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夜宴桃李園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秉燭夜游:手持蠟燭在夜間行游。意謂人生短暫,應當及時行樂。
2、解釋:秉:執(zhí)持。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3、出處:《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4、 例句: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來源:文章屋網 )
某著名鑒藏家庋藏的多幅名跡被藏界譽為“驚世藏品”,筆者反復觀察后則認定,這批“驚世藏品”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元代趙孟\款《春夜宴桃李園序》
此幅趙孟\書法作品內容是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p>
抄寫的李白序文一字不落,但是,整件作品的氣息卻不類趙子昂,用筆過分輕飄、油滑、尖薄,反映出書者的書寫基本功的薄弱和對趙氏書法風格“平淡處奪天工”的精神氣質把握的淺薄。
趙孟\(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別號歐波、水晶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氏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造詣均深,其綜合藝術修養(yǎng)和書法藝術深得魏晉隋唐神韻,功力之深、造詣之高,當是并世及后世,乃至今日書畫家未有匹敵者。趙氏法書向以平正嚴謹取勝,乍看平淡無奇,無起伏跌宕之勢,細細品味則發(fā)現(xiàn)法度森嚴、內涵豐富、韻致無窮,一若“太極”慢條斯理,卻使韻致、力度、風神、筋骨融于一體。正如唐代杰出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張懷在《文字論》所說:“初觀莫測,久視彌珍?!?/p>
《春夜宴桃李園序》的仿摹風格略近趙氏《與山居源絕交書》,因筆力不濟,故氣韻甚弱,神采不來;且結字體貌也與趙氏個性色彩不合。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將《春夜宴桃李園序》與趙子昂《與山居源絕交書》中相同的字分別用白、紅兩色圈出,如者、之、而、為、人、不、有、以、坐、也、章、事、已、子等字,優(yōu)劣真?zhèn)螒菦芪挤置鞯摹?/p>
《春夜宴桃李園序》所鈐“趙氏子昂”、“趙氏書印”兩枚印章,與趙氏真印相去甚遠。稍有篆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兩枚眾所周知且再熟悉不過的印章了,篆刻史上所謂“元朱文印”,就是肇自趙氏將玉筋篆引入印章,從而開啟了元朱文印章的先聲。趙氏自篆而假他人之手鐫刻的“趙氏子昂”、“趙氏書印”、“水晶宮道人”等印,自元以來莫不以此為元朱文印濫觴的典范之作?!洞阂寡缣依顖@序》上所鈐之印雖形式與真印相近,但結篆、布局、用刀均不入規(guī)范,焉能魚目混珠?書、印俱偽,其他幾枚收藏印也就殊不足論了。
明代王鐸款《臨米襄陽帖》
王鐸款(1592-1652年)《臨米襄陽帖》,紀年為辛酉,時間應為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時王鐸30歲,正是王鐸中舉之年(按:王鐸14歲始讀書,16歲入庠,30歲中舉,31歲中進士,連科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十一年即1638年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經筵講官、教習館員等職,仕清官禮部尚書)。如果此《臨米襄陽帖》是王鐸真跡,應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王鐸墨跡,因為此前已知的王鐸最早墨跡是其33歲書寫的。
從書法研究角度說,我們還是希望歷史上的書法家的墨跡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也希望此辛酉紀年的《臨米襄陽帖》是王鐸真跡。然而,事實令我們感到有點疑惑,因為我們在王鐸的名帖《擬山園帖》(《擬山園帖》凡十卷,乃王鐸晚年居洛陽時令其子無咎摹刻)第八卷看到了同一內容的臨作,而這件臨作按照該刻帖的排列順序,當是王鐸于庚寅(1650年,即清順治七年)臨習米芾及顏太傅、唐太宗等其他古人的臨作中的一件。當然,我們不能以此來否定王鐸在30歲時曾臨習過米芾這件作品,同時也不能不作分析地將此《臨米襄陽帖》與王鐸《擬山園帖》第八卷加以比較。終究,這兩件臨本從紀年看,時間跨度28年。
為慎重起見,我們還是從此《臨米襄陽帖》的款識著手,看看與王鐸不同時期的同款、同字的習慣特征有沒有吻合之處。
一、“米襄陽帖”
