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信仰思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馬克思從經濟這一獨特視角考察信仰問題,揭示了信仰現(xiàn)象的經濟根源和經濟基礎。他從人對自然的改造關系方面來考察神話的起源和本質,認為神話是人在幻想中支配自然力;從生產關系的狹隘性和神秘性上考察宗教的起源和發(fā)展趨勢,揭示了宗教現(xiàn)象的社會經濟根源;分析了基督教與商品經濟的關系,認為基督教特別是新教是最適合商品經濟社會的宗教形式;分析了信仰自由原則與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關系,認為前者是對后者的反映;分析了市場經濟中的拜物教現(xiàn)象,揭示了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了作為經濟現(xiàn)象的信用關系和信用制度的信仰意義,認為它體現(xiàn)著人們對于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的信仰。
【關鍵詞】馬克思/經濟/信仰/宗教
【正文】
馬克思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豐富的信仰思想,本文只從一個側面初步展示馬克思的有關思想,并揭示馬克思考察信仰的獨特視角。
一、從經濟看信仰:馬克思信仰思想的獨特視角
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經典作家從來不談論和研究信仰問題。這種印象不正確。馬克思的理論研究就從不同角度涉及到信仰問題。比如,馬克思從研究和批判宗教的角度談論過信仰;從批判舊哲學和清算唯心主義哲學信仰的角度談到過信仰;從政治斗爭和政治信念的角度談到過信仰;從人生信仰角度談到過信仰;還從思想宣傳的角度,以及從共產主義運動的角度等也談到過信仰問題。在馬克思談論信仰的各種角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至今往往受到忽視的一個視角,是從經濟學角度對信仰現(xiàn)象的觀察和透視。這是馬克思信仰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信仰屬于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現(xiàn)象,而且是離經濟基礎比較遠的意識形態(tài)現(xiàn)象,人們往往看不到它與社會的經濟因素和經濟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歷來研究信仰現(xiàn)象的人,不論是一些神學家、宗教學家還是哲學家、文學家等,往往從思想人文的角度考察信仰問題,而通常并不注意進行經濟分析。這就有意無意地限制了信仰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則獨具慧眼,能夠從經濟角度去考察信仰問題。特別是馬克思,在與恩格斯的理論分工中,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因而,他在研究經濟學過程中隨時隨地涉及到一些信仰問題,并提出了有價值的新穎的見解。
經濟學研究與信仰研究看起來天懸地隔,但并非如此。馬克思不是就經濟研究經濟,而是從經濟領域來透視整個社會。他在經濟學研究中經常地廣泛地涉及到信仰問題并不奇怪。而且政治經濟學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有科學性,另一方面也有意識形態(tài)性。馬克思的經濟學研究正是為共產主義信仰作了最有力的實證性的科學證明。而且馬克思的有些經濟學論述本身就是某種關于信仰的思想和論斷,可以看作是從經濟學側面來闡述信仰問題,如馬克思關于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的分析,以及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信用和信用制度問題的分析等等就是如此。另外,在馬克思大量的經濟學著作中,我們還時??吹揭恍╆P于宗教和信仰方面的概念和提法,他引用一些宗教術語或關系來說明經濟活動或經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比如,用神學家的思維方式來比擬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認為就象神學家根據自己的信仰來把一切宗教劃分為真正的宗教和臆造的宗教一樣,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根據自己的信念把一切社會制度劃分為天然的社會制度和人為的社會制度。他說:“政治經濟學對待資產階級以前的社會生產機體形式,就象教父對待基督教以前的宗教一樣?!薄敖洕鷮W家們在論斷中采用的方式是非常奇怪的。他們認為只有兩種制度:一種是人為的,一種是天然的。封建制度是人為的,資產階級制度是天然的。在這方面,經濟學家很象那些把宗教也分為兩類的神學家。一切異教都是人們臆造的,而他們自己的則都是神的啟示?!雹僭偃?,馬克思還用天主教與教皇的不可分離關系來比擬商品與貨幣的關系。馬克思針對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想廢除貨幣而保存商品生產的天真幻想,諷刺說:“這么說,我們同樣也可以廢除教皇而保存天主教了?!雹诳傊隈R克思那里,信仰問題與經濟問題有密切聯(lián)系,他在自己的經濟研究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信仰思想。
二、關于信仰現(xiàn)象的經濟根源和基礎
馬克思注重從經濟活動中考察思想信仰問題,揭示信仰現(xiàn)象的經濟基礎和經濟根源。下面我們列舉馬克思的幾個相關論斷,并作初步分析。
