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球化視野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反全球化的中心是反對自由貿易,反對跨國公司,反對全球經濟增長協(xié)議??鐕?、跨國的經濟機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被視為經濟全球化的先頭兵,也就成為主要的反對目標。簡單來說,反全球化力量認為全球化加劇了貧富不均,惡化了全球環(huán)境,侵犯和危害人權,威脅現存的民主政治。
不公正的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反全球化力量認為,這些國際機構為早已壟斷國際貿易舞臺的公司利益服務。WTO的規(guī)則建立在不公平和偏見的基礎上。WTO規(guī)則假定所有從事貿易的國家有平等的討價權,并且以這樣的前提為基礎進行設計,而這個前提忽視了大部分世界貿易被跨國公司壟斷的事實。這樣,作為規(guī)則制定基礎的自由貿易的含義就是錯誤的。(注:ChakravarthiRaghavan,HumanRightsExpertsforWTO,IMF/BankReforms.)
WTO實際上被工業(yè)化了的國家及其公司統(tǒng)治著,發(fā)展中國家在WTO中沒有什么權力。在WTO中有三分之二的國家是發(fā)展中國家,它們的經濟是單向的或者依賴于美國、歐盟、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由于實行互惠原則,一個國家在某個領域做出了讓步,作為回報,另一個國家就要同意簽署一項協(xié)議,這種交易使得大而多樣化的經濟獲益;發(fā)展中國家由于人力和技術資源少,進入談判時比發(fā)達國家的對手準備得少;WTO的糾紛解決機制花費大,而且需要相當高的,而發(fā)展中國家可能沒有的法律知識,因此,這一機制運行的基礎并不適合其發(fā)展需要。(注:AileenKwa,TheWTOandDevelopingCountries:aForeignPolicyinFocusBrief.)對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經驗已經表明,無論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方面還是反對別人的提議而保護自己方面,它們一直屈從于重要發(fā)達國家的壓力在WTO談判中讓步,而沒有要求對方也做出相應的讓步。
反WTO的積極參加者認為,WTO提高了跨國公司的權力??鐕就ㄟ^利潤回流、轉移定價及其他活動,導致了凈資本外流,增加了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依賴程度。選舉出來的政府在政治舞臺上被全球經濟機構及其指向經濟增長的努力置于陰影中。反全球化團體指責公司驅動的全球貿易實際上創(chuàng)造了恐怖主義的溫床?!白罱甑臉酥揪褪遣黄降取⒇毟F和無限制的貿易,為恐怖主義制造了條件?!?注:法新社2001年11月10日多哈電文報道,UnfairTradeCreatesBreedingGroundforTerrorism:NGOs.)
他們認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實際上最有權力,處在債權人卡特爾的頂部,常常和世界銀行一致行動,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不受管制的機構。債權人之間有一個非正式的安排,未經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認可的國家不適合獲得世界銀行的大部分貸款,這也適合于來自發(fā)達國家的其他貸款和援助,IMF的條件對借款國家有特別的分量,這就給了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幾十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權力。(注:MarkWeisbrot,OneYearAfterSeattle:GlobalizationRevisited.)其次,常見的是,世界銀行貸款的第一個條件就是順從IMF的一定條件。(注:SaraGrusky,GATS/Water:IMFForcesWaterPrivatizationonPoorCountries,February2001,.)
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是七大國手中的工具。七大國集團把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當作了自己的執(zhí)行人。簡而言之,七大國集團是全球財富的守護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則是其執(zhí)行人。(注:NicolaBullard,G7StrengthensItsGriponGlobalEconomy.)