我們知道,王鐸對米芾(襄陽)法帖的臨習,可謂至老不掇,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王鐸留下來的諸多墨跡、碑刻中得到驗證。純屬王鐸個性風格的書法雖然縱橫恣肆,但究其淵源,得米芾處甚多,尤其是在字的取勢方面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盡管后人對他的書法評之為“健筆蟠蛟螭”(吳昌碩語),但在用筆結體上還是極其規(guī)矩老實的。他的書法意趣正好與趙子昂相反,趙氏是“老實中藏心機”,王是“心機中露本份”。我們看王鐸庚寅年所書“米襄陽帖”字樣和歷年所書的同字和辛未年所書“襄陽”的字樣,就非常清楚他的結體用筆及書寫的軌跡始終延續(xù)了米芾的“規(guī)范”而少有逾越。由此,我們不管是從王鐸所書的“米襄陽帖”,還是從米芾所書的 “襄陽”、“襄陽米芾”的結體、風神來比較,此《臨米襄陽帖》中的“米襄陽帖”四個字很難與王鐸的書寫習性劃上等號。
二、“辛酉秋月書”
此《臨米襄陽帖》中的“辛酉秋月書”的第一個字“辛”字,嚴格地說是錯字,因為第六劃的橫筆較之第五劃的橫筆要短一點,這基本結體,不管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都要嚴格遵守的。查看字典中收錄的幾個王鐸所書“辛”字,好像沒有一個字的最后一橫筆是超過第五筆的;
“酉”字的草書寫法是有類此《臨米襄陽帖》的,但王鐸的“酉”字寫法卻是少有這樣的。
“秋月書”這三個字,用筆、結體、風神極其低劣,與王鐸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風神氣象不合。
三、“王鐸”
我們且不論“王”字是如何板結,但看“鐸”字寫法,就知道不是王鐸的結體習慣,這一點只要看看字典收錄的王鐸真跡便可見分曉了。
此外,此《臨米襄陽帖》的正文與款識的氣息不貫通,也是最明顯的破綻之一。
說到這里,我們再將此《臨米襄陽帖》與王鐸《擬山園帖》第八卷作大致比較,似乎不難看出前者是對后者的摹擬。由于作偽者既想炮制一件讓世人“無對照”的王鐸30歲的書法作品來欺世,卻又因對王鐸早期風格和成熟期風格的把握不到位而“丑態(tài)百出”, 混雜的筆意和無神采的拘謹結體使得整幅作品在“裝嫩”不嫩的困境下又“老”態(tài)龍鐘,加上“莫須有”的“王鐸之印”可比照真印,其為偽且劣當屬勿庸置疑。
明代董其昌款山水畫及書法扇面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后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此時吳派、浙派均走入未流,他與莫世龍、陳繼儒、趙左、顧正誼等所謂畫中九友,推陳出新,獨樹一幟,扭轉了吳、浙兩派的頹風。
我們在品賞董其昌畫作時,總是被他筆下的幽淡且頗具禪意的筆墨意境所吸引,用筆蕭散松秀,雖逸筆草草卻含蓄蘊藉、生趣盎然。而這些正是其寓巧于拙,寓秀于澀的生、純、拙之筆的必然體現(xiàn)。再加上他極高的地位、充裕的家資、淵博的學識作為他雄厚的藝術資本,才得以成就了他那既可稱之為清雅,又可稱之為高潔的筆墨格局,可說是繼趙子昂之后藝術資本最厚且造詣非凡的一位藝術家。
清雅是說其畫作的表象,高潔是言其畫作的內涵。要言之,畫之清雅可至,惟其高潔難求。高潔者,不獨是高技大藝,而是一種心境,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膽略。他言其居為“畫禪室”,繼而“開壇說法”,由南北宗說到以禪理解畫理,于書,非但“小看”前賢“吾于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庇诋?,則“余畫與文太史(征明)較,各有短長。文之精工具體,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潤,更進一籌矣。”其自信、狂傲可見一斑。謂其說法論道,可謂莫衷一是;論其操筆染翰,一若不食人間煙火,儼然畫壇“釋迦牟尼”。故其書,至淡至雅;其畫,不管是一山一水、抑或是一樹一木,皆煙云供養(yǎng),一如仙家所居之境。舔墨染翰,無異“拈花一笑”。超凡脫俗,似乎舍香光無有他人也。
由是,我們再來品味一下這兩件山水畫:
《斷橋臥柳圖》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款識字形過大、過松使得與著墨不重的畫面不甚協(xié)調。細察其書,雖得香光之形卻失香光之神,因筆力不濟,故而筆不能沉;行筆過速,因而線條呈燥浮之態(tài);四行款字的下腳呈一大角度斜直線,此種乃后世興起且為揚州八怪輩所偏愛的江湖習氣格式,當在董氏所有畫款中所不見。
畫右下半部的樹木雜草也是雜亂無序,柳樹枝干勾勒不合香光以渴筆、淡墨體現(xiàn)樹干凹凸質感的筆觸,柳條的行筆過于“撩”,既乏沉著又少搖曳,了無含剛健于阿娜的美感。夾葉樹和后面的橫點的點葉樹,造型、勾勒、點因無姿、無序而導致無生氣、無意趣可言,尤其是三棵樹木之間的水草,更是勾勒無方,非但使畫面不見那種幽淡、潔凈且具禪意的筆墨意境,而且這種細長的水草在香光筆下幾乎是不曾出現(xiàn)過的。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過董氏的樹木表現(xiàn),大概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基本概念,那就是他畫樹是以董北苑(源)和米襄陽(芾)為祖的,高下肥瘦一任天趣,以高雅為歸,用筆極其輕松自然,“不在斤斤細巧。”(《畫禪室隨筆》)
二、《李成寒林圖》還有點香光的味道,惜寒林枯木的枝椏所形成的漁網狀,頓使香光自然穿插的意趣蕩然無存,因為這種僵硬呈幾何狀穿插的造型在香光的所有樹木造型中也是無其例的。這一缺陷也表現(xiàn)在屋宇的用筆上,造型、用筆與香光不可作等量觀;特別是近景土坡上的幾筆濃墨及燥烈的“李成寒林圖,玄宰”的款識,哪有香光的墨韻風神?