1.神話:在幻想中支配自然力
神話是一個與信仰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神話作為一種對于世界的解釋,是早期人類的世界觀,數千年來人類在此基礎上建立和發(fā)展起了龐大的宗教信仰體系。任何一種宗教世界觀都是神話世界觀,或從神話世界觀發(fā)展而來。對神話進行研究,是從一個特定的方面揭示宗教信仰的秘密。馬克思對神話素有興趣,在波恩大學學習期間學習“希臘羅馬神話”課程“極為勤勉和用心”。馬克思在博士論文及其準備材料中,也研究了古希臘一些哲學家尤其是伊壁鳩魯和亞里士多德的神話觀點。這些都為馬克思后來對神話的論述打了基礎。
馬克思關于神話本質和作用的論述比較集中地見于《〈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他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③馬克思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尤其是從人類生產活動的角度來審視神話現(xiàn)象,這就抓住了神話得以產生的最深刻的根源。人類的生產力和物質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人類逐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過程。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主動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這是人與世界關系問題上人類所持的基本立場和基本價值取向。盡管人在與自然的力量對比上常常處于劣勢,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前的歷史階段,人們更多地是受著自然力的支配。但即使在這樣的時期,人類在內心中也仍然希望自己支配自然力而不是受自然力支配。而當人們缺少實際上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能力時,就在想象中實現(xiàn)這個支配。
馬克思上述神話定義與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給宗教下的定義,正好是相互補充。恩格斯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雹茏诮套鳛橹渲藗內粘I畹耐獠苛α浚ㄗ匀涣蜕鐣Γ┰谌四X中的幻想的反映,顯然就與神話相反。如果說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長期以來存在著自然力支配人還是人支配自然力的問題,那么宗教反映的是自然力支配人的事實,而神話則折射出人支配自然力的愿望。宗教與神話的這種差異反映了人與世界之間關系的兩個方面。
其實,宗教世界觀和神話世界觀有差異,但并不完全不同。宗教世界觀就是在神話基礎上對神話的加工改造和利用。在人類歷史上,神話的出現(xiàn)比系統(tǒng)的宗教世界觀要早,因而以更為明顯的形式表現(xiàn)出人類力圖征服自然的要求和愿望,而隨著從不自覺的神話創(chuàng)作到系統(tǒng)的宗教世界觀形成,這種要求和愿望越來越被神學掩蓋了,在宗教教義中,人們只能看到神的意志和要求,看到人對于神的皈依和崇拜,而看不到人類自身力圖改造世界的要求了。因而,通過了解神話的本質作用和形成發(fā)展,也有助于揭開宗教信仰的秘密。比如,從神話中看到,宗教不過是從人類生存實踐活動中分化產生出來的,這就看到了宗教的世俗起源,掃去了它的神圣光環(huán)。隨著自然力(以及社會力)在實際上被人類所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宗教也會隨之消亡。
2.宗教反映了生產關系的狹隘性和神秘性
馬克思認為,人們的世界觀是對他們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反映。如果這種現(xiàn)實的關系是合理的而不是狹隘的,是明朗的而不是神秘的,那么這種世界觀上的反映就是真實的反映,而如果這些現(xiàn)實的關系是狹隘的而不是合理的,神秘的而不是明朗的,那么對這些關系的反映就往往是幻想的,即宗教的。馬克思寫道:在古代,“勞動生產力處于低級發(fā)展階段,與此相應,人們在物質生活生產過程內部的關系,即他們彼此之間以及他們同自然之間的關系是很狹隘的。這種實際的狹隘性,觀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間宗教中。只有當實際日常生活的關系,在人們面前表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極明白而合理的關系的時候,現(xiàn)實世界的宗教反映才會消失。只有當社會生活過程即物質生產過程的形態(tài),作為自由結合的人的產物,處于人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控制之下的時候,它才會把自己的神秘的紗幕揭掉”⑤。馬克思認為,宗教正是反映了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上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狹隘性和神秘性。古代宗教反映的主要是這些關系的狹隘性,現(xiàn)實宗教反映的主要是這些關系的神秘性。隨著這種神秘性的消失,宗教的反映才有可能消失。
3.基督教新教是最適合商品經濟社會的宗教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對于商品生產者的社會來說,“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特別是資產階級發(fā)展階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適當的宗教形式?!雹薅鞲袼辜右愿爬ㄕf:“對商品生產占統(tǒng)治的社會來說,基督教,特別是新教,乃是合適的宗教?!雹?/p>
