有權利。道德權利是法律權利和實有權利的基礎。

權利與正義密不可分。正義的一般含義是“應得”,但是,什么是一個人“應得或不應得的”,這卻是由更為根本的一組道德原則來確定的。由于在不同的時代,人們的道德觀念有差異,因而,正義的內涵也隨歷史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在現(xiàn)代公民社會,正義觀念至少包含三個基本的價值訴求:從制度上保證每個公民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從制度上確保每個公民享有平等的機會;從制度上保證每個公民能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權利與平等是正義的兩個基石。

我國傳統(tǒng)倫理學(特別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倫理學)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只注意和倡導義務與奉獻,而忽視和認識不到權利與正義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倫理學研究準確地把握了公民社會突顯權利與正義的結構性特征,適時地實現(xiàn)了從義務與奉獻視角向權利與正義視角的轉型。

2.從個人美德到制度倫理的視角轉換

制度倫理包括制度的倫理(即對制度的正當、合理與否的倫理評價)和制度中的倫理(即制度本身蘊含著的倫理價值追求和道德理念)。從靜態(tài)的角度看,制度倫理表現(xiàn)為存在于社會基本結構和基本制度中的倫理要求;從動態(tài)的角度看,制度倫理表現(xiàn)為實現(xiàn)倫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制度倫理關注的是制度安排的道德性、正當性和合理性,而不是個人行為的合理性。制度的首要美德是正義。

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倫理學的一個思維定勢就是,道德的主體是個人。因此,它所理解的道德主要是個人美德。在這種倫理學看來,社會道德風尚的好壞完全取決于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高低;制度層面的問題出在個人道德品質敗壞,只能依靠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來解決。傳統(tǒng)倫理學意識不到,制度(或組織)也是倫理行為的主體。與個人行為相比,制度性行為的力量和影響是更為強大和深遠的。與制度之善相比,個人之善恰似滄海之一粟;在制度之惡面前,個人之惡亦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僅靠個人的德性,很難抵抗制度的罪惡。與個人的理性和美德相比,制度的理性和美德是更為穩(wěn)定和可靠的。制度本身的價值取向對人們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取向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夠給人們的道德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要實現(xiàn)倫理之善,不能僅僅依靠個人的美德,更要依靠制度的美德。

缺乏制度倫理視角是計劃經(jīng)濟倫理學難以發(fā)揮其制度批判功能的重要理論原因。計劃經(jīng)濟倫理學只把道德理解為約束個人行為的視范,認識不到組織也是倫理行為的主體,組織行為也需要遵守普遍合理的倫理原則。對于制度層面不合理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戶籍制度、農民所遭受的制度性歧視等等與現(xiàn)代倫理精神相悖的現(xiàn)象,它不是視而不見就是三緘其口。制度倫理視角的缺失使得計劃經(jīng)濟倫理學缺乏從價值取向上引導和推動制度變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喪?失了倫理學應有的制度批判和制度建構功能。

在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型的過程中,制度的缺失給人們的道德生活所帶來的致命沖擊,使我國的倫理學學者們清醒地認識到了制度倫理之于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及時地把制度倫理的研究提上了議事曰程。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學者發(fā)表了大量探討制度倫理的論文和論著,使對制度倫理的研究成了我國倫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角。

3.對階級道德視角的超越

20世紀50、60年代,當我國的倫理學學者思考如何重建社會規(guī)范的問題時,他們遇到的一個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對待中國傳統(tǒng)道德遺產的問題。那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觀點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主體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是為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因此,對于傳統(tǒng)道德,除了其中一部分可以繼承外,從總體上必須加以批判和拋棄。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的主流倫理學仍然把道德理解為維護特定階級利益的工具,認為道德應當是為特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