全球化使貧富差距拉大
反對者們認為全球化加劇了富國和窮國的差距。很多人認為,50年前開始的多邊貿易體制并沒有達到起初的目標,實際上進一步增加了貧窮和擴大了貧富差距。按照一位墨西哥經濟學家的說法,美國和墨西哥生活標準的差距在50年代是3∶1,現在是16∶1。(注:DavidBacon,CanWorkersBeatGlobalization?)盡管出口導向增長,很多較窮的國家仍然不能進入主要的出口市場,因此它們缺少外匯購買基本的進口物品——這是負債和導致廣泛貧窮的主要原因。
WTO目前的農業(yè)協(xié)議會惡化而不是改善發(fā)展中國家的食物保障。進口便宜食物破壞了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業(yè)生產基礎。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現自己處在不得不借錢買食物的境地。其次,在大農業(yè)經濟系統(tǒng)里,由于進口食物產品而被擠出土地的農夫不容易找到新的工作。這樣,進口食物很可能意味著進口失業(yè),造成貧困加劇。
發(fā)達國家更多地享有專利,進一步促成了貧富的差距。有關貿易知識產權權利協(xié)議也符合從事研發(fā)的大公司的利益,對那些缺少財力和人力進行原創(chuàng)性研究,也沒有合法占有專利手段的發(fā)展中國家是極大的問題。今天大約95%的專利被工業(yè)化國家擁有,其中多半為美國所有。發(fā)展中國家沒有分享專利和版權的任何收益。(注:ShalmaliGuttal,TradingtheEnvironment,February9,2000.)
在南北貧富差距拉大的同時,同一國家內的貧富差距也拉大了。大體上來說,那些早已富裕、社會和政治上享有特權、擁有資本、受過高等教育、占有生產資料(如土地)和其他資源(如生產技術和硬件)的人,通常能夠從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變化中獲益。但是那些貧窮、社會政治地位處于劣勢的人,常常面對著巨大的困難,發(fā)現自己更貧窮了。
全球化威脅民主政治
反全球化力量認為,超國家機構挑戰(zhàn)傳統(tǒng)國家的權力。WTO允許國家間相互挑戰(zhàn)對方的法律,如果違背了WTO的規(guī)定,則由三個貿易官做出裁決。但事實證明,WTO所制定的某些規(guī)則違反保護公眾健康和環(huán)境的國家法律和法規(guī)。例如,歐盟有條規(guī)章禁止生產用激素處理過的牛肉,但這一規(guī)章違反WTO規(guī)則,結果歐盟不得不放棄保證公眾健康的這條措施。
向世界銀行借款的條件之一是要執(zhí)行結構調整計劃。IMF和世界銀行推行結構調整計劃的目標之一是使經濟受到良好的管理和增加穩(wěn)定性。然而,結構調整計劃減弱了民主政府制定優(yōu)先權和政策目標的能力,這些政府未經立法或民主的程序就匆匆忙忙進行經濟改革,容易產生問題。在政府承擔社會和經濟動蕩的責任時,IMF和世界銀行一般選擇逃跑。它們至多建議政府“繼續(xù)營造改革所需要的支持”。更糟糕的是,躲得遠遠的,反而譴責政府的政治意志軟弱或腐敗。
反全球化力量認為,在股票市場的壓力下爭取更大利潤的公司使得官員們成了公司的囊中之物,跨國政治機構是跨國公司日程上的奴隸。(注:JamesHarding,Counter-Capitalism,Globalisation''''sChildrenStrikeBack.)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極力促進全球經濟,使得國家屈服于經濟發(fā)展?!耙粋€國家在這么多問題面前總是力不從心,國際的一致行動也總是陷于失敗。因為這些政府在所有生死攸關的未來問題上只是一味地讓人們注意跨國經濟極其強大的客觀強制,把所有政治都變成一種軟弱無力的表演,民主國家便名存實亡了。全球化把民主推入了陷阱?!?注:[德]漢斯—彼得·馬丁,哈拉爾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頁。)在對付反全球化力量抗議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活動中,警察報復和直接鎮(zhèn)壓是最明顯的武器。如錯誤的逮捕、脅迫、虐待被拘留人員、以休會作為預防措施等。全球化反對者在哪里出現,這些違背民主政治的現象就在哪里司空見慣。
全球化危害人權
人權、民主和發(fā)展相互依賴,發(fā)展的新含義關注作為人權載體的人類和發(fā)展過程的受益者。但是,新自由主義推動的全球化把贏利放在了首位。把經濟一體化與自由化結合起來的貿易制度與要求規(guī)則、公正和非歧視的人權制度之間存在的矛盾很可能增加。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議往往威脅人們享受健康的權利。服務領域里的貿易自由化,如健康和教育,常常意味著給使用者帶來費用,使這些基本的服務超出窮人和弱勢群體的承受能力。