在馬克思看來,基督教之所以是適合資本主義社會的宗教,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基督教是崇拜抽象人的宗教?;浇虒儆谝簧窠?,一神教的神是萬能的,“這個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⑧?;浇虒σd這樣一個具有人的形象的神的崇拜更突出地體現(xiàn)出對抽象的人的崇拜。這樣一種抽象的人正是資產階級的各種社會理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自我形象。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從封建束縛中獨立出來,但這些個人并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自由的社會聯(lián)系,而是成為孤立的原子式的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隔離。個人勞動只有作為抽象的勞動才是社會勞動,個人只有作為抽象的人才是社會的人。所以,就像抽象的人的代表(耶穌)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一樣,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抽象勞動的代表(貨幣)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
在馬克思看來,基督教之所以是適合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的宗教,是由于基督教與資本主義的拜金主義原則之間有共同點,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對貨幣的崇拜就像基督教中人們對基督的崇拜一樣,是一種對中介者或中介物的崇拜。馬克思寫道:“基督最初代表:(1)上帝面前的人;(2)人面前的上帝;(3)人面前的人。同樣,貨幣按照自己的概念最初代表:(1)為了私有財產的私有財產;(2)為了私有財產的社會;(3)為了社會的私有財產?!雹帷盎绞峭饣纳系酆屯饣娜?。上帝只有在它代表基督時才有價值;人也只有在他代表基督時才有價值。貨幣的情況也是一樣?!雹庠隈R克思看來,人只有通過基督這個中介,才能接近上帝,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同樣上帝也只有通過基督這個中介,才能為人們所認識和崇拜,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而且,由于基督是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介,因而也進一步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中介。就是說,不同的人可以由于都相信基督而成為基督教徒,從而彼此聯(lián)系起來。同樣,貨幣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是一個萬能中介,它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私有財產與社會財富之間聯(lián)系的中介,它在個人勞動面前代表社會勞動,在個人面前代表社會,同時在社會面前代表個人,在社會勞動面前代表個人勞動。這樣一種萬能中介物,成了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崇拜的對象。貨幣作為一種萬能媒介,它的作用使它引起了人們的崇拜,成為人們心中的上帝。馬克思指出:“因為媒介是支配它借以把我間接表現(xiàn)出來的那個東西的真正的權力,所以,很清楚,這個媒介就成為真正的上帝。對它的崇拜成為自我目的。同這個媒介脫離的物,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因此,這個媒介是私有財產的喪失了自身的、異化的本質,是在自身之外的、外化的私有財產……?!盵11]
馬克思在講到基督教是適合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社會的宗教時特別強調了基督教新教,認為它是基督教在資本主義時代的形式,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更為適合。這實際上是提出了新教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正是西方一些學者目前研究的所謂“韋伯問題”。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出,資本主義首先出現(xiàn)于西歐并在那里最先得到完備的發(fā)展,是由于西歐在宗教改革中首先形成了一種新教倫理,這種倫理引發(fā)了資本主義。這一觀點引起巨大反響,也得到很多人贊成。其實,首先提出和研究資本主義與基督教新教之間關系問題的是馬克思。而且馬克思與韋伯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正好相反:韋伯是用基督教新教來說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產生,而馬克思是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來說明新教的產生。顯然馬克思的思路更為清晰,也更為正確?;浇绦陆套鳛檫m應資本主義興起和發(fā)展的需要而出現(xiàn)的宗教,當然是更為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的宗教形式。
