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望廬山瀑布賞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14分)
1.
(4分)讀拼音寫詞語
yì
kē
dīng
zhe
zì
yán
zì
yǔ
lín
j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給加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集:①集合,聚集。
②集市。
③集子。
④某些篇幅較長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對獨立的部分。
⑤姓。
(1)做什么事都要集思廣益。
1
(2)昨天我借了本《路遙文集》。
1
(3)今天,集大叔要去菜市場買菜。
1
(4)鄉(xiāng)村中很多人都去趕集。
1
(5)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分為上、下兩集。
1
(6)聽到鈴聲,大家都到操場上集合了。
1
3.
(1分)巧排古詩,根據(jù)詩的題目把詩句序號整理好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________
①飛流直下三千尺,②疑是銀河落九天。③遙看瀑布掛前川。④日照香爐生紫煙
4.
(6分)按拼音寫漢字
pù
yín
zǐ
________布
________河
________煙
liú
lú
lǐng
飛________
香________
西________
5.
(9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日照________生________,________瀑布掛________。
________直下________尺,________銀河________天。
________。
6.
(18分)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勻________
觸________
角________
逐________
占________
勺________
融________
腳________
啄________
粘________
痕________
莖________
鋪________
柄________
狠________
經(jīng)________
捕________
病________
7.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我們怎么容忍破壞紀律的人和事?
②這么重的東西,我怎么拎得動呢?
③王老師帶病工作,我們怎能不感動呢?
8.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俊秀
②專注
9.
(2分)選擇正確的解釋,把序號填在橫線上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直:________
①成直線的,跟“曲”相對
②跟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
③從上到下的④挺直,使筆直
⑤公正的,正義的
⑥直爽,直截
⑦一個勁兒,不斷地。
疑:________①懷疑、仿佛
②難于解,難于斷定的
③猜忌
10.
(5分)縮句
①綠油油的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
②暴風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蓋地卷過來。
③我們像百靈鳥一樣在祖國大花圓里放聲歌唱。
11.
(5分)擴句
①星星布滿了天空。
②太陽照射著樹林。
③奶奶關心少年兒童。
12.
(3分)快到反義詞樂園里來賽一賽吧。
前——________
遠——________
晚——________
13.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斷進步。
②爺爺經(jīng)常每天去跑步。
③雙休日,去西山玩。
14.
(4分)請為詩句中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
①日照香爐生紫煙________
A.知曉、明白
B.照射
C.對著,向著
②疑是銀河落九天________
A.衰敗
B.停留,留下
C.下降
③兩個黃鸝鳴翠柳________
A.發(fā)出聲音
B.表達
C.鳥或獸的叫
④一行白鷺上青天________
A.行業(yè)
B.排行
C.行列
15.
(2分)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運用詩句。
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瀑布。當我看到長長的瀑布從山頂飛快地直瀉下來,那么壯觀,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
________,________
?!?/p>
16.
(5分)看《望廬山瀑布》的插圖,展開想像,運用下面提供的詞語寫一段話。
陽春三月
云霧迷蒙
火紅的朝陽
蒼翠的山峰
嘩嘩的水流
17.
(5分)按課文內容填空
《望廬山瀑布》是________朝詩人________寫的,這首詩是作者看到________時寫的。我還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是他寫的。
18.
(4分)我能按要求默寫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前兩行詩句:
________
________
《望天門山》的后兩行詩句:
________
________
19.
(5分)擴句
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霞。
20.
(5分)縮句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飛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那不是瀑布嗎?
二、閱讀題
(共3題;共15分)
23.
(5分)讀《望廬山瀑布》,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4.
(5分)先寫出劃線詞語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5.