然而,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我國學者逐漸認識到,揭示和說明一定時期的道德所表現(xiàn)出來的階級偏袒性,這只是理解和認識道德現(xiàn)象的“社會學視角”,而不是論證和確立某種倫理原則的“倫理學視角”。社會學視角是一種客觀性的描述視角,倫理學視角則是一種建構性的規(guī)范視角。倫理學的觀點應當是一種“普遍的觀點”。它應當平等地關心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而不是只關心社會中的某個特定階級或階層。從其主觀追求上說,倫理學應當自覺地尋找那些能夠被一個社會的所有人都能認可并接受的普遍價值。把道德歸結為某個特定階級的偽裝了的利益,必然使倫理學陷入道德相對主義。如果特定階級的特殊利益是道德原則之合理性的最終依據(jù),那么,道德也就不會成為一個社會的人們相互認同的基礎,也會喪失其調節(jié)人們相互沖突之利益的功能。因此,倫理原則要具有合理性,就必須具有普遍性。普遍化原理是判斷一項道德原則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最重要的標準。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學者巳經(jīng)認識到了從階級道德視角轉向普遍倫理視角的必要性,曾經(jīng)風風烈烈的關于“道德階級性的討論”逐漸退出了我國倫理學的舞臺,認為“道德應當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之體現(xiàn)”的觀點也風光不再。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冷戰(zhàn)格局的瓦解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如何在全球層面達成倫理共識的問題逐漸成為國際學術界的熱門話題?!苓@股學術熱潮的影響,我國倫理學界也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逐漸關注和研討普遍倫理問題,把普遍倫理視角的應用從民族國家擴展到全球范圍。

4.應用倫理學研究的興起

應用倫理學研究的是那些充滿爭議、帶有強烈規(guī)范色彩、與道德實踐緊密相關、與制度安排和法律建構密不可分的社會問題。雖然我國倫理學界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對這些社會倫理問題有過零星的研究,但是,從總體上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的應用倫理學研究基本上仍處于自說自話的“摸索”狀態(tài)。只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生命倫理學、環(huán)境倫理學和經(jīng)濟倫理學研究的迅速發(fā)展,應用倫理學作為一股新趨勢才在我國倫理學研究領域迅速掘起,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倫理學界的一門“顯學”。它不僅為我國的倫理學研究注入了活力,還在短期內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倫理學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體育倫理學;學科性質;邏輯起點;研究價值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Sports Ethics

LI Hong-b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Sports ethics, as a branch of ethics, is a new subject of applied ethics which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moral relations and phenomena in the field of sports. Sports activity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is discipline.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ethics system is both pract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significant.

【Keywords】 sports ethics, nature of disciplin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research value

體育倫理學是倫理學的分支學科,是對體育領域的道德關系和道德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新興應用倫理學學科。運用哲學、倫理學等多種視野和視角,研究體育道德產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揭示體育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道德規(guī)范,從而構建體育倫理學體系。

1體育倫理學的界定

1?郾1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

要明確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應從體育概念界定和體育分類入手。

關于體育概念的界定和體育的分類,體育界有不同的觀點。我在《質疑傳統(tǒng)體育概念和體育分類》(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一文中,對傳統(tǒng)體育概念和分類進行了歸納和綜述,運用形式邏輯的方法對各種觀點進行了剖析。在此基礎上,從哲學的視野,結合體育社會的現(xiàn)實,對體育進行了新的界定和分類,指出所謂“體育就是人的特殊育化”。即人類依據(jù)自身需要,有意識地以身體運動為根基,以人本為本質,以強化體能、愉悅心身為目的,以“釋放”方式為特征,化育自身,使人向“完全人”(完善人)方向發(fā)展的方式和過程。依據(jù)“體育”這一新的界定,我們把體育類型劃分為:作為運動的體育(體育實踐)、作為科學的體育(體育理論)、作為產業(yè)的體育(體育經(jīng)濟)和作為文化的體育(體育精神)。在這四種體育類型中,體育運動是基礎,離開了體育運動,體育的其它類型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決定了發(fā)展體育科學、體育產業(yè)和體育文化要緊緊圍繞體育運動這一中心來進行,它們的最終目的是促進體育運動的健康開展,而體育運動健康開展則訴求于人的身心健康,人的全面發(fā)展。

依據(jù)對體育的上述界定和劃分,從總體上把握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

關于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我國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主流的觀點認為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是體育道德結構,包括體育道德意識、體育道德行為和體育道德規(guī)范三個互相聯(lián)系的方面。也有學者認為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為:第一,研究道德與體育的相互關系;第二,研究體育項目的人道主義問題;第三,研究體育活動中的具體的道德問題。