4.信仰自由是經濟領域自由競爭的反映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信仰自由,指出:“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過表明自由競爭在信仰領域里占統(tǒng)治地位罷了?!痹谶@里,“自由競爭”不是別的競爭,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領域中的自由競爭。自由競爭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第一個歷史時期的特點。在《共產黨宣言》的時代,資本主義處于發(fā)展的早期階段,自由競爭在經濟領域中占統(tǒng)治地位。思想信仰領域作為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反映著社會的經濟領域及其變動。統(tǒng)治于經濟領域中的自由競爭原則反映到社會的思想領域中,反映到人們的信仰生活中,就形成了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因此,信仰自由的原則本質上是從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通行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則。這說明自由競爭不僅在經濟領域中占了統(tǒng)治地位,在思想信仰的領域中也占了統(tǒng)治地位。這樣一種說明,是馬克思的視角創(chuàng)新和觀點創(chuàng)新。在此之前,人們關于信仰自由的原則,往往是從抽象的人性和人的權利的角度來討論的,是從思想的寬容、宗教的寬容以及個人權利等等角度談論問題的,因而不能從根本上解釋為什么會形成這一原則。馬克思從經濟角度考察社會的信仰現(xiàn)象和對待信仰問題的原則,得出了最深刻科學的解釋。
三、商品經濟中的信仰問題
現(xiàn)在我們正在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察商品經濟與信仰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馬克思在以下幾個問題中的考察,為我們今天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提供了指導。
1.商品拜物教與貨幣拜物教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了商品經濟中的拜物教現(xiàn)象,即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顧名思義,它們分別是對商品、貨幣和資本的崇拜。三者是一致的,逐步遞進的。
馬克思最先使用商品拜物教概念并對其作出科學分析。但這個概念其實是一個比喻性概念,馬克思是在比喻的意義上把人們對于商品的態(tài)度稱作拜物教的。馬克思用宗教中的拜物教概念來比擬商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假象和人們對這種假象的迷惑和崇拜。他寫道:“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的關系的虛幻形式。因此,要找一個比喻,我們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腦的產物表現(xiàn)為賦有生命的、彼此發(fā)生關系并同人發(fā)生關系的獨立存在的東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產物也是這樣。我把這叫做拜物教?!盵12]意思是說,在商品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是以獨立存在的物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它與宗教中的拜物教相似?!吧唐沸问降膴W秘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于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盵13]
貨幣拜物教與商品拜物教性質相同,不過在形式上更集中、更突出和更耀眼?!柏泿虐菸锝痰闹i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謎,只不過變得明顯了、耀眼了?!盵14]正因為如此,“資本家知道,一切商品,不管它們多么難看,多么難聞,在信仰上和事實上都是貨幣,是行過內部割禮的猶太人,并且是把貨幣變成更多貨幣的奇妙手段。”[15]
貨幣拜物教是一種“盲目的信仰”,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粗糙的形式即貴金屬崇拜,它是國民經濟學的盲目信仰,另一種是精致的形式即對錢的崇拜,它是以理論形式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經濟學的貨幣主義觀點?!叭嗣窈驼拇植诘膰窠洕鷮W的盲目信仰緊緊抓住感覺得到、摸得著、看得見的錢袋不放,并因此而相信貴金屬的絕對價值,把對它的占有看作唯一現(xiàn)實的財富”。[16]“現(xiàn)代國民經濟學同貨幣主義的對立僅僅在于,現(xiàn)代國民經濟學是在貨幣本質的抽象性和普遍性中把握貨幣本質的,因此,它就擺脫了那種認為貨幣本質只存在于金屬之中這種盲目信仰的感性形式。它用精致的盲目信仰代替粗糙的盲目信仰。但鑒于兩者在本質上有著同一個根源,盲目信仰的文明形式不能夠完全排除它的粗糙的感性形式,因為遭到攻擊的并不是盲目信仰的本質,而只是這種本質的某個形式。”[17]