至于署款為香光的書法扇面,無需細論字形結體、筆墨氣韻是如何乏神,但看名款“其昌”二字和所鈐朱文“玄宰”之印,也就清楚其為贗品無疑。
考香光一生所用之印章,一般都是汪關等明季篆刻名家所鐫,故每都雅逸。然此兩幅董其昌山水畫及書法扇面上所鈐朱文“昌”、白文“董其昌”、朱文“玄宰”印,字法、章法、刀法可說是一無是處,尤其是“董其昌”印了無明人印章氣象,屬臆造偽刻無疑。
此外,山水畫上所鈐朱文印“蕭軍審定”,蕭軍何許人也,不詳。我想既便是名作家蕭軍(1907-1988年)所鑒定也不足為信,因為蕭軍是名作家,而不是鑒定家。如果這位“蕭軍”是一位有藝術修養(yǎng)的鑒定家,我想,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將“蕭軍審定”一印鈐在左下角本不該添加任何物象包括印章的留白處。就這兩件畫作而言,鑒定印如果鈐在右下角似乎更加符合審美的要求。如此不懂審美的鑒定家亦屬少見。
徐悲鴻款《飲馬圖》
《飲馬圖》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徐悲鴻先生何時折騰出“南瓜肚”馬?如此鼓鼓囊囊的南瓜肚馬,如何還飲水不止?
我在拙稿《徐悲鴻畫馬藝術談及考》(《中國文物報》2005年8月31日)一文中有過這樣的概述:
他(徐悲鴻)的馬,是全新的,是立古來未有之新格。誠如他自已的表白:“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下過極長時間的功夫,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并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然后詳審其動態(tài)及神情,方能有得?!边@是徐悲鴻之前所有的中國畫馬的畫家不曾涉獵過的實踐和積累過程,因而他筆下的馬,形象新穎、造型生動,幅幅佳構無不是成馬在胸,游刃有余、駕輕就熟地去表現(xiàn)馬在不同姿態(tài)、不同角度的運動狀態(tài)下變化瞬間的動態(tài)結構和神情,得心應手地運用前人無由探究的大角度透視和表現(xiàn)手段,所以他畫的俊馬筆墨凝重而不失酣暢,奔放而不乏精微,筋強骨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實乃駕古人而遠今人的曠世妙筆。
扎實的素描、寫生、解剖的基礎,加上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和認識,才得以構建徐悲鴻獨有的筆墨語言特質,不同概念且又不隔藝理的東西方繪畫點、線、面的適度、得體的相融,相當程度上又得力于徐悲鴻的合似古籀的書法功底。
徐悲鴻的書法藝術,是有著相當高度的造詣的。其并世畫家,除黃賓虹先生外,可能還沒有幾位畫家的書法可以與其抗衡。我在此,并不是故意出驚人之語。昔年我曾有機會看過相當數量的徐悲鴻的法書及其對聯(lián),無不呈現(xiàn)出一種高古幽淡的意境。他的法書是來自北碑的,這固然是受他的老師康有為的影響,但他又區(qū)別于康氏的老氣橫秋。他的線條很內斂,不作故意張揚態(tài),而是融碑帖的精髓于一爐,溫文爾雅卻又儀態(tài)萬方,風流倜儻。
以此書筆來操持畫筆,自然又是一番景象。故而人們在品讀其畫時有這樣的一種感受,那就是:徐悲鴻的另一特色是線質的堅卓清爽,沉雄勁健如錐劃沙,且又似行云流水般的暢達瀟灑。其粗細、濃淡、干濕都緊隨著描繪對象的體、面結構關系的不斷變化而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耐人尋味的墨像,或堅挺、或醇厚、或輕靈。從而成就了他在畫馬領域的居高態(tài)勢,一如其馬,昂首天外,奔蹄如飛,意氣風發(fā),不可一世。
具體說來,徐悲鴻畫馬是以魏碑兼草隸的筆意準確、凝練地勾勒出軀干,以極具古籀金石氣的短而勁的線條奠定神韻之骨架,繼而用濃淡有度的水墨,以類似西洋繪畫的筆觸融合傳統(tǒng)繪畫的沒骨點法,將馬的肌肉的質感、骨骼的結構表現(xiàn)得既合物理、物情又合物態(tài)。