我們認為,體育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育化方式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被育化的對象,必然和自身、他人、社會、自然界等發(fā)生關系。正是有了這些關系,體育倫理學的出現(xiàn)才有了可能。因此,我們認為,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體育關系中的道德問題。所謂體育關系是指人們在體育活動中結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聯(lián)系或狀態(tài)。體育關系應分為體育外部關系和體育內部關系。體育外部關系指的是對體育產生影響的其他關系,如體育與自然,體育與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技、教育等。體育內部關系指的是體育活動內部的各種關系,包括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等。不難看出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上述各種體育關系中的道德問題,重點是體育內部關系的道德問題。

我們把體育倫理學的研究范圍進行特別強調,是因為:第一,“對象”和“范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象是指行為或思考時作為目標的人、事物和觀念等。范圍是指周圍界限或界域。第二,體育界對體育分類存在著混亂現(xiàn)象,把體育劃分為競技體育、社會(大眾)體育、學校體育三類,給體育理論和體育實踐帶來許多困惑,也給體育倫理學研究帶來困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體育倫理學的研究范圍加以明確。

總體上說,體育倫理學的研究范圍是整個體育領域。即我們對體育分類時進行重新劃分的體育運動(體育實踐)、體育科學(體育理論)、體育產業(yè)(體育經(jīng)濟)、體育文化(體育精神)四個領域(祥見《質疑傳統(tǒng)體育概念和體育分類》)。

但是,在體育的四大領域中,體育運動領域是主要領域。因為,體育運動是體育的本源,是體育存在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體育的實踐方式,是其他體育類型的源頭活水,最為根本。作為用以指導體育實踐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的體育科學,是應體育運動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作為促進體育發(fā)展的經(jīng)濟因素和物質條件的體育產業(yè),是體育運動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體育文化(精神)是體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價值凝結。此外,體育道德問題也集中反映在體育運動領域。因此,體育倫理學的研究范圍應集中在體育運動領域。

這并不是說體育的其他領域不是我們的研究范圍,沒有道德問題,相反,在體育的其他領域同樣存在著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道德問題,如在體育科學領域,存在著科研成果應用到體育實踐中的道德責任問題,理論工作者的道德責任和道德品質問題,體育理論界的知識產權問題等;在體育產業(yè)領域,存在著公平與效率問題,體育市場的規(guī)范問題,生產、經(jīng)營、消費的道德問題,產業(yè)中的不當競爭問題,產業(yè)主體追求利益是最大化還是最優(yōu)化問題,體育場館和公共體育設施的合理利用和開發(fā)問題等;在體育文化領域,存在著體育一體化和價值多元化的矛盾問題,體育國際化與民族的體育精神問題,體育大國和強國的大國沙文主義問題,如何對待不同的體育價值取向問題、體育中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問題,如何看待不同民族的體育文化問題等。

1?郾2體育倫理學的學科性質

體育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首先,體育倫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各學科的交叉是現(xiàn)代科學理論發(fā)展的一個主要特征,而交叉學科的建立必須明確兩個基本點:一是交叉點,二是側重點。體育倫理學是體育學和倫理學的交叉,其交叉點是體育和道德的內在關聯(lián)性。體育和道德是社會兩大文化主干,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二者又常常聯(lián)手聯(lián)姻,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其次,體育倫理學的側重點是倫理學。體育倫理學在本質上是倫理學而不是體育學。體育學是“從整體上研究體育的產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揭示體育的本質特征,剖析體育的各種現(xiàn)象的學科”?!?〕其主旨在于揭示“事實是什么”。而倫理學,又稱道德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社會道德現(xiàn)象的科學,是一門關于道德的學問”?!?〕其主旨是研究和回答人的行為“應當如何”。體育倫理學研究的是體育的“道德關系”,即道德現(xiàn)象,研究和回答的是人們在體育活動中的行為“應當如何”的問題,而不是研究體育系統(tǒng)內部諸要素間的相互依存和平衡關系等“是什么”的非道德關系問題。由此可見,體育倫理學屬于倫理學,是倫理學的分支學科。

