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正文】
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觀點,從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
實事求是是我黨一貫倡導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精髓。鄧小平繼承了前人的理論成果,以非凡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和不懈創(chuàng)新的革命膽略,在新時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號,并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融為一個整體,這是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重大發(fā)展和突出貢獻。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
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所謂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①(p.279)在“”動亂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大話假話連篇,唯心主義盛行,形而上學猖獗,在群眾中造成了惡劣影響。鄧小平撥亂反正,尖銳地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認為“兩個凡是”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他認為這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鄧小平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雹伲╬.141)“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雹伲╬.143)
今天,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最大的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如果我們仍然墨守成規(guī),抱殘守缺,教條地照搬過去的理論,不解放思想,不敢創(chuàng)新,不敢發(fā)展,我們就不可能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鄧小平一再強調,搞好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又要隨著黨面臨的形勢任務的轉變而有所創(chuàng)新和提高。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點。所謂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雹伲╬.126)鄧小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基礎,不唯本本,不唯教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這是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精髓,也是它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必須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一是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改革開放的實際和人們的思想實際。過去,由于受“左”的思想路線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一度嚴重脫離實際,引起群眾的極大反對。鑒于此,鄧小平強調“教育一定要聯(lián)系實際”②(p.144),要“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不然,我們開會就只能講空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雹伲╬.114)聯(lián)系實際,首先要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四化”建設的實際。鄧小平說:“你不抓住四個現代化,不從這個實際出發(fā),就是脫離馬克思主義,就是空談馬克思主義?!雹伲╬.163)聯(lián)系實際,還必須聯(lián)系本單位和受教育者的實際。由于人們思想覺悟、文化知識水平、年齡以及社會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客觀上形成了不同的層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區(qū)分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甚至不同個體來做工作,不能主觀臆斷,搞一刀切。
二是要拿事實說話,以理服人,不能搞群眾運動,不能搞壓服。以理服人,拿事實說話,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黨的性質、宗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鄧小平指出:“對于思想問題,無論如何不能用壓服的辦法,要真正實行‘雙百’方針?!雹伲╬.145)“糾正‘左’的傾向和右的傾向,不要隨意上‘綱’,不要人人過關,不要搞運動?!彼€針對有人對社會創(chuàng)新持懷疑、悲觀態(tài)度時指出,既然搞的是天翻地覆的事業(yè),是偉大的實驗,是一場革命,怎么會沒有人反對呢?但我們不要去爭論,而應該“拿事實去說話”,以改革實際進展去說服人。歷史經驗證明,用大搞群眾運動的辦法,而不是用透徹說理的辦法,去解決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從來都是不成功的。鄧小平希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樹立群眾觀點,要和受教育者建立起同志式友好的討論形式,對癥下藥,以理服人,決不能凌駕于群眾之上,以勢壓人。要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徹底摒棄“大批判”式、急風暴雨式以及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做法。
三是要把革命精神與物質利益結合起來。堅持革命精神與物質利益結合,是辯證唯物主義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運用,也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離了這一原則,特別是在十年內亂期間,這一原則遭到、“”的歪曲和踐踏,在“突出政治”和“精神萬能”的錯誤口號下,物質利益和革命精神被割裂開來,追求正當的物質利益被當作利己主義、資本主義加以批判,嚴重挫傷了干部群眾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撥亂反正,非常重視革命精神和物質利益的辯證關系。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雹伲╬.146)他還說:“我們實行精神鼓勵為主,物質鼓勵為輔的方針。頒發(fā)獎牌、獎狀是精神鼓勵,是一種政治上的榮譽。這是必要的。但物質鼓勵也不能缺少?!雹伲╬.102)這些論述清楚地告訴我們,革命精神與物質利益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只有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為黨的基本路線服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逐步形成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核心內容的基本路線。這是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它集中反映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規(guī)律,充分體現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生命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服從服務于黨的基本路線,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這是新時期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顯著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為黨的基本路線服務,首先必須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抓好經濟建設,加快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改變貧窮、抵御外來侵略的基本條件。早在1979年,鄧小平就指出:“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不只是當前,恐怕今后長期的工作重點都要放在經濟工作上面?!雹伲╬.194)“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沖擊它?!雹伲╬.250)鄧小平強調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和服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當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緊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才能發(fā)揮自己特有的功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價值。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為黨的基本路線服務,還必須進行“兩個基本點”的教育。“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一個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還必須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教育。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雹伲╬p.164—165)他還對共產黨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每個共產黨員,更不必說每個黨的思想理論工作者,決不允許在這個根本立場上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yè)?!雹伲╬.173)
鄧小平在十分重視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的同時,又非常強調進行改革開放的宣傳教育。他認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比西方發(fā)達國家落后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因此,他積極倡導對內把經濟搞活,對外實行開放政策。他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這方面道理也要講夠。”“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抓住時機上臺階?!雹冢╬.368)他還指出:“根據中國的經驗,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發(fā)展,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對內改革?!雹冢╬.202)他要求教育戰(zhàn)線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破除僵化落后的各種思想觀念,樹立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敢于和善于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為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保證。鄧小平指出,我們的根本路線提出來以后,就是“要把工作重點轉到建設上來,不受任何干擾,一心一意、堅定不移地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②(p.228)針對社會上許多不穩(wěn)定的消極因素,鄧小平特別強調:“一切反對、妨礙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東西都要排除,一切導致中國混亂甚至動亂的因素都要排除?!眠@個道理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雹冢╬.212)。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還要堅決排除在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左”和“右”的干擾?!白蟆焙陀叶紩蓴_經濟建設為中心,干擾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甚至葬送社會主義。鄧小平說:“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铱梢栽崴蜕鐣髁x,‘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雹冢╬.375)清除“左”和右的影響,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對于廣大群眾和青年學生來說,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加強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主體性建設工程,它所作用的對象是人。鄧小平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在繼承前人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這一思想是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又一顯著特色。