(5分)《望廬山瀑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14分)
1-1、
2-1、
2-2、
2-3、
2-4、
2-5、
2-6、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閱讀題
(共3題;共15分)
23-1、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策略
一、站在古詩背景角度體會詩境
從古至今,無論是欣賞古代詩詞的創(chuàng)作意境,還是鑒賞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魅力,都離不開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分析。假設在鑒賞詩詞藝術內涵和表現(xiàn)手法時,脫離了創(chuàng)作背景,就難以站在客觀角度分析作者的內心情感。即使是名著,脫離了時代背景,便難以在眾多作品中凸顯它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比如魯迅的文章,在沒有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和生活背景前提下,讀者定會難以發(fā)現(xiàn)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之美。如果站在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下分析文章內容,定會從文章內容中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從作品過渡到作者的生平事跡和思想情感,從而走進作者內心的真實世界。因此,教師在講解小學語文古詩時,應站在古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角度,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才能夠融入到古詩的奇妙意境中,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內涵。
比如在講解鄂教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時,教師應該站在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角度分析內容。詩人杜甫在當時歷經(jīng)7年多的唐朝“安史之亂”平息之后,開始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當與妻子流落到四川鋅州時,正聽聞河南河北被官軍收復,在此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該首詩。如果一味地引導學生熟讀詩的內容,學生難以明白詩人內心的真實想法與情感。這時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積極注主動的態(tài)度自主查閱杜甫的生平事跡、安之之亂發(fā)生的背景、安史之亂發(fā)生的過程等。在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再分析詩的內容,從內容中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實現(xiàn)增強學生愛國情感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應以背誦詩詞為主,對詩詞的內容和意境不需要做出過多的探討與分割。教育家梁衡也主張背誦書本內容是學生的首要功課。并著重談論小學生應該在腦海里存儲大量的詩詞內容,這樣在寫作時能夠做到得心應手。就算不理解詩詞的內容和內涵,只要能夠熟記并將其背誦出來,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當接觸到類似的情況時,就可以對詩詞內容恍然大悟。因此,在該教W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將重心放在學生的背誦方面,從而忽略了詩詞內容的深入剖析和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樣不僅會讓學生對詩詞學習提不起任何興趣,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比如在講解鄂教版《望廬山瀑布》一課時,教師應先讓學生熟讀內容,再帶領學生賞析詩句。在鑒賞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望廬山瀑布》的視頻和《望廬山瀑布》歌曲,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內容和傾聽歌曲過程中,將自身身臨其境,從而使學生主動感受古詩的意境,實現(xiàn)提高學生思維想象力和加深文章理解的教學目的。
三、寓教于樂
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師結合新課改標準和教學內容制定了小組合作教學策略,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古詩文教學。并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讓學生結合古詩文自主編排一個情景話劇或者舞臺劇。這樣使學生在自主排演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提高古詩文的學習興趣,逐步實現(xiàn)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意識,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師在講解鄂教版《尋隱者不遇》和《游園不值》這兩首詩時,教師應該采用寓教于樂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合適的組數(shù),引導學生結合古詩內容自主創(chuàng)作情景劇,并將其生動形象地演示出來,能夠使學生從空間上、時間上把握古詩的內涵。例如《尋隱者不遇》一詩中,第三小組的學生對詩文的內容和情節(jié)把握較為恰當,無論是童子的神情還是道士的動作舉止,都模仿得惟秒惟俏,并把人物演活了。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說教模式,結合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思維想象力,才能夠站在創(chuàng)作者角度理解詩文內涵,并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古詩的樂趣。
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一首詩短短幾句或包含一個故事,或蘊涵一個道理或影射著一幅畫。如果學生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因為每一首古詩中的字音字意與現(xiàn)代文差異甚遠,古詩的年代和歷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創(chuàng)作都有特殊的時代背景,或源于戰(zhàn)亂,或源于隱居,或源于離別。這些都為古詩教學設置了障礙。古詩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脫離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情境熏陶、情感教育、想象教育;學法指導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解字詞的方法,整體理解的方法,推敲品味詩的語言進而想象意境的方法,指導朗讀的方法。因此,“以學法指導為骨架,以情境教學為血肉,以語言文字為基礎”是古詩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解字詞、會詩意、誦詩句促使語言訓練