加入WTO的國家中心旨意很明確:通過合約使貿易自由化。因此,顯而易見的是,WTO成員明顯有——以極神圣的契約自由的規(guī)則的名義——只采用貿易協(xié)議的意愿。這就意味著否認把人權國際法放在首位,而以貿易協(xié)定為先。(注:Anne-ChristineHabbard,ForthePrimacyofHumanRights,November2001.)這直接影響到政府充分履行對公民的人權義務。
WTO等機構不遺余力地促進自由貿易和資本的自由流動,而自由貿易帶來的是生產效率比生產效益增長更快,結果就發(fā)生了“非就業(yè)性增長”。這種增長并沒有帶來就業(yè)上的增長,而是在創(chuàng)造一支失業(yè)大軍。此外,隨著勞動密集工業(yè)和傳統(tǒng)農業(yè)制度消亡,失業(yè)率會不斷提高。高失業(yè)率最慘重地打擊了從事低技術工作的工業(yè)工人。在其他地方的工業(yè)領域中,失業(yè)也許得到了控制,但是,是以降低技術工人的工資、增加高技術和低技術的收入差別為代價的。與此同時,在發(fā)展中國家,持續(xù)的失業(yè)也是個問題,盡管它的形式是就業(yè)不足而非官方定義的失業(yè)。
跨國公司在海外的投資對發(fā)達國家的工人也造成了不良影響。美國工會認為,美國公司在海外直接投資,使得這些公司的海外產品替代國內工廠的產品,美國國內的工作機會就會減少。其次,國外直接投資會使資本家降低國內企業(yè)工人的工資。
反全球化者認為,全球化促成了世界的血汗工廠。在工業(yè)化進程的國家中,不先進、更危險的技術被采用,疾病和傷亡的程度并不為人所知。而政府采購協(xié)議使得政府在采購中更不容易把價格以外的因素考慮進去,如環(huán)境、人權、公正問題。
婦女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遭受的損害比男人更大。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研究表明,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促成的結構調整政策,對婦女的影響比對男性的要大得多。取消對健康、教育和其他社會服務的公共補貼的結果是把國家的“福利”功能轉移到了家庭身上,由于亞洲婦女在大多數社會中的傳統(tǒng)角色是照顧他人,因而這一負擔就更多地由婦女來承擔,婦女的平等權利也就得不到保障。
而發(fā)達國家則以全球化的名義削減社會福利。大多數關于社會保險的改革都包含福利削減,這將使數百萬老人降到貧困線以下,使他們的生存權受到威脅。
全球化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從理論上來說,自由貿易將使所有國家更富裕,也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環(huán)保,而實際上,經濟的增長往往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
環(huán)境保護要求預防原則,預防原則要求:誰把新的化學藥品釋放到環(huán)境中,誰就要承擔驗證不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后果的責任。WTO漠視“預防原則”。例如,根據現行的WTO規(guī)定,如果兩種產品的物理屬性相同,對以衰竭自然資源或者給空氣、水帶來污染的生產方式生產的產品和不會帶來這種污染的產品必須同樣對待。這就危害了公共健康,并阻礙了對污染的防治。
與農業(yè)有關的自由貿易規(guī)則,對環(huán)境有復雜的影響。環(huán)境質量和保護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全球自由貿易規(guī)則一直在破壞社區(qū)和國家保證食物安全的能力和潛力。
森林資源遭到破壞。林木產品貿易自由化將在世界范圍內更廣泛地加速森林采伐。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資料,商業(yè)伐木是“邊疆森林”(即仍然支撐原始種類多樣性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消失的主要原因。這樣必然會加劇物種的消亡、氣候的不穩(wěn)定和淡水的缺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和政策已經導致了非洲、拉美和亞洲15個國家的森林采伐。森林減少直接緣于IMF鼓勵外國對自然資源的投資和削減保護環(huán)境費用的財政緊縮措施。
WTO的某些規(guī)定與環(huán)保相抵觸。西雅圖的抗議者們認為,美國保護海豚和海龜的法律受到WTO的挑戰(zhàn),美國環(huán)保署關于汽油的規(guī)定也被削弱了。(注:RobertNaiman,ChinaandOtherWTOExpansion,SundayJournal,suburbanDC,August
22,詳細的討論見ShalmaliGuttal:TradingtheEnvironment,February9,2000.)