對馬的細節(jié)刻畫,正是徐悲鴻“謹嚴之Style”的具體體現(xiàn):
一、強化或夸張馬的鼻孔,這是奔馳之馬肺活量大的象征;
二、馬腿的比例較之真馬相對稍長,這正符合鋒棱瘦骨的野馬造型要求,善馳聘的俊馬的精神主要特征是其腿;
三、至于馬蹄,則要靈活,馬之跳躍全賴馬蹄的靈活彎曲和伸縮,看似一二筆簡單帶過,但卻是徐悲鴻長時間研究揣摩的結果。他曾說過,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還難畫。那是因為馬蹄是力量與重心的集結所在,是動靜靈活的關鍵;
四、腳踝骨是最難畫的地方,要畫出活絡的感覺。造型要準確,不懂骨骼解剖不行,但又不能完全照著自然形態(tài)畫。其門弟子在實踐中無不感嘆“唯獨這幾寸腳踝骨極難掌握?!逼潆y不難想見。
五、拂動的馬鬣和馬尾,是表現(xiàn)馬剛柔相濟的風神之所在。徐悲鴻在長時間的實踐中認識到毛筆有太軟之弊,很難表現(xiàn)鬣、尾的質感和勁力,故而他常用硬筆簡括地刷寫出迎風飄拂的鬣、尾,一如書寫漢隸,收筆有翻轉之筆意,不但纖毫畢現(xiàn),而且極為逼真的展現(xiàn)了鬣、尾的蓬松的質感和飄動的美感。
六、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鴻畫馬從不打底稿。不打底稿,一是徐悲鴻對馬的結構和運動的非常熟悉的自信,再則也說明了徐悲鴻在進入創(chuàng)作時的筆墨運用和情感宣泄是一種本我的自然流露,不依傍任何家數的筆墨語言和無拘無束的勾寫,才得以構成他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的揮灑風格,使得他筆下的駿馬無不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因此,后之來者所有對其駿馬的仿造充其量只能是大體不差而已,因而也就不能得其精微、神韻之萬一。
以此衡量《飲馬圖》,其造型乍看雖有徐悲鴻的風格形態(tài),卻不符合鋒棱瘦骨的野馬造型要求。
表現(xiàn)一:《飲馬圖》的勾勒線條無力度且無節(jié)奏感,因而缺乏金石韻味。概言之,用筆單一、用墨機械。
馬鬣、馬尾的用筆用墨過分刻意求“真”,因而缺乏寫意的風神,筆與墨沒有質感可言,了無徐悲鴻先生筆下那種剛柔相濟的鬣、尾的蓬松的質感和飄動的美感。
馬腿的比例短而粗,不類徐悲鴻筆下比真馬相對稍長的夸張?zhí)卣?;馬腳踝骨和馬蹄的筆墨板結僵硬,這正是作偽者不懂骨骼解剖的致命敗筆;且兩匹飲水馬四條腿的筆墨手段一致,無前后、虛實之變化。
馬頭部的造型不準確,過于“寬”,筆墨處理也極為油滑,尤其是鼻孔的處理更是夸張失度。
表現(xiàn)二:溪水的處理,因作偽者對西畫的結構、光影缺乏認知和研究,故而在處理水面效果時便捉襟見肘了。
表現(xiàn)三:柳樹的處理,也只能是形似而已,時而僵直時而過裊的柳條正暴露出作偽者手忙腳亂的“有限”能耐。
表現(xiàn)四:至于上款“文博仁兄賜存”,其“賜存”一詞顯然是語義欠考究,“賜存”一詞用在“仁兄”后面是對“仁兄”的不尊重,以徐悲鴻先生的國學修養(yǎng),會如此儼然以“朕”自居?再,在徐悲鴻先生所有帶有“存”字的上款上,一般都是“保存”、“惠存”、“存之”。及至該款識的書法,其用筆也是呈現(xiàn)出一副油腔滑調的油氣,斷無徐悲鴻先生那種情趣盎然的法書韻味。
由是,《飲馬圖》其為低劣之贗品信無異議的。
徐悲鴻款《鐘馗圖》
《鐘馗圖》如果沒有那“戊寅端午日時客渝州再寫鐘進士,悲鴻”的款識,很難將該圖與徐悲鴻先生牽扯得上,因為此《鐘馗圖》筆墨根本不是上世紀30年代徐悲鴻的筆墨特征,而是時下一般蹩腳人物畫畫家的拙劣習性。
那么,徐悲鴻先生戊寅(1938年)的人物畫的筆墨是怎樣的一種特征呢?我們不妨看看另一件《鐘馗圖》,該圖的款識是寫在鐘馗手中的折扇上:“戊寅端午寫于渝州悲鴻”。以兩相比照,徐悲鴻先生能在同一天的創(chuàng)作中有如此差異的筆墨嗎?龍珠魚目何勞細辨!