體育倫理學是一門應用倫理學。關于什么是應用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的本質是什么?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程序-方法論。程序論認為,應用倫理學的任務是“分析現(xiàn)實社會中不同分支領域里出現(xiàn)的重大問題的倫理維度”,“應用倫理學的目的就在于探討如何使道德要求通過社會整體的行為規(guī)則與行為程序得以實現(xiàn)”,“應用倫理學應為這些問題所引起的道德悖論的解決創(chuàng)造一種對話的平臺”,“應用倫理學首先是一種程序方法論”。〔3〕其唯一目標是通過交往對話而達成道德共識。有人認為,20世紀60、70年代應用倫理學的興起,代表著道德哲學的根本性轉向,應用倫理學就是當代的道德哲學。程序論者大致贊成這種看法。第二,倫理學原理應用論。正統(tǒng)倫理學家認為,程序方法論夸大了應用倫理學的作用,應用倫理學只是倫理學的一部分,與理論倫理學相對?!八詡惱韺W原理為依據(jù),著重研究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倫理道德問題”,“應用倫理學中‘應用’本質上是將理論倫理學的理論運用于具體的道德生活領域,并在實踐中驗證和發(fā)展理論倫理學的理論,以推動理論倫理學的進步和完善”?!?〕第三,雙向反思論?!皯脗惱韺W的重要任務之一是通過對話商談而達成道德共識,以便為立法和公共政策提供依據(jù),但這不是應用倫理學唯一的任務,改變共識是應用倫理學更重要的任務”,“應用倫理學必須進行雙向批判:既要反思、批判現(xiàn)實和潮流,又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出發(fā)點,在批判反思現(xiàn)實和時尚的過程中反思自身的思想前提”。〔5〕不認為確立對話程序是應用倫理學的首要任務,也不認為達成道德共識是應用倫理學的唯一目標。哲學倫理學必須是實踐性的、直面現(xiàn)實的,它應該保持其應有的批判性。第四,基本價值論。在《從當代哲學及其應用看應用倫理學的性質》一文中,基本價值論者強調現(xiàn)代哲學的價值論轉向使應用哲學和應用倫理學的產生成為必要和可能:“哲學所構建的理論觀念體系可以成為人類生活的理想模式和終極尺度,但是僅此還不夠。由于現(xiàn)代社會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哲學要充分發(fā)揮其批判、規(guī)范和引導功能,還必須把所確立的根本生存理念、一般價值原則和基本行為準則延伸到或應用于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確立不同具體領域的具體生存理念、具體價值原則和具體行為準則,并構建不同領域的具體理論觀念體系,從不同的角度、領域和層次為人們提供具體的指導和規(guī)范?!薄?〕

上述學界的各種觀點,都各自具有其合理性和建設性。我們認為,在建構當代中國特色應用倫理學時,應該堅持一種作為基本價值觀和程序方法論的有機相統(tǒng)一,實現(xiàn)這兩種基本特性的良性互動:在一種共鳴性、共同性的基本價值觀的背景下,充分發(fā)揮應用倫理學的“程序方法”、“分析工具”等特性;在其“程序方法”、“分析工具”的基礎上,合理地形成共鳴性、共同性的基本價值觀。而體育倫理學就應該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倫理“應用”學科。

綜合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和學科性質,我們認為,體育倫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所謂體育倫理學是研究“體育領域”中道德現(xiàn)象的科學,是一門關于體育道德的學問。從狹義上講,所謂體育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一門應用倫理學,運用多種視野和視角,依據(jù)基本道德價值觀和原則,采用“程序方法論”,結合體育現(xiàn)實,對“體育運動領域”的道德關系和道德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新興學科。我們在進行體育倫理學體系建構研究時所使用的就是狹義上的體育倫理學概念。

1?郾3體育倫理學的邏輯起點

“體育運動”是體育倫理學的邏輯起點。關于如何確立體育倫理學的邏輯起點問題,我們依照“構成一門科學的邏輯起點的東西,必須是該學科研究的一種最簡單、最常見、最一般、最基本的規(guī)定或細胞,這個規(guī)定或細胞包含著往后發(fā)展的一切矛盾胚胎,而往后的一切邏輯發(fā)展都是它的矛盾的展開”〔7〕這一基本思路,最終發(fā)現(xiàn),運動是人類體育活動最一般、最基本的規(guī)定,也是體育活動最基本的實踐方式。體育活動的邏輯發(fā)展都緊緊圍繞運動而展開。從運動實踐上看,它包括了肢體練習,活動能力練習,素質練習等基本運動;也包括田徑、體操、游泳和各種球類等技術運動;還包括以爭取優(yōu)勝為目的各種體育比賽等競賽運動。從運動理論上看,它包括圍繞運動而產生的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社會學等幾十個分支學科。從運動功能上看,它具有競技功能(以錦標、名次為目的)、健心功能(以觀賞、享受為目的)、強身功能(以強筋健骨、強化體能為目的)、休閑功能(以輕松、快樂為目的)等。正是運動自身所具有的上述功能,才有體育的不同形式(競技體育、休閑體育、健身體育等)和豐富多樣的體育項目。離開了或沒有了體育運動,所謂的體育理論、體育實踐和體育功能就不復存在,體育就無從談起。