欣賞古詩語言、意境美,必須讀懂詩句先過語言關。這是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語言訓練的方法是:理解、翻譯(把書面語言翻譯成口頭語言)、復述、朗誦,從而達到積累活用,內化為自己語言的目的。古詩語言非常簡潔,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是它多是單音節(jié)詞,所以要教學生逐字落實理解,從而讀懂詩句。解字詞可以指導學生把單音節(jié)詞準確理解后翻譯成雙音節(jié)詞先明基本義,再理解含義;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望—遠看;日—太陽;照—照耀……;先懂在詩句中的意義,再推敲文學意義。如“生”是“產生”的意思。提問“詩人懷疑瀑布是從哪里飛落下來呢?”來推敲出“落九天”的結構及含義。
明詩意是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詩句,是一個把一句句精煉的詩的語言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過程。從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第一環(huán)節(jié)逐一落實字詞以后,通過對每個詩句的串連通釋,在整體上把握全詩。
語言訓練有識形、解義、運用的訓練,也有以聲傳情的訓練,通過誦讀,使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深入內心,古詩教學尤其講究誦讀。應注意指導小學生掌握朗讀方法,如“飛流直下三千尺”,應分作三個音節(jié)停頓;讀“飛”時聲音高揚,以體現(xiàn)瀑布的凌空氣勢和飄逸情態(tài);讀“直下”時快讀,體現(xiàn)由高而低的墜落感;而“三千尺”則指導學生放慢節(jié)奏,以體會落距之長,誦讀的聲音、節(jié)奏疾徐抑揚,可以使小學生獲得非常形象的感受。
二、欣賞意境創(chuàng)設情境
學習古詩,要欣賞詩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欣賞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可從以下幾種方法中幫助小學生進入意境。
1、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進入意境。在教學時,可采用“起興點撥法”引導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對詩中所寫事物的興趣,再導讀回憶討句,使學生受到語言描繪的情境感染,從而進入詩境。
2、緊扣語言賞析進入意境。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抓詩眼,把握詩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鮮明的、有深刻含義的詞語,反復推敲,進入詩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賞析詩的語言會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詞,理解意境。教學“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讓學生先理解“生”的本義是“產生”。而在此詩句中“生”既有“產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讓學生從“是什么東西產生并升起來了?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的問題中理解意境,這樣學生就會從詩的本義、意境中理解到“升”僅僅能看到煙霧升起,一會兒就散去了、沒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這個畫面,也能看到香爐峰云霧繚繞的畫面。從而看出詩人寫詩用詞之精當。二是換詞對比,體會意境。
3、以圖配詩,感受情境。在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字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知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可采用古詩配畫法進行教學?!恫荨返拿恳痪渚褪且粋€畫面,可分組讓學生給詩句配畫,然后把幾幅畫面相連,形成完整的系列畫面。運用古詩配畫教學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又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強化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指導朗讀,體會情境。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課接近尾聲時,邊放音樂邊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讀得如同和詩人一道在觀賞廬山瀑布的美景。
運用情境教學法,再現(xiàn)課文情境,較快把學生帶入“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其既可感受課文本身的藝術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課文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這樣做既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又有利于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三、以學法指導為綱貫穿教學過程
“教會學生學習”是當前教育科研關注的課題。任何學習方法,無不呈現(xiàn)為一定的操作程序。所謂操作程序就是學習方法的動態(tài)展開。那么學習古詩應是怎樣的操作程序呢?按照古詩的內在邏輯,根據(jù)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們可以把古詩的操作程序歸納為:解字詞——明詩意——賞意境——誦詩句。學生憑借這一學習程序,就可以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1、解字詞、明詩意的方法指導。一般古詩的字詞、詩意對小學生來說都不難理解,因此,“解字詞、明詩意”這兩步的教學并不是難點,在學詩句的時候,先解釋古詩的第一、二句中的字義,然后將全句口釋一遍。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教”學生。然后以所教詩句為例子,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學生自學三、四句詩,并以匯報的形式檢查學習的效果。這樣做,不僅舉一反三,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自學、討論中去探索,去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而且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避免了教師在串講過程中滿堂灌、注入式的出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
2、賞意境的方法指導。古詩的意境,是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契合所創(chuàng)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境界。古詩講究的是用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意境。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欣賞
一、吟唱欣賞
吟唱古詩詞是吟誦的繼承和發(fā)展,所謂吟,就是誦讀,一種不急不慢,韻律性、節(jié)奏性極強的誦讀。所謂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歌唱。在追求古風古韻,又符合現(xiàn)代人的音樂審美心理的同時,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中國經(jīng)典古詩詞高度的思想性、藝術性。《王直方詩話》中記載的一個故事:“東坡守錢塘,功父過之,出詩一軸示東坡,先自吟誦,聲振左右;既罷,謂坡曰:‘祥正此詩幾分來?’坡曰:‘十分來也’。祥正驚喜,問之。坡曰:‘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豈不十分也。’”一首原本寫得并不很好的詩,經(jīng)作者一番聲情并茂的吟誦,坡評委給了他滿分。雖然是開玩笑,但這個故事足以說明吟誦對詩詞的重要。如,谷建芬老師的20首小學古詩,就是采用吟唱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古詩詞,教學時也可借鑒。
