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資本證券化創(chuàng)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結合人力資本理論與證券化理論提出人力資本證券化的概念,進一步揭示出人力資本證券化實質上是一個終身的跨期最優(yōu)消費-投資決策問題。這一新型證券化品種的提出符合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的內在需求,同時能夠為勞動者個人一生的收入與消費水平做最平滑的安排。
關鍵詞:人力資本;人力資本證券化;金融創(chuàng)新
1問題的提出
人力資本,顧名思義是通過對人力投資而形成的資本。通常認為,它是經過一定的教育、培訓等手段形成的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正如《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給出的定義:“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產知識的存量。”因此,人力資本是蘊涵于勞動者中的一種能力,而勞動者則是這種能力的載體?;仡櫲肆Y本理論的發(fā)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80年代,人力資本理論得到主流經濟學的承認和重視,人力資本理論體系得以形成和發(fā)展?,F代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是沿著宏觀和微觀兩條思路展開的。宏觀思路主要探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等問題。另一種思路是人力資本理論的微觀研究思路,這一思路通過建立收益率函數,對個人及家庭的收入及其職業(yè)選擇等行為進行微觀層面的分析。主要有如下的三條線索:(1)TheodoreW.Schultz結合經濟增長問題的分析,明確提出了人力資本概念并闡述了人力資本的內容及其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2)JacobMincer在對有關收入分配和勞動市場行為等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所開創(chuàng)的人力資本方法;(3)GaryS.Becker從其關于人力行為的一切方面均可以訴諸經濟學分析的一貫方法論出發(fā),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工具應用于人力投資分析,提出了一套較為系統(tǒng)的人力資本理論框架。
2人力資本證券化:概念與特征
作為經濟增長基本要素的人力資源連同它的各種表現是天生附著在個人身上的資產,個人實際上控制著人力資產的發(fā)揮和生產性供給。與貨幣、土地和廠房等非人力資本相比,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具有不可分的特性。周其仁(1996)的研究表明,不管在什么樣的社會中,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不可分離的狀況都是無法改變的,不僅在羅森(Rosen,1985)所說的“自由社會”里,而且在巴澤爾(Barzel,1971)所考證的奴隸社會里人力資本只屬于個人的命題仍然成立。從資本的一般意義上理解,根據fisher(1930)的觀點資本是現在和將來收入流的源泉,因此,凡是可能產生未來收入的資源都是資產——這其中當然包括人的勞動能力和知識存量,而資本不過是資產的市場價值。資本作為資產動態(tài)的、價值化的表現形式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被出售、收購、兼并,并相應地增值或貶值。人力資本同樣是一個具有價值的存量,能夠以存在于人體之中的知識、技能、健康等帶來現在和未來的產出與收益。人力資本與其他實物形態(tài)或價值形態(tài)的非人力資本不同,是難以用得到普遍認可的標準來進行度量的。而且在人力資本市場上,類似學歷證書、職業(yè)證書等人力資本價值顯示信號信息是殘缺的,難以直觀量化。因此,人力資本不像非人力資本那樣易于流動,存在承擔風險的可能性。
證券化作為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潛力的金融創(chuàng)新之一,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人力資本的證券化是基于把人力資本看作是個人所擁有的能夠在未來帶來一系列收入的知識和技能資產化,為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們首先對資產證券化從一般意義上做一個描述。資產證券化是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穩(wěn)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金融結構安排,對資產中的風險與收益進行組合從而轉換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有固定收入的證券的過程。資產證券化是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與發(fā)行其他金融產品(例如債券及股票)類似,資產證券化發(fā)行人在資本市場交易中是通過向投資者發(fā)行資產支持證券進行融資。不同之處在于,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還款來源是一系列未來可回收的現金流,產生這些現金流的資產可以作為基礎抵押資產對資產證券化產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資產證券化的核心原理是以可預期的現金流進行融資?,F在,幾乎任何金融資產——只要具有可預測和可回收的未來現金流,都可被用做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因此,作為可帶來預期現金流的人力資產也可被用做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人力資本證券化的中心思想是以可預期的收入為當前的消費融資。人力資本證券化問題實質上是一個終身的跨期最優(yōu)消費-投資決策問題,利用金融工具把個人一輩子的消費和收入做一個更加平滑的、互相補充的安排,使得個人不至于在年輕、最需要錢的時候沒錢花,年紀大了有了錢,卻沒有時間、精力去享受。而“人力資本”的價值就在于勞動力潛在薪水的價值。3人力資本報酬的證券化: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需求
從個人主觀需求角度考慮,正如家庭經常要進行工作、職業(yè)培訓、退休計劃等經濟活動決策一樣,擁有人力資本所有權的個人最為重要的經濟決策是要在儲蓄與消費之間作出效用最大化的抉擇,而這一效用最大化的抉擇主要集中體現于具體的理財決策上,即他關注的是持有怎樣的金融資產。大多數有收入的個人對范圍廣泛的各種金融資產抱有潛在的興趣,這些資產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收入狀況,即便從稅收和風險偏好這一有限的角度考慮,也能導致對金融資產需求的很大變化。而正是對各種金融資產的這種需求在背后推動著金融創(chuàng)新。投資者的需求刺激了各種金融機構提供投資者需要的資產組合。另外,風險動機也導致投資者對其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多樣化及規(guī)避風險方法的需求。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我們可以把資產分為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兩大類。實物資產在我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那么金融資產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從理論分析的角度來說,金融資產的作用大致可以被歸納為兩條。(1)金融資產可以很容易地傳遞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間隔。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消費,由于有了金融資產,這兩者之間就可以拉開一個橫向的或縱向的距離。所謂橫向距離,是指在同一時間周期內人們可以把屬于自己的產品暫時“轉讓”給他人消費或用于再生產,這就是投資和信貸。所謂縱向距離,就是時間上的間隔。人們可以在年輕時多生產,以投資或儲蓄的形式把一部分產品轉化為金融資產,年老之后無力生產時,再把這部分金融資產轉還回商品消費。同時人們還可以以借貸的形式消費自己目前尚未生產出來的東西,即把將來的生產提前到現在消費。如果沒有金融資產,類似這樣把生產和消費在時間上前后推移是無法進行的,至少是相當困難的。(2)金融資產的使用可以大大地減少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產生對不同類型金融資產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個人對需求預期發(fā)生變化。金融交易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正是雙方的預期,為了使交易按照自利的預期達成,交易雙方必然盡可能多的收集有關交易的準確信息,這會帶來支付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會使金融交易合約不完全,往往容易陷入“逆向選擇”和“道德陷阱”的困境,這會帶來更高的交易成本。金融創(chuàng)新加強了金融資產之間的替代性,降低了融資成本,促進了交易主體通過金融市場融資從而推動了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美]加里·S·貝克爾,梁小民譯.人力資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陳志武.金融創(chuàng)新拉動居民財富效應[N].南方周末,2003-5-8.
[3]T.W.舒爾茨.制度與人的經濟價值的不斷提高[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