而體育運動是屬于人的運動,身體是運動的物質承擔者。運動之所以能成為體育倫理學的邏輯起點,是因為它是人的需要,對人具有價值,一句“生命在于運動”人人皆知的普通表述,道出了其中的奧妙。人對運動的需要,不僅僅表現(xiàn)在對運動本身的需要,更重要是表現(xiàn)在對運動過程的需要。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人的運動不是孤立進行的,必然和他人、社會以及自然界等發(fā)生關系,這些關系就是上述所論及的體育關系。因此,我們把體育運動作為體育倫理學的邏輯起點。

2體育倫理學的研究價值

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當代中國體育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之一。有關體育運動的研究也在不斷加強,逐漸深入到體育的各個方面。從我國體育自身縱向發(fā)展來看,其理論與實踐成績是十分巨大的。但從橫向上看,我國體育的發(fā)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公平與效率、質量與速度等要求相對照,依然存在較大的落差;與國際先進的當代體育文化相比,差距也是十分明顯的。這種差距證實了我國現(xiàn)代體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毫無選擇地被置于大社會中,與其他領域一樣艱難地發(fā)生著由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的轉變,它邏輯地反映著體育人文研究的相對滯后。當代中國體育倫理學體系構建研究,隨之成為其中的一個宏觀重大課題。

中國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個引人注目的理念,既考慮周全,又意蘊深遠。然而它們既沒有得到完整深刻的闡述,也沒有得到具體完整的落實。就當代中國體育倫理學體系構建進行研究,既是探求中國體育良性發(fā)展之道,又是解決人文奧運之需要,同時也是發(fā)掘和展現(xiàn)其深遠意義之所在。具體說來,體育倫理學體系建構研究的意義如下:

2?郾1體育倫理學研究將深化和拓展倫理學理論研究

一門新興學科研究的理論價值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上:一是拓寬所屬學科的研究視域;二是深化本學科具體問題的研究;三是對其它相關學科的影響。第一,體育倫理學研究的理論價值首先表現(xiàn)為拓寬了倫理學的研究領域。當代倫理學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勢是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其研究深入到經(jīng)濟、法律、科技、環(huán)境、生命、網(wǎng)絡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產生了一系列應用倫理學。這是道德的本質特性和倫理學的實踐要求所必需。第二,體育倫理學研究有助于建構完整的體育道德規(guī)范。以往學界在該領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體育科技領域,關涉我國的體育倫理研究的少量成果(相對于其它領域的應用倫理學研究)零碎分散,且未能及時追蹤我國當代體育倫理新動向、把握世界體育倫理新走勢,一些重要的體育倫理問題尚未納入研究視野,全面而系統(tǒng)的研究相對薄弱,研究方法過于簡單,只是倫理學的機械解讀,未能體現(xiàn)出“應用倫理學”模式的本義。全面而系統(tǒng)的體育倫理學體系建構研究,有助于上述問題的解決。第三,體育倫理學研究同時可以豐富體育學理論研究。體育倫理學雖然只研究體育現(xiàn)象中的倫理道德問題,但對體育現(xiàn)象的把握是以體育學的把握為前提的,而對體育的倫理詮釋必將影響體育學對自身研究對象的全新理解和深層次地把握,從而豐富體育學理論。

2?郾2有助于揚棄中西體育文化,實現(xiàn)中西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人類體育文化知識寶庫,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因此,應以揚棄的態(tài)度挖掘和總結中西體育倫理思想,豐富我們的研究內容;以廣闊的胸襟借鑒和吸收人類優(yōu)秀體育文化成果,確立起社會主義體育倫理精神;以開放性的思維和平等、協(xié)商的對話的方式,處理由不同價值觀念引發(fā)的不同的體育態(tài)度和行為,以期達成共識。由此可見,中國體育倫理的建構和規(guī)范化過程,必然是我們對中外體育文化的揚棄過程,尤其是一種在中西融合基礎上的體育倫理文化的創(chuàng)新過程。

2?郾3有助于對社會主義體育市場發(fā)展進行合理的理論解析與辯護

目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新舊體制的摩擦仍很嚴重,在改革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和矛盾,在這種背景下的體育市場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和矛盾,對于這些問題和矛盾,人們往往容易錯誤地把它歸結到市場經(jīng)濟本身。體育倫理與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的相對貧乏,一時又難以作出透徹的解析并進行有力的辯護,這勢必要影響到體育市場培育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對當代我國體育倫理的研究與合理構建,將為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提供倫理辯護。

參考文獻

〔1〕葉加寶,蘇連勇.體育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4.