結束語
反全球化的動因是不一樣的:工會反全球化是因為國內失業(yè)。環(huán)境保護組織加入反全球化的行列是因為它們相信全球化所促成的政策使得跨國公司能夠逃避國家對商業(yè)行為的限制,這種限制被稱為“貿易壁壘”。它們還指責跨國公司控制第三世界的政治。同時,大多數環(huán)境保護主義組織認識到國際機構所促成的合作對有效的環(huán)境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把大多數環(huán)境保護組織列入“反全球化的”是不準確的。社會活動分子主要擔心歐洲和美國對工人的社會保護措施會受到侵蝕,因為發(fā)展中國家沒有對工人的保護措施。貧窮國家認為自由貿易是富國以犧牲窮國為代價撈好處。許多孤立主義者反對全球化是因為擔心美國會失去控制自己的命運和經濟的能力。反全球化的人提出了重要的問題,但是未必都指出了正確的答案。例如,在西雅圖反WTO的團體中,并沒有提出一個能取代WTO而且可以庇護世界的組織,也沒有提出協(xié)調一致的觀點,反對什么,支持什么。(注:CarlA.Slater,Anti-WTOCommunityShouldProposeTradeSolutions.)
反全球化的立場最近也有了改變。在受到壓力時,反全球化力量就會重新定義他們的立場,說并不是真正地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他們所認為的作為經濟和文化的驅動者的新自由主義的自由貿易。然而,即使是自由貿易,也不像反全球化力量所認為的那樣加劇世界的惡化。相對于工業(yè)化國家來說,第三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其貿易條件是否存在不斷惡化的趨勢,目前還無定論。各種相互矛盾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結果之間的比較相當困難。一些組織明確表明它們支持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貿易制度的原則,不再攻擊WTO機構本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重要的非政府組織正在談論全球公平、公平貿易,而不是反全球化。抗議團體同政府、企業(yè)及投資機構對話趨多。
全球化的短期影響毫無疑問是矛盾的,長期影響更是不確定的。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也不是反對者們所說的那樣片面。例如在失業(yè)問題上,到底有哪些是因為跨國公司的擴張造成的?哪些是技術進步和社會進步造成的?事實上,這里有一個基本前提值得討論。當跨國公司的投資對所在國利大于弊時,成功地吸收外資和技術,增加產出和出口的國家很可能會增加就業(yè),提高工資,減少不平等。在另一個極端,欠競爭性、不穩(wěn)定的國家更會遭受資本外流的難處:生產、就業(yè)、工資下降,加劇貧窮和不平等。全球化促進了高技術向落后國家的轉移。以印度為例,美國的公司剛進來時就是為了尋找廉價的勞動力和市場,但是它們卻大大激發(fā)了印度國內的高技術工業(yè)興起,并且能夠出口獲得大量的外匯。一些國際貿易組織也在促進人權的進步。北美自由貿易創(chuàng)造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法律與政治機制來處理與環(huán)境有關的貿易爭端,它尊重環(huán)境價值,同時提高貿易自由化。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也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全球化。發(fā)展中國家的某些發(fā)展并非和全球化有必然的聯系,其自身發(fā)展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當然也與全球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希望搭上全球化的列車。蘇東垮臺前后,經濟學家和決策者們認為幾乎每個國家都在紛紛進行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因此,有人認為,反全球化就是拒絕貧窮國家的人們獲得知識、技術進步、文化多樣性、旅行和國際接觸,而這些是富有世界所享有的。(注:MichaelJacobs,BridgingtheGlobalDivideMichaelJacobs,TheObserver,November11,
2001,\.)這一觀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反全球化的觀點值得引起注意,它是全球一體化中的多元化。
不管怎么樣,全球化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由于全球化的日益發(fā)展,反全球化運動也具有全球性了,這不是全球化的力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