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30年來,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大體上都經(jīng)歷了從最初的命題作文,到話題作文,再到如今的材料作文的轉變。盡管命題形式在不斷適應社會潮流而改變,很多學校的作文教學方式卻沒有隨之應變。為了保證高考作文得分的穩(wěn)定性,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教給學生一套類似于“八股文”的寫作格式,導致學生對于作文的應變能力降低,同時對寫作文的興趣流失。這也是很多高中生“害怕”寫作文的原因之一。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從學生方面尋找原因,更應該從自己的教學方式著手,以期根除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提升學生寫作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高考作文水平。
一、當前高考作文命題趨勢分析
2015年全國的16套高考試題,包括教育中心命題的3套和各地自主命題的13套,無一例外的全部是材料作文。從中不難看出,教育部門希望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而不是把學生打入狹隘的命題作文固定思維的囹圄。更重要的是,這些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也許千差萬別,但無一不體現(xiàn)了最主流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如,新課標I的高考作文命題,給出的材料是《給違反交規(guī)父親一封信》,無疑是在弘揚正確的孝義觀。新課改千改萬改,高考命題的命題理念卻毫無疑問不會改變。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這些特點如果缺失了,那么課改必然造就一種高大空的教學氛圍,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最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高考作文命題,實際上也是在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一種指引。
二、高中學生作文弊端分析
通過對學生作文的觀察分析總結,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高中學生作文的通病。其中之一就是寫作的“程式化”。開頭三段式排比引出主題,然后提出觀點,接著引用名人名言論證觀點,最后總結觀點,提出呼吁和向往。這樣的寫作“格式”,在話題作文的時代,基本上可以作為多數(shù)學生的寫作模板了。還有引用事例,動不動就是牛頓和他的蘋果,或者愛迪生和他的燈泡,或者霍金和他的黑洞。并不是說不能夠挖掘舊材料的新內容,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次又一次的使用這些舊的事例暴露了寫作者的閱讀量和生活積累。學生作文的這些不足,究其根本,筆者覺得是源于學生的“無米下鍋”。搜腸刮肚一番之后仍然沒有材料入文,結果難免按部就班,牽強附會,甚至胡編亂造,子虛烏有,結果也必定不盡如人意。如果一個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大可不必抱成守缺非用那三段式不可,大可不必成天在名人的小故事里串門。
三、高中作文教學應對策略探究
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匱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教育體制。上高中之后,課業(yè)負擔大大增加,留給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更別說成之以文。那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方面,我們期許著素質教育的真正到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嘗試著做一些小小的改變,讓學生融入生活,讓生活融入寫作。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睂W生缺乏真正的生活體驗和對生活的感知,寫出來的作文必定是干癟乏味的。就像學素描少不了去大自然寫生一樣,與其讓學生在教室苦苦思索兩節(jié)課如何描寫一朵花,不如讓他們去校園去野外觀察一節(jié)課半節(jié)課,再回來描述自己的所見,其結果勢必事半功倍。與其讓學生自己與社會熱議話題死磕,不如來一次激動人心的大辯論,再成之以文。這些并不只是筆者個人的愿景,早已有同行秉承著“先生活,后寫作”的理念從事著教育工作者這一職業(yè),并且頗有成效。從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止能夠提升寫作水平、增強寫作興趣,更能夠體驗生活、體驗自然,跟緊社會的步伐,培養(yǎng)做社會主人公的意識。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嗎?我們要做的,只是打破我們對于“課堂”這一概念的固有認知,將課堂移植于生活。
四、結束語
所謂教育,不只是教會孩子們怎么去應對考試應對作文,同時更應該引導他們如何積極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而語文教育,著重點在于“知識、技能、情感、思辨”八個字,不融入生活就不會有真的情感,不融入社會就不會懂得思辨。沒有這兩點,再豐富的知識和再嫻熟的技能,也是無法發(fā)揮其作用的。一個對生活充滿敬意和思考、對社會充滿理性認知的學生,他的作文還會寫不好嗎?
作者:錢飛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劉橋中學