〔2〕唐凱麟.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2.

〔3〕甘紹平.什么是應用倫理學〔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8):5-6.

〔4〕周中之.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539.

〔5〕盧風.論應用倫理學的批判性〔J〕.自然辯證法研

究,2004(8):1,8.

〔6〕江暢.從當代哲學及其應用看應用倫理學的性質

〔EB/OL〕.中國應用倫理學網(wǎng),5-5,102,0

倫理學研究范文第5篇

—、傳媒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對研究的基本問題的探尋可以有多種視角,如歷史的視角,思辨整合的視角,分析的視角和經(jīng)驗的視角等等。針對傳媒倫理學研究的現(xiàn)實狀況,此處我們選擇后兩種來進行探索。首先,是分析的視角,即從傳媒倫理學的理論體系、學科性質以及研究任務出發(fā),尋找問題的答案。其次,是經(jīng)驗的視角,即對當前已有的傳媒倫理學研究所涉及的實際問題以及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歸納,在分析中找尋答案。

接下來,我們就綜合兩種視角,首要是對傳媒倫理學的理論體系和學科性質進行一番梳理和考察,然后對其研究現(xiàn)狀進行歸納和分析,兩者對照、結合,以此來探尋傳媒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1.傳媒倫理的“應用倫理學”屬性和“實踐倫理學”維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實行了經(jīng)濟復興政策,隨著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劇和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在經(jīng)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各種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貧富差距不斷拉大;自然環(huán)境迅速惡化;人格尊嚴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高科技的負效應此起彼伏……這些問題在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不可回避又亟待解決。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在既有的倫理道德理據(jù)中,人們無法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生活實踐迫使人們放棄書本教條,直面現(xiàn)實,找到一種新的倫理規(guī)范,建立社會新秩序,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應用倫理學”應運而生。應用倫理學應用于社會不同領域,就產生了領域倫理學,如政治倫理學、商業(yè)倫理學等;應用于不同人群,就產生了人群倫理學,如婦女倫理學、老年倫理學等;應用于不同職業(yè),就產生了職業(yè)倫理學,如教師倫理學以及我們所研究的傳媒倫理學等等。我們看到,傳媒倫理學是一種典型的職業(yè)倫理,而職業(yè)倫理學恰恰是應用倫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傳媒倫理學屬于“應用倫理學”的學科范疇。

“應用倫理學”的興起有重要意義,為理論倫理學的發(fā)展打開新的天地,重新強化了倫理學的“實踐維度”。雖然倫理學理論的誕生就是為了人類的道德實踐,但是倫理學在后來的發(fā)展中有很長一段時期偏離了自己的初衷,以“元倫理學”為代表,“熱衷于體系的構建,迷戀于思辨的推導”。?與理論倫理學不同,應用倫理學的核心就是“應用”,其生命力就在于以理論的方式關注、把握、指導生活實踐。而傳媒倫理學作為一種職業(yè)倫理學,恰恰在于著力解決傳媒職業(yè)領域內的倫理失范和價值混亂問題,其“實踐倫理學”的維度相當明顯。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傳媒倫理的核心就在于“應用”,而應用的主旨是強調“實踐”。傳媒倫理學是溝通理論倫理學與傳媒實踐活動的橋梁,它把媒介行為置于理論倫理學所構建的人類價值體系的總體框架下,在傳媒實踐中對這些既有觀念、?般價值原則和基本行為準則進行驗證,辯駁和詰難,以媒介職業(yè)性質和傳媒職業(yè)群體特征為依據(jù),將這些總體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取向具化并細化,建構傳媒領域的價值體系和媒介從業(yè)者的觀念模式。也就是說,以分析的視角考察傳媒倫理學及其應用的基本問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傳媒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大眾傳播領域內,媒介這-特定群體所追求的職業(yè)責任或至善目標及其實現(xiàn)的倫理手段和途徑。