資本拜物教是貨幣拜物教的進一步發(fā)展,它表現(xiàn)在資本的各種形式上,尤其突出地表現(xiàn)在生息資本的形式上。“在生息資本上,資本關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質的形式。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G-G′,是生產更多貨幣的貨幣,是沒有在兩極間中介作用的過程而自行增值的價值。”[18]“在這里,資本的拜物教形態(tài)和資本拜物教的觀念已經完成。在G-G′上,我們看到了資本的沒有概念的形式,看到了生產關系的最高度的顛倒和物化……資本的神秘化取得了最明顯的形式?!盵19]
馬克思的上述分析對我們今天正確認識和處理拜金主義的問題有深刻啟示。首先,金錢崇拜是以商品崇拜為基礎的,只要存在著商品生產及其特點,就可能產生對這些特點的拜物教形式的認識。只要有商品經濟就有對商品以及貨幣的崇拜,特別是在高度發(fā)達的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中,貨幣的作用更為突出了,金錢崇拜也更為耀眼。因此,我們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思想意識領域積極地反對拜金主義,把這種錯誤傾向削弱到最低限度。其次,金錢崇拜很容易進一步發(fā)展到資本崇拜。因為對金錢的追逐迫切希望金錢的自身繁殖,而資本崇拜則正是表現(xiàn)出貨幣自身繁殖的外觀。如果說人們對金錢的崇拜并不直接地表現(xiàn)出政治傾向,并不直接表現(xiàn)出對資本主義的崇拜和信仰,那么人們對資本的崇拜則直接就是資本主義信仰的一部分了。所以,對于金錢拜物教向資本拜物教的進一步的演化應保持高度的警醒。
2.信用制度與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信任
馬克思對信用問題有深入的研究,特別是他揭示了信用和信用主義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意義,揭示了在人們對于貨幣價值的信念中,在對一國貨幣的信任中,體現(xiàn)著一種對于社會的信念。這信念可以說是人們社會信仰的一部分。
信用主義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種信仰。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本質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義本質上是基督教的?!K格蘭人討厭金子’。作為紙幣,商品的貨幣存在只是一種社會存在。信仰使人得救。這是對作為商品內在精神的貨幣價值的信仰,對生產方式及其預定秩序的信仰,對只是作為自行增值的資本的人格化的生產當事人個人的信仰。但是,正如基督教沒有從天主教的基礎上解放出來一樣,信用主義也沒有從貨幣主義的基礎上解放出來。”[20]在馬克思看來,從貴金屬到紙幣,再到信用業(yè),也就是說從貨幣主義到信用主義的轉變,是一個進步,支撐這個轉變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即人們對商品內在價值和貨幣價值的信仰。這種信仰其實就是一種隱蔽著的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的信仰。
馬克思認為,不論資本主義如何進步,也不論人們對資本主義的信仰的形式如何變化,它的性質并沒有改變。它仍然只能是以物的形式和異化的形式來表現(xiàn)人與人的關系,信用關系和信用制度的出現(xiàn)并沒有也不可能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合理的天然關系,不可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信任。馬克思寫道:“在信用業(yè)——它的完善的表現(xiàn)是銀行業(yè)——中出現(xiàn)一種假象,似乎異己的物質力量的權力被打破了,自我異化的關系被揚棄了,人又重新處在人與人的關系之中。被這種假象所迷惑的圣西門主義者把貨幣的發(fā)展、匯票、紙幣、紙的貨幣代表、信貸、銀行業(yè)看作是逐漸揚棄人同物、資本同勞動、私有財產同貨幣、貨幣同人的分離的各個階段,看作是逐漸揚棄人與人的分離的各個階段。因此,他們的理想是組織起來的銀行業(yè)。但是,這種揚棄異化、人向自己因而也向別人復歸,僅僅是一個假象;何況這是卑劣的和極端的自我異化,非人化,因為它的要素不再是商品、金屬、紙幣,而是道德的存在、社會的存在、人自己的內在生命,更可惡的是,在人對人的信任的假象下面隱藏著極端的不信任和完全的異化。”[21]
【參考文獻】
①②⑤⑥[12][13][14][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第1版,第98頁、105頁、96-97頁、96頁、89頁、88-89頁、111頁、176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9頁。
④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666-667頁、667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2月第1版,第277頁。
⑨⑩[11][16][17][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第19頁、19頁、19頁、20頁、21頁、21-22頁。
[18][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440頁、442頁。
[20]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研究》2000年第2期,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