一、以演講為動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內需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我們學校語文課堂的一個傳統(tǒng)項目。為了能將這一活動更好地開展下去,我要求學生在演講前一定要寫好演講稿,并且一般會提前兩周布置演講的題目,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廣泛閱讀,并寫好演講稿。不同內容的演講,可以促使學生對不同領域的問題進行有意識地閱讀,借以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如:我曾讓學生用《某名人,我想對你說……》這一題目進行演講。在演講稿寫作方面,要求學生選擇傳主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通過“我想對你說”這一形式,來表達他們對傳主的敬仰之情。要完成這一任務,同學們必須對傳主有較為詳細的了解,因此定向閱讀傳記作品成為了他們的必需。任務布置后,同學們積極性很高,他們從圖書館借來了很多名人傳記的書,如《喬布斯傳》《坡傳》《傳》《貝多芬傳》等等。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他們每天都在閱讀自己喜歡的名人傳記,對名人的認識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認識膚淺到理解深刻,并且通過訴諸文字得到思想的升華。例如有一位同學在讀了《貝多芬傳》之后,寫下了《貝多芬,我想對你說……》演講稿,他在此之前對貝多芬的了解僅限于知道貝多芬是一個聾子音樂家,在得到作業(yè)題目后,他認真地把《貝多芬傳》讀了好幾遍。通過閱讀,他系統(tǒng)地了解了貝多芬的人生歷程和豐碩成果,并選擇以貝多芬的童年生活為切入點,借寫童年的不幸,來表達對貝多芬的不屈與堅持精神的敬仰。正是通過閱讀《貝多芬傳》,他了解了貝多芬坎坷的人生和不屈的靈魂。這次演講活動,不僅豐富他的文學知識,而且激發(fā)了他的志氣,培養(yǎng)了他健康的人格,更增強了他克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與信心。
二、以作業(yè)為契機,激發(fā)學生閱讀動力
為了讓學生有動力,有興趣讀書,我常布置一些學生感興趣并樂意去完成的作業(yè),但這些作業(yè)需要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后才可以完成。例如,我在上完《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后,布置了這樣的一道寫作題——《李白與酒》,要求學生在作品中必須引用李白關于酒的詩句,并寫出李白的豪邁之情。李白,他們非常喜歡;酒,融入了浪漫元素。這樣的題目,對學生來講特別有吸引力。題目一出,學生便躍躍欲試,但又苦于腹中存墨不多,搜索枯腸也找不到太多的寫作材料。于是很多同學一放學就去了圖書館,他們從圖書館借來了許多頗有價值的書,如:周勛初的《李白評傳——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黃玉峰的《說李白》、薛天緯的《李白詩歌解讀》、胥樹人的《李白和他的詩歌》等,有的學生在看了好幾本關于李白的書后才動筆寫,感慨之情躍然紙上,文章中不乏視野寬廣、富有靈氣的佳作。如果沒有這次的作業(yè),學生可能不會或者暫時不會如此深入地研究李白。如果學生沒有對李白進行定向閱讀和擴展閱讀,不可能寫出這般精彩的文字,更不可能有這般深刻的認識。這樣,課外作業(yè)成了絕佳的教育契機,它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動力與創(chuàng)作熱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文學品位,豐富了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
三、以研究為橋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春意盎然,大自然正慢慢地在和煦春風的吹拂下蘇醒,此時正是適合春游的時刻。那么幼兒春天春游策劃方案應該怎么做呢?
幼兒春天春游策劃方案1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親近自然,開闊眼界,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景,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2、在幼兒、家長、老師的互動游戲活動中,讓大家體驗快樂,讓師生情、親子情聯(lián)系更緊密,也增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
3、給孩子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二、活動準備:
1、活動方案給所有家長知曉活動內容;(周一發(fā)放紙質方案)
2、接受報名,盡量所有小朋友都能參加;(周三放學時接受現(xiàn)場登記)
3、由家委會成員負責組織活動籌劃及后勤準備工作;
三、活動安排:
1、活動時間:20__-3-28日上午(周六)
2、活動地點:__新城公園(后面附路線圖)
3、集中時間與地點:__幼兒園門口,08:30集中,拼車前行
4、活動策劃:__班家委
5、活動主持:劉__媽媽
協(xié)助人員:__班家委
6、參與人員:__班小朋友及家長(邀請園領導)
四、物品準備:
1、家長們給寶寶穿合適運動的衣服,準備更換的衣物,遮陽帽等防曬用品;
2、防蚊用品;跌打油、創(chuàng)口貼等防意外的用品,家委會適當準備,家里有的可以自己準備;
3、自帶飲用水、食物及水果;餐巾紙、濕紙巾和垃圾袋等;
4、寶寶的腳踏車、風箏、帳篷、吊床、野餐墊等,家里有的都可以帶上;
5、幼兒家長聯(lián)系電話通訊錄;
6、家長們有專業(yè)相機的可以帶上。
五、活動內容:
1、安全教育:
多次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指導孩子們聽從老師和家長的指揮,不隨意離開集體,避免去靠近河邊的地方,有不舒服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
2、尋找,觀察春天的景色:
到達目的地后,給老師和孩子們派發(fā)印有“君蘭幼兒園”的小紅旗,帶領孩子們進行步行游園活動。
3、親子游戲:
(1)破冰游戲(讓大家迅速熟悉起來的游戲):將所有人排成相對的兩個同心圓,邊唱歌邊走動轉圈,內外圈的旋轉方向相反,歌聲一停,面對面的兩人要相互握手,并向對方介紹自我,歌聲再起時,游戲繼續(xù)進行;
(2)找孩子:家長和孩子隔離一定距離站成兩行,家長蒙上眼睛,原地轉三圈后,走到對面找到自己的孩子再返回,用時少者勝利;
(3)老狼老狼幾點鐘
(4)彩虹傘
4、瘋狂趣味拍照:
(1)、請家長擔任專業(yè)攝影師,熱烈歡迎有興趣愛好的家長報名;
(2)、在游園的時候,親子們可以各種搞怪拍照;
(3)、捕捉精彩游戲瞬間,留下寶貴回憶;
(4)、親子游戲結束后,各種趣味造型拍照;
(5)、單人的照片上傳到Q群,自行下載;趣味集體照,將沖洗出來后派發(fā)給每一位參與的小朋友。
5、集體休息、品嘗分享食物,分享春游的感受,自發(fā)表演節(jié)目;
6、清理場地,整理幼兒物品,返程。
六、溫馨提示:
1、本次活動屬于非官方組織,自愿參與原則,請各位家長確保自身及孩子的人身財物安全;
2、盡量所有小朋友都能參加,每一位小朋友至少一名家長陪同;
3、小紅旗要回收,方便下次活動使用;
4、歡迎各位家長對春游方案提出寶貴建議和意見。
幼兒春天春游策劃方案2活動目的:
1.讓幼兒理解踏青的意義。
2.學會古詩《蘇堤清明即事》,并知道意思。
3.學會觀察和總結春天的景色。
4.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幻燈機、幻燈片等。
活動過程:
借助幼燈,進行下列活動:
1.回憶春游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總結初春的景色,并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簡單描繪,如:春天里,有花、有草還有小鳥。
春天里,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還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給幼兒介紹今昔踏青、春游故事。
(1)杜甫踏青,吟詩“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p>
(2)李白春游,吟詩《春夜宴桃李園序》。
(3)現(xiàn)代博興縣一帶吃巧巧飯。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們便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湊了掛面、雞蛋,帶上炊具來到村外,有的砌灶,有的拾柴,然后燒火煮面條。做好后,再往鍋里仍些用秫秸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后分碗用餐。在吃飯時,誰若吃到女工用品,誰就會心靈手巧,這就是吃“巧巧飯”。吃完“巧巧飯”,就去看柏樹開花,誰看了柏樹開花,誰就會交上好運氣。待旭日東升,她們就到麥田里“踏青”,據說:“清明踏了青,不患腳疼病?!?/p>
3.學習古詩《蘇堤清明即事》。
這首古詩是宋代詩人吳惟信描寫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苯o幼兒講解古詩的意思,啟發(fā)幼兒想象古人春游時的熱鬧景象。
4.仿編兒歌:“春天來”。
指導幼兒用簡煉的語句總結描繪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嘩嘩笑,小魚小蝦戲耍鬧。
幼兒春天春游策劃方案3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同伴共同制定春游計劃,嘗試安排自己的活動。
2、在協(xié)商、討論、分工等過程中提高同伴間的相互合作能力。
過程與指導:
一、討論老師的春游計劃:
“老師制定了一份有關常州動物園的旅游計劃表,大家一起看看,你看得懂嗎?有什么要告訴大家的嗎?有什么看不懂想要問問老師或小朋友的嗎?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要修改嗎?”
二、討論制定小朋友自己的旅游計劃:
1、“以往我們去旅游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做準備,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想不想為自己制定一份旅游計劃?”
2、老師和大家一起把旅游的時間、游覽的內容已經做了安排,想象除了這些,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計劃呢?
3、你認為我們的旅行包里應該帶點什么東西呢?哪些是我們必須要帶的?哪些東西不大適合帶的?我們去春游是一次集體活動,那么你認為我們應該遵守些什么規(guī)則呢?
4、討論分工:這份計劃書聽起來挺棒的,可是我估計做起來有點難,看來一個人做有點不大可能,還是幾個人一起做較好。
怎么分工呢?(幼兒自由分成若干個小組)
5、制作計劃書:
1)觀察幼兒分工情況:誰記錄?誰交流?
2)鼓勵幼兒可以去采訪別的朋友或者老師。
3)什么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忙。
4)可以用各種方式進行記錄;大家一起為計劃書出主意。
三、交流分享:
每組派出代表交流各自小組記錄與討論的內容,其他幼兒可以補充或提問(要求安靜傾聽、有序提問)。
四、延伸:
在活動結束到旅游之前,我們的計劃表前時時會有孩子在發(fā)表自己的高見,計劃表上有時會打上一個小問號,過一會兒又被劃去,孩子們在不斷地認識自我或認同別人,家長有時也會為我們提供一些他們的建議,我們的春游計劃也在不斷的調整和完善,這是一次快樂的計劃活動,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把我們的計劃納入我們的旅行,使我們的旅行更有意義、更快樂!