2.傳媒倫理的研究現(xiàn)狀:立足于媒介道德困境,探尋多樣性的價值共識,形成合乎倫理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

縱觀傳媒倫理學的相關研究,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我國,都立足于媒介的道徳困境。新聞失實、新聞炒作、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娛樂至死、漠視生命、侵犯隱私等等,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劇和媒介的急速擴張,大眾傳播領域內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倫理道德問題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事實上,傳媒倫理學的研究者關注的絕不僅僅是這些判別起來相對簡單的道德失范行為,還有與具體道德情境相關的職業(yè)倫理閑境。傳媒倫理作為職業(yè)倫理學的分支其顯著特征在于它的實踐性,它總是與具體的道德情景相關,它不僅會受到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習俗等因素影響,更重要的是還要打上“職業(yè)”的標簽?!靶侣剬I(yè)主義”、“新聞自由”、“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受眾知情權”等等,所有這些專業(yè)詞匯使媒介從業(yè)者的價值判斷和道德抉擇變得十分復雜。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展江在《新聞職業(yè)倫理四大爭議問題評析》一文中,對“當代四大新聞倫理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救死扶傷與新聞本職的矛盾”,“公眾知情權1公民隱私權之間的沖突”,“消息來源保護問題”以及“媒體自由與公正審判問題”。他認為:“新聞職業(yè)倫理就是新聞工作者和媒介機構在新聞職業(yè)道德體系中的諸個因素(道德誡命)發(fā)生沖突時的理性抉擇原則?!?他認為新聞職業(yè)倫理非常復雜,因為新聞人“在報道一則新聞的過程中要與消息來源打交道、處理與同事的關系,最后還要面對公眾,所以可能要同時做出幾個互不相關的倫理抉擇?!闭缯菇?,在新聞實踐中,常常會出現(xiàn)關于倫理的思考和抉擇,這些思考和抉擇又多偏向多元交錯,致使從業(yè)者的道德信念被迫接受挑戰(zhàn)而陷人倫理原則上的兩難境地。傳媒領域內的倫理抉擇既要遵循普適性的“道德善”,又要體現(xiàn)特殊性的專業(yè)規(guī)范,那么我們必須打破思維方式的單一性和價值規(guī)范的壟斷性,進而尋求一種多樣性的“價值共識”,以更為寬廣的視野和更具實踐價值的標準,形成合乎倫理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

根據(jù)以上有關傳媒倫理學理論體系、學科性質、基本特征和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傳媒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大眾傳媒領域中出現(xiàn)的職業(yè)群體價值、倫理訴求和道德標準與社會整體利益、倫理訴求和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講,傳媒這一特定群體對自由、自主、專業(yè)和自我完善等價值追求與社會整體“道德善”及“應當”為標準的倫理規(guī)范和理想目標之間的沖突與協(xié)調是傳媒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二、傳媒職業(yè)倫理研究方法的整合

在我國,傳媒倫理學的研究方興未艾,綜觀眾多學術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研究者們研究視野、研究維度和研究立足點的差異性與廣泛性,傳媒倫理的研究方法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態(tài)勢。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研究方法的零散性與不確定性,導致了研究路徑的混亂,進而影響了結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所以,當我們明確了傳媒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之后,我們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研究方法進行整合,以明晰研究路徑,深化研究結論。

1.反思、批判與建構的整合

對傳媒現(xiàn)象及傳媒人行為進行道德批判,是當前我國傳媒倫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問題意識與注重問題研究誠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傳媒倫理研究的初衷,批判的目的不是要全盤否定,而是為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意識與價值體系的建構才是倫理學研究的核心與關鍵。創(chuàng)新的過程就是改造的過程,它以反思和批判為前提和基礎。改造的過程又是構建的過程,傳媒倫理學研究就是要在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改造的過程中構建傳媒理論價值體系。所以,反思的方法、批判的方法和建構的方法是傳媒倫理研究的=種重要方法,=者緊密結合,缺一不可。事實上,這恰恰符合了傳媒倫理學的學科性質。傳媒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倫理學作為人生哲學,像本體哲學和認識哲學一樣,其基本的研究方法首推思辨的方法。而思辨恰恰是反思、批判與建構的有機統(tǒng)一。