鄧小平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雹冢╬.28)他還說:“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一定要堅持發(fā)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堅持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雹冢╬.110)這些論述深刻闡明了培育“四有”新人,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
“四有”目標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理想是目標,道德是基礎,文化是條件,紀律是保證?!八挠小敝械拿恳粭l又都具有深刻的內涵。
理想,是人們的主要精神支柱,是人生奮斗追求的目標。歷史經驗證明,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是我們戰(zhàn)勝敵人,克服困難,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巨大精神動力,也是團結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振興中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鄧小平認為,在“四有”中,有理想最重要。他說:“現在中國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我們最強調的,是有理想。根據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②(p.190)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的理想信念問題,也正是要解決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
鄧小平實事求是地從馬克思主義原理出發(fā),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第一次把理想分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兩個層次。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又有代表那個階級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雹冢╬.190)在鄧小平看來,共產主義理想不是空的,而是要我們通過共同理想來實現?,F階段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要引導和教育全體人民樹立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并為實現這一共同理想而奮斗。
道德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針對現階段我國社會道德建設遇到的復雜狀況,鄧小平多次強調要大力提倡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加強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是一個多層次的道德體系。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結構的多層次和人們思想覺悟程度的多層次性所決定的。新時期道德教育的第一個層次,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這是對全體公民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使之成為時代精神;強調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社會主義,建立和發(fā)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強調要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強調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堅決反對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第二個層次,是進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這是對共產黨員等先進分子的要求。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作為終身不渝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鄧小平指出:“要教育全黨同志發(fā)揚大公無私、服從全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他要求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①(p.367)
有文化是人們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遵紀守法的基礎條件。鄧小平多次強調青年人必須有文化。他說的文化,是指青年應該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擁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科學文化知識、本領和才干。他要求青年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管理知識。他指出:“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勞動技能,才能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①(p.88)
鄧小平認為,紀律是實現理想的保證。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嚴格的紀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就不能順利進行。他說:“要搞四個現代化,使中國發(fā)展起來,就要有紀律、有秩序地進行建設。”他還指出:“我們這么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那我們的革命怎么能夠成功?我們的建設怎么能夠成功?”②(p.111)鄧小平特別強調紀律和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大中小學的學生抓起,使青少年遵守紀律,增強法制觀念。他說:“學校要大力加強革命秩序和革命紀律,造就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一代新人,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革命化”。①(p.105)針對一些人不愿意遵守紀律的現象,鄧小平明確要求共產黨員以身作則,模范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
四、加強制度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證
注重制度建設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在我們黨執(zhí)政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十分注重制度建設,并多次強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健全制度和加強法制緊密結合起來。這一思想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顯著特色。
首先,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
鄧小平認真總結我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深刻總結“”的沉痛教訓,作出了“制度是決定性因素”的重要論斷。他說:“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雹伲╬.333)當我黨執(zhí)政后一段時間發(fā)生了民主集中制被嚴重削弱并導致黨內生活有嚴重缺陷的問題時,鄧小平明確指出:“民主集中制是黨和國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們傳統(tǒng)的制度。堅持這個傳統(tǒng)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來,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事情?!雹郏╬.312)針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思想、作風與領導制度、組織制度的關系,鄧小平指出:“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這“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①(p.333)這些精辟論述表達了鄧小平對黨的制度建設在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地位的認識。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同健全制度、嚴肅法紀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強有力的作用。
鄧小平強調制度建設的思想,也是針對我黨長期存在的重思想教育而忽視制度建設的偏頗而提出的。早在50年代,鄧小平就指出:“黨除了應該加強對于黨員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從各方面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并且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作出適當的規(guī)定,以便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雹郏╬.215)這就闡明了思想政治工作與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制度建設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互相促進、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制度、法制建設為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軟約束,它只能靠宣傳教育,以理服人,使人們自覺自愿地接受。要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還必須有制度和法紀作為后盾,必須靠制度和法紀鞏固取得的成果。沒有制度和法紀的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就會顯得空泛乏力。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雹伲╬.328)另一方面,制度建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制度和法紀具有規(guī)范性和強制性的特征,是一種硬約束。但是,制度和法紀只有同人們的思想覺悟水平結合起來才能發(fā)揮作用。制度和法紀不只是制定一些條文和規(guī)章,它的背后存在著大量的思想、觀念、習慣的調整與變革,離開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法紀建設就會步履維艱。鄧小平指出:“解決以上所說的制度問題,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包括進行教育和思想斗爭?!雹伲╬.328)總之,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既要反對離開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把制度和法紀的作用絕對化的錯誤傾向;又要防止片面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貶低和否定制度和法紀重大作用的錯誤傾向。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滲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威力。
【參考文獻】
①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②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③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