幼兒春天春游策劃方案4一、活動背景: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到處一片美麗的景象。我們利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著小朋友一起到東門去春游了。在春游的過程中,小朋友們親眼目睹桃花開了、柳枝綠了、小草發(fā)芽了。還通過老師的講解知道了護城河、城墻的作用,認識了荊州的標志性建筑,和小伙伴們一起做了許多有趣的游戲,小朋友興致昂然。回幼兒園后,很長一段時間小朋友都還在回味春游的樂趣,相互說著春游的事情。
我想:春游是小朋友親身體驗和感知過的,我何不組織一個活動,讓小朋友痛痛快快的說說春游。于是我組織了此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講述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幼兒自信心及合作意識。
2、引導幼兒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征,能夠感受春天的美,激發(fā)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3、發(fā)展幼兒樂意在集體中大膽的用連貫性語言描述春游的過程的能力,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快樂的春游》課件;
事先帶小朋友去春游;彩筆、糨糊、白紙。
2、幼兒準備:請小朋友把和家人一起去春游的照片帶入幼兒園。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念著《春游》的兒歌走進教室,參觀小朋友做春游準備工作時的照片,請小朋友講一講自己春游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心情怎么樣?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看課件,引起小朋友對春游過程的回憶。
2、請小朋友講一講春游時有趣的事情,讓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樂趣。
3、接著看課件,請小朋友講一講春游時看見的春天的主要特征。
4、看用小朋友同家人一起春游時的照片制作的電子像冊。
5、請小朋友講一講自己和家人一起春游時的情景。
6、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總結春天的主要特征。
(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在屋檐下做了一個窩。大樹發(fā)芽了,桃花開了。河里,小魚在快活的游來游去。春天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
幼兒春天春游策劃方案5活動目的:
春暖花開,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時間:5月29日
活動地點:東湖海洋世界
活動準備:
1、校車3臺:8:30從幼兒園準時出發(fā)
2、幼兒及教師午餐共200份:一小瓶礦泉水、甜橙一個,沙律包一袋、一盒牛奶、
3、桌布、報紙等
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強管理和監(jiān)督措施。
保教主管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幼兒出游的安全工作,教師負責組織好幼兒活動,維持好紀律。保育員負責照顧好幼兒出游的護理工作。除此以外,各班級增配行政人員,保障出游的安全工作。
2、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游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保健醫(y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
以防幼兒突發(fā)事情。
4、春游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準時出發(fā),準時返園。
5、全體幼兒必須穿好校服,背好書包。
6、參觀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
上、下車有序。在車上不能大聲暄嘩,不能將頭和手伸出窗外。
7、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8、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活動程序:
7:30——8:00幼兒在家吃早餐
8:00——8:30入園、幼兒外出前準備
8:30——準時出發(fā)
9:50——11:00參觀海洋館,觀看表演
11:10——12:00幼兒集體午餐
12:30——返園準備工作,清點物品及人數
唐裝到后期清朝的滿族旗袍等都充滿了民族的味道。民國時期的時候,
受到眾多外來服裝文化及特點的影響,中國服飾慢慢開始被西方文化影響,直到現(xiàn)在,
我們穿的服裝已經徹底被西化。作為中華文化繼承者的我們這一代,
總會有一個想復興中華文化的夢,而設計師劉正心,
正是這樣一個人,也在做著這樣一件事。
設計師劉正心,85后,地道武漢人。他習慣留著扎起的長發(fā),穿著中國風長袍,一副脫離低級趣味的模樣。
在武漢熱鬧吵雜的曇華林,這里曾分布著三間屬于劉正心的原創(chuàng)設計服裝店,其中禮服婚紗高級定制品牌浮生若夢(工作室現(xiàn)已搬至武漢CBD),成衣品牌若空。這些服飾最大的特點在于,都充滿著各類東方元素。劉正心的外公過去是武漢市圖書館館長,從小從外公那里接收各種傳統(tǒng)文化,耳濡目染,自然熱愛。尤其是道家文化,他經常把《老子》、《莊子》讀過又讀不離手。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劉正心是因為從小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喜歡道教文化,所以才開始做關于中國文化服裝的設計,其實事實并不如此。
劉正心對于設計的熱愛,可能比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來得更早一些。他說,小時候在學校讀書,他就是一個特別愛臭美的男孩,喜歡留頭發(fā)或是換各種各樣的發(fā)型。也經常逃課去逛街買衣服,還因此經常被老師批評。從小就喜歡美的東西,喜歡設計,然后又喜歡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才想要更多地把這兩者結合,做成自己最喜歡的,也是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事業(yè)。順理成章,劉正心讀大學的時候學的服裝設計專業(yè)。而畢業(yè)后,他并沒有馬上開始創(chuàng)立自己的品牌開設自己的店鋪,而是先從服裝的終端開始做起。他的第一個工作是服裝品牌的策劃營銷以及培訓管理,這樣做了三年。然而在做這項目工作的同時,他也一直在做著自己喜歡的設計,并且在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劉正心的第一個品牌浮生若夢是2012年年底創(chuàng)立,然而在成立初期,像大多數人一樣,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就武漢人對定制及高定服裝并沒有概念,大家認為他只是一個做衣服的裁縫,還經常被稱作“劉師傅”。然后就是房租與資金周轉的問題。剛開店的時候因為曇華林人人煙稀少,生意慘淡,甚至連交房租都困難。隨后遇到曇華林被炒熱,房東開始漫天要價。而那時的劉正心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在做生意方面也沒有什么經驗,所以也一在與各種困難作斗爭。用他的話來說,創(chuàng)業(yè)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一部磨難史。
現(xiàn)在劉正心團隊的核心成員,均來自國內頂級的高定團隊,而在找到他們的時候也遭遇了很多阻力。但是看到這樣的結果,劉正心很欣慰,因為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他說自己組建了一支武漢服裝設計圈內最好的團隊。
去年年底,劉正心攜自己的品牌浮生若夢和若空參加了第四屆武漢國際時裝周。在眾多亮相的設計師中,他融入的西式潮流與東方美學的服裝造型吸引到大批觀眾的目光。作為居士的他認為中國文化終要回歸,在被西方思潮浸染了太久之后,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到這種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熱潮中。“茶文化、國學在漸漸變熱,服飾文化的回歸也將不遠了。” 這次的作品設計靈感來源于苗寨的一段旅程。苗族人信奉萬物,他們認為“萬物有靈”、“靈魂不滅”,大自然的賜予才是萬事萬物的根本?!皵Q保是萬物所蘊含的能量。東方人認為“擰筆巧命的本質,也是靈魂的所在。劉正心這次尋遍苗寨,一片片去尋找孕染苗族之靈的老繡與草木染。用萬物去著色,集靈性于一體的她們,結人之牛物之靈,將苗族人的智慧與信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出來。他用五行之色輔以天然的織物,將老繡與草木染融入其中,看似隨性卻是隨心,將這種古老的美置于“若生”中,宛若新生。
而在劉正心正在準備的2017春夏系列中,他將會把自己最喜歡的道家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裝作品的設計之中去,讓大家真真切切的認識到道教以及他獨特的魅力。同時,劉正心也正在努力與全球各地的設計師買手店合作,把成衣品牌推向更多城市及國家,讓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能感受到更多的民族熱情與文化傳承。
BOSS對話劉正心
BOSS:聽說你很早就入了道教,是一位道家居士,那么你做服裝設計的想法是在此之前還是之后呢?為什么會有做服裝設計的想法?