這種統(tǒng)一首先表現(xiàn)在反思與批判的相輔相成。所謂反思,就是換方向、換角度、換位置進行再審視、再認識、再思考。倫理研究中的反思不是欣賞性的,而是否定性的,其目的是要發(fā)現(xiàn)問題。因此,反思的過程同時也就是批判的過程。而批判又是以懷疑為前提的,而懷疑通常又是在反思當中獲得的。所以在傳媒倫理研究中,我們一方面要對大眾傳媒行為、境遇與現(xiàn)象進行批判性反思,另一方面又要對已有大眾傳媒倫理本身進行反思性批判。抽象的反思與具象的批判相結合,是提升大眾傳媒道德理念的必要手段,也是促進大眾傳媒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當然,無論反思還是批判,突破、改造與超越才是其最終目的。傳媒倫理學研究致力于解答的仍是大眾傳媒領域中的價值問題,其最終指向仍是新的價值原則的確立和價值體系的建構。因此,只有堅持反思、批判與建構的并存,傳媒倫理研究才能向縱深發(fā)展,為傳媒實踐中的根本性和總體性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2.演繹與歸納的整合

自倫理學產生以來,演繹的道德推理方法就被看成是最主要的解決道德問題的方法。但應用倫理學產生之后,演繹這種思維方法受到了嚴重的質疑。--些倫理學學者主張,應用倫理學研究應告別原則,專注于個別具體事例勹情境,在實踐中歸納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進而再將它上升為一種普適原則。也就是說歸納法在應用倫理研究中備受推崇。事實上,從方法論的角度考察,演繹和歸納正是當前傳媒倫理學研究領域中兩種重要方法。演繹是從既有的普遍性原則或一般性事理出發(fā),把這種事理或原則運用到各個具體的領域中去,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一種方法。歸納法則是從個別事例出發(fā),對既有材料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原則或結論??雌饋?,演繹與歸納是兩種完全相反的研究路徑,所以大多數(shù)傳媒倫理研究都是只選其一。一種是以人類社會普適的價值觀念和倫理規(guī)范為依據(jù),對傳媒現(xiàn)象和行為進行道德批判;一種是從大眾傳媒領域中出現(xiàn)的具體案例出發(fā),歸納總結出能夠解決傳媒倫理實際問題的倫理原則和倫理依據(jù)。但事實證明,這兩種方法都有失偏頗,單獨使用一種方法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演繹道德推理是邏輯學上的演繹推理在道德推理中的運用。它的前提是確立一個判斷倫理善惡是非的原則或標準。一般來說,公平、正義、真實、誠信、尊重人道等等是社會所公認的倫理準則,它們共同構建起人類向善的根基。但是,如果我們簡單地把他們作為道德推理的依據(jù)去衡量媒介行為,會帶來很多道德困惑和倫理矛盾。以新聞報道中的隱性采訪為例,無論是以動機論還是效果論來評判,隱性采訪為了維護公眾利益,揭示社會丑惡,有助于清除社會腐敗,它都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善的手段。但是記者在隱瞞身份、挖掘事實過程中所使用的欺騙和誘導等方法顯然違背了誠信的倫理準則,是一種非道德行為。所以,道德演繹推理,必須考慮到“情境”這一要素,把理論倫理直接應用于復雜的媒介現(xiàn)實問題,難免犯功利主義錯誤,讓研究陷人困境。同樣地,如果我們拋開理論倫理,僅僅關注于具體情況中的問題,企圖從對各種各樣復雜問題的分析中歸納出結論,那么我們歸納的很可能只是一種經(jīng)驗、直覺或習慣,最終得到的根本就不是能夠指導并解決所有傳媒倫理問題的倫理學答案。

新田县| 宜兰县| 德令哈市| 积石山| 通辽市| 临江市| 剑川县| 沙田区| 道孚县| 抚顺市| 马龙县| 安多县| 邯郸市| 广西| 敦煌市| 凤冈县| 大荔县| 景谷| 湘乡市| 柳州市| 怀集县| 江都市| 象州县| 万盛区| 河池市| 白玉县| 吉木萨尔县| 乌苏市| 沂水县| 京山县| 宜黄县| 汽车| 双牌县| 南宁市| 蒙城县| 八宿县| 丹东市| 梓潼县| 双鸭山市| 藁城市|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