二、字詞欣賞
詩歌中精妙的字詞,說白了就是“煉字”,是詩人根據(jù)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賞析詩歌中的煉字首先就要分析詩人要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或者主張,而使用煉字的目的就在于,這樣的詞匯才能貼切生動地表現(xiàn)人或事物。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僧敲月下門”的“敲”,這些字無不體現(xiàn)了詩人“煉字”高超的技術,也突出體現(xiàn)了詩詞的藝術水平。
三、想象欣賞
想象是古詩詞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大多數(shù)古詩詞都是因景而生情的。如,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在欣賞這些詩歌時,一定要注意把握這一點。
四、詩詞圖欣賞
一首古詩詞常常就是一幅畫,我們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結合古詩詞的內容聯(lián)系自己的想象畫圖,通過這種方法,也是古詩詞的欣賞。實際上,在小學的古詩詞里,許多古詩詞都配制圖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道理。
一、要掌握詩歌類別及特點
詩歌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木蘭詩》)、抒情詩(《春夜喜雨》)和哲理詩(《斷章》);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從軍行》)與近體詩(《春望》);按語言可分為四言(《君子于役》)、五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七言(《無題》)與雜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按題材可分為寫景詩(《望廬山瀑布》)與詠物詩(《鷓》)、邊塞詩(《出塞》)、詠懷詩(《游子吟》)等;詞按風格可分為豪放派(蘇軾、辛棄疾等)與婉約派(柳永、李清照等)。
二、要了解作者及其風格
白居易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比魏我粋€時代的文人必然帶有該時代的烙印,其經(jīng)歷、其思想感情無不留下深刻的時代印痕,而每一個詩人又有各自獨特的思想性格,因而結合作者賞析古典詩歌,有助于考生把握作品的風格和內涵。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李白的清新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雅俗共賞,王維的詩畫一體,李商隱的朦朧隱晦,范仲淹的蒼涼悲壯,蘇軾的雄健豪放,李清照的婉約凄切,陸游的雄渾奔放,等等,都能讓品味到不同時代對詩人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作者的經(jīng)歷、寫作背景和文風等方面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三、提取意象,體會意境,理解主旨
意象就是滲透著詩人情意的具體形象。理解詩歌中的意象,體味詩歌中創(chuàng)設的意境,是詩歌賞析的重要內容。賞析重點在于把握詩中的意象,進行領悟詩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詩人強烈的感情與生動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讀者領悟詩歌意境也應從景、情兩方面去探尋與體會。詩人把抽象的情緒寄托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之中,這個事物即詩歌中作者所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边@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要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
1.詩歌中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其中描寫、抒情是重點;描寫方式有細節(jié)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等。
2.詩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借景抒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情景交融(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托物言志(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運用典故(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比興(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烘托(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以小見大、聯(lián)想想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及欲揚先抑等。
3.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張、互文、通感、對比、雙關、反語等。
五、要揣摩詩歌中字詞的妙用
王安石稱詩歌的語言為“詩家語”,是指詩的用語和其他文體用語不同,尤其講究煉字,經(jīng)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門”,作者“推”“敲”難定,韓退之曰“敲”字為佳。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中認為:“就這首詩看,敲的應該是李凝幽居的門,這個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家出家為僧,法名無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應該敲門,才和幽居相應。從音節(jié)上說,敲字也較響亮?!边€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用得好。第一,“綠”字比其他的字色彩鮮明。讀到此,能在我們面前喚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較抽象,沒有這種作用。第二,用“又綠”喚起我們聯(lián)想,讓我們想到春草綠時容易引起思歸的念頭,這就跟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呼應。所以,在賞析詩歌時,要特別注意關鍵字詞的作用。
六、要結合標題、注釋和題干分析
詩詞的標題,如同文章的標題一樣,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去分析理解其所告訴我們的有關信息,基本上可以把握古詩詞的主旨。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交代了寫作的目的,崔顥的《黃鶴樓》指出了吟詠的主要對象,孟浩然的《過古人莊》揭示了詩的主要內容。
在古詩詞賞析題中,命題人會給一些注釋。這些注釋或交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紹相關人物、地名,或解釋有關事物,等等,都是幫助考生分析理解詩詞主旨的組成部分,應該認真閱讀,對照試題,反復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