劉正心:我做服裝設計其實跟信道教沒有什么聯(lián)系的,我從小就喜歡服裝設計。小時候我是屬于那種比較愛臭美的類型,大學順理成章讀的服裝設計專業(yè),畢業(yè)之后我就先開始從事服裝的策劃、營銷、培訓等工作。一邊做一邊想,自己平時也會給不同的客戶設計一些服裝,那么為什么不創(chuàng)立一個品牌呢,于是就有了我現(xiàn)在的品牌。我也是在創(chuàng)立自己品牌的同時期入的道教,舉行的拜師儀式。但是我入道教是因為我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研習道家的文化,反復去讀《老子》、《莊子》之類的書籍,而且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一直都是我研究的對象。
BOSS:你創(chuàng)立了兩個服裝品牌――浮生若夢和若空,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呢?可以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個品牌的意義嗎?
劉正心:浮生若夢是高定禮服及婚紗的品牌。這個成語出自我們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道士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浮生若夢”也一直是我信仰的人生哲學,所以用它做品牌名稱代表著我寄希的一種生活方式。而若空是我高級成衣的品牌,英文名emptiness and quiet,道家謂之“虛靜之境”。
BOSS:品牌最早是什么時候創(chuàng)立的呢?剛開始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劉正心:品牌是2012年的年底成立的。其實一路走來,困難還是很多的。比如剛開始運作的時候,我的店是開在曇華林,當時曇華林沒有什么人,所以生意很慘淡,有時候可能連交房租都會有些困難。然后就是資金周轉,有好幾次我都覺得挺不過來想放棄;還有一些關于商業(yè)上的問題,我沒有經驗,吃過很多虧,也有一些很慘痛的教訓;再就是團隊建設的問題,剛開始開店及設計服裝的時候都是我自己一個人,但是品牌要發(fā)展就要有一個完善且精銳的團隊。所以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我團隊的伙伴都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大家才聚到一起的。
BOSS:你的成衣部分多以中國傳統(tǒng)服飾,漢服、少數民族設計風格為主,這樣的服裝風格其實比較小眾,那是什么讓你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劉正心: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我很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想把那些中國古老的服裝技藝一直流傳下去,也想做一些很好的融合中西方設計的作品,做一個能弘揚中國文化的設計師。
BOSS:你同時還設計禮服系列,又是為什么會有這樣一條線呢?
劉正心:禮服不等同于晚禮服,它是一種服飾形態(tài),一種在重大的或特定的場合穿著的服飾。要如何去漓盡致地把那些東方的文化和工藝展現(xiàn)出來?那些工藝(刺繡等)、面料(錦緞的運用)跟結構上的東西,只有當你嘗試去做了這樣一種高于生活的服飾藝術品,才能更好地將我們文化與藝術的精髓展現(xiàn)出來。
BOSS:今年品牌的最新一季的服裝設計理念是怎樣的呢?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劉正心:雖然我是道家居士,但我很少在服裝里運用到道教元素,因為我比較中意的東西我會很慎重的去做設計。這次的2017春夏系列作品我會將一直以來我對道教文化和精神的理解傳載到服裝當中去。道教是屬于中國的宗教,我希望能通過這次服裝的展現(xiàn)能有更動人去了解它,讓大家對“道”有更好的深刻的認知。
BOSS:你一般怎樣尋找靈感?
劉正心:各種都有,一般是去各地采風尋,也許夢中也會有靈感!
、
BOSS: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現(xiàn)在的團隊嗎?
劉正心:我的兩個搭檔,一個是來自亞洲最大的禮服婚紗基地――太平洋紡織的技術總監(jiān),另一個曾服務于深白,后長期在高定品牌ShiniUni擔任主設;工藝主管則曾長期在Movous從事工藝及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